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方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方程说课稿1
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例如:( )+8=14,90-( )〉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
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最佳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xx,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附板书: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 两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
解方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
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系?
180+x=300
教师演示这个方程的解法,并检验。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程列法吗?
300- x=180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如果每辆货车能运煤10吨,要想把这120吨煤一次运完,要多少辆车?
②一个运煤的车队,去掉派出的10辆车,还剩16辆待用,这个车队一共有多少辆车?
每个题都有两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试着列方程解答。
3、节约能源,思想教育
随着煤炭、汽油等能源的价格在逐渐攀升,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新型能源——太阳能的身上,据统计,一个普通的太阳能用户,相当于每个月节约用电费用20元,那么一年将会节约多少元钱呢?
4、浏览教材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解法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让我们一起快速地浏览教材,了解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
5、巩固练习
完成58面“做一做”的两个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方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术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学们要勤加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教学反思
1、教材所呈现的方程解法不利于学生整体上掌握所有类型方程的解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而把教材当作了必要的补充。
2、学生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我认为非常简单的数量关系居然无法表达清楚,也不能快速地用方程来表示,说实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学生的这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尽快提高,否则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将会是越来越大。
解方程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方程(一)"。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解方程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解方程是代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有许多直接的应用,最主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其它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石”。解各种方程和方程组,通过降次、消元等方法,最后都归纳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内容是等式的有关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方程的有关概念;第二方面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解方程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本章的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否正确的解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3、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熟悉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能判别解的合理性。2、能力目标是:(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由于合并同类项学生已非常熟悉,系数化成一实际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向后的符号,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你今年几岁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性质并且能利用等式性质熟练的解方程,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是一举三得。进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在移项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的内容。然后交流各自所发现的规律及用语言表书的过程,这样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由于在移项时,学生常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因此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取用两种方法解例1、例2,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且自觉改正错误。然后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解方程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 、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我们前边学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们先来做一个天平平衡的游戏,老师说,你来对: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应该怎么做?再放两个梨呢?
学习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了。
二 教学什么是方程的'解
出示课本57页插图,问: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告诉的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吗?
板书:100+X=100
问:X表示什么?X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吗?为什么?
X是什么数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板书:
1 100+(150)=250,所以X=150
2 250-100=150,所以X=150
3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100+X—100=250-100
X=150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都算出了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记忆:问X=12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断:
X=3是方程3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三 解方程
1 利用这道题讲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师边讲格式边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骤。
2 学生独立尝试做例1
(1.)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叙述图意,并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吗?
(4).学生尝试解决χ+3=9。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6)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进行检验)
(8.)学生自学课本,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样验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四 迁移练习:x+8=10 x-8=10
1.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2.评价分析讲解。
对比提升:x+8=10 x-8=10
1.观察两道方程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发现?(x加几,我们就减几;x减几,我们就加几。)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方程的左边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边又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五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后反思:
在进行了一次试讲后,我上了《解方程》这节课。因为试讲过一次,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已有所了解,所以再次上这节课时,就知道了侧重点在哪,这也是我没有教过五年级教材的一个弊端吧,总是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把握不好学生容易在哪出问题,总是等学生出现了问题后才知道侧重点。通过上同一节课,通过老师评课和课后反思,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了。
这节课与我试讲时相比,我觉得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的解”,在试讲时,这部分教的不扎实,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刻。再次讲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100+X=250,让学生找出当X的值是∏时,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当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时我指出,X=150就是这个方程的解,然后问,X=10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什么才是方程的解?通过这样的反复强调,学生很清晰地明白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这样处理,我觉得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比较清楚,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再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进行区分,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利用天平平衡的算理来解方程时,有些知识点处理的不够主次分明,如,在结合一道题来讲时,重点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讲,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练习巩固中,只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明白只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或者同时减几即可,不需要再讲算理了。也就是说,教学层次不是很分明,应该是有主有次,多放些空间给学生。
解方程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迁移、分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方程与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 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 、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例2、例3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1 、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3、点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5、学生独立完成例2、例3的内容,并相互检验对方的结果。
老师再次强调要注意解方程和验证步骤的规范书写。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
随堂练习册36页《解方程(一)》第一、二、四、五大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解方程说课稿6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
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
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x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板书:4y=20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
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板书设计:
方程
樱桃的质量+2克=10克x+2=10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xx克 4y=20xx
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20xx克 2z+200=20x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