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1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合集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合集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什么是入则孝呢?就是在家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入则孝讲的是如何孝敬父母。比如说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不像《弟子规》那样,做一些小事。比如说:依我推测,该学院的大多数同学回家未必会给父母磕头,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会在意这事。毕竟,磕头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不过,“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这一寒假作业的主题很好———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是许多人都应该回答的'一道人生题目。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严寒酷暑,打个电话回家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逢年过节,回家给父母报告一下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这都是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当然,孝敬父母,很多时候也是需要经济上的付出的。

  有的父母可能是老无保障的农民,有的可能是收入微薄的下岗职工,他们需要“养儿防老”。但实际上,如今,在农村,有的子女成家以后,自己住新楼房,却让父母住茅屋,父母衣食住行问题也在几个子女之间“踢皮球”;在城里,对待生活并不宽裕的父母,有的子女不是“敬老”,反而是“啃老”。所以,这道“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作业,应该布置给更多的人。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孝敬父母的另一层涵义往往被人们忽视,即孝敬父母并不在于子女多么“光宗耀祖”,而首先是儿女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给父母脸上抹黑,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儿女脸红。

  比如,为官不受贿,经商不作假,做学问不抄袭———当然,把这也算作孝敬,也许层次低了些,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4

  上学期刚开学,学校就发了本《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读。后来,读着读着,我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入微,我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那时的'我还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有时候甚至会烦他们对我的担心。想起这些,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想起:当我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当我生病时,是他们将我拥入温暖的怀抱;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耐心地讲解……

  于是,每天清晨我会给他们一个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会向他们轻轻地道一声“晚安”,每当他们劳累时我会为他们揉揉酸痛的肩膀,递上一杯清茶,每当有空我会主动与家务“亲密接触”……我发现,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却快乐了好多。

  我在《弟子规》的教导下,一点点地改变着,一步步地成长着,一次次地感受着。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弟子规》读后感5

  我经常听说《弟子规》是封建糟粕,不要给小孩子读。我小时候其实也没有读过这本书,今天趁着周末空闲,我找到这本书来读了一下。

  一看到这本书,就为这个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采用的是说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要告诉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爱惜父母。

  在现在我们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现在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首先,《弟子规》的原名叫做《训蒙文》作者是一个清朝的秀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规》。这本书的目的是启蒙养正。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对现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对后来的中国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是经过修订的,已经去除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所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可以引导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有一点用。一个人为人处世毕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则,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许多优秀的东西已经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学习好的东西永远没有错。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自从我背着小书包,走进了小学的课堂,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背起《弟子规》。

  弟子规就是三个字半句话,六个字一句话的一本书吗?刚开始背诵《弟子规》,我们都这么觉得。渐渐的`,我才知道,那不是几个字,那里面藏着一个个故事,讲着一个个道理呢!

  有一天放学,我们班居然发生了一件“失踪事件”。一个女同学没等她奶奶过来接,就跟一个同学去她家玩了。她奶奶发现孙女不见了,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也没找到,着急得都要哭了。后来所有老师都帮她寻找,结果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那个同学的妈妈打电话过来,才让大家放下了心。第二天,我们了解了这件事,也懂得了“出必告,反必面”是多么的重要。

  听说老师下班回家,她儿子就给她拿拖鞋换上,还给她拿枕头靠着……我懂得了“首孝悌入则孝”;兄弟姐妹之间、同学之间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明白了“兄弟睦孝在中”;约好同学去社区做好事,约好几点就应该几点过去,哪怕临时有事也要想办法信守诺言。因为我知道“凡出言信为先”;读了“几案洁笔砚正”,我每次做完作业都会把学习用品收拾好,把书包整理好……

  现在,《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都藏在了我的心里。我觉得读《弟子规》,就是读生活里的故事,读做人的道理。我们在读《弟子规》中慢慢长大……

《弟子规》读后感7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弟子规》,到了三年级我能流利地朗读这本书了,基本懂了每句话的意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

  一次,我和妈妈去姨妈家玩,看见表哥正在看书,我们到了他也没和我们打招呼,只见他手握一支黑笔,不时地在书上画圈,点点,划划,时而瞪大眼睛,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真是可爱。

  正和姨妈讲话的妈妈突然问我:“琪琪,你知道熊猫前掌有几根指头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来想去答不出。我就问表哥,他笑着说:“熊猫前掌只有四个指头呀”。他现在才读五年级,知识竟这样丰富,实在让我佩服,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我家书房有我专属的.书柜,装满了我的课外书,这些我都看过,但大多都“走马观花”,没有收获。我读书的时候,态度也不如表哥认真。

  回到家,夜已深,我却久久不能入睡,表哥是我学习榜样,我要努力向他看齐,即使差距很大,也要下定决心赶上。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济”的声音,它陪我进入梦乡。

  从那以后,我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认真做笔记,有好词好句就摘录下来,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或家长。现在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读一本书,就好像进入另一个新世界-——书的海洋,我陶醉其中,享受着书本带来的乐趣。在向表哥学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弟子规》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句子,“见人善,即思齐”这种对我们青少年的真诚劝勉,深深打动了我。我要用它勉励自己,认真学习别人的闪光点,使自己也闪光。

《弟子规》读后感8

  感恩教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我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应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应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明白自我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我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貌。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我必须行,别忘了,自我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此刻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明白父母对自我的'恩重如山,才明白自我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明白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激《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我将用自我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

《弟子规》读后感9

  又到读书时间,我们拿出了《弟子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我读到这句时,妈妈的呼唤声犹在耳边。

  每天妈妈都在我耳边叫“快点起床了,不然会迟到了”“快点吃吧,不要再说话了”“快出来吧,你已洗澡快半个小时了”……我一听妈妈这些话就觉得厌烦,经常爱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妈妈经常生气。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兴冲冲地对我叫道:“妹妹,出来,我有东西给你看。”我听了还在房里一声不吭,继续玩我的东西。爸爸又叫了我两声,我还是没答应,爸爸在房间找到了我,但是挂在脸上的喜悦没有了原来,他想送我一份小礼物,因为我的态度,后来他给了哥哥。想到这里我的脸开始发红了。

  当我读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时,更恨不得在地里找个洞钻下去。昨天,我才因为一点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来,气的妈妈怒火中烧。原来在远古时候,我这些行为对父母已经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妈妈一再的宽容着我。每次写文章写日记的时候,我都写如何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现在连平常这些小事都没做好,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当先。“入则孝”不但要求我们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而且还要用心照顾好父母。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一定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的!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读后感“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弟子规》读后感11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接过书,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凡出言,信为先”。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曾子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让孩子懂得诚信的道理,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秀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让我们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总纲,资料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能够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当谨慎细致。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于和不一样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平时要多亲近比自我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礼貌。”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弟子规》读后感13

  读完《弟子规》,我不禁感叹它真是一部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余力学文”一章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想真正理解,明白一本书,就必须做到心、眼、口全部投入到读书中,否则只是走马观花看故事般一笑而过,并没有吸收这本书的各种知识。

  心、眼、口,他们各在读书中发挥什么作用呢?眼在于看,是最基础的要求,不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更不是三心二意左瞟右瞄,而是聚精会神地细心地看。心在于看书时仔细思考,将书中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了解它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口在于大声朗读,这样就丝毫不会含糊,更能加强记忆,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者结合在一起,就能理解透任何一本书。

  我原来读书总是喜欢一瞟而过,只是单纯地用眼睛扫一遍,不用心体会这本书,更不会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便不理它;不懂的句子,也干脆跳过。因此,我虽然看了很多书,却不知其意,几乎等于没看,读了《弟子规》里的这几句话,我不再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了。我对每一本书逐字逐句地理解,用心体会其中的含义,还会大声朗读出来,不知不觉记住了不少文章,作文水平又上了一层楼。

  我想,心、眼、口三到对于完全读透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可还得做到“手到”。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得用手翻查字、词典,读书有心得时用手记下来,碰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可以抄录下来,正如“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看书时记了厚厚一本随笔,据说他写的很多感人的题材都出自于此呢!

  读书有方法,心眼口皆要。让我们牢记《弟子规》的谆谆教诲吧!

《弟子规》读后感14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对晚生的教导,是学生学习的准则。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这句话讲道:爸爸妈妈叫你时,你要立刻答应一声,让你做事情时,你的行动不能懒惰。记得周末的一个早上,妈妈吩咐我起床后叠被子,我假装没听见,一声不吭地继续做我的.事情,结果妈妈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番,从此后我长了记性。“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它告诉我们:吃饭时不应该挑三拣四,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我呀从小都不喜欢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饭的时候,爸爸给我碗里夹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将其夹给了奶奶,生气的爸爸吹胡子瞪眼睛,又给我碗里夹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将其吃光光才罢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犯错误,如果犯了又没有意识到,并且还给自己找借口,那就是错上加错。记得5岁那年冬季,我将妈妈的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水盆里,妈妈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害怕的摇了摇头,撒谎道:“不知道,不是我!”后来还是被妈妈知道是我干得,于是我被“双打”啦!(我的家规:如果撒谎,爸爸妈妈同时会揍我的)

  《弟子规》这本书值得我学习一辈子,它时刻教导我要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很有感受。《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弟子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说守信吧,我可是一个很守信的人哦。暑假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约好晚上七点钟在羽毛球馆见面,可是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没来。我急得让妈妈打***妈的手机,可是一直没人接。妈妈劝我别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要讲信用,我要遵守诺言!我家和她家离得很近,于是我央求妈妈陪我去她家楼下叫她,我在她家楼下大声喊了好几遍,都没人应。当时我就像一只泄气了的皮球一样,很失望。妈妈安慰我说:“你是个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许有急事去了吧。”我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时虽然不是那么慷慨大方,但对于橡皮、铅笔之类的小东西,我是十分乐意借给别人的。但因为我是一个很爱看书很爱买书而且很爱惜书的“小书迷”,所以我不怎么愿意将自己最最喜欢的书借给同学,生怕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书给弄脏弄坏了,因此有时就不太愿意把书借给别人。但是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我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很自私很小气的行为,我为自己过去的表现感到羞愧。我准备开学以后把自己喜欢的一些书都带到班里,和同学们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规》里说的那样:人借物,有勿悭。这样,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处得很快乐,很开心,看着别人开心快乐的样子,我想我一定会比他们更开心!

  守信、慷慨的人会更受大家的欢迎,还会有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信、慷慨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