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

时间:2024-07-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15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

  子不教,父之过。身为人父已经十几年了,这句话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幻想——没事儿,孩子会好起来的,我们小时候父母哪里管过,我们不是照样很听话很懂事嘛!

  于是,幼儿园——就让他玩儿去吧;小学——不要逼得太紧了,不然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反而更糟。

  但是,到了初中,才发现这种做法很危险,成绩抓不上去,直接影响孩子考学。无奈,按部就班地来到公立中学——白云中学。

  军训一结束,就开了七年级新手家长会。这个家长会很有意思,实际上是听新任学校党委书记徐碧江的一场演讲。徐书记讲了近两个小时,都是剀切之言,能充分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用心与执着。所以,对他推荐对五本书,也就很感兴趣,《正面管教》便是其中之一。

  书的作者,美国人简.尼尔森,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七位孩子的母亲。书中提到的观点,让人深受启发。

  比如,现在对孩子之所以不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易于管教,直接原因是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

  首先,是今天对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榜样。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对控制权时,父母双方就失去了对孩子对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当然,这是社会对进步。所以,孩子表现出叛逆,是因为不愿意扮演卑下和顺从对角色。

  其次,是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其实也剥夺了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

  看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我们那个年代对孩子都不用教,自然而然就很听话,很懂事。那时,我们就一句话解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穷的好处是,让孩子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这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一起为了家庭生活并肩做事、边干边学时。

  这是发展孩子的技能,但在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时,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父母很难把握的,即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骄纵,而是要和善与坚定并行,就如上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心理博士苏衡给我们讲课时讲的“温柔而坚定”。

《正面管教》读后感2

  正面管教倡导孩子们能够与他人互相尊重地学习与生活,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只是目前来说,生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在任何事情上都相互尊重,都能够自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他人的模式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正面管教只在教室里面发生,学生一出教室,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就没有了这样的氛围,甚至是相悖而行,可能一开始他们都还坚信社会上其他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来对待自己,但是经历多了,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部分人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可能不被别人放在心上,之前在学校里面建立的.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模式就被一点点地瓦解。

  当然,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要尝试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从学校出去的孩子都能够一直拥有着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判断。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学会倾听与自律,但用了各种方法都总是对某几个熊孩子是不奏效的。看了这本书之后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有人不注意倾听,在开小差的时候,不再是扣小组分,取之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办法,但是这样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学生同样会用往常的思维来断定这件事情,就是扣分,把名单报给班主任,这是变相的惩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引导一下了,让同学们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呵斥或者羞辱违反纪律的学生,也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代之以譬如让他一定要完成本节课的之类的,当然,这事情肯定得学生去想,不然又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而不是“问”学生了。

  说到与学生的“情感联结”,13个教学班,将近500个学生,我到现在还有大约几十个孩子叫不出名字的,说来挺惭愧的,上学期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到期末一定记住你们所有人的名字,看来只能这学期末才能实现了,每周一节课,而且隔一段时间又换座位,要记住他们就更具挑战性了。连名字都记不住就更难情感联结了,学生会觉得老师不重视他,所以这半学期三年级的目标就是认识全部学生,然后下半学期再来考虑其他。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有态度

  《正面管教》的态度只有一个:和善而坚定。一看见这五字,莫名地,会有一种被赋能的感觉。这五字,直击要害,十分形象地描摹出一个“正面管教”者的姿态,温和友善里又带着坚定的力量,心中有底、有道、有理。和善、坚定是并列的,不是先后。同时拥有两份力量,是一个成熟人格的'魅力。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圆润平和通达,是一个为人父母者最好的体态、也是姿态。

  一切刚刚好。过度和善,失去原则,容易娇宠,娇宠不是“正面管教”。过度坚定,失去弹性、容易控制,控制不是“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中性平和,如静水流深。“水,利万物而不争”,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此汇融,“正面管教”的魅力就此舒展。每每遇事,刹那停顿,默念“和善而坚定”,像口诀一样,慢慢地,情绪会缓解,直至被接纳、到释放,而后,在和善的心境下,去坚持该坚持的、放下该放下的。有方法

  《正面管教》有52种方法,头脑风暴、特别时光、适时叫停、幽默感、鼓励、错误修复、有限屏幕时光、赋予自主权等,轻松、简单、落地,操之有方、有序、有具。

  印象最深的是错误修复。当错误发生时,不要急着去修正,情绪当下,至理名言都不管用、听不进。先链接,接受孩子的情绪,平稳后,再跟进、产生共鸣,接纳不同的、接受相同的,亲子一起,共享暴风雨后的“爱”就像风雨后的彩虹,特有醇度,亲子双方,也借此各自成长。

  有收益

  《正面管教》是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阅读和听课,都能很清晰地照见,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能清晰知道孩子情绪所在、兴趣所向、心志模式,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助力,给予教练式的引导。陪伴不打扰,尊重得信任。拥有不揪心的亲子关系,享受品质的天伦之乐。静等花开、其乐融融,这是爱本来的样子。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正面管教》书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行为的时候,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父母应当对自己子女的很多行为问题承担责任,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而每个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时代所作出的决定为基础形成自己的性格,这个性格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成人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并指出生活态度取向不分好坏,父母应当关注自身的生活态度取向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并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并加以引导改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纳孩子不完美的时候,也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书中有一个理念反复提到,就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其实这一条同样适用于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免不会犯错,要把每一次错误当成学习的好时机。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的一个关于简·尼尔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简·尼尔森的8岁的女儿玛丽,惹到简·尼尔森生气了,简·尼尔森生气的`对玛丽说:“玛丽,你就是一个娇被宠坏了你的淘气鬼!”

  玛丽已经很熟悉矫正错误的3个R了,她反驳道“哼,你待会儿可别来说对不起”简·尼尔森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然后玛丽听了后,就气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简·尼尔森很快就恢复了理智,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并到玛丽的房间道歉。

  玛丽当时还在生气,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号的黑色记号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简·尼尔森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玛丽已经在书白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你看就连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我们呢。

  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使用矫正错误三个r去修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我们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们要做哦能给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样,这样我们的孩子便能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虽然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是依旧让我获益匪浅。

  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6

  家有宝宝的成年人会发现,当有了孩子,无论全家人对他有多期待、多宠爱,都会带来一些逐渐适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同时也为了上班后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们,整个产假我都在细细揣摩《正面管教》这本书。

  上班伊始,我接了新的四年级,虽然目前还没有将他们完全对号入座,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他独特的个性已成功地得到了我的关注。班里有一位小马哥,对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但是课上习惯很不好。喜欢跟同学讲话,喜欢插话,多次教育无果。我想起了书中写道“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小奖卡,偷偷地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有时候他会跑到我办公室单独给我看作业,我会当面奖励他一张5分的奖卡,看到他开心的眯眯眼,听到他发自内心地说“谢谢王老师”,然后飞奔出办公室也不忘给老师关上门。我想这才是孩子的天性,多么可爱又懂事。

  教学工作中,如果你遇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他应该是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孩子其实是一个仅仅想要归属感但是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也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是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导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不同,我们也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了。对于这些孩子,我从书中学到最多的是鼓励。作为一个老师,面对近百个孩子,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他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正面管教》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

  假期归来,我们校长对我评价道: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扯着嗓门喊课,而是和风细雨地跟孩子们交流。这样的评价给予我极大地鼓励。我想,正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读后感7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和孩子交流甚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关系紧张,两人渐行渐远,这都是我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直到我参加了知遇家庭教育成长小组,才让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隔阂,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渐渐地通过学习,我开始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和做法上存在的问题,把思路转向如何解决问题。这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一旦转变之后,你可能会惊奇:当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跟着改变。书中如是说:你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我的老师——《正面管教》和知遇姐姐,读后感《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都说"最好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与她(他)做朋友",通过学习,只有真正和善而坚定地尊重、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我们生养的没错,但是他们同样也是独立的个体,是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她,选择适时的时候放手,不成为孩子的障碍。可是敢问天下所有的父母,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眼中叛逆的"小屁孩"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人只有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而不是等着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我正在努力着,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妈妈……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赏又悲伤,追回拥抱不敢声张的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爱得太用力,有时让孩子感到压抑、紧张和喘不过气,但是亲爱的孩子啊,请永远不要质疑父母对你的爱,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时,记得投向父母的怀抱,他们总是会说:"孩子,你慢慢来,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正面管教》读后感8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9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我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除了说教,就是批评指责。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我们的说教和指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很多事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受启发。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条是:“把孩子不良的行为转变为贡献行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师一样,总觉得对于问题孩子(马克)不良的形为,必须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然后牢牢地记住,以后才能不再犯。看过这本书,觉得悚然一惊,我们的.错误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书中提到: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按照这种方法,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尝试,原来一个总不写作业的孩子,再怎么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写作业。但课堂如果你给她展示的机会,她就会很积极,经常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率颇高,在小组合作中,她在课堂的表现得分经常超过了不少同学。这样的调整能够一定程度的调动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小组的4号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她不写作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总体学习情况还不是很好,只是在课堂表现有所好转。不过,能够转变一点也有进步。本次期中考试中,她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这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书中还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对于问题孩子,我们尤其应该注重方法,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的活动,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感觉好,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美]简·尼尔森著的《正面管教》,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帮了不少忙,加上前几天学校发放《班主任》中的《“赢了”学生,“输了”教育》中也提到了《正面管教》一书,由此我决定写些东西来梳理一下这本书对我的改变。

  记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样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其实做教师,包括做妈妈也是这样,我们不仅有爱,更要懂得爱的技巧来正面地爱我们的孩子们,不过它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理解得越深刻,就会做得越自然,越“本能”,越彻底。这也在告诉我在班级管理中要找到支点。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想这个支点也可以撬动班级里问题学生的坏习惯。

  多少年来,我也在苦心寻找这个支点,终于在《正面管教》中我找到了,他就是健康的自尊,它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息的基础,若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没有自己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联系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这也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不谋而合。

  作为班主任,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仅要传授孩子们知识,更重要是要给孩子们健康的自尊,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小魔头,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经常会让我们捶胸顿足,他们其中也不乏有故意和我们作对,捉弄我们的孩子,但退一万步讲,他们是孩子,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计较、较真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帮助他们与不良行为作斗争,而不是和不良行为来一起打败我们的孩子们,有事一些简单粗暴的行为可能会起一时作用,但从长远的影响来看,却没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改掉不良行为。

  最后,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机智!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这段时间看《正面管教》这本书,收获颇多。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管理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谈正面管教中的一个原则———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的共事。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教五年级的第一年非常难,他对待那些挑战老师的学生的方式,就是简单的对他们强硬,并要求他们好好表现。结果老师强硬了,学生变得更强硬;老师变得更强硬,学生甚至比老师更强硬。于是这位老师意识到变强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的几年,这位老师在过渡和善与随后的彻底粗暴之间挣扎。当他问其他的老师如何做到“让孩子们听话”。一位老师告诉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圈,让不听话的学生把鼻子贴在圈里,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后来这位老师参加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讲习班,在讲习班中,他意识到要完全的`尊重学生,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承担责任,让他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接着这位老师的教学越来越好,他们每天开班会,包括致谢,感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老师学会了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不是控制他们的上司。学生也知道了,除了读写算之外,他们还擅长沟通解决问题和一起做事,这都是人生重要的技能。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班级,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正如这位老师刚开始所做的,当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我会大声的斥责他;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会罚站或叫家长。

  记得一个孩子下课在楼道里跑,我看到了,不分青红皂白,也没听孩子解释,劈头盖脸就斥责一顿。结果孩子和我吵起来,其实,人哪有不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犯错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心态。老师不要再直接插手孩子的犯错,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放在班级班会上,指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孩子觉得犯错是常有的事,只有改正就还是好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被尊重。

  我们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对孩子犯的错,找原因,找方法。同时,坚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娇纵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工作之余拜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实在是一次对自己日常班级管理观念的颠覆。在读的过程中,我对于“管教”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来的认识里,管教应该是一种威严,是约束,是赏罚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这本书中谈到一个词语“正面管教”。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而在我的班级管理当中,奖励与惩罚即是我自己在班级日常中最擅长使用的管理方式。

  谈及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这二者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见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级为了让孩子“懂事”、“安分”、“听话”,我采用了奖励的形式,即得到表扬的孩子能拿到奖章,反之,得到批评的孩子则得到无法得到奖章。

  这个方法的实行,在短期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效。班上孩子为了“金星少年,银星少年”为了奖券,似乎安分听话了不少。可是这个“安分”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几个星期后重新开始问题重重,对孩子们来说,班级制定的奖惩制度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老师的'呵斥他们也已经能够完全免疫。正如书中所言,孩子们成为了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是否遵从了孩子们本性中自然的成长规律?我是否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大人”,强行以成人世界的规矩规定去约束孩子,而无视了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天真,打断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一个优秀的班级到底该如何定义?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指出,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养,目前正是我的班级中极其缺失的。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发现了以上的自我反思问题,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如何去和学生沟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书实践性非常强,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书典范。在接下来的班级活动中,我将会以书中案例为模板接着进行班级管理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最近受学校的推荐和影响,我拜读了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管教孩子的实例,是一本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受益终身的作品,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管教方式有了深刻的反思。孩子自身应该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做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阳光,让他们枝繁叶茂,引导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强制孩子,长成我想像中设定的模样。

  首先书中提到“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平等和善的一种态度。遇到问题首先应该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强制性去命令、责备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观察思考,进行自我反省,理解尊重对于孩子的意义。坚定,是我们基于尊重的基础上,对于规则的一种坚持。既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又要表达我们的界限和立场,让孩子对事情有边界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坚定与和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让我们的教育更友好、更和谐、更有效的基石。

  其次“欢迎错误”。关于孩子犯错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担心犯错,然后会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但是恰恰相反,对于避免犯错,会让人变得死板、害怕。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对于犯错很正常,更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向被伤害的人道歉、到共同解决问题,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错误看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地包容和成长空间。

  还有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他们的归属感主要来自家庭,家就是他们的归属。价值感则来源于他们对于家庭的作用。有时候孩子缺失归属感,会让他们用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寻求关注,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行为的同时正确对待,去鼓励失去信心的孩子、去倾听情绪低沉的孩子、去拥抱胆小无助的孩子、去肯定积极努力的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相信他学习和进步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对家庭和父母的归属感。

  作为父母,任重而道远。正面管教始于孩子的出生,并持续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把爱和能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暑假里,读了简尼尔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书,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实施正面管教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明白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在面对孩子的某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冷静期,使自己冷静下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当我们理智的看待问题,而不是问题的结果,就不会那么生气,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担当引导和陪伴的作用,谁都会犯错,但这是一种成长的方法,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惩罚和骄纵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惩罚有效的人,惩罚就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认为鼓励有效的人,往往演变成了对孩子的骄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作者所说的.鼓励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自信而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看了这本书的目录感觉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这些道理平时我们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来起初我是有些静不下心来的,但是翻看了几个章节之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认真看完以后,我要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其实鼓励也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我对鼓励与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才真切的认识到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而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它能让孩子自信,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想着鼓励孩子却变成了赞扬孩子。区分了这一观念更有利于引导孩子。

  一直以来我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班主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们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的。我们要在班会中共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在于人相处时尊重,爱护是多么的重要。只要34颗种子团结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