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后感1
“逃逸都市,享受慵懒,在普罗旺斯做个时间的盗贼。”
——彼得·梅尔
从朋友处借得《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幽默风趣、轻松自在的语气让人不忍释手。行文方式颇像日记,一页页读来,舒心不已。
《时代周刊》评价说:彼得·梅尔逼真的描述让你在阅读的同时就能品尝那精美的食物和酒,感觉到阳光和微风。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安详、宁静、和谐却又不失风趣,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它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名利纷争,没有世俗烦扰,唯一拥有的就是无尽的乐趣与甜蜜。难怪彼得·梅尔放着好好的伦敦不呆,偏偏跑到法国南部过起隐居的生活来。告别了城市的暄嚣,告别了伦敦的朦胧,携妻及爱犬举家搬迁到美丽的普罗旺斯,从此致力于写作。人生最美的享受莫过于彼得?梅尔现在的生活了。
想想自己的旅游生活,一到景点一大群人蜂拥而至,导游被大家簇拥着,想听清楚讲的内容,就得时刻跟上,自己想看的导游不一定带你去看,以至于,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去W.C,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放松的心情、悠闲的时间,旅游只是徒有虚名。忘记了旅游的本质和目的。旅游是需要静下心来,潜下身去,与之交融,听呼吸摸脉动,然后从每个角落深处发现心动,最后沉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如此境界。一个字:难。
避开时尚,避开旅游,普罗旺斯呈现的是一种简单、舒缓的生活,没有大谈旅游,没有观光性的指南,甚至没有具体的某个景点的描述,全书说得最多的是作者自己在当地的生活遭遇。初读你甚至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可笑过之后,你会觉的有一丝丝忍不住的向往,你羡慕梅尔,他没有旅游的拥挤和赶鸭子的紧张,慵懒轻松、悠然自得。
提到普罗旺斯,便会想到它那阳光的蔚蓝海岸,古老的城池遗迹,芬芳的薰衣草和向日葵,当然还有美妙的桃红葡萄酒。看来普罗旺斯真是名副其实的理想度假之处。连它的酒都与之相配。你可以赤足走在软软的沙滩,头顶沐浴金色的阳光,或是手捧咖啡坐在品味凡高的油画,或是躺在山谷的草地上,闭上双眼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这里,时间是人们唯一忘却的东西。
在《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彼得·梅尔多次写道有关葡萄酒的情节。葡萄的种植、收获以及酿酒这些看似无味的过程在他细腻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真实而有趣的`生活场景,那热情和勤劳的普罗旺斯的果农们也一个个都跃然眼前。透过这些,本来不太喜欢喝酒的我,还真有点想喝一点纯正的法国葡萄酒。上次我过生日,好友就贡献了从新西兰带回的红酒,真是好喝,但愿此生能去一次法国,品尝一下法国美酒,已了心愿。我想会实现的。
摘抄一些精彩句子:每每看到,都会让我不知不觉在夜深人静时咯咯笑出声音来,好在这种时候老公是不在家的。不然肯定莫名其妙。
形容说话快:“说起话来像短跑选手,一经启齿,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句尾。”
“农夫驾着雪铁龙小货车回家吃午饭时,车身上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零件都想要脱离铁皮逃去而发出的叫嚣声。”
说明自己拼了命地吃掉主人准备的美餐“我发誓:那天晚上,我们是为了扞卫英格兰的荣誉而吃!”
说英国人不会做羊肉:“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宰羊要宰两次:第一次屠宰时夺去生命,第二次则是烹饪时夺去滋味了。”
说人的牙不好,他会说:“不期然笑起来,更是露出一口能让最乐观的牙医感到绝望的烂牙。”
法国官僚机构在他的笔下:“我衷心地希望有人能够指引我渡过法国官僚机构浓雾迷漫的水道。这水道之错综幽深,迂回曲折,足以让一颗芝麻大绿豆膨胀成拦路巨石。”
有机会的朋友赶快看看此书,不然错过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普罗旺斯的一年读后感2
这本书是给自己五一假期的一份犒劳,难得撇下工作轻松两天,于是从书架上挑选了这本书。午后揉一揉惺忪睡眼,伸个懒腰,沏一杯明前龙井,坐下来慢慢品味彼得·梅尔夫妇在普罗旺斯的一年。
安顿一颗不平静的心,就是从放下那些挂碍的事情开始。
跟随作者的脚本,遐想着普罗旺斯的景色、法国美食、薰衣草的浓郁、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清凉的酒窖、山羊赛跑的滑稽、秋季狩猎的枪声……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彼得·梅尔在美国传媒业摸爬滚打,事业巅峰时刻他选择了退出,相比日复一日的商业应酬和会议,他内心更渴望去普罗旺斯回归简单的生活。于是,彼得·梅尔夫妇毅然离开名利场,选择了定居普罗旺斯,心灵上都收获颇丰,随笔写下了他们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没想到,这本书为他带来的名望比他在商界的影响更大,或许他跳出商业圈,从生活的角度为人们寻找了一份满意的答案,毕竟很多人对这种生活还是奢望已久。
彼得·梅尔用笔诙谐幽默,整本书读下来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普罗旺斯村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乐趣。他们不是一味的闲散,只是不愿意被生计驱使。比如给他们收拾房子的装修工人,可以为了各种可预期或意外的因素爽约推迟工期,但当他们全情投入时也能看到高效的工作效率。还有那位八十岁的萨利维太太——“伊冯娜婶婶”餐厅的`主厨,虽然她做了一辈子菜一直到八十岁,但最后一次接下围裙时她还是表明了态度,她想去享受生活。还有他们可爱的邻居福斯坦夫妇,在种植方面总是拐弯抹角让土地的价值最大化,他们对生财之道并不显得那么漫不经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村里的和睦、井然有序的邻里生活氛围。
这就是普罗旺斯的乡人,他们身无大志,甚至也在惦记着自己的那点小利益,但这并不会冲淡他们心性淡泊的底色,在生计支撑的前提下你只会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与之相反,作者笔下八月份来普罗旺斯度假的欧洲人,和普罗旺斯的幸福感却格格不入,却仍要装出一副悠然自得的度假感,真是有点讥讽。
生活离不开现实,普罗旺斯并不是不劳而获的天堂,只不过人们心里分清了生活的主次。他们知道《米其林美食指南》的坐标和招牌菜,有像马索这类处理狐肉的独门技巧,尝试改进牵着猪找松露的笨办法,情愿驱车两小时去“全心全意地追捧”一家中意的餐馆,掌握着葡萄最佳的采摘时间和葡萄酒的口感和度数。这些都来源于一个客观前提——慢生活,在快节奏你追我赶的城市里恐怕少之又少,这或许是彼得·梅尔选择普罗旺斯的主要原因。
因为是作者在普罗旺斯的第一年,所以贯穿12个月的一件事就是翻修他们的住宅,绝大多数人都有筑巢情节,这一点作者夫妇也不例外。“我们不厌倦,我们忙得没时间厌倦。法国乡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有趣、惊奇不断。我们享受着慢慢改造家居环境的过程,让身边的一切都契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后来,彼得·梅尔又写了好几本普罗旺斯的书,除了营造田园生活的新鲜感之外,如果罗列其他能让他们对普罗旺斯情有独钟、毫不懈怠的事情,那便是法国的美食了。
曾经有一位法国同事和我说起美食,我当时对法国人热衷美食并不了解,上来直接夸夸其谈地为他讲起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和美食文化。这位同事听完之后,礼貌地称赞了中华美食,同时也非常自信而坚定地给我介绍起法国美食、大餐的流程,也算是给我这个没去法国的人上了一课。这本书里作者也不断搜寻着法国美食,从饕餮大餐到各种美酒,亦或是分门别类的面包吃法,不足胜数。用一句调皮的话说,这本书真好吃!
生活如此美妙,彼得·梅尔又怎么舍得舍本逐末将自己的时间耗在乏味的晚宴和商业会议中,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周末研制一道美食,晚上开瓶红酒听着音乐,或者选择一项能让自己沉浸其中获得快乐的体育运动,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普罗旺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