夏风与心愿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风与心愿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风与心愿的读后感1
携手东西,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暖夏》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当下社会农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中国作为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农民生产技术和思想领域的落后,《暖夏》这本书生动描绘出贫困乡的脱贫致富之路。
金家旺由东家旺和西家旺组成,村人都姓金,只是一条河将一个大村分为两村,由此得来东家旺和西家旺两个村庄。张少山和金永年分别担任东、西两村的村长。东边善文,喜欢吹拉弹唱,却经济落后;西边善武,专做养猪的营生,经济发达。东西两边的村长彼此瞧不顺眼。在一次由镇长组织的会议上,金永年因嘲笑东家旺贫穷和张少山大吵了一架,他们在会上约定两年后比较富裕水平。本身是一场比较,最后却演变成了东西方的文武互补和共同脱贫。
乡村振兴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却真切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作者通过写两村的故事,概括了其余村庄的故事,将农村现状铺开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认为文章的用语很是恰当,准确抓住了农村特色,语言通俗易懂,更加口头化,而不是文绉绉的晦涩难懂,比起一些专注说明的文章,这本书显得更有烟火气。这样的描绘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具有表现力。同时作者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好手,两位村长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张少山的粗中有细与金永年的自傲朴实很容易的将读者带入书中情境,那大会上争吵的剑拔弩张,那跨村打探虚实的氛围都让人感同身受。小说的设计非常精妙,一东一西,一文一武,两村同源,两村既具不同,同时又出自一村,村庄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分离,这种设定能更好的演绎互助协作的中心内容。小说的题目中带有“暖”这个字,我认为这更指内心的温暖,是携手合作后共享劳动果实的喜悦,是人们在生活水平改善后由衷的欢乐,这不似作品开头农民的安于现状,而是他们拥有了真正充实的生活。不过超乎文字的是这本小说的主题——乡村振兴,这是一个政治意义的话题却能够通过文学的手法发人深省,让读者享受文学的同时,感悟国家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作品中体现了出来,两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优势,这本小说的背景正是当下,具有时代感与中国特色,可以树立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乡村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不断向前迈进,乡村人民的视野也在不断打开,振兴乡村实实在在的为着人民,替人民着想。乡村振兴助力时代发展,两村东西互助携手发展。阅读《暖夏》体悟这份独有的暖意。
夏风与心愿的读后感2
近在眼前的暖夏
“《暖夏》是一部暖色调的作品,这份暖,不仅体现在众人在脱贫之路开拓向前带给我们的振奋,体现在东、西金旺两村隔膜消除,走向融合带给我们的兴奋,还体现在年轻人获得成长,收获爱情、事业带给我们的欣喜,更体现在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所带给我们的愉悦与畅想中。”
这是作者王松对自己的作品《暖夏》的评价,也是我读完之后最直观的感觉——暖。
小说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天津和唐山之间,有一条水道的分支叫“梅姑河”。梅姑河畔有一个叫金家坑的村庄。河流从村庄中间经过,把金家坑分为南金家坑和北金家坑。南金坑这几年靠养猪,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只是没有文艺人才。北金坑文艺人才很多,但就是“穷乐呵儿”。两个村长相互较劲,互不服气。马镇长故意用激将法,让张少山和金永年“打赌”,两年之后见分晓,看哪个村的日子过得好。于是,小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特别的张力,也蕴含了不少悬念。
《暖夏》在主题性和文学性间找到了绝妙的平衡,“让云朵的气息和泥土的味道汇在一起”,是它最大的成功之一。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们,都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表现出鲜明的主题性,但这些人物又完全保持了生活的质感,情绪的自然,透示出文学性。作者采用日常化的叙事,过程也中没有轰轰烈烈、改天换地的场面,但其中不论乡村的面貌,还是人的观念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便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小说里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青年农民金尾巴,故事开始时,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了不争气的金尾巴。他带着一伙人逮鱼,危害到大堤的安全,带响器班子吹拉弹唱,在喜宴上吹出丧殡曲调,值班时酗酒,造成锅炉爆炸,后来没脸在村里待下去,去了天津。多年后,他将城市里先进蔬菜养殖的`方法带回了农村,搞起了蔬菜大棚,成功盈利,带动起村里不少人。又提出把养猪场、饲料场、养殖业等统一起来,建立一个联合体,形势越搞越大。他的改变来得偶然,又来得必然,缘起于受到时代和生活的感召,也缘起于走出家门接触到先进的经营方式,使他演化为新时代的新人。金尾巴的形象并不是虚构,他代表了无数掌握先进技术,却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毅然返回家乡支持乡村建设的有为青年。正是有了他们,我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才能势如破竹,顺利推进。
除了金尾巴,《暖夏》中每个人物都生动可感。张少山、金永年两位村长,在脱贫致富方面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方式。最终两村各展所长,相互合作,走向富裕;二泉、茂根、金桐等年轻人也逐渐走向成熟,担起了振兴乡村的责任。看着他们,我仿佛也看到了当代中国无数为脱贫攻坚奋斗的人们,心里不禁涌出暖流,对未来的期待更加深一层。我相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伟大梦想,都将在每个人的共同奋斗下变为现实!
夏风与心愿的读后感3
《暖夏》是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中较为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得益于王松的文学基础和丰富写作经验。“一河两坑”是小说展开的具体环境,具有历史感的文本设置,显示了作者在结构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作品不仅书写了物质层面的脱贫,更写出了人与人情感的变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农村年轻一代的成长崛起和对老一代的继承超越,形成了自然的历史衔接。
《暖夏》是脱贫攻坚题材文学创作中较为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得益于王松的文学基础和丰富写作经验。“一河两坑”是小说展开的具体环境,具有历史感的文本设置,显示了作者在结构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作品不仅书写了物质层面的脱贫,更写出了人与人情感的变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农村年轻一代的成长崛起和对老一代的继承超越,形成了自然的历史衔接。《暖夏》是脱贫攻坚大背景下,近两年发生在天津郊区一个名叫“梅姑”的小镇的故事。故事主要集中于小镇上的两个村子,分别是东金旺村与西金旺村,他们原本是一家,并且之间渊源颇深,却因传说中的`一段轶事致使如今隔河相望,甚至多有隔膜。两个村子,一个穷困些,一个富裕些,一个膜。两个村子,一个穷困些,一个富裕些,一个文化强些,一个相对弱些。两个村的负责人,一个是张少山,一个叫金永年,年龄相仿,虽说太爷那一辈拜过兄弟,但如今也关系微妙,只因在镇政府开脱贫动员会时拌了几句嘴,东金旺村的张少山难忍对方的奚落,誓言两年之内改变全村的贫困面貌,于是故事也就在张少山一步步想方设法甩掉贫困中展开了。
在众多反映脱贫攻坚的文学作品中,《暖夏》有几个很鲜明的特点。首当其冲的是作品故事精彩,可读性强。《暖夏》如同一幕活生生的电视剧,节奏明快,戏剧性冲突不断,作品里的一切随着我们的阅读而一一上演。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场景、看到人物、听到对话,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暖夏》中,先后出场人物男女老少二十多个,他们个性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偶有的语句不适,对作品并无妨碍。作者的笔始终贴着人物去写,与人物贴得紧,贴得实,贴得完满,所以人物的性格、言谈以及行动与命运走向自成逻辑。作品中人物有主有次,均灵动
而鲜活,而非僵硬与模糊,他们让人有喜有爱,有怜有恨,但都有独属自己的声音与腔调,在众声齐唱中传递出一种世俗烟火中的温暖气息。这背后无不透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熟稔与洞察,以及深厚的叙述功力。
乡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是外力输注与内力滋长的交相辉映。外力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靠的是乡村的内生力量,靠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尤其是那些不向贫困屈服的充满活力、具有能力的年轻人。当下乡村的空心化严重,年轻人外出打工早已是普遍性现象,但乡村的建设离不开这群有知识、有文化、业已开阔了视野的年轻人的回流。显然,作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抓住了乡村脱贫以及振兴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