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服装专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服装专业调研报告1
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是从知识的使用者即毕业生的角度,测量和评价服装各专业毕业生现存的就业状态、就业质量,职业对基本工作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水平及教学条件的满足程度。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是反馈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研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运用,能有效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可以使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以及人才素质培养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以及专业就业对口率,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调研的组织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本次调研在调研对象选取过程中,分专业和年级进行,选择了20xx届到20xx届毕业生,并且分专业调研,分别调研了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工程专业、服装企划营销专业及服装视觉营销专业共120名学生。调研的形式主要以问卷调研为主,访问调研为辅。问卷的发放由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与毕业生联系,充分利用了信息手段,采用QQ群和邮箱的方式传递问卷。每个专业选取几个学生采用访问调研。
二、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个人信息调研,包括毕业生姓名、专业、毕业年限、现在工作单位;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就业岗位情况;专业技能应用情况;学校专业教育的优势、劣势;对学校的建议;对学弟学妹的建议。问卷主要由单选题、多选题和两道开放式问题组成。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回收120份问卷,其中服装设计专业回收32份问卷,服装工程专业回收32份问卷,服装企划营销和服装视觉营销一共回收48份问卷。20xx届毕业生为44人,20xx届19人,20xx届23人,20xx届24人,其他为10人。调研对象以近几届毕业生为主,一方面,毕业时间短,与教师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调研数据与学校教学情况更加贴近,数据分析具有可参考性。
1、就业单位的性质
调研结果表明,71%的学生在私企里面工作,8%的在国企工作,7%的人在外企工作,8%的人在合资企业工作,另外有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2、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岗位性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有78%的学生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分专业的数据整理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更高,服装企划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服装营销和从事与营销相关工作的比例各占一半。三个专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学生能达到48%。
3、专业教学情况统计
(1)在学校所学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69%的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技能能够适应和基本适应工作,31%的学生觉得所学技能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说明服装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在对学生进行的开放式问题调研中,关于对学校的建议,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普遍建议加强课外实践、实习机会,专业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能够缓解刚参加工作时的不适应现象。
(2)专业优势。调研结果分析显示(可多选),120个学生中有98名学生认为服装系的师资力量较强是我们专业的最大优势,有66名学生认为专业教学有特色是优势,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院师资力量和专业建设是认可的。
4、职场应具备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力、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职业能力更为重要。这说明在真正的职场生活中,更需要团队合作,这一点在开放式问题中得到验证,毕业生大多希望学校加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展现自我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服装专业调研报告2
根据本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决定在本学期的第7至8周,为服装专业的学生们组织一次采风与行业调研的教学实习活动。
一、实习目的
以洛阳、我们选择三门峡、禹州和开封等地作为我们的主要采风对象,以了解传统服饰文化和民俗艺术。通过深入领会中华民俗风情和民族艺术,我们希望获得服饰设计的灵感。通过这次采风活动,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综合运用起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升学生对华夏艺术形态、服饰文化、服装审美以及服装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希望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视野,并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实习班级和人数
实习人数:
三、实习内容
1.结合我所学专业知识,我对华夏文明、民族文化、艺术风情以及服饰造型、色彩等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研究市场现状,我对我国的艺术文化、服饰风格和服装造型等特点有了全面且直观的认识,从中获得了许多服饰艺术设计的灵感。
2. 了解民风、民俗、面料艺术、流行趋势。
四、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为2周,时间为20xx年10月14日至27日。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原地区传统的民俗风情、华夏艺术、丝织文化以及服饰文化艺术等进行专业的采风和调研。
实习地点:洛阳、三门峡、禹州、开封等地的博物馆、创意产业园等。
实习日程安排:
五、带队老师
六、实习所需仪器设备及消耗性材料
笔记本、数码照相机、光盘
七、成绩考核
根据对服装专业的调研结果,本次调研报告将撰写一份篇幅不少于20xx-3000字的原创内容。同时,结合采风所得的`见闻和灵感,我们将从拼布、刺绣、编织、布艺制作以及面料塑性等形式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手工技法,并将其运用于创意手工系列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服装专业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发现…(接下来展开详细的调研结果介绍)。同时,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到了各种有趣的场景和现象,还收集到了许多启发灵感。在这些采风的见闻中,拼布、刺绣、编织、布艺制作以及面料塑性等形式给予了我们很多创作的灵感。因此,我们决定运用这些手工技法,设计并制作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我们将充分利用拼布的技法,通过将不同材质、颜色和图案的面料拼接在一起,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质感和立体效果。刺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法,可以用于装饰服装或创造出各种图案和细节。编织则可以通过巧妙地交织和编排线条和纱线,制作出独特而精美的面料。布艺制作则是将面料进行剪裁、缝制和填充,创造出各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而面料塑性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热塑性面料的加工方式,为服装或手工作品赋予更多的形状和结构。我们将结合以上手工技法,设计并制作一系列独特的手工作品。通过选择合适的面料、色彩和图案,并灵活运用拼布、刺绣、编织、布艺制作和面料塑性等形式,我们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艺术感的作品。这些手工作品既能满足功能需求,也能通过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手工艺表达我们对时尚和美的理解。总之,本次调研报告整理了对服装专业的详细调查结果,并根据采风见闻和灵感,提出了以拼布、刺绣、编织、布艺制作和面料塑性等形式为基础的创意手工系列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计划。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手工作品的制作和展示,能够向人们展现出服装专业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
作品要求:
1、充分结合采风见闻,汲取创意设计灵感;
2、根据制作的难易繁复程度,自行拟定系列数量;
3、完成系列手工作品的设计效果图绘制和实物的制作;
4、以创意展览的形式,展示采风实习成果。
实习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录:
1、设计灵感、设计图和作品实物:50%
2、调研报告:30%
3、实习表现:20%
八、实习要求
1.按照学院要求,严肃认真,科学求是,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前做好功课,抱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实习。
3.实习过程中要服从教师安排、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确保实习质量。
4.外出实习要爱护公共环境,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