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调研报告范文1
一、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县教育教学正沿着正常的轨道良性运转。自20xx年秋季,我县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运作良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中学组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一行7人,于20xx年10月13日至23日,分别深入东宝中学、时家店中学、亨通中学、太平川中学、安口镇中学、和平中学、驼腰岭中学、凉水中学、姜家店中学、三中、二中、朝完中、柳河九中和柳河十****14所中学,进行了有关教育教学情况的调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查教案、下课堂听课、评课与交流、结果反馈的形式。共听课280节课,查教案约140余本。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七年级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教研制度的落实情况;我们对全县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充分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全县各中学新课程的实施基本启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所了解,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新课程实施已初见其形。通过调研了解到,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身上的压力很大,困难和困惑同时尚存,但是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成绩与问题也同在,现把有关的调研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二、主要成绩
1、从新课程的启动至今,近一年半时间,历经三个阶段:学习阶段;通识培训阶段;实施尝试阶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运作展示出来的成绩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并积极地投身于新课改的尝试中去。
(2)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积极尝试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
(3)大胆尝试利用新的评价体系进行施教,能够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努力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管理。
(4)“新课程、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尝试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倡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创新。(5)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由原来的课程规范的复制者、知识的施予者、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教学的交往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6)课堂上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能尊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能够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7)教学设计有所突破,能够自觉地改变原有教案格式的约束,认真学习和准备,巧妙设计教学,适应于本校特点与个性发展。
(8)作业能做到详批详改,作业量足,作业本整齐规范,批改次数多。
(9)实施新课改的进展程度直接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事实证明,哪个学校领导重视,积极地深入课堂,学校的课程改革就搞得好;哪个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就不肯行动起来。
三、实施新课程给教师们带来的困惑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是初次尝试,一些新的理论与操作无法使教师们正确认识和适应,出现的困难很多,困惑也很多。具体表现为:
1、经过假期培训,在开始使用新教材的时候,教师们有较高的热情,可是过了一个半月后,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尤其是担心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既影响自己在学校、家长、社会中的地位,又影响自己评优、评职等切身利益,于是又加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走原来的“老路”,用原来的方法教学了。
2、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从“某某年起”,似乎课程改革只是起始年级的事,与其他年级无关。难道是因为起始年级用的是“符合课改”的新教材,而其他年级还用老教材,所以才会新旧有别,所以课改就该是起始年级的事,而与其他年级无缘,那么其他年级的'教师就该理所应当地不参加培训,不进行学习和研究。
3、新一轮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于是新教材相应地编排了一系列有利于操作与实践的活动,诸如“动手做某某实验”、“访问某某工厂”、“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等等。然而,经过听课调研,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际的做法是在黑板上“做实验”,从口里“变颜色”,在黑板上“上网”------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成了空谈。
4、个别学校没有把新课程当回事,安排接受培训的教师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经过培训后被“调整”到初三,而一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的教师在“实施”新课改,必然是用老办法来尝试新课程,其结果是不伦不类。
5、实验教师在尝试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同事的认同和家长的理解,总是说:“那样教不行,学不到什么知识”或是“某某教师上课管不住学生,班上闹嚷嚷的,纪律差,影响其它班学生的学习。”等。
6、要考虑课改的具体成效,关键还要看师生在教与学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就目前而言,通过调研,多数教师和领导仍停留在观念是否转变的问题上,至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仍无从着手。
四、存在的问题
引起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利因素有很多,例如:学校内班额过大的问题;政府投入不到位的问题;评价体系滞后的问题;教学的内部硬件设备滞后的问题;中小学衔接差的问题等等均属于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因素是因为认识不足或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对路所导致的。具体表现为:
1、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师资配备比较薄弱。初中的师资缺编严重,各校的非主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有的素质较好的教师改教主科,代课和改科的教师比较多,而这一部分教师一般都安排在七年级任教,再加上学校领导较多地考虑近期的教学效应,增强了初三师资的配备力度,从而加剧了七年级教师师资相对薄弱的趋向。
2、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还不到位。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创设一定的情境,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发现、交流讨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在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标准新了,教材新了,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在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新课程。教师讲得较多,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较少,挤占了开展小组活动和讨论的教学时间,从而淡化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己亲自去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机会,又落入了应试教学的误区。
3、观念转变亟待解决,师资培训应当始终如一。通过调研和检查,有近1/4的教师未参加培训,其授课状况不言而喻,仍旧是走老路。有的教师确是“邯郸学步”教案草草几行,只写写程序。一个教案可以推而广之用于全册。不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三维”的思想无从查找。个别教师畏难和抱怨多于勇气与思辨,应付多于积极,守旧多于创新,浮躁多于研讨。
4、教师的素质仍需亟待提高。有些教师教学时,还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多数教师照教材讲教材,尤其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只单纯地教给学生某些结论,不能及时“点拨”和“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只掌握结论,而忽视了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对结论的发生、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教学,而是照搬现成的教案教学。
5、学生的主人翁感没有得到体现。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老师转,学生总是处于从属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给家长学习”、“为老师作题”的怪念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创造有利于教与学双方达成平衡的双边活动机会,没有改变学生“独立学习”和不会学习“的现状。
6、有些课改教师缺乏上进心,不愿花精力钻研,教学中缺乏创意。教师的惰性心理是课堂教学不精彩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课改的课和原来的课差别不大。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这并不说明教师的课好上了,如果不投入地去挖掘,那就觉得一节课内容太少,没什么可讲的,也没什可学的。
7、有的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新课程的认识,将着眼点仍放在升学率上,部分学校的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对于新课程理念没有认识,导致用老办法实施新课程。有的教师有为难情绪,不敢放开手脚来做。
8、有的学校三大主科搞得较好,忽视其它学科课程的实施,以至于学科教学不能同步实施。
9、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很多教师既谋求“革新”,同时又不能“弃旧”,而陷于迷离状态。多数教师在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但缺乏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正确认识,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
10、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正确认识,教案依旧遵循着老教案的格式,缺少教师自主思考的空间,缺少课后的教学反思。
11、课程资源不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支撑课改。实验室不足,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药品不足的问题相当严重,导致许多简的演示实验都不能完成。教师的创造性不强,消极地对待课改。
五、建议与策略
1、加大对各学校领导的管理与培训力度,使之迅速掌握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方法,只有领导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带领教师们搞好课改,才能指导到位。
2、支持和鼓励教师们学习,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面。采取“走出去”和购买一些课堂实例的光碟等学习的方法,多让一线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开拓自己的视野,转变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改玉”。使教师们尽步入实施新课程的轨道上来。
3、课改的培训,应贯彻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应象大连甘井子区一样,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同时教师的评优、晋级等项挂钩。
4、应尽快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要通过期末试题的导向性,促进教师的教学。认教师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尽快探索出适应于本地的较好的教学方式。
5、教研员应多参加国家、省、市级新课改的培训,以利于充实自己,更好地进行指导,否则“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无法同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接轨,导致指导上的偏差。
6、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关于新课改的专项资金,来促进新课改的实施,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与学习。
7、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教研部门一些倾斜政策或权限,才能增大其指导力度。否则,教研部门前面指导,指导后教师们仍然我行我素。组织的培训,教师参加也行,不参加也行。
8、改变教案的书写格式,给教师们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
9、加大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监控,对于“老三室”的利用不能放松;鼓励教师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起来。
10、在教学实验中,努力搞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把好的经验积累起来,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以丰富自己的教育思路。
新课程调研报告范文2
实习的中后期,本人对任县第二中学的数学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与结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一)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情况
1、学校教师概况
学校女老师偏多,年龄和教龄都偏小。学历都是本科,所教班级的人数51人以上,无兼教科目。大多数教师参加最高级别的培训是省级并认为参加课改培训对其作用很大。
2、他们在教学上的变化
(1)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很大但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适应课程改革。
(2)工作量与以前相比增加一些。
(3)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4)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所增加。
(5)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利用教材,对新教材基本适应。
(6)在本校主讲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由以前的老教师转变为年轻的教师。
3、教研活动方面
本学期所参加的教研活动,主要侧重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听课评课,讨论改进,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改进自行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他们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听别人发表意见。认为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他们心中希望进行有专家指导的教研活动。对数学教研员的命题比较满意,并希望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是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组织教学观摩、评比。
4、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
认为对他们成长最有利的方式是既有专业化培训又有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学研究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形式是教师间的及时交流、专家指导、自我反思。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交流形式有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教师和专家交流
5、教学评价方面
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
学校领导实质意义上重视课改基本满意,对本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是比较好。
(二)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我抽取了初二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初三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3个班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分别处于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层次。在有关教师回避的情况下,我对学生讲明了调查意图,消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喜悦与收获、苦恼与挫折真实地予以告知,客观反映自己的想法。总体来看,调查气氛活跃,学生配合比较好。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答卷250份。
1、对新课程的整体感觉
数学教材内容新颖,知识容量大、教师讲多,学生练多。数学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是经常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经常整理做笔记喜欢老师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喜欢老师用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学习中,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多。
2、新课改下的学习状态
在数学学习时,遇到难题,成度较好的学生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程度较差的学生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对课本例题的学习状态是先独立思考,再看书上是怎么做的。计算能力稍差,原因是初中的公式总是套用混淆。没有养成及时订正作业或者试卷中错误的良好习惯,原因是这些错误还是不知道怎么改正。希望学校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例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补差、智力竞赛活动来锻炼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
二、结果
希望自己在数学上取得成就,得高分,受老师表扬或者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里衷心的祝愿任县第二中学桃李满天下。
新课程调研报告范文3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xx年9月英语新课程已登堂入室,正式走进全国九个省份的高中校园。它除了遵守语言教学规律,渗透思想情感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加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真正把英语教学转变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新教材走出了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心智潜能等主体意识的培养,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要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本质上接受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全从传统模式中转变过来,不走样,有一个过程,甚至是较长的一个过程。新课标从理论上讲无疑是美好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际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的冲突,使相当一部分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老师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常常被困惑所烦恼。如何使教师们解除困惑,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积极摸索出适合国情、省情的教学路子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笔者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下列四个问题与英语同行交流。
一、关注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均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跟过去的大纲是有区别的,过去大纲是先写基础知识,后写交际运用的能力。现在反过来,先写非智力因素,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质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师很难,甚至不可能去考虑兴趣培养,从培养能力的态度及建立长远计划的角度体现发展观的问题。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同行竞争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若降低起点,减小坡度,放慢速度来激活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心智潜能,无疑是正确的,但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在这二者的选择时,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摒弃功利思想,牢牢记住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观。新课标的实施受到现实价值观的阻挠。看来,全面实行新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和现存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相配套。只有对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同时启动,才有助于对学生学习信心培养把开发心智潜能落到实处。
二、关于课堂教学模式问题
新课程进入课堂后确实给课堂带来生机。其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的确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发展观的教学理念。它对打破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有令人可喜一面的同时,在众多中学校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笔者在全国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有着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似乎非常完美,无懈可击。但最大的通病就是对学生来说,没有体验的时间,信息输入量对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都不够。整堂课似乎也很热闹,但学生所获不多,而是被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牵着走。我和几位老师在听完我校一些青年教师的观摩课都有些同感,缺少足够的输入哪来足够真实的输出?这些通病看似环节的问题,其实本质是理念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完美,而牺牲学生体验,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在课堂上真正会回答问题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这种课堂行为说到底还是没有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以是不是全体学生都有没有参与课堂活动来衡量,要看是这种课堂活动对他们是否有效来决定。
最近,我看专家讲话,讲话人是高中英语教科书与教师用书编者,特级教师夏谷鸣。他受人民出版社委托,对在长沙参加英语优质课比赛的十二位教师进行点评。在评课讲话中,他认为这十二名教师的有一个共同的典型的问题,那就是,一堂课下来,究竟要达到什么语言目标呢?——不明确。我们这些老师都追求什么呢?——纯粹的活动。
如果长期都是这种课堂模式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教师优质课尚且如此,一般学校的创优课出些毛病,也就更不足为奇。问题是我们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力度。
三、关于教材处理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已不再是只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设计,而是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真正变教材为“学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既然就课标精神说学生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能动的实践主体,那么教师就可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大胆进行取舍。跟我同年段的老师经常觉得我的教学进度飘忽不定,有时快,有时慢,那是因为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的舍去,有的教材虽然还没有要求,但根据学生的实际必须补充。因此造成教学进度有时快,有时慢。
我很赞同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夏谷鸣先生关于教材与教科书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包括到现在为止,存在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把教材与教科书等同起来,讲教材就是教科书,讲到教科书就是教材。他认为,全体教育界的同仁都必须反思,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反思。他认为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部份,如果一个老师把一本教科书从头到尾教下来,什么东西也没有落下是误人子弟。我认为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英语周报是极好的教材,它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新颖,体裁广泛是很好的教材。除了文字教材还应该有听力教材,包括磁带都应该发给学生。但是这个理念的转变光靠老师转变没有用,首先分管教学的领导观念也要转变,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必须先转变。
四、关于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途径。这途径是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规律而言,另一个层面是指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具体的办法。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有法,教学定法”。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时代性,它的产生和存在在当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任务教学法是我国最流行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反映了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改革与趋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任务教学法在学生母语与外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能开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目前我们国家尚缺乏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来编写的教材,设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符合教材总体框架要求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的编者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总的需要,很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任务性活动必需靠第一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组织实施。再则,作为任务设计与实施的主体教师,我们往往对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缺乏一定深度的研究学习,同时缺乏必需的资料,研究条件也不足。再者,目前任务型设置,难易度的确定以及学生成绩评估尚无法与目前一卷定终生的考试制度接轨,因此,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对教学法的采用应博采众家之长,对传统的教学法不应一律抛弃而应该扬弃,即取其合理的面,去其过时不合理的部分。比如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刘道义就曾经说过,她并不排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在她所编写的教材中,都有翻译练习。而语法翻译教学法就是传统教学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xx年九月刘道义老师为福建省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做了一场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她再次重申:“语法教学不可过分强调,也不可太淡化。过去几年我一直强调淡化语法,但现在我觉得各阶段不一样,小学可以淡化,但到了初中就得加以重视了。语法教学很重要,其作用就在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最实际的是笔试,考试确实需要语法知识,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只能是词汇的堆积。”联系我们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淡化语法确实有点过了头。看一看学生写的文章,大部分句子没有语法,可读性很差。这值得反思。笔者认为在任何时候只能是“优化语法”而不是“淡化语法”。教学方法从总的来说,授学生与“渔”是对,但有的时候,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妨先授之与“鱼”,然后授之与“渔”,因为没有一定知识的铺垫,没有可行的方法做依托,没有扎实的基础,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高飞。
新课标的实施已拉开了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更新理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转为教学与科研型相结合的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有发展后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