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2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调研报告汇编[13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调研报告汇编[13篇]

  小学调研报告 篇1

  转眼间,xxxx年春季忙碌而又紧张的教学工作已结束。面对薄薄的一纸成绩统计表,教师们有骄傲也有惭愧,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失意,有信心也有迷惘。眼前的结果即将成为过去,明天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关注的,因此,教导处特根据本次调研考试情况作简要的质量分析,以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师们更好地致力于教学。

  本次小学毕业会考和期末调研考试,本辖区严格按上级通知精神组织,落实“四统一”,确保了考试公正公平,成绩客观真实。特别是本次期末考试阅卷前,宣布实行阅卷完教师签名然后把试卷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复查的做法,这样就刹住了阅卷马虎得不到学生真实成绩的不良风气。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毕业会考成绩较理想,本校总均分超过全镇生平均分26.3分,全镇百名排名占了58人,可以说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了拔尖生,为学生在中学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校其它各年级语文均分都达到了75分以上,数学基本在70分以上,思品、劳动、自然试卷中思品要考得理想些,劳动要稍差一点。

  从本次考试各年级试题来看,每科试题在选题上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内容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语文试题既注重了平时的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数学既注重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今后教育的走向问题。

  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高年级语文的字词基本过关,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书中要求记的名言佳句大多牢记在心;数学试题大多数同学能进行熟练地计算,准确率也较高,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能把拔高题做出来;思品、劳动、自然试题考的知识点大多数同学能记得。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掌握的训练,注重了积累。从失分情况来看,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少。从语文方面来看,很多教师还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一遇到稍灵活点的题就只能望洋兴叹;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或者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的习惯,理解不了短文的意思;作文水平很不均衡,高年级有部分同学还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低年级有的写话还动不了笔。从数学方面来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很多同学把简单的计算题做错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许多同学知道了应用题应该列什么算式,却无法说出为何要这样解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严重;部分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做题时有些张冠李戴。从思品、劳动、自然来看,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差,有些题目知道意思却不能适当地阐述;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不审题,不按题目要求做。除此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不足,那就是辖区内各科很不均衡,有些村小相应科目基础太差,还有动不了笔试或者乱写一气现象。

  总之,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我辖区平常的教学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客观地看待自身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小学调研报告 篇2

  自20xx年初,**省**市**县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近期,我们对39所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初步掌握活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近3000份,分别对学生(1400人)、家长(1200人)、教师(280人)进行调查,最终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教育内容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从幼儿园到初中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本着精炼、通俗、生动、易于接受的原则,小学着重从“孝、礼、勤、诚、耻”,中学从“忠、信、义、宽、廉”的内容安排诵读。内容涉及改良《弟子规》,易懂易记的古诗、儿歌,《千字文》,《朱子家训》,精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部分篇章,《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

  (二)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例用各节假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20xx年5月,我县洙泗小学以庆祝“第二届中华母亲节”为载体,邀请国内著名学者30余人,分别作了以孝道、国学启蒙、儒家伦理、家长讲堂等方面的报告,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资源融入当代教育之中,在全县掀起爱母、敬母、孝母热潮。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校园、走廊、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处都精心安排中华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班级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句段,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金庄镇中学以“兴仁、敦义、崇礼、弘智、仰信”为路名,把42块圣哲经典的大幅宣传画矗立道路两旁,让学生在行走、活动之间受到教育。同时,在楼道内设置了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等不同教育内容的版画,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开展儒家思想培训

  20xx年10月,我县以“尼山圣源书院”揭牌庆典活动为契机,邀请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6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我县开展儒家思想教育培训活动。举办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论坛讲座等共8场报告,为40名骨干学员及全县500位干部、教师进行授课,为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播撒了种子,夯实了基础。

  二、实践效果

  (一)我县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

  近年来,我们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转化: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八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开展“八德”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自20xx年初开展活动以来,广大中小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下:

  1、忠。当升国旗时,我们面对国旗肃立,95.6%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行注目礼。在当班级获得荣誉时,87.3%的学生都表示很高兴。

  2、孝。59.7%的学生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33.7%的学生只是偶尔做家务,极少和从不做家务的仅占6.6%。91.8%的学生认为应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69.8%的学生知道父母生日,20%的学生只知道父亲或母亲的生日,10.2%不知道父母双方的生日。

  3、诚。42.5%的学生从不撒谎,49%的学生偶尔撒谎,8.5%的学生经常撒谎。

  4、信。64.6%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能做到,34.6%的学生有时能做到,仅0.8%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

  5、礼。86.7%的学生见到老师或家长能够主动问好。64.7%的学生能够经常使用“请、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6、义。乘坐公共汽车,看到有人为老人、抱小孩的妇女或伤残人士让座,92.8%的学生认为是应该的。在校外,遇到同学打架斗殴,83.4%的学生会上前劝阻或拨打110。

  7、廉。56.8%的学生生活节俭、不讲究吃穿、不互相攀比;27.6%的学生有时会互相攀比;15.6%的学生讲究吃穿,互相攀比。

  8、耻。考试时,当老师因故离开考场,有人作弊时,68.3%的学生能够保持平静心态,继续答题;28.8%的学生会看看他人的反应,再做决定;只有2.9%的学生会抓住机会作弊。76.3%的学生能够做到知错就改。

  从以上八个方面来看,我县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较好。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作用

  我县中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良好表现,是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密切相关的。49.8%的教师认为通过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学生品格修养进步很大;48.7%的教师认为有些进步,但效果不明显;仅有1.5%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49.7%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较大,42.2%认为有些影响,6.5%认为作用不大,1.7%认为没影响。62.3%的家长认为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促进效果明显。53%的小学生和77.7%的初中生认为活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家长、教师及学生对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

  调查发现45.7%的家长、55.8%的教师对青少年诵读国学经典表示非常支持(详见表2),62.1%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传统美德教育,86.9%的家长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应该不断加强完善,61.1%的小学生、63.8%的初中生对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表示非常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集体活动(详见表3),对于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更是乐于参加。家长、教师支持,学生有兴趣参加,因此,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还要继续深入持续开展下去。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县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在以下方面还达不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心胸不够开阔等。

  2.我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方式单纯、缺乏实用性,重形式不重结果,不能持之以恒,内容欠充实具体等。

  3.活动开展不平衡,总的来看小学好于中学。部分学校还处于启动和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思路和特色,与活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征求到的主要建议

  教师的建议是:1.增加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诚信做人、遇到挫折不气馁、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内容;2.强化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美德教育,率先垂范;3.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开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家长的建议是:1.完善科目内容;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知道礼貌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公民;3.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使其在成人的基础上再成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活动,传统美德开始悄然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广大中小学生较好地形成了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校园环境等。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读书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另外,通过“小手拉大手”,使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为把这项活动深入持续扎实地开展下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既要以“五德”教育为总抓手全面开展,也要突出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以爱国主义、基础道德、法律法规常识、人生理想、集体主义、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为重点内容。

  二是注重实效。把“五德”中的每一个方面都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家校同步开展道德践行活动,促进全社会道德素养的提高。摆正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三是因地制宜。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特色,整体推进,可结合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古诗文诵读、感恩教育、书法等某方面深化拓展,形成独特思路,打造育人品牌。

  小学调研报告 篇3

  我校的书法教育秉承把“写字”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师生“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给我们的书法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书法教育一直是我校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我们坚持以《指导纲要》为准绳,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展开教育工作.在教师层面,我们一方面把“写好字”的要求同“用规范字”的语言文字工作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将“写好字”的要求贯彻在汉字、数字、英文等书写中,丰富了“书写美”的含义.在学生层面,注重过程指导与训练,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打好写字基础,奠定书法技能,具备一定懂得书法审美能力.我们努力做到既面向全体的普遍学习,又关注个体的独特体验和成长,使得书法教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教育项目,成为我校弘扬传统精髓文化的靓丽一笔.

  一、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1.学校重视,组织健全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政教处负责人和年级主任、美术组长为成员的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开展书法教学工作,并将书法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

  学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工作,为了提高书法教育管理水平,曾经派校长到无锡的兰亭小学挂职学习两周,并同他们建立了联谊校,不断进行信息往来.下学期准备聘请该校领导老师来我处搞教研活动,还计划派本校教师到该校学习.

  2.健全制度,确立目标

  学校制定具体制度落实书法教育工作.一是书法进课表制度.全校39个班级均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课时;二是午间练字制度,每天中午20分钟是在校午休学生练字时间,做到坚持不懈;三是书法教学专项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对全体学生的软硬笔书法进行每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班级和教师工作评价,以此促进教师全员渗透、参与书法教育.

  全校的书法教育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为纲本,“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对低段、中段、高段的书法教育、硬笔学习、毛笔学习的“总体目标与内容”进行科学细致的分解,切实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3.指标细化,要求明确

  我校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及学生作业都有具体的指标和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上课板书规范、美观;作业批语认真、端正;学生作业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漂亮.一二年级练习铅笔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三———六年级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三———六年级成立软笔社团,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熟练地掌握毛笔用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的变化.分层推进,分步训练.

  4.考核评价,形成常规

  每个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的书写检测,低年级是硬笔书法,中高年级是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两项.硬笔检测内容为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背诵段落,软笔书法内容是语文教材中的四会生字(社团人员).

  此外,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对学生书写给以评价,这样让写好汉字切实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二、培训师资,优化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理念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小学写字教学的保证.俗话说,打铁还须本身硬.要想学生写好字,教师应首先写好字.于是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广发开展大练写字基本功活动.

  1.外聘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写字培训

  练字讲究的是技法,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规律,练得再多,可能也写不好.因此,20xx和20xx年,我们外聘一名辅导教师,定于每周的周二利用放学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辅导,学校统一印制专用的写字纸,做到雷打不动.20xx年由本校的两名教师负责指导教师的书法和学生的社团活动.每周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对所有的作业学校统一装订,然后定期进行展览、评比.

  2.狠抓全体教师“三字”过关,提高书写技能.

  教师的书写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书写水平,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严”字当头,常抓不懈,下大力狠抓教师“三字”过关,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要求教师要坚持练字,教学板书要写规范的粉笔字,在“公开课”“推门课”“竞赛课”中首先要对教师的板书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准确、规范、美观”,不准写错别字、二简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凡出现书写不过关现象不能评为“优质课”.

  3.抓好青年教师的写字.

  由于电脑的.普及,键盘代替书写,这固然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也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写字水平普遍下降了.于是我们决定从青年教师的写字入手,成立了青年教师研修班.对他们进行严格地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大兴写字之风.同时,要求青年教师研修班老师每周必须在学校统一准备小黑板上写一首诗,或一句名人名言,并在走廊中向全体师生展示.

  4、做好假期自培.每寒暑假,我们都要制定教师自培计划.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每天必须完成一篇硬笔字的书写.有书法特长的要完成5幅软笔书法作品.

  5.开展书法课题研究,提炼优质课型.

  我校实行年级集体备课教科研制度,学习研究《指导纲要》,吃透年级写字教材,提高书法教学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探索写字教育的规律,提高写字教育目标层次,推进写字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我校承担的课题《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已经通过评审,顺利结题.在书法教学中,我校以《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立足课堂,狠抓学生的写字.

  多年来,我们立足课堂,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加强了学生的汉字书写教育,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与意志品质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道德修养.

  在学生的书法教育中,我们努力做到“六个结合”:

  1.写字与做人结合.

  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写字所蕴涵的绝不仅仅是写字,写字更能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毅力、价值观.学生在端正写字的过程中便是端正品行的过程.在认真练字的同时,在精彩活动的背后,师生得到更多的是精神的锤炼,人文素质的提升.

  鉴于这种认识,于20xx年初,我们提出了“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目标.并将其上升到实验高度.经过一年的努力,师生的写字初见成效.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20xx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本年度正在申请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校.《语言文字报》编辑部以《书法教育进课堂,校园文化满园香》为题进行了报道.

  2.写字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写字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立足课堂,养成习惯,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有教无类,全面铺开.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授书法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因此要求教师树立起“每位教师都是指导教师,提笔即是练字之时”的强烈意识.课堂上,每个教师板书做到工整、美观、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适时、适量的进行写字指导,并认真探究、总结写字教学规律.尤其是,发挥语文学科的引领作用,在阅读和写作中真正把字写好.学生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也无论是什么学科,只要书写均要做到工工整整、认认真真.

  (2)重视语文课堂的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要求,和《指导纲要》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校特别关注语文课堂中的写字教学,对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写字教学要求,经常组织教学赛讲,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同教研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充分利用午间一大部分学生就餐的机会,早晨和中午分别确定20分钟的练字时间(我们叫早书法和午书法),由学校统一打印练字纸张,力争做到时间保证、指导到位、讲究效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写好20个字).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随时检查督导,并及时将早书法和午书法作品装订成册予以保存;

  (4)时间保证,各年级每周至少安排1节写字指导课(一、二年级每周两节硬笔写字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各一节硬笔的基础上,逐渐向软笔字过渡);

  (5)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一中特殊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组织有书法特长或者书法爱好的学生组成社团.做到场地落实:建设一个软笔教室,两个硬笔教室,一个教师书法教室;时间落实,每周的周四最后两节课由我校的刘彦老师和张艳玲老师分别指导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目前各100余人参加)进行“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一批“小小书法家”脱颖而出.

  (6)学校定期组织师生竞赛、展评等活动,以此来促进师生的进步.目前,我校有多幅师生的作品在旗级以上组织的书法大赛获奖.

  长期以来,我校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天一练;每月一展,学校班班举办书法展览,学生个个提供书法作品;每学期一评,组织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评选校园“书香墨韵之星”,激励学生练习书法;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为学生搭建特长与才艺的展示平台.

  3.写字与校本课程的研发相结合.为杜绝教师在写字指导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写字教学的针对性,编写了书法教育校本教材——《书香墨韵》.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用科学的书法理论做依据,在习字的同时,渗透书法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通过实验,有多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旗、自治区获奖.本书一经出版,就已投入各年级的使用,每周二由刘彦老师执教,在全体教师中掀起了练习书法的热潮,间操20分钟由张艳玲和刘彦老师分别指导青年教师的粉笔字书写.除了配合语文课的书法练习,学生每周有一节专门的书法课习字,引导学生书写经典传承文明.

  校本教材——《心灵的河流》中每一个章节完了,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今名言警句,置于规范的田字格内,规范学生的写字水准,使品德教育与规范写字有机融为一体.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热情.编纂了一套以“汉字字理教育”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今生》.这本校本教材的特点是紧扣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20xx多个基本汉字.工具书兼课外读本《汉字的前世今生》,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热爱中华汉字,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字理和字源知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减少学生辨析字义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少写错别字,甚至不写错别字.

  4.写字与课外阅读课相结合.我们本着课内“举一”,课外“反三”的原则.将在课内所学到的生字迁移到课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大街小巷中招牌上不规范的字,形成调研报告,推广规范字的书写.

  5.写字与艺术课尤其是美术艺术课相结合.写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就是中国书画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艺术课上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使有特长的孩子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6.书法教育同传统经典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我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引进国学经典实验,其中有一个板块的内容就是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欣赏古代软笔书法艺术.特别是软笔书法中,古代的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等,这些大家的人格魅力会跨越时空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尤其是他们的艺术以及艺术人生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四、营造氛围,陶冶情操

  我校紧紧围绕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凸显汉字书写教育.

  1.书香墨韵长廊.设展示栏,设立汉字书写展示栏,展示学生、教师优秀的书法作品,定期更换.

  2.布置书画长廊.我校在楼道和走廊上悬挂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精美作品,有的是初学书法的学生还显稚嫩的作品,有的学生已经离校多年,但作品犹在,增添了学校的历史厚重感.这些组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书画长廊,学生们犹如置身于书法艺术的百花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四个书法教室(一个软笔教室,两个硬笔教室,一个教师书法教室)展示学生、教师优秀的书法作品,定期更换.

  五、主要的工作成效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的书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20xx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自评上国家级书法实验校以来,接待了几次大型活动(如,全旗学校管理现场会、全旗书香校园评比检查、全市读书节现场会等),及兄弟学校参观(宁城学校、幼儿园等),都得到一致好评;《语言文字报》编辑部以《书法教育进课堂,校园文化满园香》为题进行了报道;书法教育引起其宣传部的重视等.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教育比赛,获区级、市级、旗级奖励教师180多人次,学生300多人次.三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得到初中学校的一致好评————学生不但写字好,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努力探索,使我校的书法教育焕发出更多精彩,为中华国粹的发扬光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小学调研报告 篇4

  一、调研动机

  寒假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山东潍坊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辍学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老校长,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

  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校长,其次 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

  五、调研状况

  主要的采访问题及分析状况:

  1. 学校有长远规划吗?

  设计意图:针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逐渐增大管理的自主性,因而,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有持续发展意识和策略。其中,长远规划是一所学校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它不仅有长远目标,而且还有实施目标的阶段措施和方法,因此,一所发展得好的学校,一所有发展希望的学校,长远规划也就必须具备。 从调查结果看,学校基本上没有长远规划,我结合实际调查的情况分析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工作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在办事,上级喜欢什么就抓什么;学校抓的重点就是有政绩可捞的事。因此,学校没有规划,现在该做什么,今后该做什么,学校向那个目标发展,自己心里没有底,完全是水来便开沟。甚至就一期的计划而言,也大多都是新学期开学后,校长或者主任坐在办公室,翻翻文件,几个小时杜撰出来应付检查的东西。

  2. 学校有发展目标吗?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时,我预想有可能有的学校没有长远规划,但我认为,一所学校持续发展,发展目标是必须有的,不然就如无头苍蝇,漫无目的的瞎忙。

  从结果来看,学校没有发展目标,只是遵从上机教育机构的领导,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3. 学校怎样抓教师学习的?

  设计意图:我认为不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还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它的希望和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和关键又在于学习。

  走访答案:基本没有系统的组织教师学习,主要是上级组织集体学习,学校里基本没有组织学习,要求教师自己学习,但很少有教师做到,教师的对学习没有热情,只是用考试,查读书笔记的数量等考核要求教师学习,让教师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角度去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

  4、学校最注重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想从学校管理、学校行为着手了解中小学校情况。

  答案小结:学校重视抓考试成绩或者升学率,还有安全卫生。可以看出,学校最注重抓的大多是眼前的、外显性的、短期内显效的方面。

  5、学校是用什么评价教师的?

  设计意图:新一轮教育改革,其中最难改的就是教育评价问题,因为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设计这题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我们学校现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答案小结:学校的评价还停留在简单的量化评分水准上,其内容的设定、方法的选择都是从便于操作,唯分定论的角度在进行。有的评价办法或者考核细则,看起来除了学生考分以外还有很多条条框框,但要真正拉开评价距离的却还是只有考分,因为其他各条几乎都是一样得分。

  6、你们的校长最重视抓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着重想了解校长的工作重心和校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内容,也就说校长抓了什么,想抓什么.从而分析、评价我们校长队伍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新时代特征,大多还是采用的比较原始地管理办法,抓考分,抓应试,抓表面,抓安全,抓政绩,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没有多大改进。

  7、你们校长担任什么学科教学?

  设计意图:该题的目的在于调查校长们的任教情况,是不是能够身先士卒,是文科还是理科,试图从中得出校长们是偏重理性的多还是偏重浪漫的多。

  答案小结:校长没有担任学科教学,没有完全达到设计目标,校长只是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8、校长对教师们要求高吗?

  设计意图:从此题了解校长的管理强度、力度和角色意识。

  答案小结:跟以上答案差不多,校长只是关注成绩,要求教师抓学生的成绩,提高考分,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9、你满意你们校长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前者意在调查校长的认可度,教师的认可度高,校长的人气就旺,只有人心所向,校长才有凝聚力,才会一呼百应。这样校长的方针、策略、意愿才会完全实现。反之,满意率低,就有可能被动应付,人心涣散。问题的后者目的在于看不满意的原因,看被调查者是否有意气用事,是否凭空捏造,是否理由充分。

  答案小结:部分教师对校长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个人不满,管理理念不正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0、校长应该在哪些方面作调整?

  设计意图:意在调查当今校长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建议、意见,或者教师对校长的希望。

  答案小结:跟上题的.不满意原因相符,教师们认为校长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应对校长进行组织培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11、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多少?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调查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投入程度。

  答案小结:从走访结论看,教师直接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平均每天在2—4小时之间。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直接工作负荷不是很重,还有潜力可以利用和发掘。

  12、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设计意图:因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考分问题是我们想淡化但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问题。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当今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答案。本题意在调查一线教师的看法。 走访答案:一般只做参考,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分数不能决定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不排名次;学生考分好,社会评价高,但不等于学生能力;学生考试的真成绩我喜欢;不想看中;现在重要;高分并非能力,但希望学生考高分;努力的报酬;考试分数是对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的调查了解;学校看得很重;考试衡量教学,所以注重分数。

  答案小结: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看重考试分数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思想还是比较落后,分数高,学生的学习好。其次,学生的成绩也是教师考核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其实在现阶段下,由于现有形式的高考存在,量化评价制度的普遍运用,不重视考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13、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想通过本问题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走访答案:在课堂内完成;课内;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内、课外都有;课内与课外结合2;每天;课内,家庭也有一点;课内外都有;按要求完成。 答案小结:学生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主要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仍然比较严重,老师更多是在为自己的考核得分着想,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学生的负担。

  14、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有虚假吗?

  设计意图:凭我的了解,中小学校教师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但到底有多严重,本题目的就在于得出确凿数据。

  答案小结:综合走访的答案,大部分的教案、听课都有虚假,学校会组织听课,但老师们基本上没有认真听课,只是走过场,然后把听课本填好。从中说明,教案、听课都有待改进管理。

  15、学校在教学上最难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题了解当今农村教育最难问题。

  答案小结:主要问题集中在农村学校的课件制作、设备添置;评价与分数的冲突;新课程与农村经济相差太远;学生们的差异给教学带来困难;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较低;学生难教;新课程的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调动;学社厌学;培养学生的智能。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既艰巨又复杂,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要做调整,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更要思考更要学习更要调整。

  16、家庭教育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当地家庭教育的现状。

  答案小结: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不了解,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排名情况,在家中没有辅导学生的功课,几乎没有家长主动询问老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很落后,需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

  17、家长管学生的学习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情况。

  答案小结:与上题的结果相同,家长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每学期期末时问一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及班级排名情况,平时都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

  18、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吗?

  设计意图: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认可度,从中也可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答案小结:家长对学校工作都是不清楚,不了解,对学校的关注只是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过对学校的认可度。

  六、调研分析

  家乡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平房改建为教学楼,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宋官疃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家长对学生教育关注不够,思想落后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

  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六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七 调查后的思考

  结合调查报告我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使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上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这样乡镇学校、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小学调研报告 篇5

  聆听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分析》专题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同样也有优势,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期末总结是每个学期末必做的一个作业,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讲解,而且让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二、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习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习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习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需求学习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习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四、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此外,玩计算机游戏是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我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

  (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1、即学即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即学即用是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信息技术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文字处理之后,拿到自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第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兴趣,即间接学习兴趣。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50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3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

  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

  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

  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

  (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

  (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

  (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

  (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

  (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启发及建议

  5.1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调研报告 篇6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与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一观点,顺应了信息科学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校拥有一个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都有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组成的多媒体系统,先进的硬件建设为实验得以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课题将针对这些现状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实验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信息科技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研究,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建构现代信息科技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结构,以新型教育学习理论为指导,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协同合作与实践创新的学习能力;在充分尊重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兴趣并促成动力支持下的良性循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

  4、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学科资源教育网,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经验材料。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利用信息模拟技术描述学科内容;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同条件、不同过程控制下的多样性结果;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现实条件下不可控项的可控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可实现内容的现实化(虚拟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2、探究教育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将更加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借助网络达到对各科学的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四、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经验的积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有关知识。课题组定期分发教育科研信息摘编。利用请信息技术人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培训和辅导,提高技术水平。

  2、继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word等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的教师已经掌握了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我校将继续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专业基本功的培训,力争普及与提高。

  3、创设情境,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评比等。青年教师现场制作课件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拓展教师网上搜集信息、运用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空间,推动青年教师上网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师“网上论坛”评比活动。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进行开放的、动态的交流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以应用为目的,探索整合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我们将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整合方案,夯实整合的基础。

  针对整合的跨学科特点,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选定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知识,所以要求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要有一定的水平。我们分工合作:老师确定整合的学科内容,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基本技能与习惯养成。

  我们将把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年级三个年级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各课题组成员对本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慎重筛选,确定能够整合的教学内容。内容细化到某一单元的某一特定内容的某一片段。课题组将整合内容系统整理,列出目录,制定整合方案。

  (3)研讨方案,形成整合设计。

  在网页制作和教案设计方案初定后,我们将请课题组成员反复研究、讨论整合的教学结构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拿出集大家智慧于一体的、较成熟的整合方案。

  (4)实践设计,完善整合方案。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课的实验。全体人员根据现场的教学反映,进行剖析与评价后,再进行改进后的实验验证,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实施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实验评价实施的过程是:确定对象与目标,设计和发布量表,然后处理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及时反馈。

  实验过程的评价和评价内容的设计都有很大优势,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记录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帮助学生实现过程性评价。

  (三)开展实施“整合”的学科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合、开展信息学习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种模式。我们将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教师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必要时由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形成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相关网站或子页的链接、导航,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及结论的形成

  1、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1)实验发现模式

  实验发现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地参与实验和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其中“实验”可以有测量、计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加强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了“猜想”的环节,而这正是数学发现中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在这两个环节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的两重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可以一人一机,两人一机,也可以利用计算器网络分合结合地教学。它为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2)开放探索模式

  开放探索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个数学问题在解决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变化条件、变化结论、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新的结论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把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3)应用探究模式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审题,去粗取精,弄懂题意,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建模的意识、思路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强化这种意识和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积极探索,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静窥动,以动驭静,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实验的条件,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加数学实验和跨时空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在数学对象的多种表示形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游刃有余,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在建构知识和探索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教师更加灵活和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应用技能。所有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主动参与区教育局的网上互动教研;所有的教师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办公软件、媒体处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利用网络选取素材,处理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为教师更加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积累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校级资源库,包括课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多方面内容。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积累下来的各种素材归类上传到网站,共享教学成果和经验。利用校园网站,教师非常方便的查询和调用各种素材,达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形成了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计的更加醒目,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小学调研报告 篇7

  按照市委段书记在今年全市教师节大会上提出的“在全市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要求,为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盘活用好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我们结合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试点工作,会同市教育局对市直57所中小学校和濮阳县、清丰县、范县、xxx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南乐、台前、开发区还未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为下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一是市城区中小学校布局

  不均衡。同一区域内市属学校与区属学校发展不均衡,市强区弱。二是市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油田前线学校生源大量萎缩,而油田城区学校生源却暴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三是县直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直学校凭借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源有充分保障,而乡镇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生源急剧萎缩,几乎到了办不下去的境地。

  2、城区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多,责任不明确。市城区目

  前的办学主体有5个,分别是市直、华龙区、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工业园区。如此多的办学主体却没有明确办学的责任分工,市直应该开办哪些学校,各区应该开办哪些学校,都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教育分工,目前的状况是,市直承担着城区教育的大头,是全省各地市中市直办学比例较大的。国家要求,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但濮阳却以市为主,不符合国家办学的总体要求。

  3、办学不规范。市直学校办分校、县区学校办学前的现

  象比较普遍,有的办成寄宿制学校,均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4、学制不统一。市直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五四”学制,而华龙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六三”学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表现在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会在小学阶段便选择让孩子到市直学校上学,造成市直学校生源急剧膨胀。(二)教职工方面。

  1、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性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市城区中小学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式教师严重缺乏,市城区教职工编制已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不缺,乡村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不断减少,教师富余。从而形成了市城区学生多教师编制不够用,县里学生少教师编制富余的不合理现象。

  2、教职工老化问题突出。市直油田学校教师年龄严重老化,45岁至50岁的教师比较集中,如果达到退休年龄,就会集中退休,形成教师的断层,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教师老化问题也特别突出,如xxx小学15名在编教师,有10名在50岁以上,最小年龄也在45岁以上。白堽乡中心小学,有1名教师已经58岁,但实际年龄已经71岁。

  3、代课教师问题突出。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在现有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存在着私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据初步统计,市直中小学校的共有代课教师1000多名,占市教职工编制总量的20%。如市第二实验小学有40名代课教师(含县乡在编教师10名),市第十中学,仅有小学部,还未设置中学部,现有学生800名,教师30名,代课教师43名。市外国语学校代课教师有100名之多,市第一xxx中学的代课教师更是达到了197名。(三)学生方面。

  1、学生择校问题突出。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接受到更好

  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主动放弃划片区域内的学校,宁愿多跑许多路,甚至重新租房、买房,也要选择师资力量比较优越的学校让孩子就读。还有的学籍已经注册,但却不在注册的学校上学,而是再花钱到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上学。

  2、市直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由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市城区,加之市城区择校问题突出等因素,造成市城区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形成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现象。如市第二实验小学、

  市子路小学平均每个班有学生70名;市第一中学平均每个班有学生80名,市第一xxx中学平均每个班的学生在84名以上,最多的一个班达到近100名学生。

  3、市直油田前线学校的生源锐减。市油田前线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油田总部学校就读,在前线学校读书的油田职工子女寥寥无几,占学生数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生源是当地务工人员子女,特别是位于山东省xxx中学,山东当地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且大多是在东明县化工厂、电缆厂务工,均是山东人,并不是河南的学生。

  二、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思路

  借鉴周口市从县乡跨层级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用于市城区中小学校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合理确定市城区及县级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总量的思路。在市城区方面,首先,根据学校的容纳能力,由市政府研究确定学校的招生规模;其次,根据学校的`招生规模,按照xxx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核定各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数量;各学校教职工编制数量之和即为市城区教职工编制总量,其中,市直学校教职工编制之和为市直教职工编制总量,区属学校教职工编制之和为区教职工编制总量。在县级方面,首先,根据

  市教育行政主管提供的学籍注册数据,计算出各县学生总量;其次,按照xxx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

  2、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思路。一是市直学校均衡配置,调整学校布局。对于油田前线薄弱学校予以撤并,对于市城区规模过小的中小学校进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对城区内区属的具备一定招生规模的中小学校,按照xxx小学教职工标准核定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以加强师资力量。二是合理布局学校。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市城区学校总体布局和数量意见,明确市直与区之间承担的教育任务,提交市政府研究确定。三是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根据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注册学籍数据测算出各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从编制富余的县向市城区适当调整编编制。调整的原则是调编不调人,区分三种情况:对于有空编的县并且能够一次调整到位的,全数将编制调整市城区;对于有空编但不能一次调整到位的,先将空编数调整,余数按照自然减员后不再补充,将空出的编制上调的原则,逐步将编制数调整到位;对于实际已经满编的,按照不再进人,自然减员一个即调整一个,逐步调整到位。调整到市城区的编制统一由市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市城区学校需要增加编制的,首先从市教育系统内部挖潜,进行动态调整,调整不够的,再根据实际需要适

  当进行增加。此外,每3年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评估,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对于生源不足的学校,按标准核减编制。具体的人员编制调整按照下步制定的教育行业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的规定实行。

  三、几点建议

  1、从县跨层级调整编制后,涉及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由市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2、在义务教育阶段不鼓励兴办重点学校,应该向薄弱学校倾斜,均衡教育发展。

  3、探索编制管理新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打破教师编制学校所有的束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动态调整。探索建立联合办校或教育集团办学模式,比如,以一所学校为龙头,其它学校均挂牌该校的分校,根据招生规模,按照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为联校或教育集团核定总编制数量,由牵头学校负责对联校或教育集团所有的教职工实行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

  4、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要求,督促市辖区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并按市城区学校统一布局的要求建立新的学校。并且将调整到市城区的教职工编制优先用于区属学校。

  5、整合油田前线学校。在市油田第八中学回迁市城区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招生范围限定为油田前线职工子女。其他前线学校全部停办,资产移交当地政府,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调整到市城区学校。

  6、对于市直1000多名代课教师,需要拿出有效的办法进行妥善解决,否则会引发激烈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我们的初步想法是,对于任教时间较长,又不能通过招编解决编制问题的代课教师,能否采取政府购买教学辅助性岗位,实行同工同酬,逐步消化的方法来缓解矛盾。其中,对于重新核编后有空编的学校,暂不再增加教职工编制,从政府购买的教学辅助性岗位中调剂,待这些辅助性岗位的人员消化完以后再增加所需编制。

  小学调研报告 篇8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总课题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校从学校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XX人,其中校级XX人,中层干部XX人,本科学历占XX%;中高XX人,小高XX人,中高级职称占XX%;XX人是国培对象,XX人是市级骨干,XX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XX份,回收XX份,其中领导问卷XX份,教师问卷XX份(含XX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32.5%的教师“经常阅读”,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25%的教师“非常愿意”,52.5%的教师“比较愿意”,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但由于实际需要,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尤其是校级组,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学给学生,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自主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被动地学习,取得的效果会减弱,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同时,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学习、教学的研讨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小学调研报告 篇9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情况,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了扎实推行有效教学工作,我们一行8人于3月5日至4日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有效教学视导,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教学视导调研共计8所学校xx镇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我听课3节,针对讲课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等项目进行了专人各项全覆盖调研视导,在每所学校都与教师个别交流,与学生互动,并参加了集体座谈。

  二、成绩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都能体现出一定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三、主要问题

  1、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虽然现在农村小学的条件都不错,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有的甚至连录音机也不进课堂,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

  2、教学理念体现的还是不够充分

  尽管教师们的学历不低,但大都是新上岗的,所以教学经验不足。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标,不能做到有效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和学法,备足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课堂教学中虽然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但大都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情境性和交际性,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还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3、课堂教学效率欠佳

  通过听课,发现不少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但我们的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还是自己讲得多,让学生练得少,课堂气氛沉闷。通过这次调研中课后抽查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3有的学校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管理使用制度,甚至个别学校“四配套工程”的器材至今尚未入账。绝大多数学校未启用“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区域图书管理系统”,有的学校将配备的用于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挪作它用。常用教参、挂图、教具和药品等得不到及时添置和更新。可见,部分学校教学装备管理水平滞后。有的学校对危险、剧毒药品管理不严格,分类不够明确,将危险药品放置在一般的实验橱中,有一位实验员将浓硫酸放置在教师的办公桌下,教育装备的存放有一定的隐患。

  专任教师配备情况

  一些学科教师配备不尽合理,如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教师,如小学科学、劳技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实验与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抽查的小学中皆无科学、劳技专职教师,大多由本班语、数教师兼任,其中1所小学有巧位科学兼职教师,而无一位专职教师,使科学课开齐、上好的要求很难落实,实验室及器材很难有效使用。在抽查的随堂课中就有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讲授《简单机械》和《编织》。专任教师配备不尽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装备的使用。

  学校校长、仪管人员及师生访谈情况

  (1)对教学资源多样性认识的不足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访谈中发现认识上的片面性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将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同于一、两种资源,而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比如,教材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主要资源,以至于一些校长和教师,常常把教学资源仅仅理解为教科书、参考书和习题册等。一提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就想到教材、教参、教辅资料和试卷等。殊不知,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网络教室、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资源包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由于认识的单一性,没有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资源,使得不少校长和教师认为,教学资源总与纸制材料离不开,从而致使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受到制约。

  有的校长重视教学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却忽视了教学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教学装备只起到“撑门面”“比阔气”的作用。尽管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还有校园网,但主要是给教师用和应付上级检查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也只是在对外开放时才露露脸,平时刀枪入库。只重视上级检查以及对外开放这个“形”,忽视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提高质量这个“实”。

  (2)学校的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学装备的使用质量。在物力资源的管理上,有的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健全。例如,有的学校在未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就购置一些物资设备、对于一些物力资源的“进出”不进行登记、对于一些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对于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也不去追究责任、也有的管理者思想落后。比如,学校管理者过分爱护现代媒体资源,而限制了教师正常使用。另外一种情况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对不会使用现代教学装备教师的'培训,而使得这部分教师不能利用这类资源。有的学校因噎废食,害怕损坏图书而不许学生借书,害怕损坏微机而不许学生上机,害怕出安全事故而不许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等等,这些状况造成了物力资源的闲置乃至荒废;在教师资源管理上,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不注意调动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也不给教师教学资源使用上较大的自由度。有的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学科组教师定期研讨方面没有形成相关规定、制度,从而使不同教师之间的经验与智慧缺少交流。中小学领导在教师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当措施,使得学校内部缺乏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交流与分享使用教学资源经验的良好氛围。

  (3)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教学装备服务教学的效果紧密相关。教学装备的利用主要靠教师来完成。如果教师没有开发与使用教学装备的愿望,如果教师低估了教学装备的重要性,那么必然会极大地闲置教学装备与资源。访谈中了解到,良好的教学设备闲置着,教师反映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事务、杂务多,无暇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有时不是不会使用,而是使用起来太麻烦,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些教师则凭老经验做事,固守传统,拒绝使用新的教学设备,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更不去学习,过分依赖本校专业人员,摒弃新设备的学习和运用,乐于在传统的功夫上打转转,一节课知识容量狭小,效率低下,任务有时还不能完成;有的学校不去培训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学校缺乏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机制和氛围。

  讨论与建议

  1、为教学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提供有效参考

  本调研所选样本在全市具有随机性、典型性和全面性,兼顾到中学和小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访谈所抽取的样本在性别、职称、教龄、任教学科及学校分布上符合研究的需要和要求,对37所中小学的教学装备管理人员进行了全体抽样,访谈提纲内容的选择具有常态性和持续性。所得的调查数据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建立教学资源使用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每校由分管教学的校长负责对教学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明确学校各管理部门职责,明确相关学科教师的职责,负责教学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到位;二是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各校要制定并落实《中小学实验室及仪器室、准备室管理制度》《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制度》《中小学体育器材室及场地管理制度》《中小学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器材室管理制度》,对教学资源管理、功能室的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应作出相关的规定,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做到有章可依;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各地各校要明确专人负责教学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功能室要指定具体责任人;四是将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与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有机结合,统筹安排。

  小学调研报告 篇10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有初中班6个,高中班12个,我们的生源基本来自北安市各乡镇中小学。我们利用近二周时间对我校和我校生源地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采用问卷试抽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5--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我校高一——高三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年龄段为11-19周岁。通过抽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

  一、“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泡网吧等。

  二、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现状调查

  调查的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自卑(大约有10﹪学生有自卑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②孤僻(大约有2﹪学生有孤僻症)。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③怯懦(大约有8﹪学生比较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④神经质倾向(大约有4.5﹪学生比较神经质)。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20%--45%。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当前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70%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3 0%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做到,说明广大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关于“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及“是否愿意帮助贫困学生”方面,86.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但在实际中做的较少。“随手不丢垃圾,有75%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25%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做到。但是实际行为与道德观念还是略有偏差。调查显示80%的中小学生愿意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另外,中小学生的家庭参与意识较强,有60%的孩子对家庭中的事能主动参与并发表意见,有45%的孩子希望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沟通。然而,有15%的中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但家长不让做,只让孩子回家后做作业。有23%的中小学生想参与家庭中的事并发表意见,但父母反对。这说明许多父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较大,习惯用专制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样便影响了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行为实践,长此以往,必将削弱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

  2.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态度的务实性、理性,但有时自我意识膨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在回答“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时,45%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有35%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是“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在问到“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时,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0%的青少年选择“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选择“机遇”、“人际关系”、“有个好父母”的分别占8%、6%、2%。但问到“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15.7%的青少年回答要当明星,l0%的青少年回答要当官。在回答“当国家或集体需要你做出贡献或牺牲时,你采取何种态度”时,“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占16.7%,“在不损害个人的前提下奉献”的占32.4%;在回答“你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吗”时,90%的青少年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由于青少年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监督还不够严格。在“看到别人作弊,你的想法是什么”的选择中有近60%的学生做出了“自己不作弊要吃亏”的回答,有7%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有机会也会作弊”;“高考要求学生签诚信承诺,你认为有用吗”,选择“作用不大”和“无济于事”的占50%。

  3.接受公平竞争。注意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85%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有98.6%的青少年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表示“赞成,很有道理,应该提倡和发扬”;但也有1.4%的同学认为道理不错,但不切实际,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说明还有部分农村青少年比较自闭,对团队的活动没有信心,不甚积极。

  4.社会评价和交往方面表现出农村青少年质朴的人际交往观。对自己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农村青少年态度是坦然的。如“你对自己是一个农村学生自卑吗”,有98.4%的学生选择了否定答案;“你对自己农村生活状况满意吗”,有76%的同学回答“满意”。对自己的诚信度回答,有近85%的学生回答“非常好”或“比较好”,只有15%对自己的评价较差。“同学向你请教时,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中选择“详细讲解”的占60%,“简单说明”的占40%。

  四、课题调研组对德育调查现状建议和看法

  1、加强学校德育专干队伍业务技能的提高培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制定详细计划,分期分批举办德育专干培训班。

  2、大兴学校德育研讨之风,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子,精心设计德育精品工程。建议制定常规化的学校德育研讨制度、全区研讨制度。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开放校园德育精品工程。

  3、整顿和建设好学生心理咨询室,配足配齐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提早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学校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将德育时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育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

  5、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

  6、更多的关爱留守孩子,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列入团队常规工作。

  小学调研报告 篇11

  为了解我县基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情况,认真总结、推广有益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从今年4月份开始,对全县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全县60余所小学,只有30余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师学历水平不足,专职教师少,岗位技能情况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有待提高。但在教师们的不断进取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

  二、成绩与进步

  1、 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根本转变。

  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中。如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参加各种有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教研活动。

  一部分教师工作态度认真,有耐心,受到学生喜爱,能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录音机、录像等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创设情景开展英语交际对话,小组交流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2、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教师角色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者自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滔滔不绝地讲课的少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交流的多了。教师不是只关注教学任务,开始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课堂调控方式更艺术化。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较艺术化的调控方式、手段。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气氛浓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参与性、探索性强了。

  课堂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合作学习习惯。部分教师也开始从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的误区走出来,注意到:形式多样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效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恰当指导老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予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多了,单纯被动接受学习的状况有所改变。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3、 多数学校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有三分之二的学校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将英语课程都排进了课程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课程方案基本落实。

  有的乡镇英语教师实行走教的方式,使英语教师既专业又专职,优化了师资配置,保证了课程的正常开设。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地方课程正常开设,采用相关学科教师兼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校能结合本校传统和所在地域特点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开展一些有一定特色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

  4、 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

  为加强课改实验年级的教研,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研科研活动,制度健全,记录详实,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如集体备课的研究、发表教研论文、优质课评选获奖等。

  加强课后反思、阶段小结。不少学校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下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之笔或对教材的看法,记下学生的精彩发言、典型事例等,为进一步探讨、改进教学,为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第一手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各校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学校的面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三、主要问题

  1。师资有较大缺口

  师资力量缺乏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软肋。平均一名英语教师要带四至五个班级的课程,有的甚至更多,而英语教师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专业知识缺乏,对教材生疏,用汉语组织教学,英语发音不准,口语较差,知识性错误比较突出,单词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等,重传授语法知识,轻交际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体现不出小学英语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特点,忽视了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没有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对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没有在快乐的气氛中说、唱、演、玩、轻松地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不起来,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不出来。学生语言实践的密度远远不够。

  2。学历达标率低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以前的别的学科教师,有初高中的英语底子而改行的,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在语音、语调、教学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难于胜任英语课的教学。

  3。课时开设不足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四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开设英语课程的小学,从三年级起,语文课减少一课时,其余英语教学活动时间,在地方课时中解决。

  4。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现有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工作负担重,压力大,疲于备课上课。教师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由于专职英语教师少,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正常教研活动不能开展,加上学校现在经费紧张和,教师出外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教学观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

  5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不足。

  小学英语主要以形象化的教学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大部分的英语课堂只是一本教本,几支粉笔,仅此而已,只靠着教师的一张嘴对学英语来讲是太困难了。

  在小学这一块,究其实还是以语数为主。学生心理上不存在英语这一区域,英语的好与坏是次要的,只是副科,学校、家长关心的也只是语、数成绩,学校为英语购置的教学资源少的可怜,有的甚至连教师用书、录音机、录音带都没有,至于家长也极少问起过,更别说给孩子创造条件了,甚至连督促孩子读外语都很难做到,家长不重视,孩子更无所谓了,老师干着急是没用的。

  6 评价体系未形成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没有相关的考评规定,学校领导对英语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语文数学搞好就行,英语课只要开了就行了,开好开坏无所谓,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领导心中根深蒂固。

  英语教师课多(且用嗓量大)、头多、地位低,待遇差。教师普遍感觉自己工作没有成就感,积极性受到影响。尽管目前小学英语师资短缺,可仍然有一部分教英语的教师宁愿去教语文、数学这些主科而不愿意教英语这门副课中的副课。

  四 建议:

  1。保证小学英语的教学时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开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学管理,首先从开设课时上予以保证。要求学校开足课时,增加教学活动时间,从而减少学生的遗忘,为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小学3—4年级开3节英语,5—6年级开4节英语。

  同时,给小学英语教师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每位英语教师以任教4—5个班级为正常工作量,每周工作量不超过15节,不能因师资紧张而随意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确保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钻研教材,自我提高。

  2。更新观念,重视小学英语教学。

  学校领导要重视英语教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构建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考核小学英语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和工作态度,淡化考试成绩,提高英语教师的课时津贴,优先选派英语教师外出学习,选拔英语教师担任学校中层或校级干部,提高英语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3。调考英语

  老师们都有一种心理,考试的科目认认真真的教,不考的科目则马马虎虎,有的甚至连教材都不上完,建议明年把小学英语纳入调考科目,更进一步强调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巩固小学英语的地位。让上上下下都重视英语。

  4。保持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相对稳定和提高

  5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1)目前我县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为非专业英语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要改变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提高刻不容缓。

  2)关注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 要求教师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她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

  所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兴趣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你这位英语教师感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呢在此借鉴一些测试题以供教师们自我评价:

  1)你每次进课堂都面带笑容吗

  2)你经常在课堂上使用鼓励学生的话语吗

  3)你觉得你的语音、语调标准吗学生很喜欢听你的声音吗

  4)你每次进课堂都注意自己的仪表吗

  5)你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吗学生觉得你永远有用不完的好方法吗

  6)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吗

  其次从自身做起,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基本功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带动学生共同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仪态的端庄大方、态度的和蔼可亲、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副微笑的面孔,经常在课外与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学生,并了解你,这些都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同你相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增加学习兴趣。

  另外,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提倡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学说英语时,他们在口语表达中难免会出现某些错误,教师要学会容忍这些细节错误,不要有错必纠,以免学生怕说英语。的确,老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信心和勇气,反之,老师的挖苦和讽刺必然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b 要求教师注重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呀呀学语时并没有刻意去记忆、背熟,只是因为处在一个人人说母语的成长环境中,随着条件的成熟,不知不觉他就能脱口说出很多话来。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能局限于仅有的课堂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运用各种教具,激发学习欲望

  演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例1 教学Whos he/she时出示彩色照片,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是谁,然后按性别将图片分成两类,再来让学生感知两个问句的不同用法,同时学会回答。例2 教学What is it时,提前让学生把自家的交通类小玩具带进课堂,如自行车、公共汽车,玩具飞机等,举行一个小型展览会,由学生既当参观者,又当讲解员。

  (2)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

  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中有一句俗语: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简笔画的运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①师画生说或师说生画;②生画生说或生说生画。后者更值得大力提倡,因为它非常有益于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

  利用录音机的录音、放音功能,用声音为学生创设情景。例如: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动物的声音录下来,在上课时放给学生听,并让他们猜一猜:这是哪一种动物的声音你知道这种动物用英语怎么说吗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自然愿意学,喜欢学。另外,在课前或课间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来营造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全方位最佳情景,达到音像、动静结合的效果。

  c 注重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1)运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例如:对初学者下指令时,可用手势比划,帮助学生理解,轻松接受英语课堂用语。如:Listen to me carefully!可先指指耳朵,指指自己,再指指心,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运用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刺激学生学习热情。例1:在学习借物用语时,可让两个学生表演哑剧,其他学生猜测其内容,给他们配音。例2:课前课中运用Do it,如:jump,run,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2)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机会。给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且融洽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歌曲最能打动学生心弦。

  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以歌声拉开序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用歌声穿插于学习中,利用它调节情趣、集中注意力,最后在歌声中宣布下课,使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另外,有些歌曲如ABC song,The family song等等,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学起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巩固知识。英语顺口溜、儿歌、绕口令等。这些形式的运用能使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加强无意识记,提高记忆效果。如在教学职业名称时,可自编以下儿歌:worker worker是工人,worker上班在工厂;teacher teacher是教师,teacher帮我们学知识

  (3)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游戏教学:如,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玩扑克、打电话等;还有各种猜人、猜物、猜颜色等游戏。总之,把游戏融入课堂,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食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食物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比赛教学,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大都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胜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如:英文歌曲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通过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动,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要使学生乐学,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开头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次教师必须要了解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

  小学调研报告 篇12

同学们: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我们终身受益。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将会改变你的学习成绩。知道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

  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教你们几个办法:

  一、长期训练,持之以恒。

  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不容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它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训练,持之以恒。

  二、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

  三、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四、研究成果:课题报告。

  为了验证本次拍摄的小学美术录像教材在缺少美术师资的农村学校使用的有效性,获取实际应用的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阶段拍摄做好准备,经研究选择大通区xx小学进行实地调研。XX年4月2日下午,市电教馆馆长、市教研室xx老师、谢区四小xx老师、淮师附xx老师、九一小xx老师我们一行六人,在大通区电教馆馆长的陪同下来到xx小学。原定听2节课的,但因车辆半途抛锚,耽误了近一小时时间,结果就听了一节课。

  xx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村小,共有8位教师,80名学生,实行包班上课,学校每个班级均已安装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但教室未通互联网。学校安排了一年级的学生给我们使用,全班20人,在包班的张老师的操作下。应该说,张老师素质很高,利用光盘资源上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很好,虽然事先并没有看过光盘,不了解授课内容,但她根据光盘播放内容,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组织,适时播放、暂停,对学生进行提示和提醒。近40分钟光盘播放完成时,全班学生基本都绘出了手型画,有的学生甚至画了3张,录像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

  课后我们参与的老师进行了座谈,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着重对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

  总的来说,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觉得是在电视里的老师是在为他们上课,他们不是在被动的观看。

  刚开始播放录像片时,学生完全没有进入角色,都在静静的观看录像,后来在张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们才开始伸出小手,拿出画笔,跟着电视上老师模仿。

  这说明录像教材没有和学生建立有效的直接关联,在第三方张老师的介入下,学生们才意识到自己要跟着做。

  2、教学中所用例子脱离农村学生实际

  教学中所用的例子除了大公鸡,其他的如水母、热带鱼等都不是农村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出现这样的名词时,没有具体的形象辅助,造成认知上的障碍,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不了学生思维。

  结果学生作业模仿较多,大部分都画的大公鸡,因为大公鸡他们最熟悉;创意较少,用色也很单一。

  3、未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录像片中,没有设置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学生们被动观看电视里小朋友回答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领会不了教师授课意图,造成学习目标模糊。

  4、节奏太快,学生缺少思考空间

  虽然拍摄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使用时还是觉得教学环节进行太快,缺少“留白”时间,学生无暇思考,或所有问题录像片中的小朋友都已回答,他们根本不用思考。

  学生无法思考,不知怎样思考,自然无法产生有创意、个性化的作品。

  5、电视机前的学生作业如何评价

  一节课完成时,老师对录像内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但电视机前的学生作业该如何评价?不能一节课上完了,学习目标有没有达到,学生自己不知道。

  6、时间过长

  实践证明,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场组织教学的教师有必要进行停顿甚至重复播放;录像片中学生做作品的时间太长,音乐和现场声对电视机前学生完成作品是一种干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从教师备课和拍摄制作两个角度来进行。

  对于授课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注意:

  1、开头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片的开头,要引起学生注意,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需要哪些工具材料。

  2、、例子要符合农村孩子特点

  所举例子应接近农村孩子生活实际,为他们所熟知的事物,不能离他们生活太远。在举出事物例子时,课件应同时展现实物,让学生能进行对比认知。

  3、引导电视机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设置教学活动时,明确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并给他们留出时间思考,形成虚拟的交互,再通过电视里小朋友的回答让电视机前的学生做对比,以加深理解。

  4、要始终明确,本教学片拍摄目的是教会电视机前的'学生,而不是拍摄现场的学生。

  拍摄现场的学生实质是录像教学用的教具,他们在镜头前展现的每一个画面、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传递的有用的教学信息,是帮助电视前的学生完成学习的资源。

  因此,录像片中的现场,生成性内容不是必需的,一切必须是授课教师可控的,甚至是预设的。

  5、给出评价量规

  要给出精简的、容易操作的评价量规,让现场组织教学的老师能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或学生能根据评价量规。

  对于拍摄和编辑,要做到:

  1、录像课各个环节要清晰

  要和授课教师做好沟通,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明确教学过程的环节框架,在每个环节开始和结束时,要有明确的语音和幕提示。

  这样便于录像片使用时教师组织教学。

  2、画面要展现有效信息

  以电视机前的学生角度,设计屏幕上应该出现的信息。多用特写、课件内容,完整展现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过程。

  小学调研报告 篇13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株洲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快乐学习七彩生活”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学生不愿意寄宿,3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9%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株洲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株洲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