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6-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优秀)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优秀)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

  一、比赛目的

  为了迎接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暨“作家进校园”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推进魅力教师研修班学员进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习氛围,特举办本次《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6日

  三、参赛对象:

  魅力教师研修班(各学科)成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四、活动安排

  1、初赛阶段:参赛对象于3月26日前将《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征文打印纸质稿上交各年级组长,组长对照名单收齐汇总后上交给教科室,电子稿请各人妥善保存。学校将于3月31日前根据上交的征文进行初步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

  2、决赛阶段:根据初评结果,学校将组织获得优秀作品的参赛选手于4月6日进行演讲比赛。本次大赛将现场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和证书。

  五、征文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1、征文要求:

  结合《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谈谈读书收获,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育心得,也可结合身边的.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撰写心得体会。打印格式: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宋体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左右页边距均为2厘米,姓名日期写在最后,A4纸打印。

  2、演讲评分标准:

  采用10分制评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最高得分。

  思想内容:3.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仪态印象:2.0分。要求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举止自然,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素质的评价。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2

  只有做母亲的,经常有这样的耐心。她信任孩子,她会等待。一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三岁的时候,他们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话。

  有一回,客人问:“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把哪个给妈妈?”这类愚蠢的测试往往令人生厌,可是民间教育经常热衷于用这类问题折磨孩子。

  ——孩子回答说:“我在苹果上都咬一口……”客人惊愕的叫了一声:“这孩子……”她想说的是:

  “这孩子心眼儿太坏了,两个苹果都霸占了!”可是孩子慢吞吞地说:“……然后我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吃。

  ”客人很羞愧,对做母亲的说:“我差一点儿以为……”母亲笑着说:“我的习惯是让她把话讲完;而且可以等他,让他把话重讲一遍。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需要很多年才能长大。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有培养人的耐心,平和地等待。

  感觉:文章中的例子让我很感动。我们有没有急过,或者对孩子有刻板印象,然后再听到他有麻烦的抱怨,我们会狠狠地骂他。我们不能平静下来听他说完。记得五年级时一个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女孩子来告诉我小丁又闯祸了,他欺负我们班的几个女孩子,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一听又是他,没有仔细了解情况,就把小丁叫到办公室,他一进办公室就说:

  老师,我没有欺负那个女孩......他还没说完,我就打断了他,大声问道:学生们在撒谎吗?

  你就是这样,怎么说也说不好呢,一天到晚闯祸,真是没救了......可这次的.他却一反常态,没有辩驳,没有低头,只是默默留下眼泪,他那委屈的双眼与我对视,让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经过一番了解,知道他们几个只是在玩游戏,小丁输掉了也被那几个女孩子打了手心,这还是她们自己提出来的,等小丁赢了她们却不能接受自己提出来的惩罚方式,在其他同学看来就成了小丁欺负人,其实在训斥他前我只要让他把话说完,而不是一味地斥责,这件事的结果就会不同,让孩子把话说完,很重要。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封底写到:“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我想这就是吴非老师心中理想的教育。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的自序中也写到:“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这些我也深有体会,我们现在如果碰到问题学生,往往是高中责怪初中,初中责怪小学,小学就责怪幼儿园,而幼儿园责怪家长。为什么在国外,中国人被认为素质低,甚至出现的种种歧视,我觉得和常识的教育很有关系,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关心考了多少分,虽然强调素质教育,现在的小孩要上那么多的兴趣班,但是我们很少去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比如,上学路上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垃圾有没有乱扔,有没有主动让座等等。平时也总是看到有开车闯红灯的,随意变道的,开车打手机的,公园里垃圾乱扔的。所以我觉得进行常识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真的深有体会,比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写到: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遇到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对学生的影响还在《力戒浮躁》、《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教师仪态也是“范”》等多处提出,总之,我觉得作为教师,不管哪个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正确引导学生。

  当然,我只是作为基层的一个普通老师,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好自己的学科,不误人子弟,争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阳光,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4

  书,是我的挚友。书伴随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陪伴我走过了无数漫长的时光。在书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也看到了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每一本书都是一段心路历程,每一篇文字都是一次启迪与感悟。我爱书,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体验,更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沉淀和传承。

  在课后的闲暇时光里,我有幸读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和教师的使命,也意识到自己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中,吴非老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吴非老师在书中还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吴非老师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深认同这一观点。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读完《致青年教师》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使命。我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我会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也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怀。我将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才。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教师的使命。我将始终保持初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5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别人口中听说了《致青年教师》,很多人对这本书表达了喜爱,让我越加的好奇,直到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XX多年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里有他这些年的案例并且给我解答了很多教学中会遇到的困惑。

  在从事这份教育事业的时候,我也有过困惑,疑问。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突然茅塞顿开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页的书籍,却蕴藏了宝贵的财富,让我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充满正气,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们,让他们觉得每一天都应该是活力满满。因为唯有正能量的面对所有人,那么所有人才会时刻被正能量包围。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记得有一次。很多孩子不好好听课,上课讲话,扰乱了课堂了秩序,也刚好那一天自己遇到了一些事,那一次自己失态了,不仅发火更接近于暴躁的状态,把学生们都吓坏了。虽然我还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但那次的发火让他们对我有了胆怯,不再向平时一样看到我就笑嘻嘻的跑过来问好,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责当中。

  读了《致青年教师》后我发现,原来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约束要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耐心懂得释放压力,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教师职业。

  我想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很珍视自己的职业,我身边的老师们也是如此。他们在教育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每年和不同的学生认识,打交道,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里,这是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尽管我们是多么不舍看着他们毕业离开,目送他们离开校门的那一刻,心里似乎空落落的。原来那一刻我们早就将他们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般。

  生活要有仪式感,教学要有幸福感,而《致青年教师》一书里吴非先生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挣米给你负责”。唯有对得起自己,对的这份职业,我相信在我们不断教学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让我们明白教师的可贵之处。看着学生一个个活泼天真的笑脸,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每天被这么多孩子包围,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而我也明白,从事教师职业我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不仅仅是学生要学习,我也要学习。我们作为教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知识,更好的方式,去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时刻幸福的教师,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光去照亮所有的黑暗,用我们的热,去温暖每一个人。看着《致青年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过去,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会有新的看法和结论,我想每一个人也都该如此,时刻的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去成长。

  在《致青年教师》这本书里,我看到的都是吴非先生如何去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并且如何让的待人接物,要做好一名老师要从细节上去真正的善于发现。看着里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吴非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深深的被其中的故事所打动,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样。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唯有心胸宽广的教师才能教出大气、正直的学生,而心胸宽广的人,在未来总能走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让我们用行动、用青春,去为我们喜爱的教师职业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6

  作为青年教师,时常怀着一颗热忱的教育初心,也会在教育过程中感到迷茫。学生之间的各种小事,班级的琐碎事务,一点一点地消磨着我们尚未成熟的教育心灵。渐渐地,我们好像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以什么状态来面对教育工作、面对学生。读了《致青年教师》后,幡然醒悟,教师的工作有压力,但不要被压垮;有迷茫,但永不要绝望。正如吴非老师所说:“我改变不了社会,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以不辜负这个职业。”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但合格的教师却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倡导教师应当努力做一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写作者。这一观点发人深省。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是否只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在被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我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吴老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吴老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案例进行了条分镂析,恰如一位智慧长者在灯下与我话家常。

  “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少年的率性、青春的诗和梦。”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叫小明的男孩。小明是我们班级中一直课堂纪律不太好的孩子。一次课间,他走到我面前,仰着他的小脑袋问:“老师,您为什么要做老师?”听到他的发问,我先是一愣,心里直纳闷:这个“小调皮蛋儿”怎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深刻的问题。我笑着对他说:“我热爱这份工作啊,每当走上这三尺讲台的时候,我总是心潮澎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一件很开心、幸福的事啊。”小明忽闪着他的大眼睛说道:“老师,我还想给您补充一点儿,您因为做了老师,遇到了像我们这样可爱的孩子啊。”我们相视而笑。转念一想,他还是我认识的“调皮蛋儿”吗?从此,课堂上我留意到他开始变得懂事,学习上也变得积极,上课坚持端正坐好,举手发言,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了他要好的朋友......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幸福吧!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学从来都是慢活。面对一脸茫然的学生,要多多关注他,教会他如何去听课;面对从不知做笔记的学生,我们要教会他记录重点;面对从不参与课堂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表现自己。

  在学习的`路上,学生的发展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进步,等待他们“花开”的那刻。面对学生表现的不尽意,以前的我总是焦急冒火,现在想来真得用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和他们一起去发现、去思考、去改变。

  教书育人,如同冲浪,讲究技术,也讲究艺术。作为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感悟,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在追寻光并努力成为光的时候,点亮更多的微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7

  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给我的感觉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有很多不足,这本书并没有大谈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用生动的事例与我们共用分享,向我们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关注细节、锤炼业务等,致青年教师有感。全书一共有85篇文章,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虽然有的文章不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但是做老师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们深深地去体会。下面我就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谈谈我的体会:

  我读了《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感触很深。觉得语文作业的答案有时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数学作业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结点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错点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说:“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儿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学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啊!”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我没有关注这一点,相反,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题,我会把错点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们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打叉也会和学生的感受有关,更没有想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到不要伤害他们。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里讲到: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通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道理,“学高”,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知识,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身正”,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的师风,严明的师纪,高尚的师范。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书末,作者在《让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说道:“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人如果过于现实,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琐。”想想看,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与一群愿意给我们分享他们在家里喜欢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玩什么游戏,读什么课外书籍、什么东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们会不善待他们,善待自己吗?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纪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致的。适当的环境教育,更能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师讲大道理也无法取代的。尽管我们教师已是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但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饱满的热情,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事业还是对待家庭,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如果爱的暖流在心中不断地涌动,就能像甘泉那样滋润身边的孩子们及家人们。每天到校,我们都应用自己充满爱的笑容给予孩子们一份好心情,并用爱的魅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干得出色,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快乐!

  书中有很多话语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

  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在书中,我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和大家分享了我遇到的许多有趣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积极、进步的集体,才能推动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明媚的形象,才能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的青年确实需要自觉地维护这个集体,促进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力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很长,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老师心胸宽广,所以他的学生们可以面对大海,仰望星空。

  的确,青春期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同化。教师的言行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生活。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窄、思想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成为一名雄心勃勃的氛围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9

  拿到这本书,本书的书名让我有很贴心的感觉,一个“致”字,似乎是一位长者在与我们亲切交谈。翻开书本,慢慢地浏览,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发现他就是一位无私的长者,他畅谈了教学、学生、教育、成长以及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分享了教学的苦恼,成长的烦恼,班级管理的困惑;记录了教育生涯中的温暖与感动,反思与领悟,激情与梦想……不断地传授给我们经验,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对讲台及学生的眷念,还有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前辈,他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吴老师说:“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他还讲到:“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不禁让我想到我曾经读过的《慢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或许就是他从教30年的经验,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的不同惊喜。

  翻到本书的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来自于《像抬眼一样升起的白旗》。“那旗帜不是蛊惑人心的红色,不是时髦的绿色,也不是空灵的蔚蓝,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当我读完《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这句话中,他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负责,勇敢,坚强,自信,珍爱生命。

  我们为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好我们自己,用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学生,就如同吴老师所说的:“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读完85篇文章,85个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

  我也同吴老师一样憧憬这样的画面:“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

  在第二辑中,王老师告诫我们不要急。说实话,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是真的着急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目睹了我校其他老师那些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教学能力之后,总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见不得世面,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做教师。没有出口成章的本领,没有得体漂亮的好字,更不能写出不赞一词的好文章,但凡有一点上进之心,想不做到妄自菲薄,简直比登天还难。但看了这个专辑里面的19篇文章之后,我才幡然醒悟,哦!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我太过着急了。吴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着急”。“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就能做成。”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应当肯定,但不能操之过急。这些话语,真的是点醒了我这个糊涂之人。

  记得我在读叶嘉莹先生的书时,里面的专业知识我大概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却始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知足以励前,知不足以自勉也。”人应该抱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缺陷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弥补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优秀。我觉得这和吴老师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新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让自己立足讲台,而不是被一些荣誉称号所羁绊,也不是看到身边同事的优秀而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稳稳当当的前进,相信若干年后,收获的绝不是碌碌无为,而是点点滴滴的实在幸福感。相反,如果只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扭曲自己的本性中匆匆忙忙的活着,追逐着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即使到时候荣誉等身,内心却早已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我又想起了最常听的一句话:人们往往只顾自己走的有多远,却不肯停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等到路的尽头才发现,其实自己一无所获。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欣赏他们,我相信最后的结局是双赢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要做成功就更不容易了。试想,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孔子做了,在小时候就学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读书的时候,精心钻研,对古礼非常熟悉;周游列国七八年,坎坷磨难经历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忘记把精力放在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司马迁做到了,用了18年的时间写了史家绝唱之《史记》;曹雪芹也算是一个,“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算起,到告老还乡之时,在讲台上的时间也不短,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的为了学生?如果用毕生的精力去认真书写“教师”这两个字,即使到头来不功成名就,也会赢得多彩的人生。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不断的追求高超的教学技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为爱学生,我们就会主动的去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读各种书籍,为自己充电,然后去照亮他们;因为爱学生,我们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用人格的力量去牵引他们前行;因为爱学生,我们摈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专注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会促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激发我们慢慢前行。

  所以,我不再畏惧害怕,也不再妄自菲薄,因为心中有爱,我相信在这条教师之路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做的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1

  每年,我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老师成长的书。这次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笔者教书26年,经历了该书涉及的青年教师精神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本文渗透了作者所经历的挫折和成功经验。

  书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案例,对读者有很强的启发性。文雅诗意的`文风,使本书轻松愉快。同时,通过层层设问,引导读者不断反思自我,突破自身的精神成长障碍。

  这本书传达给你的是一种成长理念: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最终变得平凡,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方法。

  只要我们能激发内在的成长动力,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都能创造一个专业的传奇。

  这本书使我们重新获得了行走的动力和方法。基于他人的成功经验,这些研究成果对刚刚起步的新教师和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绩的指导价值。

  从本质上讲,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以个以成长的力量拓展和充实自己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之间,有着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但是,教育的特属性,不能接受长短不一的叹息,也不能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的特殊空间中加以切割和修补,使之走出愚昧和庸俗,走向智慧和崇高。

  因此,真正的教育迫使新教师直面苍凉,弯下腰来,清理污浊,然后,用跌倒爬起来的勇气,重新在心中筑起圣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

  拜读《致青年教师》之后,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陷入沉思:我是一个有胸襟的教师吗?我对学生着急了吗?我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吗?我尊重常识了吗?我放弃理想了吗?我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了吗?直面这些问号,深感汗颜,同时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因材施教、理性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感触很深。觉得语文作业的答案有时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数学作业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结点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错点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说:“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儿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学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啊!”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我没有关注这一点,相反,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题,我会把错点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们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打叉也会和学生的感受有关,更没有想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到不要伤害他们。

  二、为人师表、师德为先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里讲到: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通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道理,“学高”,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知识,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身正”,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的师风,严明的师纪,高尚的师范。教师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处世哲学、都将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钥匙和通行证。因此,吴老师主张教师要有美好的心灵,较高的人文素养,必须为人师表。

  三、活到老、学到老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不只是蜡烛更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一遍遍品读《致青年教师》,深感吴非老师是富有智慧的老师,深感在“想到”与“得到”这间必须加上两个字“做到”。因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要有信心、恒心,要能吃苦、能吃亏书中有很多话语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努力充实自我,做一名有主见的教师。

  在朋友的推荐下,研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 “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书中的事例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老师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习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验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看了《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有些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3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读后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的教师职业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折射着吴先生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一、做个有胸襟的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中》一章中,他呼吁我们要心胸开阔,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教师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路,狭窄了,学生成长的道路就黯淡无光;宽阔了,学生成长的路上才有阳光,走得更远更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是学识渊博、幽默风趣、风度儒雅。而要做到雅则必须胸怀大度,有容人之量。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是首要之务,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还要心中装着学生的心。书中作者并没有一遍遍的提醒你要尊重学生。但在他的叙述中,经常会听出尊重学生的细节,听听他的故事吧:“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多让孩子说说话”“把不及格学生的分数批在文末,对学生的发言绞尽脑汁寻找发言中的合理部分”。每一个故事中,他总是那位温和又慈爱的教师,呵护学生慢慢成长。

  二、修炼自身的人文素养

  书中还让我难忘的是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俗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名师德高尚的老师,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感情丰富,多才多艺。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消沉,因为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死气沉沉,因为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别无长物,因为教师的多才多艺会引发学生对才艺的爱好与获取。

  用不着给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多的定义解释,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我们自己上学时的经历,是什么样的老师能够长远地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必定是那些才情并茂,学识渊博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善良的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人,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优异的成绩,更要用心灌溉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

  三、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

  在阅读中我记住了这样的句子:“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和乐趣。”先生所说正像《不抱怨的世界》里所提到的,我们习惯只重视我们的伤口而喊痛,却很少提醒幸福。这是我们身边一种普遍现象、一个虽普遍却被所有人视而不见的大问题。所以,吴非先生才提出,要把逢会必谈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是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之后作为学校弱势群体的教师们一声鲁迅式的呐喊:既想唤醒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对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又想呼唤“被驱赶着”的终究未脱离奴性的教师自觉地进德修业、追求职业幸福。

  四、尝试多元化评价

  书中还提出“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作者指出:“面对一个班几十多个思维性格不同、发展速度有差异的学生,‘端得平’的‘标准’能测定出差距,而未必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在地理课中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呢?地理课堂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所以不能沿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应试教育下,教师注重用分数对学生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排名,关注表现突出的学生,这些都是“目中无人”的表现,是精英教育选拔性的结果。素质教育下我们教师要关注的是每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将每个学生当作“人”来教育,努力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只有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注重看到学生纵向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他的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读完《致青年教师》我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写作者,还应是一个能在工作中发现幸福、追逐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4

  寒假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该书共分六辑,选入85篇文章。这本书与其说是致青年教师,倒不如说是致所有教师的建议、提醒、倡议书。值得一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陷入沉思:你是一个有胸襟的教师吗?你对学生着急了吗?你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吗?你尊重常识了吗?你放弃理想了吗?你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直面这些问号,深感汗颜,同时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吴非老师指出:不想吃苦,不肯变革,“混”成习惯,也就希望大家“静止”,永远处在同一水平上;看到同行取得一点成绩,不是见贤思齐,而是千方百计地替他找寻不足,以安慰自己;对同行在教学探索过程中的错误,则幸灾乐祸。自己不奋斗,不努力,见同行取得成就,只会嫉妒,总像有一群小虫子在啃自己的心;把别人的成就当做心理重压,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挣扎,他拿着把小尺子,说长道短,量遍一切人和事,就是量不出自己永不平衡的心胸。这样的教师,很难有所作为。有这种妒忌心的人,对身心健康不利,具有最大的危害性。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吴非老师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对必须要打不及格的,都有些不安,甚至有些下不了手:学生作文用稿纸写,分数批在首页右上角,多年来,他习惯这样做。因为这样记录得分、准备讲评作文时很方便。但是,在发已批改的作文时,课代表会看到这位学生的分数,其他同学也有可能瞄上一眼。总得改一下。虽然有些麻烦,虽然作文不及格的人不多,他还是考虑要改变方式。至少可以把不及格同学的分数批在文末,这样会让同学们看不见,也许可以让不及格同学心里平静一些。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其他人对犯错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去“掀老底”。过去是前辈告诉他,现在,是他要告诫小辈(青年教师)了。

  “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在吴非老师看来,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他的做法是,从没把自己的做法归结为“同情“”照顾面子”或是简单地解释为“维护学生自尊”。起先或许有这样的因素,随着对“教育”理解的加深,他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重要的是我们对“人”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

  “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这是吴非老师一直的观点,这是因为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基本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他怎么能当教师,当校长?一个开始有道德情感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教育者的思想低俗与言行粗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他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让他人怜悯的境地时,他有可能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从平庸走向庸俗的原因。教师没有帮助弱者的意识,在言论中侮辱穷人,厌恶劳动,学校教学生弄虚作假,学会欺骗,在管理中还挖空心思设立“潜规则”,等等,将会在学生心灵上种下一粒基因残缺的种子。因此,他主张教师要有美好的心灵,较高的人文素养,必须为人师表。

  一遍遍品读《致青年教师》,深感吴非老师是富有智慧的老师,深感在“想到”与“得到”这间必须加上两个字“做到”。因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要有信心、恒心,要能吃苦、能吃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

  这学期根据老师的要求 ,我读了吴非先生的力作《致青年教师》。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 我们学过 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吴先生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具有深远意义,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他的“亮度”在于他的个人修炼。 想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话,虽然我现在不是老师,但是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就该处处留心如何做好一名老师。

  我觉得我有几个想法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形成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这是 第三辑 “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的体现。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作为老师,那就是像父母一样。在学校我们就是学生的父母,父母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爱才是可以打动他们,并且真正帮助他们的'。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我们 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他们 最 希望 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这个在文章《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是很有体现。学生虽然会犯错,我们要正确的处理。既要把问题处理好,也要尊重他们,更不能区别对待学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利于他们成长。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文章《珍视我们的专业》写得很好。说实话,我之所以选择化学师范这个专业,就是源于我对化学的热爱。但这样也许不够,我还要爱教师这个专业,只有我们自己珍爱我们的专业了,学生们也才会相信我们。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这本书读完后,我觉得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 我 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在今后的 学习 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