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时间:2024-06-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3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的女作家黑柳彻子的著作,她是继奥黛丽赫本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第7任亲善大使,这本讲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传性小书。

  小豆豆是作者儿童时代的昵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而“窗边的”这三个字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第一所学校上学时,被老师和同学排除在外的感觉。因为小豆豆老是像一粒粒的豆子那么顽皮地蹦来蹦去,十分淘气,而且好奇心也特别的强烈,对每样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上一年级的豆豆因老师受不了她“不寻常的逻辑”而被退学了。

  后来妈妈带她来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细心爱护和教导下,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人接受并越来越喜欢的好孩子,并奠定了她心灵爱和自尊的基础体系,成就了她辉煌的人生。

  书中的小豆豆非常招人喜欢,她顽皮但又天真可爱、活泼开朗,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书中有很多以小豆豆的孩子视角写的好玩故事,比如她不顾一切地向一张报纸跳去时,没想到却掉进了厕所的掏口里;还比如当她上厕所头往下看的时候,不幸她那五颜六色的钱包和白色蕾丝帽“啪”地一声掉进了厕所里……这些趣事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小豆豆也很大胆和自信,她诚心诚意地帮助有残疾的泰明爬上“自己”的树并和校长勇敢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轻描淡写地对小豆豆说:“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呢!”而且一直瞒着小豆豆,直到她20岁的时候,才告诉她当时是被退学了。用作者的话说,如果当她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妈妈就对她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那样的话十分沮丧而又惴惴不安的孩子可能就会失去上学的`兴趣了。

  小豆豆是幸运的,拥有这样的妈妈的同时遇到了那位慈祥、温柔、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小林宗作先生。

  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小豆豆就觉得校长很让人放心。校长先生说:“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小豆豆很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

  “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第一天,小豆豆在先生的艺术的亲切的倾听中,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觉得学校非常有趣。

  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校长并不像其它校长一样只追求孩子的成绩如何好,他热爱每一个孩子,总是对孩子们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而且还带给孩子们充分成长的自由,小林校长是一个伟大的校长。

  这位以自己理想办学的小林宗作先生,是日本杰出的教育家,也是成立日本韵律学协会,将韵律学普及到日本的人。他早年执教,后来自己创立巴幼儿园和巴学园(小学)。学校的怪怪的名字——“巴”,是指两个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的类似太极的徽记,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他创办的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学习环境,学习理念都和其他的学校不一样。

  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

  巴学园的午餐是‘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

  巴学园的教育方法是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

  巴学园的运动会是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

  巴学园的活动是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在大自然的环抱中一边学习一边放松,小朋友的许多疑问老师都一一解答,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便学会了地理、物理,生物等知识。

  巴学园的校园生活是夜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这就是素质教育吧!然而,这又不单单是素质教育,这是一种爱的教育,用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教出的学生就会独立自信、优秀出色。

  这本自传性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在扉页上写着:谨将本书献给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师。由此可见先生对她人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充满了如流水般和谐自然的韵律。“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找到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们启迪,让我们也能从爱出发,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爱和快乐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语,作者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

  再次和孩子一起阅读了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这本书不知给它定义为教育书籍还是回忆录,无论归属何处,个人觉得都有道理。作为一个超级顽皮的孩子——小豆豆,被学校开除学籍,后转学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健康成长,不仅改掉以前的坏习惯,而且成为一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在那里,作者度过美好的时光,并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

  说来惭愧,作为妈妈又为老师的我,时至今日也未能真正应用此书中的理念去实践,但是,它总归是我向往的教育理想境界——一种回归自然的,极致人本主义教育。

  在巴学园,孩子们可以先学完自己喜欢的学科,在每天下学前完成其它内容就行,没有特定的课程安排;在巴学园,孩子们都是自己主动学习,遇到困难再找老师解答,没有教师的提前授课;在巴学园,孩子们如果做了不失儿童天性的“错事”,也会被校长理解和尊重,没有被看成“特殊”分子.....比起学习书本知识,巴学园更注重锻造孩子们的健全人格,他们把因材施教和培养能力真正落到实处。试想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必将成为有个性的人、完整的`人、幸福的人。

  小豆豆是“特别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母亲,把她送到了“巴学园”,使她遇到了小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怕他们出现危险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这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深有同感。

  多多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小男孩,在美术活动使用颜料时,他都很排斥,担心颜料涂手上;在如厕、洗手时,如果地面有水,他都会踮起脚尖绕着走过去。从此以后,只要用到颜料,我都会单独告诉他:”即使颜料蹭到手上也没有关系,尽用水多冲洗几次就干净了“。

  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小林校长就听小豆豆不停地讲一些她的故事,一听就是四个小时,还不停地鼓励她说“还有呢?”倾听孩子,这是种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像他那样连续听孩子四个小时,又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没打一个哈欠呢?

  大家都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在这个学校里,吃饭也很不一样,小林校长会说“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带来了吗?”其实,这“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就是生活在水里的食物和生活在陆地上的食物。这样一个小小的称呼,就使同学们胃口大开。连小豆豆的妈妈也很佩服小林校长的才智。

  在巴学园里,小林先生为有缺陷的孩子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他们战胜自己的信心。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不得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存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指南》也强调了要让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什么才是儿童成长的“真”乐园?我认为,首先要关注幼儿,一切以幼儿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关注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游戏活动,关注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理念下,重新界定幼儿园教育的价值体系。

  “我们的教育到底离孩子有多远?”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这本《窗边的小豆豆》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路:

  1.做细致而感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爱的熏陶。

  2.帮助身体、性格及成绩特殊的孩子建立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3.充分尊重孩子,哪怕是他们为自己的犯错找借口。但要教导他们懂得承担责任。

  4.多一些肯定评价,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孩子进行正能量导向。

  对于这些问题,书中都有很好的实例, 相信书中那些理念正是我们寻找的方向。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如果你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就读读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吧,愿我们用爱心去呵护我们的“幼苗”,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蔚蓝的天空下茁壮成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童年的小豆豆,上课的时候,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不认真听课,却站到窗子边上,把化妆品广告宣传员叫进教室来演出;老师讲课时,她大声嚷嚷着,跟那只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搭话。总之小豆豆随性地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以致学校要求她家长带她转学。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让小豆豆终身难忘的“巴学园”的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这位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的校长收下了这个颇为另类的小学生。在巴学园完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孩子们的学习是充满自由和自主的',小豆豆所有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释放,所有的个性都在“大爱”的包容中自由成长。在巴学园里,真正提倡的是人性教育,教学内容以兴趣为导向,教学环境是舒适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教学尺度是宽松的,老师不会刻意地去强调学生做的是对还是错,而是尽量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再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学生是在摸索中前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小豆豆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着到学校上学,并在这种迫不及待中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好少年。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豆豆的校长,规定一个班的孩子不能超过三十个。还注重全面地培养孩子,聘用老师也不用一定的学历,而只要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可用的知识,就可以成为巴学院的老师,譬如说巴学院有一次请了一位农民来为学生们当老师,教导学生们如何除草,插秧。而巴学院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 可是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和坏家长。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 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 他们都需要尊重。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而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育者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熙熙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熙熙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熙熙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熙熙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接受了他。熙熙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广博爱心关注问题学生,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并不仅仅是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用心感受。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教师一辈子的付出。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家长及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成长着、成功着!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正当我为班级内几个特别淘气的孩子而烦恼不已的时候,非常幸运的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我完全被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那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行为和语言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我的心头流淌着温暖的感动。

  我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形象,甚至喜欢顽皮可爱的小豆豆。凭着小林宗作校长独到的教育方针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理想乐园。这是一所开放、自由、没有束缚的乌托邦学校。它的课程、纪律、甚至座位,都与正规的学校不一样。你可以说它与正规的教育制度脱了轨,但也可以说它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大门是两棵非常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是的,它们是两棵有根的还在长的树。最奇妙的是学校里的教室,是用真正的电车改建成的“电车教室”。上课的时候,想先上哪门课都可以,如果你非常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去寺庙或田野里散步看蝴蝶。每周都有两次涂鸦课,每天午餐都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平时还有露营啦、野炊啦、茶话会啦许许多多的有趣的事。这是多么新奇有趣的学校教育了,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从小林校长办学的种种措施中我慢慢地体会出了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首先,顺应孩子天性,让孩子渴望学习。小豆豆上的巴学园没有围墙,而是在四周种各种树木来作为围墙。大门也用树做成。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教室。这样的环境就让孩子喜欢。孩子们在电车车厢里上课,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旅游,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入手会非常开心。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可以学习自然知识;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在巴学园里没有说教,小林先生从学生兴趣入手,真正读懂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

  其次,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小林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听小豆豆讲话,让小豆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小林校长。他的耐心和对学生的尊重让我敬佩不已,让我时刻鞭笞自己能不能静下心真诚的听学生倾诉。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拿了长长的舀子,坐在厕所的'掏口处,把厕所里的那些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时,校长先生竟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生气、没有嫌弃,只说了一句“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把小豆豆当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这不仅使小豆豆从这件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从此改掉了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的坏习惯了。这让我深刻体味到,当我在批评学生不会思考时,是不是我的做法就让他们没有思考的乐趣。

  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而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为笑,让拽豆豆辫子的大荣君知道要对女孩友好,尊重女孩,爱护女孩。为了孩子可以尽情的玩耍,而不用怕弄破衣服,弄脏衣服。小林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学生家长们说,让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来学校。为了满足孩子涂写的乐趣,而不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大路上乱写乱画,小林

  先生会在上音乐课时,将孩子们集中到礼堂,在礼堂的地板上尽情涂画,上完课后大家一块用拖把或抹布把地板擦干净。也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乱涂乱画后再收拾干净非常不容易。小林先生没有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再次,关注身体有障碍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小林先生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在小林

  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为永远不可能长高的“高桥君”,精心设计校运动会,竟使高桥君每个项目都拿了冠军;他让孩子们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这让身体上有障碍的孩子也消除了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对身体有障碍的学生的呵护,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自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地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感到与他人无异,这种帮助是隐形的,让学生体会不出的自然地爱护。

  最后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林先生组织学生在午饭时讲话,讲什么都可以。他通过平实的语言耐心启发那个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在他的鼓励下那个孩子也有话可说了。小豆豆在别人眼中时常犯错,并不算是好学生,而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她都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也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或许正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小林宗作先生的这些思想让我认识到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曾经以为大篇的说教会感动学生,曾经以为严厉的督促会帮助学生,其实效果未必好。其实,无形无声的教育才更能打动学生,能让学生真正渴望去学习。而这一切,我觉得需要的是一名老师真正地从心里去体会学生,理解学生,以一名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或许我们会得到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第一次看见《窗边的小豆豆》是在我们学校某班的书架上。开始阅读时,我以为这本书不过是学生的童话故事而已,仔细看来,它却是这样的让我惊叹。现在把它列为经典阅读书目,又让我再次走近“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读书经历。日本作者黑柳彻子是继奥黛丽.赫本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7任亲善大使。而她获此殊荣的原因,也是因为联合国的官员读了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她为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亲善大使。

  整本书由作者小时侯在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的学生生活故事作为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小豆豆是“特别的”,但她也是幸运的,遇到了小林先生如此出色的教育家。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豆豆的校长,规定一个班的孩子不能超过三十个。还注重全面地培养孩子,聘用老师也不用一定的学历,而只要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可用的知识,就可以成为巴学院的老师,譬如说巴学院有一次请了一位农民来为学生们当老师,教导学生们如何除草,插秧。 而巴学院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件事:

  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博爱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点点成长,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高桥是个侏儒,当他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总是第一名,使他成为了每一年运动会中的明星,原来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这样的孩子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并且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黑柳彻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表扬、被接受的幸福的环境中。在她的孩提时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师,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老头是巴学园的校长,在今天看来,他是个极其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就听小豆豆不停地讲一些她的故事,一听就是四个小时,还不停地鼓励她说“还有呢?”倾听孩子,这是种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像他那样连续听孩子四个小时,又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没打一个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这种爱体现在了他让每个孩子在午饭时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上;这种爱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饭不能说话的传统,让孩子们饭前讲故事,以保证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用餐;这种爱更体现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战火燃烧着他的校园时,他却对着他的儿子说:“下次,我们要办个怎样的学校?”小林宗作的这份爱,比大火还要热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让这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用爱的春雨去浇灌爱的种子,用爱的火花去照亮爱的心灵。

  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收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同时也还有很多东西是我还未从此书中品味出来的,也许再次品读时,又会有一番新的理解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6

  淡淡的秋香气息里,捧着一本《窗边的小豆豆》,感受着来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一段真实的上学时光,让我品味到了秋收时节,落叶夹杂着泥土的芳香。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可是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主,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其次,在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说是配合学生。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

  而巴学园的午餐——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更是触动了我对特殊孩子的那一根心弦。

  要说这“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其实是小林校长对午餐盒饭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荤素营养搭配。难道只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与众不同?不,围绕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校长先生以学生的未来为基准,无意地添加了几份“调料”。

  第一份“调料”是让孩子们无意间学到:什么是海里的东西,什么是山上的东西,而且经常会有令自己吃惊的发现。孩子们在午餐时间里,兴奋地盼望着校长来看自己的饭盒,问:“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都有了吗?”就这样,没有一个孩子说讨厌吃山的味道或海的味道,也没有一个孩子会有“谁的菜高级,谁的菜寒酸”这样的想法,这又是一份无形的思想上的“调料”。试想:如果仅仅是以课堂的形式要求学生去消化这些知识,恐怕连正常的低年级学生也难以在45分钟的课堂里实现,更何况是我们的特殊的孩子,但,书中的小林校长,利用孩子们每天都要做且都喜欢的'事物,无形地施展学科及思想上教育,和特殊孩子的特点相比,正中下怀。

  巴学园的午餐前有一段校长亲自改写的《饭前歌》合唱,歌词大致是这样的:好好嚼啊,把好吃的东西好好嚼啊。无疑,这又是一份“调料”。我想:小林校长不仅是要提醒孩子们好好嚼饭,更重要的是,吃饭的时候心情要愉快,与朋友一起慢慢地享受这份午餐。最后一份“调料”的安排,则是在大家吃饭前,每天轮流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而这个午餐前表演的小舞台,造就了优秀的孩子,同时也让稍有落后的孩子又踏上一个新的阶梯。

  反省我们的特殊教育,是否应该在除了尊重学生之余,还要配合学生,设计些特殊活动来鼓动激励这些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呢?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气氛可能有些沉闷,或许,孩子的特殊会导致教育教学开展的难度,但小林校长的教学方法令我反思,在就餐这样一件寻常无比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或许,这仅仅只是一份就餐前愉悦的心情,又或者,台上站着的孩子正在羞涩地挠后脑勺,但,未来的他,在“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以及那几份“调料”的拌佐之下,定有光芒的散射。《窗边的小豆豆》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不可能一下子被社会理解并接受,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并不是小林校长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而是要学习他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学习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精神,学习他能够放下身架与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还有师德方面的,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7

  看到《窗边的小豆豆》,很多人都有惊喜的感觉,这就是童年时看过的那本《窗边的小姑娘》!小豆豆是这样出场的:跟妈妈一起坐电车去新学校,几乎没坐过电车的小豆豆立刻决定长大了做一个把车票满满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员!《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7岁的小豆豆在大人的眼里肯定是算不上个好孩子,因调皮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巴学园怪怪的校长,极其注重对孩子自身个性的培养,并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空间。于是小豆豆们获得了真正的来自于心灵的感动。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教育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教育是自然的、是真实的。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让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假如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天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总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自然的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无忌的。所以,教育就要给孩子一个观察、表现、挑战的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发挥个性、张扬自我。巴学园的校门是矮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叶子”;巴学园的教室是不会走的电车;巴学园的周墙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巴学园的校长可以在任何场合和任何学生说话甚至学生可以坐在他身上;巴学园教室里的位置是可以挑着坐的;巴学园的大树一人一棵,随便地爬……。

  所有的这些怎么能不让孩子兴奋?怎么能不让孩子盼望天快点亮、早点到学校?自然的教育应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小豆豆天天都有好心情;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所以,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天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

  当然了,到学校第一天就给校长说了4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则成了电视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小林先生曾对教师们说:“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讲“为了……,我们要搞一次……活动,希望大家要……”,这样,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安全有保证,末了,学生回来后一定要写一篇日记或者是作文。结果,活动的效果往往大出意外,孩子们也说,这样的活动我宁可不参加……听课过程中经常听教师说:“今天我们在这个教室里上课,大家心情紧张吗?……请大家不要紧张……”,结果倒弄得学生越来越紧张。巴学园的的小林宗作校长,为了让身体有障碍的孩子(如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消除自卑,没有说“大家都一样的……”、“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漂亮的”,也没有说“请这些同学不要自卑”、“大家要互相尊重”等,而是组织大家“裸游”,让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为了让身体矮小的高桥“树立自信”,校长专门设计了一些适合身材矮小者参加的运动项目,结果是运动会所有项目的第一名都是高桥(而且年年如此);为了让孩子营养全面,小林先生没有对家长说“请注重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毛病”、“请注重营养的全面与均衡”之类的话,而是说要让孩子的饭盒里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为了让孩子在吃饭时专心,不说“不许说话,认真咀嚼”,而是让孩子们在饭前唱“好、好、嚼呀!”的歌曲……这些设计煞费苦心,而看起来却非常自然,其结果又是那么地良好。再看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学礼仪,先背《礼仪常规》;为了培养爱心,先说“有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资助”;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先说“父母养活你这么大,轻易吗?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你们吗?”为了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先说“为了加强体质……”。

  如此等等,老师、家长越是想给孩子多讲点道理,孩子越是不认帐,结果是教育效果差,师生关系疏远、亲子关系紧张。教育无痕,是一种教育聪明。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8

  这学期也看了很多书,虽然学习考试的压力很大,但是排解的话大概必不可少的还是要看一些书。很长时间不看书的话就会变得无知,这是经常要警醒自己的话。无论是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人性,还是龙应台《目送》里的亲情,抑或是苗炜《寡人有疾》的讽刺,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身边走过,带着他特有的茫然匆匆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无动于衷。但是总归是不一样的,坐井观天和大隐隐于市终究是不一样的。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谈谈小豆豆们。

  我其实是很不喜欢小孩子的人,我觉得小孩子们很烦,因此也经常被人批评没有爱心或者诘问将来自己有了小孩怎么办这样的话。但是或许是仗着自己还年轻便很少考虑这些看起来很遥远的话题。在我的小的'时候,我记得我看过一个小故事出自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虽然时间间隔太久以至于我并不记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了,但是对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却留下了美好的儿童类的睡前故事这样的深刻印象。所以当我看到《小豆豆和小豆豆们》这本书时,我就猛然想起了很多甜蜜美好的童年岁月。于是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本书也是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世间美好纯真梦想的儿童读物。但是我错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眼泪在心底流淌。

  “成年人死的时候,会说出自己的痛苦或悲哀;孩子们却什么都不会说。他们信赖成年人,在香蕉叶底下默默地死去。”这句话是第一处让我震撼住的地方,我们现在或许还没有成为真正有承担能力的成年人,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成为已经具备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有理智的大学生呢?毫无生存能力的孩子们、纯真善良全心全意依赖着成年人的孩子们、对于什么都愿意相信具有最纯洁眼神的孩子们,就这样在战争、贫穷、饥饿、疾病中默默忍受着死亡的威胁与伤害,连痛苦都不能说出口。这样令人绝望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或许就在身边或许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可是成年人到底做了什么呢,号称具有绝对主权的成年人、拥有无限智慧的成年人、对什么都要负责的成年人到底做了什么呢?地球的那一端到底有多遥远,让你们我们都望而生畏呢。还是说你们我们只是漠不关心静静地看着那些惨剧上演,无动于衷呢。抑或是你们我们竭尽全力加剧了那些惨剧的发生呢?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我无法替自己替你们回答。

  “人不是为了互相憎恨来到世上,而是为了相爱才来到这个世上。”这句好出现在这本书的中端。书中讲到一个故事: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个摄影师问起埃塞俄比亚的小姑娘她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小姑娘仰起天真的脸大声说:“我想活下去。”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默默想起了现在越来越高的自杀率。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女士也提到这点,因为作者本人是日本人,而日本是现今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尤其以青年人为主。黑柳女士也为日本本土的自杀率而担忧,同时她也想表示,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的小姑娘仍然想好好地活下去,而那些青年人仅因为找不到工作、失恋或者家庭不和睦等琐碎小事就要寻死觅活,实在是让人觉得耻辱的一件事。现在的世界虽然看上去很太平,但那是假象,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战火仍然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蔓延,不断夺去数以万计平民的生命。到底是为什么而印发战争,到底有多么深的仇恨而印发战争呢?我还去询问了我父亲,我记得他是一边看着新闻联播一边不在乎的说,不就是因为钱、种族歧视和资源么。是啊,原本应该相亲相爱的人们,因为那些身外之物,不断地将死亡指向无辜的人们,甚至是指向自己的血亲好友们。这样的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化解呢?谁也不知道。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而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

  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当时并没有感到什么,但是当我看完小豆豆们之后,我就突然想起了这段话。我们在比我们稍年长的同代人的带领下慢慢前进,并且小心翼翼地带领着比我们稍年幼的同代人。那么那些孩子们呢,他们到底靠谁的带领,到底是因为谁而陷入这样的境地,到底是做错了什么才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我想我们应该羞愧地低下头。

  后记:

  “toto”在非洲是孩子的意思,而作者的乳名在日语中的发音也是“toto”,所以当作者第一次到达非洲,听到当地的人们喊着“toto”时,她觉得很惊喜,当知道原由是她更是惊喜,最终决定用“toto”来命名这本书。这本书是在作者当上联合国亲善大使之后访问了非洲亚洲十数个国家之后写下的见闻与感受,本意是用来告诫小孩子们的。但是我读之后想了很多,觉得非常值得更多的人阅读,不仅仅是小孩子,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感想。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9

  假期里,在女儿的推介下,我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震惊了:竟然会有这样的学校,会有这样的老师。我被小豆豆的妈妈感动了,被小林老师折服了。在巴学园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魅力。

  《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作者——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那时小豆豆很调皮,经常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因此,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就被责令退学了。忧心忡忡的妈妈带着小豆豆到处找学校读书,但每个学校都拒绝了。最后,妈妈只好把小豆豆送进了不足50位学生的学校——巴学园。

  无论是巴学园的美丽景象,还是那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都让我觉得只有在梦里才能够见到:用废弃的电车来当教室;每天上课的顺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个人的座位都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需要来坐……这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

  而在巴学园里,诸如此类的与众不同的事例还真是让人数不胜数呢!在这里,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书中所描绘的巴学园是每个孩子的精神家园,快乐天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我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

  因为,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儿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

  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样,对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小林先生,巴学园的校长,是所有老师的楷模。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在巴学园举行的露营、运动会、茶话会等等活动,无不体现着小林先生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 ,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学校时,他很有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

  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我也是。

  作为教师,面对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惭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为读者,读完全部内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起了那些老师,同学,朋友。看着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读书的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会庆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真的也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仅让我反思如何做老师,也让我学习如何做妈妈。小豆豆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也离不开能一直了解她心理的妈妈。在小豆豆被退学的学校老师向她妈妈反映小豆豆做的坏事,如小豆豆刚上学时对学校的课桌椅很感兴趣,上课时经常掀起桌盖,再用力放下,干扰了其他孩子。

  而小豆豆的妈妈却认为这并不是做了什么坏事,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她对桌子渐渐地习惯了,就不会再那样不停地开来关去的。向类似的一些事情,小豆豆的妈妈都能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以一种宽容的心去解决问题。

  最后被老师退学的事她也没有告诉豆豆,而是告诉豆豆“有个新学校很不错,我们去看看”。她是怕孩子留下自卑的情结。真是一位好妈妈,真值得我们做妈妈的老师去学习。

  看完《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我为之感动、为之惭愧,感动的是怎么可以有象小林校长那么好的老师,惭愧的是自己努力的不够。不过我愿意去尝试,努力像他们学习,拥有一颗爱心、宽容之心。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0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还是同事送给我的,当时当当网年底搞活动,同事浏览书目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书,于是买来送给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女儿小名叫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书,被译成33种文字,介绍到全世界,给世界几千万读者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者黑柳彻子,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被称作“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书中的小豆豆就是小时侯的彻子。讲述了作者上小学一段时间的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写得很生动,我看得津津有味,当时女儿正在读幼儿园,对这本书很是喜欢,每天缠着我给她读这本书里的一篇,字她虽然不全认识,连里面的插图她都觉得很可爱。读完这本书,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位同事,主动借这本书给她们看,我觉得这本书不读太可惜了。

  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那个梳着童花头的小豆豆。充满智慧的`、非常了解小学生心理的小林宗作校长,非常有爱心非常理解豆豆的妈妈,电车式的教室,充满了趣味的野炊,盒饭里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永远长不大的高桥君,和豆豆一起爬树的泰明。每一个细节都令我很动,甚至豆豆家的狗洛基我都很喜欢。

  为什么是“窗边的”小豆豆呢,因为在巴学园之前那所小学,教室的窗子正对着大路,窗外的风景吸引着淘气、好奇的豆豆,上着课站在窗户边和窗外的燕子大声说话,被广告宣传员吸引,并要求宣传员表演,从而导致无法上课。这让老师很头痛,也无法忍受。豆豆被学校劝退了。

  豆豆是幸运的,妈妈并没有把退学的事告诉给小豆豆。妈妈知道,即使说了她也弄不清自己哪儿不好,再说因为这些事让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适,还是等长大了再告诉她吧!妈妈只是对小豆豆这样说道:“小豆豆想不想到新学校去呀?听说那可是一所好学校哩!”因为这样,豆豆的自尊心并没有受到伤害。豆豆的妈妈是让我感动的一位人物,她的宽容让我佩服,我敢说小豆豆在原学校犯下的大错足以让几乎所有的母亲大发雷霆和丢脸,一定会数落孩子,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她竟然能在孩子面前不动声色,害怕因退学而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她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懂得保护孩子优良的品质不受到损害。

  豆豆经常钻篱笆把衣服挂破了,有一次穿一件妈妈比较喜欢的毛裙从背上到屁股那里共撕开了七个大口子,豆豆觉得很对不起妈妈,撒了个谎:“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向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这个样子。”“是吗,这可太吓人了。”妈妈当然不会相信刀子滑破衣服之类的话,一看就知道豆豆在说谎,豆豆在找借口,说明她在意这件衣服,不愿意弄破,“真是个好孩子”,这是妈妈当时的心理。从豆豆妈妈身上可以学到:对孩子要付出更多的爱、安慰和鼓励,别轻易否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揣摸孩子的心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受到了欧洲等很多国家教育方式的影响,他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

  小林先生认为:“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尽早期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精心呵护,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豆豆初到巴学园的时候,初次见到小林校长,小林校长竟然听小豆豆独个儿叨叨不停地讲了四个小时的话,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小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示,豆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有了这样一位校长,豆心里感到踏实、温暖,心情也愉快了。

  小林校长将巴学园办成了孩子心中的乐园,在这里所有的孩子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自由发展,在这里没人会因为身体有残疾而受到歧视,小林先生用心良苦,使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得到第一名,得第一名的自信,对孩子是影响很大的。种种种种,唤醒了、保持了孩子最真的一面,使孩子们有了终生难忘的、完美的童年。

  “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使读者感觉身陷其中,充满了童趣。

  豆豆妈妈和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是最了解孩子的,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从来不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怪孩子”的标签。

  我们身边有好多个“小豆豆”,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小豆豆”,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是“小林宗作”,所有的妈妈都象豆豆的妈妈一样宽容,爱心,那世界该多么美好。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在鄞州图书馆里看书。不经意间,一本薄薄的书呈现在我的眼前,书名不起眼、但给人的感觉很亲切:《窗边的小豆豆》。我把书从书架上取出,随意翻了翻,居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兴冲冲地把书借回家,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是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小豆豆就是作者本人。小豆豆在传统教育理念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她会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在上课时叫来广告宣传员表演节目,在课堂上大声跟燕子说话。由于诸多“劣迹”,小豆豆被学校勒令退学,因为“有她在,整个班里都不得安宁”。不得已,妈妈只好给小豆豆找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幸运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在小林先生的教育下,小豆豆从一个让学校忍无可忍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懂事、有爱心的孩子。更为关键的是,小林先生的教育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平等对待别人、自尊自爱、友善的种子,这对作者将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小林先生,象“小豆豆”这样一个被勒令退学的顽童,长大后居然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演员、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看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教师,我感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向小林先生学习。

  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先生,就滔滔不绝地宣传自己的“英雄事迹”长达四个钟头,小林先生一直耐心地倾听,连一个哈欠也没打。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这样认真地听小豆豆谈话。上游泳课时,校长让同学们不穿泳衣、光着身子在水里嬉戏。有的学生

  生理上有缺陷,刚开始还很害羞,后来也能坦然面对、可以和同学们尽情地玩耍。看到这里,小林先生友善、和蔼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小林先生不愧为一名教育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象小林先生一样,学会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老师们当然都喜欢听话、成绩好的学生,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对待成绩稍差、比较顽皮的“后进生”时,更要注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心。”小学教师虽然面对的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子,但是我们应该象对待朋友一样、与他们坦诚相待,在教授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平等待人、自尊自爱的精神。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家都是平等的,应当自尊自重、平等待人。学习好的同学固然值得学习,但学习差一些的同学只要自尊自爱,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也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书中还有两个小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说小豆豆不小心把心爱的钱包掉在了厕所里,为了找到钱包,小豆豆居然当起了“掏粪工”,把洒水的勺子伸进粪池往外掏粪,小豆子不断地掏,居然在外面堆成了一座“小山”,弄得一塌糊涂。校长目睹了这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以朋友般的口气对小豆豆说了一句话,“要把它们都送回原处哟”。后来小豆豆遵照校长的要求,把“小山”铲平,把粪便全部送回了原处。自从这件事之后,豆豆改掉了上厕所时往下看的`习惯,而且从内心里认为校长是“最可信任的人”。还有一个小故事:小林先生让学生们在每天吃饭前,每天换一个同学,轮流进到同学们围成的圈子中间给大家讲故事。有一天,轮到了一个男孩讲故事,可是这个男孩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他事先根本没有准备,“我什么故事也没有”。小林先生坚持要男孩讲故事,“那你就编一个故事吧”。男孩只得随便乱编了一个了一段“流水账”,小林先生没有嘲笑这个男孩,反而不断鼓励他、给他鼓掌,同学们也不断给男孩鼓掌,最后“大家一起鼓起掌来,礼堂里顿时只剩下一片掌声”。这两个小

  故事给我了深刻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们正面的鼓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待学生的缺点,应当和蔼、善意地给学生指出来,切忌冷嘲热讽或是大发雷霆。有时候,一句简单鼓励的话语远比一顿呵斥更为有效。就像书中提到这个小男孩,相信在他长大成人后,也绝不会忘记这次鼓掌、不会忘记这一份善意的鼓励吧。

  作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学习。我们应该象小林先生一样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努力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让学生成为自尊自爱自信、有责任感、有理想的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心中的“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2

  听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读《窗边的小豆豆》是失职,怀着一份对本书的神往,在一个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象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样,对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于勒令退学的小豆豆,巴学园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使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我也是。

  作为教师,面对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惭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为读者,读完全部内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起了那些老师,同学,朋友。看着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读书的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会庆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真的也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

  本书可以说是学生的知音,这是多少孩子向往的学习生活呀。如果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我想他们对学习再也不会恐惧,学习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快乐。回想现在的孩子真是有太多的压抑了,寒窗苦读是一个千年不变的读书写照,哪怕现在新课程改革,学生的生活还是没有脱离这一种读书模式,看着一年级的新生读了两天书就哭着闹着不愿上学,到了高年级一些暂差生更是对读书产生了恐惧,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悲事呀。问题还在于我们如此苦读换来的是什么,真的是一个个的精英,从我们的手下诞生了吗?不,不,不!看到的是学生的眼镜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学生的笑脸从多到少,从天真到负重,……正如书中的小林老师巴学园的校长所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为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看完了这本书感慨挺多,小林老师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处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虽然我们不可能使小林老师那样如些彻底地去开发学生的天性,但是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去呵护学生的天性,尽可能让他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一点。

  不过我也由衷为小林先生而感慨,他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是很难再现的。他可以不为小学的校园建围墙——如果这所学校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出安全事故才怪。他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坐的位置,以至书中的泰明死了,也没有因为坐位空着而勾起学生的伤感——如果现在每班达40人以上的班级,学生不因此而乱套才怪。他可以让学生到小溪边野炊,小河边散步,大海边游泳、墓地里扮鬼——今天的孩子因为怕万一,谢绝了一切有安全隐患的集体活动,因噎废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3

  《窗边的小豆豆》是有一天在书店里无意看到的,我感到幸运的是,我选择了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在二战中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开除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有着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

  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这期间校长只是微微笑着问几句:“后来呢?”或者说:“原来是这样的啊!”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有人写作文,有人做物理实验,有人做数学题。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他感兴趣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一次,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博爱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点点成长,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高桥是个侏儒,当他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总是第一名,使他成为了每一年运动会中的明星,原来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这样的孩子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并且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小豆豆、泰明、高桥这些巴学园的孩子就像一株株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地成长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给了她们最适宜的土壤!小豆豆在车站看到一个大哥哥在卖一种能测验人们是否生病的树皮,于是问校长借了两毛钱买了一块,她不但自己咬了一下树皮,测验自己是否生病,还把这块树皮让校长咬,让全校五十多个学生都咬了个遍,甚至让她的小狗洛基咬,还让路边的.野狗咬,当她发现大家咬这块树皮都不觉得苦时,也就是说她认为大家都是健康的,就非常开心。虽然在现在的成年人看来,这种行为非常可笑,可是孩子的这种善良美好的举动让人感动,她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希望每个人都开心。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爬自己的树,为泰明的死,为小狗洛基的死而伤心难过……都反应着小豆豆的爱心。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黑柳彻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表扬、被接受的幸福的环境中。在她的孩提时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师,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老头是巴学园的校长,在今天看来,他也是个极其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就听小豆豆不停地讲一些她的故事,一听就是四个小时,还不停地鼓励她说“还有呢?”倾听孩子,这是种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像他那样连续听孩子四个小时,又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没打一个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这种爱体现在了他让每个孩子在午饭时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上;这种爱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饭不能说话的传统,让孩子们饭前讲故事,以保证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用餐;这种爱更体现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战火燃烧着他的校园时,他却对着他的儿子说:“下次,我们要办个怎样的学校?”小林宗作的这份爱,比大火还要热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让这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用爱的春雨去浇灌爱的种子,用爱的火花去照亮爱的心灵。

  是的,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到幸运!这本书让我感到难过流泪;小豆豆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让我感动......

  因为真实,我喜欢这本书;因为美好,我喜欢这本书;因为给我带来笑声和快乐,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感动,我更喜欢这本《窗边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