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2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产业调研报告(精品14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产业调研报告(精品14篇)

产业调研报告1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产业调研报告2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产业调研报告3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就我市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走访了6个乡镇15家民宿,了解不同类型民宿的产权、主题、营销方式、客源市场、日常经营等情况,听取了市文旅体局工作汇报,召开了市住建局、公安局、资规局等部门、有关乡镇和民宿业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民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民宿是指利用闲置资源,经营性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通过连续三年的高位推动和发展,我市民宿产业有质量有特色,位居全省前列。

  (一)集群规模初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家乐(民宿)310家,中高端民宿35家,年接待游客8万人,精品民宿年经营收入近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就业6000余人。20xx年,海心谷、西津渡、丹青居、归云居、知竹轩等一批中高端民宿建成运营,遇见禾川、上海花园、花溪堂、牧羊河等高端民宿正在建设中,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中高端民宿集群初步显现。

  (二)品质特色彰显。我市民宿形成了海心谷、林韵山居、归云居等景区依托型民宿;山野小居、花海、花溪谷等山水体验型民宿;陋室邂逅、逢上花屋等古村落、古民居型民宿;听泉山居产业依托型民宿;茶庄酒墅、清然居、知竹轩等主题文化型民宿。其中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4家(海心谷、一品峰、槎水慢庄、茶庄酒墅),海心谷民宿入选全国首批乙级旅游民宿,陋室邂逅、茶庄酒墅、一品峰山庄、林韵山居获评安徽省丙级旅游民宿,西津渡民宿野人寨乡村图书馆获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三)政策驱动有力。出台《潜山市促进全域旅游若干政策的通知》《潜山市乡村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支持民宿发展,依据“专业设计、具有独特的文化主题和建筑风格、正式运营”等标准,按照按经营面积每平方米20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的额度进行补助,160万元封顶。截止目前共兑现民宿奖补资金1150万元。

  (四)监管逐步规范。探索建立了联合审批机制,成立由文旅体、公安、住建、市监、资规局、消防等部门组成的民宿发展协调小组,就民宿发展的治安、消防、房屋安全鉴定、土地及房屋性质、权属等问题进行深入研判会商,截止5月18日,共有17家民宿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成立了潜山市民宿发展协会,会员达30家,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常态化举办民宿管家培训和服务质量评比、特色菜评选等活动,民宿整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二、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宿产业数量倍增,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还存在着配套设施待优化、文化品味待提高、营销能力待提升等问题。

  (一)地处乡野,基础设施不优。我市民宿或依山傍水,或处于乡野田园,选址在自然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部分民宿交通状况不佳,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完善,有的民宿周围环境观感较差,影响游客体验。

  (二)内容单调,文化气息不浓。仅在陶田遇、一村美宿看到”潜阳十景”水彩画、乌以风字画等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一部分民宿也有玉石收藏、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但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缺乏创新,大部分民宿在住宿之外的服务项目仅限于餐饮、茶饮、棋牌、垂钓等,对名人文化、戏曲文化、农耕体验、禅修产品、非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精神文化深度体验项目以及文创产品伴手礼等,文化韵味不够浓厚。

  (三)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不够。部分民宿风格单一,卖点雷同,缺少了独特品味和创意加成,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市场定位模糊,没有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没有市场“铁粉”。民宿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康养性越强,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潜山有优美的青山绿水好生态,有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的资源好禀赋,有中药材有机绿色农产品等好原料,是建设长三角生态康养基地的洞天福地。但在药膳餐饮、食疗养生、特色美食、深度疗养方面开发不够,针对银发人群、三高人群的康养服务项目缺乏,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内容以满足游客需求,旅游淡季客流量不足。

  (四)要素制约,民宿项目落地不易。乡村旅游发展用地供给紧张,民宿项目分原址改建和选地新建两类。改建项目一般为村民自有宅基地房屋改建或投资商与村民签订租约,易发生村民毁约、合同纠纷、续租大幅涨价等情况,大量投资不能形成自有固定资产,风险较大且无法进行抵押融资。此外,因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新建民宿项目在“环境美、设施优、能落地”之间艰难权衡。

  三、几点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民宿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高质量发展。一是重点区域集群发展。在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等重点区域推进民宿集群化发展。单体民宿因受场地、资金等限制,不能将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创意空间、生态康养等功能兼容一体,但通过民宿集群,可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将这些不同的业态分布于十几二十几家单体民宿中,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真正带来沉浸式旅游体验,也为批量接待游客提供保障。二是凝练主题特色发展。按市场逻辑办事,精确客源分析,精准主题定位,精炼民宿核心项目,应以“不可复制、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吸引力”为标准,整合自然人文资源,利用有限的土地、资金,围绕特色主题打造“地标性原创IP”扛鼎之作,通过拳头产品吸引市场流量,形成强大的市场记忆力、营销吸引力,带动民宿集群发展。三是做好要素保障可持续发展。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中保障民宿产业发展、服务设施等用地,注重引进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集群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引进品牌管理与引进投资相结合;做好建设统筹,充分考虑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与“四宜”特色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等同步推进,忌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展现原味山水田园、画柳烟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唤起游客“风景旧曾谙”的情感共鸣,产生“何日更重游”的期待。

  (二)加强文化赋能。高品质民宿要有深度的文化融入和文化创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让民宿真正成为一种有故事、有情怀、有艺术的文化休闲空间。首先是植入地域特色文化。建议编写“潜山市域历史文化一本通”,将潜阳山水、三富资源、名人文化、红源历史、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爱情文化、佛道文化、农耕习俗等深度挖掘、精炼表述,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山水人文汇编。这样各个民宿业主在规划设计、呈现特色主题和文化创意时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更好地将地方特色文化基因植入民宿,也从源头上提高了民宿文创水平,塑造出民宿公共品牌文化。其次要突出民宿“主人文化”。民宿旅游就是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精品民宿不等同于走高端路线,而是要突出当地人特定的风俗民情、文化内涵、独特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等方面“故事分享”,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过分强调设计感,既丧失了民宿的人文内涵,又导致价格过高流失了大众消费的市场份额。

  (三)加大政策扶持。当前民宿发展还处在不断完善规范的阶段,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支持。一是优化创建标准,规范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安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对标“中国民宿看浙江”的先发水平,适时组织民宿协会、民宿业主走出去,优化创建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民宿品牌发展质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我市迈入高铁时代机遇,做大乡村民宿“美丽经济”。二是优化政策支持,补齐发展短板。硬件方面加快水电路网、旅游步道、旅游公厕、停车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公共导览体系,建设网红打卡点,在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等重点区域,忌大兴土木,宜顺“势”造景,原味呈现山光水色、多彩田园、画里乡村,因地制宜物化人文历史,丰富沉浸式旅游体验;软件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布民宿分布、游客承载量、入住率、临时停车场、交通驿站等信息,提高民宿旅游入住网约比例,科学引导分流游客等,提高民宿游的通达性、便捷性;在人才支撑上,加大民宿管家、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提升管理运营水平。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发展质量。针对民宿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借鉴先发地区经验,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推动民宿开办经营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核发”。落实“一改两为”,针对每个民宿发展的实际问题,如部分民宿的道路通而不畅,林韵山居的网络建设,海心谷、天鹅堡水电保障问题,清然居的空中飞线影响游客观感问题,茶庄游客中心统一换乘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天柱山部分民宿的消费市场等问题,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加大服务发展力度,持续推动潜山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整合营销引流。一是加强联动营销。政府引导,民宿协会牵头,各民宿业主组建联盟、整体联动,以全市旅游大平台,以天柱山风景区为背书,精准发力客源市场,建立一体化集约协同营销体系。积极争取成为火爆综艺节目、相亲节目拍摄基地,让年轻人在一场山水文化之旅中寻找趣味相投的精神伴侣。每年在重大节庆节假日,由政府牵头,以我市自然人文、风俗民情为素材,举办特色文艺活动营销,邀请大媒体、大旅行商、网络大咖、网红自媒体等参加,直播引流,使人萌生“未至千般恨不消”的念头,形成强大的营销吸引力。二是主题趣味营销。对外宣传营销只能是一个确定的主题,避免各民宿业主在形象资源、主题定位、市场营销中的冲突和消减。聘请专业文创团队,围绕主题,制作高品位文化创意文案,以丰富多彩的创意呈现形式,在国家、省市多层次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京东、搜索引擎等多种媒体平台,趣味营销,形成强大的营销吸引力、持久的市场记忆力、稳健的品牌形象力。三是重点时段营销。高铁高速效应,大大缩短了与长三角城市群时空距离,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根据节庆活动,开发相应的民宿几日游产品,比如在“五一”、“七夕”、“十一”、“元旦”等节假日,推出“游恨水故里、登天柱高峰、遇最美爱情”民宿三日游、七日游,暑期研学游、假日亲子游、盛夏避暑游、冬季冰雪游等,运用大数据技术,抓住重点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客源市场,靶向营销,提升营销市场效应。

产业调研报告4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XX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XX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XX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产业调研报告5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内物联网发展状况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其后温总理多次在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信部也明确表示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的物联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福建、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我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人才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优势。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并将“感知中国”的中心定在无锡。20xx年11月12日,江苏省、中科院与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3。无锡物联网发展状况

  无锡市通过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孵化培育中小企业、鼓励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围绕物联网产业的四大核心领域,截至到20xx年6月份无锡市已有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

  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企业361家,从业人员7。31万。20xx年底,无锡将在新型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以上,形成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到20xx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1.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产业链

  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括了各行各业、各个物品。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不同国家都确定了各自发展的重点。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物联网的五个重要应用领域。

  2.物联网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我们对围绕物联网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的相关企业如: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英臻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慧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美新微纳传感系统有限公司、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每家公司都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背景,都有公司在物联网产业中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初具产业规模。这些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如表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主要需求为: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员、物联网软件程序员、物联网软件测试员、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网络维护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设备、软件营销与技术支持人员等。

  3.物联网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拟在20xx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20xx年超4,000亿元,其中无锡要达1000亿元。浙江要在20xx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xx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

  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数量可想而知。

  三、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我国从事物联网产业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培训。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是物联网研究的重要力量。

  20xx年6月18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与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新区联姻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众多的高校也纷纷申请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20xx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中,共有30所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2所设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5所设立了传感网技术专业。

  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优势,紧紧依托全国物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建立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无锡市信电局、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合作,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完善以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及省级软件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合作企业、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四位于一体的立体化培养平台;完善“师傅带徒弟”式的个性化能力培养平台,深化“立体化培养与个性化能力拓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依次递进的模块,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校企“互兼互聘、互培共育”, 优化“精专业,强实践”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推进深度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及“厂中校”建设,充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推进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社会效益明显、特色优势彰显的江苏省重点专业,对全省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产业调研报告6

  红瓜子作为我县的传统特产,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小小红瓜子现已逐渐成为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大产业。近日,为做好我县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工作,我们就红瓜子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历史

  据清同治十二年《府志》记载:“信邑有雪瓤出红瓜子”。红瓜子作为我县的传统名产,于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传入我国,在我县栽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尤以土壤肥沃的冲积地所种之白瓢瓜为最佳。红瓜子色泽红艳,板粒宽大,壳薄仁厚,香脆可口,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有生津、消食、润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费者视为酒宴茶会、逢年过节之珍品,早在清末就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市场,华侨誉之为“吉祥的象征,典雅的礼品”。

  二、发展现状

  (一)经销规模

  本地产红瓜子。主要在镇、镇、镇等地种植,现已形成以镇长远村为中心的主要产区,近年来每年红瓜子种植规模在20xx—3000亩,亩产量为100斤左右,年成好时产量可达100吨(20万斤),年成差时产量只有40、50吨(8万斤、10万斤),均供不应求。据初步统计,20xx年共种植本地红瓜子约2450亩,其中镇长远村约900亩、上塘村约150亩、极富村约100亩、江背村约300亩,另外镇村、镇村等其他乡镇部分村种植规模合计约1000亩。因气候原因,20xx年本地红瓜子减产,只有45吨(9万斤),已经全部被收购,收购单价超过18元/斤。

  外地产红瓜子。由于我县为丘陵地带,适宜种植红瓜子的土地有限,主要依托桃江沿岸的沙坝土和部分果园地进行种植。多年来,我县部分常年经销红瓜子的商家已将红瓜子进行“飞地”种植,即红瓜子种子到新疆、内蒙等地种植,再收购、贩运回进行初选、加工、销售,每年新疆、内蒙古等外地产红瓜子购销量约1.5万吨左右,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瓜子集散区。据统计,20xx年购销量达1.5万吨、20xx年达到1.8万吨、20xx年也将达到1.5万吨以上。另外,湖南、广西等原来到我县收购红瓜子的经销商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缩减购销成本,也于近年加入到新疆、内蒙收购红瓜子的行列,对我县的红瓜子集散带来了一些冲击。

  (二)产业效益

  1、经济效益。随着红瓜子市场的进一步做大,红瓜子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县农信社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在镇大力推广“红瓜子信用共同体贷款”,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20xx年,该社累计向150组红瓜子信用共同体的745户农户发放红瓜子贷款2.99亿元,红瓜子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可谓“红红火火”。20xx年农信社对红瓜子产业的贷款为9600万元(扶持162户),20xx年为7250万元(扶持148户);农业银行从20xx年开始发放红瓜子产业贷款,共计2500万元(扶持120余户)。每年银行对红瓜子产业的信贷规模维持在1个亿左右。从产值分析来看,本地红瓜子成品单价为20元/斤左右,外地红瓜子成品单价为9元/斤左右,按年产量1.5万吨计算,红瓜子产业的`年产值约3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在政府、银行、社会等多方支持下,我县红瓜子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从小而散到专业化、集中化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单户散卖向现代批量制作、统一加工销售的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而在这个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拉动劳动力就业,红瓜子产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忽视。据不完全统计,红瓜子产业可以带动20xx多名群众创业致富,间接带动近4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红瓜子生产、筛选、加工、运输与销售。尤其是每年8月至次年2月这个红瓜子购销旺季,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便能找到红瓜子筛选这种劳动强度不高、时间要求不严的工作,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

  3、文化效益。红瓜子因其殷红色泽,寓“福星降临”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兴旺”之喜,再加上本身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成为馈赠宾友的佳品。红瓜子已成为我县与脐橙、萝卜、烤烟齐名的四大名优特产之一,也是我县的一张名片。

  (三)合作社及品牌

  1、合作社:镇共有红瓜子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26多个(5户农户以上才能申报成立合作社)。目前,红瓜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一方面因为成立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在银行贷款,另一方面由于各合作社的组成人员复杂,组织性较差,导致红瓜子协会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2、品牌:目前,红瓜子集散主要以蛇皮袋、油纸袋等初级包装为主,大多没有固定商标和品牌。本地红瓜子市场主要有“长远”、“极富”、“”等品牌,以礼品包装为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风险较高。红瓜子种植对天时、地利的要求比较高,农户分散种植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一是受气候影响较大。俗话说:旱天出瓜麻。意思是说在西瓜、芝麻结果的关键时期,若少雨则能丰收。但是,目前红瓜子种植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每到农历三至四月份西瓜结果的关键时期,若遇多旱则能丰收,遇雨水多则减产甚至绝收。特别是20xx年,这样的情况非常明显。由于上半年西瓜结果季节雨水较多,导致长远村多数地处低洼的沙坝土种植的红瓜子减产甚至绝收,亩产量仅有10千克左右。而镇上塘村、镇村等在山坡旱地上种植的红瓜子,受到的影响较小,产量仍然能够达到往年的水平,亩产量达到50千克左右。二是抗重茬性较差。在种植生产方面,红瓜子与其它西瓜一样,抗重茬性极差,种植的土地每年必须轮作,导致种植面积受限。三是品种不纯,品质不优。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农户分散种植红瓜子一般都会套种其它品种的西瓜、花生和辣椒,导致红瓜子在授粉阶段容易杂交,使本地红瓜子品种纯度不够,板粒越来越小,色泽变得更加多样,品质越来越差。四是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受新疆、内蒙古等地红瓜子的冲击,本地红瓜子的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受挫。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红瓜子的主产地为桃江流域的镇长远村周边沙坝土,但基础设施配套较差。一是交通不便。镇长远村、极富村、上塘村以及镇村都在桃江河以西,仅靠镇极富大桥维持东西互通,加上红瓜子的加工、集散也主要集中在极富村一带,新疆、内蒙古外运回来的红瓜子车辆需要经过圩镇,十分容易形成交通“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瓜子产业的发展。二是产区道路不畅。目前,红瓜子主产区大多缺乏必要的机耕道,农用车无法到达田间地头,农户采收红瓜子只能靠肩挑,也影响了农户种植红瓜子的积极性。三是排水设施不全。目前,红瓜子主要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每户平均种植面积1亩左右。由于目前农田还是以分产到户的经营模式,农田分割不利于规模种植,排水沟等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多数低洼地容易被洪水淹没,产量影响较大。

  (三)品牌效应不广。红瓜子销售可分为生瓜子和熟瓜子。镇红瓜子经销主要以初步筛选再外贩生瓜子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而多数成品熟瓜子经销商没有商标、品牌和包装意识。此外,成品红瓜子的口味较为单一,目前多以手工作坊式的原味炒制为主,生产能力十分有限。

  四、意见和建议

  (一)做好品种。品种需要培育和改良。据了解,红瓜子品种曾于20xx年由镇温圣禄进行了提纯复壮,但因投入产出比太低,最终亏本收场。鉴于此,建议由政府投资约30万元,对红瓜子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经维护红瓜子的金字招牌。

  (二)建好市场。镇作为全国最大的红瓜子集散区,却没有一个较为集中的专业交易市场,而新疆、内蒙古等外地收购的红瓜子,大多通过长挂车长途运输,经常在镇圩镇路段的“瓶颈”受阻。为此,急需建设一个红瓜子专业市场,从区位、交通、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化,促进红瓜子产业大发展。另外,建议尽快对镇长远大桥进行立项建设,解决桃江河东西交通不便的问题,以利于引进外资对红瓜子主产区进行规模经营,加快完善产区范围内机耕道、排水沟等基础设施。

  (三)做强品牌。目前,红瓜子没有较为响亮的商标和品牌,更没有通过食品安全QS认证,初级包装只能通过民间渠道销售,根本进不了超市,销售网络较为单一。建议像脐橙一样,由政府对红瓜子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和身份论证,促进红瓜子产业升级。

产业调研报告7

  一、增强机遇意识,更新发展理念

  旅游产业是最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产业,**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使**这座工业立市的城市,逐步向科技新城、生态新城和商务花园城市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理念上坚持“大旅游、大好发展、大产业”,

  将强化市场主体、城市营销等新的旅游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以国际化的视野、战略性的思维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二、强化政府主导,加快发展速度

  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是我国许多新兴旅游城市快速崛起的成功经验。我市是一个工业立市的城市,但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和基础条件比较好。作为我国南方的铁路枢纽,公路四通八达,航空便捷,具有旅游可进入性强的特点。**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根据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大力推进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我市旅游产业的政策驱动和资金投入,在旅游规划、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打造旅游产业链、城市形象营销、培育旅游人才队伍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大力旅游产业,推进我市建设科技新城、生态新城的进程。

  三、深化产品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针对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主打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的现状,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的适度从宽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有选择性地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建设。

  要重点完善和提升炎帝陵、桃源洞、酒埠江风景区、大京湖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这四个相对成熟景区的品质,以创建国家等级旅游区为目标,加速景区提质上档的进程,打造成带动作用大的旅游精品,增强我市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打造以**市城区为龙头、以**县和醴陵市为两翼的**城市群休闲游憩区。加快**县和醴陵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提质,完善**市城区的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会展等服务功能。充分挖掘诗圣杜甫等骚人墨客在**留下的诗词歌赋等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湘江风光带文化长廊和亭台楼阁。以空灵岸、资福寺等的宗教旅游、科普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醴陵市的书院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工业旅游为吸引点,以**市城区绝对优势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配套合理的的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服饰流通中心为游客集聚核能,建设集聚能力强、和长沙及湘潭旅游产品差异性大、产业链长的**城市群休闲游憩区。

  请国际品牌的旅游策划公司,策划和包装针对海外旅游市场的炎帝陵、神农谷探险旅游项目。

  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转型的机遇,将废弃的工业生产场地开发成以窄轨列车为景区内交通工具的、个性化的游乐园。

  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引入红色历奇项目,将红色文化、时尚的历奇项目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包装和建设好茶陵工农兵政权纪念馆、红军标语博物馆、万寿宫等红色旅游景区(点),打造纵贯106国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

  四、强化市场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

  **拥有国际化的旅游资源却未能打造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拥有绝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却未能成为湖南旅游的集散中心,拥有丰富的有文化内涵的山水资源却未能成为**生态休闲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原因是**旅游市场营销的缺失。**旅游迫切需要以政府主导的旅游城市公共形象的营销,迫切需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打造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要加强与强势媒体的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对接长沙、湘潭、衡阳等地成熟的旅游线路,借船出海。和长沙、湘潭捆绑营销,共同打造**旅游目的地。继续举办炎帝陵公祭、服饰文化节等影响深远的节会活动,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河西旧城改造和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中,在**火车站附近,注意增加炎帝、空灵岸等**地域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营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氛围。

  同时,**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围绕旅游六要素整合资源,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

产业调研报告8

  近年来,我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三产兴县”工程,积极培育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和促进我县物流业的发展,x月xx日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1、区位优势明显。我县望远工业园区距离银川市仅6公里,素有银川市的“南大门”之称,发展物流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既可以有效缓解银川市市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还可以辐射带动陕甘宁蒙毗邻地区500公里区域内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我县乃至银川市、自治区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交通便捷通达。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在县内通过;全县共有等级公路545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3.4公里。其中国省道90公里,形成了南北以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李银公路、201省道和广厦公路,东西以许黄公路、永黄公路、观平公路、胜通公路及望丰公路为骨架的“五纵五横”公路网,全县100%的乡镇、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这些和公路并行的运输体系及便利的通讯网络,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保障。

  3、疏运能力较高。截止20xx年底,全县拥有客运货运车辆2900辆,计9489吨位,公路货运量218万吨,货运周转量4010万吨公里,基本满足社会物资的运输需求。

  4、物流需求较大。随着我县“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先导县,西部宜居宜业示范区、中国回族文化展示地,争创全国百强县”建设进程的加快,发酵及生物制药业、机械加工及电气制造业、造纸、食品加工、建材等制造业将得到长足发展,设施农业产量将大幅增长,急需物流产业的支撑。同时,随着望远工业园区的“扩规提档”,园区将成为更多产业集聚的平台,特别是园区内九大现代商贸物流市场的建设,会形成更大的物流需求。

  (二)物流业发展措施较为有力。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多次对物流业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明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园区物流项目的协调、调试和统计汇总工作。及时掌握园区的物流业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全程跟踪服务,有效促进了我县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

  2、制定规划,促进落实。制定了《望远工业园“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促进规划的落实,全力推进园区的全面发展。

  3、加强督查,推进建设。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进行现场督察和检查。并提出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召开联系会议,分析影响项目进展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4、思路清楚,重点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九大市场建设为骨架,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培育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县物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我县从20xx年起就开始规划建设宁夏望远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该园区是我县充分利用县内优越的铁路、公路交通优势、银川“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和望远工业园区产业优势,按照“立足大银川、面向大西北、发展大物流”的总体思路,突出集群化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集加工、仓储、交易、商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金属、建材、家具、汽车及配件、酒店用品、蔬菜果品、小商品、药材等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依托太(中)银铁路西和火车站积极申请建设西和货运物流中心,为我县发展物流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宁夏望远现代商贸物流园区主要包括九大市场:

  一是宁夏望远现代金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宁夏望远现代金属物流服务商务区。项目占地20xx亩,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分3期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量达450万吨,实现年交易额420亿元,年营业收入150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正式运营。

  二是宁夏蓝山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宁夏乐丛·世家国际家私城。项目占地1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1.8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98亿元,计划20xx年底建成。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实现年利税1.1亿元。目前,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截止去年年底完成投资2.4亿元。

  三是陕西北方物流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主要投资方、由宁夏北方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宁夏北方国际建材商贸物流园。项目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建设期3年,计划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年产值达13亿元,产生利税2亿元。整体规划为“四城三配套一卖场”,已经完成投资2.2亿元。

  四是宁夏四季鲜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的宁夏永宁四季鲜果品蔬菜综合批发市场。项目占地655.08亩,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9.4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已经开工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8亿元,一期工程今年6月底完成,10月底投入使用。市场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额达30亿元。

  五是银川鸿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万商国际汽车城。项目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建设期为2年,到20xx年底全部完成。目前开工面积33.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亿元。

  六是宁夏路丰建材物流园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多家实力雄厚的宾馆酒店用品、电器产品企业联合投资建设的宁夏路丰建材物流园。项目占地36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建设期2年,已经开工面积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

  七是宁夏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宁夏望远商贸物流园。项目占地面积441亩,总建筑面积41.84万平方米,总投资9.2亿元,20xx年12月建成。投入运营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利税4000万。

  八是由浙江爱尔达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宁夏轻纺百货小商品物流中心。项目占地600亩,总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8.1亿元,建成后预计年收入1.4亿元,利税880万元。

  九是由宁夏多维泰瑞制药公司投资建设的医药市场。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200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89亿元,建成后可实现直接销售收入3.5亿元,税收5070万

  元。

  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我县发展现代物流虽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受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较慢,存在综合物流需求大与现代物流功能弱的矛盾。

  1、现代物流发展认识上还不到位。

  缺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理念。有的企业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倾向,对发展现代物流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致使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各自内部完成,没有形成各自互补的物流产业链。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同时存在一些项目进展缓慢,没有达到预期投资规模与建设速度的现象。

  2、现代物流业发展项目上还缺乏支撑。

  运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物流业发展起步缓慢,缺乏人才、资金、主导产业的支撑,致使新型业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一些大型生产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与核心业务尚未剥离,没有组建专门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没有得到释放。

  3、现代物流业发展网络上还不健全。

  主要是农村流通网络还不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市场监管工作薄弱,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建设简单重复,大都规模小、类型单一,城乡的农贸消费品市场均以日用品销售为主。市场缺乏产业依托,区域特色市场、专业市场空白,部分市场基础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差,影响了市场综合效应的发挥。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难以畅通,跨省运输仍未解决。

  4、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较短缺。

  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制约了我县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物流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质量还不高,缺少现代物流中介组织,使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不能很好地适应几大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之间信息不能互通,不能形成联运配送一条龙服务,全县物流市场一体化体系未能形成。

  6、望远工业园区人员编制不足,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人手少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制约着服务物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

  7、一些物流企业临近109国道,因停车场规划不足,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留有交通隐患,另外,园区企业人员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依然存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对策建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需求日益扩大,县委、政府提出“推动跨越式发展,争创西部百强县”,实施三产兴县工程的发展目标,将围绕一、二产业拓展现代物流业,全面提升我县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永宁县今后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市场建设,按照打造10大市场(望远九大市场、西和铁路货运市场)、投资200亿元、辐射1000公里、年交易额800亿元、促进就业6万人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我县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末期把我县建设成为银川城南重要的物流基地,使物流产业成为全县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委员们在讨论中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力度。坚持与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用现代物流理念,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我县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目标和在全区的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物流园区(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与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相衔接,策划一批现代物流业建设项目,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认真落实《望远工业园“十二五”发展规划》,以规划的落实促进企业的发展。

  2、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大物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物流业发展速度。紧紧抓住我县望远物流园区众多物流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中央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与自治区发改委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20xx年经贸领域中央投资扶持项目,为望远物流园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工业园物流聚集效应,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共享相关设施和配套设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望远兰花花大酒店的建设为契机,做好物流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实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有效汇聚,培育、建设服务工业园区的企业并将其融入银川市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物流产业有效对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将工业园打造成永宁现代物流园。

  4、发展农村物流产业,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网络。二是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镇农贸市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

  5、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推进物流信息化。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利用现有通讯、电视、广播、网络资源,依托现有政府公众网、设施农业信息站点,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物流业务宽带信息网络和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二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利用物流业信息化平台加强各物流企业的宣传工作,整合各项宣传资源,建立统一的、整体的宣传平台,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6、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物流业发展的监管力度,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加快物流项目进展速度,建议一个月进行一次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提高预警能力。

  7、要积极吸纳失地农民就业,对缺少就业技能的失地人员要承担培训教育责任,不能以不具备相应技能而拒不接受安排人员就业。对失地人员从事物流服务业和吸纳失地农民的物流企业,参照有关优惠政策给予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

  8、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园区人员编制,引进专业物流人才,对现有人员要加强培养教育,增强对企业跟踪服务能力,同时,多组织工作人员到外地园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对自身的宣传。

  9、对园区停车场位规划要进行统一合理布局,同时,加强交通管制,杜绝交通隐患,增加出行车辆和班次,开通公交班车,解决群众、职工出行不便的问题。

产业调研报告9

  [内容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群众增收步伐的重要保证。额尔古纳市在全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并且尤其独特特点。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做了详细了解,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农牧场、企业、政府、政策

  额尔古纳市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地理坐标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国最北的边境城市。总面积2.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人。

  额尔古纳市境内下辖6个农牧场:上库力农场、拉布大林农场、三河马场、苏沁农场、恩和农场、室韦农场。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大麦、小麦、油菜等,养殖牛、羊、马、猪、鸡、鸭、鹅等,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一、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发展现状

  据调研,目前额尔古纳市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三产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农业和职工的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呼伦贝尔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额尔古纳市内农副产品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

  2、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购进大量原料,需要集中收购的流动资金量大。且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和现行的信用评级制度,加上一些企业诚信度较低的影响和金融机构营销意识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得到贷款的支持。许多产品质量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难以扩大生产。如绿宝等企业因资金问题而不能再进行第三产业生产。由于生产资金紧缺,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甚微,多数企业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3、企业无稳定原料基地,产业链条难以延伸。目前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的少、小的多,未建有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大都来自市场,种植者生产无计划,销售无方向,加工者原料无保障,供货时间难以落实,且同行业在原料收购上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不保,订单合约履行率低,以致种植者和加工经营者的产销利益关系不稳定。由于加工与产地原料生产脱节,产品质量无保证,产业链难以延伸,加工企业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4、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沿用“家族式”、“作坊式”生产管理方式,产权单一,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营理念滞后,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管理和对外业务交往人才奇缺。部分企业满足现状,依赖政府的思想严重,大流通、大市场观念不强,机制不灵活,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普遍存在。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部环境仍然欠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虽然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还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政府一些部门职责不清,调控、权力和服务责任的职能都不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一低三滞后”:一是农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度低。农场与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企合作方式单一,大多数农场与加工企业的联结仍然只限于松散的利益合作关系,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益还有较大局限性,共担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特色原料基地规模滞后。加工型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建厂,首先需要的就是有特色的原料保障,而额尔古纳市由于特色种植业起步发展晚,可供加工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少偏小,加之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杂、生长期短,短时期内还不能达到精深加工要求。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滞后。全市除春蕾麦芽厂基本能够加工生产一些基础产品外,在经济作物加工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精深加工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要引进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非常困难,而培育当地农业经纪人又需要很长时间。四是产品品牌培育滞后。由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当前额尔古纳市还没有一个在外面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速科技创新进程,推进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发展思路。一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在全市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继续加大必要的行政推广力度。二是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上,建议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三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三个转变: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由小批量加工向适度规模生产转变。

  2、加快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提升龙头带动能力。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片、特色产业乡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农垦企业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居民增收。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调整和优化全市农业结构。二是理顺产加关系,规范订单行为。在订单过程中,村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应做为订单生产的组织者,形成居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场生产、企业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三是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建设经营自己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督,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3、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并使之逐步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转变。二是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政府每年都要增加投入,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在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配制上给予大力扶持,争取产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寻求承揽外商订单,出口创汇,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方式可实行贷款贴息,也可实行以奖代拔,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台阶奖,对农产品加工、产值、上交税收首次超过一定额度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产品,对农产品深加工科技项目要优先立项,并重点安排科研经费。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关键技术科研攻关给予适当补贴。

  4、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和企业信用制度,进一步融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企业要以好信用、好项目吸引银行贷款。二是通过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团企业等措施,筹措扩改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加快企业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10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新区通常是在城市郊区划定的一块区域,通过政府集中力量建设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实施包括减免税等方面与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出口加工区为主的制造业加工区、增进贸易往来的保税区、现代化工业产业结构为主的高新区、工业园区等,这些区域成为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形态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这些开发区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发区内的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或城市群区域的主导产业,通过规划,选择优势产业,从而促进了城市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城市新区产业越来越多地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而且集群的出现是市场力量在不断增强的'结果。但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离不开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机构、组织的扶持,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现代服务业服务是产业集群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件。市场机制也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而政府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市场不完善、中介组织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城市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并非用复制某些成功的案例就可以成功的。因此,面对城市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要重视产业规划的高起点,重视企业的地理根植性,重视提高地区竞争优势,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城市新区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源自自身竞争优势的提高,而不是依靠优惠政策或者劳动力密集的成本优势就可以实现的,完善的配套服务机制、有效监管、培养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政府促进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更应着力的地方。

产业调研报告11

  日前,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派出两个调研组,分别在福建省龙湖镇,江苏省盛泽镇、七都镇、平望镇和浙江省XX县、王江泾镇6个以生产长丝面料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先后在6个集群所在地召开了4场座谈会,共组织了50余家相关企业到会座谈,实地走访了36家企业。通过调研,调研小组进一步掌握了这些集群地长丝织造生产企业的经营现状,了解了目前长丝织造行业在业界整体略显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开工率高涨,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扩大,产能增加的成绩。此外,调研组一行还发现了长丝织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用工、贷款等问题。

  走势 逆流而上 集群年后开工率良好

  盛泽

  集化纤长丝纺丝、长丝织造、长丝印染及长丝织物后整理加工为一体的盛泽镇,产业链完整,生产加工能力居全行业领先水平。该镇现有纺织相关企业2400余家,12万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30亿米,325万吨纺丝能力,30亿米印染后整理产能。xx年盛泽工业总产值略有下降,主因该镇多以生产仿真丝服装面料为主,产品较为单一;同时该镇的纺织产业链虽然完整,但印染与织造产能严重不匹配,使当地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抵御外界风险能力不足。今年来,盛泽企业开工率良好,经营较为正常。

  长兴

  作为全国里子布、床品用磨毛布、产业用衬布的重要生产地区,XX县248家规模以上企业(以长丝织造为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54亿元,同比增长13.24%;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7.74%;利税31.32亿元,同比增长16.77%。长丝织造行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今年一季度,纺织企业开工率达90%以上。

  王江泾

  王江泾镇是“中国织造名镇”,建有王江泾纺织集聚区,该镇去年制定了“五水共治”的措施,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维持了环境与工业之间的良好态势。当地长丝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今年由于季节性因素,呈现良好开局,预计仿真丝女装面料的红火局面会持续到5月份。

  龙湖

  龙湖镇是“中国织造名镇”,xx年全年长丝织造集群完成产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8%。该镇长丝织造行业去年总体情况平稳,由于下游服装行业今年普遍运行不景气,很多中小型服装厂倒闭,减少了服装面料的需求能力。企业为了抛库存,多降价销售不计成本,使织造企业难以赢利。预计今年将持续此态势,行情较为疲软。

  平望

  平望镇是省纺织协会授予的“江苏省纺织名镇”,纺织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5%,纺丝产能150万吨,织造40余亿米,织造企业706家。由于产业较为多元化,配套产业链完整,当外界行业不好的情况下,平望仍能较好运行,已成为吴江区继盛泽之后的又一纺织重镇。

  七都

  身为“中国家纺名镇”,七都镇有纺织企业100余家,从业人数2万余人,由于该镇的织造企业多以生产长丝色织大提花窗帘面料为主,产品极具特色,不易被追风模仿,具有极强的行业竞争性,故抵御外界能力强。当地长丝产业运行良好,目前也呈现出良好的开局之势,预计今后还将继续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瓶颈 产能扩张 高速前进与问题同行

  生产成本上升

  (1)劳动力资源紧张

  用工招工一直是困扰江浙乃至全国纺织企业的最大难题。江苏、浙江等地区很多企业反映招工难,造成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有的企业由于员工短缺只能开工50%。因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近几年来企业间经常采用抬高工资的方式争夺劳动力,用工成本一路走高。今年工人工资同比增长20%左右,王江泾、平望和龙湖等地区8小时织布工的工资已升到月4000元/人以上;加之第三产业及其它行业在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许多青年人不愿进入纺织厂,员工流动性大。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技能人才培育,致使专业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都造成纺织行业劳动力短缺。

产业调研报告12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和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东辽县安石镇洋溢着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朝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打造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宜居宜业宜游的龙山区永治村、村貌整洁“乡味”浓郁的东丰县南屯基镇榆林村、享誉国内外的农民画东丰县东丰镇今胜村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但是从对相关景点的了解和体验上看,与我国西南乡村旅游发达地区还存在着欠缺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差距

  我国西南发达地区乡村旅游,通过乡村自然生态体验、农业景观观光体验、农村的农业生产生活体验、民俗节庆体验、村寨观光体验及乡村餐饮住宿娱乐等多维度乡村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而我们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够具体,简单而单一,靓点体验少,顾客驻留时间段,而且餐饮住宿娱乐设施不完备。

  二、政府扶持和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的投入不足

  西南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空间集聚明显,发展潜力大,发展模式较为多元,发展态势好。以自然风景类、村寨类、农业类等传统类型为主,旅游业发展按计划,保障旅游业发展资金,突出特色发展,基本实现“乡村一村一特色”;而我们东北地区,本来可开发的特色资源、历史古迹资源、山水自然资源体量上就赶不上西南发达地区,而且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旅游景点规模、特色、层次、体验感欠缺,导致看点少,体验差,游客需求得不到满足,品牌和口碑受到影响,不利于游客量增长和品牌的打造。

  二、乡村旅游服务不到位

  具体体现在,缺少接待和便客服务措施,乡村旅游景点也要有必要接待和讲解人员,通过接待和宣传,打造景点品牌,强化景点的文化传承,增强游客的宣传力度,方便游客的行程安排;要从细节上关注游客体验,方便游客的衣食住行,不提供餐饮服务的景点,没设置餐饮服务区,提供餐饮服务的景点,价格不利民不惠民;有的景点没有专人及时保洁,创建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较差,没有给游客赏心悦目的愉悦体验。

  乡村旅游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补齐短板,稳固品牌,才能使这一朝阳产业惠及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此针对问题和不足,我建议采取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点

  研究周边游客的需求,游客需要什么,游客想看什么,游客想体验什么,就开发挖掘什么特色资源,可设置农户种植蔬菜园、采摘园、可为游客提供餐饮自助服务设施,可为路途遥远的游客设置露营场地和服务,可为游客提供晚会娱乐和服务设备等。

  二、加大特色乡村游投入力度

  利用好历史遗迹,传说故事,特色农业,自然山水风光打造不拘一格的特色乡村游景点,做好景点的靓点打造,基础设施的改造;从细节上提高景点的`品味,从服务上提升景点的品牌效应。这就需要加大乡村旅游项目的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以不断提升景点的特色、品味、服务功能。

  三、加强乡村游服务人员服务和培训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设一直服务意识强的服务团队,要根据不同景点,不同特色,培养和培训各景点的服务人员,做好贴心服务,耐心接待,细心工作,全面讲解。为此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能为乡村旅游景点的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以保障乡村游管理和服务功能,事项乡村游的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13

  近年来,桃江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用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领交通、园区、城镇、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新发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积极探索加快县域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资源禀赋与优势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等美誉。桃江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辐射八方。桃江景色宜人。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腰子仑春秋古越墓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桃花江核电站目前为我国内陆第一核电站,将其打造成我省工业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核电站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工业旅游热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助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财政收入。反之,财政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县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进人均消费。我县将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性的以核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促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与特色

  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点)400个,拥有床位7168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旅游星级宾馆6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湖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有国内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商品生产厂点10多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收入约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0余人,休闲旅游发展成为我县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旅游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是政府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近500万元,完成了《桃江县旅游发展规划》、《桃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总体规划》、《桃花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桃花江竹海风景区规划》、《黄金塘景区总体规划及项目策划》和美人文化主题公园、凤凰山景区等一系列旅游策划,20xx年起县旅游产业引导资金提高到200万元/年。

  二是加大市场投入。一是加强星级酒店建设。全县共有星级酒店6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家,大汉华美达美人窝文化主题酒店为全益阳市第一家国际品牌旅游饭店;二是加大休闲农庄投入力度。为进一步提升休闲旅游服务质量,切实加大了对休闲农庄的规范和改造,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了10家休闲农庄和10家示范性竹乡农家乐建设,其中新桃缘生态农庄和渔乡源生态农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休闲旅游品牌占据了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桃花江竹海景区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核心景区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已对外开放;浮邱山景区完成了景区道路提质升级,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建设,完善了浮邱寺部分设施建设,启动了浮邱寺修缮改造计划;罗溪瀑布旅游区完成了游步道、河道清理、停车场修整、30个垃圾箱等设施建设,启动了观瀑台建设工作;桃花湖景区完成了景区环湖公路建设;桃益公路生态景观工程完成竹文化生态景观带、生态文化走廊等建设,成为具有桃江特色的绿色景观带。

  从目前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要做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够成熟、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宣传营销缺乏整体形象、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和旅游要素不够健全等问题,急需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发展思路与举措

  按照全域融合、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旅游建设,把桃江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全域发展。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产业发展部署,结合桃江实际,注重旅游产品的'互补性,继续编制完善好各项规划。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实现旅游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资源有效整合,产品开发的布局合理。要切实加强旅游规划管理,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统揽景区景点建设、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等各类规划。

  二、坚持政府推动,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在旅游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推进文化、农业、养生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全县旅游发展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项目建设、景区管理、节会举办中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形成领导有力、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企业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切实推动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尽快把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培育成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二是要根据我县《关于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文件精神,重点建设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开发、利用、控制和保护”的原则,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生态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资源,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三是要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加大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举办红色之旅、农事参与、农家娱乐以及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

  三、坚持联动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加强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切实完善通往各景区道路的可进入性,重点建设好主要景区的交通道路桃;加强园区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桃江现代竹产业园为平台,打造竹产业加工、生产、展示、销售等一条龙发展链条,切实做大竹产业发展,以口味王槟榔知名品牌,打造成桃江地方特色旅游食品;加强城镇与旅游的融合。以桃花江美人窝品牌资源,建设美人窝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全省唯一的旅游特色,以屈原文化为背景,建设凤凰山公园,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产业与旅游的融合。以现有的黑茶、雪峰毛尖系列茶做好茶文化,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旅游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扶贫与旅游的'融合。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切实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切实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四、坚持宣传营销,扩大舆论造势。加大全域旅游发展的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整体推介全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制作画册、明信片、光盘、书籍、广告牌等旅游宣传品及农家乐食品、农家服饰,结合“假日旅游”、“周末休闲”,在长三角主要大中城市进行重点宣传促销。积极筹办乡村文化旅游系列节目,组织开展农家乐特色菜肴大赛、乡村旅游摄影比赛、乡村旅游舞台戏创作等活动,通过宣传推介,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示范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在乡村旅游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乡、村、带头户、带头人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全县旅游产业全域快速发展。

  五、坚持服务管理,提升旅游品质。强化项目服务。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落地旅游项目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强化旅游服务。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及培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确保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保障游客安全舒心。

产业调研报告14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20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的延伸阅读——调研报告的写作内容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