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读后感

时间:2024-05-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青春》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读后感

《青春》读后感1

  《与青春期和解》这本书,是理解青少年思想行文的心理学指南。教育家致力于给父母无数中肯的建议,而斯坦伯格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父母带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

  书中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孩子从10岁到25岁遇到的问题,涉及情绪、大脑、心智、社交、学业等方面。在这些问题中,不仅呈现了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方面面,也让我们知道最好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问题。

  「诗意与浪漫,烦恼与忧愁」

  作为父母,我们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对我们敞开心扉,开始把我们拒斥于自我世界的大门之外,就像我们青年时期一样。我们曾经责怪过父母不理解我们,现在我们又必须面对孩子的责怪,如此循环持续。

  青春期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他们试图通过试探性的独立行为证明自己可以像成人一样触摸并融入这个社会。它们开始质疑父母的规则和智慧,而挑战旧秩序是智力发展的标志,他们今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动力与创新思想很多都是在青春期种下的种子。

  父母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如果父母的教育认知尚未跟进,或欲加管束,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亲子关系的对立和矛盾,从而延长青春期叛逆的存续时间。

  「做孩子成长中最忠实的陪伴者」

  青春期一直被视为一段不可避免的情绪混乱期,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几乎总是与学校、同龄人的父母脱离不了关系。青春期早期确实是情绪剧烈起伏的时期,但是,了解青少年有什么感受以及为什么有这些感受,可以让父母从伤害性的评论和轻率的.行为中吸取教训,进而减少亲子冲突。不要将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这只是青少年寻求独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

  青少年日益渴望独立,这需要父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需要青少年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期间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

  作者给了我们如下建议:不要把青少年走向独立的脚步当作他在针对你;让孩子有自己隐私和秘密;允许一定范围内叛逆,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同时也让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如何在未来避免这样的错误;青少年需要拥有犯错并从中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也需要指导和控制,不管他们有多焦躁和愤怒,青少年都会感激父母的限制。

  「善于倾听,不吝鼓励」

  青春期是人生当中第一次能够思考和担忧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比较敏感、脆弱。青春期初期,自信心往往会暂时减弱,父母可以预见孩子有一些极其脆弱的表现:喜怒无常、生闷气、注重隐私、脾气暴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是有方法应对的。

  脆弱和情绪失常是个体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正常反应,父母不需要反应过渡。情绪低落的时候,青少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最想要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说教者,不要试图刺探孩子,对于情绪失常的青春期少年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分散注意力,带他出去走走,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到了他想找你倾诉的时候,告诉他你在他身边。

  但是,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也要坚守底线。对青少年来说,感到迷茫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仍然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即使青少年并不总是认同父母的观点,但是父母的想法、言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大多数青少年喜欢他们的父母、尊重父母,在重大问题上听取父母的建议(尽管双方可能在品位和风格上存在分歧位),并且希望取悦父母。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会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恶化。因此,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在观念上影响和引导孩子。

《青春》读后感2

  青春的感悟又是一道几何压轴题——想不通我代数还行,可几何。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可终究还是解不出。“叮铃铃”语文课了,收起数学试卷,拿出语文书。时间不知不觉得流逝,还剩十几分钟,老师便突然停了下来,似乎没有再讲下去的意思,她转过身,面朝了我们,思忖了一会:“你们知道科比吗?他是继乔丹之后的传奇人物,昨天,他正式结束了他长达20年的NBA生涯。但是,你们知不知道他每天4点多就起来,扔至少1000次投篮,他身上都是伤……”以前,我固执地只看见成功人物的光环友多大,可却未曾发现他们背后一路走来的泥泞道路。对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即便,爱迪生曾说过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重要,可他并没又说那99%的汗水就不重要了啊。人生的不如意,十有八九,关键是在于如何将这八九的挫败转变成青春的动力,展现出青春激昂的一面。近乎每个人身后都有一面不愿被人所知的难过,无奈,迷茫,亦或是落寞,无措。但也正是这些点缀青春因而精彩——洁白的试卷上已排满了算式,如群蚁排衙般,可我却不想放弃。番外:当你卸去紫金战袍,满载荣耀退役,你是KobeBrgant.青春正是有了这些感悟并奋斗因而显得精彩。大仲马曾经说过:“痛苦和寂寞对年轻人是一剂良药,它们不仅使灵魂更美好,更崇高,还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泽。”史蒂文森也说过:“青春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青春就似一面镜子,能够折射你的人性,而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青春,因为谁的青春不精彩?青春因你而不凡,因你而美好,因你而精彩。

《青春》读后感3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女青年林道静为逃避腐朽的家庭,独自逃去了北戴河。在那遇见了青年余永泽,两人相识、相伴、生活在一起。同时林道静也结识了许多年轻的爱国青年,他们让林道镜懂得了许多国家大事,渐渐的,林道静开始厌恶和余永泽在一起平庸的生活,她开始积极参加和爱国青年们组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行动,远离了自私的余永泽,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奔走呼号。后来经过了各种考验,在革命战士们的帮助下,她终于成为了一位坚定、成熟的革命者。

  书中令我最为震撼的是卢嘉川被捕后,在监狱中被打断双腿,全身血肉模糊,离死亡仅有一步之遥时,仍然一点一点的挪动着沉重的身体,想告诉同志有叛徒背判了团队。对于他这样一位将要被反动派处死的死囚来说,死去是最舒服的一条路。而对于卢嘉川来讲,只要能把消息传出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不管自己遭受多少痛苦,只要可以少牺牲几个同志,他的脸上就可以浮现出一种安祥的、和谐的`,从未有过的微笑了。卢嘉川把信号传递出去后就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

  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多少这样的宁死不屈、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革命斗士换来的啊!我忽然想起网上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抵力前行。”

  我们有的时候在报怨学习累、工作忙,可是这点劳累同革命战士们所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杨沫与主人公林道静的经历十分相像。她为了躲避家庭,远走他乡念。后来,父亲破产,母亲逼婚,她不愿嫁给汉奸走狗,毅然只身逃走嫁给了“余永泽”,最终像道静一样离开了他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奋斗的生活。杨沫说过:“革命前的林道静是她自己,革命后的林道静是众多革命者的缩影。这本书里有她自己,也寄托着她的希望。”

  书中有着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又一个人的青春。细细品读,意犹未尽,希望大家能够看看这本书,从而思考自己的青春应该如何渡过。

《青春》读后感4

  岁月的流逝,青春不再。但爱的力量早就了种种不朽……无怨的青春,无悔的青春,我们又何复求?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假设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假设不得不别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点透感情的语句,实在让人佩服!

  年少轻狂,往往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少年冲动,更会留下太多的.悔恨……

  一直不觉得自己会是一个如此唠叨,如此令人生厌……

  难道真的是“在错的时间,爱上错误的人”?

《青春》读后感5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题记

  “青春”原指春季,草木一片青葱,故《楚辞大招》云:“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的“青春”也指春天。由对青春的自然指涉引申为人的少壮年龄阶段,即指人的青年时代。青春体小说发生于50年代,它既是文学在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之后,对建国初期除旧布新时代的反映,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所展示的青春风貌的描绘;同时又是对这一特定时代赋予作家的青春心态的抒发,有其自身的表现形态。

  与当时汇聚了青春意向的诗坛相呼应,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以“序诗”开篇:“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这是《青春万岁》在文体上比较明显的特点。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当时不满20岁的作者更象抒情诗人,由于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使我走向了文学”,小说给人印象至深的,却不是精心构制的故事段落,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感的一次次喷涌。作者把他的抒情时代谱写成了一首赞美生活的歌。

  《青春万岁》的人物处于革命产生的巨大社会变迁和转移之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革命后生活的一片新绿;是一个民族对恢复战争创伤、建设美好未来的渴望。无论其中是否包含以理想代替现实的因素,对这些天真烂漫的知识青年来说,革命是他们所厌恶的黑暗龌龊生活的清道夫,是驱逐污浊的一道清流。“在1953年,我已经感到这样一代青年人是难以重复地再现了的,我要表现他们,描写他们。”———作者的话,正说明革命后的生活背景所具有的特殊含义。

《青春》读后感6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人们歌颂青春,因为它总是充满朝气,充满乐趣,永远珍藏着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对于老去的人,最值得缅怀的时光,莫过于青春。 然而,身处青春之中,感觉到的却多是痛苦,而并非快乐。

  那些年,我们怀揣青春的梦想,却无处安放。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我们无所是从,渐渐地随波逐流。不敢回头去看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留下的只是“可怜辜负好韶光”的一声叹息。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一味地说教会让他们昏昏欲睡。即使站在人生路口的他们正需要这样的教诲,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那种不喜欢听大道理的人,对于那种一味讲大道理的书,我经常用:“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是要靠行动啊!”一言以蔽之。可是近来看了金兰都老师的那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却使我精神振奋,收获颇丰。此书似乎仍属于说教形式,但却令人手不释卷。金老师用他用他温暖热情的文字与我坦诚相对,向我敞开心扉,我静静的倾听着那些关于青春的事情,熟悉又遥远。

  金老师说:“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童年的我们,生活安逸,衣食无忧,但却似鱼缸中的鱼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成年后,鱼缸被打碎了,我们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没有人会与我们产生共鸣,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人生边上。

  金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如果将人生比作时钟,假设每个人都有80年可活,那么我们现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仅仅相当于早上七点十二分。早上七点十二分,无论你有没有取得好学历,是否小有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与内心的渴望同行,选择正确的路,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问自己是否还要懒惰下去,然后,抓紧你剩下的时间,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

  金老师说:“二十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妙最辉煌的时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二十岁的我们充满困惑,充满压力,手足无措。因为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像漩涡一样一骨脑冲向我们,使我们应接不暇欲哭无泪。所以,二十岁,只是一个迷茫的时节。

  深处迷茫期的我们,常常会渴望奇迹出现。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奇迹”只有点滴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金老师提醒我们要适当地做一些看似不能立刻取得成效的事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普遍心浮气燥,做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达到成功的捷径,而是恰恰绕过了成功。

  二十岁,并不是人生的全盛期,并不是人生的巅峰,二十岁,忧伤的我们需要去追寻。我们应该用青春去追寻什么?追寻自己设计的未来,追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追寻学习课本以外的其它能力,追寻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追寻难得的幸福……

《青春》读后感7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是用来奉献的,青春是用来使青春成为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最近,我读了当代女作家杨沫的一本书《青春之歌》,书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主人公林道静为了逃避成为男人的“玩物”和“花瓶”,踏上了流亡之路。先是投亲不遇,后是遇人不淑,她曾想过跳海自尽,但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下了她。他们共筑爱巢,林道静暂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后来,因时局的动乱、思想的不合,林道静离开了自私庸俗的余永泽,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为了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故事中的林道静每次提到共产党、提到革命,她的眸子都熠熠生辉,她拥有着一份坚强的毅力,她无数次向革命靠拢,她在自己那大好的青春年华之中选择了一条充满光亮和希望的道路,她忘却自己,伤似不在她身,血似不是她流,只为坚守党的秘密,维护党的尊严,在死亡的边缘临危不惧。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能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清朝的谭嗣同为救亡图存,提出变法的主张,后慈溪太后发动政变,不幸被捕,只听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如果要有人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这位死迎死亡的.义士,被杀时年仅34岁。少年烈士刘胡兰,去世时只有15岁,她面对敌人的铡刀,从容不迫,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就像是一朵花,在花间正好之时,被人折断了,但花的芳香却永远留在了这世间,飘荡在这祖国大地上,万里长空中。

  优秀的共产党员黄文秀也是将自己那颗赤诚的心献给了祖国。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回乡工作,20xx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刚上任时,处处都是困难,需要脱贫的人多,而贫苦群众又不接受她,但黄文秀并没有失去信心,她事事亲力亲为,深入走访,驻村一年,她将全村所以的贫困户走访了一遍又一遍。不幸的是,20xx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春泥不语,花季永恒。

  还记得九零后航天“花木兰”鲍硕,“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北京航天中心40年来第一位女调度,不负梦想,不屑探索浩瀚星空;还记得“雪城高原的护路神”刘红春,她扎根“生命禁区”川藏线十多年,只为摸清路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还记得志愿者莫锋,在非典肆虐之际,毅然报名参加去大草原做志愿服务。

  看,这些人将他们最宝贵青春献给了祖国,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护祖国,他们用鲜血捍卫祖国的尊严。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的我们正是希望,莫要负了这大好时光。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奋斗才是正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挥洒热血,跟随党的步伐,听从党的领导,保持那颗炽热而虔诚的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以我青春之荣光,添天下之风光。

《青春》读后感8

  “成长中的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这是刘同先生在《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

  拿起《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我感觉到了这本书的重量,也许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可以让我走出迷茫青春的钥匙。而最后,我发现我是对的!这本书改变了我,改变了现在的我,也会改变未来的我!

  打开这本书,第一眼我便被这封面吸引了,虽然简介,但是在我看来,却另有一番滋味,于是,我便决定将我看过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说真的,我底气不足,因为我觉得,我写的文字,远不能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翻开书,便看见了刘同先生写的自序,是写给20岁时的他。20岁,离我们也并不是特别的遥远。也许很多人不到20,也许20对有的人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

  对于刚上大一的我来说,我对大学一点也不清楚。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似乎迷茫的过着每一天,得过且过而已!

  刘同先生在自序中写道“心里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初我是好不容易考入大学的,四年之后,我该怎么出大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表示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也许对于大多数大一学生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很迷茫,也许想过,也没有多少人仔细想通过吧。

  当然,我也是如此。我曾经这么问过我自己无数次,我的大学,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我四年后该怎么走出大学?是一无所成,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是为了大学而大学,为了毕业证而大学?还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大学?

  正处于青春岁月的我们,在大学里,有着叛逆的性格。也许我们对于生活,并没有想过太多。也许我们想的,只是在大学里面怎么玩的好,怎么过得好。而关于青春岁月该怎么过,有多少人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四年后,再次回首我们大学四年,问问自己,我们这四年里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得到的,我们失去的,值得吗?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还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每天多问问自己,也许。你的大学,就会开始改变!

  刘同先生在自序中写到“你爸一直担心的就是你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担心你没有任何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本,担心你连你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这些话,对于大一的我们,看到后会有什么感触?会是无动于衷,继续“逍遥自在”,每天拿着昂贵的生活费,在大学里“自由自在”?还是会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沉思沉思?想想四年后的你,

  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想四年后的你,到底想拥有一个什么的生活;想想四年后的你,该用什么样的状态面对你的亲人?面对你的朋友?

  “如何与别人不一样”“不一样”是个特别特别大的命题。而我们,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洋溢的`青春的不屈,更想与众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那么你想脱颖而出,这并不奇怪。但是,你想脱颖而出,你努力了吗?如果你没有努力过,你又有什么资格想脱颖而出呢?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人生路上,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刘同先生在自序写到“不如我们定下一个誓约,看看十年之后,我们彼此又在哪里?听着谁的歌,看着谁的字,身边的人又是谁?”十年,我们的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

  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当我们学会生活,学会面对自己的青春的时候,已经过了多少个十年了?这些个从我们指尖溜走的岁月里,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一个十年的约定。十年之后,再次回首往事,会不会觉得自己的青春岁月里浪费了很多的时光?会不会觉得自己过去的十年不值得?

  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当你的青春迷茫时,你是怎么做的?是不管不顾,为了放肆的青春,而浪费青春?还是自己不断奋进,为了未来,拼搏一次?

  我们在迷茫的青春岁月里匍匐前行,在无知的岁月里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今年大一,三年后,是否依旧的迷茫,是否依旧的无知?那么,我们在迷茫的青春里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做些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慎重的考虑呢,慎重的思考呢?

  借用刘同先生的话:“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如果你觉得你的青春也迷茫,如果你不想让你的人生这么荒废下去,那么,你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了?

《青春》读后感9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为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出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着初升的太阳。于任何时代和历史时期一样,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令人捶胸顿足的奸邪小人。《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这种助力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些助力中,青年一代付出了血的代价,也换回了成长经验。胡梦安时那些灭绝人性,卖国求荣,只为自己不想国家的贪官污吏,这样的人像一只蛀虫一样,吮吸着残破江山的骨髓,这样的人怎不恨的人咬牙切齿,怎不遭到千万人民群众的反击。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长出青春的梦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青春之歌》饱含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经典染满记忆,用斗争书写豪情。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唤起我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勉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斗争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抬头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听嫩枝上那清脆的鸟鸣,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详。似乎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惨痛的经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潺潺的历史,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胜利。当我们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弃希望的想法,让青春青春之歌唤起那时封存的激情和活力!全书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年轻人的激情,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稍欠公正,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对青年人的影响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着红色的回忆,金色的憧憬,让我们也唱着青春之歌,破茧成蝶。

《青春》读后感10

  曾经听过这句话这,它出自秋微之口,源于刘同之意。这句话,并非是多么新颖的一句话。大概一两年前,我给领导写材料时,就曾经涉及到这个话题,然而,当时的我,只是依照领导的思想而写,虽然略有感悟,但是始终不够深刻。总觉得,领导讲话所针对的听众中,不包含我。然而,今天,读到秋微与刘同冷战的那段经历,忽然就读出这句话的厚重。

  虽然,近几年来,我很少去认真阅读一本书,我的语文成绩也是这么多科功课之中最差的。我对于文字的尊重始终不够。无论在写作文、或写一些其他东西时,遣词用字总是存在模棱两可的地方,如果细致推敲起来,总是用这个也可,用哪个也行。若是被追问起来,大抵都是吱吱呜呜,不知所云。一仔细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脑子里所有的神经都在紧绷,想到尚未完结的两篇文稿,心里就如百爪挠心。眼下所能做的事情,却又仅仅是,深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淡定下来,写眼前的这篇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是源于FS兴致勃勃的转发和推荐,在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刘同是哪个“山坳”的大神。其实,就算现在细细读完了他十年的经历,还是不了解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只不过,从书中得知,大概是一个在写作上、在媒体界有一席之地的人。但,若说是多么大神级别的人,目前,尚未有如此感受。也许是因为,他字里行间更多的是描述,他怎样坚持走下去,而并非彰显自己都在哪些名地和哪些名人有怎样的深刻交往。

  这样的文字,我很喜欢。但用豆瓣的五星级评法,我仍然只给三星。因为,这本书,于我而言,是只读一遍就够的书。

  这本书里很多东西,很容易激起同龄人的感慨,也解答了同龄人,或者稍微小一点儿的年轻人,在读大学,乃至在职场上的一些困惑,是一本帮助人成长的好书。对于年轻人来说,我是推荐读这本书的。

  真的读懂这本书,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多培养出一些刚毅的品质。然而,也就是这样了。

  这是一本越读越薄的书,你可以从许多繁杂的、小清新的、小矫情的叙述中,捕捉到一些对你来说非常有用的东西。但是,你很难将它再次读厚,从一个简单词句,读出更多的.意味。就像秋微对刘同那19分钟?关于为什么他没有立即转发视频的微博的解释,最后只概括成一句话“每一个想要飞起来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你能将它读薄,但是,不太容易将它读厚。因为有这点遗憾,所以,只给三星级。但是,真的是可以作为必读书目的三星级图书书中讲述了刘同的奋斗历程,其实大多数写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通过很多刘同以前写下的日志,让读者了解了刘同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现在的。

  刘同是一个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书中我觉得大半是写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奋斗,一起追逐梦想,以及过程中的分分离离。还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刘同是怎样的一个人。

  对我来说其实刘同的起步点还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很多很好的习惯,比如喜欢总结,目标明确,自信,以及对自己有很好的规划。从书中我了解到刘同是一个很善于总结的人,这个一个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条件。刘同从一开始就是想着媒体人这个目标去走的,虽然过程曲折,经历了很多心酸,但他还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书上说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后是怎样子的。

  读完这本书,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了些感悟。从今天开始,要多总结,找好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很重要。

《青春》读后感11

  青春期是诗意和浪漫的,又是烦恼和忧愁的。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对我们敞开心扉,开始把我们拒斥于自我世界的大门之外。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与青春期和解》。本书作者劳伦斯斯坦伯格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父母带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世界。书中不仅描述了孩子大脑和心智所发生的剧烈变化,而且详细介绍了孩子的思考和感受,例如他们如何看待父母,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看待。

  青春期烦恼

  青春期被称为人生的“疾风暴雨”时期,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这个时期可能会有很多的烦恼,例如孩子逃学、厌学,喜欢和父母唱反调等,其实这些烦恼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不被孩子所理解。

  曾有一位母亲流泪发文:“我为他付出所有,他却让我痛心和失望。”原来,这位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打了很多份工,很是辛苦。她只想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儿子想要钢琴,她节衣缩食攒了几个月的生活费去买;儿子想上国际学校,面对昂贵的学费,她咬牙硬挺。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问题也越来越多:他开始迷恋手机,学习上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倔强、叛逆,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这位母亲用尽了所有的努力,可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拉不回那个失控的孩子。

  应对措施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呢?

  第一,从爱和信任开始。青少年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和安全感,他们一边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获得自由;一边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长大成人后抛弃他们。如果父母无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达出其他孩子很优秀的意思,他们就会勃然大怒,因为他们觉得受到了背叛,并且父母不再爱他们了。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

  第二,花时间陪伴孩子。要想了解你的孩子正在成为什么样的青少年或者年轻的成年人,需要与其单独相处。许多父母认为青少年对家庭生活不感兴趣,认为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和朋友们在一起。事实上大多数的青少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可以是只参加一场特别的`活动,分享彼此的爱好,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只是呆在家里。

  很多父母发现,如果你对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问题和事件的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敞开心扉,滔滔不绝地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在这一刻,孩子们是那么耀眼。

  写在最后

  青春期并不一定是泥泞和风雨交加的,我们应该放平心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面对孩子。最后祝愿每个孩子都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读后感12

  风,不可以使我忧愁;

  雨,不可以使我惆怅;

  风和雨,都不可以使我心越来越不容乐观。

  艰辛,是一枚闪耀的纪念章;

  艰辛和艰险,都不可以使我的脊骨越来越不顽强。

  它是青春的宣言,青春的信,青春的斑斓。青春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资产,凭借充沛的活力,你能支撑点一方蔚蓝的天空;凭借极大的发展潜力,你能越来越才华横溢,让人刮目。

  青春的风采取决于有理想,有梦才有远处。梦是一面镜子,能体现了心的那一缕明亮。梦是一架钢琴,能弹奏出心的那一丝畅响;梦是一座演出舞台;能诠释了心的那一片苍桑。梦是永恒不变的笑容,使你的双眼明澈,使你的心填满热情。

  青春的`信心叫固执。哪一个水手会由于大海的黛色波涛的狂谑而断决自身对大海深深地的眷恋呢?哪一个农夫会由于农田的贫瘠与荒凉而舍弃自身对农田寄托的一片热望呢?哪一个年轻人会由于日常生活的波澜起伏而丧失自身对生命的钦佩与尊重呢?

  青春的真谛叫奉献。因为爱,因此挑选了奉献,奉献自身的没一滴血和每一片肉,因此拥有绽放的花束,拥有参天的树木,由于奉献农田拥有富饶之称;因为爱,大家还要挑选奉献,奉献自身的能量和太阳,因此便会有温暖的社会发展,会有温暖的人间,由于奉献,大家也会有光荣之称。

  青春的胆量叫承受。承受是一种真心实意,一种认真铸成的应允与理解;承受是一种胆量,一种用生命打炼的气概与坦荡;承受是一种能量,一种用青春压力的壮烈与豪爽。

  青春的注解是开朗。开朗是不成功后的从容,平平淡淡中的信心,挫败中的不屈,困苦中的放任。青春是一首诗,理应多一些热情的颂赞,少一些愁苦的悲叹;青春是一幅画,理应多一些靓丽的颜色,少一些暗淡的色彩;青春是一首歌,应多一些昂贵的节奏,少一些委靡的音符。

  由于青春,大家总是以为時间无尽,去随意地挥霍每一个青春的潮涨潮落,花开花谢。青春是追逐太阳光的豪放,而不是等候月亮的无趣,青春是一座填满市场竞争的大城市,而不是一座舒适安逸的山庄。年青没有权利享有,青春没有权利挥霍。狂风的日子里我是翻卷的浪,晴朗了日子里我是闪耀的波,不改的就是我固执的品性。翠绿色的时节里我是烂漫的花,淡黄色的时节里我是金黄的果。不改的就是我生命的朝气蓬勃

《青春》读后感13

  青春是一首歌,却无法将它单曲循环。

  ——题记

  青春是一首歌,他只给了你一个调调。有的人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调,有的人却能将他谱成华丽的篇章。我多想把青春系在鞋带上,带着梦想一起向前奔跑;我多想将它收藏,然后再慢慢品尝,可他却终将永远消失在远方。

  读完了《致青春》,在带着感叹和欣喜,与同学笑谈着自己手中剩余的大把青春时光外,也不例外地领悟出,性格是终可以改变命运的。就像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为什么有的人春风得意,总会让别人嫉妒地说他是上帝的宠儿;而有的人却黯淡无光,只得仰望着金字塔上端的人,空恨自己的勇气和实力脆弱无比。又为什么有的人财运亨通,有的人却一贫如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正是导致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命运的原因之一。正如书中的陈孝正,当他从国外海归,由原本的尘土终于变成了黄金,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在最好的.青春年华,打造了自己的伊甸园。也正因为他性格中的那一份执着和对梦想的偏执,才造就了后来人生的赢家。

  时间在悄然流逝,年华在匆匆而过,时光无限荏苒,青春将不再重复。你是否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哪一个更加痛苦?努力还是后悔?当你夜晚躺在床上,吹着初秋凉爽的秋风,看着手机上乱七八糟的内容笑得咯咯发抖时,是否想过,当你放弃努力的时候,有多少人还在继续?比你强的人还在努力,比你弱的人都没有放弃,你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无能为力?成长,本就是一段锥心的痛,而最不计后果的那一段,就是青春啊!我们不应该在自己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就像是时间老人,在带走了艾弗森青春的同时,也悄然夺取了他手术刀一般犀利的突破。但却炼就了一个更加骄傲的背影,顽强的与整个世界做着斗争。时间老人,在带走了卡特肆意而又优雅地操控着在云端时间的能力,却也始终无法阻止老飞人带着心中的梦想继续发光发热。青春就好似一本打开了就无法合上的书,你永远无法始终拥有他,但却可以尽自己所能留下精神烙印。这是伟大的人所做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青春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面对枯燥又寂寞的练习,依旧选择一如既往的坚持到底。那终究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带来颠沛流离的伤。但只要相信明天有太阳,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青春是一首歌,我们都没有办法将他单曲循环……

《青春》读后感14

  我一直青睐于七堇年写的一本书,《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她那略带伤感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

  书中是这个少女对青春的悼念。我看着,竟然不能自拔。或许我和书中的她一样,在青春里彷徨,不知所措。

  七堇年用笔描绘着她的青春。从一串犀利的排比句,到一种心酸的冷幽默,最后记起的,只是教室顶上刺目的日光灯。不了解的人,戏虐地说她是多愁善感,可我认为,那只是每一个青春少年心里秘密的孤独。

  我宁愿相信,这样的苍白,就是青春。

  青春在我眼里,没有抒情文里柔软的绿色,至少那成堆的习题和卷子之间,让我想不到一种冷在全身蔓延开,渗入皮肤,无可把握。

  七堇年说:“那是一种盲目、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千头万绪的杂念,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这就是青春吗?

  我开始注意自己的青春。总是在一场场的考试中徘徊,艰难地考完语文,又要可笑地算着什么时候考数学;考完数学,又要呼天抢地地去背历史……。考试过后,在桌上累计着自己的成果,最后绝望地倒在桌上,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能进A组吗?

  曾不甘心地买来奥数,却在做第一题时就甘拜下风,在草稿纸上愤恨地划出毫无逻辑的演算;在无限地做题时抬起头狠狠地叹口气,却在下一秒瞟向钟,又立刻忙碌起来;在攻下最后一题时,我独自把凉了的牛奶苦涩地喝完,摘下眼镜,关灯。

  只是青春促使我不停地匆匆,情不自禁,不能停下。

  可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和七堇年一样,开始喜欢上这种杂乱无章的青春?

  在书里,七堇年总是喜欢在深夜里看书,做题,喝牛奶,数星星,有时候诗意兴起,吟几句小诗,倒也忘了青春匆匆的烦恼。

  我是那么羡慕她的自我调节的小资情调,即使是在那没有空隙的青春里。

  在深夜里点灯熬油,自己看着身边的一叠考卷,竟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这这就是青春的步伐?

  我不是一个洒脱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拿那一张张漂亮的答卷缀点我的青春;我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我能做到的,就是单枪匹马地参加无休止的你争我夺,挤进那光荣的前三,不顾自己是否已伤痕累累。

  我开始喜欢这种考试,这种争夺。因为它们,我才醒悟,开始在青春里大步奔跑,即使窗外秋冬严寒。可青春,还是一样的保持着它那独特的、残酷的美丽。我不断告诫自己,就像七堇年曾经提醒自己,不要眷恋温暖的被窝。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猛地停下,抬起头,惊惶地落下一泪,来埋葬自己所浪费的青春。看见过去怨天尤人的自己,在人群中一闪不见,那些曾被自己搅拌得十分苦涩的青春,化为烟,散开。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深深影响了,我的内心竟因为这本书,发生了改变。从曾经的懒散,到现在的领悟,将它看成是青春的种子吧,埋在土里,等待着有一天,破土萌发,硕果累累。

  终于学会了欣赏自己的那美妙青春,如同欣赏一件杰作的上衣,色泽华丽沉静,剪裁精彩。就如七堇年所说,似水年华,如梦光阴

《青春》读后感15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学业繁重,可我心不在书上,于是便买了很多书,用以打发冗长的上课时间。年少轻狂无知,个性十足,世界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厌恶的人、事“呸”地一声,转身云烟。当时读《麦》,无法给以心灵的震撼,或许我本身就是潇洒不羁的。

  大学开始后,太多的不适应,还有一种永远说不清楚却粘在空气里的孤独感。我遇见一个不潇洒的自己,那么令我讨厌、无助。

  大二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毅然搬去了单人公寓,脱离了室友,开始了半独来独往的生活。这时,生活好像非要逼得我去蜕变,一连串的事情找上门来。耐不住孤独的我堕入网恋,晚上没完没了的电话,空虚的大学夜晚借以打发,网恋是不靠谱的,因为孤独而恋爱于自我更是荒谬。后来,网恋无疾而终,只是彼此觉得太不真实了而已,或者彼此当时正值青春。这时,寂寞这个鬼开始慢慢把我吃掉了。上课完的晚上,我酗酒,抽烟,哭泣,暴饮暴食,没有任何原因,只是胸口疼痛,没理由的疼痛。我厌恶生活,一切在我眼中都是一场骗局。我甚至开始自残,割手腕,手上的伤疤至今还在。多少的夜晚,静静的夜,睡不着,站在走廊,遏制跳下去的冲动。

  这样的自己,必须要着手处理,我重新拿起书籍寻求慰藉。更要命的事,我竟然读起了跟我有共鸣的书《莲花》《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越读越是惨白,21岁的人生,走绝路一般。给自己各种理由去堕落。《麦》里面有一个情景我至今还是很喜欢:主人翁站在酒店的窗,看见对面一对男女在喝酒,然后把酒喷到对方身上。主人翁觉得很下流,但是快乐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下流的。越堕落越快乐,就是我的信条。问题是,我那时从没快乐过。

  我在学校呆不住,找借口回家,又呆不住,去旅游吧,旅游回来写了一篇游记,跟《麦》文风相当,一切不顺眼、虚假、呕吐,全世界的格格不入,我快疯了。《麦》给我的.心灵归属还有一切生活行为的影响,我的青春都是它。我表现出青春里一个真我。

  在某个下午,无聊,去看了班里的足球赛。我看不懂,可是突然,有一道光,划过我的心里。于是,我生活有很多理由可以为“他”明媚。我快乐,有了寄托,只因为他的笑。我慢慢蜕变,想努力去成为更好的。没有烟,酒。期待上课,只为遇见他,每一天都让我期待明天。

  生活总是把你折磨地七零八碎,又在你投降时给了你不服输,去战胜一切的理由。给了我理由的他,已经离我远去,可是那天操场的那道光,至今在我心里。现在我,就像朋友说的,很难被什么东西打败,最痛苦的时候,总还有一股劲,必须等到更好的到来。

  虚伪的社会,让我厌烦,让每个人都厌烦。现在的我,顺利考上公务员,可是行政场合,勾心斗角,难免力不从心。这两天,总是想起《麦》,却忘记他的名字了。查了好久,我知道我必须再去读一遍,里面有我最真实的自己,在一个人人戴着面壳的场合,我想还是用自己的个性处事,我想我还是会像《麦》一样,在心里说:TMD,我要吐了。我觉得恶心。

  假如我真有睿智,我希望用这份睿智去过真性情、善良的生活。让自己至少对得起淋过雨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