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6-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推荐】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推荐】

《三字经》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直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三字经》读后感2

  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就喜欢看《三字经》,还大声地背出来。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怎么突然喜欢看这本书呢?她说自己也只会背前面的部分,还想跟我一起往下背呢。

  其实妈妈不知道,是因为在学校里,我经常听到好多同学都会背《三字经》,而我却只会开头那几句,心里不服输。所以这个寒假我就想好好学习一下,争取赶上同学们。

  我原本以为单纯地背《三字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想到才看了前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因为这里面讲的全是古代的小故事,并且都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句子能从字面上理解含义,有的句子意思就很深奥了,好在每一页都有拼音和注释,可以让我轻松快乐地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说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在冬天先帮父母把被子暖热了再让他们睡觉。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黄香学习,体谅父母的辛苦,有时间就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他妈妈剪断织好的布来教育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我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要勇敢面对不放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使这个人再聪明,如果不用在正当的地方,不刻苦不努力,长大后也会一事无成的。

  妈妈说《三字经》这本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从中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知识,读后的确感到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打算继续读下去,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好好学习,理解记忆。我要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刻牢记在心,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做一个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3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三字经的读后感400字【三】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五岁时,爸妈就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我一打开,天啊!全是字,我的头都大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要用阅读来充实自己,当我打开书柜,拿出《三字经》时,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第一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4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其中以少数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最为典型。我也觉得这本书很好,这本书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也会受到迁移,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三字经》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些道理在其中,虽只有短短的三句话,但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孩子,被称为“南方才子”,他就是唐伯虎。他从小擅长画画。一次,他被别人叫去帮忙作画,还得到了奖励。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自称在这很有名气,画画得不错。妈妈听后,没有回答。过了几天,妈妈要他去附近的一位老师家中学画,唐伯虎就去了。

  唐伯虎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地学,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了一年多了,老师说他进步很大,可以回家了,并准备了饭菜送他,饭前,他看见窗外的`风景很美,学了一年多了,还没发现这处美景,准备把脑袋探出窗外仔细看看时,“呯”地一声,撞到了玻璃,窗户明明是开着的啊?怎么……唐伯虎用手一碰,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老师画的画啊!真是栩栩如生!我离这个境界还远着呢!老师来了,他就要求还学几年,当然老师就同意了。

  转眼间又学了4年多,画艺比以前好了许多,这4年中,他十分刻苦,果然画技有了很大的长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了许多道理,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在这个故事中体现的很好,学习是自已的事,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刻苦,比如:有两个孩子,从小一样,但有一个孩子十分刻苦,做事很认真,而另一个很懒惰,遇到困难就怕了,最终谁会成功,一看就知道。

  小时候,不分高低,而每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后,就会有明显的差距。努力,勤奋……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以前没做到,那么,从现在开始,改掉坏习惯,做到《三字经》中的每一条。

  《三字经》,简简单单地三个字,句中却蕴含着大道理,每一句都给我们不同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努力做到每一条,加油!

《三字经》读后感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 声。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 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 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它的原文,而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 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 休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 知识。

  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每当学习不顺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向父母乱发脾气呢。和孔融、黄香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读《三字经》,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学,老何为”警示我小时候要用功读书;“玉不琢,不成器”告诫我人不经过锻炼是不会成才的;“勤有功,戏无益”告诉我凡是勤奋 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 ,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后悔的;“头悬梁,锥刺股”提醒我学习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昔仲尼,师项橐”告诉我学习应该不耻下问……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徜徉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 受到一次次洗涤。在这些精练短小的语句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让我明辨是非,学会感恩 ,懂得做人的道理……阅读者,收获着,我乐此不疲。

《三字经》读后感6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时既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那有可能是《三字经》。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诵读中不仅能朗朗上口,包含很多故事,又能讲明道理,对我影响很大,那一定是《三字经》。

  早在幼儿园,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背诵《三字经》的前半部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把《三字经》当成了儿歌背诵,比一比谁更熟练,谁更响亮。虽然,我不认识其中的很多字,也不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但是我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要我们学会尊敬师长,学习各种礼节,"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和体谅父母,"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要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到了小学一年级,我们开始全文背诵《三字经》,早上在背,晚上再背,连放学的路上都在背。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很多蕴含在《三字经》里的故事,"孟母三迁"、"管宁割席"、"孔融让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立木为信"、"韦编三绝"、"孔子拜师"、"赵普夜读"、"编蒲抄书"、"孙敬悬发"、"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等,我们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暑假,我重新诵读了《三字经》,发现短短的三个字里,包含了许多历史、天文和地理知识。我最喜欢读的'是从"自羲农,至黄帝"开始这一大段,这是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由盛到衰的过程。诵读了《三字经》里关于朝代的段落,让我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在《三字经》的经典诵读中寻得了无穷乐趣,希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7

  我读过《三字经》之后,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而且也让我感到有些后悔,那就是“融四岁,能让梨”。这是个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买梨回来,哥哥们总是一哄而上,你争我夺,都想挑最大的吃。只有孔融不争也不抢,每次都排在后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买了梨回来,让小孔融先挑。可他还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问他:“有那么多大梨,你为什么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我是弟弟,当然该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岁。读过这句话,了解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后悔莫及,因为我知道,每次父母买回好吃的,他们总要第一个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却怎么也想不起他们来,而且每次我吃的好东西最多最好,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却吃坏的、酸的、不好的。现在我都十岁了,怎么还没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家里,每个人都让着我。吃饭时,把最好吃的让给我;看电视时,想看哪个频道也是我说了算;过年买新衣服,给我买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会欣然接受。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就连奶奶也一直关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聪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绝了。奶奶年纪大了。过年时,许多亲戚朋友来看望她,总会给她带许多水果、补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后,奶奶就向我招招手:“来,来,给你吃!”边说,她边拿起身旁的某样东西塞到我手里。原来,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后便“噌——”跑开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经十岁了,我抢过饼干就往奶奶房里跑,我要把它让给奶奶。“奶奶,奶奶!”我大声呼道。奶奶见我捧着刚才的饼干来到房里,很疑惑:“孩子,你怎么了?这饼干不好吗?”“奶奶,这饼干很好吃,但我要让你吃。”“为什么?”“你是长辈,晚辈要孝顺长辈!”“孩子,奶奶不爱吃才给你的。”奶奶笑道。“胡说!”我大喝一声,“你爱吃的,你一定要吃。”说完,我跑出了门外。关门时,我听到奶奶小声说了一句:“我孙子长大了!”我站在门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奶奶,我要学会让。”谦让是一种美德,其实谦让也能使人感到快乐。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家庭中,让出的是亲情;在校园里,让出的是深深友谊……同时,我也觉得《三字经》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学习那种精神,把好的先让给别人,多一份谦让,也就多一份关爱。读过我的感受,你们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

《三字经》读后感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想必大家对这几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并且老少皆宜,虽然它由三个字组成,却蕴藏着许多道理,简单的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所讲孝顺父母、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却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却悟出了极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学以致用,每读到这一句就让我想起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这样,我想起自身的经历:幼时我的母亲总会为我报许多的兴趣班,唱歌、舞蹈、书法、电子琴等霸占了我的业余时间,而且还非常的辛苦,当时我非常的抵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有时间去接到这些爱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门门功课,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本领没有丢失,随时可信手拈来,必竟“艺多不压身”,而且还能让人“艺高人胆大”,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自信的秀出来,我才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当然,单有才艺是不行的,学习也得强,也正是有了小学时的奥数那种“拨云见山”的感觉,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优异成绩。想想如果当初我像淘气包一样,拒绝了所有的兴趣班,没有当初的努力付出,现在会是怎样的后果——我将会一无是处,估计连学习的心情都没有。所以说孩子要从小培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必这一句是脍炙人口。一块美玉若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朝着它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的磨砺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终有一天会学有所成。

  说到这,想必大家对《三字经》有深入一点的了解了吧,如果我们将《三字经》中的精髓悟透,那将是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自己的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越。所以让我们好好的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所有的“宝藏”装进大脑,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三字经》读后感9

  《三字经》它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劝我们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书籍,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除了靠学校教育以外,更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和引导。女儿四岁了,我开始了和女儿亲子阅读,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也会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特别喜欢读。

《三字经》读后感10

  最近,我在妈妈的陪同下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列举了大量故事、典故,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香九龄,能温席》让我自私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憾。

  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黄香为了让父亲尽量少操心,在炎热的夏天,黄香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席赶走蚊虫,让父亲安然入睡。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家里连柴也不多一根,更别说什么取暧的设备了,躺在被窝里,半天都是冰冷冰冷的,确实很难入睡。为了让父亲少挨冻,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冷的被子温热,再招呼父亲来睡。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在我的眼里,父母为我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辅导功课……这一切我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我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不如意还要发脾气。就拿前两天的事来说吧!妈妈下班后疲惫地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坐一下。由于我特想要一个小闹钟,一见妈妈回来,就迎了上去,囔囔着:“妈妈,妈妈,我看上了个小闹钟,你陪我去买好吗?!”妈妈面露难色说:“让妈妈歇一歇,等吃过饭再去买好吗?”“不行,不行!现在就去买,我现在就想要嘛!”我不依不饶地哭起来……妈妈只好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出了门……每次我都是这样,想要什么总想马上买到手,如果父母不同意,我就又哭又闹,让他们不得安宁,最后只得同意给我买了。我曾为自己的这一绝招深感得意。现在跟同样九岁的黄香比起来,我真的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一点没为父母着想过。父母把我养这么大,我何曾为父母煮过一次饭,洗过一次碗呢?

  为了弥补我的过错,临睡前,我轻轻地来到妈妈身边,搂着妈妈的脖子,深情地说:“妈妈,您辛苦了!早点休息,晚安!”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妈妈的眼里溢满了泪光……可见,只要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轻轻的问候,我们的父母就会心满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好吧。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爱我们都不珍惜,又怎么可能懂得珍惜其他人给你的爱?爱人,要先学会爱父母。

《三字经》读后感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与包罗万象的《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三字经》虽然成书年代最晚,但它的字数内容之长,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使它后来居上,因而被人们称为“蒙学之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三字经》不但是“蒙学之冠”,还是“国粹之宝”,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蕴含了历史、地理、道德、传说等内容,其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可真是“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呀!怪不得它会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读了《三字经》后,我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要厚道,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同时要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理变化,要通过研读各类文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非常感动,黄香在四岁时,就懂得给暖被褥;孔融四岁就能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拿小的。这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德行,不是每个人从小就有的,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行。而我从出生到现在,竟然从来没有给长辈让过“梨”,说来惭愧,吃玉米时我挑最大的.;买物品时我挑最贵的;甚至在我盛饭时,总把自己一碗盛得满满的,给爸爸、妈妈一碗盛得很少。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和妈妈做了二碗香喷喷的炸酱面,当爸爸问我要哪一碗,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的一碗。吃着吃着,我发现妈妈从面条里夹出一个荷包蛋。哈哈,有荷包蛋,太好了,但是我把碗里的面条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发现荷包蛋的踪影。我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荷包蛋,心里想着:一大碗的面条也没有一个荷包蛋好吃呀!都怪自己不孝顺。如果能像孔融一样,把大的一碗让给妈妈,我就能吃到荷包蛋啦。我感到惭愧呀!这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啊,使我懂得了“谦让、孝顺”这个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也知道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判断,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后才能下结论。

  通过读《三字经》,使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读后感12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1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三字经》。大家对这本书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本圣贤书,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一个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历史名家、伟人如何从小尊师重道,知错能改,严格自律,勤俭节约的。还有朝代更替,帝王兴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广,意义深。 我记得其中是这样写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香九龄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热和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凉席和被褥扇凉,再请父亲往睡。 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惯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热水袋热和床上的被褥,再让我们往睡。想想我们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往做,比如说:自己的衣服会洗,却不洗,自己的房间不收拾,却让妈妈收拾……妈妈给我讲道理时,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做错事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辩解一两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净。现在想想也太不像话了,与黄香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新时代的少年难道就做不到吗?我们小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我要向黄香学习,为父母多承担点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扫地、洗碗等,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在这里,我要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教育。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学习,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出色。 教师评语:全文叙述十分有条理,语言流畅,结构清楚,小作者能够把《三字经》内容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谈感受,感受深刻。 指导教师:孟庆荣 家长感言: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伦理道德观念,传播知识与思想教育双重功能。它朴实无华,深进浅出,情真意切。 我的孩子读后,明显有了很大进步。首先改掉了乱扔东西的毛病,天天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我扫地,擦桌子、洗碗等。做错事情能主动向我承认错误,不再强词夺理。 从这几点,我得感谢《三字经》,《三字经》使孩子学会自理,养成了知错就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更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有很多事都是她主动地往做,从来都不用我督促。希看不久的将来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三字经》读后感14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这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超多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职责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此刻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十分有好处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后感15

  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确实是语言非常简练,内容非常丰富。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接着“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农、和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清太祖,领兵入关,平定各地的乱事,使百姓安定下来,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巩固多民族封建帝国,清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统皇帝时,清朝灭亡。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大致轮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确定了在好好的读几遍,一直到我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离我们虽然有些远的伟人是如何尊师重道、严格自律、勤劳节俭、知错能改、中国历史发展也是我们的隗宝,让我们吸取经验并借鉴,不会重蹈覆辙,让我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