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疗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调研报告 篇1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实施专门的帮助和支持。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减轻了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但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在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医疗救助资金审计实践,认真梳理与医疗救助资金有关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医疗救助资金大量闲置与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矛盾突出。
一方面,大量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在财政、民政部门沉淀形成闲置。另一方面,大量困难群众因未得到民政部门救助,丧失了正常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权利。造成上述怪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救助渠道不通畅,民政部门主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宣传医疗救助政策,而困难群众大多文化程度较低,长年不看报纸不上网,不了解党和政府的救助政策,甚至有了困难还不知道找谁解决。二是有的基层民政部门官僚思想严重,不是深入街道乡村讲解政策,为民排忧解难,而是在办公室坐等困难群众上门求助,造成大量行动不便困难群众求助无门。三是城乡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条件过高,需要救助的城乡贫困家庭难以达到认定条件。
(二)随意改变救助标准,擅自扩大或缩小救助范围,有失公平。
1、随意改变救助标准。有的擅自提高对低保对象的救助标准;有的对低保边缘户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执行比率低于规定标准;有的对同类患者执行的救助标准不一致,救助金额弹性较大,造成个人自付医疗费用高,享受救助标准反而低的现象,影响了医疗救助制度的公信力。
2、擅自扩大或缩小救助范围。有的为了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医疗救助,临时将患者定为低保户,实施低保户医疗救助后即取消低保资格;有的违规将医疗救助资金拨到福利院,以弥补经费的不足;有的对不属于救助病种范围的患者实施了医疗救助;有的又缩小了救助范围,仅对城镇低保边缘户实施医疗救助,而农村低保边缘户未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三)救助程序执行不严格,救助档案资料不全。
在医疗救助的审批、审核中,工作人员很少按规定入户核查,仅凭一些证明和药费单据就直接进行审批。基层民政部门虽然建立了医疗救助档案,但档案登记内容残缺不全,不能完整地反映受助人参加医保情况、住院医疗费用总额、医保报销情况、个人自付情况等。有的未按规定公示医疗救助人员名单;还有的大病患者评议在前申请在后,更有甚者存在患病在后,申请医疗救助在前的怪现象。
(四)资助参保参合不规范。
有的未按规定资助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等困难群体参保参合,有的地区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70周岁以上老人参加医疗保险。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管理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上部分地区医疗救助基层管理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国家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的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医疗救助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管理流程及加强专项审核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救助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一)加大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医疗救助管理的透明度。
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要执行到位,必须先宣传到位。要让民众特别是与政策相关的群体(包括政策受益者及政策执行者)知晓、理解政策。只有充分了解政策,执行者才不会随意改变执行标准和执行范围;受益者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申请、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细化城乡医疗救助办法。
针对医疗救助发放标准不统一,随意救助等现象,相关部门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救助政策制定及实施细则的执行上,重点是救助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医疗救助政策规定是否落到实处,各城乡是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另外,要加强医疗救助档案管理,制定救助档案管理办法,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齐全真实,经得起检验。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关注和发现由于制度缺陷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严厉查处违规操作和徇私舞弊现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真正发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补充作用。
(三)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针对大量医疗救助资金沉淀闲置而困难群众又未得到及时救助的怪现象,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比如,应适当降低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准入标准,让更多患者家庭不因病致困。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可以与当地登记的城乡低保户,与居民、农民医保等信息进行比对,看低保人员是否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还要关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弱势群体参保参合情况,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医疗权利。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建立监督制度和接受群众举报制度,查处民政救助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四)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保障医疗救助管理运转正常。
医疗救助管理是一项好制度,保护的是社会弱势群体,但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难点是执行范围难于认定,核查、认定工作量过大等问题,仅靠民政部门一家难于完成。建议建立民政、医院、社区(街道)或村委会协调联动机制,对救助对象的申请表、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已参加医疗保险按规定领取的补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看是否符合条件,并在规定范围内公示,这既有利于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将国家的利民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
医疗调研报告 篇2
柘荣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环节上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某些医疗机构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使用药品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上的疏漏仍然感到不容乐观。在这里根据这次调研活动中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局在这几年的对本县医疗机构的执法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管理办法作一个总结分析。
一、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的情况和方法
(一)从加强岗位培训入手,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在狠抓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事前的培训帮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分批分层次组织法律法规和药学业务知识培训,进行指导。同时采取有效方式认真督促医疗机构自身开展药剂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药学专业水平,为规范药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规范购药渠道入手,保证药品质量。
为从源头上保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我局“三管齐下”,一是要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营销人员和供货企业资质审验,做到“三查五对”(即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
对身份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权范围),签订配送质量保证协议,把好进药第一关;
二是加强药品营销人员管理,通过建立信誉档案、强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医药企业严格依法聘用营销人员,严格实行对营销人员的审查考核和业务培训;
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渠道购药等违法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市场。
(三)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统一管理“软件”。
针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我局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软件”,即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资料记录等统一做了细化,督促医疗机构统一制作各项制度并统一上墙明示,统一对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统一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和质量记录,使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规定,有章可循。
(四)从创建“规范药房”入手,加强诚信自律。
为加强诚信自律体系建设,我局根据医疗机构等级规模不同,专门制定了《柘荣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分县级、乡(镇)卫生院、社会医疗机构和城乡个体诊所三级制定相应的条款,符合要求的按照得分情况评为“规范药房”。“规范药房”采取动态管理,每年将根据监督检查和管理情况可升级或降级,对验收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将记录在案并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增加检查次数,对屡教不改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
治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主动地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五)从密切部门配合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成了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联合检查指导小组,加强指导;
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医疗机构涉药违法案件和检查情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从而增强了部门沟通和药品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也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药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规的自觉性。
二、目前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由于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是人民群众药品使用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因此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通过这几年多的监督管理实践,我们感觉到,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进药渠道不规范。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级医疗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货渠道混乱的问题。虽然药监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责令其改正,并严厉打击其违法行为,但他们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使得药监部门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2、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观念淡薄,对《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
其次专业知识匮乏,由于某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忽视,导致了药品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相对低下,从而造成在药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3、药房、药库药品管理差。与药品经营企业相比,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在卫生条件、场地、设施等方面都相对较差,药品堆放杂乱无章,灰尘较大,拆零药品较乱,没有药房及药库管理制度,中西药品没有分开,药房、药库设施缺乏,基本上没有防尘、防鼠、防潮、隔热等设施,并且在药品验收制度的实行方面也明显存在不足。尤其在村级卫生所,依然还存在过期药品未及时清理的问题
(二)我县在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我国目前在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等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如药品研究领域有glp、gcp,药品生产领域有gmp,药品经营销售环节有gsp等,这些规范都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条款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单位只有符合并通过这些规范的严格认证,才具有合法从业的资格,这些环节抓监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但是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却遇到了一些违法行为无法追究的情形。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已经远远落在了药品研究、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后头。在现阶段,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欠完备、全面
我国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仅限于规定而规定,没有相应的约束条款,或只有禁则而无罚则,即规定了应当怎么做,却没有规定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之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致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中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威慑。而这些行为却无形之中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合法票据、购进验收有记录是医疗机构依法购进药品的依据和凭证,在《药品管理法》中虽作了明确规定,但却没有罚则,而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
2、欠前后规定的一致性
《药品管理法》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参照什么质量管理规范才能获得认证许可并没有做出象gmp、gsp那样的明确规定,但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第八十三条关于药品认证含义中却提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这样的描述,显然没有做到法律与法规的统一。
3、对药品使用从业人员业务学习缺乏硬性要求
我国目前实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由于gmp、gsp认证必须配备的硬性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因没有相应的质量规范,该制度很难得到医院的重视,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不学习照样工作,无危机感,这就很难保证百姓用药安全,更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了。
三、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设想和对策
(一)、完善补充现有法律法规
1、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需对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章节增加如下内容:
(1)医疗机构药品使用须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使用许可证》;
无《药品使用许可证》的,不得使用药品。
(2)《药品使用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3)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4)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库、药房、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具有保证所使用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5)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必须按照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使用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医疗机构药剂科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
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6)《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xx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2、制订《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必须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特殊性;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可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时除对药库、药房软硬件做出规定外,应考虑急诊室、防疫室、中药炮制室、病区药房、化验室、煎药室的药品管理问题。
(二)、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可实行“扣分制”管理。
“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是药监部门工作方针,为把这一工作方针运用到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的监管上,建议可借鉴交警部门对驾驶员扣分的作法,对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实行“扣分制”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规定,制订一个扣分的标准,即扣分的内容,这一内容不宜过多、过细,但必须量化,有操作性,如
1、药械从正规渠道购进2分
2、建立药械购进、验收、登记2分
3、药械购进、使用帐目清楚2分
4、使用正规药品、器械2分
5、特殊药品管理规范2分
6、依法对药品、器械进行管理2分根据上述内容及分值,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在对医疗机构药品进行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做到的内容,则此项分数全扣,当一次检查扣分达4分以下,且行为较轻的,则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须视情予以经济处罚。如全年累计扣分达10分以上,则该单位必须停业整顿,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发放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同时予以吊销。
医疗调研报告 篇3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03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2个(县医院和中医院),卫生机构5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爱卫办、农卫办),民营专科医院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乡级卫生院和分院15所,个体医疗机构22家,厂矿学校医务室4个,村卫生室51个。在职卫生技术从业人员513人其中:执业医师184人,执业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163人,检验、药剂55人。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点176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各设一个点),共配备了14名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176名村级卫生信息联络员。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卫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发展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卫生发展资金不足。XX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5125万元,其中县城占92.64%,农村只占7.36%。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大部分卫生院都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医疗用房破旧,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以有效正常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和满足农村人群的一般医疗需求。
二、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呈现出医疗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乡(镇)卫生院,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0%,70%以上无专业学历。没有一所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阑尾炎手术,有的甚至不能开展最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员明显不足,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因而绝大部分卫生院存在以药养医问题。自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后,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开岗位,如今临床医生严重缺乏,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卫生院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参加进修或接受再教育,使医务人员失去知识更新的机会,造成知识老化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专科,竞争能力不足。由于卫生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业务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专科,为群众
四、是卫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问题。据调查,全县大部分卫生院院长都是从临床医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经营理念和办法缺乏,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机制滞后,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疗服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重医轻防”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重医轻防”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作为“夹心层”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领域,其便利性和服务价格不及村卫生室(所),在服务质量上又难以与城区医院匹敌,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惠及乡镇卫生院的政策相继出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新农合”在报销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另外,“十二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这些政策仅仅只是“救活”乡镇卫生院,使他们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回归其本来定位上做出实质性贡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行进在“重医轻防”的老路上。
医疗调研报告 篇4
近几年来,农村问题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我身为xx村大学生村官,深切感受到了近几年来我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兴农富农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惠。
以前村民们在种地的同时还要给国家缴纳农业税,而现在人们不仅不用缴税还可以得到国家给的粮食补贴;以前村里的孩子没钱上学,现在却可以免费去上学甚至还有补贴的伙食费,以前村民们总是因为家电太贵而买不起,现在家电下乡工程更是大快人心,让那些没钱用电器的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家电……更令人欣喜的还要算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村民们从此不用再愁有病没钱看的问题了。使更多的人民得到了实惠。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上下的积极争取和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坚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以前在我们村,自费医疗制度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民是当地最大的自费群体。前几年,本地农村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普及药品价格上涨,农民医疗费用攀升超过了农民平均收入增长幅度,越来越多农民无力承担。增长的医疗费用已成为我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因病致贫”的主要成因,而现在县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分别成立管理组织,并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在xx村,村干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树立互助共济的观念,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缴纳,还采取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原则,近年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村民们收到了政府的关怀和实惠的效果。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村的全面实施,有效地缓解了患病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我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但该制度推行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少数农民认识不够到位。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入了解,宣传发动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数农民对实施新农合的认识还不足;加之合作医疗曾几经反复,一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还存有疑虑:一怕合作医疗不持久;二怕挤占挪用合作医疗基金;三怕医疗单位多收费、乱收费。同时,一些农民的健康投资观念、互助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较为淡薄,自觉参合意愿还不强。
(2)参合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率均较低。新农合实施以来,我村主要对参合群众的住院医药费用给予报销,另有10种慢性病门诊可审核结报,加上享受体检和分娩补助缺乏稳定高效的筹资渠道。
(3)缺乏稳定高效的筹资渠道。尽管新农合强调农民参加要以自愿为原则,但为了保证参合率,目前参合群众个人筹资部分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推动、层层包干、实绩考核的办法,由基层干部挨门逐户收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筹资成本较高。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农民健康的“民心工程”,在农村,村干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合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1)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本村实际,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利用多种方式,帮助群众算大帐、算细帐、算长远帐,引导他们克服侥幸心理,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强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参合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广泛宣传医疗服务机构不同的报销比例和医生用药告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要强化和普及农村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切实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2)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监管机制。要建立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坚持实行用药告知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保证广大参合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及时公示农民个人医药费用核销情况,并扩大公示范围,广泛接受监督,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3)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财政、宣传、农业、民政、食品药品监管、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新农合工作的开展。
医疗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州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相关要求,我执法所对目前我县辖区内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就我县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现状
(一)我县医疗废物处置方式
根据我执法所对医疗废物的调查情况并结合我执法所的日常监督情况来看,我辖区内各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量较小,特别是人口总数较少的.乡镇卫生院表现特别突出。因为医疗废物量小,目前我县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各级医疗机构均采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调查来看,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均已建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并上墙。所有医疗机构均建立有《一次性医疗用品验收台账》、《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销毁登记表》,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要求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毁形、消毒、销毁工作并记录,处置医疗废物人员实时签字。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县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除县医院运送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外,其余医疗机构均为自行处置医疗废物。
2.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存放点未能有明显的标示。
3.一次性医疗废物输液器、针头未能分类存放。
4.自行销毁单位未能很彻底销毁医疗废物。
5.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6.没有实行专人专管。
三、相关意见
1.设立集中销毁点。
2.各单位增设医疗废物的存放点,并且分类存放各类医疗废物。
3.设立专人专管收集与销毁医疗废物,并实时签字确认。
4.定期对医疗废物存放点进行消毒处理。
医疗调研报告 篇6
为做好救援服务工作,维护被客户的合法权益,我公司对救援单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现调研结束,经梳理归纳,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现有道路、医疗救援服务网络的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情况分析,现有救援单位能够履行救援工作职责,为客户提供道路、医疗救援方面的服务,客户基本满意救援单位的救援服务。但是在偏远地区存在不能救援的情况,既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又影响了我公司的声誉,对今后发展保险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道路、医疗救援服务进行重新招标时,希望总公司尽量选择救援网络较多的救援单位,使之能够在偏远地区也能实施救援。
二、对救援单位救援需求的意见建议
根据近年来我公司业务实际,救援单位的服务项目要进行扩大,要增加、等项目,提高救援的实效,更加方便客户。救援单位要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学习教育,提高救援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做好救援工作,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总公司要定期与救援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反馈救援工作情况,督促救援单位提高救援工作质量。
三、对选择救援单位的意见建议
保险公司的道路、医疗救援服务是由救援单位承担的,救援单位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声誉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对选择救援单位提出四点意见建议:一是救援单位在服务方面要好。救援单位在实施道路、医疗救援时,要增强工作责任心,为被客户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尽量让客户感到满意。二是救援单位要提高救援时效。客户遇到道路、医疗方面需要救援时,最关注是救援时效,希望救援单位能够及时实施救援。因此救援单位要提高救援时效,在接到救援信息时,要第一时间出发,尽快赶到救援地点进行救援。三是尽量在偏远地方也能够到达救援。救援单位要提高救援能力,在保证近距离及时救援的情况下,对属于偏远地方也能够到达救援。四是救援单位在救援时,如遇到客户未携带救援卡,救援单位要进行先救援后补办,切实做好救援工作,让客户感到便利。
医疗调研报告 篇7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__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__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m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m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见附表一)。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
全县297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6个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生机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见附表二)。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见附表三)。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偏小,规模最大的县人民医院只有300张床位,除此之外,100张以上床位的也只有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田氏伤科医院和钭氏伤科医院4家,还有许多医疗卫生机构根本就没有床位。医疗设备也十分落后且配备不足,除了2家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一点,其它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既缺乏又分散。卫生技术人员更是如此,建制镇中100人以下的就有5个,占总建制镇数的63%。
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县医疗卫生设施覆盖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三大方面,但是资源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五云镇,五云镇又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而县城新区及偏远农村地区配置明显不足,就县城新区而言,它是目前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还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给当地居民医疗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新区的发展。偏远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建设更跟不上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需要。
(二)医疗卫生设施功能不配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覆盖全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如壶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但是社区卫生服务“重治轻防”的现象尚未完全改变,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以及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6项内容为主的“六位一体”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卫生事业投入不充足
20__年至20__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8%、2.73%、2.55%,与卫生事业费(包括中医事业费)占政*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不足、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四)医疗卫生投资渠道单一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几乎都是政府投资,社会化投入的发展程度并不乐观,民间资本的进入,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政*财政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卫生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医疗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医疗卫技人员比例仍然很低,尤其是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进高职称、高技术人才难,医技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近年来,高级医技人员外流比较频繁(副主任医师流到外地就有10多名),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程度。
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
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县各乡镇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此,必须根据变化了的人口组成状况和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按照县域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全县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内合理布局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推进全县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属地化管理,对现有配置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山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县城老城区要以调整存量为主,控制卫生资源的增量,县城新区要以新建卫生机构为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量,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建立起能够承担新区诊疗作用、可以提供较高水平诊疗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居民的医疗机构。对县城的几家医疗机构的布局作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可将县人民医院从老城区迁建到新城区,县中医院从原址迁到现县人民医院所在位置,县妇幼保健院迁到现县中医院所在位置,五云镇社区服务中心则置换县妇幼保健院现在位置(见下图),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更多的群众,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分类区别对待,强化各类医疗机构功能
在达到区域资源布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优质资源得到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根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方便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和资源合理布局的关系,配合人口的流动及人口总量的增减情况,按有关规定调整医疗机构、配置人力和床位。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要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内涵建设,形成专科特色。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依法加强对民营专科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好空间和更优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涵化建设,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卫生网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县、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__年应达到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社会需求控制和调整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等手段,增强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上来,投向到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薄弱点上来。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合理安排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卫生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积极自筹资金谋发展,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彻底改造危旧房,改善医疗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场所。根据市场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诊疗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卫生事业筹资渠道
要通过政策引导,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体制。在控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形成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态势。要完善发展民营专科医院的政策措施,每年适当投入一定经费,支持现有田氏、钭氏、王金虎、康宁四家民营专科医院调整专业方向,鼓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改善现存民营专科医院的办院条件。要盘活卫生资源存量,在当前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立足于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存量,努力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管理不善、发展困难、功能重复的机构,要通过重新组合,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把卫生资源配置由扩大外延转向重内涵建设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卫生服务产出。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
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激发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力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的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卫生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要认真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推进“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乡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可以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并大力鼓励和吸引医学院毕业生和城市医生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医疗调研报告 篇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制度已在全国逐步推广。**县作为自治县实施"新农合"的试点县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使"新农合"得以在全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提高全县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经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报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决定对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进行调研,乡卫生院、乡合管办组成联合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村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农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乡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1、工作进展。青华乡于20xx年9月开展筹资工作,11月20日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全乡20xx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共人,共缴费万元(其中民政代缴45.31万元);各级套经费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存入财政社保专用帐户,全年新农合可用资金万元。2、具体措施。该乡自开展新农合以来,积极做好宣传、管理、运作和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这项国家制度的全面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主要负责人,各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管委会,在卫生院指定2人负责具体工作;村委会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分任务,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二是摸清情况,建章立制。组织力量对全乡11个医疗卫生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抽查4个村和乡镇卫生院的1000多份住院病历,对3200多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制订了新农合工作职责及就诊、转诊、报销、资金管理等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完善。
三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召开了全乡有关单位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副主任兼文书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对新农合的工作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采取了广播电视、版报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意义、要求讲透,把参加新农合的好处讲清,力争让所有的农民都了解、认识。四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加强了对乡新农合办、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实行卫生系统全员培训和动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动态管理;乡卫生院医疗机构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工作质量的监督,努力做到按规定进行检查、治疗和用药;、乡农合办每月公布一次费用开支情况;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由负责人掌管的投诉箱,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我们在西窑、中窑、新山、箐民对部分参合农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12张问卷中,对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新农合制度是否对农民带来了好处、明年是否将继续参加新农合三个问题全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对乡镇医院的服务质量、新农合医疗报销的满意率达到了七成。新山村一名姓龙村民的经历和想法很有代表性。他在群众座谈会上说,参加之前他对新农合持观望怀疑态度,是随大流参加的,今年初他得病住院花去了4600元,获得合作医疗报销2600元,最近媳妇分娩又获报销986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他表示一定要现身说法,动员邻里和亲朋好友参合,并希望政府把合作医疗长期办下去。调查结果表明,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部分未参合的农民表示要在明年参合。**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全市全面推行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该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不够到位,农民参合率未到100%。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二是许多农民对新农合不信任。这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能否长久执行下去,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或私分,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是否因人而异等都有顾虑,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而不参合。三是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
2、补偿规定不尽切合实际,服务质量欠佳。
目前正在执行的新农合制度中,一些补偿标准还不尽合理,主要是自费药品过多,起付线偏高,致使统筹资金沉淀过多,受益患者得到补偿的金额有限,与广大农民的期望相差较大,各卫生室医疗技术落后和服务态度差,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村民宁可在个体诊所处看病而不愿去大医院(指乡镇以上医院,下同)治病的原因:一是所获得的补偿与支出相差太大。普通小病,在个体诊所那里一般只需几元至十几元钱,而到医院则要花费数十元,甚至一百几十元,还要来回车费,扣除报销补偿外自己所花的钱仍然要比在个体诊所看病多得多。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到大医院治疗常被医生要求做各种检查、化验,小病当大病看。二是个别医生开药不负责任。个别医生对开自费药的规定不熟悉或解释不到位,不告知农民能否报销,有的甚至不负责地把一些不能报销的药都说成能报销。三是不住院得不到报销。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经常服药治疗、开销大,在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若要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就必须住院,但住院花费又太大,也很麻烦。四是部分医院或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够好。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在问医时难免词不达意,个别医生表现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还很粗暴,比起个体诊所医生的服务态度来相差很远。
3、程序不够简便,转诊制度烦琐。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群众对两项报销规定反映相当强烈。一是所有报销只限于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合管办办理。如果不是在本乡镇卫生院看病,必须在看病医院和乡镇合管办来回跑好几趟,报销得到的钱还不够来回的路费。**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乡,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异地住院治疗,办理报销比较困难。二是转院治疗困难。一些病人希望到条件较好和医疗水平较高的上级医院治疗,但转诊手续很难办理。许多农民为了不延误病情,只好自费转诊治疗。转诊规定缺乏灵活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
新农合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新农合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合制度列入全县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使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惠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2、强化宣传,优化服务。
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以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报道农民受益事例;组织受益农民现身说法。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渗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改进筹资方法,降低筹资成本。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3、明确职责,扎实工作。
第一,要把推进新农合制度实施、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农村卫生支出经费等列为职能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宣传、财政、人事、计划、农业、民政、科技、药监、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不但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还要成为有水平的服务者。在推动新农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调节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断完善各项实施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好处。
第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合制度,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4、加强研究,完善制度。
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规定,搜集各种新情况、新信息;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群众的疑虑,采纳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建议,不断地深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针对目前统筹资金沉淀过多的情况,应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报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得到更多的补偿,提高制度的吸引力。
第二,要扩大救助范围。
除患精神病、结核病可增加门诊报销额外,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也应提高门诊报销额;要适当增加救助受益面,着力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切实缓解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困难,建议把贫困救助与新农合结合起来,把一些在城镇居住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家庭等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列入可参加的对象。
第三,要简化报销程序。
要简化报销手续,允许在就医的定点医院报销,并尽可能在看病交费的同时就能报销,这样既可降低成本,也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四,要完善转诊制度。
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尽可能简化在市外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第五,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一些小病根本不用住院,用高比例报销和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到乡卫生院就医,减轻农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
5、增加投入,规范管理。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卫生基金及自治区医疗保障经费等对我乡实施新农合的投入。要健全管理监督组织,建立完善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实行筹钱、管钱、用钱的分离和有效监督。要建立健全各级经办机构,选好用好培训好管理人员,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要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调研报告 篇9
为继续深化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市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从20xx年8月开始,就医疗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先后走访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卫生局、市建设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及医卫界部分老同志,组织召开座谈会,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医疗资源逐渐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有了基本保障。
(一)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医疗服务范围逐步延伸。据了解,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95家,其中市级综合性医院4家,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康复医院、惠民医院各1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地名卫生院11家,民营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1家,村卫生室487家,口腔诊所33家,企业学校医务室22家,门诊部12家。目前,我市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构筑,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成型,医疗服务范围不断延伸,群众就医保健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已基本形成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二)等级医院建设富有成效,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增加。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医院上等级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截至20xx年底,我市拥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各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乙等专科医院1家,二级甲等民营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医院1家,省级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1家,台州市级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2家。重视引进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尽力方便群众就医;注重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的互补发展,逐步丰富优质医疗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保健需求。
(三)医疗业务不断扩大,医疗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随着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我市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完善,医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总量进一步增加,综合指标位居台州乃至全省前列。据统计,20xx年,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额10.6亿元,门、急诊4813479人次,住院102541人次,住院手术44694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完成诊疗1802144人次。全市共有床位数309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张,其中市级医院病床2505张,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地名卫生院458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9%。磁共振、直线加速器、DSA、CT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基本到位,能满足各类疑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医疗资源和参合带来的实惠。
(四)卫生人力资源不断扩大,队伍形象逐步提升。随着医疗机构的较快发展,我市卫技队伍也得到不断发展。近10年来,我市卫技队伍总量达到4868人,增加了近3/4,其中执业医师1370人,执业助理医师67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7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1.21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拥有技术职称的数量尤其是中高级职称人员明显增加,其中高级职称257人,中级职称997人,中高级占25.8%。不断深化“医
院管理年”和“三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教育活动,卫技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卫技队伍整体形象逐步提升。
二、我市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离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需求,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在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医疗机构的设置缺乏指导性和调控力。我市于20xx年制定了《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全市医疗机构的总体布局、等级标准、建设规模等提出了原则性意见。但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在全市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中,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缺乏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在《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和调控力,各医院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较难统筹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院之间的过度竞争,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出现了有的医院因建设规模过大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影响各级各类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是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矛盾日益显现。从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看,医疗设备、资产和卫生人力等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区和城镇医院,而我市人口的70%在农村,明显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病员流向不合理,造成城区医疗机构负担过重,压力较大,影响了市级医院对疑难复杂病种的研究和“名院”、“名科” 的建设,难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而基层医疗机构却业务清淡,出现资源浪费,有些面临生存危机,影响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据了解,20xx年市一院、市中医院(不含原市三院)、市妇保院的业务总量分别达到4.34亿元、1.39亿元和0.53亿元,依次占全市业务总量的40.94%、13.11%和5.0%,仅此3家市级医院业务量就占全市业务总量近60%,而且其一般性质的医疗业务量所占比例较大。
三是公共医疗资源政府性投入有待加大。全市卫生事业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卫生事业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仍未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5%以上。20xx年卫生事业费投入(包括农民健康体检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5756.793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2.63%。对公立医疗机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难以体现,就医成本难以降低,公共医疗机构、传染病、精神康复等专科医院建设相对滞后。
四是医疗机构卫技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由于受卫生人事体制的影响,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无技术职称、无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长期沉积、比例较高,据20xx年底统计,全市卫技队伍中无职称人员达304人,占6.2%,影响了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新分配医科专业大学生的招收。而且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中高级职称大多集中在市一院和其它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所占比例极低,城乡差距较大。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8名卫技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仅14人,中级职称的'145人,分别占1.55%、16.2%。
三、对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科学规划,注重梯度发展,实现整体提升,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技术优良的医疗资源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规划,加强资源调控力度。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既是卫生事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要根据《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以及温岭市域总体规划要求,坚持“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科学编制《温岭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调整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整合优化各层次医疗机构。规划要对市级医疗机构和镇(街道)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室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要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加强对规划实施和资源配置的约束力和调控力。要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标准和要求,避免规划调整的随意性,有效盘活利用医疗资源存量,严格控制建设增量,限制和减少盲目的扩张和升格,特别是市级医院规模的扩大、镇(街道)卫生院的升格以及民营医院的设立等一定要慎重。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程序,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等,无论何种资金渠道,都必须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二)提升层次,丰富优质医疗资源。
优化配置医疗资源,要以现行设置的医疗机构为基础,以当地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依据,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优质发展。
医疗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区,要合理规划新增资源,做强做精现有资源,凸现医疗业务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综合规划市级医疗中心。市级综合医疗中心,要以三级乙等的市一院为基础,以建设三级甲等综合性现代化医院为目标,集医、教、研于一体,加强高精尖学科建设,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使其真正成为我市医疗技术龙头和骨干,成为医治疑难疾病的业务中心,成为台州南部的医疗中心。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医改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和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加强重点中医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能力。延伸中医服务网络,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辐射能力。加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根据《“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妇女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继续发挥产科优势,加强儿科和妇科建设,形成妇女儿童医院应有的特色和品牌,真正把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成为台州乃至全省一流的妇女儿童医院。
要加强各医疗机构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既要重视引进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又要重视市内医疗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实现资源的对接和深度合作,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医疗资源的档次和医疗服务水平。
(三)培育品牌,促进特色医疗资源建设。
随着诊疗科目不断增加,各医院特色学科建设日显重要,已成为优质医疗资源培育的重要内容。一要重点扶持已有的特色专科。综观现有特色专科现状,要积极扶持诸如肿瘤、骨伤科、小儿科等特色专科的发展,带动全市学科品牌建设。例如市二院肿瘤专科在周边县市都有一定的影响,病员不断增加,病区建设不断扩大,但由于医院规模扩展较快,医院进一步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通过盘活其闲置的资产等多种途径解决肿瘤治疗中心院区的建设和当前医院所面临的财务困难,以进一步促进肿瘤专科特色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温岭乃至台州的肿瘤治疗中心。二要加强特色学科错位发展。针对我市实际病源和医疗业务水平,要正确引导各医疗机构在特色学科建设上错位发展,形成各自品牌。继续抓好原三院的泌尿科、四院的肛肠科、中医院的推拿针灸科、台州骨伤医院骨伤科等专科特色建设,拓展特色专科领域。三要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和《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的标准和要求,县级市设立传染病专科医院要依托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因此,结合我市传染病防治技术力量的实际,建议挂靠市一院,与医疗中心建设同步规划,并严格按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尽早列入建设规划。四是发展康复医疗机构。随着康复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精神康复医院的硬件建设和技术力量的扶持,切实改善办院条件,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发挥社会效益。此外,还应根据医疗实际需求,可筹建市级康复医疗专科医院。
(四)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要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温岭市镇(街道)卫生院设置规划》,按每个建制镇至少建设好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加强对镇(街道)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强化镇(街道)卫生院“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卫生院布局,归并和改制地名卫生院。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和设备装备的投资,按规划目标稳步推进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要强化镇(街道)卫生院的公益性质,确保业务经费和人员工资,使卫生院能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要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要求,继续加大“网底”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致力推进其规范化建设。要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引导其合理用药,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让更多的参合农民享受到医疗资源快速发展带来的实惠,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保障水平。
(五)健全机制,提升卫技队伍整体水平。
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关键因素是卫技人员。要进一步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和合理配置卫技人员,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人才流动。要进一步完善院长负责制和卫技人员双向聘任制,激活卫生系统人才的有效流动。要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选配人员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对无职称的卫技人员进行有计划清退转岗。要深入开展市级医院牵手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和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城乡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城乡卫技人员互派学习,支援农村医疗,方便群众就医。要制订并实施新分配卫技人员和农村卫技人员的培养方案,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积极培养面向农村的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要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名医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社会认可的名医队伍,引领我市品牌学科建设,切实提高我市医疗的整体水平。
医疗调研报告 篇10
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是提高医疗科研质量、促进医疗科研进步,为医院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保证。同时,医疗科技档案是医院综合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在医院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科技档案在整个医院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医院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医院档案工作已打破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各门类档案分开管理的模式,向着适合于医院整体宏观管理、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从原来行政档案管理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主要以科技成果档案、科技课题档案管理综合的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课题的中标率,促进了医院科技成果的获得及转化,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医院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在医院科研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一)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要统一。医院要做好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互相协作,克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后思想和传统观念,使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和促进医院科技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何合理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科技档案真实地记录、储存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书、科技成果签定证书、计划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合同书、课题项目评审意见书、评审报告、实验记录、经费使用、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标准等有关学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成为科研成果鉴定和申报乃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档案人员要针对医学研究和科研人员的需要,设置不同专题,筛选、编辑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医学论文及资料,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和医疗业务发展动向,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服务。近年来,各级医院特别是各大中型医院在"科研兴医,科教兴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严把科技档案的质量关,使之在科研成果的鉴定申报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医务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想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必须拥有大量充分可靠的科研资料。因此,医院要切实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信息,活化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好务。
(二)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档案工作的创新是指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与利用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因此,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理念要创新,观念要改变,要较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科技档案工作正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与创新之路,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观念真正落实到医疗科技档案实际工作中,做好平时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作到常做常新。同时要把医疗科技档案工作当作一门学问,研究它、认识它、探讨它,以寻找其科学规律,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重点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利用服务多少转变为医院前沿科学发展需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拓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域,以求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获得实际效益和最高利用价值,探索一条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从而推动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医院档案工作的许多传统做法和管理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医院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于过去观念和管理方法的落后,必须对档案工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就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而言,人们对其医疗科技成果档案的价值和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体制和管理队伍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疗科技成果档案仍然是目前医疗科技档案工作中需要加强和特别要重视的环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攀升,对科技档案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科技档案也越来越表现其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针对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业务部门的科技活动情况不熟悉的状况,医院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医疗科研管理部门为核心,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分级管理,制定适合于医疗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尤其是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方法要更新,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和医疗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以克服医院原有档案室科技档案材料不足、业务不熟的缺陷。通过实践,探索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规律,开创医疗科技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二、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科技档案收集不齐全的原因之一是多数医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技成果的论文发表与获奖,轻视科技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医疗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与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不一定要归档,归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医疗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医疗科技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医疗科技档案还存在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档案室设备简陋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医疗科技档案材料,已完成的科技成果、科技项目材料没有随时归档,即使是代表医院科技实力的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和部分获奖成果材料也因科研人员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归档或缺失;有些科技项目结题后,没有提供完整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技术材料。由于以上原因,医疗科技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制约了医疗科技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医疗科技档案归档程序。科技档案是科技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技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技档案的4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发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由于一项科技课题完成的时间长(有的项目往往需要几年),涉及的范围广,参加的人员多(集体完成),档案内容复杂,造成了科技档案材料形成的周期长,积累材料需跨年度进行,加之课题的进展,其形成的档案材料就会发生变化,档案材料也就难以产生连续性,易造成割裂现象。另外,申报科技成果奖有时受到科技申报制度的制约,必须由科技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方能申报,但也有许多已结题而不报奖和暂缓报奖的成果项目就不受制度条款的约束,从而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档案材料零散在外。为此,必须把科技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技工作与科技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医疗科技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医疗科技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技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医疗科技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科技档案积累和科技归档的各科规章制度,理顺医院档案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档案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联合体。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医院的科技能力和对医院医药卫生事业的突出影响力,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技项目应从立项起立卷归档,然后将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分年度补充到科技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和医院档案管理部门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医疗科研人员的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将会使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专、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人的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医院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管理、团结奉献的高尚意志和工作作风。
(五)加快科技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档案工作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做好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目前,医院综合档案室最紧要的是加强和开发利用好自己的软件系统,在确保科技机密和档案安全的情况下,实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上提供必要的电子档案,建立健全医疗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技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医院广大医疗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医疗科技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医疗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医疗科技档案为医疗科技工作再出成果,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医疗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区xxx会20xx年工作安排,我委在区xxx会xxxx副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赴永嘉考察,实地走x一医、宁溪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并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充分征求了各参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20xx年6月开始,我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了分级诊疗工作。区x及相关部门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目标,将群众首诊需求合理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工程,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规范流程、狠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累计转诊患者3724人,其中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转到区外市内医院就诊的430人,转到省级或省外医院就诊的1429人。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1人。
(一)强基础,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形成。区x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工作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城乡卫生一体化、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从经费支持、医保政策、药品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从强化硬件保障入手,先后启动了宁溪卫生院、南城、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基建工程,并成立了台一医院桥住院分部、宁溪住院分部,区中医院北洋住院分部,定期选派专家到分部坐诊。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甲等卫生院评审,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乙等卫生院评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级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上级专家来黄门诊、手术和技术指导,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门诊和技术帮扶渐成常态。
(二)重保障,分级诊疗管理渐趋规范。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发挥社保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城乡医保报销实行差别化支付,对不同级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20xx年为乡镇级80%、区级70%,区外市内45%—55%、市外40%),参保患者经分级诊疗x台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且住院起付线只剔除一次,更好地引导患者首诊到基层。注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单位收支结余数中提取40%用于发放超额绩效工资。同时对在西部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金,21年以上的每月补助可达500元。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的理念和模式,目前,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签约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齐全。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受到了群众的青睐,中医馆的建设对于引导开展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x惯难改。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2、基层诊疗水x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x。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20xx万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转诊操作流程有待规范,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一是转诊单流失较严重。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部分患者因重视度不够,转诊单流失还较严重。二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x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x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医疗调研报告 篇12
医患关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大,处理好医患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质量管理,从更深层次拓展为民服务的空间,我院对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发生的医疗纠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我院20xx年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13起,聚集围堵闹事件3起;20xx年共发生各类医疗纠纷7起;聚集围堵闹事件1起;20xx年发生各类医疗纠纷4起,未发生聚集围堵闹事件。24起纠纷均为协商解决。
近3年我院的医疗纠纷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当事患者多为附近农村及城镇患者,当事医务人员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外科(特别是骨外科)及妇产科为纠纷发生的高危科室。
二、存在问题
1、医院编制及医护人员数量少,人力资源欠充足,许多医院管理工作在用人时捉襟见肘,同时,合同制人员待遇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医疗质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2、调解机制不健全,解决方案匮乏。当事患者极少有进行医学鉴定、诉诸法律的,协商达不到要求就闹,而医院对此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3、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有待加强,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沟通不充分,不能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选择权。4、缺乏风险意识,对医疗纠纷防范、处理相关知识不了解。一、改进措施
医院管理层对近年来发生的纠纷进行了深深的反思,对每一起医患纠纷做了详细分析,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今后我院在预防、解决医疗纠纷方面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申请增加人员编制,提高合同制人员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2.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处理医疗纠纷事件。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对医疗纠纷的调查、协商、处理。
3、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对发生的纠纷,相关科室积极沟通,职能科室协助调解,并及时上报院领导。引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医院聘请法律顾问,负责相关法律支持。
4、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必要的同情和帮助,对可能引起患者误解和不满的问题要多交流,做到防患于未然。
5、加强理疗安全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定期开展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培训。
医疗调研报告 篇13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状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意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朝气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化细致的调查探讨,现将调研状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状况。xx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状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养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学问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养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学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头引进,学问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育缺乏足够的思想相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育缺乏足够的相识,在人才培育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须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许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缘由,医疗卫朝气构缺乏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建性的制度和措施,安排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实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阅历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学问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朝气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索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养。依据现有人才队伍状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育安排及详细实施方案,有目的、有安排培育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育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详细模式可实行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养良好的人员参与医科高校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周密的培训安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学问、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学问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支配学习时间)激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学,激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学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对社会公开聘请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溢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情愿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朝气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溢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运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淌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建拴心留人的环境,实行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供应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开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接着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实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赐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运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意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实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沟通,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沟通运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嘉奖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嘉奖基金,特地用于对有特别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嘉奖,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创建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支配肯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育和嘉奖的院(所)长人才嘉奖基金,每年提取肯定基金对重点专业、特地人员进行重点培育,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特地人才的学术沟通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赐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学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嘉奖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方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育、运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医疗调研报告 篇14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冲突非常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一、xx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状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m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m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 全县297个医疗卫朝气构分布在16个乡镇。医疗卫朝气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其次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朝气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
(三)医疗卫朝气构规模状况
全县医疗卫朝气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偏小,规模的县人民医院只有300张床位,除此之外,100张以上 床位的也只有县其次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田氏伤科医院和钭氏伤科医院4家,还有很多医疗卫朝气构根本就没有床位。医疗设备也非常落后且配备不足,除了2家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一点,其它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既缺乏又分散。卫生技术人员更是如此,建制镇中100人以下的就有5个,占总建制镇数的63%。
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县医疗卫生设施覆盖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三大方面,但是资源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五云镇,五云镇又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而县城新区及偏远农村地区配置明显不足,就县城新区而言,它是目前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还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给当地居民医疗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新区的发展。偏远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建设更跟不上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须要。 (二)医疗卫生设施功能不配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覆盖全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如壶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但是社区卫生服务重治轻防的现象尚未完全变更,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以及健康教学和安排生育指导等6项内容为主的六位一体的功能须要进一步加强。
(三)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够
20xx年至20xx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8%、2.73%、2.55%,与卫生事业费(包括中医事业费)占政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医疗卫朝气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不足、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四)医疗卫生投资渠道单一
全县医疗卫朝气构的建设与发展几乎都是政府投资,社会化投入的发展程度并不乐观,民间资本的进入,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政财政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满意社会的需求。
(五)卫生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县级医疗卫朝气构和乡镇医疗卫朝气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医疗人才的学问结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医疗卫技人员比例仍旧很低,尤其是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进高职称、高技术人才难,医技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峻,近年来,高级医技人员外流比较频繁(副主任医师流到外地就有10多名),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程度。
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
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县各乡镇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为此,必需依据改变了的人口组成状况和可能发展改变的趋势,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全县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内合理布局不同规模的卫朝气构,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推动全县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属地化管理,对现有配置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山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
县城老城区要以调整存量为主,限制卫生资源的增量,县城新区要以新建卫朝气构为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量,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建立起能够担当新区诊疗作用、可以供应较高水平诊疗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居民的医疗机构。对县城的几家医疗机构的布局作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可将县人民医院从老城区迁建到新城区,县中医院从原址迁到现县人民医院所在位置,县妇幼保健院迁到现县中医院所在位置,五云镇社区服务中心则置换县妇幼保健院现在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更多的群众,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分类区分对待,强化各类医疗机构功能
在达到区域资源布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优质资源得到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依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改变和资源合理布局的关系,协作人口的流淌及人口总量的增减状况,按有关规定调整医疗机构、配置人力和床位。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要广泛采纳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内涵建设,形成专科特色。
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依法加强对民营专科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创建更好空间和更优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涵化建设,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学和安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卫生网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实力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县、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xx年应达到同级财政常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社会需求限制和调整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等手段,增加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实力,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上来,投向到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薄弱点上来。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合理支配卫生监督、疾病限制、妇幼保健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医疗卫朝气构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卫生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主动自筹资金谋发展,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彻底改造危旧房,改善医疗环境,为农夫群众供应平安、舒适的就医场所。依据市场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诊疗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卫生事业筹资渠道
要通过政策引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主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体制。在限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激励和支持社会力气办医,形成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允竞争的态势。要完善发展民营专科医院的政策措施,每年适当投入肯定经费,支持现有田氏、钭氏、王金虎、康宁四家民营专科医院调整专业方向,激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改善现存民营专科医院的办院条件。要盘活卫生资源存量,在当前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状况下,立足于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存量,努力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管理不善、发展困难、功能重复的机构,要通过重新组合,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把卫生资源配置由扩大外延转向重内涵建设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卫生服务产出。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养
要紧紧抓住培育、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激发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力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疾病限制、卫生监督、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的人才培育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卫生发展须要的素养优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
要仔细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推动xx省乡村卫技人员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并实行切实有效措施,稳定乡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要制定实惠政策,激励优秀卫生人才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可以提前一年参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并大力激励和吸引医学院毕业生和城市医生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赐予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