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1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始终陪伴孩子成长的教师,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对家庭的依恋程度,直接影响着他的成长。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家长的身上找到踪迹。
(一)
贾容韬,原来是自己创办的企业的负责人,工作上做的有声有色。但在十二年前,他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危机。儿子沉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次被学校劝退;他的家庭也濒于解体,夫妻由长期背靠背到要离婚的地步;他的身体也亮了黄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贾容韬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关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专心陪伴孩子读书。
这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贾容韬义无反顾。他意识到,没有比家庭、比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事情。孩子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家庭。是因为自己做父亲不合格、家庭不和睦才导致了孩子的逆反,通过沉溺网络、打群架等方式来表达对家庭的不满;是因为自己不懂教育、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才把孩子推向了这一步。
陪伴孩子读书,给贾容韬留下了大量可以支配的时间,他将这些实践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广泛的阅读,恶补各种教育知识,不停地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首先让自己具有同理心,面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采取暴力的态度去应对,而是设身处地去体谅孩子的心情,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其次,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的言行对应起来,分析哪些是由于自己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并真诚地和孩子沟通、道歉;再次,用正确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孩子。他坚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读书,在不断汲取书中精华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注意在家庭中的环境营造,让孩子慢慢喜欢上阅读,通过阅读这根纽带将孩子的心收回来;另外,始终保持和学校老师的沟通的交流,发自内心地感谢教师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虚心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贾容韬的心思没有白费。他的爱人首先被感动,主动帮助他料理好家庭中的各种事物,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研究;孩子被父亲脱胎换骨般的转变所折服,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逐渐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父母的真爱,不再跑出去泡网吧了,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他转变孩子的经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大家在向他竖大拇指的同时,不断有人拖儿带女地来找他咨询教育的良方。
改变自己的意义,贾容韬体会最深。他说:“由于自己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影响孩子,所以要改变;由于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孩子成长之需要,所以要改变;由于自己的人生链条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所以要改变。”通过内外兼修,通过扎扎实实提升自我,贾容韬收获了人生的全面丰收。事实最能让人信服,改变前后两重天。一个曾经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濒于解体的家庭成了“模范家庭”;一个差点崩溃的父亲成了著名的家教专家。
(二)
马克思说:“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法还是你的行为。”
贾容韬在了解到孩子沉溺于网吧之中时,也想很多的父母一样满腔怒火,不仅在家里进行教育,还跑到学校里教育孩子,曾发生过两人在操场上你追我赶、全校师生一起看“风景”的情景。但这样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我在网吧里彻夜不归。
正是一次次类似的失败的教育经历,让贾容韬意识到,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孩子。于是,他开始尝试从一个权威性的喜欢自己说了算的家长向民主性的家庭成员方向转变,从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向尊重孩子的人格方向转变,从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向坚持阅读和写作的方向转变。贾容韬的这些转变孩子都看在眼里,自然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了。
西方哲学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其核心内容是:你关注什么、关心什么,就能把什么吸引到你的周围;你在乎什么、聚焦什么,就最有可能得到什么。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你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就应该倾尽全力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你个人的发展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首先确保孩子的成长;在自己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取孩子的想法。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学习型家庭的浓郁氛围,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在又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有的将养育的重担交给了自己的父母或者保姆,有的寄希望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几乎不学习育儿的相关知识,有的还将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当自己没有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的时候,你就很难能得到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根深蒂固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对家长的行为、孩子的教育影响都很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其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孩子是社会的独立的人,父母只是受政府的委托履行养育的责任。正是因为自认为对孩子有绝对的支配权,所以就会有家庭暴力的行为存在,就会有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行为出现,就会有家长不断逼迫孩子的现象出现……
家庭暴力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身体上的暴力是一时的,心灵上的暴力则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有人拿小刀在孩子身上划出一道印,即使没有出血,家长也会和他急,甚至会和他拼命。但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家长天天往孩子心上捅刀子,自己却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这是一种冷暴力,对孩子的摧残更加严重。
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是:主观臆断,以己度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衡量孩子,以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孩子。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多,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多,按照自己所设计的路线去走才是最佳的方案,从来不听孩子的想法。但家长没想明白,孩子在心里不服气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就范的。这就像一只皮球,拍打的时候越用力,反弹的就越高。
学习,是孩子自觉自愿的行动,在他人强怕的前提下是很难学好的。可很多家长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千方百计敦促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又常常令家长大失所望。这是因为家长的教导、告诫加进了强制的成分,包含了“任务”的因素。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为父母完成的“任务”,产生了一定的“苦役感”,学习起来就没有那么甘心情愿了。
(三)
家庭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将孩子的学习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说,而不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陪伴孩子学习期间,贾容韬关注到了孩子那一派脏乱差的房间:脏袜子、脏鞋、脏衣服堆在墙角散发着怪味,各种食品袋随处可见,变质方便面放在鞋柜上,发霉小食品躺在窗台上,长毛的饮料放在桌子上,干瘪的水果丢在台灯旁……儿子房间里的凌乱现象和他的学习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贾容韬产生了疑问。
带着这个问题,他拜访了多位心理学家,了解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也读了不少文章,寻求家庭教育专家的高见。他意识到,正是儿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习惯,将随意、粗糙的生活态度迁移到了学习上。而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自己平时家庭生活不检点的结果。
贾容韬意识到,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更是爱心、感恩心的教育,意志力的教育,责任心的教育,自信心的教育,是动手能力、创造力的教育。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映射。同时,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贾容韬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将自己的卧室、家里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同时也将孩子的房间整理的整整齐齐。在贾容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儿子逐渐有了生活习惯方面的意识,吃过饭知道及时将碗筷送回厨房,床上的被子叠的有模有样,一些家务活也经常能帮着做一些。随着孩子生活习惯的一步步改善,她的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为他参加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贾容韬由此给出了习惯培养的因果关系:父母生活习惯→孩子生活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陶行知始终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强调生活习惯的养成呢。
(四)
贾容韬说:“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孩子。只要父母真正能守住自己的心,孩子的心就不会走远。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都是父母德行不够,智慧欠缺,说话艺术不高所致。只要父母真正理解孩子、善待孩子,孩子都会以懂事和进步来回报父母。”
在《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中,贾容韬主要讲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家长怎么改变才能教出好孩子;告诉读者怎么戒除网瘾、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孩子的智慧、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品格。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贾容韬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面对一个几乎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时,能够痛下决心,以坚如磐石的信念,选择了一条拯救孩子和自我拯救之路,继而又走上了一条拯救他人的事业之路。天下的父母实在太多,但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决心和定力?
在改变自己时,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家庭和孩子!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2
寒假前的一个研讨会上结识了贾容韬老师,他在积极推广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倡导的“在爱中管教”的方法,与我提倡的“信念法”高度相似。
我把我写的《你的思维决定一切》赠给了他,他也回赠我他写的《家庭教育中国行》,贾老师的言行令人折服,书里面的案例令人惊叹。
下面引用一个贾老师的案例:
某高一男学生在校多次打架,虽不是主要责任者,但其平时的恶劣表现(打架、旷课、逃学)令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非常头疼,因为他总在班里起哄,影响大家学习。这次,学校下决心要开除他了。
他的妈妈得知后,到学校求爷爷告奶奶,赌咒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学校见她可怜,就立下字句,再犯事一定不容,最后给了留校察看处分,以观后效。
孩子妈妈也一筹莫展,孩子倒是老实了,从此上课天天睡觉,而下课就精神百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这时她向贾老师求助。
贾老师告诉她:“你先假设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呢。”哈哈,假设,这太搞笑了。
贾老师接着说:“他一回家,你就说:回来啦,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这位妈妈一听就傻眼了,说:“不可能,他光在学校睡觉呢,一点都不学,这话我说不出口哇。”贾老师说,你先对镜子练习,练好了说,天天说,就会有用。
死马当活马医呗,这位母亲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你回来啦,在学校学累了吧,在家多玩会儿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呜呜呜呜”,说着说着她哭了起来,因为这太违背自己的内心了,说的话太不符合实际了,太假了。
但她天天练习,冲着镜子练了一个月,终于能说出口了,能说顺嘴了,下午放学他儿子一回来,她就低着头(因为她怕儿子看出心口不一的眼神儿)冲着儿子说:“你上学辛苦了,在家多玩一会儿吧,我去给你做好吃的。”
小淘气多聪明啊,一眼就识破了,冲他妈妈说道:“你少来这套,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也就是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回家就玩游戏,唉,实验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此后的时间里,这位母亲天天这么说,他儿子天天回来都能听到这句话。她说了15天后,她自己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她后来说:“我越说越感觉是这么回事,我儿子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的,他就是优秀学生。”我的妈呀,谎话说得自己都信了。
奇迹发生在第xx天,她儿子竟然开始回家写作业了。此后一段时间捷报频传,老师联系家长说“你儿子开始交作业了”、“交得越来越多了”、“不会的还知道问了”、“有几科不低分了”、“小测验竟然有及格的了”,几个月后,这个小东西竟然在大考中夺得全班第一,真的'成了其他学生的榜样,真的成了优秀学生,全校都震惊了。
关键就在于妈妈的改变,她天天冲孩子念叨那几句,越说越像真的,说多了,孩子心理自然有了压力,感觉自己再不加油学习就对不起自己妈妈的这几句话。
这与我提倡的“信念法”的理念完全一致。学生都反映念叨完目标的感觉:有劲儿了;不困了;有思路了;心能静下来了;再玩有负罪感;一拿手机就感觉有事还没干完;感觉再玩就对不起自己;感觉有力量推着自己学习;感觉不想贫嘴了;感觉对不起家长;感觉对不起老师;不想玩游戏了;有愧疚感,所以要好好学;感觉上课精神了;感觉效率提高了;感觉背东西快了;感觉有奔头了……五花八门,要是心里没有目标,他们玩起来可带劲儿了,哪里有玩够的时候,哪里有什么负罪感,高兴、傻乐还来不及呢。
“强化目标……”是我们开学时主席台大屏上的字,的确每个人都需要有目标。学生也需要学习目标,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目标,无论是像贾容韬老师这样的,通过家长不断地暗示、催眠、提醒,或是像我这“信念法”一样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都可以使学生自主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3
“诚信”是一个人幸福的基本保证,缺乏诚信的人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很难脚踏实地在社会上立足,故而也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所以,“诚信”是我们父母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但实事求是地讲,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说谎的孩子。
那为什么孩子会说谎?如何避免孩子说谎?让我们跟随贾老师的智慧了解一二:
一、为什么孩子会说谎?
孩子说谎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成人世界的谎言诱导他们混淆了是非观念;二是不切实际的赞扬和过度的惩罚使孩子把谎言当作工具。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成人世界的谎言诱导他们混淆是非观念。
贾老师用几个生动的案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思维模式和言谈举止下,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说谎。
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哄孩子,求得暂时的安宁,信口讲出一些假话来哄骗孩子。“宝宝在奶奶家乖乖的,好好听话,妈妈回来给你买奥特曼!”结果晚上回来接孩子时对孩子说:“真不巧,妈妈办完事商场已经下班了,下次一定买给你。”其实,妈妈并没有真的打算给孩子买玩具,她给孩子开出的是空头支票。
再比如,有些家长出于工作和社交的需要,对别人说一些虚伪的话,这在家长眼中是社交的技巧,但于孩子而言,虽然没有恶意,但是说多了,就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圆滑和世故。
父母的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甚至是入木三分。虚情假意的父母培养不出诚实、坦荡的孩子,信口雌黄、企图用假话和借口敷衍,欺骗孩子的父母也培养不出真诚、善良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种:不切实际的赞扬和过度的惩罚使孩子把谎言当作工具。
贾老师通过讲述儿子、女儿以及14岁说谎男孩的案例,从正反两面对比呈现告诉我们:更多、更普遍的'导致孩子说谎的直接原因,是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而说谎。
这让我也想到一个案例,8岁的小明数学考试连续两次都是六七十分,爸爸很生气,说再考不好就别回来了。结果很不幸,在又一次的考试中小明又没有考好,而且更糟,居然没及格。怎么办?爸爸说了,再考不好就不让回家。于是小明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同桌的试卷偷偷地塞进了自己的书包,并把名字换成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爸爸能对孩子宽容一点,孩子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用这样的方式来欺骗父母的。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充分理解孩子,理智、开明地对待孩子,凡事替孩子着想,善于和孩子同感共情,平静接受孩子犯错,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关爱,孩子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对家长说假话。
“理解、接纳、体贴、尊重往往比批评、斥责、打骂、惩罚更有力量。前者维护了孩子的尊严,保全了孩子的面子,后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撕破了孩子的面子;前者具有建设性,后者极具破坏力;前者是医治孩子心理顽疾的灵丹妙药,后者是促进孩子问题进一步严重的催化剂。
二、如何避免孩子说谎?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诚实的人。对孩子、对其他人都应该光明磊落、坦诚相见、言而有信、信守诺言、不说假话、不讲虚话,当好孩子的榜样。
第二,父母发现孩子有说假话的倾向时,要认真反思自己。是不是你对孩子太严厉了?是不是你在孩子面前太强势了?是不是你对孩子缺乏体贴了?读书笔记。是不是你对孩子不够理解,以致孩子对家长不信任、说话有顾忌?孩子撒谎大多是为了逃避父母打骂、惩罚的不得已选择,孩子措施是对家长错误家庭方式发出的警示信号。
第三,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父母是最可依赖的人,让孩子相信即使自己犯错甚至闯祸,都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四,当孩子向父母说明事实真相时,不论他的错误性质有多严重、给家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家长都不要揪住这件事不放,不但不要惩罚孩子,还要肯定孩子做的对的地方。
第五,当父母确信孩子说谎时,不要急于揭穿孩子的诺言,更不要把孩子推向难堪的境地。要冷静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给孩子反思和弥补的机会。父母态度越平和,对孩子越尊重,孩子越能主动反思;父母态度越激烈,孩子越遮遮掩掩。要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父母的情绪反应上。
如果孩子没打算说明事实真相,家长认为确有必要澄清此事,也要在保护孩子自尊、给足孩子面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把事情讲明白。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针对的是这件事,而不是孩子本人,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孩子有了一家认识后,父母要及时给孩子台阶下,帮助孩子卸掉思想上的包袱。
最后,务必要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看到希望,使孩子增强信心,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读本篇文章,也让我想到“三块巧克力”的故事,宽容和理解往往比惩罚更加深刻,可参阅。
合理“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4
作为老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几十名学生;作为母亲,每天面对调皮淘气的儿子。加上教育理论的缺失,导致教育孩子到了瓶颈阶段。于是,我重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是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手把手地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读后有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一章的主题是《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他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机遇”。特别是孩子犯错误后,最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孩子犯错,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处理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时。第二,如何和孩子成为“哥们儿”。他告诉我们,寻找和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样,就能从横眉冷对的`敌人,变成情趣相投的“哥们儿”。第三,创造1+1》2的合力。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弥补和强化,往往会事半功倍。他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虚心地向老师学习,进而和老师探究教育。并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坚定的信念。第四,帮孩子戒网瘾。越是控制,越是渴望。沉迷网络的处理方式让他放开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也是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第五,信心创造奇迹。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败是家长潜意识期待的结果,如果对孩子充满信心,他一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民。第六,做父母亲是件幸福的事。一个人要具有认识幸福的智慧,特别是男人,应该是制造幸福的人。倾听、理解、共情是幸福。第七,孩子引领我成长。西方有一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其实“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你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以仰视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孩子就能成为你的老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彻底改变了“我是大王”的教育态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尽量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等等。这样,不仅对教育儿子有利,同时受益的还有学生。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5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替代孩子教育的失败,事业的辉煌只能是暂时,繁华过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家庭。如果年轻时你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职责,我们的家庭何谈幸福,人生何谓成功,你又为社会国家增加了多大的一个包袱呀?
当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出现了自私、叛逆、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时候,读一读《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真是不错的选择。它将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灯,读过之后,你会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过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心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终点,我才意识到:如果我能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进而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读后震撼,想改变问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作者整本书向我们显明了这个最简单质朴但也是最正确的道理。
这是一本能让人收获幸福的书,告诉你怎样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变千万人命运和家庭的书,能帮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真爱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你一定要阅读此书,它值得你认真读、反复读!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6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父母常常摆出家长作风,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为由,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对孩子好的,什么样的路是适合孩子走的。故而以“过来人”自居,企图用“爱”的名义来管教和操控孩子。
然,我们的“认为”真的是正确的吗?从其一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吗?我们所谓的一些人生经验,只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总结出来的主观思想。以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架构来衡量和要求仅仅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生活体验的孩子理解、接受和认同,就有点“强词夺理”。就像有的妈妈和我说的,“感觉自己说了一大堆道理,其实孩子根本不理解或者是根本不听。”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只是父母内在恐惧的替代物而已,任何企图通过“控制”和“改变”孩子来达到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和设想走路的父母,都是不成熟的父母。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放到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和我说话?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为有我这样的父母而庆幸、而骄傲?当我们角色转换,以孩子的目光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时,就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怎么做才叫做站在孩子的高度?
贾老师用两个小游戏,详细的阐明了站在孩子的高度,就是要从内心伏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体验世界,用孩子的心来感受世界;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和感受。也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才具备了教育孩子的前提和资格。
影响孩子的“黄金法则”:
引言部分:“黄金法则”的核心是,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不露痕迹,藏锋有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永远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就好比一则广告,使我们对一款产品或一种理念产生好感,又察觉不到它在操纵我们,这才是顶级的广告。
本小节,贾老师以一个真实的案例给我们详细的叙述了“黄金法则”的核心与功效。
韩女士的儿子游戏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成绩直线下滑。针对这个案例,贾老师给韩女士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淡然、超然。在孩子面前不谈学习,不对孩子进行学习说教。只管自己沉下心来学习,给孩子做好表率就行了。
第二,对孩子玩游戏,不仅不表现出反感,还要表现出兴趣,甚至可以鼓励孩子玩,最低标准是不干涉、不限制。
事实上也是如些,家长越在学习上和孩子过多的纠缠,孩子越会在学习上掉链子;当家长将目光抽离出来,转到自身的学习提升上时,孩子也就卸掉了心中的对抗,承担起了他的职责;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心甘情愿地让他玩游戏时,孩子也就放下了追求挑战刺激的心理,慢慢减少游戏的时间;就像贾老师说的:“教育孩子,其实就两件事,一是增长智慧,二是提高德行。”父母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对孩子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父母完美的人格形象。当韩女士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其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甚至是无坚不摧的。
父母如何做人,决定了孩子如何为人;父母怎样做事,决定了孩子怎样做事。在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韩女士的持续努力下,韩女士的儿子实现了从一个网瘾少年到同时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学院等六所世界名校录取的华丽转身。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在于父母的修为,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经验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8
最近读了贾容韬老师写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经过第一遍的阅读,就有了比较多的感触,还有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父母就是拼命挣钱,给孩子往好的学校送,给孩子准备好的物质生活。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多么寡闻,完全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回事,没有把家庭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
好的是,自己不会也没有装会,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强学习,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家庭是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地方,是给孩子温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时候,自己用现有的眼光,主观的去要求孩子,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原来,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评的方式和时机,合理的运用赞赏和鼓励,学会倾听,学会调整心态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提高的。
孩子出现问题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被动来到了这个世界,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家庭的原来,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出了问题,所以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救。纵观现实中大部分问题孩子,多数多是家庭不和谐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矛盾比较恶化的等等。正是因为家庭没有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才会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袭,不良作风影响,心理产生了扭曲,才会导致恶性循环,造成问题孩子。此时,唯有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办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言语或者行动不当,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应该在孩子犯错了大发雷霆、挖苦、指责。更多需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加强相互的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孩子也是想进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进步,在改变,在学习,他肯定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摩西奶奶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开始行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时机。愿你我都能及时醒悟,把这份事业做好,行动起来。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9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很实用,读完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以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例,详细讲解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工作很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
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不会生活的人,不可能会学习。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孩子的生活习惯,这种因果关系可以列出下列的公式:父母生活习惯→孩子生活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家长首先养成读书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首先热爱学习。有的家长吃一餐花掉数百元,买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套化妆品需要一个月工资,眉头不皱一下,而他们却不舍得花几十元买几本书读读。好多家长并非买不起书,而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观念。作者在书中说道:“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给你支两招就行了。正因为你不读书学习,没有教育思想、缺乏教育艺术,你的孩子才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固执己见,仍然不肯读书学习、不改变观念、不与时俱进,谁也救不了你的孩子。”多读经典,少读时尚。
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善良是立身之本。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作者以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精神财富应该是健全的人格,它比优良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而健全人格的底线是善良,只有善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无论他以后是大名鼎鼎的什么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对于我这个宝爸来说领略了很多作者独到的见识。关于孩子的教育千万马虎不得,想要改变孩子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