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2-12-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关羽千里走单骑”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至今还广为流传,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呢!

  在这部书里,我认识了“武圣”关羽;有勇有谋的赵云;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庞统、孙乾等谋士;还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局。

  在读这本书期间,我不但又增加了不少知识,而且也感慨万千:我以后要在学习中,要向诸葛亮六出祁山那样,不轻言放弃。还要有肯钻研、肯努力的精神。我还要多结交好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而且我还要和朋友们共同努力,共同进取,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交朋友的好处。我平时要多帮助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在任何一个同学有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无私的互相帮助。

  啊!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太多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有这样的`一本好书,去吸取它的营养,领悟人生的哲理。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吴、蜀、魏在激烈征战中争夺天下,许多英雄人物都不幸战死、病死,最后司马炎、司马昭统一了天下,创立了晋国。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但印象最深刻是常山赵子龙和诸葛亮。赵子龙是英勇无比,身经百战大将军,在孙权和曹操十万大军夹击下还是保护了刘阿斗,杀死了很多敌军,逃回了蜀国。不幸是他没有和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当时赵子龙病逝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子龙病逝就像断了我一臂”。我也认为子龙病逝让蜀国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计谋多端,深谋远虑,他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品德、智慧。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追思。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我还知道一首词,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这本书最好写照。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是写三国鼎立的一部小说,讲述了魏、蜀、吴三个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吕布……

  《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三结义,有着生死之交的.感情;还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可以打败敌军;还有著名的情节“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战争的谋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这里边就运用了几个三十六计的故事,比如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走为上计……这本书告诉我,打仗不能光靠手,要先动脑,再动手,只有这样,成功率才大大提升。

  我觉得这本书里边,诸葛亮最聪明,敌人老师被耍,明明是快抓住诸葛亮了,不知他用的什么计谋,总是能脱逃,让敌人无计可施;武力最好的是关羽,勇猛无比。

  《三国演义》描写的很复杂,但是一读,就会觉得沉迷,我很喜欢它,但是我读的很不够,有些东西不懂,以后要多读它,把它读透!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说起三国演义这本书啊,在我心中它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

  我最崇拜的是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中显示出了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张飞为人勇猛,可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死在他部下手中。

  自古乱世出英雄,没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时期涌现出如此多的'经典人物。书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

  陶谦死,刘备领徐州牧,曹操欲攻,荀彧入谏曹操:“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帮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

  想说服某人,要具有足够的证据才行。刘邦、刘秀建立西汉、东汉因为他们最开始有着坚固的根据地。利用这一点让曹操先要把根据地兖州占稳,然后再取天下。教育孩子与学生都是一样,要把道理与他们讲开,才能使其信服。只打不讲道理吓唬不住孩子,相反会使孩子对你表面敬而实则远之。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三国演义》,这本书太好看了,我看得都入了迷,吃饭和睡觉前都要抓紧看几页。

  我觉得三国里有许多英雄,但也有一些骄傲自大的人,看到许攸献计破冀州时,感觉这个人很可悲。

  许攸向曹操献计破了冀州。曹操领众将进入冀州城时,许攸骑马跑在前面,用鞭子指着城门向曹操喊道:“阿瞒,没有我,你怎么能入得此门?”‘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他竟敢在众人面前如此称呼曹操,曹操听后大笑,但他手下的人心里都愤愤不平。

  一天,有一个大将骑马来到东门碰到许攸,许攸说:“你们这些人没有我能进入这个城门吗?”那个大将听后大怒,并且想到以前许攸说的许许多多的大话,于是拔剑杀了他,然后去见曹操,说许攸无礼,仗着自己和曹操是从小就认识的'朋友,就没大没小,连曹操的小名都敢叫,还有破袁绍是曹操很多将士的功劳,他却到处说是自己的功劳,因此杀了他。

  我觉得许攸很可怜,有点功劳就到处说,虽然有才华,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骄傲自大,得罪了许多人,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做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骄傲。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7

  去年,妈妈从新华书店里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回到家一口气把它看完了,好看极了。它主要讲了蜀、魏、吴三国争霸的故事,后来蜀、吴两国相继灭亡,从此,二国都归于魏国。

  我最喜欢的人是关羽,他太忠义了!他当年“降汉不降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武力也很棒,斩了许多魏、吴国的大将,连曹操都想得到他呢!诸葛亮也不错,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仰他。刘备、张飞、赵云……他们也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是我,我宁可躲得远远的'。武有刘备、关羽、张飞,智有诸葛亮,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可是,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灭亡了呢?当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死后,魏国又一次进攻蜀国。许多大臣都做好了誓死保卫蜀国的打算,可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却软弱无能,竟领着大臣们投降了!唉!谁让他是皇帝呢?如果他不投降,还有许多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呢,蜀国怎么会灭亡?

  读完《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但书中英雄人物的品质在我心中却并不复杂,因为他们都是两个字——英勇!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算是一本人尽皆知的一本书,对于它的读后感我也写过很多篇。对于这一次的易中天品三国我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原来我们一直唾骂的曹操也是个好人。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编写的一本书,很多人都很喜欢,可既然是小说,那么内容必定有所改编,可能少数内容与历史不符合。比如说对曹操个人才德的完全否认,比如说对诸葛亮的`略神化,都是不合历史的。不过其中的英雄也是另人敬佩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青梅煮酒与刘备共饮,曹操问:刘兄你觉得这世间谁才是英雄?刘备将孙权等人一一说来,曹操都说不是,然后曹又言:今英雄你我二人也。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生死之交。三顾茅芦的求才之诚心,诸葛的忠君,死而后己。周瑜的聪明才智却因无历练而被气的吐血。

  三国人物丰富多彩,为谋天下不惜对兄弟下手,身在乱世非有一能而不可活。易中天认为关羽能独挡一面是个人才,他认为曹操有才,也很温柔,待丁夫人很好。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下的,曹操有才也只能被人评为奸臣,戏台之上也是个白脸。对于三国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对三国的看法,易中天品三国,那便是易中天先生对三国的看法。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9

  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有读了《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英雄,真是精彩纷呈。

  我知道了许多人物;比如:英俊潇洒的刘备,有粗壮如猛的张飞,还有具有美貌官名称的关羽。又心胸狭窄煮酒论英雄的曹操……

  其中最著名的有刘备三顾茅庐,最著名的战役有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

  具有百万雄狮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北方,地势十分强大,地位也十分高。

  孙权一表人才,他占领江东,人才众多,国富民强,天下比较太平。

  刘备相貌堂堂,他也是汉朝的王族,他为了拯救汉朝,到处收留人才,以德教化人民。由于他德才出众,真心诚恳,冒着大雪三顾茅庐,他的诚心被诸葛亮所感动,终于答应刘备出山帮助刘备,辅佐汉室。

  诸葛亮一表人才,学富五车,他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统一汉朝,收复失地。

  读了《三国演义》,在许多英雄中,就比如像在如今人才济济的社会里,如果你没有博学的知识和学问,你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反之,如果你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心,博学的知识,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定会在社会上立足的。现在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有博学的知识。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比如比如蜀国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刘备、宁死不屈的关羽和勇猛无比的张飞;而魏国有英勇狡诈的曹操,武艺精湛的张郃;而吴国有能文能武的周瑜,宝刀不老的黄盖,才华横溢的庞统。正是因为每国都有这么多的英雄豪杰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么多的'英雄豪杰之中我最喜欢诸葛亮。首先,他对刘备十分忠心,这体现在有许多国家都想用重金来收买,但都被他坚决地送了回去。其次他也很聪明,这体现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重要的是他料事如神,算透人心。说他料事如神是因为他能预知天气,不然怎么在大雾的时候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和船“借”到十万支箭呢?又怎么会有“夺天地造化”的本事呢?说他算透人心是因为他在“借东风”的时候就算到周瑜会加害于他。他也很会治理国家,特别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他更是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又让将士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连年丰收的时候他又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食。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诸葛亮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1

  相信大家会问,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没错,我当然看过,并且这是第二次看这本书了。吸引我的是书中一章章中生动有趣的标题,比如:宴桃园豪杰结义,关羽五关斩六将,关羽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关云长单刀赴会,刘备三请诸葛亮,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三气周瑜,谋董卓曹操献刀,猛吕布戏美貂蝉等等。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第一章:宴桃园豪杰结义。

  第一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卖猪肉的张飞和关羽因为一些琐事打起来了,刘备在一旁看着,心里若有所思,上前往他们中间一站,两人立刻互相道歉,并向他解释只是切磋武功。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三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在以后的日子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时,我总会想到我、李想一还有王亚男,我们三个人的`故事——我们也是像他们一样相亲相爱的好姐妹呢。

  这么令人百看不厌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却有个疑问:他们曾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他们离开的日期却不同。

  我会和李想一、王亚男好好相处,互相比赛,超越自我的!

  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五(2)班赵梓萌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在《三国演义》里,我看到了很多英雄豪杰,比如说:智勇双全的赵云、侠肝义胆的关羽、鲁莽的张飞、仁慈的刘备、冰雪聪明的诸葛亮等等。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因为他英勇善战。没有张飞的鲁莽,没有关羽的大意。在赵云英勇救阿斗的场景中,更是惊心动魄。看着赵云的奋不顾身,仿佛就是现代的舍己为人。赵子龙就像一棵坚强、生命力旺盛的大白杨树。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刘备了。虽然他是一国之君,可我还是不喜欢他。他为了自己所谓的仁慈,让多少人丧失了性命。在荆州时,庞统劝他夺荆州,可他却在乎别人的眼光,认为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迟迟不肯下手。认为需要一个台阶上。就这样庞统给了他这个台阶,用性命为他换来了这个台阶。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军师,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他大摆空城阵,吓跑了司马懿近二十万的大军,真让我敬佩。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让我有感于怀。

  从公元220年——280年60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大强国进行了激烈战争。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我最佩服是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有勇有谋,深谋远虑,他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品德、智慧。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追思。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以前我也不喜欢他,但后来我知道了,他贼眉鼠眼是因为他疑心太重,如果他疑心不重他可能在很早就被杀了。

  三国中,最可惜是昭烈帝刘备,他手下有当时除吕布之外最强三个战士:关羽、张飞、赵云和最好谋士,但他还是得不了天下。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4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的互相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国演义》刻画了近

  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

  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能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还需要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火烧新野等都是常人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曹操在我心目中也是一代枭雄。他说刘备与他并世英雄,说得刘备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曹操的大度。

  还有赵子龙坡单骑救主、三江口周渝纵火……《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丰富的人物形象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