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所以我一直初浅的认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掌握,这就是一名教师所有的职责。我们的前辈或许只要做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读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我才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下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出色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朱教授心中的理想教师其实就是对现代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其中他谈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有人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的确,一个人所取得的最佳成绩一般是不会超过他理想中的最高层次。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我想,只要有信念,有汗水,我的教育之梦将会变得五彩缤纷。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我衷心的祝愿我们的老师一生幸福,去享受“教师人生”的快乐,去追寻心中的教育之梦。而我也要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素质,用实际行动,用我毕生的精力,用我的爱心,从事于我的教育事业,在这片芳草地上播下春的种子,让学生收获属于自己的奶酪,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会学到更多的更有用的东西。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2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迎接首届镇江市“书香校园”评估验收,展示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习氛围,特举办本次《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11月上旬
三、参赛对象:
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具体名单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方案》
四、活动安排:
1.参赛教师于10月30日前将《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打印纸质稿上交教科室,另再发送电子稿至zz。学校将于11月初进行读书心得的评选打分。
2.每位青年教师都必须参加11月上旬的演讲比赛。本次演讲大赛得分(50分)将与读书心得(50分)的得分累计,最终得分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计入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总成绩。
五、评分标准:
1.稿件要求:结合《我的教育心》这本书谈谈读书收获,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育心得,也可结合身边的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撰写心得体会。严禁网上下载抄袭。打印格式: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仿宋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标题下一行注上学校和姓名,A4纸打印。
2.演讲评分标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最高得分。
(1)表达: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语言流畅,富有激情。讲究技巧,动作配合恰当。
(2)内容:演讲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内容紧扣主题,富有真情实感。
(3)形象: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效果:有感染力,能打动师生。
六、评委:
(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方案》)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3
每当捧起李镇西老师的作品,心里总是泛起由衷的敬佩之情。近日,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再次领略到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感受到了李老师身上那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李镇西老师说得真精彩!“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对学生的教育自然要顺畅得多了。平时工作中,我也比较注重和学生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积极寻找和他们共同的爱好。学生爱踢足球,我不懂,大课间就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踢;学生喜欢绘画,我就在作业的评语中露一小手“迎合”一下他们,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尽量在每节课前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和我在一起玩乐、学习都很轻松。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班上素素、小淳要参加学校“金牌主持人”大赛,下午就要比赛了,可两个人的即兴问答环节还没有准备,于是午饭后,我带着他们一起紧张地研究即兴问答的题目。我们讨论、记录、分工,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个中午。虽然最终比赛结果不够理想,但后来小淳在日记里写道:没想到老师会和我们一起准备比赛,真让我感动。老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触动到了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谈及当前语文教学,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语文高效课堂。参加省级赛课,利用提前编辑好的“程序”课顺利拿到一等奖,获得了各级领导和老师的赞扬,但学生的反应却是紧张,谨慎,不敢自由发挥。当去天津参加国家级赛课时,李镇西老师大胆采用自己的日常教学风格,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也作为课堂平等的一员参与讨论,课堂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后,很多争议的.声音传来,有的说这课堂不像语文课,有的质疑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体现等等,但上课的学生们却欢呼: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这堂课真正体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课的好坏,我认为应该是以学生的收获来判定。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收获了什么?怎么收获的?才是关键。这也是我正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会教学,而且要教会学生;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渗透思想教育;不但要教学生阅读,更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想起今年广东高考的满分作文试卷,无一不是博古通今,涉猎广泛。教育的路上,充满坎坷,但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享受教育、执着于教育、沉下心来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中人”.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4
"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这是李镇西老师所着《我的教育心》中让我产生极有感触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能善于"反思错误",就能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师者如此,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如果能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自己反省错误,进行自我教育,远比教师的批评教育更有成效。记得九年前初当班主任带第一届学生的时候,我就犯过错误。由于是第一届,就犹如自己的长子,处处高标准,严要求。学生表现好时,怕他们骄傲自满,就轻描淡写,没有给与相应的表扬。表现不良时就与别班作对比,表扬别班所长,夸赞那个班级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希望学生"知耻而后勇"。例如有一次语文单元测试,我把班级里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的人数与其他班级的情况做对比,严厉地批评了学生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时,我一度认为,自己的教育深入人心了。
可直到学校做了关于班级凝聚力的调查,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班的学生们班级认同感偏低,认为自己的班级不如别的班级。就连班长小黄也不认可自己的班级。
看到结果后,我陷入了深思,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班在年级段里的综合评价还是不错的,搭班的老师们也都给予了肯定。为什么学生们自己对班级的评价比老师们的评级还要低呢?回顾自己日常的教育工作,发现自己对学生们的批评偏多了,导致他们缺乏自信,自我评价偏低。后来,我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加强了激励教育。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中,多多表扬同学们的优秀表现以及同学们取得的各种进步。利用家长会、班会等大型班级活动,表扬班集体中的优秀人物,优秀事迹。我发现,学生们的班级认同感大大提高,在班级里学习也更加开心了,归属感和凝聚力都变强了。
吃到反思失误带来的"甜果"后,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错误反思"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批评教育改为引导学生做自我反思,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寻找弥补错误的解决方案。《我的教育心》中也讲到"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固有的美德因素,因为从幼儿园起,他们就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良好教育;到了初中阶段,即使是品德再恶劣的学生,其心灵中也有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绝不是一块处女地,而是一片已经或正在生长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有缺点的杂草。因此,教育工作着面对学生,首先应该不是'灌输',而是'发现';同时也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克服缺点。"
一次"作业漏题事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次我让全班同学做1至10题,共10道题目;结果,第二天改作业时却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只做了第一题和第十题,漏了当中的八道题目。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那么多人同时偷懒?于是将作业发还学生让大家补做,学生大呼冤枉,原来这次如此统一的"作业遗漏事故"是班里的"调皮鬼"小豪引发的。
那天,我让数学课代表把作业要求写在黑板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豪趁大家还没有注意到,就偷偷把"1至10题"当中的"至"擦掉了,并改成了逗号。而他自己却完成了10道题目。
得知真相后,我非常恼火。当时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复习正紧张进行,我本打算讲评这些题目。可是,班级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只能让同学再补做,延后讲解。课后,我把小豪请进了办公室,他还嘻嘻哈哈地笑。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成功地跟老师和同学们开了一个有趣的玩笑。
我严肃地对他说:"小豪,在老师眼里你一直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所以我想你这次只是一时贪玩,没考虑后果,并不是怕别人学习成绩超过你,故意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对吗?"小豪立即严肃起来,使劲点了点头。"那你知道这个玩笑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吗?"我追问到,"知道,造成了绝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他说。
"既然你已经认识到犯了错误,你准备怎么弥补呢?万一今后有同学效仿你的做法怎么办?"他想了想,回答说:"我认真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努力考100分!我还做好监督,不让别的同学乱擦作业。""既然你自己承诺了,我就把你的决定告诉大家,给那些受影响的同学一个交代"我说,小豪同意了。
我当时心里想,他从来没考过100分,也不太可能实现这样的高目标。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后,他真的在考试中取得了100分。我很郑重地表扬了他,他也为自己兑现了诺言感到高兴。从那之后,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成绩也越发稳定。
初中男生正处于青春期,往往比较顽皮,也经常爱惹点小事,犯些小错,如果一味地批评、责罚,反而会令他们更加叛逆,更爱跟老师唱反调。倒不如给予他们充分地肯定,并引导他们看清自己的错误行为,再抓住他们反省自身错误的瞬间,让他们确定改进的`目标和方向,并鼓励他们朝着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时,他们往往会因为老师的宽容而表现得更加努力。而后,再趁热打铁,肯定他们取得的成果,放大地赞赏他们的努力过程,激励孩子再进一步。如此反复,就能建起教育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孩子超越自我,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老师一味地盯着孩子的错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他们,把孩子视为有前科的"犯人"。如果,老师因为学生一次或几次错误就给孩子做了不良定性,就相当于给孩子的人生抹上了一层灰色。相反,老师把握住了这些错误后的教育机会,会激发许多学生的潜能,给孩子的心里拉起了一道彩虹。
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要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的错误是否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哪些是有着自私而可怕的动机?我是否真正从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用真诚和严肃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失误,勇于解剖自己和否定自己,能使教师变得更加成熟,"真理之川"将从"错误之渠"中流过。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5
起先,看到《我的教育心》,觉得那是一本我难以静心看下去的厚厚的书。漫不经心地翻开了前两页,看到了他描写的被一位叫刘江的学生写作文侮辱后,毫不留情地用挖苦的语言当众“回敬”……,不由得勾起了我阅读的欲望。
李镇西老师在文中描写的片段都是赋予了智慧的,语言细腻也犀利,举例生动,若能细细品读,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看到李老师描写的教育生涯,从选择师范专业到实习再到走上工作岗位,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十年。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内向的、各方面表现平平的人。计算机教育并不是我选的,是因为填志愿撞车的。我总认为女子应该跟琴棋书画打交道,我天天面对着不懂人情的机器,多么无趣。实习的时候,辅导员担心我因为内向上不好课,没想到我上公开课的时候,丝毫没有紧张,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给一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绘画课。那一次公开课,给原本不自信的我带来了正能量,并让我确信自己是可以当好教师的。一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充满活力的校园。
再次走上讲台是2010年的9月,刚考上编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一个希望小学,校领导安排我代语文课。上课铃声响起,我的心里像打鼓一样,我能上好吗?那一节课,是杂乱无章地,因为没有充分备课,我把秘鲁练成了mi lu,我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当堂纠正,课下立马去买了本字典,每次备课都要认真查字典,练读音,练粉笔字,充实而有成就感。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较上一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两年的语文教学跟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学生还会给我发信息、打电话。
刚从乡村来到城市,从语文教学改成了信息技术教学,开始真有些不适应。在给学生整队时,学生总会问我:“老师,能给我们玩会儿游戏吗?”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贴着的标签就是“游戏”。上课就好像是一种无烟战争,学生是变着法儿要去玩游戏,我是变着法儿不让他们玩游戏,下课了,学生要是没有玩到游戏,就会感觉到很沮丧。我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的态度非常不满,苦口相劝,学生似乎也听不进去,有的学生甚至会说:“老师,你就让我们放松放松吧!”虽然说没有主课和副课之分,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让我有挫败感,他们说是你不够狠、不够严厉,我想可能是吧,原来自己有的亲和力,现在一点用没有,学生既不怕我也不喜欢我。
就这样磕磕巴巴地教了一年信息,除了挫败,没有任何成就感。心中有对学生的爱却觉得无处安放,学生似乎根本不需要我的爱。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想方法解决,我再次接一年级的信息时,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给学生玩游戏,什么时候可以玩,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开设了电子制作特长班,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辅导学生参加电子制作比赛,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找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6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7
20xx年第11期《人民教育》的封面是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蹲着的女教师和四名小学生在交流的生动画面,图片的题目是《蹲下来》,看罢很是感动。最近读李镇西的著作《我的教育心》一书,其中一个章节也是阐述“蹲下来”的,可见“蹲下来”是一种人文关怀,
是近些年基础教育的导向,是教育的可喜进步,是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成果。
李镇西的深思来自于一个细节:一个女生到办公室借纸杯子喝水吃药,老师告诉她在抽屉里,自己拿吧;作为老师的他在课堂上突然红色圆珠笔芯没油了,他向学生借红色圆珠笔用,学生们却争先恐后,一位女生从第三排小跑着上来递给他。两件同样是借东西的小事,前者是老师叫女生自己拿,后者是学生们争先恐后恭恭敬敬地把笔双手递过来。由此,作者悟到,这现象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中国的师生不平等是有深厚渊源的,封建社会里,从《弟子规》等儿童启蒙读物开始,对于师长的尊崇就有明确礼仪规范:“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天地君亲师”的封建礼教下,作为学生的哪里敢跟老师说平等。所以在尊师美德范畴里,也将师生不平等的种子深深埋植到中国人的心中了。几千年来人们都执着地认为:老师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接受学生的尊崇是自然而然的。不要说是“心灵的蹲下来”,就是单纯的躯体的“蹲下来”也似乎是违背礼仪规范,颠覆了人们的判断标准,何况我们现在提倡的.不仅仅是躯体而是心灵的“蹲下来”,心灵的“蹲下来”不仅可贵,还有不可轻易逾越的历史文化障碍。从肢体上蹲下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对与过去教师们伟岸地站在讲台上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肢体的蹲下到心灵的蹲下应该是现代教育体现师生平等的。李镇西说:“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必恭必敬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必恭必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因为我是老师。”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何况平凡的教师了,他们怎么容易轻易接受真正的“师生平等”呢?如果真正的“平等”了,作为师者的师道尊严怎么办?你可以从肢体上蹲下来,也可以从情感上蹲下来,但更难的是在知识面前蹲下来。把这座这是的高山放手给学生,你只做向导,指引他们去探索,从技术上指导他们攀登。你说,攀登吧,我们一路同行。但是,更多的教师很难做到,他感觉这样太过缓慢,“不如听我讲,我这里是索道,乘上来,一览无余,乘上来,节省时间和体力。”殊不知,这走马观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不停地攀登,是真实的汗水和一路野花和苍翠风景的亲历。真正的蹲下来更多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师不在是侃侃而谈,高谈阔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应该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感受,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多年前,我认识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她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家长和老师们也很尊重她,唯一听到的对她的评价里一句不和谐的语句就是:“教学教痴迷了,总是喜欢拿小孩子的思维来想事情,以小孩子的习惯来做事情。”是的,她的目光里看不见世俗的尘埃和凡。人的患得患失,四十岁的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童话。尤其是看见她课上课下跟孩子的交流,除了感动,我说不清我的感情,也不敢对她的景况妄加评论。但是几年后,我把她的故事放在这段文字里说起,这位可敬的老师,我认为她是真正的做到了从心里上彻底蹲了下来,
她是平等地在孩子中间。
蹲下是一种姿态,是屈膝削去原有的高度,跟自己的对象保持平等的海拔高度,甚至处于一个稍稍仰望的姿态。这个姿态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些眼睛一直望向高处的人收不回他的目光,心一直在高处的人不甘心于沉静下来的。所以那些人即使做了教师也很难做一个好教师,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蹲下来仔细审视身旁的美丽花朵。那些架子端得高高的人一直把自己树立在三尺讲台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叫学生终生仰望。蹲下来是一种福分,蹲下来的田园是一片纯净,是孩子们那纯洁的目光和金子般闪亮的心灵,高官高高在上,他们看见的是权力交易黑幕和刀剑,巨富高高在上,包围他们的是金钱是资本是利润是重利轻义,只有能够蹲下来的人,把眼光从喧嚣的浮尘中低下来,低到纯洁的花瓣中间,低到露珠中间的,做一个除草捉虫的人,看苗儿成长花儿开放,被花香围绕的人,有时候也把自己当成了一株苗,一朵花,接受自然的微风和雨露,知识的甘果与琼浆,这是上天赐予的福分。
蹲下是一种哲学,天空因你蹲下来而更高,世界因你蹲下来而更大了蹲下来的时候,天就变高了,世界就变大了,自己就变年轻了,看见的是青春绽放的面容,在匆匆逝水之上,远离了喟叹的忧伤,是上善之水,默默滋润而从不要一句感谢,不要一面旗帜来彪炳。
蹲下是一种拓展,蹲下来,视角低了,可以更清楚低欣赏花瓣的美丽和他的芬芳,甚至可以看见绿叶的脉络以及深处的一小处斑痕。
蹲下是一种融入,只有在同意平面上你才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们的波动和欣喜。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8
守住一颗朴素的心
今年夏天,我很幸运地加入了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拜师大会上接过了学校赠送的礼物--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礼物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期待已久的教师工作随着震撼的国歌正式开始了。想象着自己每天可以欣赏到学校的鸟语花香,穿梭于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中,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侃侃而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尽然。一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用心变为枉然,诸多的困难让我变得迷茫,“我真的适合做一名老师吗?”眼前的一切与我之前设想的截然相反,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从。我的斗志和精力一点点地销蚀,曾一度我失去了前进的力量与方向。我的信念呢?
无意间翻开了之前学校赠送的《我的教育心》,书中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就疲倦了,而您是怎样保持您的激情的呢”。读罢,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李镇西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育人的过程、方式、方法、反思、总结等。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汇其中,发人深思,撼人心魂,催人泪下。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一次次深刻的反省,一步步不经意的提高,最终造就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著名的教育家。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成功源于付出,教育家的美称是在曲折的教育实践中锻造出来的。经过这位笔耕不辍、手不释卷的学者的思想洗礼,我感悟收获颇多。
保持纯净的童心
身处物欲横流的“名利场”,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正一点点浸蚀人们的心智。《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要心静智明、勤俭修身,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培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思想境界,发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改。
纯净的童心不单单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般淡泊名利,也蕴含着不管走多远,不管明天怎样,我们仍不忘初心的期许。
当我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踏进这片纯净的校园时,我们都梦想着成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不论挫折困难如何打击我们脆弱的心灵,都要给千疮百孔的心灵筑起一道厚实的防护墙,让我们悲伤绝望时不致放弃,让我们困于压力下仍有前进的动力,让我们面临教育挑战依旧拥有胜利的信念。揣着最初的梦想,站在三尺讲台上,一颗不疲惫的心仍如当初般满怀信念与理想,洒下希望的种子。
充满真挚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发现对这份职业拥有纯净的童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让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首先要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位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学生只有接收到我们发出的爱的信号,才会激发出对我们的爱,产生“动情效应”。
我曾与一位亲密的青年老师聊天,她经常会跟我抱怨班上有位特殊学生--智商低于同龄孩子,语言沟通有障碍。作为新手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确实头疼,经常会因为他的成绩而拉低班级的平均分,经常会因为他的语言问题导致班级工作无法顺利展开,这种无形的压力与困恼让她常常不知所措。半个学期过后,我们又一次坐在一起聊天,他再没有跟我抱怨那位学生,我主动的提及那位学生的情况。她面带笑容地跟我说:“一切都很好呀!”她说,既然他是我的学生,那就是一种缘分。他的特殊让我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重要的和深刻意义。我把他当做自己的弟弟般,平时趁课余时间找他闲聊,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告诉他哪些不能做,他要做到哪些班规,慢慢地他开始融入到整个班级体中。看她脸上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我真的很为她感到高兴与自豪。看似瘦弱的身躯里藏着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胸,去接纳去欢迎来到她面前的每一位迥然不同的学生。我想这正是一位老师对一群学生的爱吧,让她不在关注学生的异样与缺陷,眼里只有学生们的闪光点与可爱之处。
善于积累智慧
在当今社会知识层出不穷,我们面对的更是不断成长的独立个体。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框架,勤于开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们在积累专业、业务智慧的同时,更要善于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吸取经验,增强教学智慧。这种智慧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断琢磨不断思寻。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老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智慧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老师语言的智慧,因为智慧的点拨,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智慧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智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灵感;表现为教育机智的智慧,可以化解尴尬。智慧地教育迥然不同的学生使教育事半功倍,也使教育影响持久深刻。对性格豪爽的,可单刀直入;对性格内向迟缓的,要慢工出细活;对自尊心强的,要照顾面子;对好胜的,要先肯定成绩;对性情软弱的,要饱含鼓励和信任。细节蕴藏智慧,智慧决定成败。愿自己,也希望我们大家都在李镇西老师的未来班建设中捕捉适合自己的智慧。
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哪怕很微弱;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累,矢志不渝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9
今天读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中我心中的理想德育一章,书中提到要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比如你去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么去看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
反思我们的教育,总是以成绩论好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评选“读书之星”,让学生处于书香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德育教育。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0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收获颇丰。
刚刚拿到书,只随便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的许多内容吸引住了,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下面我就将自己的点滴读书心得叙述如下:从教以来,我曾不断地激励自己,力争做一个教学方面过硬的教师,这也算是我的理想了。然而,今天读了朱教授的书,却发现自己的那点理想真的太渺小了。朱教授认为,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他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是发自另一个自强的“我”的心声。而现实中的我,无论是哪一条都距离理想教师的目标很遥远。
记得大学刚刚毕业,我就满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满怀对学生的爱,投入到自己的新的岗位。可是工作和学习完全是两回事。原来在大学里,用功点,成绩就可以考好,而如今功也下了,可就是不见有多大起色。由于受大学教育的影响,我觉得与学生相处应该是朋友关系(这话完全是对的),于是不论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我都和自己的学生平等相处。应该说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可谁知在此期间,就有个别捣蛋鬼出来捣乱,偏偏和你唱反调。于是,我不得不改变一开始的那种和蔼可亲的形象,逐渐主张对学生既要有表扬还要有批评。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认识到,适当地给学生点压力与严厉,是很必要的。是因为我知道现实是最真实的,温室里的花朵终究经不起风雨,更长不成参天大树。
虽然已经看完了书,但有这么一段话,总是在我脑中浮现:“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回想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不能不说自己也犯了朱教授所提到的错误,我也自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呢?难道是毫无情面的指责和苛求吗?回答是否定的。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希望,该宽容的时候,多宽容学生,耐心去教导他们。
总之,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以其朴实的语言,丰富、充实的内容,充满了哲理的思辨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在许多方面多多借鉴其中的好的经验和教导,为我所用,争取早日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1
1.朱永新说,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确实,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但别忘了,竞争的基础是合作。社会是这样,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一个不善于合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或不善于与别的老师合作,孤军奋战,即使自己再努力,花再多的力气,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教师与教师要合作,教师与学生要合作,教师与家长要合作,教师与校长要合作。在竞争中善于合作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我们学校这几年在教育教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学校教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
2.朱永新说,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停业整顿中获得乐趣。还有,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我们要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既使他们在学习上,其他方面表面不怎么好的'时候,也要耐心去帮助他们,爱他们,不要他们一有缺点就对他们有怨气。这不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所以。我现在体会到,要做好一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很多问题都会解决。
读了这段话,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会尽量地去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也会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这句话透出了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的真谛。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2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教育类的书籍,但在这几年没怎么看过,是因为没有,可现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时都会看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有些随机带到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当前教育的须要,特别是这本《我的教育理想》,我读的几次,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3
读书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高我们的能力水平,还能够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读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探索、体验和思考,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以下将从读书能力素养、学习方法、人生哲理、社交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方面分析,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教育。
首先,读书能够提高我们的读书能力素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方式,而读书能力则是我们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通过多读书,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快速阅读的能力。我会用目光扫过文章的大纲和主旨句,快速获得大意;然后再进行细致阅读,理解每一个细节。这样的阅读方法既提高了阅读效率,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读书,我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不仅能够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更能够运用和创造新的知识。
其次,读书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获取启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书籍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散文类的书籍,我会边读边做笔记,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而对于学术类的书籍,我会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以确保全面掌握其中的知识。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积极主动地提问、多做思维导图和概括文章的能力对于加深理解和记忆非常有效。同时,通过读书,我也学会了如何利用暑假和节假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精读,以及如何养成刻意练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这些习惯和方法都让我在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和提高。
第三,读书能够引导我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哲理。在世界文学经典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价值观和人生哲理的精华。通过不断阅读,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思想,从而广阔自己的眼界,理解人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多元性。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阅读权威人士的经典著作,学习到他们的智慧和价值观,从而提升自我修养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读书,我逐渐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懂得如何去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四,读书培养了我的社交能力。读书不仅仅是独自一人的活动,也是一个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通过参加读书社团和读书会,我有机会与志同道合的人们分享我所读到的书籍和心得。这样的交流和讨论不仅让我能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更激发了我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同时,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我也从他人的角度获得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广度。通过读书的社交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和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让我在与人相处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读书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读书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书籍,我们能够锻炼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我学会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通过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我逐渐培养了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中,我也能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这些能力不仅使我在学术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更能够帮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盲目跟从他人,勇于担当和创新。
总而言之,通过读书,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见识,培养了快速阅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途径。通过读书,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广度,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求学和工作中,读书将成为我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助力,成为我生命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4
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
一、 爱,曲线地去表达
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往往爱之深,但往往表达方式不当,给彼此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可谓,爱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爱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风和春风比赛看谁能把游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风越猛烈的.吹,游人就越裹紧衣服。而春风月温暖的吹,游人渐渐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见,良药是苦口利于病,但学生怕苦。直接赤裸爱的表达,对于脆弱、敏感、叛逆的学生难以承受。爱的起点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不着急,慢慢陪着学生成长进步。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之树必须根植与尊重学生的肥沃土地上才会枝繁叶茂。
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失败的教育是,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因此,两点之间最短不再是线段。教育应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 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应摒弃教条、刻板。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
三、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
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
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5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飞扬、绚丽多彩、却又朴实真挚、情意绵绵。
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忧虑。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李老师的形象。徘徊在书架前,一席话映入我眼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这看似一颗朴素之心,却充满了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的不断挑战,对自己的不断超越。这颗心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这颗心既影响、熏陶着曾教过的`千万莘莘学子,更牵动、感染着当今不计其数仰慕他的同行。本书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走过的历程。不仅作为老师的我们教授知识给学生们,反过来学生们也能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于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