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设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1
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设计的出现,所体现的就是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本次调研以中国境内多个城市的环境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环境设计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环境设计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一、北京
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中国的首都。在环境设计方面,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早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近年来,北京城市环境设计着眼于自然、文化、生态等因素,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例如,今年北京市公布的20xx年—20xx年规划纲要提出,将打造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减少噪音污染的“安居乐业区”,并启动北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等。此外,将增加共享晾晒区、全市开展绿色停车场建设等等。这些措施能够更好地同时考虑到城市建设、自然和文化因素,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二、上海
上海是中国的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近年来,环境设计在上海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馆、上海市馆建筑设计等都成为了环境设计领域的一大亮点。同时,上海市也致力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化、减少空气污染等环节。例如,在最新的环境保护规划中,上海市提出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建设公共自行车道路、推广“共享汽车”等环保措施。这些措施是上海在环境设计和保护方面愈加注重环保的重要举措,将为市民创造清新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条件。
三、广州
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广州在环境设计上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例如,广州的大型文化活动中,常常会使用开放区域、露天场所等环境设计技术,创造出极为独特的`视觉效果。此外,广州市政府也介入并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创新、城市绿化等领域。近期,广州市也加大了城市环保项目的投入力度,推进能源、水环保等多方面的工作,致力于创建“绿色城市”。
四、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在环境设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20xx年,深圳市推出了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在20xx年之前将碳排放涵盖到中、高层次城市建设。此外,深圳市政府也在探索完整含义的“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努力工作,将打造“科技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理念与“绿色城市”的建设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改善。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城市在各自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展现出了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巨大进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应该在欣赏和学习优秀环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等外在资源,促进城市环境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确保城市建设质量的同时,维护和保护好我们的城市环境。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2
背景介绍
环境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居住环境,还覆盖了商业、运输、医疗等多个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境设计的概念和实践已经得到了各种形式的改进和发展,很多人已经对于环境设计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对于环境设计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报告基于我对于环境设计的调研和实践,旨在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和不足。具体而言,本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环境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
4.环境设计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对于环境的设计来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工作等环境,并提升生活品质。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空间设计:包括对于空间的利用、布局、配色等方面的设计。
2.材料设计:包括对于材料的选择、处理、组合等方面的设计。
3.照明设计:包括对于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利用、亮度、颜色等方面的设计。
4.声学设计:包括对于声音的反射、吸收、传递等方面的设计。
在环境设计中,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原则:
1.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2.可持续性:考虑环境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影响,追求可持续发展。
3.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地利用资源。
4.可操作性和易维护性:考虑设计的操作和维护成本,使设计更加容易实现和使用。
环境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环境设计在不同领域均有应用。下面,我们以居住环境、商业和医疗等领域为例,分析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
1.居住环境
在居住环境中,环境设计的实践范围非常广泛。这涉及到建筑的外形设计、房间内部结构的设计、室内装饰、照明、家具布置等方面。居住环境的设计除了美观与实用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与舒适性。
例如,设计厨房和客厅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在使用时的舒适和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合适的颜色和材料搭配,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采用人性化设计,例如按照用户体验来规划空间,固定设备的位置等等。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生活空间更加宽敞、明亮、通风,达到舒适宜人的效果。
2.商业环境
在商业环境中,环境设计也非常重要。商业活动中,环境设计是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之一,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心理。
例如,一个商场内的环境设计,既需要考虑商品的展示效果,又需要考虑购物环境的舒适性。商场需要灯光、音乐、氛围和特定的色彩等方面起到美化和塑造品牌形象的作用。此外,商场的布局、导购路线和陈列的合理性也可以吸引客户的注意。
3.医疗环境
医疗环境中,环境设计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可以提高人们就医的积极性和信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感。
例如,医院的照明可以通过人造/自然光源控制,使其更自然、温暖和平静;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可以用更舒适、防污、抗菌性质的材料进行设计。同时,在医疗区域内必须恰当地分配工作区域、休息区域和迎客等各项设备,以及合适的符号指示,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的便利程度。总之,人们需要在一个和谐、舒适和安静的医疗环境中就诊。
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几个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1:摩登感城市Loft
摩登感城市Loft是建筑和室内设计公司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设计之初,设计师从人性化出发,让每个空间更加自然,高效和便利。该设计利用了各种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独特材料,包括气泡壁纸,彩虹影子石墙,绿植等等,色彩鲜艳而不妖娆,营造出一个高上代、艺术新派的摩登感城市Loft。此设计风格激发了很多现代年轻人的无尽渴望,让他们能够有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案例2:上海南京路十七区商圈
上海南京路十七区商圈是上海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标建筑。该建筑整体采用了灰色系的外墙,内部楼层的每个门面都进行了设计。深浅相间的颜色镶嵌,形成了一个美妙的石纹拼贴式墙面。在墙的顶部,利用了更多的灰箱跳跃,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石纹组合。与此一起,整栋建筑中灯光设计同样重要,它将建筑的整体氛围和风格做细致的调和。
案例3: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在医院环境设计上也做得非常成功。医院的大门和家属区使用了非常求稳,典雅且不失活泼的饰面,并且在卫生中非常注重细节。在环境设计中,打造了穿堂风、开放式超大绿地、阳台等配套设施,为病人、家人提供了愉悦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在医院里工作的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应有的私密空间设计上也是不可忽视的。
环境设计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环境设计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一是设计与工程技术逐渐分离,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得关注度越来越低。其二是环境设计师的基础知识不充足,交叉学科知识欠缺。其三是设计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制约,处于一种固定地位。
未来,环境设计的趋势是在时尚、环保、舒适和创新上达到更高的水平。设计师越来越注重自然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向的规划、公共空间利用的协调以及自动化的实践。在功能性、可持续性、可衡量性等方面的超高需求水平下,期望设计师的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总结
本调研报告旨在从多个角度综述了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环境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及环境设计的挑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设计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建立客户与设计师之间的合作、注重跨学科交叉、解决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短板和规避不合理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更好地发挥设计在塑造环境中的作用,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加美好、高品质的居住与生活空间。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3
《城市规划设计(一)》是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64学时,属于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和城市各种活动中心的概念和规划原则与规划布局,能够在限定条件下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合理的城市各种活动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并能遵循有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相关法规,进行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新区的开发和规划设计。
一、改革的背景
当前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实训的方法。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讲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介绍规划设计优秀案例,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案例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课程实训项目采用阶段性设计,选题为城市建设中的实际项目,采用真题真做的形式,分别从基地考察,项目策划、规划概念构思,结构规划,建筑布局、环境设计、运用适宜的媒质进行表现和汇报八个阶段进行。通过实训项目使学生全面掌握公共活动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原理方法(还包括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等)。虽然当前的教学模式能很好进行实训项目,但是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学习,在城市规划的非物质层面,主要指社会问题、地方特色等方面为导向的分析较少,通过课堂教学与考试综合改革把学生带到校外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亲身的体会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既使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城市规划中遇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对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改革的实施
此次教学改革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设计(一)》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初步提出解决方案,分组讨论总结,并通过文献的查阅与老师和专家的交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真正培养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内容中的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空间要素和城市商业中心的部分教学内容作为现场实地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到校外西宁市的典型城市空间和商业中心现场教学)并增加了案例讨论课时,其他章节仍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通过本次课程改革,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采取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模式,由学生的现场调研,教师的现场讲授和学生现场体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中的一些非物质层面的教学内容和知识,通过参加学生的讨论课可以从学生那里收集意见,在c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现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街道空间、道路空间、广场空间中的设计要素组成和区别,体验在不同空间中人的活动内容的不同,从而在设计时才有的`放矢。在商业中心的现场体验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体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的活动特征,为创造丰富多彩和繁荣的商业中心做最基本的准备。现场教学结束学生交一份商业中心的设计方案(包括几份调研报告和成果图)作为阶段性成绩计入总成绩,除此不布置平时作业以保证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商业中心的大作业。
通过课内外的练习、课堂讨论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在这两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组合成小组,以小组形式来学习、调研、讨论、提交成果,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班级QQ群学习一些网上优秀案例,并且组织小组定期汇报成果,以此形式及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三、改革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改后的教学效果比之前有很明显的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感觉专业课的学习和生活居然有如此多的联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经过教改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体验时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的引导。例如空间的围合感、领域感的强弱是通过空间与周围围合物(实体的建筑体量或者虚体的树木高低)的比例形成的,而学生对于围合感、领域感、宏伟感等空间的感受反应不是很敏锐,并且让学生在现场用速写本记录所见所感受时,使得同学无从下手。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入学条件太低,基础知识较差,很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和理科学生选学本专业,因此缺乏最基本的艺术素质和社会人文知识。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推荐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强大的知识摄入量可以增加视野,开拓学习欲望,另看完参考教材也写写读书笔记,以此希望改变基础薄弱的问题。
学生仍缺少自己的主观创造性。经过现场教学和小组调研后需要学生完成调研报告,教师要求每位同学写出来自己的感受(包括空间体验、环境设施设置、交通组织等方面),但是作业和小组讨论的结果都发现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没有感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本就不会表达或者不会深思去体验,仍然停留在等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模式中。而且在刚开始的讨论课中更突出,大部分同学讲只会讲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学很少,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在今后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多增加一些让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环节,增加一些讨论课或者课程设计的答辩都能提高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太固定和严格的上课时间也给教改带来一些阻碍。从学校到现场教学的市区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学生每天都安排了课程,这给教改课程的内容衔接带来了困难,需要自己调整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教学内容,这样有时候课程内容衔接就不太好,希望教学管理者可以让教改项目课程教师适当走“绿色通道”,减少一些麻烦。
在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不光要培养学生掌握规划和设计技术,更要注重其建立专业理论体系,提高对新问题的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找到一种适合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4
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复合型学科。它涉及的专业内容广泛,需要从整体上去表现空间与时空。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理论和观念相对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结构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阻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高校的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如同隔靴搔痒,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于PBL教学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谓PBL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的简称,可翻译成“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过程中受到认知学、协作学习、多智能理论的影响。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做中学,学科交叉,协作学习,自主探究,与真实世界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以实现学生知识的生成和培养能力为最高目标,注重学生心理或者动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各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渗透、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弊端。它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来代替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由教师和校外导师设计或选取项目,在项目推进的学习过程,将看似孤立的专业课程知识导入整体设计流程,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整合,实现学生设计创新综合能力整体提升。那么,PBL教学法如何在环境设计专业得到更好的实践运用?这就需要更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来实现。
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双平台”
笔者根据经济建设对环境设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与实践调研。据此,以H学院为试点,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即现实加虚拟,搭建起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PBL教学法正是依托于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双平台”构建包括以下两部分:
1.搭建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改造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校内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建设,包括已有的实验室和工作室。在H学院试点已经邀请行业专家和一线人员到校进行了考察,提出改造方案。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场地设计采用企业模式,集生产、教学和研发为一体,更便于生产设计与教学对接,利于师生间更好互动,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使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功能更趋完善。同时优化管理,将实践基地和工作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达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照互惠互利原则,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改善现有条件,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踏踏实实建设好。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也更深入和规范,如在佛山市东鹏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组成了由企业负责人为首的实践教学团队,每周二晚上给实习的学生上课,对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说明,并就学校较少涉及的施工工艺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和市场接轨。
(3)在校内的实践课上,选择相应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实际工程项目。此外,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实践导师和本校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践。
2.搭建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本着“结构完整、简单实用、技术成熟、扩展方便”的原则,推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数字化建设。
(1)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设计“多层次、模块化”的环境设计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全过程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平台分成三个层次的模块,将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训练贯穿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第一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认知训练;第二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综合技能训练;第三个层次为环境设计工程项目创新训练。
(2)进行有关软件资源的开发。重视立体化教材建设,丰富并优化环境设计教学资源网,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设计专业教与学的`需求,开辟“网上课堂”或利用FTP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实现基于项目的设计实践课程训练。
PBL教学法在专题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专题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全套系统设计,实现理论向实战的过渡。PBL教学法将在“专题设计”课程中进行实施。
1.项目确定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状,在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上,可引导企业把项目设计任务的核心部分系统而循序渐进地给予学校,建立起教学资源库。把企业的项目任务转化成课题,可以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使教学目标性更明确,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下载一份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具体设计任务书。
在开课初期,便组织学生同企业导师一起实地考察,现场拍摄照片资料,与企业负责人探讨设计方案构思,明确甲方的设计需求和目的。
2.项目规划
由于PBL是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整体过程,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甲方的具体要求、实际空间的设计任务量及教学的时间安排,我们按学生按兴趣和自身能力,安排5-8人一组,确定组长(设计总监),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所需时间作总体规划。学生还可以在规划阶段去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上,找到大量真实有效的实践案例学习,拓宽思维广度。教师在此过程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课程组织者、学习参与者、信息咨询者、情感支持者”,起到设计和组织向导的作用。第一次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按计划要求各小组进行前期市场调研。
3.项目实施
这一阶段是PBL教学法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设计是离不开市场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包含的项目较多,学生要根据具体项目,对周边环境及居住者、交通流线和材料市场进行调研。学生在去到工地实地调研、量房时,也得到校企合作单位的大力协助。
小组完成项目具体实施第一环节后,纷纷拿出了优秀的,第一时间上传到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并在全班进行了阶段性分析汇报。在汇报中我们看到不同项目的小组,都整理了大量图文资料。从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综合分析前期的市场调研结果后,教师带领设计小组再赴甲方公司,进行具体的方案汇报和探讨,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积极与甲方和企业导师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进入系统设计阶段。设计定位明确后,鼓励学生尽量通过概念性的草图切入设计,学生个体是自己知识的构建者,之后通过小组交流和分享,使他们通过一系列完整草图来理顺设计思路和明确具体的细节设计。此阶段,PBL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不止局限在教室内。在试点H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场实践教学平台正在建立和完善中,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与PBL的教学法相配套,包括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和工作室。在此阶段,教师辅助,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分工合作,团结协作,设计项目和课堂活动,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依赖,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主体能动性得到培养和提高。期间,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对材料和施工工艺实验室的参观,并多次组织去工地进行实地调研。随着设计的深化、推敲,完成平面布置方案,最终以完整的设计表达方式绘制全套 CAD施工图及效果图,并附注材料列表和简易预算。
4.项目成果展示与活动评价
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包括市场调研报告、团队设计方案、同学评议等内容的一揽子文件(图1)。教师把这些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再添加到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里。PBL教学法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客观、更全面的对一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出综合评价。最终的考核评价由企业专家、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来完成。除此以外,学生还自行策划和组织一次设计作品展览。此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相互交流。
结语
初步实践经验表明,“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给PBL教学法打造了适合的平台,使学生学习成为在实践体验中主动构建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PBL教学法与现有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要坚持建设好“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好现场实践教学平台和数字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等,这些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5
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开端,对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从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文章借鉴建筑学设计基础课程经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特色和专业内涵,对环境设计初步课程展开论述,以期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环境设计;设计初步;体验式;分组讨论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环境设计专业最初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化而来,而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则是数十年的事。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随之步入发展正轨;1983年后,许多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制定的历年本专科专业目录,环境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环境艺术可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同时,工科类院校也设置艺术类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至今还沿袭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既区别于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传统美术专业,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环境设计专业与院校特色专业相关(表1)。工科院校设立环境设计专业大多以土木建筑专业为特色,依托建筑学与土木为学科背景,环境设计专业最初也依照建筑学建制设置专业课程。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也由建筑学、环艺、视觉传达、城市规划等专业构成。依托建筑学设置的环境设计专业有以下优势:宏观上体现了环境设计的学科定位,以建筑学为学科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被打造成更注重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中观上体现了教学的学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优秀的学科为支撑,其专业设置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微观上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建筑学特色专业的引领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基础,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讲述设计方法和学生做快题设计练习等程序安排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其毕业生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明显具有艺术专业的一些特质,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审美具有独特性、感性思维丰富等。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存在一些区别: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与工科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建筑学这类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而环境设计这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具备感性思维。建筑学作为工科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具有很大不同之处。以环境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它一方面是理性的,必须适合工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和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注重感性表达,审美、风格、形式都是社会艺术思潮的展现。而艺术设计创作有时候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强调主观认识与主观表达。
三、教学探索研究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性质与学生思维方式,笔者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着重引导并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师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将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优秀设计案例纳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即将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学生大有裨益。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绘,感受空间尺度,对设计要素进行初步了解,并在体验中认知常用景观植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基地测绘,认识非常熟悉的树木、台阶、座椅等,感受校园的空间构成与尺度感;其次带学生去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等大型场地感受人文历史气息,让学生在认知最基本的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感受深层次的设计主题式场地文化;最后学生分组交流沟通,选择尺度适中的小地块进行概念设计。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小空间的教室,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到大自然中感受尺度、氛围、景观并发现美和自我。
2.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学生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内容或者设计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比个体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不同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在考察调研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调研内容如基地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最后总结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内容中,小组成员分析基地现状优势与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前期的讨论研究,方案的前期分析研究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基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景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环境设计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
教师除了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之外,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环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理论,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收集相关的基本数据,如学生的艺术基础、艺术素质、智商、天资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评价等,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传授课堂知识,还要进行体验教学与分组教学的设计,并具备极强的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优秀案例,并能对课堂分组讨论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为学生进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乃至进入设计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6
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设计因此变得非常重要,准确地说,它既包括室内室外环境,还包括城市、建筑物和景观等。现代的环境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室内设计,它是一种综合的设计艺术,涵盖了建筑、室内、景观等多个领域。
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现代环境设计的发展概况,探究环境设计的未来趋势,同时也是为我们公司未来的环境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网络调研
我们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阅读行业杂志、查看设计网站和设计师的作品等。
2.实地考察
我们前往了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环境设计案例,包括办公室、商铺和公共空间等等。例如在办公室环境设计方面,我们考察了多个有代表性的办公室,了解了人性化和节能环保设计的新发展。
3.专家采访
我们也邀请了几位环境设计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环境设计的看法和未来趋势的分析。
主要发现
经过调研,我们从中得出了以下主要的发现:
1.环境设计的流派正日渐多元化
目前环境设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领域,它更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涵盖了建筑、室内、景观等多个领域。不同的环境设计流派也因此应运而生,比如说都市简约风格、极简主义、现代风格等等。
2.人性化设计越来越重要
环境设计在过去是以装饰为主的,但现如今环境设计的目的已逐渐转变为人性化和体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办公室空间的设计来说,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体工学、健康和舒适度等问题。
3.节能环保成为未来的趋势
节能环保的设计越来越引人关注。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大气污染的加剧,人们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设计。许多设计师正在采用环保材料以及智能技术来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结论
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人性化、节能环保化。多元化是因为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综合设计艺术。人性化是因为我们必须为人类创造适宜健康、美观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纯粹的装饰。节能环保是因为我们需要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我们公司的环境设计工作来说,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始终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问题,注重创新人性化的设计,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需求。我们会利用本次调研的成果,不断推进公司的环境设计工作。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7
现代社会,绿色建筑在建筑学中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探索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有关建筑的教育课程中要将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本文将从绿色建筑的含义及设计两部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内容;探索研究
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必须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相关思想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但关于绿色建筑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教材,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自行进行安排。下面,笔者将就最近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在有关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很多,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等。根据这几个定义和绿色建筑含义的差别可以得出:“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并能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意识到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趣。但是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让学生能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师还要增加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讲解。在对其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样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虑到评价体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可以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高校中建筑学的大四学生对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相关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可以适当减少建筑的美观、作用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而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在气候和环境特征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讨论上。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绿色建筑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设计、建筑整体构型以及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来指导学生怎样设计绿色建筑的各个空间,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很多,在教学中不能讲解全部,重点应该放在和建筑设计结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风及遮阳技术,通过融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在设计时怎样在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三、绿色建筑教学成果检验
(一)绿色建筑含义教学效果检验
检验这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地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对调研的建筑进行评价,写出调研报告。在这种调研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样子,将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而且能在调研中学习到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题目的检验
绿色建筑的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这其中设计题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地形设置能够直接对学生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进行考察,所以绿色建筑设计题目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选择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具备解决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观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气候的变化,还要周全节约能源的问题。这时如果建筑类型比较复杂,学生的精力就会过多放在对功能的处理上,而忽视绿色方面的设计。所以可以选择设计绿色小别墅,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功能比较简单,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决建筑和生态的相关问题上。对于要设计的地形设置,首先要确定城市。这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确定。建筑设计一定要契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当地的乡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学生对设计地点的选择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在温度调节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中不能明确体现节能因素,因此,建议学生不应选择气候温和地区。在对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这个部分,要制定准确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的评分指标和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不同,传统建筑课程设计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构造及图面表现等。而绿色建筑根据其含义应该增加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节能程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评定标准,还应该增加设计创新这个评定标准,用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方法。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要以掌握其含义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设置教学、实践调研以及设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对学生在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多加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