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总结

时间:2024-07-03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区域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域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1

  金屯镇幼儿园

  工作计划

  金屯镇教研室

  二零xx年

  金屯镇幼儿园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中央文件为指导,以常规抓基础,以科研促提高,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续加强对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一、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努力转变幼儿教育观念。

  2、加强幼儿一日活动常规,提高幼儿园中各种幼儿活动的质量。

  3、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促使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5、开办规范幼儿园,培育特色幼儿群体。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积极引导教师用《纲要》理念去分析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特别要引导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真正体现《纲要》精神,在深入贯彻《纲要》的过程中,要防止简单化现象,帮助教师把握理念内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2、开展活动,提高质量

  (1)定期检查设施设备,保证幼儿各项活动能正常、丰富的开展,切实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高效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氛围。为幼儿提供可操作、可探索的材料,真正做到让孩子们玩中乐、玩中思、玩中探,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充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组织园内公开课、示范课等,形成积极向上、相互研讨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举行各种教师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弹唱、说、跳、写、画、做、说课七个方面。从本镇幼儿园实际出发,发挥中心幼儿园的带头作用,组织好全镇幼儿教师的.技能培训。抓好说、讲、评系列活动,做到人人都讲,人人都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安全工作

  1、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

  2、在实行园长安全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幼儿的安全工作。定期对园地、场地设施等进行检修。

  3、继续实行接送卡制度,认真搞好晨检。

  4、积极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四、特色工作

  1、幼儿园将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大型舞蹈队和团体操队各一个,定期定时派专人负责。

  2、将特色活动渗透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各班将依据教材展示舞蹈游戏等,使我镇幼儿园成为个个有特色,幼儿有特长,每个教师都献一招的特色园。附:20xx-20xx年活动安排表三月份

  1、视导各幼儿园开学情况。

  2、对各幼儿园中各种玩具及其他设施进行安全排查。

  3、进行新教材教师培训。四月份

  1、参观学习,交流活动。

  2、家长会及亲子活动。五月份

  1、金屯镇幼儿教师优质课、公开课评选活动。

  2、庆“六一”文艺汇演。六月份

  1、幼儿智能活动测评。

  2、聘请专家进行幼儿教育讲座。七月份

  1、考核总结。

  2、做好暑假前工作安排八月份

  暑假九月份

  1、视导各幼儿园开学情况。

  2、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十月份

  1、业务学习

  (1)组织学习《幼儿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2)探索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

  2、幼儿教师才艺展示十一月份

  1、观摩课

  语言课(中心幼儿园执教老师:苗金花)活动课(中心幼儿园执教老师:石春梅)

  2、幼儿园办园观摩会十二月份

  1、视导各幼儿园室内布置。

  2、考核智能测试。一月份

  1、工作总结。

  2、做好放寒假相关工作。二月份寒假

区域活动总结2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综合游戏活动,幼儿在简便愉快、丰富多彩的操作环境里自由分配主角,增长各方面的社会知识。我园各班级根据实际情景开展了不一样的区域活动。我班开设的有:化妆区、人间美味餐厅、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经过一学期幼儿的操作,对幼儿平时在操作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必须尽可能丰富多样,并且贴合本区域的操作特点,富有必须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时间之后,还应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应充分地研究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够经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动区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还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一样难度的材料。

  2、教师适时合理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进入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幼儿讲明该区域的活动要求与玩法,并且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新添置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资料。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根据自我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成为区域的主人,自由分配主角,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区域活动中,既研究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活动后教师与幼儿一齐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十分重要,比如: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操作材料要爱惜,操作完之后应将材料整理好并且归位。从小教幼儿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这样的话,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有必须的操作期限。活动完幼儿习惯性地将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本事以及自理本事,幼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经过一学期我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景,使我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总结,我认识到区域活动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我将继续担当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完善者的主角,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欢乐地操作,在操作中学到各种知识和本领。

区域活动总结3

  一、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1、区域活动的定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材料和方式。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中要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从而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更加全面的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区域活动能赋予孩子自由度,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孩子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力量,最后是社会性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自理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区域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不再是一天听老师讲的传统活动方式,对区域活动方式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早上到园就可以优先选择区域,同时也唤起孩子们对来园的积极性。其次,区域活动也能调节一天的学习节奏,在传统活动方式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前提下孩子们更富有乐趣。区域活动中丰富有趣的教具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区域活动如何开展

  1、主题教育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开门砖,也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下可以根据主题需求在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阅读角等展开。例如:在十月份开展的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当中,集体教育活动以国旗的制作品和民族乐器鼓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体教学活动过后的美工区则以制作国旗和鼓为主,从而达到集体教育活动延伸的作用。同时在各个区角可以根据主题进行开放,美工区不仅可以做刚才提到的国旗和鼓也可以画有着各民族特色的小朋友;益智区可以引入国旗的拼图;建构区可搭建中国特色建筑如天安门、故宫;阅读区可以放介绍中国个民族的图书。这样能让主题活动灵活的展现在区域活动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幼儿实际需要生成的区域活动

  幼儿在小班主要是让幼儿更好的`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逐渐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刚入园的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哭闹、不安的情绪。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设置娃娃家、玩具区,让幼儿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过渡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小班可以增添扣扣乐的区域让幼儿通过扣纽扣、系丝带等的游戏,逐渐掌握一些穿衣服的能力。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的问题,则可以在班内建立展示小舞台让幼儿呈现自己五彩的幼儿园生活和我认为的小学。在这个区域中,主要以图片和制作品的展示为主同时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区域活动成功案列分析

  在实习期间看到了实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下将以“超市”这一区域活动加以分析。

  超市这一区域的设置目标如下:让孩子在区域中自由愉快的和同伴交往发展语言能力;通过已有逛超市的经验在预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新经验的产生;利用超市这一社会交往环境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同时体现合作能力、自理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收银环节结合了数学目标。

  孩子们在超市这个实习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包括营业员、收银员、迎宾员、促销员和经理,从而感受不同角色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就要明白岗位职责,在促销员的岗位上就要介绍自己负责的产品不仅发展语言能力也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多人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就伴有合作的出现,能更好的经营好超市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完成预设的目标又能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三、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1、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因此,把幼儿的活动室通过柜子、钢琴等划分为几个区域保证幼儿不拥挤能方便的拿放区域材料。在每一个区域的环境创设上要有明显的区分让幼儿能清楚的辨别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如:阅读区应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明亮的阅读环境、美工区可在区域周围呈现各式各样的美术手工作品、建构区则用长方形或半圆形的几何图形装饰墙面、实习场则要重现实习地的环境。

  根据不同区域的创设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感受到浓浓的区域氛围后,快速融入所要进行的操作中。让幼儿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全身心放松的参与,更好的掌握各方面技能、更好的和同伴交往合作。

  2、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活动进行的基石。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望,才能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经验的提升。

  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时观察及时给幼儿丰富和更新区域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经验。同时,区域材料一定要赋予教育目标,幼儿利用这种材料能够获得什么经验。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把旧材料换区域投放也可以把新旧材料进行组合投放产生新的情景、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促使幼儿新旧经验相连使操作活动更具有延展性。在区域中,不要规定幼儿什么材料只能做什么,给幼儿大胆创新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幼儿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老师、家长沟通,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3、区域活动的规则

  区域活动虽说是给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但不是放任幼儿自由的活动,一定要有区域规则。首先是让幼儿认识这些规则,然后和老师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规则。

  在班内,可以和幼儿共同探讨我们这样无规则的进行区域活动是不是方便,如引导幼儿从区域规定的人数入手,一个区域过多的人会很拥挤导致区域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共同和幼儿探讨区域规则共同制定,并在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在进行完区域活动共同分享时,把进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引发幼儿思考,更加进一步的完善区域规则。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专注玩而忽视了区域规则,可以在区域内贴一些标志提醒幼儿遵守区域规则。例如:出入区域的插卡、还卡,取放材料的有序性,进区域后要安静。同时,针对严重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进入区域等待区看别的幼儿有规则的玩区域。

  让幼儿养成正确的区域规则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强化,从而形成规则内化。

  五、教师的指导策略

  1、教师应适时介入

  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知道幼儿的原有经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考虑自己应该提供哪方面的帮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展开的,教师不要去干预幼儿甚至主导幼儿。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宰者。

  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继续下去,这时候教师可以成为幼儿的共同探索者,以幼儿为主导的促进活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适时的促进不是直接的指导,更多的应该是启发,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儿童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思考。如果教师做出许多太突出的引导,完全处于主动、主导、主持的地位,幼儿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完全失去兴趣。

  2、冷区域怎么办

  本着自主选择区域的前提下,有一些区域不受幼儿的喜欢成了所谓的“冷区域”。这时候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一定的情节和角色,让游戏更加富有吸引力。例如:可以在阅读角准备上地垫和靠枕,让幼儿喜欢阅读角舒适的阅读氛围;把幼儿喜欢的区域和不喜欢的区域整合起来,在美工区绘制好迷宫图纸才能进入建构区进行搭建。这样让“冷区域”逐渐“热”起来。

  3、区域活动的分享

  进行完区域活动后的分享,是提升幼儿能力的巩固阶段。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为幼儿下次遇到此类问题提供思考基础。同时,可以以作品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各区域的成果,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在分享环节,也可以让幼儿去介绍自己玩的乐趣及方法,从而吸引更多的幼儿变换区域玩耍。

区域活动总结4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

  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四、区域活动的创设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轻松、自主的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也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环境,孩子们不自觉被有趣的自选活动所吸引,成为了活动区的真正主人。

  (一)设立活动区的作用

  1、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自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成人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和保持记忆。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磁铁去吸各种铁制品(大头针、铁钉)和非铁制品(纸、棉花,塑料玩具)等,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过自我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抽象灌输。因此,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快乐的学习和探索是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有效的教育形式。

  2、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区域活动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力的舞台,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区中的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动区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有时指导孩子开展活动,有时亲自参与活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每个孩子谈话、交流,这种宽松的心理气氛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更加深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在正确理解活动的基础上将教育观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创造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即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2、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温暖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铺上地毯等,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了不同的.区域。划分立体界限。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悬挂张贴不同的标牌或装饰物以示区别。可以用写有相关活动区的文字、图片或装饰物帮助幼儿认识区别各个区域。

  在清楚划分各区域的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便于幼儿进出的通道,保证活动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当靠近盥洗间或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光线的区域应靠近窗户等。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美工区,如某位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应该预见幼儿可能出现的延伸活动,在活动区的设置上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

  ④特别要注意的是: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 。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是幼儿园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第一步。它并不简单地依赖于教师的美工技能,而主要凭借教师对于活动区的正确理解、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和同伴之间、和成人之间、和各种玩具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三)现阶段幼儿园区域的大致类型

  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常规区域 如: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2、特色区域 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区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比如丹阳风。

  3、主题区域 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

  (看区域照片)

  五、区域活动的指导: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自主性原则: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

  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

  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区域活动的具体组织: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流程:区域活动的开始 材料介绍、交代任务 提醒区域规则 进区域活动 小结

  (一)区域活动的开始

  1、介绍任务区

  首先教师在活动前,有目的、计划向幼儿介绍今天开放的重点区域是什么区域(一个重点区域),这个区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幼儿实际水平或兴趣爱好,有一定指令性的区域,需要10名以内能力基本一样的幼儿参与,如小班第一次玩娃娃家前,教师可以展示娃娃家的玩具,让幼儿说说他们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在家里是谁在用这些东西,让幼儿来当爸爸妈妈,玩一玩,激发了幼儿玩娃娃家的兴趣。有教师的带动与指导,体现教师对幼儿有针对性个别指导(必选活动);其次介绍其它开放区域有哪些,让幼儿知道除了重点区域外,还有哪些区域开放(自选活动)。

  2、介绍层次性材料

  介绍层次性材料,让幼儿知道所开放的区域材料有哪些,特别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强幼儿进区兴趣。

  3、区域活动中的规则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4、了解幼儿所进区域,幼儿自主选择区域

  在介绍任务区和层次性材料后,教师要了解幼儿进区人数,对人数较多区域进行及时协调,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有序持卡进去。

  (二)、幼儿进区域活动

  1、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往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控制、指挥下进行,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让幼儿成了真正的主人。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而善于捕捉幼儿活动中发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适当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例:幼儿最喜欢的建构区:教师角色是一个有着丰富建构经验、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对建构活动有着浓厚兴趣,那么,教师如何在不干扰幼儿游戏进行的情况下,使用哪些指导用语?

  1、诱导幼儿发展语言与思考能力,让幼儿自会发现一些数理关系呢:“哇,你用好多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你要不要数数一共有几块三角形和几块正方形”?“你左边和右边所排的积木一模一样呢”!“你看,这四块正方形的排在一起,刚好和一根长方形的一样长”!“你要弄一个圆的东西对吗?可是没有圆的积木,怎么办呢?哪些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变成圆的?”“火车要进山洞了,可是没有山洞啊?山洞怎么搭呢?”

  2、切记教师和幼儿讨论或描述其作品时,避免这样的词句,如:“哇,你搭得好棒!”“你搭得好漂亮!” “你搭的是什么东西?”“你搭的是火车吧”类似这些可爱且有直截了当的句话方式,常给人空洞的感觉,并不能让幼儿觉得你真的关心或了解他的作品。而更不好的结果是,这些语都是属于单向沟通模式;常是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甚至是不用回答,就终止对话,丝毫不能帮助幼儿成长,教师应就幼儿所使用的:积木量、形状、特点、搭建方式、过程、新技巧的运用。

  3、当许多孩子常停留在某能力阶段上原地打转,或者无法突破一些架构技巧时,教师可采用这些方法加以引导:

  (1)、在积木区四周张贴积木搭建作品之大张图片,营造氛围,刺激幼儿向他挑战;

  (2)、若有幼儿连续三四周,一直重复搭建同一作品形式,或在同一技巧上打转时,教师可在其身旁不声不响地,搭建难度较高的作品,让幼儿意外发现模仿,或者直接建议他、邀请他一起搭建,然后趁机示范新的搭建技巧;

  (3)、当幼儿搭建失败、失去信心是,教师要有精神鼓励与协助,“这高速公路好像不太好搭!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大概是你底下这些积木太小了,所以会倒下来,你要不要换块大的积木试一试?”

  (4)、积木区由于空间较大,在收拾上的确比其他区域费时费力,一到收拾时间,无人收拾或是收了这乱了那,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常使用限制幼儿使用时间或使用量,其实,只要结构区贴上清楚的标识,收拾时间一到,教师便与幼儿一起玩分类配对游戏:请每一个在常的幼儿收拾一两种积木,而教师自己也要加入收拾,除了示范收拾技巧外,添加收拾乐趣效率“哎呀,正方形的积木快收拾完,长方形的好像……”“咦,这里有好多动物还没回家呢!”如果幼儿舍不得拆掉自己的作品,或尚未完成的工程,教师可视情况保留,或在分享时间,请其介绍作品与搭建心得。

  (三)、总结、回顾的形式

  1、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结谈话;可以谈谈自己玩了什么区域游戏,是怎么玩的。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区域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区域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绘画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记录工作实况,

  3、让幼儿讲述重点活动区的游戏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法。

  4、可让幼儿展示活动区的成果;让幼儿相互分享;

  5、教师可以把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工作过程,让幼儿讨论对、错 。

  区域活动非常适合幼儿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内区”理论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潜力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区域活动如果开展好了,就是一种于以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学习方式。如果组织得不好,就是一种无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戏活动。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服务,那教师就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还要持之以恒。

  七、区域活动的总结: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区域活动总结5

  xx年来,我园的区域教研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幼儿园领导的直接指导下,通过本园的教师和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了我园的教育水平,提升了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了我园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园本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的每一位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资源,如:园本课程学习的专题讲座、教学沙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的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使我园的区域教研成为我园特色的一个亮点。

  我园的区域教研活动是以区域教研为主,教师为辅的区域教研活动,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解幼儿园的xx日常规要求。如:园本课程的学习与讨论、各班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投放、区域活动的评析,各年龄段课程的实施情况等。我园的区域教研活动,以园本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各班的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和实际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们通过各种学习,了解了一般教育活动常规的技艺,了解了区域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内容,能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开展适宜的活动。

  一是区域材料的收集与提供;二是区域游戏材料的收集与提供;三是区域游戏活动的评析与总结。

  区域活动是教师教学、幼儿活动的主要载体,在本年度,我园的区域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我园的区域活动的评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表扬。

  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教师的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我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并能根据主题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在xx日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活动,组织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学会了自主活动,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们能积极投入,认真准备,能积极参与,并能做好各项记录工作,在区域活动中能认真做好活动评析,对每一个区域做出评价,并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能注意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记录,积极利用各种材料,开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并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区域活动。

  四是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在区域活动中,我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研讨活动,如:“语言活动展示”,让教师们在活动中进行教研,让教师们在研讨中学会反省,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本学期我园的各项教研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老师们都能认真参加,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肯定,在社区活动展示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优秀。

区域活动总结6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所认可。为进一步推广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全面开展,深度挖掘其育人内涵,牟平区教体局学前科组织全区二十余所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共四十三人,于5月16日至5月18日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国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研讨会。

  本次大会分为观摩活动和专家讲座两部分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仁们深入潍坊奎文区实验幼儿园、樱园幼儿园的各班级,全方位观摩了五大领域区域游戏活动的真实运行情况。富有特色的环境创设、层次清晰的`材料投放,机智专业的教师引导以及孩子们有序快乐的学习状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入会人员又聆听了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董旭花教授和淄博一幼、二幼、三幼三位业务园长的精彩讲座,专家们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引导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真实图片,从环境、材料、组织等三方面入手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新颖的观点、实用的教学经验令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三天的观摩活动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既让每位教师看到了别人的亮点,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观摩活动结束后,各幼儿园对区域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对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与把握。本次史无前例大规模、高层次的观摩学习,将有效促进全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蓬勃开展,真正实现让幼儿快乐学习、自主化学习的目的。

区域活动总结7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本班的游戏活动目标是: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通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具体开展如下:主题环境下的区域游戏

  第一主题:“特别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提供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内容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提供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提供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内容、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供“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意义。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花草、叶子的图片、资料和书籍,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提供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有趣的印染玩色活动。提供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提供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提供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户外区域游戏: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公共区域游戏

  本学期公共区域我们新创设了一个“棋吧”专供幼儿进行棋类游戏,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棋放入这个区域,同时还带领幼儿进行“羊羊火锅楼”、“羊羊美发屋”、“茶吧”等游戏,而又在这些公共区域中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自制力,发展了幼儿手脑的协调性。

  一、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意义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 。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 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二、户外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三、户外区域活动的特点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四、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 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

  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 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五、关于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后的一些设想: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幼儿园大班工作总结――美术特色活动

  本学期,大班的美术特色教学活动以发展幼儿手部的细小肌肉为主要目的,锻炼孩子们使用细腻的绘画技法,在画种上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作业活动

  1、 进行教学活动共记十六课时,线描画成为本次教学活动的主题。利用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一幅幅线条清晰、布局新异的画面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笔端。

  2、 画种的增加。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涂色练习、水彩蜡笔画拓展为多主题、多画种,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3、丰富的色彩感受。在原有认识24色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并使用更多的中间色。

  4、绘画技法的加强。画面的底色装饰更加多种多样,图案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针对大班

  幼儿善于运用各种图案和色彩的特点,加强线描画的学习和练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新颖设计。

区域活动总结8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

  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区域活动总结9

  本次幼儿园益智区域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活动涵盖了拼图、数学游戏、逻辑思维训练等多个项目,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孩子们学会了与同伴沟通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致观察,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域活动总结10

  “送教下乡”工作是搞好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本学期“送教下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为落实《东山县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方案》精神,幼研室精心组织开展20xx年“送教下乡”工作。参加送(培)课的教师有林小彬、黄莉琛、林武燕、朱晓文、方雯清等5人,共送教4节课、2个讲座,约有100多人次的镇中心园、小学附设园、民办园教师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送教活动具有浓厚的研究氛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广大教师普遍认为:送的理论实用,课堂精彩、真实让人服气。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实施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为了顺利完成预期的送教工作目的,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和颇有成效的实施:

  一.精心筹备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幼研室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多次到镇中心园、小学附设园听课,与幼教辅导员、一线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广泛地调查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新课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讨论。

  1、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由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市十佳教师、县级十佳教师、骨干教师和二所实验园的副园长教师组成送教(培)下乡讲课团。

  2、我们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准确把握各领域活动的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和能力培养。确保所送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让农村教师学得来,用得上。蹲下身子与听课教师面对面的教研、交流等问题。

  3、教研员分别与宅山中心园、铜陵片小学附设园共同商讨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和活动安排,为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条件。

  二.认真实施

  幼研室积极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做,探索了一些切合实际情况的活动模式,在以往看观摩课,听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操作内容,使理论、学习、实践紧密结合,提升送教活动的实效。每次送教下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有序,工作扎实,所到乡镇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参加。

  1。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本次送教下乡我们采用讲座与示范课相结合的形式:一是农村的幼儿教师先观摩两节示范课,二是结合这两节课的内容我们进行送教下乡的专题理论讲座,采用了示范课与理论讲座。

  12月1日,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二位教研员亲自带领市学科带头人林小彬、实幼副园长余凤妹、县级十佳教师林武燕、方雯清老师来到宅山中心幼儿园送课下乡。林武燕、方雯清两位教师分别执教语言活动《宝宝为迷路了》和大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林老师利用桌面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对话,她的轻声细语、富有感情的故事讲述令所有老师折服;以她特有的亲和力,循循善诱,关注每个幼儿,既教给幼儿学习内容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侦听的习惯。宅山中心幼儿园县级十佳教师方雯清的大班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设计新颖,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方老师通过故事形式以及道具演示引入活动,向幼儿诠释小鸡出壳的全过程,采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歌曲。她们的二个活动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围绕“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策略、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理论讲座和研讨交流。市学科带头人林小彬老师结合故事活动“宝宝迷路了”及语言领域中的.一些故事范例,为大家作了题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的策略》的讲座,她生动地从选材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的应用,深刻地剖析了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令在座的老师对故事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12月6日,教师进修学校幼研室二位教研员亲自带领市十佳教师黄莉琛、二实幼副园长蔡三金、县级十佳教师林武燕、县级骨干教师朱晓雯老师,来到铜陵四小幼儿园为铜陵片的小学附属园、民办园送(培))课下乡。以中班语言故事活动《宝宝迷路了》、大班语言活动《学习反义词》二个活动为农村教师展示了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教学中,,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了我县骨干教师的风采,为民办幼儿教师送来了耳目一新的示范课,也给孩子们送去了快乐。

  由于讲座教师是本辖区的一线教师——黄莉琛,作为市级幼儿园十佳教师,她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同时他们对本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教育教学有较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他们结合这二节课在专题讲座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农村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2、交流互动讨论。观摩结束后,参研老师们对三个活动进行了现场研讨。首先由送教的三位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及课后反思,接着,在片区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结合新纲要理念畅所欲言谈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充分肯定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及不同意见,讨论氛围非常激烈。这种倡导对话与交流的合作性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最后,由西埔片区组长余凤妹老师(实幼副园长)及铜陵片区组长蔡三金老师(二实幼副园长)分别作精彩点评与指导。余老师对活动选材、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形式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活动存在不足之处。如:“宝宝迷路了”桌面教具的展示应更有序,“小鸡出壳”教师的范唱要配上琴声伴奏及图谱若是按节奏性排列更有利幼儿学习等。蔡三金老师肯定了送教老师功底深、语言到位、肢体语言形象,对朱晓雯老师以引导者身份,让幼儿亲身感受、愉悦掌握知识表示欣赏。蔡老师对在座老师提出,今后教学应让幼儿多说,推陈出新,真正做到心中有孩子。

  3、活动具有规范性。

  (1)举行送教下乡会议。幼研室召开送教下乡教师会议,具体提出工作思路,明确要求:A、教学活动立足点放在“扎实”和“有效”上。B、在与教师交流时要有针对性,提高质量。C、要把活动当作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

  (2)统筹安排。本次送教下乡活动能做到“五有”即有计划(县教研室制定了送教下乡安排表,并用教师进修学校幼研[20xx]04号通知下发到各中心小学)、有筹备(语言领域活动2节、音乐活动1节,共有3个示范课都凝聚着许多教师、教研员的智慧与结晶)、有活动(分两组定时间、定地点举行活动)、有宣传、有互动(安排足够时间让听课教师提出困惑,并进行教学互动)。

  (3)措施落实到位。此次活动能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持召集人。幼研室及时将活动安排和教案上传博客通知各幼儿园,让听课教师清楚活动内容、形式,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三、收获与反思

  在本学期的“送教下乡”工作中,幼研室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此次活动的3名教师再次展示了课堂教学艺术,同时,结合农村有限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改革新精神,探索出适合农村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以新教材内容培训为切入点,以农村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内容,以集中教育活动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师资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东山县幼儿园“送教下乡”工作。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幼儿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任何机械单一的教师培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这种走近农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有操作性的教师培训,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欢迎。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乡”工作解决了交通不便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农村的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城里高水平教师的讲座和授课,又能达到学习与交流的目的。

  回顾本学期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送教下乡工作不应当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应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

区域活动总结11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动学期总结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性和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度,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发展的空间。

区域活动总结12

  一、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特点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区域性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转移成本的存在,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与立足于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出地域特色。

  2.综合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等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体现出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3.应用性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回答。作为综合性应用科学,区域经济学最大的功用就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学可以为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各区域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制和区域形象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区域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对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提出了内在要求

  由于区域经济学学科所具备的综合性、应用性、区域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经济理论的同时加强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法,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理论的讲授,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只是掌握了一些理论,而未掌握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特点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先把这个“实践”变成一个哲学的概念。其基本意义是指“行动”、“行为”及其结果。在《教育大辞典》中关于实践性教学的解释为:“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参与经济分析、解决经济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掌握经济理论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应该改革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具体区域问题中,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使理论得到了演绎,从而做到知识的深入浅出。因此,实践教学弥补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差距,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经济现象、思考经济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等,从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

  根据笔者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体会,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应加强三个环节,两个能力的提高。三个环节是指:加强案例教学、实验课、实习基地的建设三个方面;两个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教与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用案例引入知识点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经济学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科的基础,然而由于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选择恰当的案例引入知识点。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来展开,即所谓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是在课前将书面形式的案例素材交给学生阅读并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因此,组织好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加强案例教学,逐步达到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剖析区域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经济理论,并重点设置与本区域经济相关的专题,鼓励学生投身区域实践,主动学习,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的方式,关注区域经济热点问题,开扩经济视野,指导经济生活。

  2.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定量性是区域经济学的一大特性,区域经济问题需要设计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区域经济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各种区域经济计量模型,以分析和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变化,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外部联系。目前,有许多数学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都已在区域经济研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SPSS、EVIEWS等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根据难点与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引入软件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区域差异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四个经济发展梯度。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梯度形成的原因,对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差异因素进行归类,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从搜集数据到模型的选择、指标的选择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能更好地增强区域教学的应用性。

  3.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那么不同的区域必然面临不同区域问题,如落后区域表现为经济结构落后;萧条地区则又表现为经济结构陈旧;过度繁荣地区表现为新旧产业同时并存,许多没有联系的部门仍然存在,不能带来集聚效益,反而带来臃肿、污染、运费昂贵、劳动力价格高等一系列城市病。因此可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开展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理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写作中来,如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论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区域经济、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热情。

  根据调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专题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等题目,学生进行专题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和项目,或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课题,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因此区域经济学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通过对区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环节

  加强与校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验课的练习,学生的区域经济学的知识日渐丰富,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专门安排集中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验、模拟实习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与基地的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5.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科研促教学

  加强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区域经济学知识,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区域经济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在授课时,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本学科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与科研要相辅相成,教师教学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有原创性的认识和总结。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答,各种区域经济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持,人们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就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中去,参与实践问题的解决,以实证研究提升理论水平。通过论文及课题的写作,加深教师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使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更能做到有感而发,总结教学科研经验,这样实践教学效果更佳。

  总之,在区域经济教学中,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课程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分析与专题研究,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认真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具备较强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区域活动总结13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策略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区域活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是幼儿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多种记录方式,系统观察幼儿在区域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对幼儿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评价能帮助幼儿提炼活动经验,增强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同时,它还是对教师组织区域活动水平的一种判断,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能力、分析幼儿作品及行为的能力等。笔者对30多所幼儿园的区域评价情况做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科学的组织评价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在区域评价时,应尽可能将参与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选择材料和同伴、自由操作活动材料和创作的过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一种“支持者与引导者”身份参与。因此,区域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而应该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

  1.幼儿。这种评价表现在: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究经验和情感体验;可以对同伴参与活动情况发表看法。让幼儿参与评价,既可以培养幼儿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观察他人参与活动的'情况,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又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为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投放提供依据。

  2.教师。这种评价表现在:对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等。这种评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前进行。尤其在中、小班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结构发展尚未完善,教师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评价,以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支持幼儿的创新。

  3.家长。这种评价表现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指导与观察方式,以理解区域活动这种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能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进步,逐渐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参与家园合作。家长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有选择地参与区域活动评价:

  (1)在家长开放日,观看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视频或者图片,亲身感受孩子在其中的成长变化;

  (2)通过区域活动图片专栏(通常以图文模式粘贴于班级墙上),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班级的活动进度;

  (3)受邀观摩教师组织的区域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参与点评。

  在实现“区域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时,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评价过程中三个主体并非孤立出现。通常在一次区域活动评价时,至少出现两个主体,如幼儿和教师。

  第二,上述的三个主体不应只限于同一个班级范围内。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甚至是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角度不同,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新鲜和丰富的感受,也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评价思路。这一点在幼儿园开展混龄区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

  二、评价目标明确化

  要明确区域活动的评价目标,让区域评价更科学和富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两个步骤入手:

  一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分别制定出各年龄班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

  二是综合以下维度,分别制定各区域的具体评价目标:

  (1)材料的使用情况:材料是否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求,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哪些材料陈旧需要改良,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补充。

  (2)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是否与其他幼儿合作,是否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能否正确使用和爱惜材料,操作中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情绪有何变化。

  (3)幼儿的作品或者活动过程情况:对作品的评价,需要教师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美术区,评价一件美术作品,可以从色彩、构图、创造性与想象力、画面布局等多方面评价;在科学区,可以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这就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总之,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性和幼儿的实际特点。

  三、评价内容具体化

区域活动总结14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发现、学习的平台,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增长知识,提升各项能力。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区域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区域,自由地探索、尝试、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区域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通过不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美术区,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在图书区,他们可以阅读各种绘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孩子在活动中过于追求玩乐,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未来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首先,老师可以在活动中适当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其次,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总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式。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域活动总结15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模式的幼儿园生活中,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很难落到实处。我们经常看到的还是幼儿排队进出活动室、排排坐上课、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的场景,教师习惯于这样的`一种组织模式,以至于很难把理念上的认识落实到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来。应该说区域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因为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教师会认真思考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区角类型,投放适当的材料,而且区域活动是个别化的自由、自主活动,幼儿可以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交往,教师不会有太多干涉,硬性控制也较少。即使幼儿暂时不喜欢参与活动,也可以选择“无所事事地游走”或“呆坐”,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大班的幼儿已经处于对知识掌握以及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年龄段,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正确且合理的引导。大班组共有三班级,在今年的区域活动中,通过教研、评比等多项活动,我们分贝针对三个大班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指导的学习与实践。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从材料的投放方面是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让幼儿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班级地方局限有限,我们从上午到下午采取分组区域活动,并有效地利用起功能部室,让幼儿的活动丰富起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大班的幼儿在情感道德方面在逐步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介入以及引导要恰当。我们在本学期的指导中,尽量以启发式的、平行时的介入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长期以此,大班幼儿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显著地提高。但是在区域游戏教育意义的价值方面,我们仍要不段的加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