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调查报告

时间:2023-07-2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热门)教师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教师调查报告

教师调查报告1

  教书育人,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的行为(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又是衡量一个称职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在教学生涯和实施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启迪着学生。也许教师自己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一个很不注意的日常言行或小毛病,往往会让学生记一辈子。

  事例一: 马树梓小朋友在未上我园在小班时的主班教师很凶,而且只对班里表现好的学生关注,对调皮的学生很冷漠,有时还要打学生,说话很恶毒,有一次,班里有个男生不知道为何惹事了,主班教师很生气,不仅打他,还让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一件事,老师让这个学生从一排桌子下面钻过去,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水,老师伤害了一个学生的尊严,那一幕马树梓无法忘记,有时碰到那个老师也不打招呼。

  事例二:明明是个4岁的小女孩,最近她每天回家都让妈妈给她买丝巾,而且要求不重样。后来她妈妈了解到,原来她们班的带班老师某老师每天都要变换丝巾,而她非常喜欢某老师,所以也要和某老师一样。

  事件分析:

  从事件一中,我们看到,作为老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学生犯了错误,应该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不能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更不能用污辱人格的方法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那样只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而且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仇视的心态,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更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这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做人的信心。还可能会让学生从中接受到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我也可以用老师对我的方式来对付我周围的'人。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啊!换一种做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用自身的言行宽容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这个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全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事件二中,幼儿教师随时都会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赶潮流,穿戴怪异,染鲜艳颜色的头发,在幼儿面前毫无禁忌,拿起东西就大吃而不顾为人师表,在幼儿的厕所方便或者对喜欢的幼儿过分亲昵,对不喜欢的幼儿嗤之以鼻等。

  因为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他们会跟着老师做。如果老师有上述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幼儿纷纷效仿,去买与老师一样的衣服,搞个怪异的发型,在家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若幼儿的这些行为受到家长的制止,会使幼儿产生叛逆心理,若发现其他的同伴都拥有了而自己没有,则会产生自卑心理、嫉妒心理与攀比心理。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着装,要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可化淡妆。

  反思从构: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就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揭示了榜样在儿童社会学习和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明,教师对待他人和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记得一位哲人说得好,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的老师,胜过路上捡到的一桶金。此话尽管有些夸张,但细想起来不无道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当作教师教学活动中认识和活动的主体,是当今社会对每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做;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首先掌握,“给人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要学生养成的行为规范,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当老师的要首先模范遵守;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试想,一个称职的教师,自己都做不好一切,怎么谈的上为人师表!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去影响学生,必然会起到无形的人格感召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诚信忠实、言行一致的人才。所以说,教师千万不能大意,自己既然走上讲台当了一名教师,那就要从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入手,要想教好书,首先要从做人开始,自己必须时常警觉,不要把自己的“细节”展示给学生,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故而,教师要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特别是学生,还没成年,犯错误是很正常的,我们老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使用理智、礼貌性的语言;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地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意愿,竭尽全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如座位调动;希望和要求学生用理智、客观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对待老师、家长和学生,从而减少一些盲目和感情用事;相信学生们能妥善地处理自身和学生之间的问题,对出问题的学生很少批评,而是采用“理论分析,具体指导”的原则,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要认识到这是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谈话时尽量少用如“你错了!”“你为什么那么做?”之类的生硬语言,而是用“你想想是否正确”使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以及知道如何改变;绝对不体罚学生,更不进行语言的“心灵施暴”和忽视每一个学生;老师主动承认失误的精神,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误在所难免,教师以大度、理智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失误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的手段、机会,都不应轻易放过,要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努力成为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未来的世纪将是以智取胜的世纪。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称之为“通向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

  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由应试教育体制转向素质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观念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革新。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了解小学教师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情况,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寻找科学依据。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小学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编制成这份调查问卷。

  (2)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份包括30个项目的问卷从6个方面对小学教师教改思想状况及教改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这6个方面分别是:

  ①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即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

  ②教师对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及运用情况;

  ③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⑥阻碍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因素。

  (3)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教师共20xx人,分另选自XX市12所市重点小学,1所区重点小学,两所普通小学云一所厂矿小学。被调查教师的年龄在20^"50岁之间,学历层次拍中专或中专以上,职称从小教初级到高级。

  2.结果处理

  本问卷发出20xx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为93%。用统训学的方法、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分以下几个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现如下:

  3、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教师认为应当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的小学教师己经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应当怎样进行培养时,教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

  ①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

  ②回答不系统,支离破碎;

  ③回答笼统(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

  这说明教师虽知素质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

  (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①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教学思想交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师认为推进了教育改革。

  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使用。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师中对新教学模式积极关注并了解的占6、 4%,尝试运用的占25%。

  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88%的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

  ④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

  (4)头脑中缺少不断补充新知识的愿望和教育科研意识。如表1中,经常读教育书刊的教师占37%,订阅与专业有关的报纸、杂志两份以上的占21%,读懂并吸取别人研究成果的教师只占17%,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教师只占14%。

  (5)教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从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三、建议与讨论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确实在逐步地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大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容易。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的希望。

  转变教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创立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气候。以笔者陋见,提出几点所谓建议请教于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切实为教师进行教改创造条件。如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者;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通过培养和培训两条途径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构建层次清晰的素质教育体系,使素质教育更具效率性、针对性。

  (三)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活动的检查、监督机制,随时掌握教研活动情况,保证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促进交流、推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业务进修、培训制度。21世纪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有开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师。通过培训增强这些意识和能力。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复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点评:

  调查报告讲究两个字“真”和“深”。调查要“真”,调查研究是一项科学工作,应该以严肃而慎重的科学态度对待,实事求是,不能夸张、渲染,更不能搞主观臆测,违背客观规律。从这篇报告看,这次调查能用事实说话,反映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结果可信。调查分析要“深”,是说对于调查结果要深入分析,贵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教育规律。这篇报告分析了当前小学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五个特点,而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条建议,使报告价值更大。不足之处是取样较小。

教师调查报告3

  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教师调查报告4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时机,到达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52.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5%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5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调查结果说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拟严重。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无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说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公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 班级人数太多 设备材料缺乏 新旧观念制约 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病症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 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开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局部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局部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良和建议

  改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开展的组织气氛,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时代的开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当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心、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 心理健康 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开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时机,到达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开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展。

教师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调查对象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调查方法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六. 调查问卷原因分析。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 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 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 A经常, 16人选择了 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 A查工具书 ,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 A会,7人选择了 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从以下调查问卷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如:3.你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5人选择D。认为以上都有。

  5.你一般在何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有17人选择了每天安排,15人选择了双休日,5人选择了放长假。

  8.你认为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C随学校安排

  有34人认为非常必要,1人认为没必要3人随学校安排。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要求能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周内和上学期间都有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1. 课外阅读书籍无选择,随意性强.

  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他们选择的书籍对于自身的学习及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帮助,如《阿衰》,《查理九世》等,很少有人读经典的文学书籍。

  2. 课外阅读时不会记笔记,写感受

  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阅读书籍很多,但仍不会习作,理解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这说明孩子的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多少,也不会反思当然阅读和写作提高较慢。

  3. 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

  4. 将阅读积累不能运用于习作中。

  学生们大都有摘抄,摘抄的都是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时不会将阅读到的精华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摘抄成了摆设。

  调查小结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调查小结: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校语文教师已明显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不足。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定的策略。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推荐适合学生学段的课外书,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2.探索出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式。

  3.课外阅读时间的调配。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自然就能自己挤时间阅读。

  其次,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让学困生也有一定时间阅读。

教师调查报告6

  调查概况

  近年来,虽然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实效性与组织者的初衷和参与者的期待仍有较大距离。如何打破壁垒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已成为各级专业培训机构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对山东省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烟台市7个县市区的14所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中7所小学,农村5所、城区2所;4所初中,农村1所、城区3所;3所高中。问卷内容从专业培训现状及专业培训需求两方面着手,涉及与教师专业培训相关的10个着眼点。问卷题目以封闭择一式为主并兼有开放式问题。调研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学校和教师,共发放问卷623份,其中有效问卷598份,有效率为94.6%。在对全部数据统计整理与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果与分析、问题归因、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做出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及分析

  制约教师培训的主要瓶颈是教学任务繁重

  本调查中的教师专业培训主要指校级(含学校)以上的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岗位培训,如:普通话、计算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与教学联系较为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如:学科课标、教材、教法研讨,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我们从整体状况、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基本态度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整理。

  (一)教师培训的整体状况

  就级别来说,近5年,33%的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的最高级别为烟台市级;其次为省级及省级以上、县市级培训,两者均为31%;最高仅参加过镇校级培训的为5%。农村与城区教师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市教师接受培训优于农村教师(x2地域=17.7,P﹤0.005)。

  从数量上看,近5年,教师参加最多的是县市级培训,为43%;其次为镇校级,为33%;烟台市级为15%;省级及省级以上的为10%。有50%的教师平均每个学期要参加2至3次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培训,仅参加一次的为35%。城乡与学段的教师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区的优于农村的、高中的明显优于初中的和小学的(x2地域=20.09,x2学段=124.62,P﹤0.005)。

  从培训时限与规模上看,在参加过的培训活动中,33%的培训安排为半天至一天,一天半至2天的占20%,两天半至5天以及5天以上的占48%。就规模而言,46%的培训为50至200人,35%为200人以上,50人以内的培训占18%。

  (二)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

  调查显示,与教学、科研联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培训(如主题性学科教学研讨或教学理论讲习会,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等等)最受欢迎,达到68%。

  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13.95,P﹥0.05)。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x2教龄=8.11,P﹥0.05)。

  在以教学科研为主题内容的培训中,以教学理论培训为主的占40%;其次为学科课程标准解析、教材培训,占32%;再其次是诸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主题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培训,占22%;涉及到教科研方法等内容的最少,为6%。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10.4,P﹥0.05)。

  在目前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中,“与所任学科教学相关的有效教学理论”最多,占66%;其次为“与自己所任学科相关的课程理念”,占19%;“与自己开展的某一专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仅占14%;1%属于“学法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学习心理学理论。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教龄=17.56,0.01﹤P﹤0.05)。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更需要课程理论,教龄越短的教师对有效教学理论更显需要(见表1)。

  (三)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活动,55%属于镇校以内的集中培训,说明近年来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经得到普及,学校也切实加强了对于教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重头戏”。同时,镇校以外的集中培训为30%,其次为14%的分散培训。这组数据说明,当前的教师培训还是以集中型为主,占84%。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20.35,P﹤0.005,小学和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次数要多一些)。

  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足30岁、30-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x2年龄=10.58,P﹥0.05),这说明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专业培训都得到了重视。

  从培训地点看,60%属于现场面对面的形式,44%的教师认为面对面是最有效的培训组织形式。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128.16,P﹤0.005,小学和初中教师参与面对面的现场培训者居多,高中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活动多一些)。借助于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远程培训占38%,53%的教师认为这种培训组织形式最有效。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初中教师与小学、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5.00,P﹤0.005,初中教师比较看重远程培训。见表2、表3)。

  在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活动中,由市内外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教研员等专业人员主讲的占50%;由市内外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同行主讲的占26%;由一线同行与教研员等专业人员配合讲的占24%。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培训活动的组织形式,结果表明,各学科间不存在明显差异(x2学科=22.08,P﹥0.05)。调查结果显示,41%的教师最希望由市内外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同行来主讲,其次最希望由一线同行与教研员等专业人员配合讲,占36%;最希望听市内外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教研员等专业人员主讲的,占23%。

  就教师参加过的集中型培训活动中,51%属于单向的听讲式,如:听专题讲座、专家报告或指导。交互式的培训,如结合具体案例发散开来的专题理论研讨,这种培训方式最少,占10%;先观摩实践案例,然后听取与之相关的理论讲座的综合式占25%;先听专题讲座或实践经验,然后提问或者深层次讨论的综合式占14%。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3.60,P﹤0.005,小学段采取单向听讲式情况较初中、高中少,先观摩后讲座的形式较初中、高中多。所有学段均较少采取交互式)。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各学科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科=30.64,P﹥0.05)。

  在教师最喜欢的集中培训的方式中,先观摩实践案例,然后听取与之相关的理论讲座的综合式最多,达43%;其次为结合具体案例发散开来的专题理论研讨的交互式,占24%;再其次为先听专题讲座或实践经验,然后提问或者深层次讨论的综合式,占23%;单向的听讲式最少,只占10%。

  (四)教师对培训活动所持态度

  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评价。55%的教师认为教研室、教科研中心等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的质量最高,其次为教师进修学校等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达到22%;认同镇街学校业务中心以及其他部门培训的分别达16%和7%。55%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是认同的,其中11%认为很满意,45%认为满意;认为效果一般的为38%,不满意率为5%。

  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活动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14%积极性“很高”,35%“比较高”,36%“一般”,积极性不高的为15%。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40.97,P﹤0.005,小学、初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各学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科=55.40,P﹤0.005),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的积极性较其他学科弱。

  教师对培训管理部门的要求。89%的教师反馈,每个学期或学年,所在学校能及时向一线教师传达上级部门的教师培训计划。每个学期都至少征询一次教师需求的学校或者县市区培训部门为36%;不定期征询的为35%;从来没有征询的为28%。

  制约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瓶颈。76%的教师认为,制约专业培训的最主要瓶颈是“教学及管理任务比较繁重,时间和精力不允许”;10%认为是“培训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9%认为是“培训内容和个人专业学习需求不对口”;5%认为是“单位不提供便利条件”。这个结果,从地域分布情况分析,农村与城区学校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地域=12.20, P﹤0.005),农村教师比城区教师更认为制约教师专业培训学习的主要瓶颈是教学任务重,城区教师则更认为是因为没有满足个人学习需求。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3.71,P﹤0.005),小学教师比初中、高中教师更认为较重的教学任务是制约培训学习的主要瓶颈,高中教师则比小学、初中教师更认为是单位没有提供更多的便利。

  问题归因

  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形式单一

  依据调查信息,我们将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问题归为四个方面:

  1.缺乏整体系统的培训规划

  一是缺乏统筹协调,培训部门、业务部门、电教部门等部门各自为战,使得教师培训名目繁多、多头无序,比如有的教师每学期竟要参加5次以上培训,这直接导致教师培训活动数量过滥,尤其是在县市级层面,基层学校教师往往疲于招架,对于身兼多职、一专多能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只能应付,尽管他们内心渴望专业培训。二是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大多缺乏连续性。由于对教师培训没有整体规划、各部门各行其道,或造成主题零散,或造成主题重叠,或使得各阶段培训主题缺乏衔接性,因此谈不上“层次推进”,教师培训活动缺乏深度也就成为必然。

  2.专业培训内容发展性不足

  一些教科研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大多属于传经送宝型的“经验培训”——或疏通教材,或讲授教法,目的是为了让教师适应学科教学——就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教师如何做、怎样教,而缺少必要的理论引导,只管授“鱼”而不重授“渔”。这样的教师培训虽实用,立竿见影,但容易造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渐行渐远,同时在教师心目中种下理论无用之念。就培训部门组织的一些专业技术职务培训而言,远离课堂、远离实践,就知识讲知识,就理论谈理论,这种“空对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师培训,大多变异成为提高学历、获得资格的“条件培训”,使专业培训丧失了最根本的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专业培训形式相对单一

  很少有培训组织者去提前了解或征询教师的需要,这导致以下问题:一是不了解教师需要的专业培训,不看教师的专业“年龄”,不分析教师的专业层次,统统搞“想当然”式的培训;二是不问教师是否接受,不看教师是否有兴趣,不管教师的切身感受,单向灌输,单纯说教,使得培训演变成参与教师“不得不去听”、“听得索然无味”、“参不参与皆意义不大”的“鸡肋”;三是为了实现前沿性引领,大多教师培训设计成以专家主讲为主,很少有来自一线的教师来主讲,且几乎所有的教师培训都缺少一种互动性——虽然有时候也穿插课例展示,或者来自同行的经验交流,或者实地参观考察,但就其实质而言,这类培训不是一种完整深层的主体对话,缺乏情感投入和思维流动,因而也就实现不了思维的再生。

  4.培训效果评估缺失

  调查发现,仅10%的教师认同单向听讲式的培训方式,高达51%的培训属于单向听讲式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培训组织者抱有培训结束即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更为关注参与培训教师的出勤率,忽略了必要的`培训效果评估。一般意义上,培训组织者不仅是完成培训任务,更多的是要准确评估培训。可以说,培训效果评估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培训工作的低效。另外,对于参与培训教师的评价机制并不健全,对大部分参训教师来说,培训完了任务就结束了,尽管有的学校要求参训教师写培训心得,但并没有把培训的意义体现到教学中。

  调查显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也是减弱专业培训实效的重要原因,高达51%的教师对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76%的教师认为参加教师专业培训的障碍性原因主要是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是初中、高中教师更显认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某种意义上,教学主宰了教师的全部教育生活,使得教师把教学的社会价值与内在自我发展割裂开来,投身教学的激情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对策与建议

  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多元支持科学评估

  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对今后中小学专业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规划,让教师专业培训有序进行

  教师专业培训应具有整体性、整合性、系统性。应根据阶段性的具体培训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一个主题——以课程改革乃至课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内涵发展,搞好系列活动——分阶段的培训,统筹协调好上级、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各类教师专业培训活动,做到有机整合,精简名目,突出重点,归口承办,有序实施,统一管理。尤其是要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规划培训、设计活动,协同各部门,实现多级别联动、多层面联手、多力量整合,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活动成效,让教师在有限的培训中最大程度地受益。

  2.完善机制,让教师专业培训贴近教师的内需

  做好教师专业培训需求调研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开展前置性调查,广泛了解教师的专业学习需求,据此确定培训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时间,把握培训的重点;尤其是对培训活动做梯次设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师,设计开展不同的培训活动。其次,丰富教师培训的形式,实现研训一体化。比如课例观摩研讨、教学问题会诊等都是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值得推行的。它们不仅仅止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为生发点,由特殊到普遍、由实践现象的审视到理论根源的探寻,有利于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在组织形式上,还可以充分发挥“校校通”资源优势,开展“足不出户”、“面对面”的远程教育、视频培训会等,这些比较便利也较具实效。

  3.创建资源库,为教师专业培训提供多元支持

  教师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主体。除了专业人员这些主导性力量外,专家资源绝对不能被简单地否定,高位的专家引领,尤其是与教师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来自一线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尤其是各级“名师”,也是不可忽视、有待加以深度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首先,加强包括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其规范管理,不仅使其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还应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力军,通过有效管理,让他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参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实现同伴互助,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共赢”。其次,加强优质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构建并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定期征集、筛选教师资源,或者根据培训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制作成培训专题,借助于教育网平台,便于教师共享,让教师随时都可以取得所需的培训资源,让培训自然地融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

  4.科学评估,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培训结束后,有必要对培训作效果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实现教师专业培训的持续发展。

  加强对培训者的指导,让其从观念层面上认识、理解教师培训需求,不能片面地把教师的自我报告等同于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多途径了解、多手段改进来保证培训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1)多渠道收集资料。重视教师自我报告的同时,通过对参训教师的个体、小组或者集体进行访谈,找出差距,形成定性化资料;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自我报告,克服单个教师自我报告的局限,综合参训教师集体报告,形成量化资料。(2)强调量化分析技术的运用。通过量化分析技术,找到教师所共有的培训需求、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认为培训最差的地方,以此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并不在于评估本身,而在于能够有效回应教师的培训需求,实现培训的高效。

  目前,教师培训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看教师的出勤率,在培训结束后主要看教师是否上交培训后书面报告。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对培训需求的表达。如何建立一套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的评价机制,是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实现高效的重要任务。对参训教师的评价要建立长效机制,教师参与培训的效果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方面加以体现,方能显示出培训的生长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参与培训后的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而不是以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来审视教师培训,那么有可能会让教师惧怕培训,对教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培训的长远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调查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时至今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十年来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课程开发等硬件建设已有了长足进展。有学者指出,“当前课程改革己进入急需内驱力实现新提升的攻坚期”,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范围涉及河南省的五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初中5所,其中城市学校2所,农村学校3所,确定的样本容量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5%的抽样误差所要求的132个样本,其中城镇中学语文教师为53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为79位。考虑到发放的问卷不可能全部收回,因此实际上发放了140份问卷,回收了132份,有效样本为116份。

  调查工具包括:教师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各一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情况。

  调查结束后,在个别样本学校随机抽取访谈对象,共对20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按“访谈提纲”进行,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另外,每个地区选取一所学校的教师座谈。本次调查共召开教师座谈会5次,参加教师30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情况。

  从表1可知:初中语文教师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以女性教师为主,这种现象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协调发展。从年龄和教龄结构看,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教师队伍庞大。实现专业成长的客观基础较好。从职称结构看,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初中语文教师少,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且多集中于16~25年教龄的教师中。这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也缺乏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的青年破格人才。从教师的学历结构看,绝大多数教师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水平,具体数据见图1。但从图2(横轴中的数字代表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①全日制大学毕业;②通过自学考试;③通过电大、函授方式;④其它)中可以看出有70.7%教师的最高学历是通过在职学历进修取得的。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学习基础较好,实现专业发展的条件适当。同时也说明速成式的在职学历进修导致初中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提升的空间较大。

  (二)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情况。

  笔者主要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方面来探测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情况。

  1、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理念情况。

  由于教师的专业理念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笔者主要从教师的专业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师的语文教育观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了考察。

  调查得知,76.9%的教师表示“热爱”或“比较热爱”语文教育工作;81.9%的教师表示“有”或“有时有”成为语文教育家的梦想;83.5%的教师表示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可见,从总体上看,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比较乐观的,对待学生充满朴素的情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也是积极向上的,教师们非常明白自己的职业道德内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绝大部分教师丁作态度认真、责任心较强,对待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堪忧,在对职业的满意度上,47.1%的教师“基本满意”,52.9%的教师“不太满意”。如果再给一次机会让他们重新选择,44%的教师表示不会再选择当语文老师。在访谈中,多位教师谈到离职、调职,对教师职业前景充满失望和悲观,存在严重的教师职业倦怠。

  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正确。超过95%的初中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或学习了相关课改和学科理论,对新课程理念熟悉或较为熟悉;63.8%的教师表示积极或较积极的进行语文课程改革;91.8%的教师表示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学习积极的发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当问及课改后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时,有76.9%的教师认为主要是完成教材上要求讲授的内容,批改作业、写教案、班主任还增加“处理班级事务”。23.1%的教师表示能够认真整理丁作素材、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收集教学资源等。可见,语文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语文新课程的认识还只停留于理论层面上。

  2、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

  教师知识是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教师的发展。38.46%的教师表示自己所拥有的中文专业知识完全能够胜任教学工作,60.44%的教师表示基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只有1.10%的教师表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37.36%的教师表示完全够用,58.24%的教师表示基本够用,只有4.40%的教师表示不能够胜任教学丁作。可见,初中语文教师的中文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基本能够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教师们普遍感到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不断补充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对各种知识的渴望程度如图3所示。(横轴中的数字表示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①文学、语言学、写作学等学科专业知识;②新教材的教材分析、文本解读等知识;③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知识;④教育科研知识;⑤其它学科的新知识。)

  3、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情况。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除具有一般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表达能力、师生交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从图4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对“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表达”及“师生交往能力”比较重视。说明教师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自学能力遭到教师们的'冷落。可见,教学研究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帮助,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适当的运用,但没有过分依赖。对“自学能力”的冷漠说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三)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情况。

  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有多种,何种途径、方法对语文教师最适合,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呢?

  从图5可以看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反思与教学科研”、“与同事(或学生)交流合作”,这三种方式是教师自己发展、积累的行为,基本上属于教师自己独立完成。而外部的各种培训似乎并不受教师欢迎。“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上级组织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等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甚至收效甚微。“专门的新课程改革培训”本应受到教师的青睐,但从调查结果看似乎并没有收到期待的效果,教师并没有感到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多大提高,这是值得反思的,为什么我们的培训不能贴近老师的心?到底是培训的内容、方式还是时间安排上出了问题?还是新课程的理念与现实的应试教育相冲突,以致对教师的影响大打折扣,导致教师的认可度降低?

  进行了补偿教育以来,教师学历提高很快,绝大部分教师都已取得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教师认为“学历进修”对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可见,通过学历进修,能力上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显然跟不上学历提高的步伐,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从图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坚持读书”或“经常读书”的人数并不占多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认为“阅读专业书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所起作用甚小了。究其原因,2.20%的教师认为“无书可读”;9.98%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胜任日常教学,没必要读”;84.62%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大多数语文教师处于个体被动专业发展时期,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意识,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外力的推动。多数语文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无明确计划,近三分之一的老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没有计划。有7.69%的语文教师能够坚持写教学日记,有20.88%的老师回答从不写教学日记。访谈及问卷调查中都涉及到了有关教师阅读的一些问题,笔者发现教师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学校图书资源不够充足,教师藏书很少,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2、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

  语文教师知识老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所受的专业培训是80年代以前的培训,不会说普通话、不能用计算机、用老方法教学,知识结构已经老化,虽然后来通过进修获得了大专或本科文凭,但是专业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初中教师存在严重的“拔高”使用。不少学校特别是在农村,许多教师都是从小学调进来的(主要是中师生),这部分教师所受的专业培训是小学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不符合中学生的教育特点。

  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在通晓所教专业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学的知识。然而,通过对语文教师平时读书情况的调查得知,85.4%的选考试辅导类,58.6%的选语言文学类,23.6%的选休闲消遣类,12.67%的选教育学、心理学类。可见,教师的学习面普遍较窄,学习欲望不强,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忽视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

  3、教师培训低效,缺少专业学习引导。

  据调查,27%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的意义非常大,有22%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意义比较大,二者之和为49%,所占教师人数不到一半,甚至有12%,的老师认为当地的再教育专业培训是“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他们将“继续教育”戏称为“继续交钱”。教师培训遭到各方的质疑和批评,究其原因主要有:培训者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状况的了解;培训经费短缺;培训内容不合理等。

  (二)建议。

  针对以上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1、使教学反思制度化,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针对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学校或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如周五下午或每天晚上),对一周或一天的日常专业生活进行反思,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自己的进步和尚须努力之处。这样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自我剖析的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变化、进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有关措施。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疑惑和困难,当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能得到解决的话,他必须寻求外在的帮助和支持。同事,作为最近的“同伴”,成为教师首先考虑的对象,能够得到其他教师的支持,同样能够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因此,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强化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而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捷径。

  2、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教师总是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新环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和促进教育教学丁作,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而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强制性的学习与培训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发自学习者自主需要的学习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共鸣,因此,通过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以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前所述,语文教师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对语文教师而言,复合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3、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效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加强专业引领,优化培训队伍。在培训队伍的组建上一方面改革人事制度,以不同的方式引进新的培训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加强与大学、教研室的合作与交流,并要求每位培训人员走进基层学校,走近一线教师。其二,加大资金投人,增加培训费用。培训质量的保证当然需要有培训资金做物质基础。在培训费用上一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培训费用总量增加;另一方面保证培训费用专款专用、严禁上扣下挪,合理规划。其三,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为提高培训效果,应该尝试给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以不同的培训方式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减少大一统的培训方式,避免培训知识的陈旧与重复。其四,制定相关制度以保证培训顺利实施。以上三点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关制度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加强培训过程的监督和制度的制定。

教师调查报告8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3.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多稳定,孩子相对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谈中一部分校长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调查报告9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确,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是对于善于模仿、可塑性极大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导向作用就更大,影响更长远。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受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于20xx年10月对本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为全面提升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2、调查的对象

  我们对xx初级中学的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309名学生和教学一线的61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希望借此能进一步了解当前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

  3、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是问卷法,我们对本校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学生以及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的容量为学生309人,教师61人。发放学生问卷309份,回收有效卷281份,回收率为90.9%;发放教师问卷为61份,回收有效卷56份,回收率为91.8%。

  二、调查的内容

  (一)、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现在请你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数据仅供调查之用,恳请你如实填写。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1、你认为你的老师认真的备课和认真的批改作业吗?

  A、认真B、不知道C、不认真

  2、你的老师会提醒那些不听课的学生吗?

  A、会B、一般会C、不会

  3、你的老师每节课都能准时到教室吗?

  A、能B、基本能C、基本不能

  4、你认为你的老师爱护学生吗?

  A、很爱护B、一般C、没感觉

  5、你认为你的老师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吗?

  A、能B、基本能C、基本不能

  6、你认为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A、负责任B、基本负责任C、不负责任

  7、你的老师会在课堂上接听和拨打手机吗?

  A、不会B、基本不会C、会

  8、你的老师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吗?

  A、不会B、不知道C、会

  9、你认为你的老师做教师这一职业是为了什么?

  A、赚钱B、奉献社会,教书育人C、不清楚

  10、你认为你的老师履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吗?

  A、履行了B、不知道C、没有履行

  (二)、教师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现在请您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数据仅供调查之用,恳请您如实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您认真的备课和认真的批改作业吗?

  A、认真B、不知道C、不认真

  2、上课时您会提醒那些不听课的学生吗?

  A、会B、一般会C、不会

  3、您每节课都能准时到教室吗?

  A、能B、基本能C、基本不能

  4、您爱护学生吗?

  A、很爱护B、一般C、没感觉

  5、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您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吗?

  A、能B、基本能C、基本不能

  6、您认为您的教学负责任吗?

  A、负责任B、基本负责任C、不负责任

  7、您会在课堂上接听和拨打手机吗?

  A、不会B、基本不会C、会

  8、您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吗?

  A、不会B、不知道C、会

  9、您认为您做教师这一职业是为了什么?

  A、赚钱B、奉献社会,教书育人C、不清楚

  10、您任教过程中履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吗?

  A、履行了B、不知道C、没有履行

  三、调查结果

  1、为人师表方面:88.2%的.学生、91.77%的教师认为教师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6.2%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履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爱岗敬业方面:86.4%的学生、89.3%教师认为教师工作认真负责;3.2%的学生、1.3%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不负责;92.4%的学生、96.6%教师认为教师课堂上不会接听和拨打手机;3.2%的学生、2.2%教师认为教师课堂上会接听和拨打手机。

  3、严谨治学方面:95.6%的学生、93.8%的教师认为教师认真的备课和认真的批改作业;0.4%的学生、0.1%的教师认为教师基本不能准时到教室;0.6%的学生、0.9%的教师认为教师上课时不会提醒那些不听课的学生。

  4、廉洁从教方面:93.4%的学生、91.5%的教师认为做教师这一职业是为了奉献社会,教书育人;0.3%的学生、0.2%的教师认为做教师这一职业是为了赚钱。

  5、热爱学生方面:86.7%学生、82.1%的教师认为教师很爱护学生;16.8%的学生、10.5%的教师认为教师爱护学生一般;6.8%的学生、1.4%的教师认为没感觉到教师爱护学生;94.2%的学生、35.3%的教师认为教师会偏爱优生而忽略差生。

  四、调查分析

  1、结论

  近年来,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教师都明显地感觉到“强师德,铸师魂”已经迫在眉睫了,可以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育形式下一场自上而下的深刻社会变革。通过这次调查,本人认为当前的师德师风现状不容乐观,尚须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努力,才能使师德师风建设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2、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成熟,许多消极现象无时不冲击着教师的道德防线,一些教师在拜金主义思潮中经不住诱惑,容易失去自我。

  (2)、教师个人因素:个别教师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低下,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注重加强个人修养,面对诱惑,不能坚守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操守。

  (3)、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缺乏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一些制度形同虚设,奖惩措施不能真正落实,教师缺乏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不愿全身心投入工作。

  3、建议

  (1)、科学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是师德建设的主题

  目前,本校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分配新教师了,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严重老化,严重超编,严重缺科。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经常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宣传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纠正模糊认识,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

  二是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强化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2)、改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加大考评、监督和奖惩力度,采取措施接受社会的监督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和抽象,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知所措,同时,学校在评价教师时,苦于没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对自定的标准又感到缺乏权威性,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制定出能够反映本校特色、具有可操作性而又全面合理的考评细则。如《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十不准》、《爱生公约》等,并公布于众,强化落实。考评程序力求公平、公正、公开,让教师心悦诚服;要尊重教师服务对象的权利,充分发动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通过适当的形式,让他们评议教师。教育事业牵涉到千家万户,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教育子女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教育工作从社会和家长方面所得到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会越来越多。

  (3)、要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教师”是最有效的途径。事实上,领导不带头,要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做不到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

  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4)、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靠单纯的说教,无法激起一个人的道德认同,不能引起情感共鸣,平时积极开展教师道德教育的研究活动,如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王强先进事迹”教育活动,评选“师德标兵”活动等,开展“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师道德”、“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等大讨论,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切身感受谈体会、谈认识,以唤起教师的爱心,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活动中去。通过他们沟通、帮扶、资助、家访等行为,让他们看到个人的劳动给他人带来的喜悦、成功与幸福,从而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精神动力。

  总之,抓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探索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人热切希望各位教育同仁用满腔热情为师德师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调查报告10

  xx中学目前在校学生数为2350人,共有专职教师110人,生师比完全依上级规定的比例而配备。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共22人,专科学历教师共73人;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共有23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9%;全校教师资格以初级职称为主。取得了相应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共有87人,尚有4人未有教师资格证。

  目前,我校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福利与县城学校差距进一步拉大,住房紧张,条件较差,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教学骨干被县城私立学校招聘,新补充的教师大多是新参加工作的见习教师。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左右,这是学校师资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给学校的师训工作带来很大负担。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持之以恒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经常利用教工例会、年级组会、教研活动等机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领导小组,经常开会研究布署有关工作。

  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校本培训,开展教学骨干和新教师的结对子活动,将新教师的培养在教导处的领导下责任到人,极大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还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及时进修,提高学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教师工资不高,学校经费较紧张,也有少数教师对提高学历重视不足,热情不高。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后,由于措施得力,社会、学校都很好地从中受益,学校的'办学困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有些问题(如学生饮用水),收费没有依据,学校无力解决,因而办学条件未有彻底的解决;同时,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相对滞后,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称。

  地方财政对提高教师地方补助标准心有余力不足,导致少数教师心理压力增大,个别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对工作不安心。为此,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关注教师的心理,指导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矫正,使广大教师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上来,为早日实现xx经济、社会、人文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而努力奋斗。

教师调查报告11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舒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

  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调查报告12

  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曰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们还就以下具体内容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1.请问你毕业后希望在本省就业还是外省时,大多数毕业生想出去看看;一些同学想在本省,因为这样更能得到照顾;还有同学无所谓,他们认为在哪更能发展自己就到哪。

  2.当问到他们如果得到一个与所学学科相关不大的职业,是否会选择时.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会,这说明了在当今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大家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

  3.当问到是否继续深造时,大家都考虑过,但只有少数人准备先考研,再就业,因为就业压力大。

  4.大家普遍认为竞争岗位需要真本事,综合素质,自信心;对理想工作考虑过的不多。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广大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式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式堪忧的比例增加很多。

  工作已经不容易了。那么对已有工作的青年。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到底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对目前这份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占36.5%,“满意”的占34.7%,“完全不满意”的占5.1%,持“满意”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比例相当。接近四成对满意这份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对工作满意感来自那些方面呢?调查结果表明:学以致用,对社会有贡献,符合志趣是目前这份工作带给青年最大满足感的前三位原因。那么据调查,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有“收入低,前途不理想,福利少,假期少。”进一步分析发现,青年工作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公务员对自己职业满意度最高。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工作满意度高于男性。

  由于工作搜寻努力程度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表现出信心不足,有30%的大学生的回答是“一般”和“没有信心”的。

  对策和建议

  (一)最社会转型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适应时代变化,从根本上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建立长效就业指导机制。既要根据转型期社会对人才录用标准的变化,积极参与与推进高校人才录用标准的变化,积极参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和国情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用人需要标准变化,平衡自我期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

  (二)适应转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

  (三)改变那种只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化涵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不仅具有良的“硬素质”,也具有良的“软素质”。这是做高校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未来是挑战的社会,是竞争的的社会。只有具有良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不断锻炼。

教师调查报告13

  四年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大半,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会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不会对各式各样的社团生活热心参加,不会对各种娱乐活动津津乐道,我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大学得到了什么,今后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业。然而,毕业就能就业吗答案是否认的。纵观近几年家乡教育师资开展状况,就能发现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来自xx市xx区,现就将寒假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有关xx区教师就业,从业状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在xx区的受欢送程度

  xx区位于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风调雨顺,根本没有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都过惯了安静平稳的生活,这种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xx人的就业方向、医生和教师是这里最受欢送的两大职业,这两大职业,不怕风吹日晒,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而这两个职业相比,很多人又会选择教师,固为这个行业更容易入门,教师比医生好当,更是随着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行业都在裁员减薪,而教师这个职业根本是个终生职业,不怕下岗,而且这几年的工资有较大增长,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家乡人最看好的职业。

  二、xx区现在的教师资源状况:

  xx区是xx市的一个大区县,有中、小学上百所,经过连续几年的对外招聘老师,现在教师岗位根本饱和,在XX年以前xx区教育局根本每年会向全区公开招聘大专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100多名,支援西山等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应届本科的师范生那么可享受直接分配的待遇,据了解,这种政策将会于XX年开始不一定再执行,教师岗位根本饱和,以后,师范生的需求明显减少,除自然退体外,很难有空余岗位,而且随着现在适入学几意人数的锐减在xx区很多村镇小学相继合并,教师工资与业绩挂钩,使很多学校在职老师的竞争加剧,对新人进入教师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xx区的教师来源

  现在从教的老师,大局部来自:凤翔师范和xx文理,这两所学校在xx地区影响较大,凤翔师范是上世纪xx最有名的中专师范院校,现在小学、中学和局部高中的优秀骨干教师都是从这里毕业,不过现在它的作用明显被xx文理学院取代,现在xx区的年青教师很大程度上来自xx文理。因为他们在xx学习,较在外地学习的同学更了解xx的教育现状,他们在当地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和学校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在竞聘过程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给在外地学习的同学返回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

  四、如何顺利在xx区就业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藏,进入中、小学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局部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老师应该掌握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三笔、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老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xx区的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方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xx区教师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不够全面,还待平时深入了解分析。

教师调查报告14

  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和服务,增强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xx年12月18日,我们利用全县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之机,对参训130名校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座谈。被调查对象积极参与调查问卷活动,座谈发言积极认真踊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背景,进修学校在顺利了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基础上,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的“学术交流中心”。20xx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完全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20xx年5月投入使用,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进修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赴邻县学校学习交流,汲取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习班,开拓教研视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xx年,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小学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2300余人次、

  二、座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有130名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参加了调查,其中完成答卷并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为93。8%。调查问卷为我们自行设计的《广宗县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8个问题,其中16个问题为选择题,2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座谈内容涵盖参加培训的动因、期望、类别、形式、培训中的问题、校本培训、培训教师的需求等。座谈会以问答发言的形式进行,共有70人参加。涵盖基层校长和一线教师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

  三、座谈调查结果说明

  1.目前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结果显示,同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教师的首选,关注度达76。2%。提高“文化知识”,排在了第二位,关注度最低的是“选择课程”项,在27%以下。可见,多数校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与交流借鉴,因为这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专家讲座报告”,教师反映“听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气,表现为效果差而不受欢迎。

  2.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实地考察观摩与观看、网络远程培训”成为大家高关注的两种培训形式,排在了前两位,关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学展示研讨、专家讲座仍是大家一般关注的形式,自学反思、小团体体验等形式未被大家所关注。可见,开放性、参与性的培训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喜欢。

  3.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座谈和问卷,大家对培训方式单一的专家讲座理论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实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训理念过。二是对培训时间,大多不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而对于工学矛盾,大家几乎不十分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视人员紧教学任务重不好安排、经费短缺是制约培训的瓶颈。

  四、座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使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当前教师在职培训的关注热点都集中在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和实效性方面。

  2.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教师培训的类别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并存,一方面教师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关注,同时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在逐步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减少,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欢迎,基于网络的培训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老师的欢迎。而对于实地考察、观摩的教学培训受到了教师的追捧,关注度最高,达到了97、6%。同时,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讨受到了教师认可,这体现出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的问题不能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的参与和交流借鉴是解决自身发展的核心。同时,被一些专家所推崇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综合分析,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分离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应该是今后培训的重点之一。

  五、建议与对策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减少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展示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知识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知识专题设置。

  3、网络远程培训仍是今后培训形式的发展方向之一。调查中,大家对网络培训关注不高,但恰恰是应该受到关注却成为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和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电脑技术及应用水平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重。

  4、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调查发现,目前制约教师参训的因素不是在教师自身,主要在于外在机制的影响。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该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教育局,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分类培训,各思其职。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由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负责。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培训,由教研室负责。二是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评办法》纳入学校年终工作考核。三是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提交二次培训和培训心得,教学能力提生自我评估等等,跟踪调研评估,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