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4-10-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

  一、 调研目的

  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

  二、 调研人员

  20xx级外国语学院(一)班,二组成员

  三、 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是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而问卷是由调研人员发电子邮件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他们进行填写的方式而进行的。

  四、 调研范围

  我们周边的人,多数是市民。

  五、 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了50份问卷,收回47份,最终有效的有45份。

  六、 结果分析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xx年达到1亿人。

  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就把生态环境改善列为其中重要的内容。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台,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

  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们现在的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研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5%。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5.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其中,主要是白色污染。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我们都知道在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研数据中显示6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

  同样,通过调研显示,在我市内,在大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60%;在菜市场上,使用塑料袋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62.5%;在小型超市中,使用塑料袋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59%。由此可见,我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

  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0%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通过居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关于滇池呢。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是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许多年以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滇池水质已为劣v。

  这里也有市民对滇池的污染情况也进行了说明,他表示,滇池水面污染的情况很严重,虽然已被清理过,但是厚厚的蓝藻、死去的鱼和其它生物随处可见,而且他所看到的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他还说,生长在滇池旁边的一刻柳树的条垂到了滇池表面,那是多么美丽的一幅景啊,然而,碰到水面的杨柳都死了。碰到水面的杨柳都死了,更何况是里面的鱼虾呢?

  还有人说,水葫芦、蓝藻、青苔、浮萍等各种藻类和浮叶植物成为水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游船开出时,螺旋桨拨开水面,便散发出一阵恶臭,使得游人不得不绕道而行;美丽的传说还被刻在大理石板上,竖立在岸边,但滇池的现状的确令人揪心。

  有市民还说,“有一条排水沟,整个社区七个小组田里的排水都汇集在这里再排向滇池。就在5年前,这里的水还很清,能抓到鱼。可是近年来斗南发展了、繁荣了,但这水却变浑了。以前没专人打扫时,每天要冲下好多垃圾,还好这里设了抽水站垃圾不能流入滇池,但就积在这里。有一次终于有部门组织打捞了,结果捞起的垃圾把沟边的电线杆埋起了一人多高。”

  另外,据调研,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0万辆,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相当高。昆明机动车每年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至少有10多万吨,而且仍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递增,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率已占70%左右。

  而关于此问题,许多市民也做出了些表示,市民对政府近年来对环境的整治表示肯定。在“目前我市污染较重的问题有哪些?”一项中,调研结果为:50名市民提及环境问题,有10个回答认为大气污染是各类污染源中的“第一杀手”,占20%,并认为越来越增加的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其次,道路扬尘、饭店油烟等也是市民认为头疼的问题。

  然而,对于此问题,防治中心可对辖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在辖区内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在辖区内组织对无环保标志在用车辆排气污染实施路检抽检,对辖区内机动车环保标志的申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的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制造销售环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车用燃油品质及加油站油气回收实施监督检查,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及处罚决定的落实及后督察,对其他违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调研,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现在的人们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方便,随手扔垃圾,果皮;垃圾也没有分类处理,有的还会把垃圾往河里扔,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污染。

  四、总结

  出现上述问题,首先我们要多了解有关知识 ,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们的生活中的废弃物要分类回收。尽量使用可循环再用的日用品。还有就是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爱护植物,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要吃野生动物也是为保护环境献力量的一种做法。在个人方面要注意,平时不去做那些污染环境的事情;多参加一些环境宣传活动;时刻记住保护环境。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2

  8月25日至9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平带领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洛川、宝塔、延川、安塞等县区,采取实地察看、现场交流、调查问卷、座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以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合力推进。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召开市县乡三级动员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设立基础设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五个专项推进办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门包县指导、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明察暗访等多项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财政困难,强化资金保障。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37亿元(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25亿元,“厕所革命”资金1.12亿元),中央、省级和市级投入分别达到0.67亿元、0.59亿元、1.11亿元。各县(市、区)也通过项目整合和预算安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乡镇、村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农民出资和投工投劳,洛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出资投劳占比达60%以上。

  (二)规划统领分类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样板。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体系,编制《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导则》《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总体纲要》《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示范村规划》,为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1784个行政村村庄分类,确定集聚提升类村925个、城郊融合类村252个、特色保护类村212个、搬迁撤并类村47个。三是以“八清一改”为重点,接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9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统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巷道硬化工程,刚性治标,系统治本,建设重点达标村1000个,示范样板村150个。全市涌现出宝塔区赵家岸村、洛川县黄连河村、黄龙县苜渠村、吴起县南沟村、安塞区西营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计建设绿色家园村庄236个村,其中24个村庄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4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1784个建制村硬化路通畅率达到100%,宝塔区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60处,受益人口88.04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率达到90%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100%,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95%自然村通动力电,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88%。村庄林木绿化率36%。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二是以资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类,累计建成县级垃圾处理设施13个,镇级垃圾处理站57个、中转站27个,配备村庄保洁员5843人,设立村级垃圾兑换点601处,168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95%。富县牛武、洛川京兆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建成投产,宝塔区被列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三是对全市农村30.6万常住户厕所现状、改厕意愿、改厕计划分类造册登记,逐户建立档案。累计改建卫生厕所23252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宝塔区、黄龙县、富县和子长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厕所革命”示范县和重点县。四是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5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84个,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庄分别达到859个和824个,占比分别达到48%和46.2%。宝塔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五是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8.6%。洛川县琦泉生物质发电厂和金亿来废弃地膜、反光膜加工厂建成投产,年加工处理果树废弃枝条、废弃地膜、反光膜万吨以上。

  (四)建管举措行之有效,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巩固,探索务实整治方法,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示范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展开,涌现出延川县青平川、永坪川、文安驿川,安塞区南川、中川,子长市安定川等一批示范带。宝塔区北过境沿线整治为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庄难题提供了经验。洛川、富县探索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户厕新建模式和沼气池改建模式。黄陵县隆坊镇示范推广单户、联户污水处理模式。安塞区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在茶坊等村示范推广生活垃圾堆沤有机肥技术。黄龙、延川等县将村容村貌提升与古村落保护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贫困村变旅游村,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增收双赢。延长县引入长丰牧业公司,在张家滩、交口、七里村、安沟4个乡镇探索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甘泉县将“门前四包两禁止”制度向农村延伸推广,落实属地乡镇、村组队干、农户三级管护责任。在全市范围内借鉴推广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按月收取卫生保洁费用、洛川县交口河镇“十户一长”“巷道长”网格化卫生管护、安塞区沿河湾镇“三长合一”(村长、路长、河长)等有效做法,管护及运行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二、存在问题

  (一)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滞后。还有866个行政村未制定村庄规划,一些村规划前瞻性不够,未能将环境整治与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主导产业配置有机结合,少数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尤其是村庄绿化美化方面,没有完全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简单照搬城市模式,乡村特色不明显。

  (二)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市、区)对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样板”上,城乡结合部、三产集聚村、偏远拐沟村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整治统筹联动不紧密,部分村庄街道、巷道公共环境较好,但农户院落、公路边沟、果园及设施大棚周边生产环境整治措施还不到位。

  (三)村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外出进城人员较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一些县区简单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机制,对一些相对偏远、人口少的村组来讲,存在不切合实际、劳民伤财、不可持续的问题。

  (四)整治资金投入短缺。财政投资仍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但受财力制约,市、县两级财政投入难以保证,奖补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养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期性刚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不够,且主要分布在各行业部门,整合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资金管理使用的精细化、科学化、绩效化水平还需提高。

  (五)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击性、运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巩固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环境卫生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样板村、重点村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面上总结推广不够。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靠要思想严重,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延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村庄发展有目标、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点对村庄人口总量、设施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村集体经济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通过整治达到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便利、田园风光优美、生活富裕和谐的目标。

  (二)坚持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中省资金、项目争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措施。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捆绑、统筹使用,用足用活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优化财政供给结构,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建立市县财政+社会资金+群众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拓宽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制约瓶颈。

  (三)坚持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净化人居环境。坚持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复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要以当地树种、乡土特色、自然风貌为主,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要深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充分兼顾脱贫攻坚、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等因素,合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坚决防止造成资金投入偏差和浪费。要把产业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持续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经济保障和人力支撑,实现人居环境靠农民整治、优美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

  (四)坚持示范带动。借鉴宝塔区佛道坪村、赵家岸村,安塞区南沟村,洛川县黄连河村等典型模式,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自然山水型的典型样板,做到“县县有品牌、乡乡有样板、村村有特色”。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加快示范辐射带动,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向面、全域推进,努力实现“点上精致、线上美丽、面上干净”的整治目标。

  (五)坚持常态治理。通过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夯实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责任,强化督查考核、表彰问责,建立督查督导机制。推行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配套村规民约,建立村庄保洁机制。推广垃圾兑换银行,探索源头减量,形成切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机制。明晰污水处理设施产权、使用权、维护权,形成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常态化运维机制。

  (六)坚持合力推进。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五个专班及其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3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春节假期,在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环卫工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市的环境卫生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谈论有关环境现状的问题,对有些方面的活动也相对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当然参加的也很少啦。

  b.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c.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费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了。

  d.人们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结束了。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机制上。

  e.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宽)方面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并为对这些税收大户进行整治,只要其交纳一定的处理费就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

  f.大多数被调查者反应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b.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c.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d.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e.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f.父母监督力度弱。

  4.解决措施及建议

  a.个人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有所凭证。

  b.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c.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d.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e.加强对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实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f.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g.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不光自觉加强环境保护,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诸实践,实践第一。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4

  20xx年上半年以来,段集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要求,以顺应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为动力,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全镇一盘棋,工作一个调,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为切实搞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段集镇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量化标准,高位督导、全面提升”的原则,以“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为具体标准,在全镇各村普遍开展环境卫生净化工作,并开展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活动。现将我镇20xx年上半年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段集镇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并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研究印发了《段集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工作重点及百分考核办法等内容,镇党政主职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全部参与,农业、市政、村镇中心、国土、财政、公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副科级领导和责任单位包村、村干部包重点路段、重点部位。

  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周督察,月通报,及时了解各村人居环境治理综合情况,重点推进难点问题。并先后分两批组织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包村干部到商城县金刚台、信阳郝堂村等地观摩学习,开眼界、启思路、转脑筋,增强了搞好环境整治的决心信心。

  二、做好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文明户”评比,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联系镇团委、妇联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在中小学开展“爱护环境、清洁家园”主题讲座,“爱护家园,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大家一起走”,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树立关注人居环境就是关注生命的观念,从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改善人居环境;创新机制,引导各村聘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作为村容村貌监督员,监督指导本村环境卫生工作;印发宣传单,宣传到家、到户、到人,全镇共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宣传车2辆100余次,条幅23条,固定宣传版面100余块,镇村主干道粉刷固定墙体标语300余处。

  三、加大财政投入,整治公共卫生

  镇财政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加大城镇村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镇区改建自来水厂一处,铺设管网5000多米,提高了镇区的供水能力,保障了饮水安全;新改造公厕3处,正着力新建公厕6处;争取1300万元的污水处理项目已动工;硬化村内主干道10余公里,河道护坡3000多米。扎实推进“三无一规划一眼净”工作,集中治理,全面参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机关干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的治理大行动,综合整治急流涧河、204省道、339省道及各行政村镇村主干道,新建垃圾池229座,新增垃圾桶125个,并增加垃圾填埋点7处,拆除小厕所、小猪圈40余个,拆除违章建筑4处,清理柴草剁160个,粉涮老旧墙体126处,砍除50余公里村组道路两旁杂權,对两边10000余株行道树进行涮白,对19个村街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处理,并组建清洁队伍长期保洁。

  四、建章立制、巩固成果

  各村制定保洁制度,尤其是整治示范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处理制度,明确要求主干道建筑物材料不占用道路,农户的临时堆放物不在门前,临路的住户实现门前“五包”,严格按照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配备3-4名保洁员。对每个村人居环境工作建档立卡,对每次检查评比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奖优惩劣的依据。对于名次靠前的,镇以奖代补,给该村财力支持,对获得上级奖励的,镇再次配套同等奖励。鼓励支持各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本村人居环境改善,镇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奖励。同时对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资奖励。

  五、取得的部分成效

  以柳林、齐山、蒋营3个村作为亮点示范村,通过建垃圾填埋场、建水冲式厕所、整修道路、整治坑塘、修下水道、设置垃圾池或垃圾箱、粉刷墙体、美化庭院、清理杂草杂物等,积极打造村庄绿化工程和道路亮化工程等,然后组织全镇各村观摩学习,总结推广,通过学习、评比、检查,促进度、比质量、看效果,推动改善农村人户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镇已建垃圾池229多座,新增垃圾桶125个,新建垃圾填埋场7处,修村庄主干道和主要次干道12公里,修下水道11公里,整治坑塘32个,其中齐山村建卫生厕所4座,垃圾池、垃圾箱20多个;柳林村新建公厕2座,建垃圾池14处,桥涵2座,并新建柳林村活动广场,安装户外健身器材,丰富群众的日常娱乐活动。大部分村庄以整治“四乱”为突破口,全民行动清理杂草垃圾,管理畜禽乱跑,治理污水乱流,实现“三有”,即有垃圾箱、垃圾池等收集设施,有专人清扫、有垃圾填埋场,初步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主干道、集镇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专业保洁队员已有186人,经费落实到位。

  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1、各村进展不平衡现象有所拉大。个别村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负责人员尚未确定,发动不力。在工作推动上主动性差,行动不力,存在应付思想,认为是一阵风,吹过去就完事。

  2、投入不足,有些村还存在观望,“等、靠、要”思想严重,思路模糊,缺乏长效机制。村干部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等着镇财政下拨资金,总想着拨多少资金,干多少事,在资金筹措办法上缺乏创新精神,造成了工作进展迟缓。保洁人员配备、但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比较到位。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5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6

  峪河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峪河镇辖33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人口5.1万人,面积69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农业乡镇。今年我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于4月8日召开了全镇33个行政村和所有职能站所参加的环境整治动员会,全面开展好该项工作。

  一、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责任分工。出台了《关于全民动员开展“清洁峪河大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镇区环境整治的有关规定》等文件,除支部书记负总责外,要求各村至少一名村民代表全面负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加强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镇始终以转变群众观念为前提,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通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会议,村支两委培训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布署。各村相继召开了村民代表和党员会议,传达贯彻相关会议精神。

  二是张贴发放《关于加强峪河镇环境卫生管理的若干规定》1000余份,在各村悬挂拦路标语300余条,做到了环境卫生整治家喻户晓;

  三是镇政府派出2辆宣传车,宣传相关规定和文件。

  三、狠抓工作落实,农村卫生整治初见成效

  一是抓好镇区的环境整治。镇城管办在其它站所配合下,主要整治镇区的广告牌乱挂乱放、小摊乱摆等现象,并派出洒水车喷洒镇区主要干道。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每村新建了3至5个垃圾池,并配置垃圾桶,把每周五作为环境整治活动日。各村按照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负责日常村庄街道的清理,保洁人员工资暂时按照村两委副职待遇由村委会支付。

  三是20xx年以来镇党委组织了3次环境卫生整治大检查活动。各村由村干部带领清除垃圾、清扫街道,镇领导分两组由书记和镇长各带一组到各村检查评分,排出先进和落后村进行全镇通报并将成绩存档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我镇已累计配备保洁员140余人;清理乱贴乱画6000余张,拆除乱搭乱建203处,新建垃圾池69个,镇村两级共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整体得到很大改善,整治初见成效。

  中共峪河镇委员会峪河镇人民政府

  20xx年4月20日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7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xx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并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xx-2025年)》。为了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进展,摸清农民对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感受和满意程度,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及存在的短板、问题和困难,按照省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制定的调查方案,我们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活动,现将这次调研活动的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调查范围和内容

  在全市五个县(市)及殷都区和龙安区范围内开展。每个县(市、区)选取本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较好的2个村、中等的2个村、较差的1个村,合计5个行政村;每个村选取20名村民和1名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村干部进行调查访问。

  这次调研,针对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我们分别设计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两张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卫生厕所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取得的效果及村民满意度等情况。

  二、调查结果

  这次我们调查了7个县(市、区)内21个乡镇的35个行政村,共收到700份村民和35份村干部的调查问卷,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结果如下:

  (一)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自去年以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安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办法(试行)》、《安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全市“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20xx年底,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即治理乱堆乱放、整治乱倒乱扔、整治乱搭乱建“六乱”,和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随着“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的开展和深入,农村环境中存在的许多顽疾和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调查显示:20xx年,在35个行政村中,有34个村投入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项目,占97.1%;投入的资金总额2100多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429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是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卫生厕所全覆盖三个方面。

  在参加调查的700名村民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有681人,占97.3%;其中,厕所粪污实现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的有496人,占70.9%。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治理的有563人,占80.4%。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治理的有697人,占99.6%。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后,村民们感到村庄带来的三大变化分别是:一是认为生活垃圾治理变好的有536人,占76.8%;二是能够使用卫生厕所的有352人,占50.4%;三是生活污水治理变好的有299人,占42.8%。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全市垃圾处理基本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污水处理稳步推进。20xx年度的《行政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报表统计显示:在全市3008个行政村(涉农居委会)中,生活垃圾实现全部集中处理的有2949个,占98.0%;生活污水实现全部集中处理的有522个,占17.4%;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占到69.3%。

  (二)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都很高

  对于村民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表达愿意的有699人,占99.9%;其中,愿意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合理付费的有598人,占85.4%。

  村民对于当前的人居环境治理的成果,满意的有674人,占96.6%;基本满意的有24人,占3.4%。

  (三)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特点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平衡

  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些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起步较早,已经完成,有的正在进行。调查显示:在35个行政村中,已经完成村庄整治的有15个,占42.9%;正在进行的有20个,占57.1%。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集体

  调查显示:对于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来自于村集体的有17个,占50%;来自于上级政府的`有13个,占38.3%;来自于村民自筹的有3个,占8.8%;来自于其他途径的有1个,占2.9%。

  3、“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效果明显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今年2月份,我市聚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开展了“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行动,全市100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包了130个农村人居环境弱差村庄,每周五下午派人到分包村庄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村庄规划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130个分包行政村已经全部完成村庄编制规划,并通过各县(市、区)评审,83个村庄已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局审核备案。

  (2)村庄环境明显改善。百家市直单位帮助分包村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创建“四美乡村”和“五美庭院”。截至6月底,市直百家单位已进村开展整治次数7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1.5万多人,带动干部群众2万余名,整治乱搭乱建714处,清理乱堆乱放2131处,清理残垣断壁741处,整治空心院落382个,治理坑塘103个,整治弱电线路3385处,安装路灯9485个,美化墙面4446处,创建“五美庭院”2454个,修缮健身广场13个、公共停车场5个、文化讲堂4个、儿童游乐中心13个,130个村已开展背街小巷硬化2321条,累计绿化树木12.8万株。

  (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反映最多的是缺少资金。

  调查中我们看到,在乡镇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下辖的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得都不错,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乡镇财政的支持,其次是村集体的一部分投入。乡镇政府的财力是否雄厚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好坏的关键,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多少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必要补充。

  2、培养村民良好卫生习惯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环境卫生的观念不强,仍然存在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的现象。调查显示:村民们认为在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认为村民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有229人,占32.7%;缺少长效管护机制的有111人,占15.8%;没有生活污水管网的有91人,占13.0%。

  3、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久推动的工作,由于村集体的财力有限,缺乏长效管护机制,“六乱”现象极易反弹,长期保持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和“美起来”的难度较大。

  (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只有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才能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机制。做到有规划地持续地投入,保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三是要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维护制度。我们要建立村民“门前三包”奖励责任制,包绿化,包卫生,包村容秩序,年终对符合标准的农户发放奖励;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做到全体村民积极参与;上级部门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常态化督促检查等。四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改造,在充分保持村庄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型、一村一貌”特色化改造,使村庄增添新亮点、焕发新气息。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8

  xx区人大常委会为了搞清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实施,区人大组织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xx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工作扎实推进,起步早,行动快,成效实。通过前期努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振兴全域性规划已经完成,项目融资获得有力保障,乡村振兴制度架构已显雏形。

  (一)发展规划初步成形。投入1000万元用于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全区乡村振兴全域性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编制。投入300万元,初稿已于8月底出台。中国乡建院规划公司、xx文理学院镇域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等10个专业设计团队,为xx第一批示范村编制全域规划,预计总投入700万元。

  (二)项目融资重大保障。获得国开行xx省分行授信50亿元,按照融资规划要求,对11个镇20年建设项目共策划包装1775个,其中公益性项目1678个,经营性项目97个,总投资104亿元。

  (三)十百工程进展顺利。全区示范村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田园绿化已植树100万株,生态绿化环境改善明显。“四好”农村公路已开工10处。截至目前,共召开区级专题现场会4次,即:3月26日古驿外沟村庄绿化暨环境整治现场会,5月11日朱集镇xx区乡村振兴规划现场会,7月20日程河乔庄乡村振兴推进现场会,9月5日黄集镇“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推进现场会。

  (四)“三乡”工程迸发活力。邀请xx在本地创业、在外地创业成功人士、工商界人士、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区已有91位能人回乡创办企业,投资额32.36亿元,带动本地农民3273人就业。新兴办家庭农场149个,流转土地47095亩,带动本地农民就业9300人;

  创办农家乐80家,接待游客10.49万人,带动本地农民就业751人。涌现出一大批发展特色农业的典型。双沟镇新流转土地5000亩,龙王镇引进潜江华山公司发展稻虾养殖2万亩。能人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如:刘氏养羊、程伟福草绳、程河杨四郎等。

  (五)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户改厕21247座,农村公厕完成27座,镇公厕14座。龙王、程河、朱集、双沟等4个镇的镇公厕完成率达到100%,双沟、石桥、张家集等3个镇的农村公厕完成率均超50%。自6月22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宜城)推进现场会后,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会议精神,掀起“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高潮。划片区、分责任、明任务,广宣传、带头干、保公平、立规矩,全区发动万人参与清洁家园。通过百日攻坚努力,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区1073处存量垃圾堆放点已清理完毕。

  (六)各项制度机制建立。区“四大家”领导联系包保制度,区直单位支持乡村振兴制度、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办制度、财政奖补政策和考核考评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七)上级部门支持有力。目前,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包保峪山镇金寨村,得到市直相关部门支持60万元;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忠运包保张家集镇邵棚村,得到市直相关部门支持6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xx区委四届六次全会通过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意见》,并以区委办、区政府办文件印发成立四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杨兴铭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进担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罗兴合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文秘组、综合组、督办组,并抽调14名干部专门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区振兴办独立办公。二是部门积极参与。区“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包保一个重点村,每个区直单位联系一个示范村,做到任务上肩,责任到人。

  (二)出台文件,为乡村振兴明确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区情实际和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确定了xx区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制定了全区乡村振兴十百工程实施方案、xx年乡村振兴专题现场会清单、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纲要和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资金奖励试点实施方案和开展“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镇、各部门阶段性目标任务。

  (三)强化措施,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力。

  一是培训动员统一思想。2月4日、5月9日两次召开全区区直主要负责人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工作培训动员大会。

  二是调查摸底确定示范。确定107个示范村分三年打造,重点打造两条精品示范线、沿线37个精品村。其中,xx年重点打造第一批11个示范村。峪山镇金寨村、张家集镇邵棚村被xx市作为荆楚名村重点打造。

  三是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编制乡村振兴全域发展规划和11个示范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同时成立xx区乡村振兴规划评审专业委员会,已确定相关领域专家名单,对示范村规划进行集中评审,保证了示范村规划切实可行,能够顺利实施。

  四是项目策划定位包装。全区乡村振兴实行项目全覆盖,对364个村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生态宜居改造、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公厕建改等,做到项目工程化、工程数字化、数字具体化。

  五是资金整合集中力量。本级配套资金9700万元,安排镇域经济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安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奖励基金1000万元、安排村级经济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安排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奖励资金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00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500万元,文化小康项目资金2500万元。整合移村腾地资金5000万元、厕所革命项目资金,通户公路建设100公里奖补资金(每公里奖补20万元),集中用于乡村振兴。

  六是督办现场强力推进。采取举办专题现场会,进行项目拉练,区“四大家”领导包镇调研,人大、政协考察,督办专班督查,发文通报等形式,促进工作落实,有效激发了全区上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活力。

  七是检查考评兑现奖补。对各时间段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和通报,推进工作落实。将镇和区直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制定考核细则。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村庄绿化、道路绿化、田园绿化力度大的村奖补250万元;拿出100万元,对“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推进快、效果好、保长久的镇村大力褒奖。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才能建立主要依靠产业支撑的可持续的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这次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示范村没有特色产业,仅有少数村如朱集镇潘湾村围绕梨树、桃树,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大部分示范村的产业,多数为高产水稻、起垄花生等农业种植产业,带到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全区村集体产业项目整体薄弱,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产业发展是部分村的短板。

  (二)规划设计进度慢。规划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的。调查中发现多个镇、村的整体规划还没有出来。按照区政府年初要求,今年8月底,11个先行先试村应全部完成乡村振兴全域规划,但到10月20日,调查组调查结束时,11个示范村中,已完成1个村(朱集镇潘湾村)有3个村正在征求镇、村意见,计划报规划评审专业委员会评审,还有7个村未有实质性进展,还在等待观望,制约了乡村振兴工作向前推进。

  (三)保洁制度不完善。去年区政府把公共卫生服务平台资金20xx万元,分配到各镇用于保洁清运等工作,如各村聘请保洁员、清运垃圾等;

  从今年开始,区政府用公共卫生服务平台资金近6500万,聘请两个保洁公司,将城区内环境卫生、垃圾清运(全覆盖),各镇集镇清扫和清运、各村垃圾运送打包给两个保洁公司负责。通过近一年的运行,这次乡村振兴调查,多数镇、村干部反映,现在保洁还没有去年各镇自己组织进行保洁的效果好。一是垃圾运送不及时。在双沟镇调查时,八里岔村干部反映:由于垃圾太满,没地倒,电话打到保洁公司,催促清运多次,回答不是好,就是行,但始终没有人来清运。二是存放垃圾设施严重不足。调查时,多个镇村反映,配置在各镇、村的垃圾箱、垃圾桶,严重不足。黄龙镇刘岗村负责人介绍:刘岗村有六个组,460多户,1700多人,保洁公司一共安排三个垃圾箱,每个组分三个垃圾桶,偏远的组有时就不放垃圾桶,而且有的垃圾箱,绣迹斑斑。三是村、组垃圾清扫和运送成了空档。由于村没有这项费用支出,保洁公司又只负责运送,各村、组的环境卫生没人打扫,成了真空,保洁制度不完善。

  (四)群众参与率不高。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调查发现很多村出现:“干部着急,群众不急”“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对一些惠及自身利益的项目,政府给钱就干,不给钱不同意,甚至阻挠。如朱集镇潘湾村干部反映:一户姓潘的村民,本来有三间没有住人的老房子,长年失修,不值几个钱,但一听说村委会要用块地,就漫天要价,否则,不准动工,群众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主人翁意识不强,形成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导自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难推进。

  (五)工作作风不扎实。部分干部特别是少数村组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遇到问题不想办法,不动脑筋,为难情绪严重,干事不主动,不积极,没有真正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存在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还有些干部,思想不解放,干事没激情,遇事躲躲闪闪,不担当,不作为,决策时怕这怕那,工作滞止不前,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慢。

  (六)支持力度不大。区直单位对接乡村振兴力度不大。有些单位能围绕乡村振兴拿出全年及阶段性扶持思路、政策,有些单位重视不够,支持不力,无所适从。

  (七)招商力度太小。发展需要资金,资金需要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地方配套、政策支持、外来资金。外来资金是拉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主力军,资金不会无缘无故来,需要包装项目,需要对外推介。

  四、意见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村组集体经济。一是立足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各镇不同地理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如龙王、石桥发展稻虾养殖,黄集、伙牌种植高产花生,古驿、朱集、程河发展绿色蔬菜,黄龙、峪山发展林果业等,让每个镇、村都有产业。二是加快三产融合,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实施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综合项目,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龙头企业与村、组,与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力争每个村、组都有主体产业项目,从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四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乡村“能人”。

  2、因地制宜谋划未来,打造特色的美丽乡村。一是各镇、村主要领导要亲自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关键路线图等,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稳步推进。二是规划制定要根据镇情、村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谋划、有序推进。要突出地域特色、乡土风情,把本土文化融入乡村规划中,同时对产业发展、景观设计和建筑风格,的规划要符合各村发展规律,突出特色,凸显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品牌。

  3、加大对公司的.考核力度,解决村组保洁管理真空。一是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两个保洁公司工作的考核力度,大对环境卫生巡查力度,根据合同的条款,严格执行到位,确保责任范围内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二要加快解决村、组保洁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多方筹集资金,彻底解决村、组保洁员的工资待遇问题,提高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三要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管理,积极探索、完善保洁长效机制建立,为乡村振兴添光加采。

  4、拓宽政策宣传渠道,促进群众主动参与。一是加强宣传。区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对农业农村的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形成强大宣教阵容、宣教攻势,对农民进行新思想新理念新作为宣传引导。二是主动邀请。主动邀请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各种活动,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鼓励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项目建设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5、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区政府要把乡村振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领导,在实施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区政府要对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等方面,主动作为,认真落实。二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乡村振兴各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办检查,把检查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同时对工作不负责,多次提醒仍没有改进的干部进行问责和调整。三是落实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镇委书记、镇长要亲自抓,把任务量化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区直部门落实各自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四是结合此次村委会换届,配强两委班子,压实两委的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不等不靠,带领全村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9

  人与大自然的战争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悄无声息的蔓延着,人却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大自然却失去了他所应有的生存权利。在经济与利益面前,人则是显得那样的渺小、幼稚,对周围一切的事物置若罔闻,可悲又可恨。

  前不久,一股强冷空气突袭,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奇怪的雪。雪本是圣洁的象征,可是浑浊的天空上,下了一场浑浊的雪。真是雪到之处,留下的尽是污点。学失去了他原本的洁白,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类的罪过吗?这引起了我对社区环境调查的兴趣,从小家看大家,让我们人人都成为环境的监护人。

  ㈠工业的发展难道就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

  社区的附近是一家纺织厂,每天生产的产品给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走进附近的一条河流,却没有与哪有人的经济效益成正比,那条河流是工厂排污的地方,污水虽经过处理,但那河水依然是青黑色,更不可能有鱼儿、虾儿的存在,时不时的还有刺鼻的气味散出,可想而知污水处理根本没有达标。被污染的河水,不能再次被利用,造成的损失,也是我们难以估测的。

  ㈡时代科技的发展难道就要以破坏环境危机出吗?

  走进社区前面,是一条繁华的街道,来往的车辆数不胜数,只见街道两旁的杨树上蒙上一层层尘土,空气中弥漫着汽油的味道,空气的污浊是我们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汽车排放的尾气,直接影响到此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汽车等交通工具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却为空气的质量买下了深深地隐患。

  ㈢个人的利益难道就要建立在破坏环境之上吗?

  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村中清除了“三大堆”,可是清理的病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彻底,在社区附近的地方,依然能见到人们随意丢弃的废纸屑、塑料袋等,垃圾池、垃圾箱的附近一片狼藉。

  还有地方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但针对以上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对高排污量或污水处理未达标的现象加以严厉的打击。各厂家做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相结合,做到二者的有力统一。

  2、要加强空气质量的检测,科技发展的成果,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大我们必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每人少开一天车,没人多走一步路,共同拥有清新空气”。针对路面上的那层厚厚的尘土,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洒水车经过的次数。

  3、人们日常中的生活垃圾,要从处理得当,能够循环利用的则要集中收购,不能循环利用的也要集中处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简单的话要渗入到实际行动中。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让大家一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呼吁与倡导,是我们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意识领域下,唯独用实践才能行之有效。地球浩瀚宇宙中的一颗璀璨的夜明珠,我们要继续掩住他的黯然,让他永无止境的照亮宇宙。今天携手托起明天的朝阳,明天迎来美好的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0

  xxxx年6月,民盟钟山区总支部分盟员组成调研组,深入月照街道双洞村、保华镇奢旮村、青林乡田坝村、南开乡九龙村,对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77个行政村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9582户,完成率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33886户,完成率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1000.44千米,完成率84.83%;累计完成6472栋55.75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1358户,完成率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65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实施完成955户“小康菜园”,正在实施212户;建成5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5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xxxx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3000余个、垃圾桶10万个;启动204个集中连片村寨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5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钟山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1

  一、我县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1、以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县政府根据《xx市第四批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精神,对全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对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2个单位重新制定了审批事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凡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由授权窗口直接办理。今年1-8月份共受理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1503项,全部按时办结,完成率100%。

  2、以安商、重商、亲商为服务重点,完善奖惩制度,选树创业典范。对原来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认定办法、考核奖惩规定和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通过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和兑现,给投资者以鼓励,给引资者以奖励,形成了全县上下议招商、想招商、积极从事招商工作的良好局面。

  3、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载体,加强城市建设,打造环境品牌。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地狠抓路、绿、水、楼、灯、广场等城市要素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在调查中,多数企业对我县的城市硬件发展环境表示满意,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大多数企业认为有较大的改善。

  二、当前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我们在思想认识、服务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尚未在少数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形成共识,上通下阻,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代表们反映,少数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与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反差比较大,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有的贯彻执行还不到位。有的单位仅仅从部门利益出发,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业角度灵活制定政策、运用政策。

  2、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有的代表们在发言中谈到,目前在我县一些部门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仍然难办。投资一个项目或搞一项建设,审批周期仍比较长。二是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于为收费而收费,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重招商、轻安商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安商、扶商甚至要比招商更加重要。要让那些有意向到深泽投资兴业的客商愿意来,来了以后留得住,真正为我县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3、经营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难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二是基础性配套措施跟不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人才缺乏,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深泽是石家庄地区的边远小县,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企业普遍感到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4、人文环境仍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封闭保守,没有长远眼光,不少村民借政府开发建设之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少数村干部也参与其中,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采取堵路、阻挠施工、强买强卖等办法,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三、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投资环境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政府服务质量的竞争上,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投资环境改善的焦点和重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对全县行政执法单位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决不低于周边地区;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决不高于周边地区。二是进一步加大园区开发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先期投入,尽快形成一流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入园条件,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2、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深化“效能革命”。一是进一步增强亲商、安商、扶商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诚、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良好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县政务中心的作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集中、限时审批,真正实现“一个头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三是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企业对话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及时收集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监督政府各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县招商部门要及时召开政策说明会,将应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及时传达到外来投资企业,让企业享受到最大的“知政权”和“知情权”。

  3、重视制度创新,整治执法环境。一是发挥经济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的作用,认真推行检查准入制。建议对新上建设项目推行“封闭运行”的制度,进一步减少随意性检查、收费现象的发生。二是健全完善行风评议监督机制。通过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形成给企业多服务、多沟通、多出主意、少找麻烦,“一切围绕经济转、一切为着经济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议推行一次投诉查实惩戒制度。企业或群众投诉执法人员有不规范执法行为等问题,经调查属实,被投诉人确有过错,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立即调离直至辞退。

  4、重视文明创建,进一步整治人文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生动局面。二是继续加强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容整顿,认真清理乱搭乱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容城貌。三是按照实现“四个深泽”的目标,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的精品城市,给外来投资企业进一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

  对于影响我县投资环境的一些重大问题,县人大会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做法,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充分掌握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剖析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充市统计局于近期选取有代表性的南部、西充2个县,各选取3个村(南部县碾盘村、齐心村、书房坪村,西充县转山河村、麻柳垭村、李家嘴村),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抽样调查,并与乡村干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座谈,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分为农民问卷和农村问卷两个部分。农民问卷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常住村民,共120人。其中男性对象102人,女性对象18人,包括2个村干部、2个乡干部、116个村民。农村问卷调查对象为6人,均为各村熟悉村情的村干部。

  二、目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农民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都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而有90%的人是通过村、镇干部开会传达的渠道了解这些政策,同时调查访问对象所在村都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对于“环境整治变化最大”的调查中,选择排在前四位(共9个选项)分别是:“生活垃圾可以处理好”、“生活污水可以处理好”、“道路变好变宽”、“村里变整齐有序”。在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度调查中,86.7%满意,11.7%是一般和较满意,1.6%是不太满意。同时农村问卷调查显示,其生活垃圾处理率平均值为96.3%,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值为89.6%,卫生厕所使用率平均值为75.5%;有4个样本村近三年开展过植树造林绿化行动,有5个样本村农民建房有统一规划。样本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取得这样初步的成效,与南充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近年来,南充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等“六大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一)全面推行村镇规划编制

  推进“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镇(乡)规划、村庄规划。组织编制特色小镇、传统村落、重点镇污水、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等专项规划设计。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同步加强批后监管。目前南充市大力推进南部县省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西充县金源乡省级乡村规划编制试点,全市1290个贫困村均编制了村庄规划,正全面有序推动其余各县(市、区)按照省上的规划指导体例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二)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

  (1)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积极落实《南充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巩固提升“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加快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增加收集点和转运车辆,推动乡镇垃圾中转站提标升级,确保收储运系统运行正常。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建垃圾池和收集、分类减量池个数21243个,已建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6个,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县比例达到100%。

  (2)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截至20xx年5月底,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85.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

  (3)开展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大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建立工作台账,逐步销号。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等区域存量生活垃圾,积极清理农村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白色污染,防止城市垃圾等各类废弃物下乡。

  (三)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恢复农村水生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力争创建以“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建设目标的“水美新村”200个以上。

  (2)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落实《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方案》。优先实施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污水治理,对靠近城镇的村庄,将管网纳入城镇处理系统;对其他农村地区推广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837个农村居民聚居点污水治理工作,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260座,覆盖率达64.05%。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行政村比例为15.6%。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的行政村比例为100%。

  (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1)统筹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积极落实《南充市“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xx-2020年)》,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逐步完成675座乡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建任务,研发推广使用装配式环保农村公厕,重点完善村级服务中心、学校等公共场所公厕配建。

  (2)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等,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配套。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3)加强厕所粪污治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将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推行粪肥还田。

  (4)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截至20xx年5月底,全市农村拥有户用卫生厕所农户占总户数的48.5%;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为100%;开展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为90%。

  (五)实施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1)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加强村内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完善村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实现村村硬化、户户有改善,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2)实施旧村改造。坚持把旧村风貌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推进农村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逐步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

  (3)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格局。结合绿色村庄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古树名木保护、湿地恢复等工作。目前全市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绿化的行政村比例达20%。

  (六)实施长效机制建设行动

  目前全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的县比例达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达100%,9个县农村垃圾收运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仍显不足。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高。虽然各级政府,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都很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稍显不足。农民问卷调查显示,有63位调查对象(占总人数52.5%)在“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中选择了“财政投入不够”,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一位。二是由于一些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筹集资金比较困难,只能依靠上级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和募集社会资金有很大难度。农村问卷对“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6个样本村中有5个村选择了“乡级及以上政府”,而只有1个村选择“村集体”和“村民自筹”。三是农民问卷在“是否愿意付费”以及“愿意出多少钱”的调查中,100%的调查对象愿意付费,其中有75%的人选择“每年50元以下”,而选择“每年300元以上”仅占比2.5%。这说明有必要继续完善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让村民为环境付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农民问卷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环境整治的不足”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农户庭院,房前屋后没有整理打扫”、“改厕进度慢”、“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对“最希望改善的方面”的选择排在前三项有:“生活垃圾处理更及时干净”、“生活污水处理更及时干净”,“整修硬化村里道路”。对“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显示,18人选择了“设施无人维护”,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二位。这说明部分农村在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以及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环保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制度,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巩固提升难、环保基础设施维护运营难,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同时还需完善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

  (三)农民环保卫生意识有待加强,参与、配合积极性不高。农民问卷调查显示,有54位调查对象(占总人数45%)在“环境整治中的困难”调查中选择了“村民卫生意识不够”,排在六个选项的第二位;在“村民健康卫生意识”的调查中,75%选择“好”,25%选择“较好及一般”。这都说明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同时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四、对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保障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二是要以产业为依托,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理念、新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因地施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产业支撑,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集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三是加快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二)开展试点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在省上培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每县根据山区、丘陵和平坝等不同地势特征,确定5—10个村进行试点,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和要求,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及时总结推广具体经验做法。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村庄环境保洁制度与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使建设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果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健全环保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到设施建管并重,加快培养常态化的管护队伍和服务网络,保证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四)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3

  近年来,我市环境卫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市城管执法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从建市之初的110万m2增加到现在的324.6余万m2,垃圾清运量由120吨/日增加到现在的300余吨/日,环卫专用车辆由30辆增加到现在的43辆,垃圾中转站点由18处增加到78处,为营造良好城市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环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加以解决,制约了环境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环卫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环卫“以钱养事”机制,解决困扰环境卫生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和工作环境。

  一、环卫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随州市环卫处现有干部职工805人,其中:正式职工503人(含退休182人),临时工302人,日清扫保洁面积324.6万m2,日清运垃圾300余吨,垃圾清运率达100%,年清掏粪便0.7万吨,年洒水压尘3.7万吨,管理水冲式公厕28座、垃圾中转站点78处、环卫专用车辆43台、垃圾处理场1座。

  (二)管理运作模式。在内部管理上,自20xx年起,建立了“三级负责制”和路段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环卫处将用工权、工资发放权、工作管理权下放到所(队),使所(队)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非法人实体,所(队)再根据清扫保洁面积、清运单位及费源征收区域划成若干个段(捆),将这些段(捆)在内部职工中通过公开竞标,拍卖给路段长,由路段长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清扫、清运、收费工作,这样就形成了路段长向所(队)长负责、所(队)长向处负责的三级管理负责制,改变了“大锅饭大家吃,集体活大家干”的消极、惰性思想,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头上有指标”的竞争激励机制。

  但是,环卫处实行的这种运作模式只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一种管理形式,仅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地进行了改革,远远没有达到市场化要求。因为按市场化运作,必须建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化运行管理机制,而我处下属各部门均为非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难以独立承担相应的责、权、利,本质上仍是政企不分、管干不分的“大锅饭”体制,从而限制了环卫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不可能达到市场化要求。

  (三)人员与编制情况。20xx年,原随州市编委给市环卫处定编212人,至随州市升级的20xx年时间里,城区建设面积在扩大、道路在延升、垃圾量在增加、管理在加强,但环卫人员编制始终没有增加。20xx年地级随州市成立以后,环卫定编170人,编制不但未能增加,反而减少了42人,出现了作业区域扩大、作业人员编制减少的状况。

  按照建设部《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标准与环卫实际工作量进行测算,目前主城区应配备道路清扫、垃圾收集运输、粪便收集运输、垃圾转运、垃圾粪便处理、公厕管理保洁等各类生产人员1291人。但市环卫处现仅有生产、管理人员623人(不含退休人员),按现有作业区域、工作量测算,缺岗668人,由于人员编制严重紧缺,环卫职工长期以来一直超负荷劳动(无星期天、节假日、一人干二人的事),极大地影响了职工队伍稳定和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经费收支情况。多年来,环卫经费一直严重不足,职工待遇极低,其原因在于:环卫处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财政部门一直实行的是按170人编制经费包干,由于人员多、编制少,造成经费缺口大。如:20xx年,财政拨款309万元(含油料补贴等专项费用),预算外收入589万元,合计898万元;但环卫处20xx年支出需经费1717.9万元,其中:在岗正式人员工资768.5万元、社会保障费301万元、临时工工资261万元、退休人员工资159.4万元、生产费用150万元、设施维修费用30万元、预算外调控基金48万元。缺口经费819.9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环卫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制约了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

  1.体制不顺,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我市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管干一家,在管理中存在着责、权、利不清的问题,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限制了环卫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机制不活,环卫生产水平不高。由于环卫人员编制少,而财政部门是按编制拨款,每年财政列预算时,都因环卫编制人员少而无法增加预算内资金。有限的财政拨款不仅使环卫管理部门出现“以钱养人养不活、干活无钱无人干”的局面,而且由于现有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一线生产人员“疲劳干事干不好、请人干事到处找”,使环卫部门不得不把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养人”上,更难达到“以钱养事”的目的。由于环卫部门总是为资金所制约,不能全力以赴抓管理,难以保证环卫生产质量,因而影响城区整体卫生质量。

  3.退休职工多,单位不堪重负。环卫处现有退休职工182人,并且还将逐步增多。我处虽然为职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因参保时是按1997年职工工资发放基数缴纳(足额交纳需200万元/年,实际交纳82万元/年),社保部门只发放退休职工部分退休费,与人事部门核定的退休费之差,则由环卫处自筹资金补发,环卫处每年补发退休费就需70余万元。而老职工退休之后,生产岗位要新增临时工上岗,财政部门又没有增加经费,“僧多粥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经费缺口越来越大,单位包袱也越来越重。

  4.劳动强度大,职工待遇低。尽管我市环卫工人工作量大,常年超负荷劳动,保证了环卫生产水平,但是环卫职工的劳动作出与享受待遇却成反比。在全省来看,随州环卫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状况:一是业务水平高。对随州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讲,我们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生产、服务水平已高于同等条件下其它城市水平;二是预算外收入高。随州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率为37%,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三是政治待遇低。所有的.地级市环卫部门最低都为副处级单位,而我市环卫处仅为正科级单位;四是工资待遇低。20xx年12月1日起,市环卫处调整清扫作业时间和方式,从早5:00—22:30全天候作业,清扫工每天工作达9.5小时。调整时间之初,聘请的临时工走掉一半,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大,待遇太低。为保证清扫改革顺利进行,市环卫处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清扫岗位临时工工资多次上调至500~600元/月,既便这样也不易聘请,并且聘请的都是年龄结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员,不仅作业质量难以保证,也给正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关于我市环卫工作的建议与思路

  为促进环卫事业良性发展,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创造洁净、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环卫工作“以钱养事”机制,才能使环卫各项经费得到保障,解决生产和管理单位收费养人的弊端,促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管干分离。环卫事业要发展,市场化运作是必经之路,为了从体制上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须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的现状,成立环卫局(副处级),下设三处一队(科级):清扫管理处、清运管理处、收费管理处、综合执法大队。由各处根据业务需要成立若干公司,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实行责、权、利共享。

  (二)走市场化道路,建立环卫作业“以钱养事”机制。主要是按照环卫工作目前作业量核定生产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具体如下:

  1.实行“以钱养事”的岗位及方法

  ⑴道路清扫保洁。根据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核算清扫保洁生产经费,按照2.6元/ m2的标准(借鉴兄弟县市最低标准),目前城区324.6万m2清扫保洁面积年需生产经费844万元,此项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了便于操作,公开拍卖时,人员工资标准均按临时工755元/月核算(基本工资500元+社会保险费用135元+工具费20元+节假日加班费100元),人员经费均包含在道路公开拍卖经费里,由中标公司具体操作,但临时工工资应随着国家政策及时调整。

  ⑵道路洒水压尘。3台洒水车年需经费18.4万元,此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⑶垃圾清运

  机械清运。根据垃圾吨位核算机械清运费用,按照16.26元/吨月的标准,城区每天按300吨垃圾计算,年需经费178万元,此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人力清运。根据人力清运吨位核算清运费用,标准为8.12元/吨,按城区日人力清运垃圾201.8吨,需经费59.8万元/年,此项费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⑷垃圾站点管理。城区现有垃圾中转站点78处,按照每1.5处站点设置一人计算,应配备站点管理员52人,人员工资标准均按临时工755元/月核算(基本工资500元+社会保险费用135元+工具费20元+节假日加班费100元),需经费47.1万元/年,此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⑸垃圾处理场运行。垃圾处理场日常排污消毒、设施养护、车辆维修、油耗等运行费用为42.7万元/年,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⑹公厕管理。城区现有公厕28处,全部实行免费入厕,按照每2处公厕配备一名管理人员计算,应配备公厕管理员14人,人员工资标准均按临时工755元/月核算(基本工资500元+社会保险费用135元+工具费20元+节假日加班费100元),需经费12.7万元/年,此项费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全额上缴市财政。根据费用征收额度核算收费人员工资,其中大费人员工资核算标准为每百元收费任务7.74元工资,按20xx年收费任务281万元计算,需经费21.75万元/年;小费人员工资核算标准为每百元收费任务17.83元工资,按20xx年收费任务86.8万元计算,需经费15.5万元/年,合计需经费37.25万元/年,此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2.实行经费包干的人员及方法

  ⑴环卫监察执法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担负监察管理职责,人员工资及车辆油耗等需费用32.4万元/年,此项费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⑵机关人员按定编人数核算档案工资,需经费29.4万元/年,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3.实行财政核算的人员及方法

  ⑴以上道路清扫、洒水压尘、垃圾清运、站点管理、垃圾处理场管理、公厕管理,这6个岗位的费用核算人员工资均按临时工755元/月进行测算,对于以上6个岗位现有260名正式职工,为了化解矛盾,采取工资补差的办法,即:正式职工仍按档案工资(平均1290元/人月)兑现,根据正式工上岗人数,按535元/人月(1290-755)的标准由财政另外支付,年需经费166.9万元。

  ⑶将环卫职工保险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养老、医疗等保险费用由财政部门承担,因此,应将环卫正式职工社会保险费用215万元/年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同时,每退休一名正式职工,由财政承担相应费用,并不核减环卫正常经费。

  上述岗位、人员按以钱养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年需经费1910.6万元,其中不包括一线管理人员工资。

  (三)建立环卫作业移交制度。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面积和垃圾产生量必将不断增加,因此,在增加环卫作业量或配套设施交付使用时,应按工作量核定经费之后,实行政府出资、作业部门投标竞争,财政、建委加强监管,以确保新建道路及时接管,保持城区良好环境卫生面貌。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4

  一、引言

  20xx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大家称为“禁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且所有超市、商店等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购物袋。

  国家实行“禁塑令”意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遇制“白色污染”,我国存在塑料制品消耗大,回收处理不到位的问题,若大量塑料制品不能有效回收会对圭地、空气造成严重的破坏。“禁塑令”自实施至今已有七年了,我就“禁塑令”实施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情况做了以下调查。

  二、相关范畴及现状的概述

  (一)中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为之鼓舞,但我们却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问题,那就是地方工厂污染相当大,以前清澈的河流变成了黑河,土地里面挖出数不尽的塑料袋……所以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牺牲了太多太多,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最终严重损害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那么我们在获得了短暂的经济发展后又将依靠什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害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基础,完全就是在杀鸡取卵,自我毁灭,破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之所以把他们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大规模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实也就是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难道我们还要重走他们的老路,重新品尝他们因环境污染经历的苦痛吗?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最终损害地方的资源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经济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但同时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疾病流行,人的基本生存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甚至到了不得不背井流乡,试问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看新疆罗步泊沙漠百年来的变迁,我们发现,罗步泊从一个水草茂盛、物美鱼肥的天然湖泊变成今天的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它的每一步无不深刻说明了人口的急剧膨胀、无节制的资源开发索取对其造成的巨大伤痛。罗步泊的今天就是对人类破坏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明证和警告。

  保护环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保护有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身体健康,人们每天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反过来同样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动力。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杜绝乱砍乱伐、滥挖滥采的无节制浪费资源现象,也为一个地方明天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与百姓相关的环保问题

  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真正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而说到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生活最近的购物袋使用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一个城市每天

  所需要的购物袋数以万计,久而久之所造成的污染也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必须为之做些什么,使用自助购物袋便是很重要的解决办法。

  (三)关于我生活的城市:涪陵

  涪陵是个三线城市,城区人口将近五十万,每天所使用的垃圾袋按两人一个来算也就是二十五万个,这是相当吓人的,毕竟中国那么多城市,为此,我需要调查城区目前人们所使用购物袋的情况来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一些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其成因分析

  既然要调查涪陵城区购物袋使用情况,我便选择了最大的乐天马特超市,在一天中某个时间段统计固定几个收银台顾客使用购物袋的情况,并自带了统计表,实时写在调查表上,以下图片就是本人所使用的调查表。

  可以发现,在我统计的100人中,自带购物袋的仅有11人,购买购物袋的超过一半,53个人,不适用购物袋的有36人,在使用购物袋的人数中购买购物袋的人数比例相当高。

  那么,对此结果相信大家都是不满意的,环保意识并还未能达到深刻人心的地步,自带购物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们猜想在国家都作出政策调整后,为何过了7年了,情况仍不容乐观,我相信这和我们国家所继承的文化有相当关系,虽然我们爱国,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自私的,我们感觉购物袋这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尽管电视上都会做出大量的公益广告提醒大家,但我们会觉得麻烦,还有就是在我们还没遭受环境的严重干扰时,我们也会觉得无关其事,新闻上,报纸上,网络上所列举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事实,我们绝大多数人也不过只是心头一阵,但之后还不是看麻木了,凭什么要我去管环保,我做了别人就会跟着我吗,我这样做不可笑吗,我为什么要麻烦自己?我想,问题并不是宣传不够,事实不够,而是人们的自私,人们的一些心理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这是一个相当深入的问题,我想,这个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而不是立即就能完成的。

  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所以对涪陵城区人们使用购物袋的调查发现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为此我们应该反思和做些什么呢?首先我觉得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素质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怎样宣传,没有素质的人始终是没有素质的,应该还是做好基本国策的教育问题,而不能盲目地一直加大宣传环保力度,这么做可以说只是强制性的,并没能深入人心,没有让人自发地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社会发展总是一个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是违背事实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你叫非洲人注意环保,人家饭都吃不上还注意

  什么环保,弄大了还跟你反着干,所以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就是有希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成果的,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好的。

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15

  一、课题的提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为了使抚松美好形象永远留传,就此,我们对县城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范围

  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

  民意调查 采访有关部门

  四、调查情况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县同样严重存在。2月3日下午,我对各街道展开了调查,沿着市场东路,我们发现路旁成堆的垃圾聚集成了一座座“小山”,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旁的'居民乱倒垃圾,日复一日所造成的。有的甚至阻塞了水沟,使水流不能够畅通,臭水流到了街道,影响了路人行走,影响了环境的美。当人们从垃圾旁经过时总会吐上几口唾液。冬季倒好,一旦到了夏天,蚊蝇飞舞,传播疾病,污化新鲜空气,同时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可见,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但大气污染情况同样不可忽视!2月5日下午,我们对市场小广场、学校附近供暖厂的大气污染进行了调查。厂子里不断地向空中排放污气。我们顺着浓烟走近供暖厂,发现这儿的情况更令人惊骇。首先厂子里头就很乌烟瘴气,沉甸甸的浓烟,仿佛要塌下来,周围那些“面目全黑”的树木正在奋力与死亡搏斗。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的现象也亦然存在。在—-,垃圾成堆,造成植被破坏,待暴雨一来 ,植被被冲垮。垃圾、黄土、泥沙顺流而下,聚集成一条条“小黄河”,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再说渠道这一带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晴天时,尘土飞扬,到了下暴雨,水夹着泥沙从上往下一直流到马路上,阻碍了车辆的来往、路人的行走。

  五、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城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工厂不加节制地把浓烟排放到清新的空气中,不仅严重污染了空气,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都给城市的美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等现象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另外,水土流失方面也占一定比例。

  六、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危害性,我们将对以上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据有关部门反映,乡镇工业的排放量为214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7.3%。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达1165万吨。可见大气污染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企业的废物污染了农田、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企业的废气污染了空气了。居民常感到窒息和喉头剧痛,气管炎和肺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达500亿元。仅1990年全国发生的污染事故就有3462起。据1994年统计,全国一年排放废水360亿吨,废气82413亿产方米,工业固体废物4545万吨。

  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非重视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七、结论与建议

  结论: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平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危害,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紧迫性,更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

  经讨论,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建议:

  (1)对于工厂的烟炊应建高,有条件的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机器生产,装置消声器。

  (2)防止和治理空气污染。

  (3)依法管理环境,每个公民都应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制度,从我做起。

  (4)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环保素质。

  (5)大家积极动手植树,多种些绿色植物,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