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汇编12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培根随笔.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这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著作,它语言简洁,直接犀利,文笔优美,格言警句迭出,大多是论述人生重大问题以及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思想深刻而精彩,见解独到而精辟.这本书中讲述的培根对人生的感悟,许多的处事方法和思想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绝对是青少年阅读课外读物的不二选择.这本书中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有论死亡,论逆境,论友谊等.培根随笔读后感
读到论死亡,我明白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人生旅途的另一起点.培根从人们害怕死亡,不敢直面死亡这一个逃避心理出发讨论了有关死亡的话题,论述了自古以来的一些英雄人物都直面死亡,战胜死亡,说明了死亡其实并不可怕,也没有那么痛苦.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死亡的到来感到恐惧和害怕,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的认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二是伴随着死亡而来的东西将死亡衬托得极其可怕.其实只要我们坦然面对死亡,就会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就会发现死亡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且,人类的有些精神是可以无视死亡的.爱国之心献身死亡,勇敢之心蔑视死亡.
论逆境中的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那就是塞内加的一句高论;顺境的好处固然令人羡慕,但是逆境的好处则令人赞叹.培根在文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和顺境相比,逆境更能锻炼人,塑造人,而人的一些美好品质和崇高精神往往都出自逆境.而我也是如此认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遇见美丽的彩虹,不经历逆境怎能更好的成长.
论友谊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朋友的重要性和友谊的可贵,朋友在阳光来临之时陪我们一起享受温暖,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和我们一同面对.所以说,朋友既可以在我们郁闷脆弱时给我们心灵的支持,也可以是我们变得更加理性.正因为友谊如此可贵,我才更要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使我们的友谊在前行的路上更加深厚.
培根随笔中的文章无一不是能够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教育的,每读一篇文章,我都能从中找到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如;我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怕,也不值得恐惧,那只是我们人生的另一种开端.逆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不再抗拒逆境,我开始坦然接受它,战胜它,将它变成我成长道路的垫脚石.友谊可以慰籍心灵和加强理性,只有与朋友一起同行,互相学习才会更好的取得成功.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2
读了《培根随笔》,从中受益匪浅。从书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对于哲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谓处处都是精华,我细细品味其中。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是《论友谊》中的一句话,他将友谊的真实含义描写了出来。是啊,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友谊对我们来说也太珍贵了。就我们来讲,从入幼儿园,开始慢慢接触社会之时,我们就拥有了朋友,从一个到几个,从单纯友好到刻骨铭心,我们渐渐读懂了友谊。从小学至今,我和一个朋友拥有了7年的友谊,7年的死党,让我们不必在每天面对对方时,装作一番笑脸,而是喜怒哀乐尽情地展现在对方眼前,与她一起分享。所以,好好珍惜友谊!
最让我感慨的还有《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生命是最重要的,且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没有了生命,你何谈家庭,何谈友谊!所以,我们必须得活着。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报道,xx高中xx同学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跳楼身亡。的确,在中国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心理负担是过于繁重,但无论怎样,我们不能悲观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呀。人应该活着,而且应该认认真真地活着,而不是每天虚度光阴。我们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每一分,即使是每一秒也不能错过。人生在世,你应觉得有意义,所以你一定要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敢问如果你的生命中没有目标,成天行尸走肉一般,与死亡又有何区别呢?
《论美》着重论述了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其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傻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怡人”。读完后不禁要问一句,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联想起近几年的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其实,在他们身上无不彰显着美的魅力。也许他们的相貌还不足以倾国倾城,但他们的心灵美到足以倾国倾城。所以,不要太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与其我们每天上街买衣服买饰品装饰自己,每天关注自己的形体之美,还不如打扮得素雅些,多做一些善事,变成可爱的人,因为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人的一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要让生命变得绚丽多彩。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3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角,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好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就应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不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因此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能够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正因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4
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5
在了无生气的黑夜里,总有一弯明月,陪伴着我走完崎岖的前路。——题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时光中停留了下来。而面对密密麻麻的书籍,我却抽出由著名的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写的《培根随笔》,在这处处充满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来。
在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着,一句话便使我深思了起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种奴气,而是处世应尽的一种责任。假如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居于我们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对我们表示尊敬呢?”从前的我,无论是从书本中读到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从电视剧中特立独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对此的不屑。而书中培根对于荣华富贵的渴求而不断低头的性格也是我无法认可的,但我单单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却读懂了“尊敬”的真正含义。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场的过于,电视剧中特立独行的大英雄是因为有着过于危险的任务而变得冷酷,而对于我们,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问题。与亲戚朋友见面打一声招呼是表达尊敬;在父母回家时接过沉甸甸的包是表达尊敬;在校园里遇见老师亲切地问好也是表达尊敬……过去的`我们也许觉得这有些许虚伪,可这些行为却是必不可少的,它传递了你对他人的尊敬,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敬。
带着新领悟的道理,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继续的旅行。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知的精神为我们铺好了道路;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让我知道了友谊使道路的两旁开满鲜花;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让我懂得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前进。而在这路上,总有像《培根随笔》这样的好书,化作了一弯明月,陪伴我走完这崎岖的前路。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6
谈这本书感想,个人感觉我必须说说培根本人背景、所处时代、他的地位。培根,1951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落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位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再加上才华出从,培根本人已是1584年入国会,1596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任命为特别顾问,1617年被任名为掌玺大臣,1621年卷入受贿案被捕,1626年因风寒去逝。如些显赫的人生背景,我们可以感觉到,怎本书的出发点与目的,个人感觉里面谈到国家与政治的随笑,都不是我喜欢的文章,大多数文章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众的前提来写,所有的思想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女王,我个人比较喜欢从人性本生来写事的书;
本书不喜欢有三:
一是基于培根的`背景,所处时代,当时所处地位,写本书的基调,都是为了国家,把女王利益高于一切的基调;
二是培根本人已是律师职业,职业和权位使然,需然环环紧扣,所有文字都是在找证据一样;
三是文中太多的小论题,都是在谈大道理,教人如何为国,出发点是为国家上层人士,与如现实的生活相距甚远,我更喜欢发自普通人心底的书籍,描述人心灵的故事。
当然本书肯定是好书,喜欢有三:
一是里面有很多文章,如谈天性,谈胆大、谈爱性……等等都是我喜欢的内容,特别是谈天性一文,让我感触颇深,对小孩的培训上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最后一句很是有道理——“人的天性不生香卉,便长野草,所以让他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二是这本书是本伟大的书,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时期小孩子,我个人感觉就是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里面很多好文章甚或可让小孩熟记于心,教与他们做人的道理,指明方向;
三是全文都是激励为主的文章,有很多可细细品味的哲理性语句,当认为生活对自已不公,受尽折磨时可是疗伤的哲理文字。
并且可以肯定,他绝不是一个依仗家庭而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在他的随笔集中可以看出,他对《圣经》是很有研究的,或许可以对其中的篇章信手拈来(虽然一些片段出现了错误);他对历史深感兴趣,对于历朝各代的王侯将相之事如数家珍;至于希腊神话更是融汇在各篇随笔之中,着实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7
《培根随笔》是与《海底两万里》一起买的,起初,我对它比对《海底两万里》更没有兴趣,除了看起来古板的书名,还有刚开始翻阅时乏味的内容,都使我不愿再看它第二眼,于是,它被我残忍地扔到了乱七八糟的旧东西里。在网上,我了解到这是一本评价极其高的书,看了出于书中的各种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这是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从杂物堆里将被埋几个星期的《培根随笔》翻出来,沉下心,将书翻开。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重点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貌与美的德行结合,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一个打扮华贵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赏,转眼便是过眼云烟;而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随笔》的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读着它,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使人受益匪浅。作文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8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培根随笔。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这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著作,它语言简洁,直接犀利,文笔优美,格言警句迭出,大多是论述人生重大问题以及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思想深刻而精彩,见解独到而精辟。这本书中讲述的培根对人生的感悟,许多的处事方法和思想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绝对是青少年阅读课外读物的不二选择。这本书中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有论死亡,论逆境,论友谊等。培根随笔读后感
读到论死亡,我明白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人生旅途的另一起点。培根从人们害怕死亡,不敢直面死亡这一个逃避心理出发讨论了有关死亡的话题,论述了自古以来的一些英雄人物都直面死亡,战胜死亡,说明了死亡其实并不可怕,也没有那么痛苦。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死亡的到来感到恐惧和害怕,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的认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二是伴随着死亡而来的东西将死亡衬托得极其可怕。其实只要我们坦然面对死亡,就会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就会发现死亡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且,人类的有些精神是可以无视死亡的。爱国之心献身死亡,勇敢之心蔑视死亡。
论逆境中的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那就是塞内加的一句高论;顺境的好处固然令人羡慕,但是逆境的好处则令人赞叹。培根在文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和顺境相比,逆境更能锻炼人,塑造人,而人的'一些美好品质和崇高精神往往都出自逆境。而我也是如此认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遇见美丽的彩虹,不经历逆境怎能更好的成长。
论友谊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朋友的重要性和友谊的可贵,朋友在阳光来临之时陪我们一起享受温暖,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和我们一同面对。所以说,朋友既可以在我们郁闷脆弱时给我们心灵的支持,也可以是我们变得更加理性。正因为友谊如此可贵,我才更要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使我们的友谊在前行的路上更加深厚。
培根随笔中的文章无一不是能够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教育的,每读一篇文章,我都能从中找到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如;我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怕,也不值得恐惧,那只是我们人生的另一种开端。逆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不再抗拒逆境,我开始坦然接受它,战胜它,将它变成我成长道路的垫脚石。友谊可以慰籍心灵和加强理性,只有与朋友一起同行,互相学习才会更好的取得成功。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9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散文家、哲学家,其代表作《培根随笔》也散发着智慧、理性与艺术的光辉。品读其文字,有如与一位跨越时空的睿智老人促膝相谈,优美华丽的文笔中无不蕴含深刻的哲学道理。
虽说是随笔散文,但全书中每一篇作品都具备严禁的逻辑性,作者针对时势,对美德、哲学、政治、宗教、人情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崇尚理性,但不一概否定,他认同宗教,但不盲目迷信,他以虔诚的态度、全面的眼光评古论今,他的每一篇精小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在《谈真理》中,他鄙视谎言与虚伪,将其喻为“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然而盲目地追求真理,则是作茧自缚,是对其的一种亵渎。真理并不是绝对,有些人甚至利用“真理”迫害他人,因为这样能掩饰他们那过去的愚昧,博得虚假的欢悦。真理只不过是人们在认知上与道德达成的一致,只是一种心灵的依托罢了。
“幸运的好处令人向往,厄运的好处叫人惊奇。”在《谈厄运》一文中,培根与历代哲学家一样,赋予“厄运”光明。他认为厄运孕育奇迹,厄运造就坚忍,厄运是一代伟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厄运中的安慰与希望,如同阴暗的底子上绣上明快的图案,更加鲜明刺目,惹人喜爱。“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性,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正是因为厄运的`存在,人们的觉悟才得以被激发,才能在逆境中秉持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总有进步,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得益于厄运。
不仅是哲理,培根在艺术方面也颇有研究,对造物之美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谈园林》与《谈建房》中,他作为设计师的才能可见一斑。只是他的这些文字是写给王公贵族,文中的设计方案也颇费资力。培根也属于新贵族,也喜爱园林这种散心场所,但他并不提倡过去的观点。园林是上帝赋予人类的艺术,而不是用来显示身份的标志。那个时代已被功名利禄污染,许多贵族尽管拥有万贯家产,却还是郁郁寡欢或者整天算尽心机。园林、宅邸,他们所有的这一切,有多少是本着最纯朴的初衷而建,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其真正的乐趣?正因如此,这才被称为“艺术”,也是艺术家注定孤独的原因之一。
虽是跨越世纪,却字字警人。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0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1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用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这永远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每当一个人迷茫时,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必定是他的朋友。只有朋友才会时刻帮助你,保护你,让你走出黑暗的地方,一起欣赏阳光的灿烂。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2
《培根随笔》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正如这一段新闻所说的一样,《培根随笔》这本书是英国哲学大家弗朗西斯〃培根在受到官场和人生、利益、名声等多重打击的暮年编成的。
培根出生于官宦家庭,自小被功名利禄熏陶,争强好胜。而当他暮年时却遭受如此打击。在这影响下,《培根随笔》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感觉像是一位垂暮的老者用那沧桑,且蕴含芬芳和真理的声调向你缓缓的赐教,传授知识。像这种文章,不像现在的微信那样让人直观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正相反,读这本书,你需要耐下性子,静下心来
仔细的反复的.品读,才能抓住些许先贤那超脱常人的智慧。读这种书,我们会领略许多的人生道理,也会由衷的敬佩先贤那崇高的思想。而《培根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不得不对先贤的学识渊博感到惊叹。
培根的书蕴含着大道理,培根也是一名高尚的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的人,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位伟大的先贤的死因是这样的:
“1626年3月底,培根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这位伟大的先贤就连死,也是为了科学而死,可见其精神的伟大,灵魂的崇高。
在《培根随笔》这本书中,你听不到幽默风趣的打闹,听不到自讽自嘲的可笑,听不到朋友间闲聊的轻松,听不到优美抒情的句子。你所能听到的,只是一个冷漠、客观的声音向你述说真理,这些真理无一不使你震撼。
作为一部17世纪早期编著的哲学性著作,《培根随笔》有着一股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它所经历的历史,它由一名垂暮的先贤撰写,蕴含着先贤一生所领悟的道理,又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世人。这种力量使这本书并没有在岁月中消失,反而在今日仍然被许多人阅读,让很多人沉思、领悟。这种力量是伟大的,而使这种能够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出现的人是我们所必须敬佩的。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先贤——培根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