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百年孤独》的读后感_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百年孤独》的读后感_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百年孤独》的读后感_读后感1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作品之一,他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可谓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再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这本说,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第一次看的时候会有点吃力,花了一两个月把它看完,但是还是有很多故事情节不是很清晰,等到第二次读的时候,完全对故事的架构有了清晰地思路,并且也对布恩迪亚的家族史和马贡多地区的衰亡史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很多的书籍都是在向人们宣扬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是在这本书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孤独和颓废的气息。即使如此,读完《百年孤独》我的收获并不亚于任何一本宣扬积极人生态度的文学作品。
马孔多多半是在下雨的,阴暗、潮湿让种种欲望暗暗滋生。
然而有一双眼睛,在这小镇里洞察了逾百年,她就是乌尔苏拉。
杀戮,专制,封建,就成了乌尔苏拉所仇视却无力改变的事实。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曾向乌尔苏拉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他拥有着精明的头脑,强壮的身躯,是马孔多的开拓者,文明之祖,却因为深信“马孔多外面的世界”而被捆绑在树上直至死去。或许当时人民并不拥有像布恩迪亚那么优秀,可当权者之下,扼杀人数也应该不少吧?“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我想,这算是坐着对当时的不满和控诉吧。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时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过眼云烟。”这句话让我反复读过很多遍,生命的不可重来或许就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我们的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一瞬间的美好,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过去了就成了云烟,没发生的也只是浮云。所以,我认为,作者的这种消极或许就是最积极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反思并且吸收其中的精华。
初中《百年孤独》的读后感_读后感2
这些天,在图书馆宅了两周多,才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虽说看了这么久,自己也看的很细,但是还是感觉文章实在是晦涩难懂,对作品是一知半解之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看懂了几分。
小说的架构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结构,不管是情节还是时间,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马尔克斯将布恩地亚家族和读者拖入了一个循环的时空中,让布恩地亚家族去经历循环的命运,让读者去感受布恩地亚家族的荣辱兴衰。
小说的情节非常离奇。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住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当年迈的乌尔苏拉走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尔基亚德斯,这个智慧与先进的代表虽然与布恩迪亚家族有着不解之缘,也是影响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他预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败,这是为什么呢?直到现在我也没能明白这一角色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类的无奈吗?乌尔苏拉算是这个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为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亚发现了马孔多,他们在那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引进文明,但也随之衰落,也带来了战争,流血,瘟疫。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微缩的世界,历经一切,还有人类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许还应该说说奥雷里亚诺·布迪地亚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旧未读懂他。我不懂阿玛兰坦—乌尔苏拉为什么要回来,过着与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变他吗?还是她也拥有着类似于她高祖母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终不是乌尔苏拉,所以她失败了。最无法理解的应该是他们“变态”的爱情吧,我不知道是否这样说恰当。布恩迪亚家族最后的爱情还是让这个曾经辉煌但也孤独了百年的家族结束了。正如那卷神秘的羊皮卷所预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住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也许我无法读出书中更大的,更宏远的意义。一本好书,一百个人读,会有这一百种理解嘛。我看到了他们极力想拥有着一些感情,可是他们未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或许他们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许我们也一样,但是他们应该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初中《百年孤独》的读后感_读后感3
此书文笔之精简,令人称奇。例如描写庇拉尔·特尔内拉,在她遇到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后,发出那句经典的“好家伙”的感慨,将他带到她的吊床上去,很快怀上了阿尔卡蒂奥。我突然好奇这个女人是谁,重又翻到前面去找,却只见“那段时期有个女人常来家里帮忙做家务,她神情欢快,言语无忌,举止诱人,还会用纸牌算命”这样几句描述她的出场。写完了她和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激情,只用“那女人”。
下面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不乏令人浮想联翩的精美绝伦的画面。
在远征者队伍到达马孔多的第一个夜晚,马孔多的河水“仿佛冰冷的玻璃在流动”。
在距离马孔多两个星期的步行距离的地方,在着魔之地的彼岸,停着一辆白色的`西班牙大帆船,里面生长着一个静谧美丽的世界。“整艘船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骚扰。远征者们在船内仔细探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见一座鲜花丛林密密层层地盛开。”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刺穿了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喉咙。妻子乌尔苏拉看见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正努力用芦草团堵住咽喉上的空洞。”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看见“死人就在那里,神情忧伤”。用徒劳的补救写死人的忧伤,用死人的忧伤写活人的内疚。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灵魂通过询问其他的亡灵,辗转从马孔多第一位死者梅尔基亚德斯那里找到了马孔多这个此前未被死神光顾的地方。魔幻而合情合理。
丽贝卡在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而哭泣时吃土,在平静的午后和姑娘们绣花时偷偷吃土,在对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疯狂吃土。“每当看到潮湿的土层和蚯蚓在花园里堆起的小丘,她常常会从交谈中走神,怀念的泪水带着咸味涌上舌尖。”让人难以理解,又似乎可以理解,假如她孤僻而又热烈,又恰巧有吃土的怪癖。
由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悲伤,“马孔多在睡梦中惊醒,心神俱醉,那琴声不似这个世界所有,那饱含爱意的歌声也不会再现人间。”直到这一刻,我仍愿意相信,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对阿玛兰妲产生了如昔日对丽贝卡那样深厚的感情。假如那是爱情,一定是最神圣纯洁的一种。阿玛兰妲看起来也喜欢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又无法解释后来她对奥雷里亚诺·何塞产生的悸动。一个女人可以如此决绝地拒绝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却险些无法拒绝自己的侄子。另,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吗?存疑。
在预知死期分别是做足一定数量的小金鱼和绣完自己的寿衣之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日复一日做着小金鱼,做完又重熔,阿玛兰妲日复一日绣自己的寿衣,绣了又拆。他们在想些什么?
也许不仅是布恩迪亚一家,似乎马孔多的所有人都患上了“祖传的孤独”。刚建村时,人们还会因为吉普赛人带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而在乌尔苏拉的鼓动下拒绝吉普赛人进村,但渐渐地,没有人再关心马孔多发生了什么,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没有人想对入侵马孔多的香蕉公司和殖民者做些什么,没人相信大罢工事件中死了三千多工人,却也没有人对真相感兴趣。
这里的人似乎对世界没有好奇,拒绝相信奇谈怪论,却又不愿亲自探寻真相,只选择用自己的已知解释发生的事。只有布恩迪亚一家,似乎每个人都努力想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却也不得不淹没在世人的遗忘和孤独的海洋中,向既定的宿命屈服直至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