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2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5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

  生态城镇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必须牢牢把握四大生态环保体系: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它主要涉及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生态工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服务业,必须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

  水系统。要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变对抗性为适应性,建镇建房不能随便把一些湿地、河塘沟渠、洼地填起来搞开发,更不能用水泥板把河沟盖起来,在上面搞建设,水虽可通,但暗沟的防洪生态功能远不如明渠;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意识,建好城镇水网,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滨水环境,既能为居民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周边地价也可随之提升。能源系统。能源是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动力和重要基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广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在山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在有地热的地方,要发展地能热;在沿海区域,要发展潮汐能;在有风力能源的地方,要发展风能。交通系统。交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根据小城镇远期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城镇道路的布局网络,保证交通的安全、畅通、舒适、节能、无污染、节约用地;要注意把道路建成生态大道,并做到“六好”,即路修好、树栽好、房盖好、田种好、清洁生产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搞好。

  建筑系统。要积极使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妥善处理好建筑垃圾;要有鲜明个性和地域特色,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与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相适应,做到整体性、协调性、适应性。

  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光种草,要做到乔灌草花科学搭配,针阔叶树种混交;要讲求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相互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还可建设成片森林或森林带,发挥森林调节气候、清洁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项生态功能。

  建设生态型小城镇,还应实施雨污分流,在不可能都建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要在“小微”环境上作文章。由于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污水的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大力推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二类水质,完全可以作为中水回用。要将小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置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大系统中,通过对垃圾产生源到最终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集成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对资源回馈、对经济不增加过度负担。

  小城镇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对城镇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屡受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方建设城镇;在水库下游建设城镇要做好防洪措施;不要占用河床、河道等。

  四是社会事业体系。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尤其要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注重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及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xx月xx日,xxx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xxx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xxx穿境而过,东南临xxx,西接xxx、xxx,北抵xxx。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镇政府所在地xxx村。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万亩,水田万亩,旱地万亩,园地万亩,林业用地万亩。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20xx年以来,市、区、街道和社区建设中虽已投入xxxx多万元,但年均投入仅xxx多万元,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按目前的规定,新建一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分别需交纳城市根底设施配套费xx元、人防易地建设费xx元,所占的建筑成本比例大。目前全区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达xx个,占xx%。这些居委会居财收入匮乏,仅依靠市财政对一个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补助xx万元,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办公场所建设问题。

  1、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该镇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住小区规划。其中商住小区位于xxx,xxx旁,总面积亩,总体规划了4条街道,89个门面,布局严谨,通过修建民族花桥使得商住小区和集贸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美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突破了城镇自来水工程,使得全镇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加快了电网线路的规划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建设。

  3、交通区域优势进一步改善。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随着xxx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推进、xxx旅游线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扩改完成,该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以上是我两年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所取得的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呢,在今后的改造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再创佳绩。

  4、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该镇位于两河的交汇地区,属于经济中心地带,有诸多周边乡镇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贸生意,带动了该镇的商贸零售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该镇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该镇现阶段商业用地供地价格应不高于县城,预估价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开发区购地的大概在150户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经商的本镇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强烈的购买愿望和一定的购买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难度增加。该镇的小城镇开发涉及xxx组35户的责任田,由于该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x所在地,因此,将地征收,该组大部分群众将无地建房。该组的全体村民要求适当提高征地价格,在门面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卖给他们。

  2、“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风的原因,许多村民纷纷迁出老宅基地,在村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选择宅基地,导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被开垦出来作为耕地,使得“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3、无序建房的现象突出。源于对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群众私自选择宅基地,既没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也没有体现集中联建的风格,无章建房、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

  4、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源于农村群众内心无限的攀比心理,借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和时间过长,农村群众都不想也不希望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宅基地。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从而出现了抢占宅基地的现象,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目前,我市农村幅员广阔,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根底差异很大,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全市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花6个月到1年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实效。

  三、主要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建房指标制度。废除建房指标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闲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强规划编制,尤其是村一级的规划编制。要认真做好小城镇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加强老院落的规划编制,着重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灾搬迁、村庄整治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现有村落闲散用地,要切实充分利用,节约使用,特别是组织沿公路两线的村民按规划进行集中联建。

  3、进一步完善根底设施建设。围绕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院落道路建设,完善城镇的电网建设,突破通信、互联网建设瓶颈,着力建设好城镇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闲广场等市政设施。

  4、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采用时常化运作,通过宣传促动、政策带动,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及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要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结合各乡镇小城镇特色和优势(xxx种基地),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5、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力度,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根底上,选择1-2个乡镇进行小城镇建设和集中联建试点。适当授权,加大乡镇城建办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监管指导力度。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3

  为了响应镇政府“彰显道口独特区位优势,再谋新常态下道口经济区创新发展”的号召,提高我镇规划建设品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城建办工作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对村镇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 我镇村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我镇基本情况

  李口镇位于XX县东南10公里,东与XX市隔河相望,西靠卢集镇,南与新袁镇接壤,大运河、古黄河流经境内,盐徐高速穿境而过,留有李口道口和成子湖服务区,众裴路、农李路纵贯南北,运河三号桥接线工程环绕镇中,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5.4万,辖13个行政村和三个居委会。

  (二)村镇规划着眼于高品位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础依据,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我镇立足于实际现状,以道口经济发展为契机,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各村村庄布点规划。

  (三)项目建设着眼于高质量

  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近年来,我办根据村镇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协调,规范操作,齐心协力,抓紧实施了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推进道路改造建设。对南京路的改造建设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该项目起于众裴一线,终于庄卢线45k处,道路总长约20xx米,有效提升了镇区的通行能力,缓解镇区交通压力,提升镇区整体形象。二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和弱点管网地埋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府前路和南京路的管道建设,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改善镇区水环境,同时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三是协助做好重点工程建设。连同相关单位做好农李小区、欧亚花园、丽舍名都和锦绣新城等项目的前期征迁和施工管理等工作,现已完成部分工程,其中农李小区项目一期规划占地190亩,需搬迁农户78户。目前,已经搬迁69户。丽舍名都居住小区建筑面积141919平方米,目前8200平方米已交付。

  (四)商业开发着眼于高眼光

  商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镇经济增长,发挥道口经济产业带的独特优势,提高商品流通速度,我镇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商业开发。一是泗阳物流产业园,其位于盐徐高速李口道口和众裴路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项目总规划面积607亩,总投资5亿元,着力打造一座集仓储、运输、配送、装运搬卸、分拣加工、信息交换、物流设计、商品销售、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推进我县物流业发展腾飞,促进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也将有力提升泗阳现代城市功能。二是羊肉美食城,其位于盐徐高速李口出入口,北临众裴路。规划总面积约140亩,商住地块面积为38958平方米,住宅地块用地面积为54400平方米。羊肉美食城的建成,将一方面促进我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更将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6亿,占地140亩,由开源山羊养殖储备交易中心和农产品蔬菜加工物流交易中心两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我镇农业健康向上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深加工高品质方向进一步发展。

  (五)配套设施着眼于高标准

  配套设施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虎公园,位于我镇中心区,南京路两侧,占地面积约65亩。其中水面占45%,以传统园林营造手法进行水系地形的处理和对公园的功能分区,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既为镇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又能够蓄洪防旱、净化水源、调节气候。

  (六)征收工作着眼于高水平

  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积极有效地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土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引导村民集聚式生活。 通过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使得资源得到进一步集约,安置区配套更加完善。

  二、 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镇区街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较为强烈。人民路作为我镇主要街道贸易交流多,居民比较富裕,先后都建起了楼房,因此我镇镇区街道房屋建设一段时期内存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现象。同时,人民路商铺也较多,商铺招牌也存在颜色各异、随意搭建等问题,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相继出现。同时,原有镇区规划未能及时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缺乏城镇建设体系系统规划,现有的规划设计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的运用杂乱无章,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影响我镇形象,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

  我镇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而建,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二)基础设施不完备,相应配套不完善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我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照明、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集中供水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不完善。镇区主干道路人民路尚存在照明设施不全的情况,给人们晚间出行带来一定不便。我镇下辖村农李、卢塘、南运河等村庄仍无污水处理设施,吴集村尚无集中供水,谭坝、渡口、葛庄等村仍无公共厕所。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我镇居民人居环境的提升,同时影响我镇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三)建设投资融资存在一定难题,影响项目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或影响着城市功能发挥的。我镇当前基础设施处于供给不足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当前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低于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3%的比率建议,凸显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建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而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导致其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目前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债务收入,财政负担过重;价格形成机制滞后;。仍然存在的“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由政府来投资建设” 的传统理念大大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管理滞后,城镇建设后续维护不足

  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城建办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无法面面俱到;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时有发生,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 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全面拓宽发展空间

  以现有修编总体规划为前提,紧紧抓住规划龙头,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对工业园区、商住区和居住区的规划,同时抓好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得镇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合适的发展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4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积极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5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

  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

  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6

  (一)概况

  全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2万亩,共涉及13个村,重点分布在海沧、山西、新山、功果、、汤涧、汤邓、旧州、下坞、水井等村澜沧江沿岸地区。

  (二)结构

  1、地类结构:生态公益林总面积2.13万公顷,其中林地0.7万公顷,疏林地0.3万公顷,灌木林地0.76万公顷,未成林地0.3万公顷,宜林地0.07万公顷;

  2、林种结构:全镇防护林1.22万公顷,占全镇林业用地的57;特种用途林0.3万公顷,占14。公益林种面积中水源涵养林1万公顷,水土保持林1.13公顷。

  3、树种结构:有云南松亩,占31,华山松亩,占1,标类亩,占41,核桃亩,占10,花椒亩,占5,其它亩,占8。

  4、地貌结构:全镇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其中山区1.49万公顷,占70,半山区0.万公顷,占30。

  二、存在问题

  (一)绿化总量小,宜林地多

  从目前的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看,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还较小,有林地面积占公益林总面积的比例相比之下还很低,绿化总量小,另外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积0.07万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3.3,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镇的生态公益林绿化总量不断增。

  (二)林分质量较差,防护效益低

  一是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二是从目前树种结构看,仅有云南松、华山松等较少的几种,结构较单一;三是从建设结构看,没有形成青草复层异龄结构,存在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的问题,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三)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健全

  多年来,在全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造林投入较多,管护投入较少甚至于几乎没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靠镇林业工作站来管护,人员、资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点多面广,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任重道远。

  三、发展对策

  通过分析,从目前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来看,本人认为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投入、强化管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青草复层异龄结构,建设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一)加对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

  一是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在新区划的公益林区交通路口及时设立宣传牌、监督岗、公示栏,对一些已经陈旧破损和内容有所调整的公益林宣传牌及时更新,同时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林区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等内容进行宣传;三是把领导干部纳入宣传对象。不断强化各级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当成一件关系地区生态安全的事,长抓不懈;四是加强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林业部门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向林区群众发送有关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二)科学规划,全面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制定全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生态公益林总量。同时对每一块宜林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树种、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统筹考虑,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职责,限期完成。

  (三)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在扩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培育复层混交林。同时加科技力度,生态公益林地处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带,造林难度较,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

  (四)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加强公益林管护

  对地处澜沧江沿岸的重点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其有效管理和保护,弥补其因发挥生态效益而使经营者受到的部分经济损失,是保证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将生态补偿纳入县乡财政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林保护的实质问题。

  (五)严格保护,动态监测

  依据《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经批准确认的公益林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逐级上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积极出台《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法制,促进全镇生态公益林建设。同时定期检查生态公益林发展情况,掌握动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五化”,即一受理法制化。根据制定的《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规范管理。二是队伍建设素质化。严把入口关,聘用护林员时首先由村会推荐,镇林业站考核,镇政府审核,报县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并安排时间加强对护林员的培训教育,开展法律法规、政策、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为保护好公益林打下了基础。三受护责任化。乡、村、社层层签定责任状,并建立相应的层层监管机制,由镇林业站定期检查考核监管员,监管员检查考核护林员。哪个地块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该地块的护林员、监管员责任。凡不能及时发现案件或隐瞒不报要给予相应处理。每年对护林员进行综合评定,实行末位淘汰,淘汰护林员比例在5左右。四是资金管理规范化。公益林补助资金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建帐。并加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监督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资金发放与林权所有者是否一致,有效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浪费。五是资料基础化。工作中注重合同档案的管理,设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数据库、公益林管护台账,区划的界定书、管护合同等完全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归档,为科学的管理好公益林提供了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7

  一、基本情况

  三塘乡阿定村会是地处三塘乡西部,距三塘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为水泥路,距县城35公里。东与隆德村会相接,南与连城村会相连,西连中枢镇阿平村会,北与中枢镇及箐门村会毗邻。辖阿定、小阿定、水井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8户,人口1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6人。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7亩,人均耕地1.78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三、制约阿定村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生存条件恶劣。阿定村会处于石山区,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农民增收渠道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

  (三)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农村产业调整的盲目性,好多农户欠债累累,加之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五)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由于该村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尤为困难。为此,村内80%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到周边弥勒等县承包土地搞种植,因而村内发展农村产业无劳动力支撑。

  (六)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还处于僻。

  (七)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对阿定村发展经济提出的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和壮灯盏花、万寿菊、林果等特色产业。

  (二)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坚决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总体素质;二是加对外出务工人员及承包经营者的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回乡发展;三是根据群众的劳动力实际,引导农民从事一些手工业。

  (四)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一是积极助协调项目资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二是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五)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助调查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科技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增收致富。

  (六)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确保有病看得起,有药吃得起,排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抓生产。

  (七)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8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敢肯定,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石灰塘村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情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根据县、县人民政府和县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宝秀镇石灰塘村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XX年3月14日入住村会。在驻村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村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石灰塘村会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灰塘村会,属于山区,距离镇20.00公里,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1855.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98.40毫米,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户籍人口1197人,常住人口1160人,其中,全家外出的户数为17户,全家外出的人口数为61人,从业人员为811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为75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家庭养殖以牛、猪、羊、家禽为主,该村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制约着石灰塘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村“两”真正做到了及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重问题向党员、村民代表征询意见,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优势条件

  (一)村“两”班子团结。石灰塘村“两”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现任村“两”班子履职能力较强,班子较团结,作风好,能为群众办实事,理清了促进本村发展的思路,熟悉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导向,在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奋斗目标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全村党员积极性高,带头示范作用好。

  (二)群众基础好。石灰塘村离县城较近,近1个小时就可达到,群众科学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在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有的村民自觉植树美化门前屋后,家都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石灰塘自然村村长在积极争取村里公房建设,并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己垫付2万多,群众意识较好。

  (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石灰塘村境内虽然连年干旱少雨,但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力支持下,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这些分布于各个山头的小水窖保证了干旱时节的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石灰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耐旱农作物的开发种植,该村属山区,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积极打造林果、中药材等种植品牌产业,便能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石灰塘村会各自然村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发展,群众生产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作为山区村会,石灰塘各自然村的发展仍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结构依然单一。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辅以林果,没有科学立体种植经验,还没有发挥地域特点,没有规模化产业,形成不了规模产业,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待加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深入走了解发现,由于缺乏项目资金,除行政村进村道路已硬化外,其余自然村进村道路目前尚未得到硬化,还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公路路况较差,由于资金困难,管护和修复工作滞后,部分骆已变得沟壑纵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二是水利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虽然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力支持下,石灰塘各自然村新建了许多小水窖,能在一程度上缓解旱情,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很低。由于石灰塘地处边远僻和民族地区,绝多数的农民素质还比较低下,思想保守,观念不新,普遍存在得过且过心理,缺乏干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关心集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思想和认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为新农村建设挂钩单位,作为县第九批指导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石灰塘村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山区,强村富民的有效突破口是进一步加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引导群众发挥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粮烟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要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引导发展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让群众得实惠。三是利用石灰塘村各自然村适合种植蔬菜和中药材的有利优势,借鉴石屏县北部山区“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蔬菜和中药材种植,同时,力推进核桃、桔子等林里种植,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林、果、蔬等多元结构转变。

  (二)积极争取项目及资金,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石灰塘各自然村行路难、饮水难和部分自然村公房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积极向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协调资金,本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扶的方式,尽力解决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夯实山区群众基础设施建设。

  (三)依托自然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点培植力度。据石灰塘村支书介绍,石灰塘种各自然村适宜发展核桃、梨、桔子等林果,近几年来,部分自然村核桃种植户收入好的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核桃种植已成为继烤烟之后部分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群众种植林果的积极性较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石灰塘各自然村广群众对核桃等林果栽培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且近年来随着核桃等林果价格连年走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趋势,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力引导群众发展林果种植,使之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四)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针对部分村民的相关种养殖知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的现象,积极联系农技部门和林业部门,协调争取专家或技术员多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9

  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为全面了解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建议,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小城镇建设调研组对我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城建、土管和浒湾镇等单位与长期从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一线同志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小城镇建设的真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打造一流县城的同时,从统揽全局的高度,以村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1、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组织、专家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超前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早在20xx年,各乡镇就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各乡镇的区域规划、城镇性质、总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保环卫、建设控制等目标。今年,浒湾镇和对桥镇分别围绕“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旅游边贸新镇”的目标,再次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浒湾镇还聘请了专业部门完成了污水管网和书铺街老城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县土管局自20xx年开始,聘请相关部门对各乡镇集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制,去年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正式实施。

  2、强化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动农村小城镇发展。项目是集镇建设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无项目没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发展。从20xx年开始,全县各乡镇每年实施100多个村镇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动乡镇集镇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大力实施“十个一”建设工程,即一套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一套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套安全清洁的供水系统、一条亮化美化的集镇街道、一个文明安全的和谐社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一个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一所群众满意的中心学校、一个设备齐全的卫生院、一座温馨祥和的敬老院。20xx年,各乡镇安排了143个镇村项目,总投资达7.75亿元。随着每年实施的镇村项目成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20xx年,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二名。

  3、突出重点建设,以示范引导农村小城镇发展。按照全省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浒湾镇、对桥镇等高速公路、国道、景区沿线重点集镇的小城镇建设。浒湾镇充分发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和地处抚州“6+1”城市群较为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渠道筹资,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先后建设了金浒广场、浒湾抚河大桥、金溪三中综合大楼、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灯亮化与下水道工程、自来水设施建设和浒湾中心医院大楼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开展“一渠两岸”及书铺街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至20xx年底,浒湾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7.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75%,城镇化率达40%。对桥镇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国道沿线交通优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示范镇建设。先后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及集镇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对桥镇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至20xx年底,对桥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要求,县新村办通过镇村联动等方式,对浒湾、陆坊、琉璃、对桥、石门等乡镇所在地或边缘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布点,有力地推动了上述乡镇集镇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硬化等工作。

  4、健全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注重管理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管理体系。例如:浒湾镇制定了《小城镇环境管理实施细则》和《浒湾镇镇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了临街单位、住房、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原有4名环卫人员的基础上,增配2人,并购置了垃圾处理专用车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街道,及时运送垃圾,确保路面全天候整洁;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逻小组,有效遏制了违规现象的发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组,进行全天候沿街巡逻,确保辖区交通畅通;对镇区广告乱贴乱挂、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镇区环境卫生水平。为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今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彭县长亲自召集乡镇主要领导开会,明确责任,进行部署。县新村办还在省、市、县安排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中对集镇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经费奖补,推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秀谷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制,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绿化认养制,举报奖励制等管理模式,成功营造了小城镇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对县城小街小巷进行全面监管,消除卫生盲区,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区建设、市民教育,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不足

  1、编制缺乏长远规划,集镇功能不够完善。20xx年乡镇虽然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当时规划编制粗糙,乡镇有应付差事的现象。且该规划已时过境迁,难以完全适用当前和今后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需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除浒湾、对桥完成外,其他乡镇均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是经费紧张,编制一套规划需15万以上;二是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实用,在实施中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很难长期严格遵照执行。集镇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显,吸附承载能力不强,商贸不旺,功能也不完善,与“十个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人口较多的集镇功能相对比较完善,人口少的集镇功能有萎缩的现象。

  2、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项目投入,县、乡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乡镇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搞乡镇政府大院建设,对集镇的公共设施投入除了购置部分环卫设施、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和街道路灯电费,再加上零星修修补补之外,自有资金投入较少。县财政主要以项目配套为主,单项列支专款用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县级财政增幅,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小城镇的环卫、园林、公厕等公用设施比较缺乏,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经营文章做得不活,集镇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xx年-20xx年,全县乡镇公开出让乡镇国有建设用地共4宗,面积8.4亩,成交价117.45万元。其中浒湾镇2宗,何源镇、双塘镇各一宗。据了解,当前乡镇一是土地收储难。农村集体土地收贮价格较高,乡镇很难承受。原粮管所、供销社等乡属单位占用的土地纠纷较多,闲置土地很难盘活。二是为节约成本、图省事。乡镇为规避土地出让相关税费,同时也为了省去争取用地指标难的麻烦,干脆“单打碎敲”单宗出卖。三是农村建房滥占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制度未能建立,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集镇土地出让价格不高。四是缺乏长远打算。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维稳压力任务繁重,经营土地没有硬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也很难把经营土地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经营做得不活,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集镇年年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4、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除双塘、石门建有简易垃圾中转站外,其他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租农用车作为垃圾清运车。二是保洁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数量不足。目前,保洁人数较多的有浒湾、对桥,保洁较好的有双塘,但普遍存在着保洁人手少,保洁效果差的问题。三是集镇居民保洁意识差。单位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没有建立,少数集镇虽建立了,但落实差,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

  三、几点建议

  1、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强调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其中要求至20xx年全省50%左右的乡、村要达到和谐秀美的标准。小城镇作为乡镇的政治、生活、文化、信息中心,作为城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县、乡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主攻“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城区建设荣获多项殊荣。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小城镇镇建设虽有较大进步,但与“三化”同步相比,与和谐秀美乡村标准相比,与农民和集镇居民幸福指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把小城镇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要强化县、乡领导抓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意识,并形成政府、部门、社会、群众齐抓共建的的格局。

  2、要切实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乡镇要切实做活土地经营文章。要加大土地收储的力度,对原乡镇站所、厂矿、学校、砖瓦窑等闲置土地要因地施策,尽快收储;对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要像秀谷镇抓“两区”建设征地一样,责任到人,限期征收。要加大土地公开出让力度,通过“招、拍、挂”引进竞争机制,控制用地数量,提高竞拍价格。要大力推广浒湾、合市等地事前公示、联审联批制度,加大农民占用耕地税的征收力度,遏制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浒湾镇对集镇规划区内居(农)民建房采取不接电等方法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土管部门要适度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支持集镇搞活土地经营,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县财政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建议从20xx年始,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推磨转圈的方法,集中抓好1-2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项目也要主动跟进。对乡镇编制规划所需经费,建议县财政适当奖补,以调动乡镇搞好规划编制的积极性。

  3、要切实加强小城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小城镇建设要“建管并重”,尤其是环境卫生管理,今年内要有明显的改观。要完善集镇垃圾的清运处理办法。浒湾、对桥、陆坊、左坊等交通便利的乡镇,应建立垃圾中转站或简易的停放场,并出资委托县城管局统一运至县埋焚场,县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其他乡镇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填埋场。要增强和稳定保洁队伍,用足用好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适当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和政治荣誉,完善保洁员的责任和奖罚机制,提高清扫保洁效果。乡镇要定期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解决集镇乱停、乱堆、乱倒的“脏、乱、差”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0

  近几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逐步跟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做到城乡一体化,我们还要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一、城镇现状

  合村并组后,镇区人口从原有3000人增加到现有的近6000人,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区始终在两纵四横二老环绕的道路框架内发展,98年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以来,我镇城区框架基本没有扩大过,致使很多应有的城镇基础功能设施无处建设,对群众生产生活形成极大影响,也给我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存在问题

  1、城镇规划严重滞后。

  在城镇规划方面,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20xx年编制了城镇总体规划,确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致使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区分布不合理,混杂现象普遍,没有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造成镇区公厕紧缺,停车位严重不足,没有公共停车场,导致街道车辆无处可去,到处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2、镇区街道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较为强烈。我镇主要街道商铺较多,由于以前有过无序管理状态,街道房屋建设一段时期内存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现象。同时,商铺招牌也存在颜色各异、随意搭建等问题,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相继出现。原有镇区规划未能及时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缺乏城镇建设体系系统规划,现有的规划设计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的运用杂乱无章,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影响我镇形象,无法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

  3、资金问题成建设瓶颈。

  因地方财力来源有限,缺乏稳定的财政投入,一旦决定某一个项目开工建设,就不得不四处化缘,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需要。如真武大道的建设,从规划到现在才建设不到工程量的50%;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做的恒师路口肠梗阻问题也觉得财力压头。

  4、土地利用不当。

  我镇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而建,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现在普遍存在着土地浪费、无序扩张、规划面积过大、建筑层太低等问题。

  三、对策措施

  1、有序引导,全民参与建设。

  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动员全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设计与依法管护相结合。合理布置各项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横幅、宣传册等形式,引导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

  2、因势利导,聚人气旺城镇。

  借助上车湾历史典故,唱好三国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加道教圣地修身养性品牌、江豚保护区玩露营观朝霞看江豚逐日。延长游客在上车湾镇境内流连时间,达到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兴旺城镇的目的。

  3、完善规划,有规可循求发展。

  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让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有规可依。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建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及标高。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让城建管理有章可依。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1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为扎实推动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依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xx年4月至5月,实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看法,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

  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xx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夫人均纯收入5687.2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大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大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富强、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仔细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根据"特色鲜亮、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进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掩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进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掌握性具体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具体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爱护规划》、《寨英古镇爱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爱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 、"8+3' 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渐渐完善,公共服务力量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100.5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9.59km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动,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爱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xx.8万m2。

  (三)产业支撑渐渐增加。 一是特色农业进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xxx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xx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xx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xx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xx亩,方案投资xxx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xx多万元。xx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达到XX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2.5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进展茶园1.5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XX亩以上。xx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盼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进展种草养畜。

  二是工业进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进展模式,20xx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30.7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xx.5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xx多家,实现产值xx.6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入园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年产值xx.8亿元。xx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2

  小城镇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和点,从安顺实际来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更具特殊的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和进一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切实把小城镇建设培育成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发挥好示范小城镇的带动作用,20xx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安顺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程,深入到平坝县夏云镇、西秀区旧州镇、普定县白岩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安顺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两年多来,通过省、市、县、镇共同努力,安顺市纳入省级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6月5日,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在参与全省“5个100工程”的考核中均获一等奖,旧州镇排全省第二名、白岩镇和夏云镇分别排第五名、第六名,专项资金竞争全部获一等奖。可以说第一阶段的工作具有起步较快,发展势头较好,竞争力较强,推进力度较大,阶段工作成效明显等特点。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措施支持力度

  20xx年10月,安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安顺市市直部门(单位)对口帮扶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方案》、《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政策指导、组织保障、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全面推进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注重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小城镇科学、规范建设发展

  近年来,三个省级示范镇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和发展特点,组织编制或修编了总体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产城互动,项目支撑,小城镇建设活力日渐显现

  各镇立足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注重引进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夏云镇充分发挥厂场聚集,交通区位、工作基础、起步较早等优势,县、镇两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已签约企业65家,投产14家,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城镇化率达到42.5%。

  (四)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按照贵州省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各镇认真抓好“8个1”、“8+3”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6月底,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已建成项目23个,完成投资71484万元。在建项目9个,拟投资54244.8万元,已完成投资16600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533套29074平方米,在建633套。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城镇功能、承载能力、集聚能力、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将得以进一步释放,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注重土地收储,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发展空间

  目前,夏云镇已完成土地收储5000余亩,白岩镇完成土地收储20xx余亩,旧州镇也启动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设用地收储工作。

  (六)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努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

  各镇积极推行小城镇精细化管理,分别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市场管理、绿化管理、卫生保洁等队伍,加强了小城镇卫生保洁、道路绿化等环境管理和建设工作。认真抓好城镇和农村拆违控违工作,有效巩固了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迅速,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需要进一步加快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对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研中,各地普遍感到,在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推进中存在着“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处于慢不得、快不了的“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对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在机遇面前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有职责、无行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缺失,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协调、配合不够,没有真正形成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合力,在有关政策落实上行动迟缓,没有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应有作用。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管理上也缺乏经营理念,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学习不够。

  二是在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定位上有局限,系统研究不足。由于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有硬性规定动作,加之认识还不尽统一,时间紧、难度大、困难多,客观上存在着保阶段任务完成,保在轮次考核中不出局等当前“利益”的维护,导致在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在优势,特色亮点的打造,既立足当前,更注重长远的发展等方面思考不多、不深,重“造城”,“化地”不“化人”的倾向较突出,特别是对如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逐步真正实现市民化这一城镇化核心问题的认识、路径、措施缺乏应有思考和探索。

  三是在指导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一般性要求、布置多,深入实际破解难题少的现状,在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千斤重担层层挑,齐心协力牵手跑的共识,特别是有的职能帮扶部门仍处于“休眠”状态,没有把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当成部门的事、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有文件没对照,有要求没落实,把主要精力过分集中在本部门的挂帮“点”上,对面上工作的指导不到位,在部门职能职责覆盖上存在着重“点”、轻“面”的现象。此外,由于各镇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相关政策的宣传、动员面还不够广,加上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广大群众还未切实感受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氛围还不浓厚。

  (二)规划编制滞后,城镇功能定位和特色不明显

  目前,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在规划上的投入也不少,但由于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加之形势和环境处于较快的“动态”之中,导致原有的规划与实际发展中的需要衔接不够,规划滞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明晰,个性彰显不突出。

  (三)建设资金匮乏,融资能力弱,制约因素较突出

  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模及要求对资金需求较大,但目前仍是政府部门投资占主导地位,筹资渠道单一,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吸引社会投资机制。部分镇虽成立了投融资公司,但由于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要求,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能够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银行中长期信贷资金很少,上级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较小,目前各示范镇已争取到的各类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所需,特别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缺口较大。白岩镇甚至是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和部分干部通过五户联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个中困境可想而知。

  (四)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不足、征地难度大与土地使用率低并存的矛盾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速度

  一是用地指标未体现向示范小城镇倾斜,用地指标与发展需要之间矛盾突出。如旧州镇20xx年计划建设用地600亩,但用地指标只有80亩,相差甚远。

  二是补偿标准与周边市、州补偿标准不统一以及由于不同项目补偿标准不一,存在同地不同价的情况。如夏云镇征地补偿每亩34020元,而相邻清镇市每亩补偿47500元。白岩镇同一地块中缅石油管道与安顺供水二期工程征地补偿标准不统一,导致征地难度加大。

  三是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平坝县被征地农民征地时年满16周岁未年满60周岁参加新农保或征地后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给予15年缴费补助政策未落实。平坝县出台的7%安置地政策落实不全面,当地群众有顾虑。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的征地难影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

  (五)部分企业项目土地使用率低,企业土地占款比重大,资金周转困难

  如平坝县夏云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土地使用率均达不到相关要求(固达线缆公司征地120.7亩,实际用地20亩。奇博胜机电公司征地50亩,实际用地8亩。双木农机公司征地136.7亩,实际用地14亩),由于企业大量资金用于征地,经营生产受到影响,投产达产率也较低。据平坝县发改局负责同志介绍,园区内的项目土地利用率平均仅为30%——40%左右,闲置现象严重。

  (六)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已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安顺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如三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市级补助资金除夏云镇外,旧州、白岩两镇截止调研结束时均未到位,西秀区承诺配套的500万经费也未到位。调研中,有的乡镇反映,在申报建设项目时,个别市直部门服务帮扶意识不到位,致使有的项目争取落实困难。同时,所到镇普遍反映,在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市直帮扶部门和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作用发挥不大。如帮扶三个镇的市直部门均未安排人员到镇帮扶,提供指导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积极性。调研中感觉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无奈。

  (七)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有待完善

  现有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管理要求。乡镇政府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沿指挥所,但在实践中未研究赋予示范小城镇先行先试的政策和空间,各镇受传统体制下人权、财权、事权的制约,调控能力弱,工作推进难度大,对小城镇的发展总感到力不从心。从此次调研中我们感到,小城镇“建设上缺钱、管理上缺人、执法上缺权”是普遍现象。

  (八)机构职能不健全,缺乏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

  由于镇一级在已经结束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没有设置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但从当前发展任务和要求来看,对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既懂管理又懂规划建设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去年市里就下文要求建立的机构及人员编制至今尚未落实,导致“党政替代”现象较为突出,已不适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对进一步抓好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然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抓好安顺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从市级层面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对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探索实现路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加速发展。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分类,对能立即解决的要限时解决,对需要支持,经过努力才能办到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对需要创造条件和一定时限才能办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准确定位,确保安顺市三个省级示范镇在全省的领跑位次。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作为检验开展“解放思想,十破十立”活动成果的试金石。

  一是要深化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不仅是全省的示范小城镇,更是全市的示范小城镇的认识,树立打造精品、极品的思想认识和发展定位,紧紧抓住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摈弃“常规抓、抓常规”的工作模式,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狠劲,确保安顺市的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一流、全市的标杆。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提高广大群众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居民群众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上下同心,职能部门给力,当地群众广泛参与、关心、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要下决心统筹资源,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亮点,打造典型。

  一是要集中力量抓在现有领导小组基础上,明确一名市级领导集中精力抓,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加大协调、指导、研究的力度。

  二是要认真分析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工作在全省“5个100工程”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工作抓手,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资源,在项目、资金和其他发展要素上进一步向省级示范小城镇倾斜,真正做到抓一点亮一点,抓一线亮一片,使全市三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要认真研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找准政策赋予的发展空间,并大胆放权,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5个100”工程创先争优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为导向掀起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潮。

  (三)大胆解放思想,深化探索,推动制度创新,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推动全市省级示范小城镇加快发展。

  一是要用足用好国家和贵州省支持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大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示范小城镇在工作机制、土地利用、资金筹措、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为探索小城镇建设寻求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发展路径。

  二是对现有小城镇建设政策落实情况要进行梳理、评估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安顺市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现有政策体系,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困难,尽快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已出台政策落实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三是针对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市级层面有必要出台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的综合配套文件,大力提升小城镇加快发展的社会吸引力、聚集力和影响力。探索试行扩权强镇政策,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的原则,赋予示范小城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涉及小城镇建设的各种审批程序,要转变观念,开辟绿色快速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便捷的环境。

  四是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镇户口迁移准入条件。实行常住地登记户口原则,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

  五是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制定宅基地换房等政策,鼓励进城农民对土地承包权进行有偿转让,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增强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地制宜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让这部分农民今后的生产有着落,生活有保障。

  六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为实现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创造条件。

  (四)培育产业,明确功能定位,壮大镇域经济,夯实小城镇建设经济基础。

  一是各示范小城镇要在认真总结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小城镇现有的资源、交通、工农业状况、市场现状,以发挥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为出发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形成比较优势,切实做好产业是城镇化的前提和支撑这篇大文章。

  二是结合各示范小城镇的不同定位和特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吸引各类资本到小城镇投资创业。

  三是要培育小城镇社会化服务产业,积极引导城市商贸、金融、物流等第三产业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小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平台,搭建起农村人口想进城、有活干、稳得下、能发展的城镇化桥梁,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规划。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特点、地缘位置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能够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的实施办法,确保规划在实施中的严肃性。

  二是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土地生态环境协调意识。要围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坚持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六)实施土地配置机制创新,妥善解决小城镇用地问题,确保小城镇用地。

  一是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防止和避免“重收储、轻使用”的现象。

  二是探索适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特点的流转程序与实现形式,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供平台。

  三是要依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土地需求出发认真考虑城镇布局,严格科学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最大限度控制各种建设用地浪费现象。

  (七)强化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用好本地财政资金,用足上级扶持资金,用活民间资金,最大限度破解资金瓶颈,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

  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充分运用有关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专款。

  二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土地依法依规出让形成的收入,可以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或入股,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参与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可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各种基金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更多投资者带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

  四是营运城镇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放开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八)积极探索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路径。

  可参照外地成功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试点。这样既可解决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来源,又能使农民在融入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真正成为小城镇的主人。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3

  一、从调查状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阅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进展滞后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动'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细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殊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进展的冲突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进展水平。

  (二)建设进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养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等工作上缺乏肯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殊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干净,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房屋建设一度消失了任其自由进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具体规划,跟不上建设进展需求的冲突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消失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消失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进展非常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觉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峻铺张,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进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急局面也必将消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削减铺张。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缘由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洁净,但保持难。

  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特别突出,"脏、乱、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

  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消遣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削减,特殊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状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进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进展。连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进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力量,在此基础上,连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进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究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方案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省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方法,扎实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究建立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夫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亲密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训练、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究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美丽、可持续进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进展助力。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乐观进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进展奠定基础。

  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淌。

  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提倡、社会参加'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消遣、文化、休闲场所,满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养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需注意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养和执法水平,着力制造美丽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训练,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乐观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连续深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制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干净、美丽和谐的环境。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乐观探究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舞企业、个人投资参加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各种优待措施,鼓舞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肯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化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殊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支配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进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4

  一、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们认为县委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 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 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5亿元,财政收入53 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 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 5. %、6. %、9. %、7.2%、 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xx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 8 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 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 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 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xx年增长57.5%、50. %。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27.5%、 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 03.9%、65.9%、 04. %、 3 %、 24.9%、 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xx年比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 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项目为主,生产性、新兴服务业份额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 .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 、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 %、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 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 %、 %、 .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 .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 %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 .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xx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xx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 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5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蜜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耻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耻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耻人员执法难度加,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胜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胜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内容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加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抒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开放,加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圈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