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春秋时期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育之于学生、老师都是一场终身修行。作为社会中最基础而为人熟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闪耀的灯塔,更是领航的舵手。当我们怀揣着教书育人的远大理想走上三尺讲台,倾力酝酿教育的甘露,我们还需一直秉持着“育人先育己”的教育理念,不断为职业理想而精进修身。

  我们曾认为,一节课的精华并非仅仅停留于课本上那篇简短的课文,小到句读字词,大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与训谕,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完整地融为一体,而这段时间我读们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其有了更深的感悟。读后,我们从提高从师者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将读书感悟整理为以下三点,写给将来或许会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愿我们能永远坚守教育的初心,爱我所爱,行我所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1.勤于阅读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道:“无论青年时代工作有多么忙碌,也总是能找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智慧。”诚然,要掌握这一门教育艺术,就必须多阅读、多思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建议,“教师每个月都应阅读至少三本书籍,一本关于所教科目相关科学的书,一本介绍可以作为青年人启蒙者和榜样的人的生活和奋斗的书,一本关于人的心灵的书,尤其是与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灵相关的书(与心理学相关书籍)。”因为只有每天不断补充科学知识,才能在讲课时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寻得最高的教育技巧。

  2.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

  不仅包括近期计划还应包括远景计划,如学生在某一阶段应读完的文学书目、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文学作品片段、要组织参加的旅游参观地等。诚然,教师明确的计划能够为学生提供近期和远期的指引,尽量避免学生的迷茫情绪,同时,计划的制定既应契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又要具有挑战性。教师也应制定相应的专题计划,专题计划依据课时制定,既能为学生的每一具体阶段提供指导依据,又能够具体衡量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笔耕不辍、认真细致,用心撰写好每一份计划,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随笔,勤于计划,善于反思。

  3.掌握与学生单独谈话的艺术

  要让孩子有在教师面前吐露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敞开心扉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与学生谈话时,要有耐性,认真倾听学生道来的事情原委,从学生眼睛里看到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并用最准确、巧妙和委婉的方式促使学生敞开心扉,进而展开更深一步的谈话。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希望在从事道路上正缓缓迈进的自己能够在教学之路上“依恋孩子”,换位思考,关爱学生,做个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好老师。

  “真正成功的教师并不仅仅教授孩子以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启智与修”,而教师若想要以创造拨响学生心中的诗弦,用思考唤醒学生的创造性与尊严,唯有以点滴累积之溪流灌溉知识无穷之大海,方能点火为焰,春风化雨。“教育要静待花开”,希望我们都在教育的沃土上播下种子,来年静赏姹紫嫣红!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我始终认为,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能力,有思考的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首先就出现在阅读上。读不懂课本,读不懂材料,读不懂新闻,读不懂评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每个字都懂,但就是不知道这句话在讲什么。”此时,一般我都会问一句:“你具体哪个地方不理解呢?”大部分学生都会说:“都不懂!”

  “都不懂”三个字正正说明了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思考。或懒于思考,或不懂思考。懒于思考的,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改掉习惯即能提高学习效果。不懂思考的,则是学习能力问题。可能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这是从小学就拉下的问题,从小就没有锻炼好理解能力。也有可能是知识面太窄、视野不够开阔的缘故。古语云:“见多识广”。见得多了,才会识得广,想得深。见都没见过,谈何思考?!

  在学习上,有一个理论叫“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现有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让最近发展区成为现有水平,进而不断提高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过程。

  如果有两位同学,一位同学从小大量阅读,他的现有水平是5,;另一位同学从小阅读量不大,他的现有水平是1。那么,要想这两位同学都达到10的可能达到水平,显然前者的“最近发展区”要小一点。前者比后者将更容易实现10的水平。

  最后,如何有效地做到有思考的阅读?写读书笔记是个不错的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假期里再次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仍然令我如痴如醉,而后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燃烧的更旺。尽管当前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先,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惟有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小学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自己能读。

  第五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回顾我们的教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各种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会学习。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意味着教室里的书本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和生活技能的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真理权威的传授者和代言人,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在现代社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方面,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责任,教师或外界的过分干预,会使学生的内在的快乐、冲动、情感产生混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

  第七十五条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号,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一本深邃而丰富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引发了我对于教师成长问题的思考。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前苏联教育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100条宝贵的建议。他不仅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给予指导,还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作者认为,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尤其在现代教育中,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如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我自己的教育经历中,我深感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时代的我,曾受益于那些具有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教师;而当我为人师时,也面临着如何有效管理课堂、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等挑战。《给教师的建议》这本经典著作,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提高教师素质和职业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给教师的.建议》同样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作者认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机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在实际工作中,我曾遇到过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等。而关于这些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了他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深感其对于教师成长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自我发展上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坚信,《给教师的建议》所蕴含的教育智慧和理念将伴随我不断成长,成为我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在提笔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想先对《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伟大的作品和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该书是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从教30余年对教育实践及思想的结晶,流传90余国,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尤为深刻,是千万教师口碑相传的教育宝典。全书分上、下两册,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有理有据、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用提“建议”的形式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仿佛与先生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每每研读,都有醍醐灌顶之感,清爽干洌。纵观全书,多次提到一个关键的字眼——阅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要通过阅读,且持之以恒地阅读,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提高育人本领。

  今年,我有幸回到阔别已久的讲台,内心窃窃欣喜。可面对这些经历三年“疫情”、擅长线上学习的孩子们,我又惴惴不安,不知道该如何让扎根网络的学生,走进线下真实的课堂。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克服糟糕的状态,我踏上了道阻且长的“进化”之旅。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和正确指引,只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解学情、收集教学素材、研读教学参考书、请教有经验的同事、挑选典型习题、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等等。若为人师,教书育人,必先自学。如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他就通过教学事例指出要以读书不断补充知识的大海,以读书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

  作为新手教师,我总是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特别是备课时,由于教材的不熟悉往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备来备去效果也不理想,事倍功半,这一切都是源于实践的缺乏和知识积累的不足。幸好得到了热心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他们把自己往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资料无私分享给我。我细细品读,采他山之石,从优秀的资源中得到滋养,弥补经验不足的短板,才逐步地提高备课效率,解决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

  教师的肩上承担的是铸魂育人的使命,培养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倘若胸无半点墨,又该如何教书,更何谈育人?书中也提到:要掌握教育这门艺术必须要多读书,点滴积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学生灵光乍现出的新想法,新花样,我常常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真是跟不上节奏!与此同时也敲响警钟——我已经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学生。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唯有通过不断阅读不断积累,才能在育人的路上游刃有余,才能为职业发展注入活水,才能在新课改新时代的浪潮下,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燃自己青春之火,以丹心筑学生未来之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我;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我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务必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向十分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我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好处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齐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齐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务必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期望别人对自我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潜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潜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期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用心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明白,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我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就应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群众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忙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8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因此,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9

  今日,我拿着枕边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蓦地,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我发觉本身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加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学问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学问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理论学问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由于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学问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学问,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阅历总结。尤其能帮忙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学问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当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本身的实际实践,不绝努力提炼本身,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爱好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一、来自自身的感受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模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学问的`紧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进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学问水平、本领的提高而担忧。

  二、来自家长的感受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受。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虚心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方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每天上幼儿园呀。”是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常常被一大家人宠着、溺着、骄着、贯着,什么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来,孩子能不倔强吗?其实,“不应骄贯孩子”这个道理家长也明白。可现在因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抚养教育孩子的阅历。因此,在事情发生是,由于阅历的不足,一时间没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反正为了“息事宁人”,只有充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同样的事情会再上演,每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充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变的倔强吗?所以,为了孩子们明天美好的将来,家长要学习,做为老师的我,更应当学习?由于,老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也有义务帮忙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抚养教育孩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

  寒假里,我抽空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读了此书,感觉虽然此刻的教学设施和教育环境相比以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光辉的教育理念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但丝毫不显过时,还尤显重要。读着此书,我感觉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教学中的烦恼,给我指点迷津,书中给教师提出了多条推荐,每一条推荐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人阅读过后,掩卷长思,令人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书中谈到了关于教师的时间问题,我深有同感。确实,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也只有24小时啊!我们每一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课后辅导,还要抽出时间来开展校园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课题研究等等。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有自我的.社会活动,既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困惑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我们不能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发现自我的不足与浅薄,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提高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书本中与大师们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实在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经常读书和思考,能够使人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思考,并为自我指引正确的方向,丰富理论经验。因此,要多读书。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讲台,培养出祖国鲜艳的花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

  教学业务是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怎么样来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尽管我们现在有了教师培训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进修效果,特别是提高教学业务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艰巨的工程,尽管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急速地推进,但是,在深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制约课改的进程。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发现了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解决课改的难题,实现课改的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学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难以统一的问题。阅读《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这一章,从其中的那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12种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观察世界、会思考、阅读、收集资料、研究能力、写作、写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需要党龄技能,不仅是今天,就是将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了解过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惜那时候人太浮躁、没有耐心,始终只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般读了读,没有深切体会这本书的精髓。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重新将目光投向苏霍姆林斯基,在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慢慢走进了这位教育大家,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慢慢地从他的书本里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教育可以促使每一个生命平等而自由的发展;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收获与感悟。

  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因为个体性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上的不同,所以,我们时常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后进生”。因为我们评断标准的一致,就显得这些后进生尤其的“格格不入”。这些学生往往会让我们老师很头疼,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念头。那到底是怎么会导致他们越来越落伍呢?我想,可能是学习中一次次的挫败感吧,一次次的无力感吧!我的班级里,就有2个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来,上课的时候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地呆坐着。对待这些学生,我想我应该重新思考与反思一下对他们的要求,在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要结合他们可以理解与掌握的'层次,从小而简单的知识点入手,专门另选一些题目,期待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这样在一次次小小的进步中,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与喜悦,也能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学习不单是方法的学习,而是思想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42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中指出“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这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刚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新手教师,在工作肯定需要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学习。那么到底该怎么学习,我也是有些茫然的。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计算得分不高,学生计算能力不强,我着急地向老教师寻求解决之法,他们告诉我应该让学生多加练习,可以每天课前进行口算训练。接下来,我就在班上开始进行每日听算练习。但是一段时间过后,班上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那时,我就有些迷茫,为什么我采用了他们的办法,可是效果并不佳呢?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深刻地去思考,没有去探究这个方法地本质是什么,只是机械地去用,也没有结合班级学生地实际情况。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去观察年长的老师们的做法,吸取他们的教育思想,并且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著作中的每一条建议,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好的教师,一定要多读多想,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3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特点,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让读书成为习惯。

  一、有爱才会有教育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二、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觉得“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爱好学生是容易的事,爱那些让我们操不完心的学生就非易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会爱: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为你会发现: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

  三、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做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学习班送去。正像有些家长所说的那样:现在光靠学校学点是不行的,要考重点学校,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分数固然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亦或是我们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求、苛刻。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4

  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又满腔的热情。教育专业毕业的我自然对教书育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内心对生活的感悟。

  离开大学校园进入高中课堂后,我深切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学生们对我的期望,我决定全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为此,我会一方面努力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展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我还会继续向书本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给教师的建议》等资料,它们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并且激发了我对“爱心教育”的思考。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学生个体,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倾注爱心。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作为老师,无论学生成绩怎样,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课,我们需要给他以关心,给他以鼓励,增强他的勇气。唯有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你——“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其师亲”,才会有“其道信”,学生才能学好,才会愿意学,乐于学,才会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她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超凡脱俗”的爱。帕夫什雷中学的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们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在这上面也倾注了大量的爱心,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尊重,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这就是他们的爱心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学生的一个启示,点拨以及一个鼓励,都可能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老师的一声呼唤完全可以唤醒一个尘封的'心灵。

  爱是一种了解,关怀,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用爱心感化不了的学生”,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师爱”,学生才有机会与教师在教育中处于平等地位;正因为理解,才有了信任;正因为信任,学生与老师的心灵距离才会拉近。用爱心去培育学生,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当然,我所说的“爱”并不是毫无保留,不假思索或是漫无目的的是爱,而是一种理智的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与学生目前的得失与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在帕夫什雷中学的校园里,处处都展现出和谐的景象,这是教育界值得自豪的盛事。然而,现代教育的失败在于我们剥夺了孩子们本应享有的一切,却要求他们苦苦追求。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虽然教师的职业平凡而普通,但其中总有一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改变一个学生,我们需要用心去爱,必须用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塑造他们完美的灵魂。

  一本优秀的书籍就像是一盏明亮的灯,它能够照亮我们内心最黑暗的角落,启迪我们的思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积极阅读好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师素养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因此,每个有进取心的人都应该与书结下深厚的友谊。

  经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我对其中的观点感到深有共鸣。然而,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概括和解决。因此,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该书内容的一些个人见解:(请继续填写您的回答)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今天,又一次捧起李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亲切,也有些爱不释手。

  在这本书里,李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36个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并列举了自己经历的一桩桩事例,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我得到的收获也不少,我知道了什么叫“完美教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它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因此,“完美教室”也可以叫做“幸福班级”。而李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完美教室”的.内涵:

  一、完美教室,要让学生感到快乐;

  二、完美教室要让学生有收获,包括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人格的收获,阅历的收获等;

  三、完美教室要有精彩动人的故事;

  四、完美教室要有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李老师说: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才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完美教室”对于我来说是个崭新的名词,也带给我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室不是传授知识的训练场,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更多的是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一种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每一天的时光大致是相同的,我们怎样在相同中求不同,让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和老师共度的时光,都会感到温馨和难忘,这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非常适合一线老师认真阅读思考,这个假期,会继续认真读完,下学期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