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精选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根随笔读后感1
《培根随笔集》的许多篇目都是催人上进的,他在教导父母怎么对儿女时,颇有见地地指出:“父母对子女在管教上要严,在钱财上宜松,这才是上策。”他在教导父母怎么教儿女最好时告诫人们:“人们(父母、教师或仆人无不如此)往往不够明智,怂恿子女在年幼时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时兄弟失和,家无宁日。”培根认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长宜及时为他们确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加以培训。也不可过分
迁就儿女的心愿,以为他们会为早年的爱好而奋斗终生。如果子女有强烈的爱好和超人的天赋,则不妨顺其自然。培根还说“子女是父母的辛劳苦中带甜,也给他们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对生活的忧虑,却也减轻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只用了两句话就把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说得那么透窃,难怪雪莱评价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一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他在指导人们怎么读书时,颇有见地地指出:“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他在指导人们读什么书最受益时告诫人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认为,读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连身体上的各种痛苦,都可以通过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培根随笔读后感2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不同篇有不同的道理,如: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该书1597年出版时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后的1657年Rawel将培根未完成的随笔《论谣言》作为第59篇收入最终构成了今天流行的版本。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谈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培根随笔读后感3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他终生未辍的哲学思考和文学写作。
他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在我校提倡的“五个学会”(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站坐、学会玩耍和学会学习)等等,不正是我们应当去遵守的么?话便不多说了。
读书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很重要,若是不会读书即是失去了一把武器。
《谈读书》是我在暑假看培根的第一篇文章。《谈读书》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用书之志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不可尽信书上所言”换言之,“尽信书不如无书”,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也是不可尽信的,引用认识的一个教书先生的严谨话语:“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怎么也不能把错的说成是对的,是说不通的'”,是的,不管是在小学问上,还是大学问上,我们都要有勇气指出问题并且坚持自己的主张到底。
《培根随笔》这本书中的内容是为了教育下一代人。但,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性,难道说看了这一本书就能掌握所有的想法么?我认为真正在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索。
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多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但不要过多与纠结,不然会使自己“陷”进去。
《培根随笔》有感至此,结束。
培根随笔读后感4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
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培根随笔读后感5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就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的时候,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是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是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的时候,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但是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随笔读后感6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其中的深意确实是人受益匪浅!。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谈读书”尤其使我印象深刻。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反观我读书,却只是品自己的喜好行事,好看的'就多读读,不好看的就随便翻翻。现在我就懂得了: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即使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读书是一项艺术,需要我们反复的雕琢与品味。这,就是我读了《培根随笔》后所获的的最大的感受与启迪。
培根随笔读后感7
《培根随笔》这本书是由弗朗西斯——培根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这部书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随笔,重在对人性中的某个侧面或人生的某种境遇阐述风解。其中涉及了真理,宗教,信仰,婚姻,爱情,善良,勇敢,贵族,旅行,友谊,强国之道,财富,言谈,青年与老年等人生各个方面,涵盖范围广,同时也都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在真理篇里,他诊断人的弱性在于: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追求真理,其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真理会约束人的思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恶习,从面使人们认识自己的弱性,克服弱性去追寻真理,因为世上没有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视尘世中的种种谬误更愉快的了。韬晦篇指出在人的各种处理问题方式上以及政治中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也教给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深刻而明智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嫉妒篇里指也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嫉妒是最为感人心智,最持久的了,使我们认识到嫉妒是一种卑劣下x的情欲,是一种属于恶魔的品质。趣也嫉妒的黑暗牢笼,我们方能活得轻松,自由,阳光。勇敢篇论述勇敢虽是盲目的,但勇敢之盲目正是他作为实施的理由。因为他不会过多的考虑途中更多的危险与困难,而会变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见困难时要坚强的面对,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没有过不去的困难。我们要学着用微笑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培根随笔读后感8
《随笔集》中包含许多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可以说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
《随笔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如《论友谊》中,“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培根随笔读后感9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10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在三者中最高。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11
四季轮回,花开花落。我们总是把友谊高高捧起,像歌颂圣洁的天使那般去赞扬它,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如一颗赤诚的心、”心有灵犀“、”善解人意“等)都赋予它,让它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诚然,我也喜欢歌颂友谊,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任你依靠的肩膀······这些确实让人心中充斥着温暖。我曾做过一篇名为”朋友“的演讲,中心大意是让同学们珍惜彼此的友谊。却殊不知,这些东西,被包上了华丽的外表后,人们所见到的,根本不是本质。一味地褒奖,照样会使人迷失。
这篇名为《谈友谊》的文章,仿佛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以前那么多书和文段的耳渎目染之下,心中把友谊看得极为浪漫和轰烈,总觉得友情也会轰轰烈烈,而一段友谊的联结者也总会得到一个完满的结果。可是文章中举出的几个例子,那些和我一样把友谊看得十分伟大却被所谓的友谊所伤的那些历史名人后,总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培根说:”看到伟大的`君王对我们所说的的友谊的成效评价多高,真令人感到奇怪。“
看到此处,满心欢喜地以为培根会在这篇文章中大力夸赞友谊的我像是被人毫不留情的讽刺了一般一样,脸悄悄的红了。他话中含的讽刺意味我看出来了,我在心中暗暗的告诉自己:以后遇见一件事情,一定要自己去体验去分析,不然这次只是看书时被”嘲讽“了一通,下次可能就被人当面批评了!
一切的一切,自己亲自分析体验才是上策!
培根随笔读后感12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读后感13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当我翻开他的随笔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短的文章能写出些什么道理来呢?可当我耐心读下去的时候,一点一点的惊奇慢慢蔓延在我的心头: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有着自己的价值,每句话都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哲理。
在他的随笔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美》和《谈友谊》。
美,是自古至今人们谈论的永恒话题之一,而每一个人对于美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所以培根也写了一篇《谈美》。培根把美分为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他说:“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美又胜过容貌美。”我想,在培根心中,外在美胜过于内在美,当一个人虽容貌不如人意的时候,他的德行举止却位于人上,那么,他就是美的。而现在更多的人只注重于外在美,用形形色色的化妆品把自己的外表包装的光鲜亮丽,但却不注重于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文明,那么即使他的.外在如同仙子般美丽,那他也称不上是美的,所以,让我们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注意提升我们的内心修养,让我们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而《谈友谊》这一篇中培根提出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在自己角色演不好的情况下,要是再没有朋友,那他只好下台了。”的确,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那么,孤独、寂寞只有自己承担,快乐也只是自己独享。当碰到困难时,没有人激励;失去信心时,只能等待着彻底被击垮。而有了朋友,你可以把快乐向他们诉说,让快乐加倍;你可以把忧愁向他们倾吐,将忧愁稀释。这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吗?
《培根随笔》如同一杯值得让我细细品味的好茶,读熟它,读透它,对我们的人生将不无裨益,也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培根随笔读后感14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
在《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培根随笔读后感15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是可怕的。习惯凌于一切之上,处处可见,尽管有些习惯让人咋舌。但这转动习惯的轮子却无法停止,世界各地的人都无法避开习惯的魔咒。而教育则是延续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推动整个世界文明进程的主要动力。倘若我们将习惯应用到教育中去的话,想来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是无限的帮助吧。那么,如何把习惯应用在教育上,并让其发生作用呢?培根认为:既然习惯是人生的至尊,那么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开始的,那就是完美的习惯,我们把它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年开始的习惯。也就是说,教育应当从小开始。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由良好的.幼儿的教育开始。这就好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才能构建高楼大厦。所以,从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行很是重要。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小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完善青少年的教育体系和监督体系。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倘若一个好的教育习惯养成,则一个民族也养成了强大的力量。
从《培根随笔中》可以看出,培根对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都有发人深省的见解和剖析,看培根随笔我看到了一种哲理美,告诫美。看《培根随笔》,我仿佛如正在聆听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如溪水淙淙,温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