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潮生明月。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岂料,月亮好心干坏事,皎洁的月光令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减反增。她要赶走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这里的“卷”和“拂”,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内心的惆怅。但是困扰她的月光现在不也正在照着远在他方的离人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的思妇终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遥寄他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其实,何止在家的思妇在想念离人,离人也想念着故乡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仅是春,更是离人的青春和梦想。月亮升起又西斜,离人还是远离故乡。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离人思忖着。我想离人也是想也乘月而归的,但是一切可能实现吗?只能接月光把他的离情,撒在江边的树林上。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代像唐人一样满篇壮丽山河,也没有谁像唐人一样不著一字“我”,却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的边上是不是站着志气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长安高楼一声长笛是不是有赵嘏相倚?你听见那浣衣女子划舟拨开莲丛的笑声里有王摩诘的兴致了吗?

  自然与“我”的存在,几乎可称是唐诗最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仿佛生来有一种自信,似乎山河众多美景,从冥冥远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来,这也许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这种关乎宇宙意识的美学认知,其实也是源于与自然灵契相合。

  登山则情漫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川湖海,从一开始便能触发人心中最隐秘的震动。我与自然同在,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令人抛弃社会与世俗寻归自我的真实。山林与岁月同寿,我在山林,便与时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与日月同辉……

  我实在是羡慕极了唐人与山水这样紧密的关系。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经快成了盛唐的代号——海上生明月,阳春召烟景……这样的亲密与自豪,实在是久违了。

  我记得玄武湖人满为患的呻吟,也听过钟山不堪重负的叹息。自然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阴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现代人仿佛从山水画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沦为景点,到处有我在,却再没有那一颗颗与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没有了那独笙幽篁的身影,没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迈,连柳子厚恐怕也无法对现今的西山讲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时大抵已经结束了。

  然而岁月还在,江月仍待。

  也许有一日,可赴山河旧约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3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乐合奏曲。以前没有仔细的听过这个古典名曲,只是在题目上认为应该是一个很优美的、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曲子。可是经过半个多月的仔细赏听,才感觉到曲与题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说与以前没有听过这个曲子时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按说龙源是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根本就无从谈起对音乐的赏评,可是我也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一遍听不明白,还可以听多遍,多遍还不行,我还可以听多天。所说“孔子弹琴,三年知周公”,与孔子相比,那是将天比地,龙源还有不够资格的自知之明。前些年流行《大长今》主题曲时,我也是一样如饥似渴、不分昼夜的听了二十几天“汤灿”演唱的《呼唤》,也许是久听生厌的缘故,从那一次以后,凡是“汤灿”的歌曲我是一概不听了。我的理解,一首好歌,首先要有好词,一首好的歌词,本身就有了音律,在配上优美的`曲子,还要有演唱者对词、曲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才能称之为一首好的歌曲。《大长今》的故事与阅历,都与电视剧里的原唱相符,所以歌曲能够流行。而“汤灿”唱的《大长今》主题曲,龙源认为,其一、没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内涵与背景;其二、歌唱的很美,但是没有感情的投入;其三、太过商业化与娱乐化,所以,这是我对《大长今》主题曲的理解和不喜欢“汤灿”的原因。扯的有些远了,说《春江花月夜》吧。前几天与朋友在Q群里聊天时我说:要是静下心来听《春江花月夜》,听的我都有快落泪的感觉。为此朋友说我敏感。《

  春江花月夜》那里是在赞美风景?龙源的理解,这首曲子,完全就在讲人生经过奋斗不如意时的阅历。在这首曲子里,以古筝开场,看似对初升明月的赞美,其实也在倾述着人刚步入社会时那种踌躇满志、满怀希望的心态;在乐曲中段,以民乐器二胡为主旋律,二胡那低伤、悠长的曲调,配上其它乐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们述说着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时人本性的挣扎与努力;在曲段转折和结尾时,用低沉的箫声,来述说明月西落时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们,时光似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为了更好理解这个曲子,我在网上摘录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摘录:《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是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为十段,根据乐曲内容每段还加了小标题。分别是:

  一、江楼钟鼓;

  二、月上东山;

  三、风回曲水;

  四、花影层台;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4

  我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很难做一个清晰的描述,因为她本来就遗世而独立,宛若飘渺于天际的仙岛,远而朦胧。同样的,她的作者张若虚也不似其他名家那样有较多的资料可参考研究,没有较多的其他的作品来做整体的联系认识。

  但就这样一个朦胧的人,却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也正因为这样一个朦胧的人,写出了“以孤篇盖全唐”的作品。

  她是一首七言歌行,是旧题乐府,她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同样她也是一首宫体诗,不同的是,她不同于以往宫体诗那样“没筋骨、没心肝”。相反的,她一改宫体诗的“虚伪、不自主”,而后“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铺平了通向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她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

  她在艺术表现上,真正做到了情景的完美融合,好似在夜幕月色下在江面起舞的天外飞仙,轻灵飘渺。在“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朦胧空间里,伴着若有若无的花香轻轻袭来。想想吧,那轮在江面倚着的明月,缕缕的春风,还有那远在故园高楼的思妇和背井离乡的游子,轻轻的融合在一起,在那散发空灵的美和宇宙无尽的哲思。

  诗人像屈子一样,向宇宙发问,却不需回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懂,我自懂得,你无需作答…“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光阴流转,永恒的宇宙,浩渺的空间,和人间万物一切有限的生命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比。

  诗人的情思由近及远,诗人的感悟由浅到深。这单独拿出来随处可见的春、江、花、月、夜的单纯意象,却由诗人的哲思串联成了一副朦胧的意境美图。此时这些单纯的景象不再单纯,颇有一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韵味儿。

  她是有音乐美的,我很怀疑她的作者是天外来客,若不是,那这样变幻莫测的美人间怎能得?她的音乐美,似乎是随着诗人的哲思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而流露出的天然美。不是激昂的,没有铿锵,有的只是如水般低洄,缓缓流淌,沁人心脾。一切都是很自然的。这种音乐美宛如江面上轻盈起舞的仙子拂起了一层水汽做成的柔纱,使她更朦胧更悠扬了。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5

  春江花月夜。

  这五个字,几乎囊括了一部《全唐诗》所有美好的意象,勾勒出所有人心中向往的那浪漫飘逸的美景,泼洒出从古到今多少文人想写写不出想画画不出的墨彩,它的作者张若虚也因之而大放光彩――纵使《全唐诗》的`目录里,张若虚的名下就只有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单薄寂寥,于是后人称之“孤篇横绝”,读罢此诗,方可其言不过。

  试想那月朗星稀的江畔之夜,花儿在夜气中开放,馥郁的芳香溶在夜气里,溶在月光里。银月青辉照江白,江水推横着夜雾流向天际,像是在天地间下了一道银色的帷幕,月光、夜气偷偷撩开这一层帷幕――江畔,一场离畔即将上演。

  青枫浦上,即将离开的人,始终等不到那本该来送他的人,明月楼,楼上楼下,你,我,月光牵相思。不忍离别。不如不来,人不来,楼上影不也去,日后蓬山高远,鱼雁难达,多希望自己溶化在月光中,然后轻轻抱你在背后,可这江水滔滔,流碎月光,流碎夜雾,也流碎了我的梦,在这一去不返的时间长河中,我终离人我,越来越远……

  斜月沉,晓星昏,海雾更浓,也许这就是故事结局,从此以后,沧海缥缈,白云更远一重。月光下,有多少飘散的灵魂能回去?情天恨海,一任月光逐江流。

  读罢,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可心中又明明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情感,得与失,走与留,积极与消极,一切都如藏匿在海雾中一般,杳不可寻,光阴匆匆,百代过客,这一江春水流了千年,千年前的张若虚和千年后的我在江的两端一同思考,从以前到现在到未来,从江到天到宇宙,月光真的对这不回过去了江水真的阻不住离别?于是月光只能看着一代代江水流去,而我们,如果抱不住它,要失去的,也何不报之以江花。穿透过去的影子,把一切都放在夜雾中,雾散后,将会得到那长江明月的豁达,一片开朗。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6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看那车流滚滚,如之江水,载来也许是欣喜,载走的或许是忧愁。时间也是在这浮华无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将成大人,可是拥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记忆中年轻嬉戏玩闹。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对于宇宙之无限,人生这一辈子也至多一弹指间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这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该有太多忧愁的,多的应该是激情与喜悦。塔头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细去望过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开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鱼,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诗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来点缀呢。比起月儿,星星就好似一个玩闹的孩子,也的确活泼可爱多了。

  风吹树叶飘,有一丝冷。也似有一丝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这一份孤单的凄凉之意,我要寻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叶飞扬,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点一点,但那却不像树与叶分别时的伤感。更像一曲生命赞歌下的舞蹈,叶飞如蝶舞,美好不带忧伤。

  美景虽好,终须归来,夜深终要归于宁静,我虽不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梦里也许会到一个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7

  春江潮水连海x,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的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x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x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8

  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引子

  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9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乐合奏曲。以前没有仔细的听过这个古典名曲,只是在题目上认为应该是一个很优美的、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曲子。可是经过半个多月的仔细赏听,才感觉到曲与题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说与以前没有听过这个曲子时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按说龙源是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根本就无从谈起对音乐的赏评,可是我也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一遍听不明白,还可以听多遍,多遍还不行,我还可以听多天。所说“孔子弹琴,三年知周公”,与孔子相比,那是将天比地,龙源还有不够资格的自知之明。

  前些年流行《大长今》主题曲时,我也是一样如饥似渴、不分昼夜的听了二十几天“汤灿”演唱的《呼唤》,也许是久听生厌的缘故,从那一次以后,凡是 “汤灿”的歌曲我是一概不听了。我的理解,一首好歌,首先要有好词,一首好的歌词,本身就有了音律,在配上优美的曲子,还要有演唱者对词、曲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才能称之为一首好的歌曲。《大长今》的故事与阅历,都与电视剧里的原唱相符,所以歌曲能够流行。而“汤灿”唱的《大长今》主题曲,龙源认为,其一、没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内涵与背景;其二、歌唱的很美,但是没有感情的投入;其三、太过商业化与娱乐化,所以,这是我对《大长今》主题曲的理解和不喜欢 “汤灿”的原因。扯的有些远了,说《春江花月夜》吧。

  前几天与朋友在Q群里聊天时我说:要是静下心来听《春江花月夜》,听的我都有快落泪的感觉。为此朋友说我敏感。《春江花月夜》那里是在赞美风景?龙源的理解,这首曲子,完全就在讲人生经过奋斗不如意时的阅历。

  在这首曲子里,以古筝开场,看似对初升明月的赞美,其实也在倾述着人刚步入社会时那种踌躇满志、满怀希望的心态;在乐曲中段,以民乐器二胡为主旋律,二胡那低伤、悠长的曲调,配上其它乐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们述说着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时人本性的挣扎与努力;在曲段转折和结尾时,用低沉的箫声,来述说明月西落时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们,时光似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为了更好理解这个曲子,我在网上摘录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

  摘录:《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是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为十段,根据乐曲内容每段还加了小标题。分别是: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台;五、水云深处;六、渔歌唱晚;七、洄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在春江花月的'夜里,诗人面对着美好的景色,不仅产生了宇宙无尽,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楼头思妇,天涯游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极深的社会意义。所以为历代传诵,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在任何社会中总有无数有才之士被压制,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到处飘泊,苦苦奋斗而难展其志,面对无限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与短促。这种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历代社会中不得志的文人学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而引起了读者的思想共鸣。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的ooo淫ooo靡的宫休诗,诗人借用旧题,却一洗ooo淫ooo靡之气,而反映历代社会中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在文学史上具有积大的作用。

  三,它用清丽的笔调描写景物,在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0

  没有春光,只有秋风萧瑟;没有江水,只有车流如涛;菊花残留瓣,百花待明年,无花来点缀,只有这寂静的夜给人一种离愁之感。我没有张若虚那般才华,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却约么捕捉到几分。

  浮华中总容易忘却自己是谁,累了,是该一个人出来静静走走的。除了空气,不要谁陪,除了心灵,不需要谁来交流。看那风景,风景好似打开回忆的钥匙,一下把思绪拉到记忆与想象之中,昨日与期望的将来在脑海荧屏上没有中场的播放。

  看那车流滚滚,如之江水,载来也许是欣喜,载走的.或许是忧愁。时间也是在这浮华无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将成大人,可是拥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记忆中年轻嬉戏玩闹。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对于宇宙之无限,人生这一辈子也至多一弹指间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这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该有太多忧愁的,多的应该是激情与喜悦。塔头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细去望过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开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鱼,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诗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来点缀呢。比起月儿,星星就好似一个玩闹的孩子,也的确活泼可爱多了。

  风吹树叶飘,有一丝冷。也似有一丝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这一份孤单的凄凉之意,我要寻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叶飞扬,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点一点,但那却不像树与叶分别时的伤感。更像一曲生命赞歌下的舞蹈,叶飞如蝶舞,美好不带忧伤。

  美景虽好,终须归来,夜深终要归于宁静,我虽不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梦里也许会到一个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1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是中国最著名的咏月诗之一。张若虚作品不多,却以此诗一举成名,流芳千古。这里,我且不谈张若虚,就谈谈这首诗。

  我想,写此诗的时候,一定是个月素风清的夜晚,文弱却骨硬的诗人来到江畔。春夜,寒气袭人,游人稀少。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于是诗性大盎然,吟咏出了这篇千古绝唱。

  如果细细品味此诗,我绝对是狗尾续貂。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论此文?所以,我只谈自己肤浅的感受——仅仅是自己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联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异曲同工。但“何处春江无月明”,似乎有些沧桑或有更深远的含义。我又从“何处”句,联想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啊,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怎么过,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殚精竭虑,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抛却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你无论怎样,都可以过得很不错,只是看你怎么对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多么让人喟叹的句子。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们的上一代去了,我们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们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当年的我们。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无尽的死与生的交替。人类的死的悲哀,在不变的宇宙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于我说来,死则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实际上,当诗人写这句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有许多悲凉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诗也是颇耐寻味的。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可她苦苦地等,等来的.大概是一场春梦。美好的青春年华倏然而过,唯镜中双鬓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啊!几多苦泪,几多追悔,几多顿足!然而,皆是无用,长江送流水,即是无奈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真可谓缠绵悱恻。

  轻舟一叶,孤灯一盏,有相爱之人陪伴,于漠漠暗夜里悄然远去,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幸福。“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种感觉对外人来说是羡慕,对自己来说,那真是一种巨大的解放。

  然而,如果不是乘扁舟子的人,而是想乘扁舟子的人,看到此景,除了羡慕,更多的是什么?酸楚。

  “何处相思明月楼?”当真揪心。天下最让人心焦的,就是相思苦了。当初梁祝化蝶,就是为了解脱相思之苦。他们化蝶成仙,翩然而去,似乎是人间最完美的爱情。但其实,人人都知道,那是最凄楚的现实,也只有把痛苦的现实转换成虚无的幻想,似乎能让心里好受些。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仅是人,哪个有生命的生物不是如此?——尤其对男女之爱更为看重。有情人天涯一方,那是怎样的痛苦?怎么一个痛苦了得!因此,古今中外,描写相思的诗篇和音乐汗牛充栋,更可贵的,是大多数的作品细腻、柔情、委婉、缠绵,极动人。有的时候,我听着听着,不觉心酸,一天的心情都很低沉。但怪的是,这种低沉不是一种痛苦,而是略微带点幻想、赞美和温柔,颇有点“薄阴的天气”之感。

  读古诗就怕想象。从文字里往外想象,天马行空,一而二,二而三,以至无穷,生活百味,糅合一处,酸甜苦辣,逐一品尝,倒也是精神世界的一个大餐。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3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日记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可是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所以接下来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变。

  最后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结尾,深情缅邈,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4

  春江花月夜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恒,人生短暂;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便跃然印入眼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或者他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

  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往事如烟,亦如风,烟散,风止,往事何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孤影独立江畔,面对浩瀚宇宙,显得那么渺小。何人初见月?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不晓。当时光流转,圣者贤人只能流水兴叹,这“流水兴叹”对于我们来讲,无外乎是现在的圣贤书。时间好似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悲矣!光阴似箭。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铁证的事实:人生代代,光阴之叹,沧桑之感,且会层出不穷。物序流转,万物轮回,中华大地春意又生。反反复复,何时有尽。故江月相似,圣人貌似相识,其实不然。悲矣!光阴似箭。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念岁月流淌,人生苦短,却不知江月待何人。所以我们面对此时,此景,只能沧然泣下。这全是无知所致。故职能看长江送流水。悲矣!光阴似箭。

  然而,你为何不反思呢?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何必等到你目送流水之时,才懂得珍惜,才去惋惜昨日之过。

  最后望天下人“莫等失去方知悔!”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5

  斜斜地趴到木材木地板上,繁忙以后的闲余越来越很丰富。想像仔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觉窗前的一切这般有感召力,使我迫不得已想像这种温暖的往日。忽然在转念之间发觉了一首很美的节奏,因此《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引子

  原先今日,大家同是一个单独的个人存活于世;原先今日,大家一样拥有久远的感情放纵在这个凄美的夜里;原先今日,大家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再次返回了自身的运动轨迹。

  尝试开启全部的感观,试着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里。月色的动貌呈现眼下。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飞瀑一样的月色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空间。宽阔的月河,你在最长远的天际中闪烁。

  原先一切竟然这般简易,一年年地以往,可每一年的寄托都未同样,每一年的今天一过,你也是新的循环。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属的。由于你,是生活的永恒不变。

  我听见,你用亲近的歌声传递生命无极限的真知;我嗅到,你凹凸有致的芬芳向大家诉你孤单的忧愁;我看见,你触动淡红的绳索传去女子对情侣的.感情;我触碰,你素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勤奋前行;我觉得,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尽和比较有限的岁月,在你的手上已被紧紧掌握。

  今日,我在想月的生活里,对你说我的心事,你将承重着成千上万人的理想,逐渐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