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篇(热)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后感1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论语》是一本记载了古代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它集齐了儒家道德中关于政治、教育、伦理、艺术、道德等内容。
起初,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不想读,自己认为这本几千年前的东西没什么用,可是读了几次之后,觉得还挺有用的,它教会了我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例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说,学习时常复习,不是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也都在复习。然而见到了朋友,特别是多年不见的好朋友,都会有一股涌上心的温暖,都很开心。在人生里,有很多人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如果误会了自己,不要怨恨,因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再例如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说,只学别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会陷于迷惑;只独立思考而不学别人的经验,这就危险了。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如果你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学再多的东西也是白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总结学习的方法,就能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只思考,不学习别人的经验,就算你有再多的方法,也没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我觉得,我们身为中国人,一定要读好《论语》,知道更多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2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读后感3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最近,我们读了孔子的学说,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论语》中写了许多学习态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还包括仁、德、礼、义、道、智、信等内容。
在《论语》这本书中有许多指导我们学习的方法。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谦逊,好学的人。他并不会体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不耻下问。还有对待学习的态度,例如:“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讲述了学习不能有虚假,不知道就要虚心的`向人请教,不能不懂装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讲述了学习是有乐趣在其中的。死记硬背还不如去投入到文章中,寻找其中的乐趣。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告诉人们交友的原则。交正直,诚信,知识渊博的朋友有好处。交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朋友有害。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当他人不理解自己时也不要心怀怨恨。这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方法。学过的东西要不断温习,学习是要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不多获取新的东西。
论语读后感4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论语读后感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论语读后感6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习而不思考,则相当于盲目地接受知识。不经过自己的一番考量,别人说它对,你就认为它对,别人说它错,你就认为它错,这样所学习回来的知识,是不会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对人造成多大影响的,因为它来自于表面的记忆而非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学了就是白学,所以即使学习了,人还是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这艘大船是会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却对前方的风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险的,要趋吉避凶,踏上正途,只能靠“学习”来当这艘大船指南针。
而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这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求知观:“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确如此。
论语读后感7
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
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8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这本书流传至今,历经了20xx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书,想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吧,要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开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了。我看见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短处,反之,每个人也都有长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进一步。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人写的字蛮漂亮的`,我十分羡慕,就有时候会去练练字,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渐渐淡忘了,后来索性就不练了。
直到六年级下册时,我才又下定决心练字了,因为虽然不算特别难看,可是有时候考试时会因为写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开始把字形矫正过来,可是写那些字的时候特别费力,常常写了一会儿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别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励自己,渐渐地,渐渐地,我写的时候就越来越顺手了。
论语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论语》,它阐明的道理,使我受益颇深。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书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无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多次,替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同朋友交往真心对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由此,我想:自己是否做到一日三省了呢?我在家里做家务活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对待自己的`好朋友是否真心了呢?对待自己的学习是否认真负责了呢?想到这里,我深感惭愧:自己做家务活的时候不够用心,房间也打扫得不够干净;对待朋友不够真心,有时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待学习也不够认真,粗心的问题经常出现。
我当以《论语》中:“吾日三省无身”为自己改进的方向,争取做到“一日三省”,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和缺点,让自己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更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真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辨,曾皙的潇洒脱俗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缺点等具体情况,给与不同的教诲,表现了一个长着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融合了古人智慧的《论语》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藏。
论语读后感10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级的事。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六一舞团组织表演活动,导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表演服,我发现我的衣服上面有个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响美观,我就想,何不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换一件好的过来?但转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欢穿的,别人也不喜欢穿啊!我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于是,我决定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嘲笑或轻视,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朝好的行为看齐,学习他人的优点。倘若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为戒,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更趋于完美。
《论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朋友们,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论语》吧!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论语读后感11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写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经被称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激发我们的心灵吗?还能触动我们今天的心吗?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并为福建漳州的四本书,并作为一套经书出版。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定规模;读《论语》,定基础;读础;第二次读《孟子》,观察它的发展;第二次读《中庸》,寻求古人的微妙。”
不要以为孔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仰望它。因为我认为世界上的真理总是简单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样;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论语》告诉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是告诉你如何过上我们心需要的幸福生活.
《论语》最终传达了一种态度,一种简单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生活,培养道德修养,其目的是在快乐的生活中度过这个周期。冷漠的思想,宽广的思想,优雅的气质和休闲的心态生活,他们的情感和生活进入自然状态,这样值得和祖先,也像孔子教我们快乐生活的秘密,找到你内心的和平。
我从书中了解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宣扬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没有生存伤害仁人,杀人已经成为仁人。孔子思想的本质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的精神来传播仁慈,不是吗?
论语读后感12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可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呢?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新闻上老是播,有好多的老人被自己养育了几十年的`儿女们逐出门外,让自己流浪在外,迫不得已乞讨为生。看得自认为冷酷的我都动容。那一些不孝之人永远都不会明白,自己的父母就像一滴水,他(她)们拼命尽自己的所能呵护你这棵幼苗。却不知道等这棵幼苗长大之后又是那么庸俗不堪,丧尽天良,不尽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甚至将老人逐出家门。天理何在?
人除了孝道之外,还有道德仁义。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一则新闻:有一个中学女生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好而伤心欲绝至跳楼自杀。我想:如果当时有一个围观的人可以出来引导那个女生几句,劝慰几句;如果当时有一个围观的人中有一个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来叫那些围观者不要以激将的方式鼓励那个女生跳楼,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总是那么不尽人愿,反而让人有一种弄巧成拙的错觉。
应此,我们要牢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话。因为它是指引我们通往人生财富的指明灯,而财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质。
论语读后感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学习《论语》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这个周,通过对我们班的论语一角的学习,我了解了一条条《论语》里蕴含的知识,发现它对我们的学习真的很有帮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她的意思是: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知识。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古筝学习。最初,我因为她优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欢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练习却让我几次都想放弃,坚持到现在,我已经慢慢体会到了,古筝带给我的乐趣,每天的练习也不再只是完成作业。我还发现一个秘密,要是我这个周喜欢练了,总会有很大进步,要是这个周应付了,不仅没有提高,可能还会后退,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句话真对,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用心才能学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我已经把学古筝当作一种乐趣了,只是还不够深,应该继续努力。
再看看其它学科,总是喜欢的',感兴趣的学得更好些。我的数学不太好,常常会出一些不该错的题。结合《论语》里的这句话,再看着班上的数学尖子生们,我发现她们非常喜爱数学,常常以解题为乐趣。而我,还只是把它当作一门知识课,不喜欢深入思考。现在我知道了我和他们的主要差别在哪里,我会努力像他们一样,从数学中发现乐趣,爱上数学,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这么一条简简单单的论语,却让我明白了这许多的道理,我会慢慢学习其它的《论语》知识,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语读后感14
读了论语这本书后,我似乎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盛宴,懂得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怎样做个谦谦君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成为知书达理地君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说的是在生活中自然会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对待他们要讲究诚信,即使他们埋怨我,我也不会生气,对他人仍然宽容,别人也会深受感动。
现在的儿童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王子、小公主,爷爷奶奶更是对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烫了。只要他们轻微伤了一下就乱喊乱叫,大声哭闹,甚至还乱扔东西。这样下去,他们就会脾气任性、骄横傲慢、无理取闹。相反,文明、高尚、彬彬有礼的人会越来越少。我在此建议他们多看看论语,论语像悄无声息的`甘露,流淌在干枯地心田,让心灵纯洁、高尚,让任性、暴躁的性格随风散去。她带给我们的是雪的宁静,雪的纯洁……
论语又像部指南针,当我们在努力中失败时,她会激励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接再厉,永不放弃。”当我想偷懒时,论语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能因为一点困难,而一曝十寒,每当我骄傲得意忘形时,论语又会严格地告诫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事都不能骄傲,你有你的的短处,别人有别人的长处,正所谓“尺短寸长”。
“论语”是中华传统地瑰宝,她带给我们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更让我们的品行有了很大地变化,我喜欢论语这部好书,它将会伴随我共同成长!
论语读后感15
《论语》历年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读了《论语》后,我有所感悟。同时也油然而生出对儒家文化,对孔夫子的敬佩。
我在书中认识了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求看看自我是否忠诚,守信及温习了。对自我有严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齐来,仅有用知识丰富自我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我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我们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被忧心烦恼甚至怨恨蒙蔽了双眼,那么势必会影响自我的工作和学习。否忠诚,守信及温习了。对自我有严格的要求,真令我敬佩啊!
我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没有像孔子与他的弟子做到,比如,不守信用,性格软弱,说脏话,不懂礼貌等。可是,读了论语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会那么不懂事了。
《论语》讲的肯定能使我们有所收获,《论语》让我感到了几千年前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朋友,多读一些好书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多,是的,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点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