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2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粮食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粮食调研报告

粮食调研报告1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20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20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20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20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二)、抓宣传,落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xx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抽调100名机关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开展粮食生产的宣传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县直机关干部带着全县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到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进行宣传,同时,到农户家中走访宣传,重点向农民讲解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累计已举办粮食生产专题电视讲座21期,通过会议、科技大集、走访向农民发放宣传单12万份,印发宣传资料汇编1.5万册,印发直补政策宣传单5.6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500幅。在粮食生产政策落实上,三年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15.5万亩(20xx年237万亩的,20xx年240.1万亩,20xx年238.4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74.24万亩(20xx年21.5万亩,20xx年25.97万亩,20xx年26.77万亩),大豆良种补贴面积80万亩(20xx年10万亩,20xx年10万亩,20xx年6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20xx年20的万亩)。此外,xx县还根据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谋划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强化了各项措施,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20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吨粮食生产县的工作目标,并计划到20xx年实现这一目标。

  (三)、提质量,增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围绕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种粮经济效益,xx县采取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标准化示范户等方式,狠抓了农业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播种标准等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县农技推广中心编写了《xx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并印发到乡镇、村屯,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对农民实行面对面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青原镇新城村20xx年建立的大豆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257公斤,超过全县完成创建指标。近年来,全县共建的粮食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区85个(20xx年20个,20xx年25个,20xx年4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市级25个,县级44个,示范区农户平均增收1,500元。为了提高粮食品质,三年来,全县共建立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其中大豆27万亩,水稻3万亩,保证了粮食生产良种需要。在粮食作物种子的应用上,大豆主推恳丰16、黑农37、黑农41、黑农44;玉米主推绥玉7、东农248、龙单13;水稻主推空育131、绥粳4、绥粳的12。粮食作物主推及专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00%,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四)、强农艺、兴科技、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xx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始终坚持科技兴粮战略,坚持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发展科技生产增效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全县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训农民在6万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训经费三年累计达到200万元。通过培训农民科技素质普遍提高,每户都有一个种田明白人,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推广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近年来全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重点推广的大豆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小垄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机插深施肥、神鱼生态除草、三超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农业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应用粮食增产技术。重点是应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术。每年整地面积都在90万亩左右,深松面积在50万亩以上,通过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在15%左右。20xx年通过对朝阳乡曙光村

  的一块1500亩大豆亩产百斤左右的地块实施深松整地,20xx年,大豆产量经过实测,亩产达到16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点推广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左右,20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万平方米。20xx年在青原镇兴旺村建了一个占地2. 5万平方米的育秧小区,并建立了一个3,000亩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区,20xx年,水稻亩产平均达到650公斤,个别地块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动全县水稻单产平均达到600公斤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在优良品种的选用上坚持按照适宜区种植,避免了越区种植,加快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实现了xx县区域内品种的统一化、专用化和优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础,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xx县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秋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粮食生产扶持资金950万元,其中20xx年150万元(深松整地10万亩,亩补贴5元,合计补贴5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6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6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8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5元,合计40万元)。20xx年280万元(深松整地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70万方,每方1元,合计补贴7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9元,合计补贴90万元)。20xx年520万元(深松整地补贴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补贴120万元,秋季水利工程补贴80万方,每方补贴1元,合计补贴80万元,水稻育秧大棚补贴3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合计补贴320万元)。三年累计完成秋整地260万亩,实现了三三轮耕目标,完成水利工程300万方,新建水稻育秧17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六)抗灾害,夺高产,确保大灾之年粮食总产不减

  近年来,xx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温干旱,夏旱和秋旱,特别是20xx年的夏旱最为严重,全县受灾面积192.6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4.2亩,濒临绝产面积13.4万亩。灾情发生后,xx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全县人民总动员,众志成城抗夏旱”的号召,并确定了“保粮食作物、保水田、保种子田、保科技示范园区”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组织科技人员下村指导、抢修灌溉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集中全县力量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在抗旱期间,全县3,038眼抗旱机电井全部启动,每天出动抗旱人员平均达1.8万人次,车辆1.2万余辆,浇灌总面积达到145万亩。在资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0万元,农民自筹890万元,县内龙头企业帮扶50万元,全县职工干部捐款55万元,县直部门帮扶100万元。利用抗旱资金全县共维修抗旱机电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购买人工增雨火箭弹和防雹弹1,050枚,下摆抗旱柴油500吨。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粮食总产达到58.4万吨,比20xx年增加了5.4%,从而实现了受灾不减产的工作目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制约粮食生产发展。近年来,由于村集体和农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设筹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导致水利工程欠帐较多,遇有灾害农民损失惨重。

  (二)农机装备落后,缺少大型农机具,耕作水平较低。目前农民使用的农用拖拉机大部分是在30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机械,现有大机械马力不足,达不到标准化深松整地要求,影响到整地效果。

  (三)农民种粮收入减少,投入相对不足,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下调,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

  (四)农民素质差,种田水平低,先进技术没有实施到位。部分农民仍然沿袭陈旧的耕作方式,虽然县、乡多次举办培训班、电视技术讲座。但是有些农民就是不接受,有些应用了但是因为到位率较低,没有发挥出先进技术增产增收的作用。在推广水稻大棚育秧和深松整地上,有些农民就有抵触情绪,不接受。

  (五)龙头企业小,带动能力差,市场拉动力弱。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大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县内的龙头企业加工规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粮食品种只能原字号出售,并且除市场价,没有价格保障。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一)加强农机化建设。以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服务公司。通过发展农机化,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快现代农业作业区建设,抓好北岗现代化农业试点工作,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20xx年农机合作社要发展到10个,农机作业率达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60万亩。同时,扎实推进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增加育秧总量,扩大机插面积,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增加县级财政投入,重点在水源建设、改造中低产田、节水灌溉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控制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条件。20xx年,全县新增水田2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5万亩,新增农田灌溉机电井1,000眼,新增农村人饮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农民自筹1,500万元。

  (三)加强土地肥力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加大秸秆根茬还田力度,实施保护性栽培。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提高施肥水平。20xx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100万亩。

  二、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实施全省千亿斤粮食产量工程和xx县百万吨粮食生产县规划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围绕建设安全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粮食产业。一是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按照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的“两增一稳”工作思路,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提高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20xx年,全县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达到210万亩,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专品种生产。依托宏达生物、北大荒米

  业、七星米业、天龙米业、罗麦生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种生产,全县粮食作物专品种生产面积要达到100%。三是建立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重点要在良种应用、深松整地、精量点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标准化组织粮食生产,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率要达到100%。四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以抓好防汛抗旱和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加强预报预测,及早谋划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向减灾要产量、要效益。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抓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宏达、北大荒、罗麦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构筑“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产业链,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抓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的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引进新上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努力完成群龙共舞的粮食产业化格局。三要抓利益连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和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农民组建粮食生产协会,发挥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签订订单、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20xx年,粮食作物订单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四要抓品牌。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优势品牌,组建企业集团,使我县知名品牌借龙头做大做强,基地和企业借品牌增量增效。全县重点培育和打响“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抓好与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院县合作共建工作,构建我县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栽培等先进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步伐。

  (三)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20xx年,全县落实粮食种子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乡、村都要有粮食标准化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田,村屯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示范区的辅射带动作用。20xx年,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实施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xx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六)抓好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引导县、乡、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重点从农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谋发展、抓落实、促和谐的合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粮食调研报告2

  一、xx市粮油批发市场的现状

  粮食批发市场是整个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三通”,更是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载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市粮食市场日益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些初级粮食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兴起为建立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粮食市场经济新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统一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个方面:

  1. 市场规模小,主要是一些外来米船自主采购批发,另外有一部分本地的粮食商贩的另售兼营批发。xx市是一个吃的稻麦不种,种的杂粮不吃的一个粮食差入地区,全市本地110多万人口吃粮,以及工业、饲料、种子等用粮食交易达30万吨。这与主要靠米船和一些小粮贩来经营粮食批发业务的现状极不协调。

  2. 没有一个专业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xx市曾在县城建设过一个粮食批发专业市场,当时也曾红火一阵,但因缺少资金继续投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渐显潇条,最后关门改作他用。

  二、 存在问题及原因

  1. 市场投资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批发市场享受不到农发行贷款,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还得银行存款抵押,所以就没有商品资金。这些对市场建设和交易的制约作用显而易见的。

  2. 外部环境与市场现状脱节。我国特有的国情、粮油商品的特殊地位与现有批发市场的普通“身份”之间形成了明显脱节,粮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了。这种市场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从客观上造成了现有批发市场缺乏对客户的组织、吸纳能力和约束能力,从而窒息了市场自身充分发展的能力。

  3. 市场发展不平衡,受地域、交通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缓慢;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市场自身规模的限制,影响了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交易活动的能力,市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拍卖、协商买卖、组合成交、约定成交和代理成交的交易形式有名无实,实现市场发现价格、平抑价格的功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 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全市还缺少粮食市场管理的专门规章,市场监管比较薄弱。没有统一管理、领导粮食市场的机构,不利于粮食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粮食市场建设法律法规缺乏,不能给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保证,使得那些曾经进入市场的客商纷纷“离场”,回归到粮食市场开放初期那种“四处开花”、“场外购销”的老路上去,许多一度很红火的批发市场冷落下来,场内交易量小,场外交易却十分红火。

  三、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 加大投入,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 要通过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使现有市场上水平、上档次,与不断扩大的交易需求和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进场交易的客户服务,实行信息、交易、结算、运输、交割、商务处理全流程服务。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还可以建立高效、灵活的调控机制,以利于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的建立。

  2. 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加快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交易规则,提供公开公正的交易场所,改善交易条件,克服目前粮食交易无章可循、零乱无序和有法不依的现象。依靠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市场管理,管好、管住收购市场,严格实行粮食批发准入制度。

  3. 统筹兼顾,加强协调。粮食批发市场是物流、商流、资金流汇聚的场所,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相关的实施意见,促进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政府要对符合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要求的粮食市场给予重点扶持,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场交易客户税费、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 不断创新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其粮食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提供、资金结算等功能。面向xx,服务江苏,辐射上海等华东地区。 建设和完善现代信息网络 ,各批发市场之间要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沟通供求和价格信息,改变传统落后的贸易方式,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粮食经营运作体系。搞好现有市场物流、加工、配送等设施的填平补齐,使批发市场成为具有更高服务能力的粮食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换中心、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粮食调研报告3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持久性工作。近年来,同全国一样,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四区一线”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市的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这对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保证粮食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彻底好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多种因素依然存在,保证粮食产业发展好势头的任务任非常艰巨。本文就我市粮食生产的现状及新形势下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20__年,我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减产的局面,出现了多年来止跌回升的好势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达到19.77万亩,粮食总产量12.87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13万亩(冬麦1.44万亩,春麦7.69万亩),比上年增加63.2%,小麦总产量3.35万吨。同时依靠科技推广,引进良种良法,小麦单产量也有所提高,由上年的平均亩产300公斤,提高到平均亩产350公斤;玉米种植呈现恢复性增长,20__年玉米面积达到8.92万亩,比20__年增加2.85万亩;20__年玉米种植9.57万亩,比上年增加7.3%,玉米总产量8.52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比上年增加20%,产量0.9万吨。

  (二)粮食消费情况:20__年,全市总人口21.5万人,根据社会粮食调查,全市平均每人每天消费口粮400克左右,全年每人消费口粮在160公斤左右,全市人口年消费小麦约近35000吨。按全市每年消费量35000吨,仍有20__吨粮食缺口。但我市处在粮食产销结合区,外来小麦制品(主要是__、__面粉)及大米(东北、江苏大米)进入我市粮食市场。预计20__年我市粮食市场将趋于平衡。

  (三)粮食种植收益情况:

  小麦种植效益分析:按每亩计算,翻地费:28元;切地费:16元;播种费:12元;收割费:30元;磷酸二铵:15公斤(260元/袋、每袋50公斤)计78元;尿素:20公斤(75元/袋、每袋40公斤)计37.5元;麦种:25公斤/亩(3元/公斤)计75元;水费:75元;(用高价水,水费150元/亩);“两工”款(二轮承包土地):50元(国有土地承包费为100元/亩)。按二轮土地种植小麦的投入计算,每亩总投入为401.5元。

  国家对小麦种植每公斤价外补助0.2元,小麦产量按350公斤/亩计算,农民得到价外补助每亩70元,自治区对小麦种植每亩综合补贴94元,农民共得到补助164元/亩。20__年小麦单产350公斤/亩,按收购价1.6元/公斤计算,农民每亩收入在560元,加上164元/亩补助款,每亩收入724元,加上麦草收入50元/亩,实际每亩毛收入774元,减去总投入401.5元,每亩小麦纯收入372.5元。由于小麦种植管理简单,宜种宜收,风险低、省劳力,相信有国家自治区及地方优厚的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将逐步提高。

  玉米种植效益分析:玉米种植在__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__北疆地区玉米种植的大市和高产区。我市玉米产量一般在750—1000公斤/亩,玉米价格按1.3元计算,亩毛收入在1000—1300元,去掉成本500元,亩纯收入为500—800元。从比较效益分析,近三年由于__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进入,我市玉米市场收购价格由20__年的`0.75元/公斤,提高到20__年的1.36元/公斤,20__年的1.4元/公斤,预计20__年达到1.45元/公斤,平均纯收入高于棉花纯收入200—350元/亩,农民对玉米种植有很高的积极性,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我市粮食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突出表现在耕地灌溉用水紧张,这样造成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差,遇到突然的干旱天气使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据调查,全市98.8万亩耕地有三分之一处于缺水状态,每年我市因缺水造成农作物减产15%--25%。

  2、粮食增产技术创新乏力。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民受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数自己不能解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在粮食品种调优、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作方面,步子迈得不大,限制了收益的增加。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由于经费不足及推广体制的制约,目前农村现有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方式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粮食增产新技术、新品种不多,能够提供的服务与农民的要求相差较远,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农业科技普及程度还需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指导有待加强。

  3、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加大种粮生产成本。近几年农资价格均呈上涨趋势。据调查,20__年,二铵(进口)、二铵(国产)、尿素的市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5.04元/公斤、4.24元/公斤、1.95元/公斤,较20__年分别上涨了61.54%、51.43%、8.3%;棉花、玉米、小麦种子的平均市场价格分别为6.8元/公斤、5.6元/公斤、3.3元/公斤,较20__年分别上涨了30.77%、9.8%、37.5%;地膜平均市场价格为14.7元/公斤,较20__年上涨了13.16%;农用柴油销售价格为5.7元/公斤,较20__年上涨了18.75%,农资价格上涨,提高了种粮成本。

  4、粮食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转化增值能力弱。全市粮食生产的品种布局不规范,一乡一村一个品种的局面比较普遍,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建设还没有形成优势,粮食产品转化增值数量有限,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拉动能力不强。

  5、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比较,亟待改善。目前,全市粮食储备库总仓容量为56000吨。但大部分仓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现实际有效仓容量为35000吨。随着小麦和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现有仓储容量远远不能满足粮食仓储的需求。

  6、农民科技培训有待加强。农民接受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还存在着凭经验种地的习惯,必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

  三、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

  一是多途径筹集资金,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搞好田间排灌、高新节水灌溉和干支渠道防渗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水利隐患,提高整体抗旱保收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二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争取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以工代赈等项目进行低产田地的改造,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三是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切实加强耕地土壤养分跟踪监测,重视地力培养,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和旱地覆盖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耕地整体质量,提高农田的高产出率。

  (二)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采取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扶持引导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和高效农业。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建议国家、自治区进一步加大粮食补助力度,改变补贴方法,取消按种植面积补贴的模式,提高粮食卖给国家部分的补贴标准,增强价格杠杆作用;在种植的良种购买环节实行良种补贴,从而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国家粮食收储公司的收购数量。20__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20.06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2.71万吨;到20__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达到31.7万亩,粮食总产量21.9万吨;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4.2万亩,粮食总产量24.39万吨; 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3.7万亩,粮食总产量34.19万吨。

  (三)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仓储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工作。要以企业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粮食仓储设施的区域布局,建设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物流中心,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做好新仓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旧仓的维修改造工作。旧仓改造的重点是仓房密闭改造、保温隔热改造以及其他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改造,来不断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建设城市粮食应急成品库,保障全市居民粮食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20__年,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20.9万吨,需要仓储容量为7.08万吨,现有实际仓储容量为3.5万吨,要缓解我市粮食仓储紧张的现状,需新建 10个3500吨的标准化库房及辅助设施设备,估算总投资为20__万元。到20xx年,预计需要新建19个3500吨的标准化库房及辅助设施设备,估算总投资3080万元。

  二是积极推动粮食产业化园区的建设,借助粮油加工企业退城近郊的机会,多渠道吸引资金,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仓储为基础,以工业加工为龙头,以物流为中心,功能配套的产业集群。建议加快建设__市粮食铁路专运延伸线项目,专运线长度3000米及站台,估算投资约7000万元;建设与铁路专用线相配套链接的装卸货场项目,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估算投资约5000万元;面粉厂扩建项目,年生产面粉7万吨生产线,估算总投资20__.86万元;万康油脂厂搬迁、扩建和技改项目,生产能力扩大到1万吨,估算投资约9000万元;玉米精粉年加工玉米5万吨项目,估算投资8000万元;搬迁和扩建粮食烘干塔项目,估算投资约5000万元。

  (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提高粮食竞争力

  加快粮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搞好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种、实施优质粮基地建设。一是科学布局,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化。重点抓好西大沟镇、甘河子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等粮食主产区的工作,使之形成一个集引、繁、育、推为主的结构调整新格局,引导推动全市农业向“两高一优”( 高产量,高效率,优质产品)方向发展;二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进粮食生产的优质化。三是坚持粮食生产无害化。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农业、环保、工商部门实施对农药残留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强化测报一体化,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播报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最大限度的实现减灾增收。

  (五)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为增产增收提供科技保障

  一是继续实施良种工程,稳步发展杂交小麦、杂交玉米,扩大优质小麦、优质玉米面积,结合市场需求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全市农业科技力量和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加强粮食增产技术创新和推广,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通过开展高产优质技术培训和示范,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三是通过加强标准良田、新型农机具引进、病虫害防控、粮食加工转化等的建设,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六)突出加工增值能力的提高,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开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发挥现有企业规模,通过多种渠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建基地、强龙头、连农户、闯市场”的原则和“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到田间地头”的思路,快速形成棉花产业链、玉米及加工产业链、番茄及加工产业链、小麦及加工产业链、中草药及油脂、饲料、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如__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项目,到20__年淀粉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年加工玉米量达40万吨;新建__玉米精粉加工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玉米量5万吨。以上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消耗玉米量在45万吨以上,可辐射带动我市周边县市以及__、__、博乐等地25万户农户种植玉米,面积50万亩以上。今后,我市将成为玉米的主要消费地区和精深加工区。

粮食调研报告4

  一、xx市粮油批发市场的现状

  粮食批发市场是整个粮食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三通”,更是粮食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载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市粮食市场日益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些初级粮食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兴起为建立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粮食市场经济新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统一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个方面:

  1。市场规模小,主要是一些外来米船自主采购批发,另外有一部分本地的粮食商贩的另售兼营批发。xx市是一个吃的稻麦不种,种的杂粮不吃的一个粮食差入地区,全市本地110多万人口吃粮,以及工业、饲料、种子等用粮食交易达30万吨。这与主要靠米船和一些小粮贩来经营粮食批发业务的现状极不协调。

  2。没有一个专业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xx市曾在县城建设过一个粮食批发专业市场,当时也曾红火一阵,但因缺少资金继续投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渐显潇条,最后关门改作他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市场投资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批发市场享受不到农发行贷款,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还得银行存款抵押,所以就没有商品资金。这些对市场建设和交易的制约作用显而易见的。

  2。外部环境与市场现状脱节。我国特有的国情、粮油商品的特殊地位与现有批发市场的`普通“身份”之间形成了明显脱节,粮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了。这种市场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从客观上造成了现有批发市场缺乏对客户的组织、吸纳能力和约束能力,从而窒息了市场自身充分发展的能力。

  3。市场发展不平衡,受地域、交通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缓慢;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市场自身规模的限制,影响了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交易活动的能力,市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拍卖、协商买卖、组合成交、约定成交和代理成交的交易形式有名无实,实现市场发现价格、平抑价格的功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4。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全市还缺少粮食市场管理的专门规章,市场监管比较薄弱。没有统一管理、领导粮食市场的机构,不利于粮食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粮食市场建设法律法规缺乏,不能给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保证,使得那些曾经进入市场的客商纷纷“离场”,回归到粮食市场开放初期那种“四处开花”、“场外购销”的老路上去,许多一度很红火的批发市场冷落下来,场内交易量小,场外交易却十分红火。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加大投入,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要通过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使现有市场上水平、上档次,与不断扩大的交易需求和不断提升的服务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进场交易的客户服务,实行信息、交易、结算、运输、交割、商务处理全流程服务。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还可以建立高效、灵活的调控机制,以利于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的建立。

  2。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加快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交易规则,提供公开公正的交易场所,改善交易条件,克服目前粮食交易无章可循、零乱无序和有法不依的现象。依靠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市场管理,管好、管住收购市场,严格实行粮食批发准入制度。

  3。统筹兼顾,加强协调。粮食批发市场是物流、商流、资金流汇聚的场所,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相关的实施意见,促进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政府要对符合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要求的粮食市场给予重点扶持,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场交易客户税费、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不断创新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其粮食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提供、资金结算等功能。面向xx,服务江苏,辐射上海等华东地区。建设和完善现代信息网络,各批发市场之间要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沟通供求和价格信息,改变传统落后的贸易方式,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粮食经营运作体系。搞好现有市场物流、加工、配送等设施的填平补齐,使批发市场成为具有更高服务能力的粮食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换中心、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粮食调研报告5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是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粮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强化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化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是粮食产业现代化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同时产业化又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这是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在粮食流通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想发挥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充足的粮源,掌握粮源的最现实出路就是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不然的话,就很难掌握粮源,粮食企业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与发展就会更加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农户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有2.2亿多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两个市场的竞争。而发展产业化经营,可通过“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工厂+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夯实产业化基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们xx的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拥有国家“放心粮油”、国家免检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省级以上品牌13个,市级名优产品5个,市级知名商标2个,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达30多万亩,连接农户近20万户,有力拉动了全县粮食经济的发展。应该讲,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好的,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夯实三个基础。

  4、在服务上谋求突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赋予了粮食行政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职能,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粮食系统的概念,在产业化经营的大舞台上,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介入对他们的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引导。不断搜集粮油市场行情,提高信息的前瞻性、综合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为全县产业化经营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积极深入基层,主动上门服务,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了解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及时了解并竭力帮助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营造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粮食调研报告6

  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XX年起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最低价粮拍卖随之产生。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最低价粮拍卖为购粮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但是,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收购环节:收购质量难保证,收购费用较低。

  托市收购(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托市收购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有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但近年随着托市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为方便农民售粮,XX年湖南大面积增加了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以益阳市为例,XX年收购库点比上年增加60%。托市粮作为临时性国家储备粮,有收购资格主体的企业,为了获得一笔可以维系企业生存的管理费用,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底数是固定的(1400元/吨),由于托市企业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企业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50元/吨,无利润可谈。

  二、储存环节:正常损耗无补贴,保管费用较低。

  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企业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企业托市收购赚的是国家50元/吨的收购费用和70元/吨的保管费用。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为争取微薄的保管费用补贴,企业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来履行存储合同,以确保储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但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如水分减量、保管自然损耗等,得不到额外补偿,全部由企业负担。

  再者,临时存储的最低价粮由国家组织拍卖,承储企业难保管1年以上。由于保管费是按实际保管月份拨付的,剔除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人员工资后,国家给的保管费用已所剩无几了。

  三、拍卖出库环节

  最低价粮食的销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销售,实行公开拍卖,单位核算,盈利上缴中央财政,差价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作为卖方,采取现场和网上同时竞价的方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竞价销售。在拍卖出库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货款回笼缓慢,承储企业利息包袱重。《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交易细则》中明确规定,承储库必须凭《出库单》无条件执行出库计划,且对出库费作了严格的界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各粮食承储企业在出库时,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质量、品种、数量交货。但由国家组织粮食拍卖后的贷款回笼十分缓慢,平均在3个月以后,给承贷企业(即托市收购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利息差,企业难以承受。

  2、最低价粮竞价拍卖中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价格。主要是部分非国有企业存在恶意抬价、操控竞拍价格行为,使竞拍成交价高于起拍价中拍。湖南省益阳市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非常活跃,其中兰溪粮食市场是全国著名的米市。据调查摸底,益阳市现有各类非国有粮食经营、加工企业304家,其中兰溪市场有141家,占全市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46%。

  XX年实行最低价粮拍卖以来,益阳市累计拍卖成交粮食数量38.34万吨,其中早籼稻34万吨,中晚籼稻4.34万吨。全市参加拍卖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达60余家,其中兰溪个体户有近50家,占83%。拍卖成交的38.34万吨粮食,被兰溪个体户拍走的粮食有25万吨,占拍卖成交总量的.65.2%。

  有人反映,兰溪片区141家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他们三四个一伙,五六个一群结成了许多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在粮食竞价交易过程中互相抬价,抢夺粮源,致使成交价高于起拍价20元/吨以上,有的甚至高于起拍价90元/吨。同等条件下,益阳的粮食成交价要高出其他市(州)成交价30元/吨以上。由于成交价过高,粮食销售无利润可图,他们就想方设法找承储企业的岔子,使众多真正想拍卖粮食的大中型龙头加工企业“有苦难言”。

  几点建议:

  1、加强对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质量管理,明确损耗补偿标准

  一是参照储备粮管理,推行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及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对不具备清粮设备、通风设备及保管条件的企业不认定其收购及代储资格,从源头上把关。

  二是尽快制定相应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加强最低价粮食的质量管理。

  三是建议在执行预案中明确最低收购价粮正常损耗标准和补偿办法,在粮食拍卖后给企业一次补偿到位。

  2、建立和完善最低收购价粮多渠道销售机制

  除现行集中统一拍卖,网上竞价拍卖销售方式外,建议国家开辟更多最低收购价粮畅通的销售渠道,并强化最低收购价粮销售措施。一是规定销区省储备粮的轮换等政策性用粮从产区最低价粮中调进。二是把储备轮换与最低价粮销售有机衔接起来,让适量的最低价粮转化为储备粮,以保持市场粮价不暴涨暴跌,在较为合理的价位上运行。

  3、建立和完善最低价粮竞价交易协调机制

  对有争议,有纠纷的交易及时进行协商处理,维护有序交易秩序。对那些恶意抬价,扰乱粮食市场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粮食调研报告7

  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增加粮食的流通价值。我县是缺粮县,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缺粮县其地理位置及自身粮食物流特点决定了我县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与粮食主产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大大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

  一、我县粮食物流现状

  我县位于浙南山区,330国道和金温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历来重视粮食种植,历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产量中的比重达60%,20xx年全县户籍人口44.123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3814亩,粮食产量7.12万吨。按全县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粮食产量161.36公斤,约50%的粮源需要通过外调进行供需总量平衡,由于城市化加快和粮食流通水平的提高,粮食购入量由20xx年的7.18万吨提高到20xx年的9.51万 吨,主要流入为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区。我县流入的粮食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消费的市场调剂和饲料加工需要。目前我县从事粮食加工、转化、个体私营150多家,其中一个国有粮食收储公司2个收购站点,11900吨的仓容,10余台的输送机,进粮机2台等等进出仓设备。在粮食库存方面,积极开展科学保粮,散装储存率达到85%。粮食运输中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干、公路运输为辅助,依托交通运输网络连接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总体布局,粮食储运环节初具机械化水平,使粮食物流作业基本衔接配套,这些都为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我县粮食物流存在主要问题

  (一)物流观念淡薄,缺乏现代粮食物流意识和适应现代物流及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企业粮食物流观念落后,尤其对现代粮食物流的涵义理解模糊,仍停留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定势。在观念上没有接受现代粮食物流理念,对物流的推进放任自流,只强调等待上面投资的被动性,而淡漠了其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来参与提供服务的主动性。把粮食物流只简单的看作是粮食运输和装卸等,而没有把粮食物流扩大到粮食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交流等环节,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由于体制原因,我县粮食系统近几年基本没有引进人才。若要实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战略,急需熟悉我县粮食系统状况并具备现代营销理念和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正在加强,但是相对市场需求还相当滞后。

  (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缺乏对粮食外运的枢纽自控力,管理体制滞后。今天的我县粮食流通,大部分是利用当地的社会车辆通过公路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约外运粮食的9.50万吨左右),就储备粮轮换外调入稻谷3022吨。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功能、技术单一,对外运粮食的重要枢纽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同样也缺乏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直接制约了我县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

  2、缺乏现代粮食流通管理方式,物流总成本偏高。我县粮食流通形式单一、私企运输量小、中转环节过多,粮食“散运”率较低。虽然多年来在国营粮食收储公司在粮仓建设等硬件设施上做了大量工作,粮库都实行了散存,但对粮食运输、流通、加工建设方面研究,粮食物流设施仍比较落后。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

  3、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缺乏大型粮食交易和物流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深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近十年全县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年平均产量基本在7.12万吨左右,粮食的产销比例很高。虽然也有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但粮食深加工能力不强,粮食产业集中度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弱。

  (三)信息管理滞后,缺乏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我县粮食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大多数粮食企业之间几乎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严重落后,导致了我县粮食物流多方参与、无序流动、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恶性竞争等诸多弊端,效率和效益在流通过程中损失,阻碍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进程

  三、我县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行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是包括粮食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应用的一条完整“环节链”系统。

  (一)提高素质,增强和培养企业现代粮食物流意识。我们认为,物流人才是粮食物流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通过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粮食现代物流的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聚效应,提升粮食现代物流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和普及现代物流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按照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增强物流服务能力。

  (二)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设施的功能。

  粮食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建立和完善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我们要根据粮食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为发展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建立了基础。因此要重点建设我县粮食仓储、装卸搬运、配载、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化物流中心。优先整合存量资源,改造、整合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资源,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物流资源,建立跨市县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粮食物流节点和基地。改革现行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要放宽市场准入,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促进各类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培育和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和粮食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专业物流企业。

  (三)大力抓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粮食“四散化”。发展“四散化”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一体化运行,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粮食流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四)提供配套政策,为粮食物流企业护航。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并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政策和体制环境,支持和引导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发展。制定有利于粮食物流“四散化”的价格、运费、税收等政策,推动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进程。

  (五)建造xx县中心粮食储备库,省政府确定我县的储备粮720万公斤,县周转粮400万公斤,积极筹建规模用地1.333公顷,储粮1200万公斤,5.5万公斤油库及配套设施总投资为1851万元的粮食储备库是当务之急,是满足粮食购销市场宏观调控和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也是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积极创新是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首先要注重“产前物流”要合理规划粮食产业的结构和布局,改变传统上粮食产业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扩大优质粮食流通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其次要注重“产中物流”,要在粮食精、细、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加快粮食加工企业建设,延伸粮食产业,精心打造企业品牌。第三要注重“产后物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粮食流通的现代化。为促进粮食合理流动,作为缺粮县我们要和产粮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互惠互利。我们今年储备粮轮换就外调粮食3022吨。所以“产销对接”有利于在粮食缺粮区和主产区之间搭建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有利于在运输上做到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避免粮食运输过程中的倒流、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七)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心粮食储备库建成后包括粮情检测与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机械通风,环留熏蒸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建设符合现代粮食物流,首要的问题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产业。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供需双方相连的电子网络,通过粮食信息平台将购销联结起来,实现从粮食收购、流通、加工、储存和运输优化等物流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粮食物流在各节点的工作效益达到最优化。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粮食调研报告8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13日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市场平稳运行,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应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多重压力,粮食稳步增产的难度增大,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必须未雨绸缪。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我国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到世界的20%左右,国际市场上粮食交易量十分有限,十多亿人口的粮食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近年来,全球粮食供应偏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国家相继因食品短缺发生动乱。我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保持了较高的自给率,保证了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纲要》在主要目标中提出,要把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正是基于这个基本方针。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支出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今后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要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促使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较多收益;要加大金融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储备粮调控机制;要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粮食进出口贸易体系,稳定进出口贸易渠道,加强进出口调节。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广大群众也要增强粮食安全意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饮食、健康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粮食调研报告9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原粮)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原粮)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xx地区各县(市)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我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市)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要对粮食的质量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抽样、分样、包装、检测、报告,有些检测项目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特殊的试剂等材料,因此,要做好粮食的检测工作,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检测资金,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监测既是维护粮食商品正常流通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所以说,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检测属政府行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放心粮工程的重要举措,粮食质量及卫生监测费用应由政府列入财政支出,这也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16条所明确规定的。

  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贯彻国家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好地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执行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国家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一目的。

粮食调研报告10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完善了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确保了粮食供需平衡。但是,粮食直补政策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建立兼顾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在分析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一、我州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我州具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适宜粮食、棉花、甜菜、番茄、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八十年代以前,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粮食作物面积始终保持在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0%以上。九十年代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计划经济的取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这也是我州农业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特色产业规模化的重要时期。但是,同期粮食面积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重呈快速下降趋势,1995年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率低于50%,20__年下降为30.13%,20__年为23.73%,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不可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20__–20__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

  1、粮食生产缓慢下降阶段。20__–20__年,自治州提出了特色产业上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进一步加大特色林果业、棉花和“菜蓝子”等优势产品的发展力度。同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市场行情看好,农民在比较效益驱动下,不断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保障粮食安全,20__年自治州开始建立州级粮食储备制度,当年储备粮食6.8万吨。

  2、粮食生产恢复上升阶段。20__–20__年,在国家实行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农业税收减免等政策的调控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出现了恢复性的提高。同时,我州也实行了粮食每亩补贴20元的政策,20__、20__两年州财政共发放地方粮食种植补贴20xx万元,粮食生产效益明显提高。20__年,全州粮食面积和产量回升到99.89万亩、40万吨,其中地方粮食面积和产量为75.86万亩、31万吨。

  3、粮食生产快速下滑阶段。20__年,自治州对粮食的补贴政策由每亩20元下调为每亩10元,20__收购时按每公斤补贴0.07元,州财政两年实际发放地方粮食种植补贴共640万元(其中20__年发放补贴210万元),较20__、20__年降低了1414万元。同期,由于农用生产资料、水费等出现较大幅度的涨价,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棉花等经济作物市场价格快速拉升,粮经作物比较效益明显拉大,而粮食收购价格一直维持20__年水平(1.30元/公斤),粮食生产又出现了快速下滑的趋势。20__年,全州地方粮食面积仅为40.06万亩,总产16.43万吨,其中小麦25.26万亩,总产9.65万吨,成为粮食生产的低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目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比,总体上来说收益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粮食生产也难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20__年,我州小麦平均亩产414公斤,亩收入648.5元,亩成本453.8元,每亩利润为194.7元;棉花平均亩产籽棉317公斤,亩收入1489.9元,亩成本989元,每亩利润为500.9元。棉花每亩地利润比小麦多306.2元,是小麦的2.6倍,也就是说种一亩棉花相当于二亩半的小麦。同样,工业番茄、辣椒每亩地利润比分别比小麦高出360元、1038.2元,小麦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经济作物的效益。尽管如此,20__年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仍呈上升趋势,而小麦的经济效益每亩下降32.3%,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粮食生产责任不明确,储备制度不完善。

  建立粮食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粮食储备,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州境内粮食储备已经形成了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多级储备,较好地发挥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等功能,但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安全“县市长”负责制不明确。州上对粮食生产的总体要求是做到“区域平衡、略有结余”,对每个县市下达的只是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而农民种不种粮食是根据粮食生产效益决定。各县市在不能使用行政命令落实粮食生产计划的情况下,可以把希望寄托于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粮食储备上,并不承担什么风险,最后责任实际上由州委、政府来保大区域平衡。二是粮食风险基金筹措缺乏长效机制。我州粮食风险基金从20__年设立以来,在资金筹措上主要是根据粮食部门对当年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后,按照需要储备粮食的数量和运费补贴,提出具体筹集资金的数额,经领导讨论决定。这种粮食风险基金的筹措方式表现出很强的临时性、短期性,常常因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而波动,粮食储备规模不确定,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对保障粮食市场长期供求平衡不利。三是储备粮轮换机制不够完善。在粮食市场超常波动时期,由于粮食储备预警和应急体系不健全,不能在粮价过度上涨时大量抛售,在粮价低迷时及时补库或增储,不能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

  3、垄断格局未被打破,粮食市场化建设滞后。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是促进粮食流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全州粮食购销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渠道,其他所有制粮食经营形式为补充,共同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目前粮食市场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尚未建立完善的、发育成熟的粮食市场体系。我州粮食生产量小,流出量几乎为零,从粮食市场的现状看,尚未形成规模粮食交易市场,所以在市场的集散作用、价格导向、交易份额和规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粮食市场行业中介组织发展尚不完善,服务功能和自律作用有待加强。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虽然,我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遗留问题。还没有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仍然存在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的问题。

  三是私营、个体等其他非国有粮食企业比重低。非国有粮食流通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市场中的份额很低,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缺少一批大型的、有竞争能力的粮食企业集团。

  二、关于粮食直补方式的看法

  1、关于粮食直补方式。

  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20__年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政策,其目的就是让粮农在市场销售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政府补贴,以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保证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实行的粮食直补方式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按农民实际粮食种植面积进行粮食直补;第二种,按预计粮食产量计算粮食直补;第三种,按农民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售粮量,实行价差直接补贴(目前仅新疆采用这一方式);第四种,按农民耕地面积计算粮食直补。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可说是与粮食生产挂钩的直补,不种粮食即不予补贴,对保持粮田种植面积,多种粮,多产粮起到利益驱动导向作用,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了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缺点是操作难度大(面积、产量核定难度大)。第三种方式,国家付出直补资金时,可保留收购做为调控资源、掌握粮源的权利,且补贴兑付工作易于操作;缺点是对促进粮食生产作用不大(后面将专门分析这一问题)。第四种方式,已和粮食生产和销售完全脱钩,实质上是对农业生产补贴而非粮食补贴。

  2、关于粮食直补政策的受益问题。

  自20__年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以来,新疆一直采取按商品量补贴的方式,且仅限于向国有粮食企业交粮才给予补贴,造成政策杠杆作用不明显。这样粮农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即粮食销售款和政府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政府一方面实施按农民交粮数量给予补贴,粮食收购企业却可能从另一方面压低粮食收购价格,造成粮农收益不能有效增长。如农民按比较效益认为每公斤粮食收益达1.80元就值得种粮、售粮,若政府没有补贴,粮食企业只有支付1.80元才能收购1公斤粮食,农民交售每公斤粮食收益是1.80元;现在政府补贴0.20元时粮食企业则可以按1.60元价格收粮;进一步推理,如果政府补贴达0.80元时则粮食企业就可以按1.00元收粮;政府若按1.80元补贴时则粮食企业不需付款也可收到粮食,粮农交售每公斤粮食后收益始终是1.8元。这样看来,政府对粮农的'补贴资金,又通过销收价格再次调整,可以说农民并没有得到这项收益。

  那么政府对农民补贴的这0.20元到哪去了呢?去向有两处。一种情况是:如果粮食收购企业按粮食收购成本,加发生的费用,再加按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按此三项之和确定价格进行销售,则这0.20元补贴利益是粮食消费者得到了。如,粮食收购成本1.60元,发生的费用0.10元,按不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是0.10元,三项之和1.80元,如果企业按1.80元销售粮食,这对售粮农民0.20元补贴利益,实际上是粮食消费者受益。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粮食收购企业按粮食收购成本,加发生的费用,再加按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按此三项之和确定价格销售,则这0.20元补贴利益是粮食企业得到了。如,粮食企业将每公斤粮食销售利润由0.10元调为0.30元,销售价格就是2.00元,这时0.20元补贴利益就是粮食企业受益,也就是粮食企业获取垄断利润。

  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一是农民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粮食给予每公斤0.20元补贴,不交售粮食或不向国有企业交售粮食是得不到补贴的。粮农出售粮食后得到的收入并不能体现出国家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难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消费者感觉不到国家补贴的实惠,政府仍然不能确保粮食安全,粮食直补政策的实际目的没有达到。

  二是在实际执行中占粮食收购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常常把粮食收购指导价变成了“最高限价”,其他没有获得粮食补贴权的非国有粮食企业,也要围绕着这个价格才能收购到粮食。这就引发了粮食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既不利于粮食市场的发育,也不利于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三是粮食补贴导致个体、私企在市场竞争中趋于劣势。新疆对粮农的粮食直补是按商品量补贴的,即农民向国有粮食企业交售粮食给予每公斤0.2元补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农民可得到0.20元直补资金,民营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必须比国有企业高出0.20元才能收到粮食,因此,民营企业收购成本就比国企高出0.20元。因有这0.2元利差就迫使其他企业不得不退出粮食收购环节,形成国企垄断经营的局面,破坏了市场公平性,限制了粮食经营市场化。

  3、关于改革粮食直补方式的几点建议。

  (1)取消按商品量补贴的方式,统一按粮食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中,补贴依据各不相同,有的是对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有的是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还有的是采用商品粮系数等进行补贴。从保证粮食安全出发,应该实行对实际种粮面积进行补贴的办法,执行这种办法的好处:一是直接客观,充分体现保证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谁种粮,谁享受补贴”;二是虽然粮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较繁琐,但较之计税面积和计算商品粮数量等更易让老百姓接受。

  (2)补贴标准应适当稳定,提高到能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并能保证适当收益的水平。具体标准可按过去三年平均粮食种植面积及商品量,以及前三年粮食平均保护价与市场价差额计算,补贴标准水平应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到能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并保证适当收益的水平。现有的直补标准可稳定两至三年,待粮食生产供需趋势转变时,再确定直补标准。允许适当对种粮大户予以倾斜,按土地种植面积实行累进补贴政策标准,以更好地支持种粮大户的生产。

  (3)严格补贴程序,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补贴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如果按实际面积补贴实行粮食直补,就必须逐年对粮食种植面积进行核实,必须本着公开、公平原则,进行阳光操作,对粮食种植面积实行公示,经核实后,将补贴计算到户,并编制好补贴清单和到户的直补卡或补贴通知书。在资金操作过程中,应由财政所、农发行、基层信用社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三、建议完善粮食直补的相关配套措施

  1、推行农作物保险计划。即通过政府补贴,对主产区的大宗粮食作物提供作物保险计划,特别是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保险,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为种粮农民提供收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选择市县扩大试点范围。

  2、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改进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根据财力的可能,逐步提高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水平,不断扩大和完善粮食补贴的范围与内容,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整体上的优质高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扶贫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3、健全粮食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治区储备粮体系,推动轮换机制改革,实现均衡轮换。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保证粮食市场供给。正确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局部性、阶段性的粮食数量增减、价格高低问题。

  4、放开市场准入条件,降低门槛,保证充分的市场竞争。要尽快培育出粮食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主体,彻底消除限制其他经济成份参与市场的政策性壁垒,提供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样的政策环境,加大银行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其他粮食经营主体,地方政府应一视同仁,予以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快农发行信贷体系改革,为粮食经营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

粮食调研报告1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xxx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xxx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日照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万户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17%)。チ甘衬瓴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杀虫选用“磷化铝”杀虫剂,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二是尽快建立粮食执法队伍,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手段,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形成有专门机构,人员来为农民储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投资修缮原各粮点的仓库,由粮食部门投入技术和服务、将农民剩余的粮食由粮食部门实行代保管,代管期间农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现金或兑换其他品种的实物,即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储粮问题,减少储粮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安全粮。

粮食调研报告12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粮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部门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标管理的粮油保管、生产经营、机器设备、化学药品管理、防火防盗等安全责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强xx部门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一 、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xx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 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 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 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 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

  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三、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提高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

  建议政府设立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归属于粮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了调动粮油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的资金发放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此外,为了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须加强各级、各类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联合经营的共赢机制

  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的联合经营可以盘活一些固定资产,提高粮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减少一些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量;原粮库与加工厂的联合,一方面能为加工厂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于储备粮的轮换;成品粮库与粮油市场联合经营既可以加快成品粮的轮换更新,也有利于粮油市场的粮源供应。

粮食调研报告13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一、xx县农业概况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二、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二)、抓宣传,落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xx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抽调100名机关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开展粮食生产的宣传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县直机关干部带着全县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到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进行宣传,同时,到农户家中走访宣传,重点向农民讲解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累计已举办粮食生产专题电视讲座21期,通过会议、科技大集、走访向农民发放宣传单12万份,印发宣传资料汇编1.5万册,印发直补政策宣传单5.6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500幅。在粮食生产政策落实上,三年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15.5万亩(xx年237万亩的,xx年240.1万亩,xx年238.4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74.24万亩(xx年21.5万亩,xx年25.97万亩,xx年26.77万亩),大豆良种补贴面积8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6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xx年20的万亩)。此外,xx县还根据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谋划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强化了各项措施,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吨粮食生产县的工作目标,并计划到xx年实现这一目标。

  (三)、提质量,增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围绕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种粮经济效益,xx县采取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标准化示范户等方式,狠抓了农业投入标准,农时标准、整地标准、播种标准等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到位率,县农技推广中心编写了《xx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并印发到乡镇、村屯,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对农民实行面对面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青原镇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产创建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257公斤,超过全县完成创建指标。近年来,全县共建的粮食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区85个(xx年20个,xx年25个,xx年4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市级25个,县级44个,示范区农户平均增收1,500元。为了提高粮食品质,三年来,全县共建立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30万亩,其中大豆27万亩,水稻3万亩,保证了粮食生产良种需要。在粮食作物种子的应用上,大豆主推恳丰16、黑农37、黑农41、黑农44;玉米主推绥玉7、东农248、龙单13;水稻主推空育131、绥粳

  4、绥粳的12。粮食作物主推及专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00%,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抓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宏达、北大荒、罗麦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构筑“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产业链,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抓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的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引进新上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努力完成群龙共舞的'粮食产业化格局。三要抓利益连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和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农民组建粮食生产协会,发挥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签订订单、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粮食作物订单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四要抓品牌。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优势品牌,组建企业集团,使我县知名品牌借龙头做大做强,基地和企业借品牌增量增效。全县重点培育和打响“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抓好与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院县合作共建工作,构建我县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栽培等先进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步伐。

  (三)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xx年,全县落实粮食种子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乡、村都要有粮食标准化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田,村屯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示范区的辅射带动作用。xx年,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实施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xx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六)抓好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引导县、乡、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重点从农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谋发展、抓落实、促和谐的合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粮食调研报告14

  1、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证。**库在省、市颁布的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和“考勤奖惩制度”等4项行政规制度、职责,形成了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两大块管理措施,涵盖了所有岗位及日常工作环节。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标,管理有制度,检查有指标,奖惩有依据的'管理模式。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经营的需要、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管理制度加以调整、更新、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以检查评比落实制度。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库在管理中加强检查评比、奖惩兑现,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库坚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项工作开展评比,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为使检查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库还坚持把检查评比结果与奖惩相结合,把工作实绩和个人利益相挂钩,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推动工作的更好开展。

  3、以机制创新提升管理。在努力搞好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同时,**库还积极做好机制创新,建设和谐企业,促进全库的管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唤醒职工自觉性,调动全员积极性,员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积极向上,企业充满活力。二是针对保管、防化、消防、安保等重要岗位,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奖惩,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吸收普通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带动全库人员管理理念转变,促进了工作落实。

粮食调研报告15

  在粮食流通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粮食局中心化验室的职能?近年来,xx局突出五个服务,有效发挥了中心化验室的职能。

  一、服务粮食收购许可需要,搞好粮食检验人员培训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资格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任何粮食经营者,都必须配有必备的粮食质量检验仪器,质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为粮食中心化验室,如何在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服务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xx局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端正认识。该县一些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在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时,按照收购资格审核的有关规定,均配备了相应的检化验仪器。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除了几家较为规范的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外,大多数没有质检人员,对于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一窍不通,特别是一些个体粮食收购经营者,粮食质量检验仪器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为此,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督促广大的粮食经营者配齐检验仪器,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仪器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二是狠抓培训。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及时向县局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县局统一部署,先后三次组织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进行了粮食质量常规检化验业务培训,参培人数80人,并于XX年11月初组织全县从事粮食收购的检化验人员参加了江苏省粮食局举办的粮食质量检化验人员培训,所有参培人员均取得了检化验员上岗证书,从而培育了一支业务精干的粮食质检人员队伍,为确保全县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食经营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服务粮食质量监管需要,搞好粮食质量抽样调查

  面对粮食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对粮食质量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具体立足三个环节加强了监管。一是流通与加工环节。为保证广大消费者能吃上质量安全的粮食,做到不符合食品卫生的粮食不出库、不出厂,他们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深入有关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商家,特别是大米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取样,了解收购、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粮食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化验结果。二是生产与收获环节。他们积极配合县局相关科室,开展对粮食收获质量的调查和抽样,XX年夏秋两季,根据省局《关于建立江苏省粮食收获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试行)的通知》精神,由县局统一安排,从各基层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县粮食收获质量调测队。化验室人员深入田间岸边,走村串户,对全县的小麦、稻谷收获质量进行调查、取样和化验。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数据的真实性,他们还聘请县农林部门的同仁共同调查、取样。特别是秋季,因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大量发生,为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稻谷收获质量状况,他们组织14人,分6个小组,历时7天,跑遍全县15个乡镇45个自然村的535户农户,扦取样品320份,代表全县81万亩稻谷面积和41万吨稻谷产量。三是统计与分析环节。如,通过对XX年全县秋粮产量、质量实地调查与样品综合检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他们发现全县粳稻的质量指标远远低于收获前的质量、产量测报,主要体现在出糙率低、整精米率下降,不完善粒占比高。稻谷的平均出糙率只有77%,低于XX年81%四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为59-62%,百斤稻谷出米只有64~66斤,低于XX年72斤/百斤6斤之多,而不完善粒最高达18%。为此,及时形成书面分析材料上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从而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粮食质量信息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三、服务储备粮安全需要,搞好轮进、出库质量检验

  该县现有各级储备粮6.4万吨,其中国储3万吨(小麦2万吨、玉米1万吨),市储0.55万吨,县储2.85万吨。为了保证各级储备粮的质量安全,作为中心化验室,突出抓了两大关键:一是入库质量检验。他们严格执行储备粮的轮进制度,认真抓好粮食入库前的.质量检验,做到每一笔入库的储备粮必扦样、必检验,并建立档案和检验记录台帐,不符合储备粮入库质量标准的一概拒进。同时还指定一名专业骨干蹲入现场,随机取样,确保万无一失。一年来,作为储备粮因有关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被退的小麦、稻谷近1000吨。二是出库质量检验。在储备粮的轮出中,他们同样严格要求,做到先检验后出库,对于无法鉴定的,便及时与市中心化验室取得联系,以求得帮助,每一笔出库的粮食都有中心化验室出具的粮食销售出库检验报告单,从而确保了每一笔出库的粮食质量有据可查。与此同时,在储备粮的质量监管上,坚持做到每半年对库存储备粮的品质质量进行一次扦样检验,及时掌握粮质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四、服务基层经营需要,做好“红娘”,当好参谋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人员的不断缩减,基层所、库、站检化验人员队伍越来越薄弱,粮食局作为“娘家”人,在粮食经营活动中,有责任发挥好中心化验室的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承担起粮食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其送检样品随到随检、认真负责。XX年,共为基层所、库、站检化验粮食样品200余次,为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有效规避风险发挥了参谋作用。

  五、服务全社会粮食安全需要,立足本职、提升职能。

  在当今粮食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粮食中心化验室是了解和掌握粮食质量安全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近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为企业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粮食质量检验在服务粮食安全中的平台作用,一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对社会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查、扦样、化验等工作。XX年秋粮稻谷在生长期间,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病虫害增多,特别是由于前期灰飞虱防治不及时,导致稻谷生长后期纵卷叶虫病、稻飞虱大量繁殖,为了及时扑灭虫灾,农户防治用药迅速增加,每隔2天一次,最多的用药10次以上,且使用的都是甲安磷,敌敌畏、乐果等高毒效农药,稻谷登场后,广大粮农普遍认为新粮要过半年后方可食用。为真正了解和掌握稻谷农药残留量情况,澄清各种不正确的认识,他们分别在全县10个乡镇不同村组抽取样品,送市局中心化验室,等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农药残留量不超标,随之,他们将这一结果通过县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布,使广大消费者打消了顾虑,吃上了安全可靠的新大米。同时,他们还积极配合县粮食行政执法检查,深入粮食加工厂、收购库(站、点),及时了解和掌握粮质,提高了粮食经营者在收购时对粮食质量的评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