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

时间:2023-11-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1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美】安东尼。多尔,20xx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

  “世人分两类,向平凡生活投降死去的人,和为它英勇而战的人”。法国少女玛丽洛尔幼年失明,在父亲的保护、训练和鼓励下勇敢的生活,1940年德国入侵被迫离开巴黎,不久又与父亲骨肉分离,以瘦削的肩膀抵抗纳粹暴政……德国少年维尔纳从小失去双亲,与妹妹在矿区孤儿院相依为命。一心想摆脱底层命运的他凭借着无线电天赋跻身纳粹精英学校,本以为是命运的转折,不料却跌入另一个地狱。

  本书用两条线进行述说,德国、法国,不一样的'时光和地点随意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们对于战争的慌乱、恐惧。

  对于玛丽洛尔而言她的光是那些父亲做的城市微缩模型、盲文书籍、海螺……而维尔纳的光则是半夜收听的广播、各种无线电波、一道道计算公式……全书没有很多战争的场面描述,但是字里行间中把战争的重压透了出来,一部很“另类的战争小说”。

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2

  在茫茫无尽头的黑暗之中,人们做着挣扎与反抗,希望凭借一束光穿透黑暗的残酷与悲哀。这束光,便是人性的光辉,是善良、是怜悯、是顽强、是勇敢……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在《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一书中向我们讲述了那感人的故事。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提到二战,不免让人想起“生灵涂炭”,它无疑是20世纪最大的灾难。在这场战争中,欧洲作为主战场,更是损失巨大。不禁让人想起  整部小说以两条故事线交织而成。一条是德国少年维尔纳的生活经历,另一条是法国盲女玛丽洛尔的'生活经历。

  德国少年维尔纳从小与妹妹相依为命,由于拥有无线电技术天赋,他被送到一家纳粹的精英学校学习,后来成为一名专门侦察敌方无线电设备的军人。尽管他只是德帝国杀人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却参与了罪恶的事,帮助纳粹杀死了那些无辜的人。

  法国盲女在战争中跟随父亲逃到法国圣马洛,怎料父亲失踪,她便待在圣马洛用设备传递革命信息,坚强面对世界的残酷并与之抗争着。

  命运之轮将二人联系到一起。本应抓走玛丽洛尔的维尔纳,却没有揭发她,而是保护了她,将她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最终自己不幸误踩地雷而死,维尔纳终于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善良。

  尽管残酷的战争会放大人性的恶,但人性之善却始终存在,它是一束划破黑暗的光,一把拯救生命的锁。

读《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有感3

  “当平静的生活成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们是否有勇气,在死之前,活出生机?”

  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从历史书本上透过只字片语了解战争的残酷,我们在网页图片上体会战争的冲击感,但那些拼凑起来的感觉是模糊的,是遥远的。我曾以为我一辈子也不会体会到所谓的战争冷酷人性温暖,直到我翻开了它,一本连包装都带着盲文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故事讲述的是1940年二战期间,德国入侵法国,你不必担忧因为缺乏历史知识而阅读艰难,因为只要你愿意再多读一点点,你会发现你无需借助任何搜索引擎,你就在故事里,你就在那个时间段里,在战争与人性中周转挣扎。

  女主人公玛丽洛尔,出生于法国巴黎,幼年失明,和父亲相依为命。她借助父亲为她打造的城市模型,用手指走完了所有的路,努力地像每一个正常的女孩子一样生活;男主人公维尔纳,和妹妹在矿区的孤儿院相依为命。为了摆脱下井的命运,维尔纳用尽自己的方法与智慧,凭借着精湛的无线电技术,进入纳粹精英学校。一个在和父亲过着安逸的日子,一个在集中营艰难存活,两个不同国度的人,随着战争爆发,埋下了命运碰撞的导火索。

  五百零一页,每一页都烙着战争的残酷痕迹。我满心欢喜地等待主人公的见面,我想两个绝顶优秀的人一定能逃出生天。但现实,或者说是安东尼构建的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玛丽洛尔抱着仅剩的.罐头,躲避着纳粹的搜索与追击——守卫她父亲留下的钻石;维尔纳在坍塌的地下室中苟延残喘,一点点扒开废墟走向存活。在维尔纳身处黑暗的地下室,他用仅剩的两节电池打开了收音机,企图搜索到救援的信号。结果让他失望了,却也没有让他失望。玛丽洛尔的《月光》,悠扬地从收音机里传来,那份清澈单纯给了维尔纳生的希望,这就是战争时代,人们渴求的就是一份最简单的温暖,最简单的关怀。他不带任何吝啬地播放着收音机,每一段旋律都给他信念,给他活下去的希望。最后:相遇,维尔纳带着他的“月光”,把她带到可以得到美国士兵救援的地方。

  “你为什么不和我一起走?”“没有我在你身边,你会更安全。”这是真的,玛丽洛尔举着白白的枕套,得到了安全;维尔纳在送走玛丽洛尔的一英里外,被抓获入狱。痛苦再次来临,高烧、疼痛,维尔纳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地狱,可纵然地狱黑暗,他始终记得他有他的天使:玛丽洛尔一定会活着的。在信念的支撑下,烧退了、疼痛轻了,一切仿佛向着最好的方向前进。但安东尼再次骗了我。在一个晚上,维尔纳从营房走出来,一步步走向三个月前他自己的部队埋下的地雷区。安东尼是这样讲的:“他消失在喷涌的泥土里。”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安东尼接着写了两段追忆和后续,但我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这里。玛丽洛尔是维尔纳的天使,这毋庸置疑,她用最简单纯粹的情感拯救了这个走错路的少年,她就是白月光。但我更肯定的是,维尔纳是这个战争时代的天使,他曾手染鲜血,他用无线电侦破了多少间谍,为纳粹铺好了多少的路,但他停步了。杀死冯·伦佩尔的是他,保护玛丽洛尔的是他,选择自我救赎的是他。他选择死亡,是整本书人性的升华,我曾埋怨这样残忍的结局,明明可以活下来的人却硬生生换得这样惨烈的下场。现在我懂了,维尔纳的一切选择,都是因为心底存留的善良与美好,用生命去忏悔,他难道不该是天使吗?

  书的最后,是一串盲文。我常闭着眼睛去感受手指尖传来的凹凸触感,我读不懂,但我明白。当平静的生活成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们都秉承心底最原始的善良与勇气,在死之前,活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