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品质提升调研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质提升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质提升调研报告

品质提升调研报告1

  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这为我区发展休闲旅游,加快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区作为我市旅游发展的排头兵,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先行先试赢得先机,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作好示范,实现新一轮跨越,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略。

  一、旅游新时期发展的积极现状

  1.旅游经济实力稳健提升。旅游因佛而生,以海而兴,渔港景一体,人佛侠一脉,自然与人文、海洋与陆地相得益彰,我区围绕建设“一流的群岛型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目标,按照“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创新突破,全区旅游产业总体保持着高位运行的增长态势。“xx”期间,全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超18%,旅游收入年均增幅超20%。xx年全区接待游客达1378.1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近年来,旅游亮点频出,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旅游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立足资源特色,近年来我区委托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区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岛旅游总体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钓旅游产业规划》、《区块开发定位概念性规划》、《夜排档概念性设计方案》、《定位分析和概念性规划》、《海度假区规划》、《概念性规划》等大量各类各层次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按照区委确定的一个定位:坚持“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推进我区旅游业的升级和硬软环境建设,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xx年我区旅游项目投资达11亿元。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我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全区目前共拥有国家4a级、2a级旅游区各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4个,“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乡3个,旅行社已发展至39家,星级饭店23家,同时配有大批社会饭店、接待中心、家庭宾馆,接待总床位2万余张,导游800余人,直接从业人员1.8万人。公益服务机构旅游服务中心实现网络、窗口、电话三维发展,服务中心在区内主要交通集散地及、、、等主要景区累计布点13个。同时,积极贯彻地区首个地方标准《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设立了一批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标志。通过广泛征集设计完成了旅游形象logo。此外,我区致力于酒店设施的提升。目前,在建五星级酒店共有5家,其中按五星标准建设的有6家,海中洲国际广场大酒店xx年底预计可对外营业,东港丽笙大酒店、东方大港国际广场、鲁家峙阿鲁亚大酒店、绿城威斯汀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预计在xx年均可建成对外营业。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多年来促进产品转型、升级的积极举措,我区已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转型,休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打造了“沙雕故乡”、“金庸笔下”、“世界第一渔港”、“东海极地”、“中国主题钓岛”等特色岛屿,培育推出了中国国际沙雕节、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金庸武侠文化节、佛茶文化节等大型节庆产品。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发展到了现在的22个渔俗接待村(新型社区),432户渔家客栈(家庭旅馆),2500多张总床位的规模。我市第一家围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推出的工业游项目旅游食品工业游已运营两年,累计游客接待30万人次。根据xx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休闲度假旅游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24.6%,购物、娱乐分别提高至12.8%、6.7%,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均有积极向好的调整。

  5.旅游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海天佛国东方渔都”、“时尚海洋自在生活”为主题形象,坚持开明开放促开发,精心举办一系列大型节庆赛事,巧妙采取旅行社委托促销、旅行社组团奖励、推介酒会、互动式现场促销、“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媒体强化宣传、旅游区域合作、与央视共同举办大型晚会以及策划瑞典“哥德堡号”来访等新闻事件,既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宣传促销成果,拓展了客源市场,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多种经济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xx年以来,我区持续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在湾大桥延线制作了高炮广告,今年,又根据可预想的大桥对自驾车出行方式的刺激,在沪杭交通电台上投放了整点报时、自驾车广播征集组团、xx版地区地图图文宣传等广告和活动,确定了“五个一”制作目标,即一首旅游歌曲、一张宣传碟、一批宣传图册、一组旅游商品、一个图库。

  总体看,全区上下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旅游发展越来越关注,加快旅游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开发建设力度越来越大。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真正迈入开放、竞争、联动的大桥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特点

  从xx年开始,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和粤、浙、鲁等省份的带动下,“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多个省份相继得以推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把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相结合,将覆盖范围扩展到休闲的多个领域。在此发展背景下,的旅游结构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从旅游方式构成来看,自助旅游已成规模。国内游客中,单位组织占5.63%,个人或亲朋结伴自驾车占48.93%,旅行社组织占45.44%,自助形式的休闲旅游方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旅行社团队旅游。

  从出游时间来看,假日游仍是市场主力。每逢假日,游客出游期望和消费需求仍十分突出,在周末双休日、法定假日期间,我区客源集中比重尤为突出,假日经济拉动需求非常明显。今年以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长假形成多个旅游小高潮,商业、餐饮、购物等在节假日持续火爆,经济型酒店和有特色、高品质的度假酒店更受欢迎。

  从旅游目的来看,中短途旅游依然红火,乡村旅游产品倍受青睐。乡村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民俗节庆吸引着大批城区游客,各旅游景区推出的休闲体验旅游项目成为市场新卖点。

  从出游类型来看,个性化旅游受宠。当前旅游者获得旅游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以网络和媒体为主渠道、同时参考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的旅游选择方式正在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在线组团、拼游、网游、背包游、互助游等成为年轻人度假方式的新选择。

  三、旅游适应新时期的忧患所在

  大桥开通、新区建设给旅游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是显而易见的,如可进入性极大改观、真正融入最佳旅游圈、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文化、人才等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等等。有“经济”就有“不经济”,这里重点对大桥时代的存在问题和挑战作一个分析:

  1.接待容量上的压力。连岛工程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激增游客进入总量,甚至出现客流“井喷”,而且从、、三大客源集散地过来的游客会更多地选择陆路以大巴或自驾车的形式进入。目前,区全年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1380万人次,估算实际游客为600万人,除去因台风、大雾、大风等特殊天气停航天数,全区日均客流量2.4万人,高峰日过5万人。如果按照日客流2.5万人、6.4人次/辆平均承载量计算,将有4000辆左右的旅游大巴、自驾车停放城区(包括东港和)。目前,城区(东港和)床位12712个,其中星级以上酒店床位3471个,餐饮业桌位13600个,城区已开辟出的车位1500左右,另据交通部门统计,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万辆,并以日均7辆,年均20%的增幅迅速扩张,同时全区还拥有非机动车10万多辆。虽然蜈蚣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成,但实际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城北客运中心,最大容量也只有220辆,对这日益增长的自驾车需求来说缺口会日渐增大,车流量和客流量剧增带来的治安隐患、管理难度、承接压力,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都将进一步加剧,直接挑战的`环境承载极限。

  2.行业竞争上的弱势。连岛大桥使与地区连成一片,特别是与基本形成一体。地理上天然壁垒的消除,使本地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地域主人翁优势逐渐弱化,转而需要迎战来自周边发达地区同行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企业对的同城化战略竞争,经历一次全行业的优胜劣汰考验。旅行社与宾馆的生存危机尤其严峻,当前我区的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高素质导游紧缺,国际旅行社还未突破“零”,宾馆可选择余地小,同星级的宾馆房价远远高于,宾馆管理上未有一家知名品牌引进,这些都置我们于劣势。而的现状是:星级酒店已经超过200家,其中五星酒店9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占总数近一半,全球十大酒店集团中已有7家落户,饭店业整体结构趋向高档化;汉庭、如家等具备一定水平的经济型酒店在已达70多家;正在建造和准备兴建的五星级饭店20多家。根据旅行社调查信息,同样为挂牌三星,4月份,的房价平时为170,周末180,适中的价格平时需要250,周末高达350元,是的两倍,若是高点的,如海中洲,平时价格也达到了350,周末则需要430元,比的挂四还高(高出50元左右);“五一”等假日期间,的三星酒店在250元左右,则在550元以上,差距可见一斑。

  3.弹性消费上的同质。购、娱是衡量一地休闲度假旅游发达与否的两大标志性产业,也是提升旅游消费水平的弹性所在。当前,这两者在我区的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8%、6.7%,虽相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横向比较,还是明显低于全省水平,且趋同周边地区,特色不足,同类同质显见,而档次又明显不如等周边城市。交通顺畅,游客来得方便,离开也相应便利,对购、娱消费的地域选择性更为宽广和灵活,如果不尽快在特色上做文章,打出打响自己的品牌,不仅外来消费不能保证,本地消费力也将出现外流。

  4.人力资源上的紧迫。现在,我区的景区在拓展,高档宾馆、酒店在增加,旅行社在发展,这都需要从高到低大量的人才,但现有人才难以满足需求,人才跳巢现象严重,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相对于,我区为欠发达地区,所谓人往高处走,一旦与成为同区域竞争者,旅游人才流失问题将更加严重。

  四、休闲旅游的发展战略和机制保障

  1、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临港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清澈见底的海水、碧空如洗的蓝天是海岛旅游发展的关键,而这也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弱项。为此,要继续加强船舶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基地化、生态化改造,最大化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明确功能分区,确定一批以海岛旅游为主导的重点海岛、岛群和海域,对应限制其他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其他非兼容性的产业则应积极迁出。

  二是处理好与城镇渔村互促共建的关系。独特的海洋文化景观和浓郁的海岛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客海洋度假休闲的主要旅游目的地,而特色的渔家客栈地处核心风景区又价廉物美,逐渐成为自驾车游客食宿和休闲的主选。不少海岛已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和渔村,需加强海岛城镇旅游功能的培育和拓展,如具有海岛特色的酒店酒吧、休闲会所、特色购物街等。同时,以知名旅游开发商为主体,加强对风景美丽的渔村整体包装,作为度假酒店,提高现有建筑物利用率;对其他渔村,可鼓励渔民发展渔家乐或家庭旅馆,但需严格限制“现代化”扩建,避免影响整体风格。

  三是处理好与周边海岛分工协作的关系。国外好的海岛旅游经验告诉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休闲度假胜地是要经过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并逐步实施形成的。海岛旅游开发也应包含周边相邻的海岛、岛群和海域,保留旅游发展所需的必要纵深与空间。同时,加强景区内部海岛间的分工协作。对开发时机尚不成熟的海岛加强保护,对已开发一定程度或近期将重点开发的较小海岛,可按照“一岛一策”模式,委托不同开发商个性化、整岛型开发。考虑到海水质量、临港产业影响等因素,可按照“近普远高”原则进行,即近岸海岛以大众化旅游为主,远岸海岛以高端化旅游为主,形成适当区域分工。

  2、在发展过程中加快构建四类体系

  一是构建便捷交通体系:一要统筹发展道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加强岛上路网、水陆接点、公交场站、停车场的建设等,开辟大桥复线,增设桃花与山之间的船艇班次,优化山机场至蜈蚣峙码头的线路设计,扩建长途客运场站,配合市层面加快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旅游门户蜈蚣峙慈航广场建设,实现各个海岛、各景区之间旅游交通的紧密衔接与畅达,并赋予交通以旅游的功能,使旅游交通由运力保障型向舒适快捷型转变。

  二是构建产品开发体系。11月至次年4月都是海岛旅游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要开发海岛“民俗风情游”、“饮食文化游”、“乡村生态游”等多种多样的特色旅游,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淡季游客。在加快建设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群岛海上游、渔村渔家游、禅修体验游、佛教文化游等“八大游”精品旅游项目方面创新发展举措,开发培育一批休闲度假类品质,海洋文化、海岛特色浓郁的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xx期间重点做好五个精品项目建设:一是游艇、邮轮。推进以、鲁家峙、游艇基地为重点的地区的最大海上游艇基地建设和邮轮码头建设,包装推出海上环岛游、海上区际游和国内中程游等邮轮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将建成蓝堡国际游艇会,并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游艇展,并在各海岛布局并建设游艇码头;启动西岙国际邮轮码头;二是大众海钓。发展短平快旅游项目,实施白沙、桃花、三个大众海钓基地和东极海钓基地二期建设,把发展休闲海钓产业作为旅游新的增长点。三是旅游文化产业。《印象》旅游文化大戏已正式公演,下一步要重点做好营销推介工作。同时要加快建设建设,目前已完成概念性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投资近80亿;鲁家峙“创意岛”项目年内正式启动。三是体育公园建设。大平岗体育公园力争在今年五月正式投入运营;大桥南侧和松帽尖围垦区域的体育公园建设要实质性推进。四是登步岛等南部诸岛一体化旅游开发要抓紧推进,开发内容包括桃花湖的论证、岛际桥隧工程建设、登步岛整体开发等。五是东港区域的滨海景观及新业态打造。重点启动渔港夜游、渔人码头建设、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等

  三是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在竞争日益激烈大环境下,旅游市场需细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构建高效的营销平台。紧密融合招商和营销,围绕“群岛·”品牌,在形成整体营销合力、拓展重点目标市场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创新营销载体的文章,积极开展有效、针对性旅游营销,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旅游专场招商推介会,招商与营销互为促进;推陈出新创办游艇展、渔港文化节等旅游会展及节庆活动,多策划宏扬地方文化的新闻事件,聚焦眼球。二是全面接轨,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与、、等地在旅游理念、产品开发和服务方面的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区旅游形象。

  四是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体系。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岗位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构建旅游产业的人才梯队。重点抓好“两借”工作,即借脑引智,充分发挥旅游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区内外旅游人才资源,加强专项课题研究,推动海洋旅游进一步发展;借智育才,加强与旅游大专院校合作,创新旅游专业招生模式,理顺旅游用工制度,建立实训基地,创出一条从业人员培训上岗的新路子。

  3、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五种机制

  一是规划实施机制。目前,我们的旅游规划很多,但规划的科学性、详实性、权威性、连续性有待增强。建议委托世界级权威机构组织编制海岛旅游规划,规划执行由市级部门进行,但需接受独立专业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监测和评估,并由人大问责,为规划严格、持续执行摸索新路。

  二是分工合作机制。先进旅游发展经验表明,建立政府、协会、企业间密切的分工合作机制至关重要。对我们而言,政府在委托专业机构制定规划后,可进一步把具体旅游项目通过招商、招标等形式交予专业旅游开发商,开发商在政府监督下严格按规划进行项目布局、业态选择。对属国家所有的港湾、海岛等旅游资源,政府可通过以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可持续的收益回报。改革旅游、酒店等行业协会体制,切实承担起政府授权的行业自律、权益维护、人员培训、行业统计等职责。

  三是居民参与机制。海岛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地中海海岛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多是旅游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为此,在海岛旅游开发中也应积极建立起当地居民充分参与的机制。同时以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平台,加强全区人民的旅游理念引导,获得老百姓对旅游业的支持、认同、参与和建设,提高内部拟合度,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为旅游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全社会动员共建健康、有序、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

  四是社会服务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旅游信息系统,启动旅游数字化工程,健全旅游导引标识系统,完善全市各旅游区服务标识,接轨无障碍旅游,同时提高旅游服务中心公益旅游服务覆盖面和便捷度,完善网上查询、组团、预订、投诉、求助等业务和功能,构建“网上游”键式无障碍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诚信塑品牌、优质为生命、管理重标准”的行业品质提升工程,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的诚信度和美誉度。

  五是政府保障机制。在优化旅游环境、推进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安全、建设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重点在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即在创新机制、发挥区旅委作用方面有新突破,区旅游局作为区旅委办公机构,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协调,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旅游责任目标监督考核;在强化合力、构建大旅游格局方面有新突破,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旅游发展,形成政府引导、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并充分利用山的名牌效应,加强金三角区域合作,自己抱成一团,塑造旅游整体强势品牌。

  五、休闲旅游需要积极争取的几项政策

  一是积极争取便捷的出入境及旅游商品免税政策。近中期主要客源以游客为主,但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正成为重点客源。可先行结合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创新便捷的出入境政策,对国际海员、国际邮轮乘客实行免签证;争取设立免税商店(场),按国际惯例实行境外游客购物离岛退税;争取逐步开放海空航权,开辟机场国际航班或包机航线,开放商务机、直升机、低空水上飞机等岛际航空;开辟国际邮轮航线,拓宽旅游进入通道。

  二是积极争取扶持海岛旅游发展的税费政策。海岛旅游开发的回报期较长、风险较大,地方发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旅游开发意味着对限制乃至禁止周边港口运输、海水养殖、船舶工业等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带来现实压力。为此,建议给予海洋旅游为重点的县市(区)、镇乡(街道)必要的财税扶持。相关扶持资金,可由中央或省级政府通过专项资金、节能减排补偿等方式解决。补助对象除了市级倡导项目外,应将公益类、基础性、生态型以及景区创a评级等规范化工程列入重点补助范围。同时,建议综合考虑各区/县、乡镇/街道的旅游产业规模效应、对地方财政贡献、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确定合理的比例划拨发展资金,扶强帮大,切实发挥旅游业发展资金的实际效用。

  三是积极争取实施跨流域、跨产业的生态补偿政策。海岛旅游需要清洁海水作为基础。群岛的陆源污染主要来自,为此,积极向国家争取,把口和海域纳入跨流域生态补偿范围,以控制陆源污染排放,并通过补偿资金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防治。

  四是建议制定灵活、宽松的旅游用地政策。①优先安排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重点乡镇在耕地使用指标、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农保田转用指标上规划预留到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引进和实施。②全额返回重点旅游乡镇的土地出让金,以便顺利开展旅游项目的土地征用、居民房屋拆迁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前期工作。

  五是建议市级交通部门加大加快城区交通的提升,增加班线密度,改观车型档次,在本岛各城区之间建立特色新型交通设施和旅游专线交通,尤其要增设蜈蚣峙码头等主要交通节点至、等景区的旅游专线班次,使交通集散点与每一景点之间的通达形成“直线”,有效分流客流,实现客流在城区内的高效集散,构建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游客满意度。另外,建议放开公交运营市场,改变市汽运公司垄断局面,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线路开发和经营,以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提升公交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群众、游客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优质高效地服务、吸引群众和游客。

  六是建议构建全市一盘棋、一股绳的整合营销机制,加大对外营销投入,强化市层面对各县区、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号召力,形成合力,统一打造“群岛”品牌旅游形象。

品质提升调研报告2

  我县地处湘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农产品的产地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和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时间短、程度轻,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开辟思路,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xx年11月,我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地面积7.91万公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22个,其中粮油产品2个,茶叶5个,蔬菜4个,水果5个,畜禽产品5个,其它1个;绿色食品企业5家,产品5个,产量26896吨;有机食品企业8家,均为茶叶企业,产品19个,产量813.5吨。

  二、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是认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所占比例极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市场流通体系和优质优价竞争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品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实现,影响着开发效益;三是认证产品保障体系不完善,个别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求得一个“绿色”或“有机”卖点,认证后的管理、企业自律行为、规范用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对认证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四是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认证产品的优质优价。

  三、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对策

  (一)、围绕中心工作,做到“四个结合”

  1、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要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优粮工程”建设,积极组织规模开发,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认证步伐,扩大总量规模。

  2、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了农业企业的最高水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代表了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认证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能促进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3、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要通过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育认证农产品消费市场,做好厂商合作、产销衔接,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4、与农产品出口相结合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有力手段。要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开展国际认证合作,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在促进农产品出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整体推进

  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是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其纳入我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制定长期稳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份制联合体和专业协会等,增加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江苏、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机制,加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证认定、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宣传培训等工作,对于获得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技术培训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从事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主管部门、生产者、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五)、明确工作重点,提高认证水平

  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抓手”。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六)、加强后续管理,打击假冒伪劣

  加强获证产品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做好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取消其认证标识使用权。配合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认证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认证产品的违法行为,保护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