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10-1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行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1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食品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对食品行业紧缺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食品行业;食品专业;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足的食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优质的食品是国民健康的保证,所以,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已经将食品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道路[1~2]。

  众所周知,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千万国民的健康营养。而国家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正肩负着培育这种人才的重任,目前众多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培育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企业培养出大批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切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此,本文对食品行业的紧缺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从5317亿增长到24430亿元。

  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期间至少有1亿家庭(约有3亿多人口)将进入年收入l万美元以上的行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由此看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空间非常大,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前景也是乐观的。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的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很好的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

  3 我国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情况及食品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

  依据20xx年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当年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从业人员为200~300万人,在全国的食品行业中随机抽选2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的人员主要还是大中专及以下学历,主要从事生产操作。表3是食品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从业情况,大部分毕业生都从事一线生产操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食品专业就业不存在市场饱和问题。很多企业现在还紧缺高级管理人才及生产、销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现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则是生产操作及销售人才。

  4 我国食品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进行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部门总产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1997年至今,我国食品工业的产值始终在gdp总量中占第一位,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调查发现,企业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产操作人员、销售人员的需求比较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操作工、销售人员、食品检验工、食品制作工、食品包装工、一线qc、基层管理人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工这几个岗位。

  4.2 提高食品的营养与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食物结构将迅速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现代食品加工行业必须改造传统的食品生产方式,进行食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食品质量和减少营养损失,为人们提供大量经济、安全、高质量的食品。

  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近年来食品安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20xx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通过对业内有关人士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因而,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对职业院校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人才培养需要符合行业需求,要适合企业口味,学校在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加需要更多创造实践、实习实践的条件与机会[5]。

  5.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应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针对食品行业人才岗位的需求,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调整。根据现代食品企业需要生产操作工、食品销售人员、食品检测工、一线qc、基层管理人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工等实际,调整课程的设置,将《食品工艺》调整为《果蔬加工》、《粮油加工》、《酿造酒工艺》、《软饮料工艺》和《乳品工艺》等工艺课程,同时增加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2 实施“双证制”教育

  为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将“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实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j].广西轻工业,20xx(6):109~111

  [2] 张有林,苏东华.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食品工业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峰,王建中,张柏林,等.面向21世纪高等林业院校食品专业发展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xx(1):18~21

  [4] 张甦.高职食品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xx(30):236

  [5] 李文钊,阮美娟,陈野.对食品工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xx(1):63~64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2

  20xx年休闲食品行业分析报告截止20xx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休闲食品企业1917家,休闲食品行业资产总额为亿元,同比增长%。20xx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一、休闲食品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大量城市人口的增加为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休闲食品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消费人群现状:青年人为主导的全民消费休闲食品的消费人群从年龄上就能明显地区分出三类:18岁以内青少年及儿童,青年人,老年人,其中又以少年儿童,青年人中的女性为主力消费人群。青少年及儿童,刺激消费,这类人群最大的特点是对新奇的、刺激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而且乐于、勇于尝试;对于“健康”没有任何的概念,从来不在乎是不是对健康不利;对于奇形怪状或者卡通元素特别感兴趣。所以针对这些目标人群的产品视觉上的刺激更多一些,不是形状可爱,就是名字怪异,要么充满童趣的吃法;在促销上赠送卡通玩具,尤其是经典形象,如白雪公主,变形金刚,对于此类人群的吸引力非常巨大,一旦挑拨起孩子的欲望,父母很难拒绝。

  青年人,品牌消费。这是一群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人群,而且也是最忙碌的一类人群,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挑细选、斤斤计较,所以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同时携带方便,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但一定要最方便购买。同时这也是最多样化需求的人群,针对他们的产品细分出最多的种类。这类人群已经有了“健康”的需求,所以对于零食类的食品有了一个基本的'筛选,不像儿童来者不拒,像糖果、巧克力、薯片、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东西,他们会有选择地消费。老年人,传统消费。相对于前两者刺激性、美观性的要求外,老年人就守旧许多,口味上更单一,形式上更实用,更喜欢酥软的东西,传统、中式食品更让他们青睐,如稻香村糕点,如各种现场烘焙蛋糕、酥饼等,而且老年人也有他们特殊的营养需求,针对他们的产品也适合功能细分道路。他们选择得少,但一样消费很大。

  2.市场现状: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当前,我国休闲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国内经济的多年高速

  发展刺激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十足的进步,也催生了休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宅”文化在庞大的80、90后社会主流人群中的根深蒂固,休闲食品消费一度在这个主流人群中形成消费热潮。休闲食品已不再是从前用来哄小孩的小零食,如今在我们的家庭、办公室、电影院、ktv、球场等娱乐场所中都离不开休闲食品。 3.销售现状:网络营销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休闲食品的销售通路和其他快速消费品通路并没有太大差别,除了常规的摊位散货之外,直营实体专卖店也是休闲食品的主要消费管道。谈起消费管道自然离不开近年来异常火暴的电子商务,网购一度成为了主流的购物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年轻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正在改变,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他们习惯了简单快捷的网络购物。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内的休闲食品购物平台逐渐增多的原因,有淘宝网、一号店、我买网等众多休闲食品电商平台。而80、90后人群对于网络购物则是更加的偏爱,大部分消费都是络来实现。

  4.产品现状:品类细化和口味化趋势日趋明显

  在我国,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尤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休闲类食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而且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已经表明,休闲食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企业。肉禽鱼类产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者水平日益提高,肉禽鱼类休闲小食品,因为具有独特的美味口感和人类身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加上其便于携带性和能够佐餐,使得肉禽鱼类小食品已经成为了旅途中必备的休闲美食。二、休闲食品发展趋势

  目前,休闲食品行业无论是从产品口味开发到包装设计,还是从产品形象概念的展示到销售渠道的拓展,各品牌之间已经突破了原先在价格和种类之间单一的竞争界限,向着品牌、形象、口味、健康、促销、渠道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领域延伸。产品注重健康营养。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逐渐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是今后新品开发的主流。

  1.口味创新的必然趋势

  口味创新是品类创新的第一要素。消费者不会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买单。因此,如果一款产品的口味不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话,企业再怎么推广宣传都难见效果,销量难以提升是可以预见的。只有紧跟市场需求

  的发展步伐,适时开发创新新的产品口味,才能使企业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场合的消费需要,各个休闲食品厂家应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差异化细分,并以此设计出不同规格的产品包装,如针对个人消费的小包装、可供多人分享的大包装和赠送他人的礼品装等。尤其是配合独立小包装在内的组合包,既可满足分享需要,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卫生方面的期望,同时还可兼顾不同口味。

  3.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

  明星代言策略,树立品牌形象;文化代言策略,成功启动市场;渠道模式创新;多方整合推广策略。

  三、休闲食品发展中的几点思索

  国企业来说,高端时代是机遇更是挑战。 1.面临的挑战休闲食品企业不仅具有潜在的市场发展契机,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可谓是站在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上。当前,休闲食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品种相对单一或是跌入多品系漩涡。由于企业实力不足,在产品开发上必然难以进行较大投入,因此一般中小休闲食品企业在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品种都比较单一,可供目标消费群体选择的余地较小,与对手在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消费群体口味发生变化,难以及时跟进,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

  2.品牌分辨模糊,品牌影响力有限。中小型的休闲食品企业品牌影响力受限于局部市场上,可能会有一部分目标消费对象,有限的品牌知名度也仅仅局限在较小的地域市场,作为新进入者,其品牌的美誉度尚未建立,市场对其的认知尚停留在逐步熟悉的阶段,而自身已经不得不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的挑战或打压。 3)市场运作能力不足,渠道通路建设粗放。由于企业实力有限,相对竞争对手,对渠道的驾驭能力必然处于下风,与渠道进行谈判的筹码不足;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市场运作经验不足,营销手段单一,激活市场能力有限;销售管理水平较低,激励手段和力度与销售目标之间有一定差距;产品包装单一,缺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经验。 4)产品不能与时共进。在近几年的休闲食品发展过程中,天然化、健康化、时尚化、功能化已经是休闲食品新趋势。一些企业在领头企业早已采用罐装、听装、透明装、单颗粒包装等迎合天然、时尚、健康发展要求

  的包装时,很多企业仍旧用封闭、粗糙、沾粘等看不见、不美观、取食不卫生的陈旧包装。在价位没有太大差别的前提下,销售竞争力就会明显处于劣势。

  2.发展的思路

  休闲食品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由于食品行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完成在即,企业间的竞争力度日趋激烈。可见,休闲食品企业是集机遇与挑战于一身。

  1.实施差异化策略。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2.产品开发坚持本土化策略。休闲食品企业在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口味、营养、健康等潜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口味、开发新包装,争取在口味、包装以及营养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3.市场定位策略。为了保证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本土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适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除了定位低端市场外,也可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以期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4.加强对外交流。本土企业应该向外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学习他们的创新能力等,争取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杯羹。

  简言之,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适时采用差异化战略,通过新品开发、品牌建设和渠道延伸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拓展。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3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品种日益丰富,但其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等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成为现阶段影响县城卫生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贸市场、中小餐饮、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农贸市场、中小餐饮、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科学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去年开展对农贸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餐饮服一条街专项整治、白酒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调查,初步掌握了辖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县城食品行业现状

  (一)农贸市场、卤食店、小食品店的现状。XX镇辖区内有农贸市场2家,卤食店62家,糕点店12家、小食品店36家。从业人员8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二)中小餐饮、职工食堂、糕点、冷饮等的现状。经调查,辖区现有可统计餐饮服务单位650余户,县城263户,90%以上为小型餐饮店。已取得许可证187户,无证76户,无证的经营户主要集中在小吃一条街的小餐饮店和综合市场的茶楼,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单位食堂无证现象也比较明显。

  (三)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现状。

  经调查,辖区现有食品加工小作坊67家,已获得营业执照的12家,证照不全的55家,其中:白酒13家,植物油17家,粮食加工品15家,肉制品9家,饮料2,糕点及其他食品加工11家。调查显示,67家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是家庭式作坊,企业人员构成基本上是由家庭内部人员组成,共有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二、食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贸市场、卤食店、小食品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贸市场内经营者主要构成为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士等低收入、低保障的人员,形式多为家庭式经营,对于规模小、收入低的摊贩来说,办理健康证费用较高。导致食品流通经营主体办证率低,取证主体未按相关规定亮证;

  2.市场开办者在商品划行归市、摊位处理规范、环境卫生整洁、消杀“四害”达标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3.市场开办者应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促进城区集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洁的长效机制,使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同时,未建设食品快速检测室;

  4.农贸市场、卤食店、糕点、小食品店管理者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单薄、从业素质不高。对于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未深入学习。

  1.周边环境和生产加工场地环境不符合规定,卫生标准难以达到国家要求,均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导致许多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出现证照不全现象,不少企业仅有营业执照甚至无证无照而长期生产食品。根据当前我辖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消费需求,又不可能将这些未达到准入条件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一律取缔,也取缔不了。况且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还存在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业主安全意识差,生产工艺落后。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固执使用传统工艺。大多经营者认为,从事小企业小作坊加工食品多年,从来也没有人吃出什么问题来,认为自己的工艺没有大问题,并不认为会随着人体健康指标的提高而产生安全隐患。

  3.企业作坊规范化管理程度和自律意识低。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质量管理薄弱,绝大多数小企业、小作坊无质量管理制度,无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食品生产的随意性很大,主要靠业主的主观意识指导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基本是靠经验去控制,用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去判断产品质量没有一套规范的验收程度,大多无产品质量检验员和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下,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4.生产条件差,卫生状况堪忧。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特别是农村城乡结合区豆制品、熟肉制品、面点蛋糕加工小作坊,周围污水陈年不断,垃圾以及变质变味腐烂瓜果蔬菜长年成堆,苍蝇、老鼠、蟑螂、蚊子泛滥,加上小作坊生产场地和从业个人无卫生防护,隐藏着食源性食品安全事故。

  5.原料来源管理混乱。大部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无固定的原料来源途径,对购进原料只进行简单的外观验收,无进货验收记录,没有索取供货企业的资质证照和规定的正式票据,一般都是收款收据和销货清单,票据管理混乱,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找不到购进原料的票据,原料贮存不规范,有的将产品直接放臵在地上,无防水、防虫、防鼠等措施。

  6.检测力量脆弱、缺失。

  从当前区小企业小作坊整体情况看,绝大部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属自产自销,无产品检验设备、检验人员,不具备产品自检能力,主要靠监管部门监督抽验去判断产品质量,而监管部门抽样频次低、检验项目少、检验品种覆盖面低等食品检测力量脆弱问题越来越突出。

  7.群众安全意识仍较淡薄。

  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不强,在500余名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都不清楚,绝大数人不知道什么是“QS”标志,大多数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群众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食品安全观念不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仍较淡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不知道如何处理。少数群众对食品安- 67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

  三、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建议

  1.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中,政府应发挥食品安全负总责的作用,制定统一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各监管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告知政府和其他监管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大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无证照生产加工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达不到生产要求,卫生条件差,不能保证食品质量的黑窝点。

  2.在依法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引导、鼓励食品小企业、小作坊与规模企业合作,或小作坊之间互相合作,共打一个牌子,将有限的、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增添生产设备,改善生产条件,达到生产要求,联合做大做强。

  3.要加大帮扶力度,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政府应积极协调各监管部门加大帮扶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帮助小企业、小作坊做成规模企业,创造有竞争力的食品品牌,特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了,生产同一品种的小作坊、小企业的竞争力相应下降,将自动退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

  4.要加大投入,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XX县食品检验主要还是送上级部门检验机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不足,如果政府建立统一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的中介式的检验检测中心,通过认证后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结果,有利于整合检验资源,提高检测水平。同时,对监管部门根据职责不同配臵流动检测车,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5.要建立健全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网络。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大多分散在农村,产品也主要以农村市场为主,且存在数量多、流动性大、季节性生产、隐蔽生产等特点,而部分监管部门人员少,监管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在现有监管体制下,应安排专人负责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在村一级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及时了解和报送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生产加工状况,产品安全情况,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不断消除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安全隐患。

  6.加大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群众监督氛围。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是食品安全中隐患最多的地方,监管好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管好了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4

  近年来,河南经济稳步攀升,据统计部门初步核算,20xx年河南全省gdp达到20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经济居中原五省之首,全省人均gdp突破万元,达到元,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20xx年比上年增长%,经济发展实现了阶段性的跨越和突破。河南地处华北,“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古至今,都说明了河南的重要性,对我公司来说,更是这样,河南市场也更为重要。整体市场情况:

  人口情况,河南人总人口9700多万人,农村人口7500万人口,商务部的万村千乡超市在河南已基本完成。(这正说明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巨大)经济情况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河南的外出打工者相对较多,(礼品装销量有所带动)。

  人文情况,河南人重视朋友之间的礼上往来(礼品装),河南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看戏,看豫剧,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士,正是这批人士消费了胡辣汤产品的方便装(水煮型),在河南喜欢看戏的人士,最爱看的节目是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公司可考虑,在梨园春节目播出前后做广告或赞助,加深此类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印象,形成知名度)。

  消费习惯,喜欢有赠送,带奖的形式来购买东西,公司可考虑以实物赠送,刺激消费,如:食用油、围裙等方式按比例增送。这二十多天,主要在周口、开封地区,走访客户,了解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市场发展动态做市场调查。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客户反映我公司的产品口味不是很辣,相比有些淡,终端没有支持,提出需要业务人员,帮助开发市场,需求比较恳切,从谈话中也了解到客情及市场维护比较简单,业务员只是报货、通知公司政策,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对公司产品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放在主要地位(也有可能是行业情况),虽然只是这两地区的走访调查,但我相信也能代表河南市场的部分整体情况。我们同时也走访调查了终端销售点的市场情况,显露出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公司产品在终端印象模糊,客户没有品牌概念,只知道是胡辣汤。同时也对逍遥胡辣汤有模糊概念,客户对公司产品基本没有忠诚度。在超市也有与部分消费得沟通过,沟通中了解到他们也知道有胡辣汤,不知道有什么品牌,无从选择,只有随便买。市场通路情况:

  一、ka市场,在商超基本上都有京遥品牌的产品,同时占主导地位,销售量很大,(据听说20xx年河南市场销售1300万左右,而且其中还有部分地区没有作好)。其次,逍遥三堂品牌的产品,也进入了商超,但陈列位置不好,也有一定销量,老杨家的胡辣汤也进入了部分商超,商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京遥。

  二、流通市场,逍遥香的产品,在河南区域普遍不错,比如说在开封、周口销量就挺好,(最明显在太康,一个月就有20xx年多件的销量)老杨家的小包装,销量也不错,基本主导了小包装的市场,京遥公司的好逍遥产品在流通市场普遍开来表现也不俗,其余的有老丁家,周老大,逍遥宝元等诸多公司的产品在流通市场也有销量,但销量不大,流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逍遥香。针对以上市场情况,可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海军部队,开拓新战区,重点加大业务员开发新客户奖励措施。让业务员精力和主力放在作好新客户的开发工作,布建客户网络。公司可考虑组建促销团队,帮助经销商铺货,并开发更多二批及终端,快速占领市场,并宣传公司形象(最早生产胡辣汤的企业之一,较早较专业,销量一直较好)产品卖点(滋补胡辣汤行业第一领导品牌,胡辣汤行业第一有形象代言人的企业),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决定待明年网络基本建全,在河南卫视作广告)最终稳定客户,提升销量。

  2.地面部队,维护坚守已得阵地,扩大胜利果实。

  印制pop张贴画,在客户及终端店处张帖,作好产品陈列,如果是货架,最好放在位置,人口流量较大的,销售量大终端店可考虑作门头招牌作适当促销方案,加强终端店老板对我产品的认识及对产品的信心,树立我公司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直接刺激者消费,达到喝胡辣汤就喝香利来的,最终稳定全面提升销量。

  3.空中部队,空中轰炸,快速扩大战区。

  以电视广告形式宣传,公司出台快速占领市场策略,目的`提升品牌形象,做大胡辣汤行业,塑造行业中的典范,成为河南省胡辣汤企业第一领导品牌,销量第一品牌,由品牌到名牌过度,快速发展,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最终成为中国胡辣汤行业第一领导名牌,第一龙头企业。

  开发河南市场的三大建议:

  1.员工培训长效机制

  公司的品牌至名牌的过度,形象的塑造提高,销量的提升,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都是由人来作的,由此看来,人是由为重要,企业的“企”字去掉“人”,企字就成了“止”了,企业就停止了发展,更谈不上利润。21世纪就是学习的世纪,给员工培训,(费用一名业务人员大概300元)只有让员工与时俱进的学习,员工才能得到与时俱进的成长,员工学习,员工得到了成长。员工的素质、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和长进。相信对工作会充满热情,富有激情,敢于挑战新的目标,新的高度。同时公司也有了企业文化,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更稳。

  2.佣金制度

  俗话说:“有利才有力”,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有赚到更多钱的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推动业务人员全力以赴的去拼搏,去开发更大的市场,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一心一意跟随公司走得更远。(具体方案待定)

  3.经销商关系维护

  公司需要经销商的资金资源,当地的客户网络资源,送货车辆,销售队伍,需要这样一个平台,需要这样一个枢纽,提升企业销量,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经销商设计培训一次,给他们一次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思想跟得上公司发展步伐,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公司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正在逐渐成为日常的必需消费品,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我国休闲食品产业潜在市场已经超过400亿。

  以食品机械、食品包装为代表的相关行业,也以食品产业迅猛发展为契机,共享食品产业发展盛宴,产品追求多样化、通用化和多功能集成化。

  在休闲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等问题。另外,休闲食品同质化等现象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国外休闲食品产业链相比,我国大部分产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终端产品。

  国内休闲食品发展的问题

  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目前市场上的休闲食品不计其数,每一类别的产品也令人眼花缭乱,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产品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

  由于休闲食品产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大部分产品的前期固定投入并不是很高,这也导致了中国休闲食品的虚假繁荣。

  这些中小企业大都跟在大企业后面,只要知名企业推出新的产品,他们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市场上推出同类产品。这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恶性竞争,对于产品的发展不利。

  产品缺乏创意

  包装方面: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产品包装在目前这个时代已经显得太土,已经落下了时代潮流。

  口味方面:虽然近些年,由于食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上游行业的发展,终端食品的口味在不断增加,但口味方面仍然感觉是一个尚未完全突破的方面。很多产品仍然固守在以前的口味上,并没有大幅度的改良。

  宣传方面:受到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影响,大部分企业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进行企业自身形象、企业文化的建设。大部分休闲食品企业并没有在媒体进行宣传、甚至包括公司网站都是东拼西凑。

  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

  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优秀的经销商。在目前休闲食品产品林立的时代,优秀的经销商将为产品的销售带来可观的利润。而目前,只有中大型企业的产品营销网络比较健全。而优秀的经销商、代理商也已经

  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撒网,他们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有前景的产品。

  另一个则是企业自身缺乏营销的手段。不仅仅是缺少优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企业,自身的营销手段也捉襟见肘。据了解,目前很多企业自身都没有系统的营销方案。

  产品研发后劲不足

  产品研发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动力,恰恰是这一点被大多数企业忽视了。有些企业是因为创办初期,缺乏资金;有些企业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只顾着按照自己老路子走。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缺乏大量食品研发的技术人才。往往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遇到了困难就放弃了。

  目前很多企业开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但也是嘴上夸夸其谈,真正落到实处,都是虚无的。真正搞产品研发的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休闲食品行业实现全面繁荣。

  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行业急速发展的背后,同样迅速出现的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地查处的不安全食品。

  归结到一点,那就是生产企业的不负责任。有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追逐利益,不惜一切;为了赶订单,减少自身对食品的安险。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负责人的企业家都不应该拿消费者的健康等开玩笑。

  中小企业之殇

  中国的休闲食品产业有太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到中国休闲食品产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

  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缺乏指导性,缺乏自主性,缺乏创新性,缺乏监管……这些都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将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退去。

  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大都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产品以及思维方式。满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思进取。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靠低廉的价格扩大竞争力,而不是靠产品的硬实力。在原辅料涨价的背景下,成本的增加成为企业重大负担。

  中小企业突围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找出自身产品的优势条件,为产品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品,其他产品作为辅助。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包装。规范化管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创建品牌效应。品牌是一种消费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且具不可模仿性,一旦树立了品牌,就成了企业竞争优势。一些意识前卫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

食品行业调研报告6

  一、行业概况:千亿市场的好赛道

  1.1千亿速冻,历久弥新

  何为速冻?速冻指的是采用专业设备,将预处理的产品在低于-30℃的环境下,迅速通过其最大冰晶区域,使被冻产品的热中心温度在20min~30min内达到-18℃及以下的冷冻方法。而速冻食品指的是采用速冻工艺生产,在冷链条件下进入销售市场的预包装食品。

  速冻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状态、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在这样的冻结条件下,细胞间隙中的游离水和细胞内的游离水及结合水,能同时冻成无数微小的冰晶体,冰晶分布与天然食品中液态水的分布极为相近,这样就不会损伤细胞组织。当食品解冻时,冰晶融化的水分能迅速被细胞所吸收,而不至于产生汁液流失。

  速冻行业千亿市场规模,5年CAGR达10%,量增是主要驱动力。速冻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市场规模在16年突破千亿大关,18年预计到1300亿以上。拆分量和价两个因素看,长周期看单价增速与通胀基本持平,11-18年单价复合增速为2.3%,产量增长是市场规模增加的主要驱动力,11-18年产量复合增速达10.8%。

  1.2细分品类:面米和调制食品占据主要份额,处于不同行业发展阶段

  速冻面米和速冻调制食品占据主要份额。我国速冻食品按照产品种类可分成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其他食品三类,速冻调制食品包括鱼糜和肉糜制品,包括鱼丸、蟹棒、肉丸、午餐肉等,多用于火锅、麻辣烫等场景,速冻面米制品包括水饺、汤圆、油条等,速冻其他食品包括速冻菜肴和速冻农水畜产等。17年速冻行业整体规模为1200多亿元,其中速冻面米和速冻调制食品占比分别为53%/33%,是速冻食品的主要构成。

  具体来看:

  速冻面米寡头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当前速冻面米行业头部玩家为三全(含龙凤)、思念、湾仔码头、安井和千味央厨,CR5达到72%左右。事实上,在08年左右,思念、三全、龙凤和湾仔码头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近年来虽然涌现出安井(速冻火锅料为主)、千味央厨(原思念旗下)等玩家,但总体来看行业寡头竞争格局仍然较为稳定。主要原因系速冻面米作为主食替代品,多在商超渠道销售,面向C端为主,多年来,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龙头已塑造一定的市场认知度、渠道和产品优势,而且目前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复合增速2.5%)。

  速冻调制食品处于成长期,集中度有待提升。安井食品是速冻调制食品的主要龙头,市场整体比较分散,且复合增速较高,处于成长阶段。由于速冻调制食品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包括餐饮端(火锅店、麻辣烫、关东煮等)、便利店和家庭端,未来随着餐饮最佳赛道火锅行业的规模扩张,以及便利店全国化渗透带来的速冻调制食品增量需求,我们认为这一细分品类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安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其产品、渠道和供应链优势,有望抢占增量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速冻菜肴方起步,成长空间广阔。速冻菜肴正在兴起,目前规模比较大的有功夫鲜食汇(功夫集团旗下,服务真功夫门店起家,17年对外开放供货)、信良记(主营水产品预制菜,目前有5000- 7000吨年产量的小龙虾)等,预计规模都在10亿左右;行业内上市公司也于近几年入局,安井18年将“其他制品”分类扩充为“速冻菜肴制品”,将原有的千叶豆腐、蛋饺、天妇罗等产品归入其中,调整经营策略为三剑合璧,开始大力发展速冻菜肴行业,19年收入规模做到5.5亿,三全食品、千味央厨也布局了少量速冻菜肴产品。整体来看,行业内中小玩家较多,行业整体方兴未艾,我们认为随着餐饮端对预制半成品需求的增加,速冻菜肴类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1.3国际对标:相较欧美日的人均消费水平,尚存很大空间

  我国速冻食品的人均消费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和花色(品类)上,我国距离欧美日均有较大差距。1)人均消费量上,美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达到84.2kg/年,欧洲42.6kg/年,日本也达到了22.9kg/年,但相比之下我国的人均消费量仅为10.6kg/年,较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速冻食品的花色(品类)上,美、欧、日均保持在2500种以上,而我国仅600种,较发达国家亦有差距。

  对标国际,我国速冻食品未来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观察1980年日、美及欧洲各国冷冻食品消费量,可以看到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量高于1980年的日本,尚不及当时的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饮食习惯和口味上的差异,各国在速冻食品消费品类中有所不同,欧美各国的速冻蔬菜消费最多,比例可能在30%以上;日本则是调理食品消费类最大,比例超过50%。与饮食习惯相对较为接近的日本相比,我国的人均速冻食品,尤其是速冻调制食品的消费量尚有翻倍空间。

  二、为什么我们看好速冻行业?

  速冻行业发展的根本动能是BC两端的降成本诉求,包括人工、房租等显性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隐性成本。C端来看,家务社会化大趋势下,应用速冻食品可以减少烹饪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陪伴家人、工作、休闲娱乐。B端来看,连锁化率增加+外卖要求出餐速度提高+外卖高扣点率、人工租金成本提高挤占餐厅利润,应用速冻食品不仅可以降低显性成本(如缩减后厨,降低人工和租金费用),也能够降低机会成本(因出餐速度不够快/产品不够标准化而导致的客流损失)。因而,出于对降低成本的诉求,无论是显性成本,还是时间、待把握的客流等隐性成本,速冻都是具备BC两端充沛需求动能的好行业。

  2.1 C端:家务社会化趋势,增加外食、外卖和速食需求

  家务社会化是人口结构、宏观背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长期趋势。随着年轻人工作时间变长、女性劳动比例增加、家庭规模减小等趋势的演变,人们做家务的时间、能力和意愿都有减少,原先为满足家庭成员生活需要的各项家务劳动,将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具体到一日三餐来看,就是外食、外卖和速冻食品的需求增加。具体来看:

  年轻人工作时间增长,当前城镇就业人员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在95%左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相关数据,过去十年间,平均工作时间在40小时/周及以上的人数占比逐渐提升,尤其是25-34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接近96%的就业人员其周工作时间大于等于40小时。

  此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显示女性工作比例逐年提升。而与此相对比的是,中国女性家务劳动参与率超过70%,位居世界第一。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而言,由于家庭结构因素(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照料程度提升)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其烹饪意愿和技术普遍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新一代独生子女普遍烹饪水平较低,依赖便捷的半成品食材。据统计,一线城市的新中产群体每个月下厨的次数仅为15.1次,平均每2天才下厨一次,如果我们按照一日三餐计算,每个月年轻人下厨的比例仅为16.8%。

  无论是年轻人工作时间增长,或是家务劳动主要参与方——女性的工作比例逐年增加,再是家庭结构因素导致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家烹饪频率不高,随之对应的是烹饪水平下降,这些因素都催化了家务社会化的不可逆趋势。家务社会化指的是原来维系家庭功能所必需的各项家务劳动,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去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过程。反映在一日三餐上,就是外出就食、外卖、使用速食或速冻的比例增加。

  从数据来看,用餐饮业规模/总人口来衡量人均外食支出,当前人均外食支出约3500元,相较于10年前已经翻番,年均复合增速8.9%。除外出就食以外,方便速食的规模也在不断上升,从方便食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总产值的逐年增长可见一斑。

  2.2 B端:标准化+出餐快+降成本需求,速冻是最佳选择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是较为确定性的趋势,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标准化食材的应用有助于菜品复制粘贴到每一个餐厅,使得全国各地的餐厅能够提供标准化出餐,这对于餐厅的连锁化扩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外卖的蓬勃发展也是当下不容忽视的.趋势,外卖平台竞争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速度,用速冻半成品可以省去食物原材料到半成品的加工阶段,提高出餐速度,符合这一趋势的需求。再者,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成本压力如悬顶之剑,外卖虽然增加了餐饮企业的收入,但是其高扣点率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人工和房租成本与日递增。餐饮企业的利润本来就薄,高扣点率+人工+房租的压力下,降低成本迫在眉睫,使用速冻产品可以通过精简后厨,减少人工、房租来缓解成本的压力。因此,在标准化+出餐快+降成本的三大诉求下,速冻是餐饮企业的最佳选择。

  2.2.1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增加标准化需求

  连锁餐饮业规模持续扩大,且连锁化率提升。我们从两个数据口径来观察这一现象,其一,从欧睿数据来看,19年中国餐饮业规模近5万亿,其中连锁餐饮业规模5000多亿,占比约10%。纵向来看,连锁餐饮业规模逐年提升,且其同比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整体增速,呈现出连锁化率提升的趋势。其二,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口径来看,我国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前达到2000亿元左右,10年复合增速达到9%。其占规模以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的比例逐年增加,当前已接近35%。

  除了连锁化率提升以外,连锁企业呈现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无论是龙头餐饮品牌的开店数据,抑或是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企业整体的表现,均呈现了这一态势。

  1、规模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平均门店数量逐年上升。连锁企业门店数量高速增长,而企业数量几年来变化不大,主要系单企业的门店数量增加,通过简单测算平均门店数量,近10年来已经从38家上升到64家。

  2、以海底捞、肯德基、星巴克为代表的龙头连锁企业开店提速。以海底捞为例,其17/18/19年的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98/200/308家,其开店速度保持向上态势。

  连锁化率提升并且头部集中的趋势增加食材标准化+高效率需求。以海底捞为例,蜀海专门为其供应食材,颐海国际供应调料,前端门店的食材需求由上游关联企业集中供应,一方面可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因此,对于连锁企业而言,集中向上游采购速冻半成品原材料,能够保证原材料端的标准化和高效率需求。

  2.2.2外卖规模增长,要求出餐速度更快

  外卖规模增长,提高对出餐速度的诉求。2019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6000亿,目前占餐饮整体市场规模12%左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以美团外卖为例,15-19年交易额CAGR124%,19年全年GMV近4000亿元,交易笔数87亿笔,日均交易两千多万笔。

  此外,餐饮外卖市场处于寡头竞争格局,美团市占率6成以上,饿了么市占率3成左右,配送速度是一个竞争焦点,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因此,随着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订单配送时长也不断减少,对应的是出餐速度要求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餐饮企业做外卖生意需要原材料能够快速响应配合,给予了速冻半成品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2.2.3外卖高扣点+人工租金成本增加,餐饮业压缩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

  外卖行业的扩容除了在出餐速度上增加了对半成品原料的需求以外,外卖平台普遍的高扣点率挤压餐饮企业利润,也进一步提升企业降成本诉求。

  外卖平台交付成本较高,利润较薄。因此,外卖平台保持高扣点率是长期趋势,这对餐饮企业是一种利润压力,强化企业降低成本诉求。外卖平均客单价一般在40~50元之间,提升空间有限,而骑手等成本较为刚性,下降幅度也有限,因此外卖平台交付成本难以下降,利润水平整体较薄。以龙头美团外卖为例,其19年也才实现营业利润率转正。目前美团的扣点率一般在18%-21%左右,饿了么相比美团低1-3pct,由于外卖业务当前盈利能力有限,保持高扣点率去维持盈亏平衡将是长期趋势。体现在美团财报上,就是变现率(外卖业务收入/GMV)的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达到14%左右。

  除了面临外卖平台高扣点的压力以外,餐饮企业自身的人力、租金成本也在逐年增长。原材料、人力和租金是餐饮业的三项主要成本,三项合计成本可达到收入的70%左右。近几年来,人力成本与租金成本涨幅明显。租金成本方面,以上海为例,商铺平均租金从17年的5-6元/日.平米上涨到8-9元/日.平米,短短三年间涨幅超过50%,按照餐饮业坪效2.5万元,商铺平均租金8.5元/日.平米计算,一般餐饮企业的租金成本占其收入的12%及以上。人力成本方面,近几年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5%左右的同比,跑赢通胀。按照餐饮业人效23万元,人均工资5万元计算,一般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要占其收入的20%左右。租金、人力这两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逐年上涨,给企业利润带来较大的压力。

  餐饮企业普遍利润不高,压缩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根据中国餐饮年报公布的餐饮子行业平均净利率,正餐净利率在5%~7%,火锅净利率较高(因为省去了部分后厨),在10%~15%,快餐波动较大,在6%~15%。整体来看,餐饮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但其对人工和租金的变化较为敏感。根据敏感度测算,假设人力成本占比20%,租金成本占比10%,若人工和房租成本各增加10%,将拖累净利率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长周期来看,人工和房租成本涨幅持续跑赢通胀是必然趋势,将会进一步侵蚀餐饮企业利润,餐饮企业亟需压缩成本提升盈利。

  为何速冻可以降低成本?精简后厨。另外,应用速冻半成品也能够将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防控风险。我们认为,速冻降低成本的关键不在于原材料,因为食材流通环节增加了速冻企业和各级分销商等利润分享者,哪怕考虑到速冻企业的集采规模效应,结合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成,餐厅的采购价格也未必比直接采购原材料来得低。关键还是在于速冻有利于精简后厨。后厨作为典型的成本中心,餐厅应用速冻半成品,能够精简从原材料到熟食加工过程中的洗菜择菜工、厨师等人员配置,以及精简后厨面积从而降低租金成本。

  此外,后厨人员、后厨占用的餐厅面积等成本都较为刚性,面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所导致的行业需求下滑时期,不利于调节成本,会承受较大的利润损失。而应用速冻半成品有助于餐厅将后厨移出一线门店,将原本的固定成本转化为速冻半成品材料这一可变成本,从而加强餐厅防控风险的能力。

  三、为什么是现在?来自日本的经验

  速冻行业需求具有持续可观的空间是一个长周期逻辑,那为什么是现在推荐?我们认为,过去我国速冻行业的人均消费量明显低于欧美日,主要系需求端消费者使用频率有待提高(背后存在对速冻食品“不健康”的担忧)+供给端冷链运输水平较低两方面原因。具体来看:

  1)需求端:消费者使用速冻频率有待提高。根据一些调查,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使用频率仍有待提高。每周购买一次速冻食品的消费者仅占到5%,每个月购买1-2次的仅占25.2%。对比日本来看,每周购买1次以上速冻食品的消费者达到32.7%,每个月购买2-3次也达到25.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还没有广泛使用速冻食品,亦不足以支撑人均消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消费者消费频次较低的一部分原因是对速冻食品“不健康”的担忧。根据一篇学术文章(2018年)对速冻食品刻板印象的调研表明,71.91%的问卷受访者认为速冻食品中添加了防腐剂,54.04%认为速冻食品没有非速冻食品安全,食材也不够新鲜。诚然,传统的饮食观念是“新鲜=营养”,而速冻食品经过二次加工后,造成了绝大多数消费者存在“不新鲜、有添加、不营养”的观念,从而影响了速冻食品的消费习惯。

  2)供给端,冷链运输水平较低。尽管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本面持续向好,但在人均冷库保有量角度,我国仍低于主要的发达国家。14年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仅为0.116立方米,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甚至低于印度等新兴国家。冷链运输网络尚不完善,在供给端制约了速冻食品的运输半径和普及范围。

  首先要明确的是,速冻并不等于不健康。客观来看,速冻食品可能会在其冷冻过程中由于生成冰晶而导致细胞渗水和细胞结构有所破坏,故而造成一部分营养成分流失。但是对比外卖(对家庭烹饪的替代性高),速冻食品的营养还是有保证的:

  1)根据熊凤娇(2018)等学者的研究,常见的速冻调理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普遍在10mg/kg16mg/kg的区间,远低于国家标准的30mg/kg,也低于国际标准20mg/kg,考虑到原料食材中即存在硝酸盐,速冻食品在加工中添加亚硝酸盐的程度实则非常低。

  2)315曾对外卖食品做过统计,腌制样品中硝酸盐最高值可达27mg/kg,存在一定超标风险。

  3)三全实验室曾经做过实验,新鲜包菜切片后细胞壁完整率为82.5%,速冻包菜切片后细胞完整率也高达76.7%,可见细胞完整率也比较高。

  因此,速冻技术本身就是对新鲜食材最大限度的保鲜,另一方面速冻食品也有国家食品安全检验的背书,品质有保证,随着速冻技术的发展,未来速冻食品的保鲜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短期来看疫情是一个消费者教育的时间窗口。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文章指出,截止今年2月24日的4周内,速冻食品的购买者中有26%是新购买者,2/22-5/15这12周内,速冻市场整体同比去年增加29%,其中家庭渗透率增加8%,由此可见,许多没有购买速冻食品消费习惯的家庭开始接触这一品类。

  长期来看,需求端对标日本,随着人口结构的推移与消费习惯的改变,具有充分的潜力;供给端随着冷冻技术和冷链覆盖面积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支撑速冻行业的发展。从长周期来看,速冻行业的发展正当其时,恰逢起步中。

  3.1需求端:对标日本,速冻后面大有可为(略)

  由于日本的社会文化、饮食习惯等与我国有一定相似性,在探究速冻这类消费品时,参照日本的发展经验有一定的意义。通过人口结构、消费特征的对标,我们认为中国当前可类比日本80-90年代,且后续的人口结构、消费特征也将呈现与日本90年代以后类似的趋势。因此,日本速冻行业的发展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对于日本而言,其90年代往后十几年中,速冻行业增速远高于餐饮业整体增速,且龙头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进一步全品类化发展,其中行业扩容主要系餐饮端渗透率增加+家庭端用量翻倍,体现其适应人口特征、消费习惯变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标日本,我们认为速冻行业未来大概率是餐饮规模和速冻使用渗透率双增+外卖推动速冻用量+家庭用量增加三条主线共进,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空间。

  3.2供给端:速冻技术+冷链运输是必备

  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冷链体系的建设。速冻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低温环境,以此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其中,厂家速冻环节需要应用急冻工艺,迅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以防止冰晶生成过程中导致的细胞渗透失水和细胞结构破坏,从而影响食物的风味。目前,速冻设备的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冷冻设备只是冷链体系的其中一个部分,此外还有冷库冷藏、冷藏车/船运输和冷柜销售等环节。

  从总体上看,我国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速冻食品在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的盲点、断点。但是,随着近几年冷库规模、冷链物流规模的快速发展,其中冷库容量、冷链物流总额近几年的增速均接近20%,食品冷链的流通环节支持能力不断提升。

  3.3展望十年:速冻行业尚有翻倍空间,龙头受益于行业扩容+全品类化+集中度提升三重逻辑

  上文我们已经详细论述了中日之间速冻行业的可比性,参考日本的经验,由于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的变迁,同理,长期来看我国行业空间仍有翻倍的空间。参考日本速冻企业集中度提升、全品类化的趋势,也正与我们观察到的,国内速冻龙头企业逐渐全品类化发展相吻合(安井拓展C端米面类产品、三全进军涮烤类产品、海欣收购米面企业百肴鲜等),且由于中低端产品原材料成本看长期仍然较有压力、中高端产品品牌优势突显,速冻龙头企业兼具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长期精耕行业带来的品牌优势,有望逐步提升市占率。展望未来十年,速冻企业龙头将长期受益于行业扩容、全品类化发展和集中度提升的三重驱动因素,实现确定性的发展。

  四、从BC两端谈速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目标客群,找到合适打法,塑造相对应的竞争力是关键。BC两端目标客群不同,其对速冻产品的诉求也有区别。B端由于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对于他们而言,在品质有所保障、供应稳定的基础之上,产品性价比是首要考虑因素,对应到速冻生产企业,成本优势、供应链能力及渠道网络是关键竞争力;C端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研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痛点的好产品,甚至在消费者心中竖立起品牌是要点,因此对于速冻生产企业而言,敏锐的产品嗅觉、日积月累的品牌力和渠道网络必不可少。

  1)ToB端:渠道网络是基础,成本优势是打造性价比的关键,供应链能力是支撑

  经销商渠道网络是基础。虽然说国内连锁化率有所提升,但是整体餐饮企业还是比较分散,三十万余家的餐饮企业,连锁化率在10%左右,厂商需要经销商利用自己的资源,对接到这些分散的小餐饮企业,帮忙推广产品,而产品销量的增加,也会反哺到成本和供应链。因此,成体系的渠道网络布局不可或缺,公司通过建立和广大经销商的信任和联系,扩大自己的销售边界,延伸触角到分散的小餐饮企业,是销售产品,规模起量,成本和供应链能力有优化空间的基础。

  B端价格敏感,厂商具备成本优势,方能给予下游经销商和终端更多价值空间。餐饮业,尤其是小餐饮企业本身利润就薄,应用速冻半成品的主要驱动力是简化后厨、降低成本,因此必然对速冻半成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对于厂家而言,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规模效应,在采购、运输和生产上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管理平抑原材料成本波动(尤其是近几年鱼浆、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管控费用的投放,通过自身的成本优势,在保持自身一定利润水平的同时,给予下游经销商和终端(餐饮店)更多价值空间,方能下游激发的需求。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不可或缺。速冻食品的产业链较长,从上游原材料初加工,到速冻食品生产、冷链运输、下游冷库/冷柜储藏到终端消费,其中跟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最相关的是生产和冷链运输环节。充分的产能布局能够保证稳定及时响应下游需求,而部分龙头全国化产能基地的铺设更是可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地制宜研发新品;除了产能以外,速冻产品需要全程冷链运输,企业对冷链的投入和高要求是产品质量安全过关的重要一环,这正符合了下游餐饮企业对产品供应稳定和质量放心的诉求。

  2)ToC端:产品属性仍突出,品牌和渠道网络是加分项

  我们认为,C端更加看重产品能否贴合消费者需求,这就要求厂家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快速抓到市场热点,提供符合消费者当下需求的好产品。以日本味之素为例,其抓住了消费者追求好吃+便捷的需求,推出了微波炉复热即可食用的煎饺,最终成为爆款,长期位居日本煎饺类产品榜首。以安井为例,其把握住消费者对中高端速冻火锅料的需求趋势,于19年推出锁鲜装产品,销售额迅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三四亿体量的大单品。而安井手抓饼、洽洽小黄袋等虽然不是行业内的先发者,但目前都做到了相当可观的体量,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安井和洽洽的品牌力与渠道网络。他们通过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以及渠道密集铺货增加曝光度和可获得性,得以后来居上。因此,对于C端而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始终是根本,而品牌力和渠道网络也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所在。

  五、相关企业分析(略)

  我们看好速冻行业在人口结构、宏观环境大趋势下的长期发展空间,无论是餐饮端、家庭端,或者说介于两者之间的外卖通路,均有机会带来相当可观的行业需求增量。对标日本,我们认为速冻行业尚有翻倍的市场空间,在速冻行业这一优质赛道中,安井作为行业龙头企业,B端依靠渠道、供应链和管理效率,具备成本优势,C端市场嗅觉敏锐,大单品频出,综合来看核心竞争力突出;三全近两年大力改革机制,效果显著,20xx年重点切入涮烤类产品,全品类化发展值得期待;海欣产能瓶颈突破,且延伸品类至速冻米面类,产能+品类突破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5.1安井食品:渠道+产能布局完善,先发优势深厚

  5.2三全食品:老牌速冻米面龙头,迎来变革红利期

  5.3海欣食品:品类、产能瓶颈均有突破,步入快速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