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0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春节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调查报告

春节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二、调查目的:

  探究春节习俗,了解人们是如何度过春节的。

  三、调查内容: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放鞭炮: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

  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现未解除。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未解除。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春节调查报告2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仅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对于农民伯伯们来说,这是一个舒展身心的好机会,但是对于现在正处于紧张学习中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如何安排这美好的春节呢?于是,我们对于这一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春节的外出情况和假期安排。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1日——20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初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合理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做作业,尤其是初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初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分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网吧等不良场所。虽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去锻炼身体的极为少数。初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初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初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乎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仅有3%左右。经过计算,初中生平均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般都是去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于假期的学习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者看电视,平均在1—2个小时,因为不论是谁,都经受不住这些诱惑。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初三学生做完寒假作业后,还喜欢复习以前的知识,然后做做中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催促孩子们赶紧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教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习班,大多数为初三学生,为了在这次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添一点学习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么你课后想怎么补习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因为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该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习,但是亲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习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1、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

  2、外出时应先和父母说明原因,让父母放心

  3、外出时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绝对不能去不良场所,尤其是网吧,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外出与学习的时间,我们咨询了家长、教师的意见,也上网采取了一些建议。

  制定寒假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的初中生更应该制定一张假期生活计划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学习还有走进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几天里,还可以写一份新学期的打算,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组员感想:假期生活多姿多彩,许多人都喜欢趁这个假期外出。但是,有部分学生把这个假期全都放在了玩乐中,却忘记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大多数学生把假期都放在了学习上,使自己的生活缺少欢乐和嬉戏。对,没错,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愈益多姿多彩。

  春节期间,同学外出情况问卷调查:

  1、是否外出,外出频率是否高?

  A、是,高B、不是,/C、是,不高D、是,一般

  2、外出时间一般控制在几个小时之间?

  A、1-2个小时B、2-3个小时C、3-4个小时D、整天

  3、外出地点一般在哪里?

  A、图书馆B、公园C、旅游景点D、其他

  4、家人是否清楚外出原因?

  A、清楚B、不清楚C、很不清楚

春节调查报告3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3日下午3时

  调查地点:温溪菜场和周边商店,街道

  调查内容:部分食品价格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前言:

  当前,正是春节前期间,各部门也在欢渡春节。有人说:“这一年的辛劳赚来的钱,正是为了欢渡春节。”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年中花钱最多的一次节庆。于是趁势我也走访了温溪菜场和周边商店,当了回顾客,去亲身体验春节消费的感受。

  近距离体验

  下午,我随着人流进入了喧闹的温溪菜场,发现各种商品市场价格多少都有增加……

  于 是,我向摊主询问了小白菜的价格,发现原来的小白菜是1.5元,现在涨到2 .5元,比原来增张百分之六十六点七。猪肉摊上挂出8.5元/斤的.牌子,原来猪肉只要5.5元一斤,涨幅达55%,原来可以买1.5斤的钱现在只能买一 斤。不仅肉和蔬菜有涨,粮油也油涨。比如色拉油从原来每斤3元涨到4元,涨了33%。粉干每斤也涨了5角钱,消费者表示还可以接受。

  详细列表如下:(单位:元)

  小白菜 鸡毛菜 花菜 猪肉 色拉油 馄饨 粉干

  原价 1.5 2 2 5.5 3 2.5 1

  现价 2.5 3 2.5 8.5 4 4 1.5

  涨幅 66.7% 50% 25% 54.5% 33.3% 60% 50%。

春节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都会燃放烟花爆竹来庆贺,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已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习俗。但是这种习俗有着很大的弊端,不但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引起强烈的噪音;而且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燃放烟花爆竹不当引起的火灾也频频发生;更大程度上会对大气造成污染。那么过年烟花爆竹到底该不该燃放呢?到底有多少人燃放呢?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访问。

  二、调查时间

  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10日

  三、调查范围

  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部分村民

  四、调查方法

  访问法:

  1、村民春节是否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惯。

  2、村民家中小孩春节是否准备购买烟花爆竹。

  3、对于已经购买烟花爆竹的村民,询问其燃放烟花的时间及地点。

  4、对于未购买烟花爆竹的村民,询问当别人燃放烟花爆竹是否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5、燃放烟花爆竹时,是否有相对的防护措施来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

  五、调查结果

  经调查整理发现,走访的10户人家中其中有3户人家家中购买了大量的烟花爆竹,准备除夕夜燃放;而有2户人家家中备有只供儿童玩耍的少量擦炮和小烟花;有5户人家家中无任何烟花爆竹,而且对于燃放烟花爆竹非常反感。而几乎所有家庭都没有对于火灾的防护措施。

  六、调查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我发现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现象跟年龄和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老年人认为过年应该有年味,而燃放烟花爆竹则增添了热闹和喜庆的气氛,所以,他们支持和认可这一现象;一些年轻人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去购买和燃放;而一些儿童他们则以玩乐的`心态来看待这一现象,他们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好看好玩而且热闹。

  七、调查体会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各有说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也充分说明了烟花爆竹的喜庆祥和,中国人传统的理念和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去除的。但是,我认为这一现象绝对是利大于弊的,首先每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占少数;其次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造成森林死亡和农作物减产,使雾霾加重,还会引起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再者燃放烟花爆竹突然发出的噪音,让人难以入眠,病人受到惊吓,学生无法学习。所以我们要倡导绿色过年,用欢笑代替烟花爆竹,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写春联、看大戏、赏花灯、猜灯谜等这些充满年味的活动中来,把买烟花爆竹的钱捐给希望工程。我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倡导身边的人做起,尽量不放烟花爆竹,还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春节调查报告5

  调查时间:

  xx年1月21日——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

  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

  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合理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分高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做作业,尤其是高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高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分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网吧等不良场所。虽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去锻炼身体的极为少数。高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高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高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乎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仅有3%左右。经过计算,高中生平均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般都是去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于假期的学习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者看电视,平均在1—2个小时,因为不论是谁,都经受不住这些诱惑。高一、高二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高三学生做完寒假作业后,还喜欢复习以前的知识,然后做做高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催促孩子们赶紧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教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习班,大多数为高三学生,为了在这次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添一点学习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么你课后想怎么补习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因为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该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习,但是亲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习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1、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

  2、外出时应先和父母说明原因,让父母放心

  3、外出时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绝对不能去不良场所,尤其是网吧

  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外出与学习的时间,我们咨询了家长、教师的意见,也上网采取了一些建议。

  制定寒假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的初中生更应该制定一张假期生活计划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学习还有走进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几天里,还可以写一份新学期的打算,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春节调查报告6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是广东人最喜欢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xx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春节调查报告7

  调查目的: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调查时间:

  20xx春节期间

  调查地点:

  甘肃省天水市

  调查对象: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风俗习惯,网络,书籍

  调查方式:

  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网络书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1、腊月二十三—“送灶爷”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2、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

  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3、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

  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甘谷县城里,有的还去天水市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甘谷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小伙子,姑娘们都打扮得神采飞扬、花枝招展。说不定就找个好对象,等到年后初五、六就准备定亲。

  4、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炸“块块”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块块”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块块”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5、腊月三十日—“耙对纸”,“接先人”,“年夜饭”,“守岁”。

  “耙对纸)”即春联,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贴上新的春联,其含义是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它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家里有当兵的:“人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等等。“对纸”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师,老文化人写的。一清早孩子们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红纸,去老文化人家去写;

  “接先人”是一种北方的祭祀活动,也是活着的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届时,一个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点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长者拿着香盘(有香,斟饯即浆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纸钱(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齐后就出发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头祭拜。之后大家一起边放炮边回到那一家在门口跪拜并烧香放炮,表示将先人接回来了。之后知道十五将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好献饭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饭有饺子,煮骨头(其实是煮猪肉),等等;

  守岁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这一年来的见闻及收获,青年们打着扑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点的到来。等到00:00是准时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压岁钱”,“去庙里烧香”

  “去拜年”:早上6点起来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们一起去各家的亲房(家族的人)给先人烧香,给长者拜年。

  “迎喜神”其实是迎喜神和财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麦场上拿着香,斟饯,去迎接喜气和财气。

  “压岁钱”,“去庙里烧香”和平常一样。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走亲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体时间各个村子都不一,我们火石屲组是在大年初三。我们村子里没有“老人家”的神像,我们村人信仰的是龙王爷,去隔壁河南村“抬”,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一辈人说是认为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驱散邪魔。

  9、正月初九—烟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这天我们贯寺村庙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为这天是众神的节日,也可以说是我们贯寺村的庙会,到时会有周围3个村子的社火表演齐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树银花,精彩绝伦。

  10、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先人”

  过元宵节就是吃一个“饺团”也是一种面食,有浆水的(酸的),有汤水的。

  还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来的地方送别先人。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节调查报告8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儿的春节习俗。拜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形状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时期的过年方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 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情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 爸爸妈妈儿时的过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年玩些什么呢?”

  “过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许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情绪开始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大概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年时,会上街买漂亮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调查报告9

  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烟花,烟花是指以烟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引燃后通过燃烧或爆炸,产生光、声、色、型、烟雾等效果,用于观赏,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物品。礼花的强光来自那些化学性活泼的金属如铝、镁、钛、锆等粉末。这些金属粉末在空中与氧化合,剧烈燃烧,温度可高达三千余度,因而放出耀眼强光。这些金属粉末被称为发光剂。至于那五彩缤纷,则全仗发色剂之功。所谓发色剂,其实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金属盐类。原来,金属盐类可以在高温下分解,而不同的金属蒸气有着不同的光谱——发射出自己固有的彩色光芒。例如,钠蒸气产生黄色光谱,于是便用草酸钠,氟化钠、冰晶石或硅氟酸钠等作为黄光发色剂;锶蒸气产生红色光谱,于是用硝酸锶、碳酸锶、草酸锶等可作为红光发色剂。其它如:绿光用氯酸钡、硝酸钡;蓝光用碳酸铜、孔雀石;金光用金粉,白光用铝粉等等。有了这些基本色,自然不难配出各种色彩来。

  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由于烟花爆竹其中的火药成分,燃放者在燃放时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燃放或者燃放违规产品,就会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南、杭州等地区的人对放烟花的看法。

  我们共调查了80个人,其中儿童11人、青少年20人、青年20人、中年19人及老年10人。将近有一半以上的人放了烟花,理由53.75%是遵循传统,45.00%是为制造节日气氛,32.91%是为了娱乐,少数人是随大流,只有11.25%。买的`量有13.92%的人是增加了,有40.51%的量是减少了,其他是持平或没概念,总体是变少了,看来也是意识到了烟花会污染环境。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正规零售店但是有些人还是通过路边小摊购买,导致发生烟花伤人,发生火灾等。并且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政府有没有颁布条令规划指定的烟花爆竹燃放处或规定燃放时间。他们都认为放烟花会对空气污染,造成噪音污染,容易受伤,污染环境等其他的坏处,所以现在有将近一半的人已经不放烟花爆竹了,希望那些放的人要有限制的燃放烟花爆竹,不然会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

  “春节期间,我赞成少放或者不放鞭炮的倡议。燃放鞭炮不但不安全,而且还污染空气。看看我们现在外面的雾霾天气,我想大家也要响应这个倡议啊!”北京白领刘兰兰女士说。

  刘兰兰提到的这个倡议,就是连日来由多地媒体和网络发出的春节不放或者少放鞭炮倡议行动,这个行动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

  放烟花不管怎么说,都是弊大于利的,我希望大家尽量不放烟花,少放烟花。让我们为明天美好的地球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春节调查报告10

  总之,新年新开始.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xx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春节调查报告11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习俗也潜移默化地变化。如:过年发压岁钱的形式,人们交流的内容,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方式以及家人们选择过春节的形式……

  具体的变化有如下:

  一、包压岁钱的方式有很大的变化:

  付款方式上,以往只能是面对面地发压岁钱,距离一远的话就爱莫能助,现在不同了,既可以面对面地给也可以通过社交工具远程给,另外,包压岁钱的理由也比以往丰富的多了。

  二、过节是人们交流的内容也有所变化,之前都是询问你的成绩,生活小事,现在多注重健康方面的试论。

  现在家人们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时,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更多,春节选择出去玩的也是很多。

  三、在燃放烟花炮竹上。

  过去过年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允许燃放,现在只有部分农村允许。

  虽然现在中国的春节在有些的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春节贴春联、串亲戚、吃饺子等形式亘古不变,这也从侧面凸显出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在之所以在春节发红包和交流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是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在不停的.提升。在这个多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变化既可以突出社会的进步也可以呈现出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人生价值观的变化。至于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上,是因为普通烟花炮竹污染环境,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是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春节调查报告12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

  调查目的:

  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人员:

  xxx

  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希望通过此篇调查报告,增加人们对于春节的了解。

春节调查报告13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春节了,嘉兴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噼啪作响的爆竹声更是此起彼伏。燃放烟花爆竹作为我国一项传统习俗,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庆气氛。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容易引发火灾,还带来空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性规定,我们嘉兴的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倡导市民在春节期间少燃放烟花爆竹。为此,我开展了本次调查,希望了解今年春节期间住宅小区烟花爆竹的燃放情况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时间:

  2月18日-19日

  三、调查对象:

  嘉兴市龙盛华城右岸、龙盛右岸美墅两个住宅小区。

  四、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资料查询

  1、实地调查:2月18日是大年三十,我在零点左右分别在龙盛华城右岸、龙盛右岸美墅两个小区实地查看了烟花爆竹的燃放情况。

  2、实地采访:2月19日大年初一早上,我再次到两个小区查看地面烟花爆竹燃放后的垃圾,并采访了保洁员和物业管理员有关垃圾清运的情况。

  3、网络资料查询:通过网络查询春节烟花爆竹的习俗、各地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烟花爆竹对环境的产生的危害等。

  五、调查情况及分析:

  问题一:今年两个小区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是否比往年减少?

  从实地查看和采访物业管理人员的结果来看,两个小区居民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多数人还是保留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龙盛华城右岸小区规模较大,是比较成熟的小区,现有1000多家住户,由于近两年连续倡导少燃放烟花爆竹,该小区20xx年、20xx年的燃放数量逐年减少10%左右,说明居民的安全、环保意识有所提高。龙盛右岸美墅小区新住户较多,造成今年的燃放数量多于去年,但是由于小区只有100多家住户,而且很多人春节回老家或外出旅游,在小区过年的.住户不足一半,因此燃放总量较少。

  问题二:今年两个小区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情况如何?

  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两个小区集中燃放的地方主要在小区广场和较宽敞的道路上,自家楼层下、绿化草地上比较少。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十分注意安全,选择在人少的地方燃放,但还有少数人安全意识薄弱。调查时发现在龙盛右岸美墅小区有一户人家,18日晚在自家院子里燃起火炉,火苗很旺,旁边还有几个小孩围着嬉戏,院子外面还在放鞭炮,安全隐患相当大。

  问题三:燃放烟花爆竹后的垃圾清扫情况如何?

  根据19日早上的实地查看结果,两个小区的公共区域内烟花爆竹的“残骸”满地都是,几乎没有燃放者自己主动清扫的,有些人会及时清扫自家楼下、院落里的垃圾,大部分还是留给了保洁员清扫。可见,环境卫生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对小区物业和保洁人员的采访了解到,年初一,两个小区共安排了15名保洁员工作,其中10位负责清扫,5名负责清运,从早上8点开始持续工作到下午,但是到晚上又会有很多人燃放,所以必须重新打扫,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如此,非常辛苦。据龙盛华城右岸小区的保洁员说,仅年初一这一天,清扫出来的烟花爆竹垃圾就得装满11辆垃圾车,不过比前年的13辆车已经有所减少了。

  问题四:燃放烟花爆竹后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如何?

  最近,关于烟花爆竹对空气的危害,学术界还有较大争议。据网络资料显示,荷兰应用科学组织TNO曾专门做过一个烟花燃放粉尘检测实验。数据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所产生的粉尘60%超过10微米,是人体不可吸入的;25%在10微米到5微米之间,是人体可以吸入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5微米以下的即人们常说的PM2.5,只占5%。这些数据表明烟花爆竹燃放对pm2.5的影响并不大,而北京市20xx年除夕夜pm2.5的测量值在除夕夜的燃放高峰结束后四小时就恢复正常,也表明烟花爆竹对pm2.5的影响时间很短。

  由上表可见,在年三十燃放高峰期到来前,嘉兴空气质量为优或接近优,PM2.5指数在50上下,年初一零点过后上升到61,早上6点半上升到73,说明在气象、风力没有多大变化的前提下,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的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影响并不严重,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状况。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大部分人在春节都会燃放烟花爆竹,虽比前几年有所改善,但没有大幅度减少。大部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燃放时选取了正确的地点,还有一些人安全意识薄弱,需要引起注意。而当人们燃放完了烟花后,许多人选择了弃垃圾于不顾,导致美丽的小区四处都堆满了燃放完所剩的“残骸”,这样的行为十分不文明,也给小区保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保洁员们必须加班加点清扫成堆的垃圾。可见,居民的环境意识、卫生习惯等有待提高,以符合嘉兴作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此外,通过调查,我也了解到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限,但产生的噪音污染仍然不可避免,对于老人、小孩以及需要安静的学生来说,还是造成了很大影响。

  总之,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不仅要传承,在传承时还要注意安全与保护环境,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一直将这项习俗传承下去。因此,建议除了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媒体积极宣传外,还可以以各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为单位发起倡议书,引导广大市民燃放时应遵守“合规、适度、安全、文明”四项原则,同时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违规燃放者的检查处罚力度,保障市民过一个欢乐祥和、低碳环保的春节。

春节调查报告14

  调查内容: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调查原因:

  在中国,几乎每年过春节都要吃饺子,这已经成了几百年的历史。我想通过观察、调查亲人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调查过程: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

  “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调查结果: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也能使人知道,民间民俗的多样化以它们的意义

春节调查报告15

  调查说明: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调查时间: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调查结果: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