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实用1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昆虫记》是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习性。作者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死亡。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知道了关于昆虫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里经常闪烁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萤火虫的杰作吧!以前,我以为萤火虫只吃树叶、草,读了《昆虫记》后,我大吃一惊——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萤火虫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种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面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读后感粒构成的。然后由白色涂层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变产生了光。
读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小朋友们,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究昆虫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尔还没完成的事。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昆虫记》,这本书由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我读完之后,感受很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各种昆虫的种类、习性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每一种昆虫在作者法布尔的笔下都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这本书里,法布尔还和我们讲述了他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不会迷路的小精灵——红蚂蚁”这个故事。红蚂蚁每次成群结队回家时,法布尔总是很疑惑:为什么红蚂蚁从来都不会迷路?看到这一段时我就想,可能是红蚂蚁记忆好能记着回家的路吧!但法布尔通过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后才知道红蚂蚁会分泌出一种叫“指路荷尔蒙”的物质,这才是红蚂蚁不会迷路的真正原因。通过这个故事法布尔告诉我们: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大自然。
《昆虫记》这本书告诉我凡事都要细心观察。《昆虫记》里讲了一种蚱蜢——恩布西。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抓到了一只十分类似恩布西的大蚱蜢。回家后,我仔细观察起来:它的头呈三角形,长长的'触角长在头上,嘴巴像小刀片一样,小腿上有刺,像一把把锋利的小锯齿;我去找来《昆虫记》对照,几乎一模一样!但我放下书想再进一步观察蚱蜢时,它却不见了,唉,它“跑”得太快了!
“观察,观察再观察”。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大自然。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我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爸爸就送了我一本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由于平时的学习比较繁忙,我也一直没有仔细地看这本书。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家飞来了一只蝉,我让爷爷帮我抓住了它,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罐子里面,仔细观察,发现它在产卵。我很惊讶,于是我急切地拿出了这本《昆虫记》,贪婪地看了起来。
让我们来看一下法布尔是什么描写蝉这种昆虫的。
“成年的`蝉目光锐利,而且飞得很快,它动作灵活,当有人要袭击它的时候,它会向袭击者射出一泡尿,然后一走了之。
当母蝉要下卵的时候就会爬到比较高的树上,选择好树枝,然后将产卵管插入树枝内,开始产卵。产完卵,母蝉就会轻轻地飞走。从钻洞到结束一共只需要十分钟。
蝉卵白如象牙,有光泽。就像我看见的那个母蝉所产的卵一样。
等蝉卵孵化出若虫后,它就会马上落地,并找到非常松软的土,以便立即藏身在土中。几分钟后,它就会钻入洞里,就再也看不见了。
直到四年后,它变成了蝉,飞上树梢开始歌唱。
四年在地下的苦工,一个月在阳光下欢乐,这就是蝉的寿命。我们不要责备成年的蝉狂热地高奏凯歌,因为它在黑暗中待了四年,穿着皱巴巴的肮脏外套,如今它突然穿上标致的服装,长着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阳光下,微醉半醺,在这个世界里,它极其欢乐。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而又这么短暂的幸福,歌唱得再响亮一本永远不足以表示它的欢愉啊!
看到法布尔的描写,我打开了纱窗把蝉放飞了。我看见它飞快地飞离了我的视线。
以后每当我听到蝉鸣,都会想起那只我放走的蝉,也会想起法布尔像诗歌一样的描写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我在暑假期间读完了《昆虫记》。《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是一部不朽著作。
这本书是一部概括昆虫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的真实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出的灵性。作者将昆虫多彩的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这本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生活,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出身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一贫如洗,后来勉强温饱。但是他对学习有这极大的兴趣靠自学取得多个学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的研究昆虫和植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对于法布尔来说,最大的乐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世界的科学道理。他因为热爱真理所以写成了《昆虫记》。
通过读昆虫记,我感受到了《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索真像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追求真理的实践精神,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去奋斗。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轻轻合起《昆虫记》这本小说,我的脑海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这本昆虫生物学小说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在书中,他妙趣横生的讲述了上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其中作者将圣甲虫比作“面包师”,并夸赞这位面包师所制作的面包具有几何形完美;螳螂拥有所有昆虫中最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猎专家”。这些昆虫在作者笔下被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好像打开一扇大门,进入了内容记录“相映生辉”、细节论述“百花齐放”的昆虫世界中。
作者专注的创作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出身贫穷,多年来只能通过打工解决温饱,当时的法国科学家们看不起他的贫苦出身和自学学历,漠视、厌恶和傲慢逐渐在他们心中合拍成对法布尔的偏见,但法布尔从未因自己出身贫苦而妄自菲薄,也从未因这种厚此薄彼的偏见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虫研究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10卷极具科学价值的书籍,有力的回击了这种自视甚高的傲慢与好丹非素的偏见。
著名作家巴金也评价道:“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们对于昆虫世界不真切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惯性——理所应当。这些文字的发表正是法布尔为了打破人们心中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告诉了人们不能凭一贯的思维方式就妄下定论,要付诸于实践,用观察与研究去探寻真理,才能找到属于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小说不长,却意义深厚,这位生物学家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披荆斩棘的品质与对昆虫和人性的研究融为一体,合成了这本流芳百世的书籍。如今,再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会仅仅是昆虫的世界了。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就在这个暑假,我看了法国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这让我对昆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原来昆虫世界也有这么多的奥妙。同时也让我熟悉了很多的昆虫,它们有昆虫之王的螳螂、大自然的唱歌家蝉等等。
其中最让我感爱好的就是螳螂,别看它身材纤细,其实是个残忍的昆虫,它连它自己的丈夫都吃,看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随后我又看了几篇,如:萤火虫、红蚂蚁、蝴蝶等等,不管看到哪一篇文章,我都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宠爱。
以前我很可怕昆虫,可自从我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后,我就渐渐的.不再可怕昆虫了,由于有植物地方就会有昆虫,只要你不去碰它,它就不会咬你。
同时从《昆虫记》的法布尔身上也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都会胜利。
读《昆虫记》有感 篇7
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书中,他对昆虫的观察真实细微。使人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昆虫的习性。他正像法国著名戏曲家“罗斯丹”所说,“这个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因此,他被法国文学界授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之称,并举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虽历经百年,可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的,它就深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写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让我感受到自然界的无限乐趣。我喜欢当中关于蝎子自杀这一节,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的身上,他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小时,它竟然令人不敢相信地活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胡乱猜测而已。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到科学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但是,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一些题目都不认真,不刻苦,做数学题时,一遍想不出来,就不愿再去动脑筋,有时做不出来还会乱发脾气。
读完《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的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我们都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求世界的奥秘,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法布尔那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些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去不断奋斗。
作者的精神使我大受启发:我们应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有始有终的去把它做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哪怕是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是幼稚的、枯燥的、可笑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奇迹,让那些瞧不起你的对你刮目相看。
啊!真是没有想到,我竟然会对一本科普书有如此多的感慨,以前我可是从来都不喜欢读这类书籍的。现在我才知道,一本科普类的书可要比好几本童话书和小说要强得多。以后,我要多读这些有利于我成长学习的书,多听老师的话,多读历史、名著,也许会有一些更大的惊喜呢!
读《昆虫记》有感 篇8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本著作,对全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我读了这本书,深有感受。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的特征、家族和习性。其中最有趣的要数胆大凶残的黑步甲装死的`事,它们一遇上危险的事,就仰面朝天,纹丝不动,俨然已经死去,这就是它处于完全彻底的毫无生气活力状态时的假死。法布尔经过实验,证明了黑步甲仰躺着一动不动的姿态,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的暂时麻木的昏沉状态。还有可爱的蟹珠,它们和螃蟹一样,都是横着走的,你别看它的样子很可爱,可是个凶悍十足的杀手,它在猎物的颈部轻轻一刺,就能要了猎物的命,这是多么可怕啊!
昆虫的世界太奇妙了!你们别看它们个头小,可个个都是精英。它们的许多优点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如蜜蜂辨识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丢到哪儿,都能飞回蜂巢;它们的建筑能力也很强,蜂巢是由六边形组成的,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又没有一点边角料,真是一个好办法。
昆虫世界还有更多的秘密,就等着我们来发现和探索。
读《昆虫记》有感 篇9
一天到晚都在家,我觉得好无趣,无法出去喝小伙伴玩,仅有在家看电视。于是我想起教师让我们读的必读书《昆虫记》。于是我打开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来消除心中的无聊。读着读着我被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而不屑一切的精神所感染了,因为他向困难屈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成功。
这本书讲了法布尔在亲自实验,观察:萤火虫、红蚂蚁、天牛、蟋蟀、蝗虫、金步甲……还亲自试验了毛虫的霉素等等,数不胜数,着一切都是高度危险的,异常是观察朗格多克蝎子时,那种坚持不懈。
成功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成功往往能够挡住一切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只要能够成功,付出再大的努力和汗水也在所不辞。为了持家法布尔不得不去一所小学去上课教几何图形,虽然工资很小,但还是干。之后他有成了一名染色工,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有了一笔小财富,得到了皇帝部长的认可。
成功能够造就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能够造就新的开始。法布尔造就了一个新的开始,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为了自我能更好地了解昆虫;为了能成功,法布尔去了印染厂,用自我的方法做一名印染工人,好不容易赚了钱,去研究昆虫,结果研究的人走光了,仅有他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向成功跨步。
彩云收集了无数的水蒸气,只为了雨后惊艳一现;贝壳征集无数沙粒,最终炼成一颗闪亮的珍珠。我们的人生是这样,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成功。我轻轻摸着《昆虫记》的封面,觉得不再无趣,因为我有昆虫和法布尔的陪伴。
读《昆虫记》有感 篇10
小朋友,你们读过《昆虫记》吗?你们知道白蝎会不会自杀吗?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有人说,蝎子被围在一团火当中,用毒的蛰针戳刺自己,直到自己死去。这事是真的吗?法布尔亲手做了一个试验来验证这件事。
法布尔用烧红的木炭块围成一圈火墙,把几只大白蝎放在火墙当中。炙热的火苗开始烤到蝎子的身体,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碰到了火墙上,烧得身体直冒烟。它开始左躲右闪,但还是会碰到火墙上,蝎子变得疯狂了,不停地冲撞火墙,不断地被烫伤。绝望中的它狂怒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而后伸直开来,平放在地,接着又举了起来,动作来得非常猛烈。突然,大白蝎一阵发抖,接着就一动不动了,身体伸得直直的,平卧在地上,再往后,仍旧不动,彻底僵直了,这蝎子,它真的死了吗?如果它确实用短剑刺杀了自己,靠自杀得到解脱,那么,毫无疑问它是死了。我们看到了,只那么短的时间,它就被自己毒液夺去了性命。
但法布尔还是有些怀疑,于是镊子夹起看上去已经丧生的蝎子,把它放在一滩凉沙土上。一个小时后,所谓的死者突然复活了,和接受火烤试验前一样生机勃勃。法布尔继续试验了好几只蝎子,结果完全一样。原来,认为蝎子自杀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现象迷惑住了,这说明蝎子并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
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听到别人说的话不轻易相信,还要动手验证一下。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天,我和爸爸读了一本课外书,书上写着骆驼的鼻子内有一层会自动开关的膜,当沙尘暴来临的时候,膜会自动关闭。我半信半疑,和爸爸一起到动物园去看骆驼,果然看到骆驼的鼻子内有一层肉色的膜,象两扇能自动关闭的小窗户。
读《昆虫记》有感 篇11
《昆虫记》一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
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却从小就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读《昆虫记》时,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
法布尔的《昆虫记》里,那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星辰,还有昆虫气味的存在,仿佛自己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一下子聚拢过来。我知道了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尿壳螂是如何滚动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识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当我依依不舍的放下《昆虫记》这本书时,心里还沉静在昆虫的世界中。
以前,我看到昆虫就很害怕,总是以为碰到昆虫就会出现什么不良的症状。但是《昆虫记》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让我感到了昆虫的奇妙,昆虫赋予了大自然色彩。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我就对昆虫失去了恐惧。而法布尔老人也让我感受到了昆虫的奇妙。
拿螳螂来说吧,当我看到螳螂这个字时,总以为它很温柔。可昆虫记才让我知道它是一种很难以对付的小昆虫。身上有各种暗器。比如,它有如针般的硬钩,可以用镰钩钩住你的手指,它有锯齿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刺你的手;它还有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这对大钳子可是相当的危险,有很强的威力,当它夹住你的手时,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看,虽然螳螂小,但法布尔老人使我对它产生了防备。还有一些萤火虫,被管虫,焦叶峰等等……昆虫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万物不能看外表就知道它的性格,而是看它的内心才知道它的性格。
总之,昆虫的奇妙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昆虫的话,就和我一起看看《昆虫记》吧!
读《昆虫记》有感 篇12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强大还是弱小,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虫,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精灵,它们从出世、生长、结婚、繁殖直到死亡,都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与我们朝夕相处、相依相伴。
法布尔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的手法写出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昆虫记》不仅仅洋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追求真理。
这就是法布尔精神。法布尔在一生的热爱昆虫、亲近昆虫和了解昆虫的过程中,都始终恪守“事实第一”的原则,在写《昆虫记》时,他不轻易相信已有的权威学说,坚持眼见为实,如实的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却用了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的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小精灵——昆虫,它们虽然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可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们,因为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以至于即使你把它们捏在手里了,还意识不到一条生命的存在。
《昆虫记》告诉人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是需要真实和真诚的。
读《昆虫记》有感 篇13
我看了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各种昆虫的习性和它们的特点。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蝉这一种昆虫。这本书里说,蝉要在地下待四年才能回到地上进行蜕皮,刚蜕完皮的蝉身体是嫩绿的,这时它已经是成虫了,等身体变硬之后,它就可以放声歌唱了。每到夏天,我们只要一定到蝉唱歌的声音,我和妈妈就会去学校里的一棵大松树下,观察蝉从土里钻出来,爬到树干上,慢慢地蜕下满是灰尘的壳,这个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
经历一个过程才能有结果,而且绝对需要努力的`,不是一秒就过去的。法布尔也一样,他花了很多的时间观察昆虫,并写出这本巨作《昆虫记》,展示神奇的昆虫世界。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守护这份大自然的完美礼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4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一个人专门为“虫子”写出一部辉煌巨著,更不能不说是奇迹了。更这本书竟然一版再版,先后翻译成50多种文字销往世界各地,直到今天,更是赫赫有名,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这位奇迹是谁?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法布尔和《昆虫记》的故事。法布尔研究昆虫数十年,他选取了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昆虫来研究。比如:红蚂蚁、圣甲虫、毛毛虫、荧火虫、蝈蝈、蝗虫、蝶......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小昆虫。他先从外形说起,然后再从这些小昆虫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来记录,反复通过研究和观察,将最后定论编成书籍告诉我们。这些平时虽然很熟悉的小昆虫,但除了能叫上名字,其他却一无所知的小昆虫,通过这本书籍,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是太有意义了!
读完这本书,我很感触很多,也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法布尔研究昆虫时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感动;昆虫对下一代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因为它们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短暂的一生......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小小的昆虫在这么短暂的一生中知道如何在奋斗中提取、升华,我们真要像昆虫那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法布尔认真观察、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更让我敬佩不已,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今后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