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场调研报告1
海子滩林场副场长 xxx
一、林场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海子滩林场始建于1973年,位于县境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海子滩镇北侧,属古浪县东部平原流域区,该区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年均气温7.6℃,≥10℃的有效积温2985.4℃,年均降雨量200毫米左右,蒸发量20xx毫米以上,无霜期164天,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干热风、低温、沙尘暴等,土壤从南到北呈山地粟钙土——灰钙土——绿洲灌淤土——风沙土的垂直分布,平均厚度>50厘米,主要以风沙土为主,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呈氮少磷缺钾丰富状况。
2、资源存储状况
林场现有经营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1295亩,林地78017亩(有林地1017亩,灌木林地77000亩),苗圃地238亩,其他用地450亩。止目前已累计完成防风固沙造林8000亩,封沙育林(草)4000亩,农田防护林260亩,退耕还林(草)467.3亩,生态公益林59504亩。
3、机构及人员状况
林场下设谭家井、马昌井、西湾子三个生产作业站,谭家井、马昌井、红沙滩三个植被管护站,内设生产管理站、生态管理站、办公室及财务室等四个职能站(室),现有正式职工52名,其中干部6名,工人46名,党员11名,现有职工中管理人员10名,护林人员11名,生产人员10名,内部退休
人员14人,男职工31名,女职工20名。
3、生产经营情况
自建场以来,林场就始终以绿化苗木引进、驯化及培育为重点,现已建成苗圃基地500亩,建成树木引种园一处,培育圆柏、侧柏、云杉、榆叶梅等各种苗木品种50多个,年产各类苗木300多万株,除场部引种园外,其余三个作业站承包种植各类农作物及经济作物。
4、基础设施情况
林场共有机井10眼,渠道12公里,道路12公里,围墙8公里,办公用房、宿舍及库房89间(3000多平方米),其中场部用房44间,潭家井用房21间,马昌井用房16间,西湾子用房8间。
二、制约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供水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
机井供水不足是目前我场面临的最大、最迫切的问题,虽然共有机井9眼,但都存在水量小、水流间断等现象,据调查:有5眼机井出水量不足3寸,有4眼机井出水量不足2寸,浇水灌溉每亩耕地用时7-8小时,甚至9-10小时左右。严重的缺水一方面导致了弃耕现象的严重发生,三个作业站共有耕地20xx亩,现已有680亩耕地被弃耕;另一方面林带树木干枯死亡严重,现有近1000株林带树木已枯死,个别站还存在饮用水取水困难的严重迹象。
2、办公设施需进一步配备
办公设施差也是制约今后我场发展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办公用房破旧,办公设备短缺。除场部用房外,三个作业站用房破旧,马昌井及西湾子两站的部分办公用房已成危房,倒塌、漏水现象时有发生;马昌井站照明
线路不完整,导致断电、停电现象发生;三个作业站办公桌椅、办公设备基本没有,场部办公设施老化。
3、渠道设施需进一步增修
三个作业站普遍存在渠道少,尤其是畅通的水泥渠道少的问题,导致井水灌溉渗漏严重,用1-2眼井灌溉,由于长距离流水,不断渗漏,水流止步不前,浇水困难。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科技含量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林场林木品种、林场经营理念等,积极向外销售苗木,创造品牌,扩大市场。采取请专家引技术的办法,积极采用林业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加大科技应用及推广力度,增加林木种苗及林副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以林业科技推动林场的竞争力。
4、加大苗木培育力度,拓展苗木市场
针对近几年苗木价格低、苗木出圃难的实际状况,林场将通过争取育亩任务、借助三叶公司向外销售、对接市场培育适销对路的苗木品种等办法,确保苗木及时销售。
5、争取项目增加动力
在林业局、总场的帮助下,积极争取相关项目,以项目带动林场发展,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尤其是在新品种引进及订单农业方面加大争取力度,引导职工发展育苗、特色种植等新型农产品。
6、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
一方面争取大中专林学专业毕业生入场,优化科技队伍;另一方面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身水平;再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讲授,送出去学习”的办法,积极学习外面的先进技术并加以利用;最后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00八年七月七日
林场调研报告2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林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四平市国有林场的现状,对国有林场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进行了全面调研。
1 基本情况
四平市现有34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143.7万hm2,有林地21万hm2,其中人工林14.7万hm2,天然林1.29万hm2,木材总蓄积1547万m3。四平市34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9140人,其中在职职工5694人,离退休1385人;专业技术人员20xx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42人,中专学历1577人;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63人。在职职工中富余职工2856人,占总人数的50.2%,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四平市34个国营林场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建场的,设备、场房都已相当陈旧,现共有房屋面积33.7万m2,其中危房面积16.2万m2,占总面积的48.1%,场房和设备急需维修和更新。
截止20xx年末,国有林场资产总额17039.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4037万元,固定资产3002.8万元,负债总额12680.5万元,负债率74.4%。有33个林场欠职工工资,金额1736.9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5893.2元,低于四平市基本生活标准,大部分职工处在贫困线以下。
2 面临困难
2.1 资源匮乏
经营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比重小,而且林分质量差,林木商品程度不高,公益林比重大,可采林木青黄不接。
2.2 资金短缺
四平市国有林场资金主要来源于木材生产,由于以前过度采伐以及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产量逐年递减,国家补贴少。20xx年,34个国有林场用于造林及防火等林业生产费用3400万元,而且季节性强,支出集中,又要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很难维持长久。一些好的多种经营项目缺乏资金难以落实,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2.3 富余职工多
34个国有林场在职职工5694人,而富余职工2856人,占50.2%。离退休人员多,企业负担重,发不出工资,生活困难。由于国有林场大部分处于农村,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困难。
2.4 基础设施老化
由于建场较早,现在大部分场房设备都到了更新或维修的时间了,有些设备该报废了,由于没有资金,现在还在使用。更新或维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靠林场自身很难解决。
3 下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通过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四平市林业实际,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思路应定位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一切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增长、有利于国有林场综合实力增强、有利于职工收入增加出发,以国有林场“三大改革”为核心,以国有林场“三大调整”为重点,破陈规、立新制,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3.1 发展方针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力推广民营造林,全力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坚持综合开发,规模经营,科学管理,多形式发展的原则,积极搞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实现新突破。
3.2 发展目标
实现五项跨越。在生态建设水平上实现跨越;在产业发展层次上实现跨越;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实现跨越;在改革开放进程上实现跨越;在职工富裕程度上实现跨越。
3.3 发展机制
在生态建设上深化造林、营林及管护机制改革,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活化造林机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3.4 发展重点
生态建设重点是二龙湖水库周边的退耕还林工程、山门至叶赫旅游带绿化工程、国家投资建设的'生态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产业发展重点是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兴办产业,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3.5 结构布局
生态建设将四平市分为西部平原农牧区、中部平原农业区、东部半山农林区3个区域,按照“东治山、中治风、西治沙”的治理原则,实行分区突破,分类经营,从而实现四平市绿化美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布局是面对林业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总体设想是县县有龙头企业,场场有骨干项目和特色产品。山区以发展林药、林果、林养为主;平原区以林板、林果、林养为主。
4 建议
4.1 规范育林基金的使用
育林基金作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专项资金,具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性质,但由于国有林场底子薄、经济实力差、离退休人员多等因素,挪用、挤占育林基金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国有林场造林、抚育、更新等资金严重不足一个原因。所以,加强育林基金管理,追踪育林基金的用途,保证育林基金用林业建设。
4.2 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从四平市国有林场现状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难以完成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难以保护现有的生态成果。国家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使国有林场真正起来骨干示范作用。
4.3 加强贫困林场的脱贫工作
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林场的扶贫力度,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已进行扶贫的林场,由于扶贫资金少,项目开发不够,项目效益低,出现反贫。因此,建议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争扶持一个,脱贫一个。
4.4 减轻国有林场各种税费负担。
各种税费给予减免,给林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
4.5 为国有林场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好的林场各个部门的摊派,各种名目的检查特别多,林场举步维艰。
4.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搞好国有林场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关系到林场发展的大事。依据林场现有经济实力,进行社会养老统筹非常困难,难以实现,必须采取国家投入一点,林场自筹一点的办法,分级负责,才能解决养老统筹这一老大难问题。
林场调研报告3
新时期,林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煤田林场调研组对本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田林场的发展现状
煤田林场始建于 年 月,林场现状
现有干部职工 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 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 人)其中:离退休 人,在职职工 人(其中男职工 人,女职工 人)。
二、煤田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转型发展是新时期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近30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在后备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在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林业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新时期林业和整个国家生态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一些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不适应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煤田林场位于牙伊公路段,主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长期以来,煤田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干事业单位的工作却无事业单位的定性,性质不明,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林场只能自支解决,而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任务,诸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任务。其事
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也未得到落实,林场的这种“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体制模式,与它所承担的建设任务极不相称。
2、经营机制不活。当前,煤田林场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机制。各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采取国有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增添了林场发展活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场内部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没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方针。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还没有做到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实行股份合作、转产改造、合资、联合、承包、租赁、兼并、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盘活国有资产。
3、天保工程静态投资不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天保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工程实施困难日益增大。国家关于天保资金的安排标准是以1997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和职工工资基数(7680元/年)进行核定的,每人380公顷的管护面积,每人每年12000元的天保资金,一定11年不变。按有关文件规定,天保资金的列支项目为:森林管护事业费(包括森林管护人员经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费。“森林管护人员经费”中又包括:管护人员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降温费等。列支项目和渠道很宽泛,但可供列支的资金是定量的。如1998年我局人均年工资按7680计算,到20xx年底共四次调资后,全局人均档案工资达到了18677.02元,高出天保工程核定基数10997.02元。工资上涨后,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和资金渠道,新调工资无法落实,职工队伍极不稳定。
4、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国家投资不足,加之国有林场地处偏远,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基本老化,近几年因受国家投资限制,只对极少数林场的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大部分林场、管护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多数职工的生
活水平、生存状况远不如当地农民。一是职工住宅和办公用房陈旧,多数职工没有自己的住房,仍然居住在管护站70年代至80年代修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宿办合一,退休后也是如此。由于收入偏低,距离学校远,上学费用太高,林业职工因无力承担子女繁杂的学习费用,辍学率较高。就医难、看病难、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也尤为普遍。由于收入低,责任大,工作条件艰苦,森林管护人员的思想波动较大。二是个别林场的管护站至今无电、无水、无通讯,生活非常艰辛。三是富余分流职工除少数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等多种经营外,多数人生活无着落。由于常年工作生活在深山老林,社会适应能力差,身体多病,技能单一,个人生活很困难,又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和下岗职工待遇,给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四是林区道路因年久失修,雨水冲毁严重,加之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也普遍落后,经费不足,给森林管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五是由于资金困难,大部分林场没有配备电脑等设备,更谈不上电子政务建设,与国家林业局关于数字林业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5、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对国有林场政策支持不到位,致使国有林场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各级财政对国有林场“断奶”后,十几年来林场营林生产条件始终没有改善,导致国有林业局(场)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粗放经营,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二是国有林业局(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各林场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主要依赖木材综合利用搞多种经营,而其它产业开发起步较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而发展林业产业化建设就必须有资本,可国有林业局(场)在过去的发展中几乎把全部的财力都投入到绿化荒山和搞营林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国有林业局(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原始积累,加之林业特点决定了林业生产前期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差,信贷难度也大。除了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以外,几乎没有其它投入。三是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化,结构纯林化,林龄低龄化问题突出,由于没有投资,抚育措施跟不上,林分质量差。投入不足的问题就直接影响到国有林场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6、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天保资金投资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局目前虽然勉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都是自筹资金解决,参保水平低,还有不少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如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尚未展开。
7、内外部发展环境差。国有林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产品,为美化环境、改善生态作出了巨大的默默无闻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重视,赋予林场的社会地位不高。由于过去常常把林业定位为生产木材的行业,对林业的生态效益认识不深入,对国有林场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其合法权益也就得不到有效保护,以致许多占用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同时,因为配套政策不健全,很多林场职工本应享有的权益无法落实,职工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
三、现代国有林场改革与x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是:一是国有林场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要结合林场自身特点推进改革,通过改革增加资源总量和经济总量,提高林场的综合实力,增加林场职工收入。二是改革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统筹兼顾原则,依法推进原则,改革促进发展原则。三是要明确改革的内容。以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注意处理好职工问题。四是要选择好改革的主要途径。国有林场改革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借鉴吉林森工企业改革和宜春改革模式。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快国有场的改革与xx林业未来建设与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是抓好分类经营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积极向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政策,力争将国有林场的性质定性为国家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重新定员定编,事业经费列入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国有林场的经济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国有林场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实行以国家、省为主,市、县为辅的管理模式,其调整也应注意与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协调,尽可能地把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统一起来,融为一体,以利于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根据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我局八个国有林场应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有林场稳定。一是规范国有林场职工工资制度,各场重新核定编制后,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的在职职工,应执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二是规范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制度,国有林场应全部执行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其他社会保障权益,积极按规定参加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四是按有关规定,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属成员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建立权责明晰的国有林业局(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参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模式,结合国有林场的实际,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可以根据国有林业局(场)规模、森林经营区系、森林功能及市实际财力等情况,并本着有利于对林场的指导管理和长远发展,确定相应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考虑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国有资产,其经营管理和维权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社会性,应由市林业局担负产权管理工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较为适宜。其主要职责和义务是:对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经营管理、开发利用及资源是的发展变化情况等,依法进行监管,及时解决林业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维护林场的合法权益,确保森林资源资产的增长增效,防止流失和破坏。
林场调研报告4
一、xxxxx林场基本情况
xxxxx林场始建于1958年,现经营面积2.6万亩,现有职工140人,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场内主要收入来源于木材,年木材采伐限额4000m3,职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实现了2.6万亩经营面积内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达92%,森林蓄积量达16万m3,根据分类经营的要求,已区划国家和省级公益林1.6万亩,约占林地面积的60%,商品林面积近万亩,林分多数为块状单层同龄纯林,造林树种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栓皮栎、枫香、香樟)、毛竹,主要树种杉、松阔的比例为4:3:3,现有林分中成、过熟林所占比重小,中幼林所占比重大,现有竹林成林面积400亩,新造竹林近千亩。
二、森林经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森林经营工作现状。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场森林经营工作基本上是采伐利用主导型的经营。即围绕木材采伐利用,进行迹地更新,维持着简单的生产循环,更新的林分质量不高,效益不好。而针对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经营措施运用的较少,森林经营工作弱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2、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迹地更新中主导目的树种不明确。目前我场以杉木采伐利用为主,在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中,目前多采用补栽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现补栽的树种主要为枫香、香樟、马褂木、木荷、毛竹等,树种多且杂,主导目的树种不明确,从而影响今后的经营及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2)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薄弱。目前,我场有近3500亩杉木中幼林需进行抚育间伐,3000亩杉阔混交林需进行透光伐。近年来新造的近千亩竹林,由于缺乏管理,成效不佳,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发挥,这些林分是林场重要后备资源,适时间伐管理十分必要。同时还有4000余亩松杉公益林需间伐。
(3)树种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目前树种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松林线虫病的不断蔓延,本场的松树资源面临威胁,应不断予以调整。
(4)疏林地、低产林地未及时改造,造成地力浪费。由于雪灾及人为原因,近几年我场部分山场形成了新的疏林地、低产林地,林地利用率低,亟需改造更新,以提高林地生产率。
(5)部分公益林生态功能有待改造提升。在公益林划分时,根据标准国、省道可视范围内一般都应划入公益林,因此现有公益林中有大面积的杉、松人工同龄纯林,甚至有部分杉木近成熟林也划入其中,杉松纯林其抗逆性差,杉木随着树龄增大,存在衰退死亡现象,因此现有公益林功能不佳,需改造更新。
三、今后森林经营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xxxxx林场地处县城周边,国、省道及高速、铁路贯穿其中,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现行的采伐管理规定,使得现有林分的调整改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加之目前林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森林经营措施难以实施,如何从技术、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相统一,采取恰当的森林经营措施,来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及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及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xxxxx林场森林经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晰森林经营工作思路。
目前林场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森林经营工作,因此我们应区分轻重缓急来实施森林经营工作,应将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的商品林山场优先安排,并采取集约经营的措施,达到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其它山场逐步创造条件分步采取适当的经营措施进行。尤其要抓住国家及安徽省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行动的机遇,超前做好规划设计,把我场的森林经营工作融入国家和省实施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促进和加快我场森林经营工作推进的步伐。
2、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后备资源培育。
对现有亟待间伐管理的中幼林林分应做出总体安排,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对其的抚育间伐工作。在实施抚育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施工,特别是近年来造林树种多且杂,在间伐时应确定好主要目的树种,通过间伐后,形成由常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组成的稳定的林分结构以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分质量,加快后备资源的.培育。
3、选准主导目的树种,做好迹地更新工作。
通过近十多年迹地更新实践,我们已逐步摸索总结出适应本场实际的主要更新树种。我们认为:在松阔采伐迹地上应发展杉木,杉木采伐迹地在交通相对方便的山场,应以毛竹为主,在其它山场的杉木采伐迹地,拟以香樟、枫香为主,并应将香樟作为杉木迹地更新的主要要种,以切合国家林业局珍稀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使我场逐渐形成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这样就可形成树种(针、阔、竹)和林种(用材林、防护林)结构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4、加强竹林管理,努力扩大竹林面积。
竹林由于其生产周期短、产出高、经济效益好、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同时又兼具生态防护功能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前些年,我场已新造近千亩竹林,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成效不佳,多年都未满园,对这些竹林的当务之急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应根据不同林分状况采取砍草扩盘、除杂透光等措施促进其发笋满园。对现有竹林应采用劈山垦复,标号钩梢等措施提高竹林产量。要大力发展毛竹,逐渐扩大竹林面积。在交通方便的山场应以营造竹林为主,要采取多种形式栽竹,可在林缘带状栽植或选择林中空地小块状栽植,然后逐步扩边延伸的方式进行,此举能较好地解决生态需求与树种、林种结构调整的矛盾,应大力尝试推广。要把既经济又有效的竹林扩边和新造竹林并举,以加快竹林面积的扩大,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场竹林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场的树种、林种结构将更趋合理,同时又使我场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从而较好地改善我场目前以木材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
5、重视雪灾山场的植被恢复及低产林改造。
08年春季百年不遇的雪灾给我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因灾造成荒山、疏林地的山场面积有近千亩,这些山场地处山高路远地段,施工难度大,我们要因地制宜做好这些山场植被恢复。可采取造林、封育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进行,尽快恢复其生态功能。对部分低产林也应抓紧进行改造,做到适地适树,以便充分发挥林地生产率。
6、加强公益林的改造,提升其生态功能。
我场现有公益林绝大部分为人工杉松纯林,树种单一,年龄一致的单层林致其抗逆性差,如杉木的衰老,松材线虫病的威胁等问题,因此需对现有公益林分逐步实施改造。可通过择伐或疏伐,辅之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保留和培育林中阔叶乔灌木,逐渐增加林分中乡土乔木阔叶树的比例,进而促进形成针阔混交的多层异令林林分,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使其向着健康稳定的林分结构演替,从而使其生态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我们相信,通过上述几项措施的运用,xxxxx林场的森林结构和质量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将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稳固。
林场调研报告5
太行林局开展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全局各国有林场积极响应,大力宣传,托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托管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探索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我们局深入榆社、左权、盂县等县对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的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对策进行调研:
1、落实托管举措
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集体公益林资源管理和经营力度,快速推进集体林地宜林荒山绿化步伐,20xx年11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林业厅关于开展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146号),决定在全省开展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工作。省林业厅于11月20日召开了省直林局集体公益林托管启动会议,要求率先在省直林局开展托管试点工作。
20xx年初,省林业厅印发了《山西省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晋林管发〔20xx〕3号),对托管程序、托管协议、造林绿化、生态管护、抚育经营、生态补偿、林下经济、林地占用及森林防火等托管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规范。制定了《集体公益林委托国有林场管理协议书》范本,规范了托管协议内容。5月,太行林局组织召开了集体公益林托管试点示范推进培训会,会上制定了托管的具体流程,对全省集体林托管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参照各地好的托管模式进行了推广,进一步推动了托管工作开展。
20xx年初,我局确定继续进行托管试点工作。继续把榆社、左权和盂县所驻林场作为托管试点,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4月份,局天保公益林科联合相关林场对公益林托管面积进行了核实,对已签订托管协议未落实补助的集体公益林面积进行统计,重点对托管的省级公益林面积进行统计,为下一步落实托管的省级公益林补助,争取扩大托管补助范围提供依据。
2、取得经验成效
通过开展托管工作,既破解了非国有林经营不善的问题,又拓展了国有林区林场发展空间,增加了林场经营面积。托管的集体林地和国有林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国有林场造林空间,对我局快速推进荒山绿化,提高全局森林覆盖率意义重大。
2.1托管取得经验。我省集体林托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局上下积极探索,涌现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主要经验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出台《关于创新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107号),将集体公益林委托管理经营机制作为推动全省国土绿化的一项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林局及所属林场高度重视托管工作,将其纳入本地区、本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托管目标,为推进托管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各试点单位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户大力宣传托管政策,为林权权利人详细解读托管的政策红利,打消林农疑虑。对托管的条件、意义、程序、利益等进行详细讲解,让政策深入人心,让群众理解放心。三是抓好试点先行。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优先在权属无争议、群众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地区先行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全盘开花”,采取“三调查两审核两公示”的办法,做好试点工作。四是加强后期管理。指导国有林场按照托管协议约定的责任义务,将托管的集体公益林纳入林场规划,宜造则造,宜抚则抚,综合治理,科学经营。对管护人员按照林场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机制,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
2.2当前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我局国有林场托管集体公益林意向面积达32万亩,托管符合财政厅补助政策规定的国家级公益林灌木林地、宜林地面积4.76万亩,已签订管护协议并安排托管补助资金34.51万元。
3、存在矛盾问题
当前托管工作开展情况与预期效果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托管补助标准低,群众托管意愿不强烈。受近年来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发电、高速公路、煤炭资源开发建设占地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的影响,诸多林农存在不栽树、不经营、不管理等待土地开发升值的现象。部分林农对托管获得收益期望很高,而现有托管补助标准远未达到林农预期,整体托管积极性不高。
3.2意愿托管补助资金未落实,影响托管工作进程。
我局目前意愿托管的集体公益林地面积32万亩,由于仅对托管的国家级公益林灌木林地、宜林地进行补助,落实补助资金面积4.76万亩,尚有27.24万亩有意愿托管的'集体公益林地补助资金无法落实。而集体公益林地一旦托管,管护人员工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等均需要资金投入,补助资金无法落实,严重影响托管工作进程。
3.3管护责任难落实,托管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由于管护面积通常是各种地类相互穿插,目前仅对托管的国家级公益林灌木林地、宜林地进行补助,导致管护地块零星分散,点多线长,无法集中管护,管护难度大。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来源,且无明确的补偿政策和标准,托管后的宜林地造林进度缓慢,托管后续工作难以开展。
4、相关对策建议
4.1针对现有问题,继续开展试点工作。针对当前托管工作面临问题,建议继续进行试点工作。通过在试点范围加大托管政策的宣传讲解,让林农深入了解托管的目的意义以及长远可获取的可观收益,提高林农托管积极性。对托管后林地管理、资金补助及使用政策等进行研究,完善托管后续相关政策,巩固托管工作当前取得成果。
4.2加大财政支持,扩大托管补助范围。随着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的落实,建议对托管的省级公益林地进行补偿。同时建议加强财政支持,建立集体公益林托管专项资金,将托管的集体国家级公益林地全地类都纳入补偿,扩大托管补助范围。
4.3规范托管协议,做好托管后续工作。建议对已托管集体公益林地的国有林场开展托管跟踪指导服务,规范托管协议内容,指导国有林场根据托管协议,加强对托管的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管护,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促进集体公益林提质增效。
林场调研报告6
***县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20xx年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20xx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2、机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岗位间、同岗位间,工作的质和量与职工的收益挂钩不直接,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没有形成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没能充分发挥职工的劳动潜能,过多地强化了壮大国有经济成分,忽视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资产闲置,造成浪费。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县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大扶持国有林场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项目力度,以此带动林场每家每户的大发展,努力促进国有林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国有林场外部环境。一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决不姑息,绝不能让侵犯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者逍遥法外。二要改善国有林场周边环境。要以政令形式发布通告,严禁周边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向国有林场乱摊派、乱集资或卡、拿、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的周边环境。三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国有林场在没有实现脱贫解困之前,建议政府应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林场调研报告7
近日,我们对林场袋栽黑木耳户的种植收益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去年种植袋栽木耳的职工50以上赔钱,明年只有10户左右的种植户计划继续种植(有的还在犹豫中),生产数量大约20万袋,其中包括因投资过大,设备一时无法处理赔了本的几个种植大户。是什么原因使种植户由去年的3户3万袋,发展到今年33户120万袋,明年又下降到10户20万袋,变化幅度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急于求成、吃了技术的亏
林业停采,部分职工正在寻找致富之路之时,林场袋栽黑木耳试种成功,并且效益可观。等待、观望中的职工凭借种过几年椴栽木耳的'技术和经验,一窝蜂盲目地种上了袋栽黑木耳,根本没意识到袋栽木耳的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求相当的高,自己只知皮毛,更没有真正掌握种植技术,使生产出的木耳菌有相当一部份感染上了杂菌,致使成千上万袋杂菌开车往外扔,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产量,只有少数掌握种植技术的种植户损失相对少,产量高,赚了钱,究其原因是大家没有掌握栽培技术,急于求成,吃了技术上的亏。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这是造成袋栽黑木耳走向低谷的主要原因。
(二)林场服务不到位
林场虽然在生产袋栽黑木耳上给予职工大力引导、扶持,并成立了自营经济发展协会,安排了专人负责,但工作做得不周、不细、不到位,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服务作用,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没有真正下功夫,销售上没能给与积极的服务,使种植户生产的产品滞销,虎头蛇尾,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是走向低谷的原因。
(三)自然因素
今年遇到少有的干旱天气造成了木耳的减产;又受木耳市场疲软的影响,今年木耳价格大幅度降价,这都是走向低谷的原因。
二、今后工作的方法
(一)针对林场种植户目前的状况,林场应继续加大引导力度,做种植户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析今年失败的原因,讲明种植袋栽黑木耳是林场职工走发展自营经济的首选之路,消除大家的顾虑,树立信心,重新走向种植袋栽黑木耳的自营经济之路。
(二)林场要充分发挥自营经济发展协会的作用,为种植户提供致富信息、选择项目、技术指导、提供优惠政策等服务,
(三)对种植户进行认真的调查、登记,建档立册,跟踪上门服务,便于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四)建立科学的、长效的技术培训机制,经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林场至少培养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便于为种植户提供服务。
(五)聘请有经验的成功人士当顾问,利用阴雨天、休息日组织种植户互相观摩,面对面地传授生产技术和经验,即直观、通俗易懂又实用。
(六)安排责任心强的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与年末目标管理责任制挂钩,与晋级、评优、提职、业绩挂钩,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七)对种植户从生产原材料、做菌、摆放、采摘晾晒、废弃物处理等都进行统一管理,尤其对杂菌要在林场指定地点进行掩埋或焚烧,达到“自产自销”。避免让废弃物污染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种植户创造一个整洁干净、无杂菌的生产空间。
(八)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宣传销售广告,使生产的产品及时的销售出去,场领导也要多方联系客户,使生产与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中间营销环节,确保职工的利益。
林场调研报告8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林场党组统一部署安排,从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对林场人事、财务、营林股等股室,围绕林场今后工作开展从林场的人员、财务和森林资源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林场人员基本情况:
全场现有干部职工111人,其中退休53人,在职58人(含临聘委培生1人),其中在岗40人,分流16人,借调2人。在职人员中男职工38人,其中:55-59周岁的4人,50-54周岁的5人,45-49周岁的17人,40-44周岁的2人,35-39周岁的3人,30—35周岁的7人;女职工20人,其中: 45-49周岁的.16人,39-44周岁的4人。管理人员4人(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3个(不算双肩挑),工勤人员51人。
2、林场资源基本情况:
全场土地总面积国有20100亩,灌木林、竹林、非林地7100亩,占30%。乔木林地面积13000亩,占国有总面积的70%。其中与正市环连、甘溪村,土市镇三广村争议不能动20xx亩;近几年采伐未造林地800亩。未成林造林地1200亩。杉、松针叶林占95%。按林种分,生态公益林地18500亩,商品林地1600亩,商品林在近几年以经基本采伐完。
3、林场财务基本情况:
林场账务上公共经费0元,公路项目经费7万元。林场20xx年9月至20xx年正常运转费至少需20万元;中秋节、国庆节以发尚欠商场的职工福利费2。5万元;九九重阳节1。4万元未发;20xx年党建欠3万元;20xx武装服装费欠1。6万元;欠木材老板罗老板20xx年多交木材款约15万元;如元旦、春节发放职工福利费需要2。5万元;20xx年年终绩效如按人平4000元标准,需25万元。20xx、20xx木材拍卖手续费用、妇女防癌检查及其它开支10万元;经费开支至少欠80万以上。项目欠款:春季造林苗木费欠8万元,抚育劳务费欠3。5万。工区房屋维修欠约5。5万元。公租房配套工程欠约60万元。还项目欠款最少需80万元。如还要维修防火线、下半抚育、20xx年冬季造林等项目,则需欠更多的项目资金。
二、成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林场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林场条件艰苦,收入低,无保障,很多年没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林场20xx年分配了2名大中专毕业生后,再也没有招录过大中专毕业生了。长时间以来,林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造成人才短缺,职工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比如计财股只人会计一个,没有出纳,人事股两名职工只有一年就退休了,资源保护股没有一个会电脑的文秘人员,营林股也只有一名近五十岁的专业技术人员。
2、林场基础设施陈旧,生产生活条件差
一是林区道路差,主要是简易砂石路,抗灾能力弱,一遇自然灾害就成断头路,养护成本高,不利于森林保护和消防工作的开展,也给干部职工、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二是工区管护用房破旧,维护成本大。工区管护用房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房屋,都已成危房。
3、林场经费运转困难
由于国有林场改革不彻底,林场收支两条线方案还未出台,林场工作运转经费尚未拔付、干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未解决,林场还要负担工伤保险、一半的职工医疗保险单位部分等开支。木材市场疲软,木材价格下跌,林场商品林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林场运转困难。
三、建议措施
1、因为南岭林场现有可利用的商品林已为零,生态公益林占90%以上,已经完全从采伐林木转为生态保护。县财政应迅速出台国有林场收支两条线方案,把林场工作运转经费未拔付到位。加紧筹集资金缴纳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单位部份,解决职工的后顾只有之忧,解决林场工作的运转困难。县财政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生态投入,及时把林场向省,市争取的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天然林补偿资金和各项营造林项目资金拔付到位。
2、林场要改变森林资源树种单一的格局,加快中幼林抚育步伐,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树种,积极培育大径级林木,通过战略储备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林业项目带动林场森林资源增加。实行“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经营、永续发展”的办场方针,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3、林场职工已经严重老龄化,出现了断层。需要加大对国有林场人才引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改善林场人员结构,培训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因为我们林场的本职工作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同时要改革林场人事管理制度,出台人事激励措施,让林场干部职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建设和管理好林场,保证林场生态功能得以高效全面的发挥。
4、将国有林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建设纳入到中央、省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笼子,结合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逐步改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