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村级调研报告[集合]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级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村级调研报告[集合]

村级调研报告1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万农民的经济利益,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为搞好农村财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财务问题还比较多,如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村级债务累累等等,农民群众还不满意。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维

  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近几年我县查办反映农村基层组织有关案件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后,认为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出手续不完善。

  以来,虽然我县有部分乡镇推行“村财乡(镇)管”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委会会计以及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主要表现为:

  一是存在不少“三无”原始凭证。即无正规发票或无明确费用开支用途、无经手人签字、无负责人批示(或无财务监督小组审核),会计将其擅自入账。

  二是付款对象不清晰。有些费用如误工工资、退耕补助、力资费支出时,领款人没有写清详细地址,还有用按指印的方式代替单据上签字盖章,一旦出现问题,给调查核实带来很多困难。

  三是白条入账普遍。大多数村级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多以白条入账,而且以便条、三联式收款收据代发票入账在村委会会计账上也是极普遍的现象。

  (二)支出费用无标准。

  不少村委会基本上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有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也是形同虚设,支出多少、如何支出基本上都由村支书或主任说了算,缺乏对村主要领导的有效监督。主要表现为:

  一是专项支出漏洞较大。有的村对专项投资的工程项目既无计划又无预决算,也不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完全由村个别领导决定,花多少算多少;且把大量不合理开支列入工程项目费用,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当前有不少村民反映并经查实,“村村通”建设过程中,费用支出较为混乱,不少村干部借机支付不合理开支,这样造成村委会旧债未清、新债又添的不和谐现象。

  二是非生产性开支比例大。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要杜绝村级招待费,但是,绝大多数的村级管理经费多用于招待费用支出,普遍形成一种检查吃、开会吃、出差吃、有事无事几个干部聚会也吃的不良风气,而且电话费、手机费、请客送礼费等开支无标准,造成极大的浪费。例如我们在查办某村支部书记的案件中发现,该村—会计账上的招待费为36.64万元,最高年份为5.24万元,最低也有1.13万元。另外该村1999—还在账外账中开支招待费4.29万元。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平均每年的招待费为3.41万元,支出数额惊人,说明村级经济管理中胡支乱花挥霍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三)收入入账无监督。

  村级基本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应收款也未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催收,从而给白条子抵库、贪污、挪用公款提供温床,主要表现为:

  一是收入入账不及时。部分村会计做不到日清月结,常存在挪用专款、坐收坐支、白条子抵库等违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行政村随意截留收入作为小金库。有一村委会私设小金库达13.4万元之多,并为应付上级检查,设置两套报表、两本账;有的行政村还存在白条子抵库现象。一村会计所收村民村提留老欠在他离岗时才用白条子抵其工资交会计账做账。

  二是大多数村委会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实物都不会入账,更不会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长期以来,缺乏对财产物资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三是有的'村级应收账款存在有增无减、有借无还的趋势。经调查发现,村级应收账款主要是村集体给农户代垫的农业税、民工建勤、水费等上级部门要求各村代收的有关费用。由于村委会为少数“钉子”户垫付了一些费用,这极大地影响其他群众缴费的积极性,使以后的收费越来越困难,从而出现村垫付金额越来越多,村级应收账款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致使不少村干部任职多年,不仅一分钱工资拿不到,反而从家里拿出不少钱来垫付各种税费任务,最终出现村委会违规扣取村民粮补资金及退耕补助来抵扣村民老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会计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由于换届等原因,我县部分村委会会计出纳变更频率较快,会计队伍极不稳定,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手续的问题在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村会计离岗不办移交,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隐藏着不堪设想的后果:一是影响会计核算连续运作;二是造成资金断流,资产管理混乱;三是账面数字反映债务不实;四是孕育贪污行为;五是经济责任不明。

  另外据调查发现,由于原会计未办移交,新会计只好重新设账记载,使得未办移交的资产得不到承上启下的应用和管理,造成了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浪费和沉淀;同时,由于移交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引起群众猜疑、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例如某村由于原村会计离岗多年未移交会计账且一直外出打工,导致该村的会计账形同虚设,镇农经站也因此一直未对该村的财务进行统管,引发群众为村支部书记违纪问题多次上访。

  (五)财会人员素质较差。

  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现有的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基本在40周岁以上,小学文化也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加上没有接受正规的会计培训或培训时间少,不少村会计根本不会按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有的甚至因不懂业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把五花八门的票据用报纸封包,成为“包包账”。因此,无法做到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尽到一个会计审核、监督、管理的职能,更无法有力地与贪污、挪用公款、重复报销等行为作斗争。另外,还存在主任(支书)兼职会计现象,从而失去了主任与会计互相监督的作用,严重违反了财务制度。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强,特别是财经纪律、法制观念淡薄;二是财经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三是村财务公开不透明,公开时效性不强,群众不知所以然;四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乡镇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不到位,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检查也只是走过场,不能保证村级财务的公正、公开、透明。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笔者认为,除改革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外,还要采取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的对策。

  (一)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搞好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加快“村账乡(镇)管”的步伐,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资金使用权、村级财务审批权、村级民主理财、监督的途径和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各村财务实行“统一制度、集中审核、集中记账”。同时,乡镇一级应抓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真正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程度。

  (二)尽快推行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为了使村级财务尽快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村级要在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年度民主评议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对一年来的工作、事务活动向村民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村民代表根据村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进行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再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发放村干部工资与奖金。同时,乡镇农经站和纪检部门要重点建立农户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详细了解各村在财务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处理。

  (三)加快会计用人制度改革,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因此,一是要积极推行会计聘任制度。由乡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取,将年轻、文化高、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会计岗位上,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低的现状。村级会计人员如需调换必须经乡镇农经部门同意,而且会计账的移交也必须由镇农经部门会同村主要负责人一起监交,并以书面形式写好移交报告。二是乡镇农经部门应当主动承担培训农村会计的职责。不仅每年要组织好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新会计的上岗培训,没有培训不得上岗,而且要利用会计例会和每年的年终审核等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广大农村会计学法、懂法、守法。

  (四)加强法制宣传和审核监督,确保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组织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使其明白要对村内部的会计行为承担主要责任,从而使村领导与会计人员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缓解以往存在的矛盾,以利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同时,各乡镇农经站要加大审计力度,确保每年在农村财务普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农经站还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横向联系,使执纪执法部门成为村级财务工作管理的强劲后盾。

村级调研报告2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特对浦江县飞轮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某某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飞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飞轮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四)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五)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六)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七)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甚至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八)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内容作为对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努力使农民从思想上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思想教育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村委会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提高思想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六)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搞红文化广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政治生活的公开化与民主化,使信息畅通。在农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站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定点上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远近,人口多少而科学确定乡村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保证合理用药和价格合理性,增加可报销支出。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患者档案,方便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加强基层乡村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合作医疗各项监督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为农民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八)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九)扎实抓好三个工程

  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轮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飞轮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飞轮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前,其他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村里出现了几个经商办厂的先富一族,但农村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朝黄土背着天的典型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后,随着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吸收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回村投资兴办产业。村两委借助政府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目前,该村共有工厂3家,不仅解决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农村的就业困难。现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本村人口的2倍,20xx年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飞轮村的经验证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加快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飞轮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地势、民居的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村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环境得到和谐共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也颇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新农村建设姓农,不姓城。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实施整拆整建,不仅耗资巨大,也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加了巨大的包袱,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农村中形成了新的水泥森林。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乡村建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建中发展。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浦江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飞轮村虽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该村两委干部能充分抓住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得到省、市、镇各级奖励补助近十几万元。村级财政支出还不足5万元,就把农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多的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建设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村集体经济负担。

  八、飞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村级调研报告3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情况。乡地处华蓥山中段,位于区东部,距离城区16公里。川陕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乡。本乡东接达州市大竹县,南与区龙滩乡相邻;西与区观阁镇、广兴镇接壤,北靠渠县。全乡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13575人。20xx年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仅村、村两个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5500元,平均每村1961元。有收入的村3个,占总村数的23%;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村0个,收入1000元至5000的村1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资源承包、从企业收取公路维修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

  村:出租10亩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0xx元。

  村:出租闲置空地900亩,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500元。

  村:收取煤矿村村级公路损坏维护费用10000元。

  (三)村级集体资产现状。截止20xx年,全乡各村集体资产总额约为5万元,主要为村级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因维修办公室、办公经费开支、垫支保险费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级集体债务状况。全乡13个行政村目前有2个村负债,总计负债36000元。村因垫付社长工资负债21000元;村集体资金20xx元因日常办公经费开支目前已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0000元因维修公路目前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3500元因业主搞开发占用农民土地,已全部拨付群众,此外,因维修村级公路滑坡负债15000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分析

  (一)集体收入开支入不敷出。全乡13个行政村除极个别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外,绝大部分村都没有集体收入,全靠上级拨款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办公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无力兴办公益事业,也无力增加村民福利,更无力发展创收实体,全乡收不抵支的村占绝大多数。

  (二)主要收入增量不足。土地收益成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20xx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靠土地取得的收入为15500元,占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的60.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

  (三)收入来源途径单一。村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村办企业破产,集体资源开发力度小是目前全乡各村存在的普遍状况。仅有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只是靠出租土地资源的方式取得,收入来源单一且集体收入低。

  三、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资金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除利用土地资源为集体增收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增收渠道。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如、五星、内槽、等村地处华蓥山区,林地资源异常丰富,村干部未能充分把握资源优势引领群众致富。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财务管理不严。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个别村集体账目混乱,常年未向群众公开账目,在工作中甚至存在挪用集体资金支付党报党刊的情况。

  五是产业带动无助集体经济发展。部分村除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如五星村万亩油牡丹种植、村千亩茶叶基地、内槽村百头山羊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为业主和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集体经济从中受益甚微,甚至没有受益。有的村虽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没有规范化运作,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集体也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任何受益。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增收路径

  1.盘活现有集体资源。摸清村集体现有耕地、林地、荒地、矿山、山坪塘和闲置校舍等存量资产资源,明晰产权、完善产权有偿使用形式,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统一开发利用。

  2.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建立土地托管平台,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多年荒芜的耕地、林地、果园等,实行托管经营;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开发乡村特色观光旅游。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托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开发特色"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如村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可引进业主开发休闲度假山庄、打猎场、滑草场等旅游项目,增加集体收入。

  4.增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村集体用好用活现行政策,以集体土地入股包装项目进行招商,引进业主兴办实体经济,与业主共同享受经济利益,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生产、经营性用房或设施,出租给业主,获取比较高的收益。如车坝村高粱种植面积已形成规模,可引进业主发展酿酒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二)优化配置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乡两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设立不少于20万元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担保贴息或其他补助。区乡两级现代农业产业扶持资金要保持每年5%的递增速度,用于奖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

  2.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充分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用好用活相关土地政策。通过土地调型整理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增量和非农用地指标收益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返还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加大部门扶持力度。区乡两级有关部门要在人财物方面加强对各村的帮扶力度,既要在资金、技术、物资方面给予村集体帮助,又要在产业发展、村办企业等方面加强指导,实现"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提升村集体自主

  3 致富增收的能力。

  4.加大金融支撑力度。乡镇金融机构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要优先提供金融服务,要加强涉农信贷和保险协作配合,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形式,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把扶持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切实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扶持力度。

  (三)严格落实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技站、经发办、财政所等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工作落实。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2.强化财务管理。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管机制,继续采取"村帐乡管"的办法。成立以群众代表为主的民主理财小组,对集体经济组织日常运营、财务收支等工作进行监督。规范村级集体收入的开支范围,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实现财务公开,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内容。

  3.严格考核奖惩。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对各村年度考核的内容,与村干部任用、奖惩等直接挂钩。按年度细化目标考核任务,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村给予适当处罚。

村级调研报告4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纪检组织网络,推进村(居)纪检工作落实,按照市、区纪委工作统一部署,我镇近期对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的纪检组织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全镇村(居)纪检委员队伍建设、作用发挥、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村“两委” 换届后,村(居)纪检委员设立情况。

  XX镇共有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村“两委”换届工作于20xx年底全面完成,各村(居)按照要求全部选准配齐了专兼职纪检委员,其中男18人,女5人。文化程度:大学文化2人,大专文化4人,中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15人,初中文化1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1人,30至40岁2人,40至50岁14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6岁。

  二、村(居)纪检委员的具体职责及作用发挥情况。

  村(居)纪检委员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工作职责又有哪些,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目前我镇各村(居)纪检委员主要职责有:协助党(总)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村里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和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村级事务,对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廉政文化进村(居)活动,营造本村(居)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排查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村党组织或镇纪委反馈;协助镇纪委组织开展相关信访调查工作;完成上级纪委安排的其他纪检工作任务。

  三、纪检委员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参与民主管理,推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村(居)纪检委员既是村民利益的代言人,又是村级事务决策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承上启下,将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变成“两委”班子成员民主决策的依据,并负责一系列监督程序的启动。此外,村纪检委员监督民主议事规则的执行,确保了村级事务特别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强教育监督工作,促进了村干部廉洁自律。村(居)纪检委员对村干部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监督活动,对村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早规劝、早制止,既使国家法律和党政纪条规深入人心,又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观念。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廉政文化进村(居)活动,营造本村(居)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宣传党纪国法,监督惠农政策落实。

  四是配合上级纪委开展开展信访调查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村(居)纪检委员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村(居)纪检委员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彻底,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认识欠缺,主观意识占上风。部分村“两委”干部对农村基层纪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深刻的思想认识,往往更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有时认为抓纪检工作会束缚他们的手脚,对村纪检委员重视不够,关注不多,支持不力。

  二是宣教放松,廉政教育欠深入。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廉政教育开展不够,导致农村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难度大,一些村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是文化不高,干部素质差距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低,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干部廉洁从政意

村级调研报告5

  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两年,__县积极开展村级卫生室建设,探索村级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__县全面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村级卫生室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村级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村级卫生室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部分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开展业务的专门场所,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室、治疗室和药房混设;服务条件简陋,缺少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配备,乡村医生开展诊疗服务还是依靠听诊器、温度表、注射器等“老三件”,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长期没有报酬或报酬微薄。目前,__县虽然将10万元村医生报酬配套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州财政配套资金尚未到位,今年前几个月的村医生报酬大多是由乡镇卫生院先行垫付发放。

  二是乡村医生素质低下。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培养的“赤脚医生”,文化程度不高,医疗水平较差,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__县452名村级卫生人员中,具有国家正规全日制中专医学学历的只有18人,仅占3.9;238名乡村医生中,只有2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仅占0.8%;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知识老化问题突出,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乡村医生不按规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群众的医疗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

  三是村级卫生室设置矛盾较多。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前,__县共有241个村(居委会),设置村卫生室238个,配备村级卫生人员452人,其中乡村医生238人,村妇幼保健员214人。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后,__县村(社区)削减为150个,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村级卫生室只能设置200个左右,聘用乡村医生200多名,部分村级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将被撤消和落聘,安置落聘乡村医生困难较大。

  四是村级卫生室管理难以到位。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有限,对村级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质量等日常工作实行一体化监督、管理、考核的难度很大。

  二、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村级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专人专抓,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农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卫生室建设。统一建设标准,根据公路沿线和偏远山村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次村的实际,分层次制定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使村级卫生室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村级卫生室建设现场加强指导服务,积极为村级卫生室建设排忧解难。

  二是加大建设投入。建立村级卫生室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村级卫生室建设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个人、集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村级卫生室建设,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村集体和乡村医生个人投入为辅、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医疗卫生技术资源,建立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业务知识和卫生、药品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落实城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村级卫生室开展业务指导和医疗服务制度、城镇医疗机构人员在职称晋升前到村级卫生室服务制度、城镇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村级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实行乡村医生学历和执业资格强制性提高制度,严把乡村医生准入关,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

  四是科学设置村级卫生室。设置村级卫生室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由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确定村级卫生室的数量和地址。聘用乡村医生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择优录取,优先聘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和具有国家正规医学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进行了岗位培训的乡村医生。高度重视并妥善安置落聘乡村医生,防止在推进村级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出现不稳定因素。

  五是加强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管理。行政管理上,村级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及村委会的双重领导,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卫生局对村卫生室实行行业管理。业务管理上,村级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卫生局统一印制村级卫生室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村级卫生室严格按制度规程开展业务工作。财务管理上,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村级卫生室建立健全财务帐表,规范财务收支程序,村级卫生室每月向乡镇卫生院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并接受卫生局的检查指导,村级卫生室要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卫生室发展专用基金,主要用于卫生室的房屋修缮、设备购置和业务培训等。药品管理上,按有关规定建立村级卫生室基本用药目录和用药计划,满足临床、预防保健用药需要,所用药品、卫生材料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进、统一供应,统一实行政府指导的药品价格,村级卫生室不得私自购进药品和卫生材料。卫生局、乡镇卫生院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乡村医生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估、考核、监督,实行绩效与报酬挂钩,强化乡村医生的服务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村级调研报告6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村级调研报告7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xx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xx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xx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村级调研报告8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xx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

  3、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与年增长机制,对在职、离任村干的工资,建议全部由县级财政统筹扎口管理,实行农户“一折通”发放。根据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县财政可在年度报酬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目标责任抵押金,视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发或扣除。基本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村干部职数、统一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统一报酬打卡发放、统一村(居)办公费补助标准、统一村干部社保待遇、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年度增长幅度。

  4、规范村账镇管核算行为,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着重是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有监管村级财务的职能,但目前乡镇农经中心人员少,力不从心,财务记账核算难以到位,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收支基础信息公开公示不够到位,而乡镇会计管理站业务力量相对较强,整体业务素质相对较高,信息化办公设备齐全,具备一定的代理记账核算的条件及能力。建议可将农经中心村级财务代理记账职能与镇会计管理站代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相合并,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减少核算人员。

村级调研报告9

  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服务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6月中旬,我们对全县村级建档工作通过深入乡镇、村实地调查和电话询问的形式,就村级建档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和统计,为进一步摸清__行政村档案工作现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村级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工作现状

  截止20__年6月底,全县34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有68个村完成了村级建档任务,建档率为44%。其中沟坝乡镇村级建档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普基镇7个行政村,完成7个,建档率100%;花山乡4个行政村,完成4个,建档率100%;__镇6个行政村,完成5个,建档率83 %;螺髻山镇7个行政村,完成6个,建档率86%。总的来说,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人员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为行政村建档创造了较好条件。20_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行政村建档工作作为档案工作一项主要内容列入各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之一,建立了对各乡镇、村的档案工作考核机制,将任务完成情况和干部年终考核挂钩。

  2、典型引路,为行政村建档工作树立了样板。20__年,全县第一个村级建档试点在普基镇下坝村成功试点后,县档案局积极争取乡镇、村各级领导对村级建档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注重和发现培植典型,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档案示范村”的幅射带动作用。20__年普基镇下坝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省三级标准;20__年普基镇正街村、城关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省三级标准。目前,红军树村、__社区正积极开展达标升级工作,这些示范村的涌现,促进了我县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农村档案工作的水平。

  3、积极探索,快速打开村级建档局面。在我县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档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如何使村级档案建起、管好,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在档案局的配合支持下,采取“统一整理、统一保管、统一利用”的措施,将全乡镇各个行政村的档案集中到乡镇档案室统一保管。这种“村档乡管村用”管理模式,创造性地推动了村级建档工作快速发展。

  4、主动服务,档案部门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把行政村建档工作抓落实,县档案局克服人手少、经费紧张的困难,深入村镇上门服务,送档案柜、档案卷盒装具和送指导,帮

  助各建档村共清理各类文件资料1万多份,归档整理482卷(盒),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

  1、村级建档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到目前为止,部份乡镇村级建档工作尚未真正启动。在同一乡镇各行政村之间也发展不平衡,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地区,村级建档工作发展迅速;交通不便、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村级建档工作发展迟缓。

  2、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文件材料收集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对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不注重平时的收集与管理,任其流失;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保管条件制约,村里的文件材料基本上都由村干部分散保管。要将分散在多人手中的文件材料收集起来,难度较大。

  3、乡镇监督指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我县乡镇档案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多数乡镇没有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的档案尚且长期依靠县档案部门,对村级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难以到位。

  4、经费困难。在乡镇经费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有的乡镇连购买档案装具的经费都无法解决,建档工作难以开展。档案部门也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投入,且无交通工具,档案工作指导难以覆盖到村。

  三、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深化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抓实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档案意识;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村级档案工作,帮助村级组织把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建立起来,为农民的衣食住行和就医、就学、保险、田地、林权等提供档案服务,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2、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乡镇要依照《档案法》要求,切实履行对所辖村档案管理和监督指导职能。同时,扶助一定专项资金资助行政村建档,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促进乡镇、村两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档案部门和涉农部门密切合作,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结合业务工作特点,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20__年全面完成村级建档任务。

  3、区别情况,整体推进。要区别乡镇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推进行政村建档。条件好的村,应利用村级活动室建立档案室并逐步向档案信息、图书资料合一的文化活动场所方向发展。条件差的村,可借鉴“村档乡管村用”管理模式,确保村级组织的历史完整性,为农民提供快捷、实用、高效的服务。

  4、巩固成果,全面提升。村级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克服畏难和松劲情绪,把村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为民生服务的重要任务来抓。对已建档的行政村,每年要定期回访检查、督促指导,巩固原有成果,补充完善新内容,努力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坚持依法治档,逐步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实现我县农业农村档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水平。

村级调研报告10

  我国兽医防疫机构和队伍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已初具规模,相对完整,在控制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仍旧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动物疫病爆发和流行,特别是近些年来,猪高热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概括起来,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行的防疫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乡镇兽医站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三权归县,二是双层管理、以县为主,三是三权归乡、业务受县指导。根据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属于前两种方式占大多数,三权归乡的乡镇站占少部分,村级防疫管理趋于零。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乡镇站的主动性,而且还产生了断头,急需要管理和指导的村级防疫却无人过问。使基层的动物防疫处于“悬空”状态,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关专家在对我国95个乡镇兽医站的调查中发现,约37-44%兽医站连房屋等硬件设施都没有,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8.7%,防疫和检疫收入占48%,诊疗、兽药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占37.8%,其它经营性活动仅占5.5%。大部分乡镇站基本上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并承担着防疫等政府职能,工作人员无法安心从事疫病防治管理,队伍不稳定,其瘫痪率在80%以上。

  与此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农户散养比重大,畜禽流通量大,疫情复杂,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任务最为繁重,需要一支庞大的兽医执法防疫队伍。

  二、基层防疫意识较差。

  老百姓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猪或鸡没有发病,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去注射疫苗,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性,这样一旦发病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更坑害了国家的利益。本来几元或十几元钱的疫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节省这点小钱却造成了成千上万元的损失。例如,在20__年的猪高热病爆发期内,由于乡村的个体小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较差,许多猪根本就没有进行最基本的免疫,导致许多小饲养户猪死亡率在50%以上,在有的地方猪的死亡率甚至在90%以上。而这些乡村小养殖户饲养的猪的数量(50头/户以下)约占调查样本村总的饲养量的6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化猪场由于防疫意识较强,损失要小很多,这充分证明了加强防疫和免疫的重要性。据统计,规模化饲养场由于有自己的兽医队伍,防疫密度大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一般散养农户仅为60%,钉子户和拒注户较多,但又缺乏对这些钉子户的强制管理措施。通过对240家1000头以下的猪场调查发现,免疫程序不到位的占30%、消毒不规范的占22%、养殖场环境差的占27%、防疫药物质量不好的占22%,这些都是疫病发生的隐患,因而必须要提高基层饲养户的防疫意识。散养农户的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既是当前防疫工作的弱点,也是下一步继续开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趋小利而不顾大局。

  每当动物疫病爆发时,由于政府的补贴不到位,老百姓的普遍做法是,尽快地把患病的动物卖掉而不是做掩埋和焚烧等无公害处理。而购买者可能来自屠宰厂,也可能是来自周边或几千公里之外的养猪场,无论是哪一种购买者,都会导致疫病的大面积传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现行母猪补贴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20__年猪高热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按每头母猪补助100元。这其实是一项好的政策,但许多人为了多拿钱,采用了以下不正当的手段:一是采用虚报母猪数量,把自己的母猪数量按2倍或几倍地向上虚报,据调查几乎90%的猪场有这种违规现象;二是把肥育猪当成母猪向上虚报。

  既然达不到母猪补贴的预期目的,不如取消母猪补贴,把这笔钱用于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基层防疫体系、搞好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的防范意识,从“根”上解决问题。另外,养猪生产遵从的也是市场价值规律,猪肉价格高就会刺激更多的人向该领域投入,使养猪数量增加,这样一来猪肉价格会逐步回落,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象撒胡椒面那样到处乱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乡村级防疫体制。防疫体系出现的漏洞,说到底是“机构”和“经费”的`问题。由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层防疫人员没有工资、得不到培训、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最需要得到关注的基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国家应制定政策,将乡村级防疫列入财政拨款范畴,用于乡村级防疫员的工资(依地区而定工资标准)、培训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立和购置。这笔费用看起来不小,但与造成的损失相比,可算是九牛一毛。基层防疫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回报性工程,各政府部门要权衡利弊,尽早行动起来。

  县畜牧局有义务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村兽医)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将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以获证人员为基础组建乡村级动物防疫和应急扑疫预备队伍,为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当前畜禽养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饲养量大、饲养品种多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难等问题,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弥补乡镇的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必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每村的防疫员至少1名,同时要对乡村级防疫员进行监控,根据当年的疫病发生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当地养殖户的走访来判断其是否合格,对不称职的防疫员应立即撤换。只有这样才可彻底地解决乡村级防疫体制中出现的“真空”问题。

  (二)、加强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无地域性限制,因而动物的疫病防治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如果99%的地方疫病防治工作到位,而只有1%的地方没到位,那么这就象一片野火,将可能烧遍全国甚至全球(如禽流感)。因而,政府要大力加强对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高动物疫情扑杀补助标准。提高对重大疫病发生期间所屠宰的疑似动物的赔偿力度,使饲养者得到的补偿高于以病死的方式卖给不法收购者的价格。确保扑杀及各类防控措施到位,确保疫情不扩散。若发现故意把病畜禽卖给其他饲养者,购买者有权向售出者索赔,同时售出者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售出的动物皆要通过检疫部门的检疫(特别是在疫病的爆发和流行期内),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

  (四)、完善防疫工作体制。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应建立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和职能,健全强化乡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

  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分离,将执法职能单独分离出来,纳入行政系列:执法人员转为国家官方兽医,服务职能纳入技术推广和服务系列;兽医人员转为从业兽医,逐步走向市场。对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素进行全程监控,使兽医管理工作覆盖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同时要加大检疫监督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疫病,减少疫病损失。进一步健全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机构,理顺职能,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五、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产地、运输检疫、家禽检疫等薄弱问题,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交易、屠宰、运输监管,特别是对外调动物及动物产品真正执行报批报检制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做好边境、边界动物及其产品的免疫、检疫和设卡消毒工作,有效防止外疫传入。

村级调研报告11

  __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xx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xx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村级调研报告12

  村级财务管理是困扰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县村级财务管理情况,促进该项工作规范发展,县政协经济委在周雅英、华实佑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经济委部分委员,并邀请县农业委、财政局有关人员于8月中下旬对我县部分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我们按照山区、湖区、坂区、洲区四种类型选择了北浴、千岭、凉亭、汇口四乡镇八个村作为调研点。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帐册、走访农户等方式,重点调研村级财务管理、农村财务“乡村联管”运行情况、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情况。调研组未到的乡镇,同步开展了书面调查,广泛听取和了解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基本成效和经济状况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财务“乡村联管”的实施意见》,大多数乡镇基本按照《意见》做到“四不变”(即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独立核算权不变,村债权债务管理权不变,经营自主权不变)和“八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财务公开制度,统一记帐方法,统一使用票据,统一报帐时间,统一审核记帐时间,统一帐据归档保管),对提高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建立了管理机构。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农村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级财务的监管。

  推行了“乡村联管”。大部分行政村由乡(镇)农经站对村级财务实行帐据代管。在代管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形式:一是村级财务档案乡镇管理,每季或每月集中在乡镇记帐,接受财政所、农经站的指导和监督;二是村级财务档案乡镇管理,帐务由财政所代记;三是仅仅管理了村级财务档案和票据;四是设有联管办,但基本上没有管理。全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严格了审批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离不开民主监督,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是对村级财务实施监督的组织。各行政村在民主监督中要求,对每一笔开支,经办人均要在票据上注明开支事由,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批。

  实行了财务公开。广大群众对农村集体财务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情况等。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绝大多数村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公开工作。

  同时,在村级财务运行中,除极少数村(社区)外,经济状况不容忽视:

  村级收入匮乏。调查中发现,村级集体经济总体水平落后,运行十分困难。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支出全部由转移支付资金承担,仅仅用于村干工资、五保户供养和办公费支出,其它收入很少。从而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的功能,制约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村级负债沉重。在调查的八个村当中,除少数几个村经济状况较好外,大部分村是负债运转,少的负债几十万元,多的几百万元。形成债务的因素主要有以前村级垫付的农业税款和兴建村部办公楼、村村通工程、农网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教育费用支出、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配套资金和贷款利息等等。

  二、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联管”不到位。在推行村级财务“乡(镇)村联管”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县农业委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县财政局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由于各乡镇农经站一般只配置1名人员,财务管理业务水平不高,参加乡镇中心工作任务重,受精力和能力的影响,致使村级财务联管工作走了过场。部分乡镇把该项工作交给财政所,但财政所做起来也觉得师出无名,困难不少,因而对联管工作疏于管理,形成了大家都未管的“真空”。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建帐不及时。个别村会计工作拖拉,不及时建帐,更为严重的是少数村存在“包包帐”、“断头帐”问题。二是明细帐设置不全。有的村应收款和内部往来科目虽设置了明细帐,但其它科目仅在摘要栏中作了记录。三是总帐与明细帐不相符。由于会计与出纳对帐不及时,有的村会计和出纳员甚至长期不对帐,造成总帐与明细帐不相符。四是帐务处理错误较多。村级会计在进行帐务处理时,经常是以收抵支,差额入帐,不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处理。五是票据管理不规范。收据、自制单据、“白条子”入帐,以借条、欠条抵库,坐收坐支现象等极其普遍。六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个别村会计档案保管不完整。

  民主理财不民主。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走向了极端。一种情况是,个别村的理财小组成员与村干部关系较好,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否决时当了“老好人”;另一种情况是,在行使监督权时夹杂着个人的好恶和私心,做了“死对头”。同时,少数村在财务公开上遮遮掩掩,对受托查阅审核的村级财务帐目有时被加以限制,影响了民主理财的效果。

  会计队伍不稳定。由于受村级三年换届一次的影响,会计人员变更快,调换随意性大,导致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落选会计中,一部分人不及时办理财务移交手续,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脱节;有些人出门打工,不交帐务,造成接任会计财务记帐从零开始。由于人员更替频繁,有些新任会计基本不懂业务,而主管部门也不能经常性地组织业务培训,直接影响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水平。

  转移支付不够用。转移支付资金是取消农业税后,为保证村级正常运转而下拨的财政资金。近几年来,资金额度一直没有增长,根本维持不了村级的正常运转,甚至连村干的工资也难以兑现。

  三、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村级财务在经历了从“三提五统”到“转移支付”、从“取”到“予”的转变之后,一些在变化了的形势面前采取的应变措施未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加上撤村并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更加引发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上的矛盾。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管部门和大多数乡村提出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的体制模式可以施行。在乡镇设立专门机构,由村委托乡镇管理,村里只设报帐员。这样做,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对解决上述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这一重大体制改革举措进行参政议政,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既立足于财务管理又跳出财务管理谈管理,力图侧重于宏观上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放在发展的大平台上来审视,分别从舆论引导、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工作运转和减债增收等方面作一些思考,是以为建议。

  宣传引导与依法办事相配合才能不反复。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是要向群众宣传清楚。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是维护群众利益、让村级财务得到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财务上送群众一个明白,使村级财务真正步入良性管理的轨道。二是要提高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在调研中,多数村干赞同这一改革举措,认为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但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村干有顾虑,担心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后,不能再象以往一样,财神爷要饭——装穷,害怕从此在项目和资金上得不到乡镇的照顾,一些合情不合规的开支受到限制。我们在制度的制订上要给他们吃上定心丸和放心丸。三是要履行法律程序。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民主权利,遵循自愿原则,在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善有关法律手续,实行依法委托。四是要引起乡镇领导的足够重视。要加强领导,实施前要进一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不可简单行事,要防止把矛盾集中到了乡镇,给工作带来后遗症,造成新的不稳定。可以按照“先清理,后代理”或者“暂时搁置过去,努力规范现在,逐步化解矛盾”等办法进行,通过周密的部署安排,顺利地过渡到新的管理体制上。

  农业部门与财政部门相协力才能不折腾。村级财务监督和管理是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赋予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责,但由于我县农经力量薄弱,形成了在该项工作上的“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局面。目前,村级财务工作管理得较好的乡镇,基本上是由财政所在承担此项业务,但财政所管理起来又名不正言不顺,加上自身工作压力就不小,这样一来,又会造成“有能力”、“没精力”的不利形势。鉴于“三农”政策主要依靠农业和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为既方便与上级部门相对接,及时掌握有关政策精神,又发挥各自优势,既分工又合作,我们认为,在乡镇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比较适宜,以财政部门为主管单位,负责村级财务的日常管理、帐务处理、资金管理和村级报帐等工作,农经人员负责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和监督。在实行这一管理体制时,要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同时,乡镇财政所当前又承担了大量的为民服务、民生工程、一事一议、惠民资金发放、家电下乡以及本次施行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等工作。要切实增强其协调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水平。

  制度健全与常抓不懈相结合才能不失控。我县主管部门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制订了不少好的制度,在实施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前只要认真加以完善并切实实施,就能收到实效。在制度的制订上,一是要坚持科学性,做到能用、管用、好用。能用就是符合实际和特点,如要求村做到“零招待”和“零白条”就值得商榷。管用就是要有效果,要做到“管而活”,又如许多村是靠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在制度设计时应实施正向激励,不能捆住了发展的手脚。好用就是可操作性强,在执行中可以对号入座,让死规则能够看守活世界。二是要做到完整性。从事前、事中到事后,要环环相扣,从帐务处理、公开监督、考核奖惩等,要构建一张完整、立体的制度网络,因为绳子总在细处断,财务管理的缺口往往是从制度不完善处打开的。三是要做到合法性。制度的条款要符合法律精神,否则,发生纠纷引起诉讼时,败诉的必定是制度的制定者。四是要坚持创新性。制度的完善是相对的,不完善是绝对的。要适应实际,与时俱进,既不能超越现实,也不能墨守成规。五是要坚持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制度是用来执行的,执行制度靠人。凡是村级财务能够规范管理的,那里的干部素质就高,反之亦然。制度的科学性和到位的执行力相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就能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统一才能不误事。所谓不误事,当然是不误老百姓发展的大事。在客观上做到量力而行,按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在主观上做到尽力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快则快,不能快则不强求,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这个度确实很难拿捏。当前,一些撤并的村,并村未并心,并村未并帐,财务仍是一本糊涂帐,干部力不从心,难于尽力,影响村级发展。个别民生工程的实施,在少数地方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硬是被“逼上梁山”,无法量力。如“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山区个别村仅此一项建设,就负债两百万,在享受优惠政策的雨露时,又使自己变成了“落汤鸡”。如何使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对接,促进村级良性发展,也是村级财务管理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输血手段与造血功能相补充才能不差钱。研究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好稳定与发展的问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如何理清过去,解决“包包帐”、“断头帐”问题,怎样规范现在,做到运转有序,阳光操作,我们寄希望于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同时,要扭转“吃饭靠赊,做事靠扯”的被动局面,就要解决有财可管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输血问题。现有的转移支付补贴标准已不能适应村级发展需要,要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的额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加快村级债务化解的速度。在调研中,部分村反映,个别站(所)存在向村级拉赞助的情况,这种做法,群众有意见。另一方面要增加造血功能。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广泛开辟财源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级减债增收要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加以研究,以财政政策为杠杆,从财务管理入手,一村一策,逐步推进,实现铺天盖地的发展。可以预见,村级财务不差钱之日,就是县域经济振兴之时。

村级调研报告13

  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问题,是农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事关农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开展了以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和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中发现和暴露出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了一些对策。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㈠集体资金“乡管村用”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农村税费改革后,推行了村帐乡代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实行“乡管村用”,要求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对村级集体资金,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上级用于村级建设事业的专项拨款,用于村级正常工作运转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属于集体所有的各项收入纳入到代理财务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的范围。但是一些乡镇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按要求将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借贷往来等纳入到应代管的集体资金中来,对村集体这一部分资金仍然由村财务进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村两本帐的局面,一本帐在乡镇,一本帐仍在村里,两本帐各管各的,互不相干。这种“一村两帐”的做法导致未纳入乡镇代管的那部分村级财务,仍然出现了现金管理混乱无序,会计帐目不清,各项开支缺乏约束和监督的问题.在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为部分村和部分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主要表现为:利用两头报帐或者制作假帐,有的干脆做糊涂帐或者不入帐、不设帐,贪污、私分、挪用村集体财产。

  ㈡监督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基础性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上都与相关规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为有的村连续几年都不公开,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出现个别村搞假公开。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表现为有的村村民民主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理财小组根本就没有成立,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

  其次,业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不够到位。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审查和对村级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审查,以及对村级资金使用中是否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都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帐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且长期得不到查处。

  二、对策

  ㈠继续推进、巩固和加强以“乡管村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后,用于村级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其它集体资金,实行“乡管村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乡镇农经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十分明确的政策,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所有应纳入乡代管范围的村集体资金,都必须由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代理并实行审计监督。

  ㈡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村级财务管理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具体由乡镇村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在这种体制下,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就应围绕明确职责分工来进行,一是明确由财政所负责村级财务的日常管理,负责帐务管理、资金管理和报帐事宜的程序上、形式上的审查。二是明确由乡镇纪检部门领导农业服务中心经管人员负责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负责对村级财务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三是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做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责任人各负其责。

  ㈢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在制度上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之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会使相关制度的执行脱离群众基础,实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实、全面、详细的财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有效监督检查,将使村级财务置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一方面村民可以直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线索和依据。

  ㈣加强镇村财务人员管理和镇村干部的财会知识教育

  镇村财务人员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直接的作用。加强镇村干部的财会知识教育,使镇村干部明确村级财务管理的范围和程序等相关规定,增强镇村干部照章理财的自觉性。

村级调研报告14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根据本县三类镇(乡)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尚嵇、茅栗、鸭溪、平正、芝麻、龙坑、乌江、团溪、南白9个镇(乡)50个村(居、社区)进行了抽样调研,深入剖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20xx年,遵义县被列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县,按照"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的要求,县委认真总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充分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积极鼓励村级党组织大胆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20xx年出台了《遵义县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遵县党办字〔20xx〕3号)。大多数村(居、社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加大资金扶持、盘活集体资产、兴办物业实体、培育农业主体、发展服务经济,解决村级集体"无钱办事"难题五条路径。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输血"强基础。在出台《遵义县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的基础上,20xx年又制发《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决定县财政20xx年、20xx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作奖励,扶持和奖励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收入的实体项目。各镇(乡)每年向县级申报1-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经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后,县财政局按照集体经济项目所需贷款资金的利息划拨到镇(乡),并和镇(乡)签订还款计划按期收回,扶持资金可直接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也可作为贷款贴息,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桶金"的问题。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各村级党组织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滩涂、水库、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鸭溪镇仁合村将村属废旧场地租赁给北部新城预制厂,年收入3万余元;茅栗镇金山村将集体荒地租赁给采矿企业堆放矿石,年收入2万元;龙坑镇共青社区在满足自身办公需要的前提下,租赁剩余房屋,年增收集体收入13万元。

  三是兴办物业实体"造血"增积累。各村级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统筹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成立公司、创办酒店农庄等物业实体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南白镇火车站社区利用村属闲置空地,修建储物仓库向企业出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平正乡共心村通过集资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77万元,成功创办中国仡佬第一乡海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仡佬山灰果、仡乡地梨片等民族特色系列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万余元;龙坑镇马家湾社区20xx年注入资金300万元成立遵义众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聘请职业经纪人团队负责经营管理,既为小区业主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又组建建筑施工队伍,承包辖区内部分房开项目的基建工程,公司当年创收76万元,增加集体收入53万元。

  四是培育农业主体"生血"创收入。各村级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独立出资发展蔬菜、烤烟、干鲜果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如乌江镇核桃村流转土地30亩创建核桃苗圃基地,培育核桃苗22万株,待核桃苗出售后,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9万元;尚嵇镇保星村流转土地种植辣椒140亩,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团溪镇香山村采取"支部+协会+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天麻种植60000平方米,由协会统一生产销售,村级组织提取13%的利润,增加村集体经济30万元。

  五是发展服务经济"补血"见效益。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通过有偿服务,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尚嵇镇大坝村依托氧化铝厂,整合辖区运输车辆,成立运输协会,每年收取8000余元协调服务费;龙坑镇马家湾社区20xx年采取挂靠有资质公司方式组建环卫队,并创新开展有偿公共服务,主动对接镇政府和县城管部门,承包集镇范围和遵南大道龙坑段环境保洁工作,当年即实现产值130余万元,集体增收40余万元;龙坑镇桂花社区成立劳务公司、物管公司和家政公司,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每年为村级集体创收10余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不少村(居、社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部分村(居、社区)由于基础薄弱、资源贫瘠、村干部观念落后,"空壳村"的比重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收入来源单一。从调研的34个村、16个社区来看,只有17个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其余33个村集体无自身经营收入,主要靠镇(乡)划拨办公经费和社会抚养费返还款及单项工作奖励维持运转。

  二是发展不平衡。临近县城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好;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仍有不少"空壳村"。如:龙坑镇各小区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创办家政公司、物管公司、建立花卉苗圃基地、修建洗车场、停车场、货物转运仓库、合伙开发土地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该镇10个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65.67万元,经济结余共695.5万元,其中马家湾社区结余238万元;芝麻、平正、茅栗3个镇(乡)18个村,经济结余1万元以上1个村、5000元-1万元的3个村、5000元以下的7个村,有7个经济"空壳村"。

  三是部门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村支"两委"带头人的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或"赞助费",没有找到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实现持久发展的途径,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以后,这些村又退回"空壳村"的老样子,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经过调查分析,影响和阻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

  一是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在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居、社区)干部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是村(居、社区)人员少,常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整天疲于应付,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

  三是多数村干部"小农"意识严重,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不敢担当,担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搞砸了会新增债务,还会遭到斥责和埋怨,甚至会丢选票,被起诉,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四是村(居、社区)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特别是下派到村(居、社区)任支书的国家正式干部,思想上存在今年镇(乡)安排我在这个村任支书,明年我将到哪个村或者是回镇(乡)机关工作的顾虑,一方面原因是镇(乡)人事调整频繁,另一方面原因是干部有浮躁心理,缺乏坚守精神,没有搞好集体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五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裹足不前,畏首畏脚,不敢先行先试,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担心回到"富"了个别村干部、"穷"了整个村集体的老路上。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

  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没有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或与致富能手合股联手经营等方式,把潜在资源用好用活。二是少数村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地势边远,交通不便,导致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如茅栗镇富兴村有2块100余亩林场,由于承包人经营不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给村集体创收。

  三是有的村干部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第一桶金"。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缺"第一桶金",只能望洋兴叹。如茅栗镇金山村拟借龙江组省级示范村寨创建之机,计划长期流转8亩土地发展荷花种植和流水养鱼,预计每年可增收4-5万元,但土地流转资金22.88万元无着落,仅靠县级扶持资金难以解决;鸭溪镇雷泉小区拟将辖区闲置电力小区20栋共800间房屋维修后出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但需房屋维修、水电安装、小区绿化等资金50余万元,在无民间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平正乡葛腾村计划流转土地400亩种植脆红李、无籽刺梨等经果林木,因缺启动资金无法实施。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办理相关手续、证照难。如平正乡共心村虽然成功创办公司生产系列民族特色产品,但由于资金缺乏未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导致产品得不到QS认证不能在市场流通,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受限。二是技术支持不到位。没有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需求,成立起专业的技术指导团队,落实对应的技术指导人员。三是税收优惠与项目扶持力度不大。对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优先立项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未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政策、降低信贷门槛等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渠道上给以"松绑"。

  三、对策建议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一是要优化村支"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国家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是改进村级考核考评机制,精简考核指标,取消不必要的资料考核内容,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与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三是严格落实县委《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扶持和奖励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收入的实体项目,同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村(居、社区)两委实施奖励,培树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村级经济发展导向;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村(居、社区)负责人进行调整。四是建立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用人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 思想。五是依托江苏华西、山东寿光、市县党校、职业学院等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和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协会等方式,全面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水平。

  (二)充分利用集体资源。一是对全县各村(居、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资源,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二是针对全县国有资产闲置、蚕食的问题,县国资部门对全县闲置国有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探索建立国有资产代管机制,委托当地村(居、社区)管理,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低产林改造等项目中,村集体依靠项目建设产生的增量土地作价入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搭建县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平台,以村级集体所有为主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对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施招、拍、挂,在取得土地手续后,以租赁或入股,土地出让收益由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允许集体土地征用时将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一次性留给被征地的村集体组织,通过开发经营,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并根据项目发展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进行服务指导。一是位于城镇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村(居、社区),可围绕服务产业,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为居民、小区等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工业发展好和项目建设多的村(居、社区),可围绕企业建设和项目建设,在工程建设、材料运输等方面做文章。如鸭溪镇雷泉小区将整合辖区内20余台挖机、铲车,成立挖机协会,为园区建设服务,从而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农业发展好的村,可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在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做文章,为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劳务中介、农业生产等微利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可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建设,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等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县、镇(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征、免征优惠政策。二是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给予优惠和扶持;支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布局经营网点,全面实现"农信银"或"惠农通"工程村村通。四是深化各级领导帮镇联村、县镇(乡)两级机关部门包村帮扶、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指导等结对帮扶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结对帮扶情况纳入挂帮单位(部门)及个人考核内容;并扎实推行"村企结对帮扶"活动,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开展项目合作、产品配套、资产出租、农副产品配送、技术支持等,实现双赢。

村级调研报告15

  【经验提要】

  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该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近年来,岚县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层的战略之举,坚持县委统筹、整体推进,层层落实责任,鼓励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多元发展,“输血”“造血”并举,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基本情况】

  岚县位于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辖4镇8乡,136个行政村(合并前167个)、336个自然村,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万。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5元。20xx年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破零”,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78.4%,其中5―10万元89个村,10―50万元38个村,50―100万元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领导挂帅重引导,带动“破零”。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县“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空壳村“破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了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包联责任,县直机关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责任,村“两委”主干的直接责任,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党建引领谋发展,合力“破零”。县、乡党委着眼于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在极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强化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力量,选派167名“第一书记”、128支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村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途径,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有效模式,精准发力。部门联动齐发力,助推“破零”。在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将责任层层压实,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帮扶推动作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财政、扶贫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将项目、财力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集中。截止20xx年共投入各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

  (二)创新模式,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以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破零”。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财产等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戍子村通过集中流转集体土地500余亩入股村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牛湾子村整合村集体土地5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过租赁给本村种植大户,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种粮大户增收“双赢”的局面。

  2、以开发集体资源实现“破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紧抓岚县被确定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为试点,依托5000亩退耕还林地,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构建林业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退耕土地20年的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中药材等林业产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林业生产,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获得每年每亩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转退耕地2254亩,村集体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转退耕地1040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4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3、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破零”。利用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上明乡官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思路,借助整村脱贫的有利时机,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品牌,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史家庄村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团进行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年底分红至少可达到15%,按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计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按入股金额20万元计算,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

  4、以实施光伏产业实现“破零”。借助资源、地理等优势,内引外联、企地联合,加快发展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县扶贫开发总公司为主体,按照“成本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山西华润和山西晋能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梁家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0MW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4MW,全县112个贫困村每村收益2—3万元、深度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持续20年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收入共赢。

  5、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破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或整合扶贫资金,发展项目获得集体收益。顺会乡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实施肉羊育肥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贫资金129.96万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实行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获得收益。土峪乡东土峪村筹集资金20余万购置农机具,通过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