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3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审计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审计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审计调研报告

审计调研报告1

  我局对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进行审计及审计调查,发现个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核算及监督管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占用部分专项资金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专项资金结余量较大;拨款环节多,部分资金未全部纳入专户管理;受益项目未按期完工或未能及时验收;专项资金未能及时拨付到位以及专项资金的零星分散等。这些问题会相应产生许多弊端,其一是逃避了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其二是资金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专项资金到底有多少心中无数;其三是造成专项资金长期闲置,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其四是会形成新的违纪,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单位的“自留地”,什么费用都往里面挤;其五是资金零星分散造成资金的效益性不高。

  究其原因是:一是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有关领导、财务人员和一些具体办事人员对政策法规不熟;二是预算管理比较粗放,缺乏统筹考虑;三是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四是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不够。

  针对存在问题,审计建议:一是规范会计核算,各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专用账户管理;二是下达项目资金时核拨一定的工作经费,以免其他费用再挤专项资金;三是进一步改进预算安排方法,使项目安排更加合理和科学,集中财力,每年选定几个有代表性、能启动相关投资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按规定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四是加强监督工作,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效益性问题,促进资金分配的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五是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六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监督,督促项目单位抓紧项目建设,如期完成项目计划,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审计调研报告2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广泛开展,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已成为政府投资审计的重要组织形式。聘请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不仅缓解了审计机关任务重、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充分利用了中介机构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审计机关的业务覆盖面。但由于中介机构存在高竞争性和逐利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弊病,导致其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审计风险依然很大。为更好的发挥好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积极性,更好的服务全区经济健康发展,我就如何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谈以下几点。

  一、聘请中介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客观现实

  (一)审计机关人员不足是普遍现象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作为基层的审计机关而言,每年都要面对上百个审计项目以及政府逐年递增的.投资规模,要做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二)投资审计专业性要求较高

  当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投资审计工作的要求,由于投资审计工作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而我局目前既懂工程造价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的优势互补

  社会中介机构聚集了一批精通建筑、水利、公路、桥梁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造价师,在投资审计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完全可以依托中介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和审计机构行政职能、手段,实现优势互补,体现最佳社会效益。

  二、组织中介机构参与国家建设项目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理念和操作规范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介机构的人员从事的是社会审计工作,由于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重点、规范准则、职能职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机关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审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中介机构的特殊性,存在着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项目现场审计时间少,审计质量距离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如去年在审计机关复核一个中介机构初审的装饰装修工程结算时,及时发现中介机构错套定额标准而挽回经济损失近20余万元。

  (三)中介人员参审存在的风险

  组织中介机构参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是审计组织形式的创新,在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中,许多基础性工作由中介参与人员完成,而最终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出具,对外承担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仍是国家审计机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协审人员采用了不当的审计程序、方法或错误地判断了审计事项,作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二是中介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技能差而形成的风险,如对接受审计的项目进行转包或分包导致责任心不强影响审计质量或进度。三是中介机构协审人员职业操守低、廉洁意识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故意“放水”给项目审计带来很大的风险。

  (四)审计成效不够明显

  中介机构的初审大多只关注了对造价的审核情况,而对建设程序及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以及投资效益等内容缺乏深入的审查和揭示,很难发现大要案线索(而这些本是各级审计机关所重点关注及自身职责应为的),从而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和审计成效。

  (五)中介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介机构一般同时接受了来自不同审计机关或被委托单位等方面的审计项目,由于内部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强,极易出现中介机构为应付项目审计而审计,对项目整个情况及流程不知晓而最终草草了事。如一个项目,在中介机构协审了三年,而具体主审的人员也换了2、3个,试想这样的审计结果会有多高质量?

审计调研报告3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生了对公共财政资金支出效果进行问效的要求,__区审计局按照人大、政府的要求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陆续实施了一批绩效审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绩效审计工作的推进。

  一是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审计的要求贯穿到财政审计的全过程,加大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比如通过对车辆维修、加油和保险未进行政府采购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管控,对非定点商家不予付款的建议,促使财政对国库支付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从付款源头进行管控,切实落实了监管,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府的认可。

  二是围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各预算单位管理的出租房屋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反映出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租金明显偏低及个别租赁资产的漏管等问题,促使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街道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措施,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

  三是以涉及民生资金为重点,注重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如对我区公卫资金审计中,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八大类30项医疗业务指标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主管部门违规向基层分配资金、基层单位虚报工作量领取补助资金等问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中反映出专项资金闲置、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并通过审计整改,促使卫生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财政部门对闲置的保障房资金统筹安排、及时使用,取得较大的影响。

  四是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的跟踪审计力度,确保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助力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如对城建计划落实情况的审计中,反映出项目开工率不高、中期计划调整过多的问题,引起人大的关注;在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中针对审减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审减额过高的建设单位进行处罚,促进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财政资金。

  一是上级理论指导不足。虽然提出绩效审计的时间很早,但审计署至今尚未制定出绩效审计的操作指南,基层审计机关也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对绩效审计的组织方式、开展模式、评价方法无法进行规范统一,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成熟。绩效审计的核心是对项目实行情况进行评价,因而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决定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但当前并没有一套权威的、适用性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内部管理行为涉及面广、各有特点,其经济、效率和效果各有差别,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建立特定项目的适当的评价指标,成为每一项审计的难点。

  三是绩效审计基础薄弱,获得数据难度大。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在基础数据和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使绩效审计的质量大幅度下降,而开展审计所应用的数据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的业务数据,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同一事项涉及的数据还有可能由不同部门管理,如低保数据就涉及民政、公安、交管、工商、银行等多个部门,数据管理的权限也各不相同,如何取得这些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成为绩效审计的可用数据,制约了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

  四是审计人员能力还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由于绩效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要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综合能力,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基层审计机关财务、审计专业人员多,计算机、法律、工程、统计、管理等专业人才少,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绩效审计的视野和思路。

  一是制定绩效审计的操作指南。对绩效审计的立项、组织形式、证据取得、审计结果公开及运用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建立起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相关理论指导。

  二是探索建立适合我区的评价指标。一方面对预算资金、资产配置、收益管理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等对象,在参考既有的.财政管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共性评价指标,适用全区所有评价对象。另一方面,对特定部门或项目,在参考行业标准、历史状况及横向对比结果的基础上,对社会效益、管理水平等分类别制定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和项目的个性评价指标。

  三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完善跨部门的数据查询平台,连接统计、房管、社保、公安等各部门,将各种查询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块,对预算部门和实施项目的历史与现状、支出与效益、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分析,使审计结论更具权威性和全面性。

  四是引入专业化的中介咨询机构。根据需要适时聘请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绩效审计,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可以建立专家人才库,聘请行业专家参与目标设定、指标设计及结果评价的全过程,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取得的社会效益的评价,应充分利用专业调查机构,采用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进行广泛地取样,增强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五是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助学等多种方式,对绩效审计基本理论及涉及的统计分析、工程管理、社会管理、数据库处理等专业进行学习,邀请专家进行有重点的针对式培训,扩充审计人员的思路、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

  六是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将绩效评价结果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进行公示,作为绩效问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部门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加强项目绩效管理。

审计调研报告4

  企业管理规划是对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经营宗旨、管理体系设置、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应用等内容的筹划,是企业近期、中长期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总的指导蓝本和框架。从系统内电网企业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将企业管理职能分散至各专业部门,没有企业管理的专门机构或综合机构,个别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责多半局限于法律管理、创一流管理和班组管理等,对整个企业综合管理规划发展缺少考虑。

  电网企业当今面临的大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网省公司纷纷提出了建设和谐电网、和谐企业的口号。和谐电网企业是指将企业内外部所有涉及企业发展的元素,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考虑,确保其协调与和谐,达到满足社会期望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发展模式,因此要对企业发展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

  一、确立企业长期奋斗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员工斗志的有效手段,个人目标是激发员工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的源泉。国家电网公司已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和谐电网企业”的目标,基层电网企业也应根据所在城市的定位,设计适合本地区和本企业历史人文环境的长期发展目标,并在全体员工中不遗余力的灌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建立包括企业管理规划在内的企业发展整体规划

  在企业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上将各个专业规划进行统筹平衡,有机衔接,避免各专业规划上的各自为政和脱节。

  同时,针对目前管理资源匮乏,各专业横向衔接较差,数据资源等利用效率低,整体管理水平不佳等问题,电网企业应考虑制定企业管理规划,设立和谐企业管理的目标框架,分析目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体系和规划实现的具体步骤,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管理机制方面的保证和基础。

  三、建设适应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强力灌输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信仰,而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目标、战略、任务、凝聚员工的导向、机制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内容,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起码要求,一是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必须灌输到每个员工,使人人都非常熟悉,三是应建立起企业内鼓励信仰企业文化的机制,四是应建立企业文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

  四、建立和谐管理体系,促进电网和谐发展

  严密高效的制度体系、简洁科学的流程设置、清晰制约的责任体系,目标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预防为主的风险抵御体系,是和谐发展的环境保证。

  1、制度再造,重塑内部控制体系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约束,一个企业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如果只注重发展不管内部黑洞的防范,再大的企业也可能垮掉。目前有的电网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一个在企业目标指导下的总的要求,各专业各自制订本专业制度,各专业制度间的衔接是否无缝、是否有矛盾、是否堵住了所有漏洞,没有谁能说清楚;二是制度体系本身缺乏一个随时更新的机制,制定新制度的时候很少有人过问是否与老制度有冲突,是否与其他专业制度有衔接,企业内部到底有多少规章制度,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三是规章制度缺乏一个有效的灌输机制,即如何使这些制度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如何确保他们都按制度办事,如何做到奖罚分明。

  2、流程再造,高效制约的业务闭环设置

  业务流程设计目标是效益和效率。效益就是要达到完成工作目标的目的,效率就是要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标,关键环节要精细化,次要环节应简明化。同样的道理,流程再造不是要推翻现有流程重来,而是要实事求是的考虑流程中的环节和要求,流程再造可与流程同业对标和标准化建设结合考虑。流程同业对标是指将本企业流程与先进电网企业相同业务流程设置对比,改进本企业流程设置;流程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一定周期的流程改造,使企业内所有基层单位都执行统一、高效的流程,在业务环节设置上逐步达到标准化。

  3、清晰制约的职责体系建设

  职责体系建设实际上就是机构和岗位的责权利设置。

  清晰制约的职责体系建设,一是要及时对新增业务明确职责,避免机构和岗位职责一经设定,几年不变;二是实事求是的配置管理资源。在电网规模扩大,业务量剧增的情况下应合理考虑资源的配置;三是将一系列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岗位职责,融入岗位日常管理中去。职责体系设置还应考虑业务效率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4、建设通畅的开发和利用员工智慧的渠道

  企业发展中,人、财、物和管理机构是几项有机结合的元素,而员工智慧的开发是一切资源元素中最活跃、最关键和最具潜力的元素。一个能开发利用员工智慧的企业,其前景是无限量的。员工智慧体现一是管理创新,提出管理方面的新点子,创造管理效益;二是指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减少企业损失;三是技术创新;四是集合所有员工智慧,为领导决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领导思路。

  开发和利用员工智慧渠道建设,一是要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对员工发表新点子和技术创新给予鼓励、倡导和奖励;二是要给予员工表达看法的场合,如网上论坛,领导邮箱,在网页上发表管理类文章,电话书信等各种渠道;三是对员工的新点子及其他智力成果进行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的形式可以是公布员工的.姓名等等。

  5、建设集合的数据中心,实行资源共享

  在数据资源利用方面,已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如统计、财务软件,调度SCADA系统,生产技术系统和可靠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同业对标软件等等,但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这些系统一是没有形成共享,各用各的数据,比如一个售电量指标,可能会在统计系统、FMIS系统、调度系统、同业对标系统中同时要求录入,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的问题是,这些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往往是系统的录入者才能访问,而企业内其他大量的潜在使用者却不能访问这些资源。国家电网公司已以“SG186”工程试图建立企业整体信息平台,地市级电网企业应了解该系统的深度及广度,是否能覆盖本企业今后的整体信息系统,如果不能,则应及早规划适合自身的信息建设。

  在企业整体信息平台尚未建设起来之前,可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可公开的所有指标,企业精神、企业目标、战略任务、年度目标要求等由专门机构及时动态在网页上,使全体员工方便的获取数据共享资源和其他共享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6、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

  电网企业风险比较典型的体现如下:(1)人员法律意识较弱,对外业务控制严密性较差,电力法规与其他法规冲突,社会各界和公众法律意识增强等等,使电网企业法律风险加大;(2)电网建设资金没有稳定来源,运动战式的电网建设,造成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风险加大,运动式建设使电网薄弱的问题周期性存在,不能满足公众和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3)有限的服务资源与公众无止境的服务需求增长间的矛盾,使优质服务风险加大;(4)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覆盖所有环节。

  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建设,电网企业应按年度形成外部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的清单,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按轻重缓急排序,对突出的风险提出防范意见,并形成常态机制。

  7、新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现状有序推进

  目前系统内提出了同业对标、绩效考核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问题是部分电网企业管理基础和人员意识距离这些先进理念还有一定差距,如果所有先进方法和理念一并强制在企业内推行,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这些管理方法都是好方法,关键是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员工提高认识、改善基础管理、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好的管理方法,目的是要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益,因此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方法。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或任何改变时要做到两点,一是本企业以前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提高的可能;二是其他企业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学习的必要。目前由于环境限制,大部分电网企业同业对标还停留在指标排名以及大量的数据重复报送、空喊口号、形式会议等方面,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同业对标还有很大差距。

  8、确定各专业、上下级间的衔接机制

  这是保证和谐发展的常态机制,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持续过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随着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问题的出现,必须有一个常态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达到和谐要求。这种动态机制分两个层面,一是定期的上下级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二是横向专业间的定期衔接机制。

  9、确定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的常态工作机制

  员工对企业的激励需求也是一种持续增长的过程。不断的激励才能激发出员工聪明和智慧。对员工激励的方式有货币、物质、荣誉、精神、关心(经常表扬或谈话甚至批评)、组织活动、归属感、教育机会、晋升等等。企业应考虑适合本企业员工的激励方案组合,并督促有关方面持续改善的实施,以获取员工智慧的最大回报。

  10、建立领导决策参谋中心

  这是企业领导阶层获取领导智慧的另一种渠道,一般而言,领导智慧的获取,有自身、员工、外部信息几种渠道。外部信息包括上级信息、媒体信息、网络信息、专业机构咨询、对标学习等等。专业咨询的形式如特大型企业可聘请外部律师、经济师,可请专业企业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咨询。企业也可从离退休员工中选聘组建自己内部的咨询顾问。

审计调研报告5

  为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部署,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我们近期对本局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现将检查和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和调研工作情况

  1、认真学习《审计法》等法律法规

  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首先要学好审计法律法规。近几年来,我局一直按照审计署“人、法、技”建设的要求,认真学习《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与审计行政执法相关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认真学习与审计业务工作相关的会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自觉遵守《审计法》等法律法规。

  2、广泛宣传《审计法》等法律法规

  执行好审计法律法规,不仅我局审计人员要熟悉审计法律法规,更要让全社会熟悉审计法律法规,共同营造执行审计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为此,我局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审计法律法规,让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了解审计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支持审计工作,主动接受审计。

  3、认真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

  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要靠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我局先后建立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审计复核工作办法》、《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健全了审计复核机构,完善了三级复核机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全面规范审计行政执法行为,对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控制约束,从制度上、程序上预防以审谋私、讲人情、放弃原则等问题的发生。

  4、依法行政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我局在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审计执法水平,紧紧围绕“角度、广度、力度、尺度”四个环节开展审计工作。一是围绕中心,选准审计角度,将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多年未审计的单位作为重点审计对象;二是突出重点,加大审计力度,着力查处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原则,做好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工作;三是拓宽领域,扩大审计广度,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四是宽严结合,掌握处罚尺度。在依法审计的前提下,考虑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重在加强教育、促进整改,不断增强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财经法纪意识,规范财务管理。通过这四项工作,我局既坚持依法行政,又提高了审计执法水平。

  二、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取得的主要成效

  1、全面完成审计业务

  20xx--20xx年,我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各项专业审计工作为突破口,密切联系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全面完成审计业务。五年间共完成审计项目40个,累计查出违规资金130,050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220,032.52元,提出审计建议13条,向市审计局报送审计论文和审计信息22篇,审计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2、促进了审计规范化建设

  我局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和执法公开,将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公布上墙,并相继公开了审计听证规定、审计处罚告知、审计工作纪律、被审计单位承诺书等方面内容,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审计规范化建设。

  3、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局坚持每星期业务学习制度,抓好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坚持“一审二帮三促”的方针,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加强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审前廉政谈话制度,培养审计人员廉洁、公正、严谨的工作纪律,认真努力做好各项审计业务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我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全面完成审计业务工作的同时,没有发生违纪违规情况,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局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问题,其突出问题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法律法规学习不够,业务知识还不够全面扎实,勤勉工作、服务意识不够浓厚。其原因是我局存在一定的重业务轻学习现象,没有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作为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的基础根本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四、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法律水平与法律意识

  要针对部分审计人员没有完全掌握审计法律法规的现实情况,加强学习,做到每月安排一天时间,专门学习审计法律法规。要聘请法律专家和学者给审计人员讲解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法律水平与法律意识,为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打下扎实法律基础。

  2、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来保证。要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财务知识外,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工作需要。

  3、注重教育,使审计人员刻苦勤勉工作

  要注重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审计人员爱岗敬业,承担责任,树立服务意识,刻苦勤勉工作,全面完成审计业务任务,为提高全社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作出贡献。

审计调研报告6

  一、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是针对自己个人在实习生活中对实习单位的了解,揭露在实习单位发现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 调研单位情况简介

  我实习的单位是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是由原中瑞岳华和原国富浩华在平等协商基础上于20xx年4月联合成立的一家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第一批被授予A+ H股企业审计资格、第一批完成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民族品牌专业服务机构,系美国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登记机构,业务涉及股票发行与上市、公司改制、企业重组、资本运作、财务咨询、管理咨询、税务咨询等领域。瑞华所总部设在中国北京,执业网络遍及全国,具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凝聚了一大批具备深厚专业素养、丰富实践经验、良好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的行业精英。事务所现有从业人员9000多名、注册会计师2600名、合伙人320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23名,多人担任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专家委员。

  瑞华所拥有丰富的战略伙伴资源,包括国家电网、航天科工、中远集团、东风汽车、国旅集团、国家核电等40多家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船重工、华谊兄弟、海信电器等340余家上市公司,鞍钢股份、大唐国际、中新药业、哈动力、东北电气等多家A+H股、A+S股企业,客户遍布制造、采掘、电力、水利、交通、航运、房地产、建筑、农林、教育、医药、信息、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银行保险等行业,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 瑞华所秉持“诚信、专业、责任、创新”的精神,以高起点谋划全局、高标准开展工作、高水平推动发展、高要求砥砺精神,专业报国、服务社会、成就员工,推进制度创新,拓展多元业务,培育高端人才,强化风险管控,深化信息建设,倡导技术引领,构建合伙文化,擦亮专业品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专业领跑的力量。

  三、 调研单位运行机制问题

  1.项目经理复核环节失控,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项目经理的复核是保证三级复核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审计实务中,项目经理复核环节失控,在我实习的过程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部分二级审核都直接由经理助理执行,由于二级复核失控,三级复核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虽然《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和对其违法行为的惩罚办法,即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但是由于多数项目经理只准备在这一行业工作几年后再跳糟,因而实际上对违纪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力度并不大。

  2.执业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由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做的是年报审计的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每年12月初至次年4月底,事务所在12月初大量接受实习生,业务的旺期过后,实习生中只有极少的人能最终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这种状况造成非专业熟练人员众多,严重地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质量,也使执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地展开。

  3.不正当竞争现象盛行。审计市场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因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而得到明显地改善,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是通过采取竞相压价、分成回扣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招揽客户和保住客户。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审计关系中,三者(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已转化为二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审计丧失了独立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于是,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同业竞争中为适应这种失衡状况,甚至与被审计单位共谋作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虚假出资报告”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审计市场的`主要需求者是政府主管部门,而非真正的市场,取得这些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是能否取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审计质量成为次要的因素(刘峰、林斌,20xx年)。这种“竞争”的结果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优胜劣汰,相反,是不断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独立性较强和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未能提供符合客户或地方政府官员要求的审计意见而遭受市场的排斥。

  4.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人员过剩,有些人员的执业素质较差,不适合从事注册会计师工作,但是又很难将其辞退;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执业人员又太少,无法按执业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和配备执业人员。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严重地挫伤了一些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

  四、 调研单位运行机制治理对策

  会计师事务所脱钩后,只是初步完成了由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向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机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为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尽快建立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一套规范的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脱钩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都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应该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出资人大会、发起人会议和监事会等内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主任会计师负责制。凡是涉及事务所章程、出资人和发起人的出资比例、主任会计师的确定和更换、经营方针和策略等重大问题都必须通过出资人大会审议通过;在事务所章程中,明确规定主任会计师的产生办法,包括每届任期、违规处罚及罢免等条款,并经发起人会议表决通过,然后根据章程的规定民主选举主任会计师;事务所章程应对出资人的增补和退出作出明确的规定,使优秀的注册会计师能够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出资人,而某些不适应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的或不能与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团结协作的人,也能够依照规定的程序离开事务所核心层;建立和健全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一般职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制定一套较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能够体现执业能力、责任的公平分配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并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2.严格执行审计质量监控制度和三级复核制。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认真评估审计项目的风险,并由主任注册会计师严格把关。对审计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坚决拒绝签约。其次,应该统一规范各种审计业务工作底稿的形成过程和要求,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审计证据的充分有效性,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第三,应该对审计业务过程和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确保每一份审计业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此,必须将复核人的复核内容、要求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具体化,尤其是应与其承担的风险和利益挂钩。

  3.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执业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注册会计师职业不仅风险高,而且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执业人员必须不断“充电”。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将业务培训列入工作日程,拟定规划,切实落实。尤其是应该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执业状况,加强“审计风险”、“执业程序”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增强注册会计师识别与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应把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典型事例进行一事一议,通过“会诊”、“剖析”来提高事务所的整体执业水平。

  4.及时进行事务所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出资人的变更,主任会计师和部门经理的确定,对高素质注册会计师的使用和一般人员的安排等。首先,应将不适应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的或不能与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团结协作的出资人依照事务所章程规定的程序请退会计师事务所。其次,应根据事务所章程的规定,通过发起人会议民主产生主任会计师,再由主任会计师提议并经发起人会议同意后聘请各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选聘有关项目负责人。推选出具有专业管理才能、精明能干、在发起人和出资人中享有威信并能代表出资人利益的主任会计师,是保证出资人大会的经营决策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第三,应加强与高素质注册会计师的思想沟通,为人才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并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同时,对于职业道德差和执业素质低下而可能给事务所带来较大执业风险的人员,应坚决将其辞退。

  5.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务,拓展事务所的业务范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审计、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传统业务外,还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拓展新业务领域,逐步开展投资咨询、管理咨询、IT咨询、税务咨询、清算等新的服务业务。如代企业办理设立注册登记手续,协助企业拟定协议、合同、章程及其他经济文件,进行投资环境评价,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企业并购目标的选择与分析,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职工教育与培训项目设计等。

  6.通过同业联合与并购,实施规模经营战略。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4000多家,其中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凤毛麟角,同时大多数事务所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抗风险能力弱,不具备承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审计的能力,更不具备与国际大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实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措施形成规模大、服务功能强、内部管理严格、执业质量高、布局合理的事务所集团。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可实行跨地区的同业强强联合,也可加强与国外大会计公司合作,利用其庞大的业务网络、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全面提升其竞争力。

审计调研报告7

  近日,xx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带领市内审协会人员到xx公司进行调研,通过看宣传影片、听情况介绍、参观博物馆和生产线,对该公司有了初步了解。由于工作关系,过去我到xx公司就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过调研,知道公司董事长对内部审计工作相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xx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xx公司创建于1953年,历经62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专业化的健康食品企业。产品从单一的白酒发展成为以保健酒、健康白酒和生物医药为三大核心业务的健康产业结构。20xx年,实现销售额75亿元,上交税金20.58亿元。继续保持中国保健酒行业和湖北民营企业的龙头地位。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酿酒行业十强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公司董事长及领导层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从企业改制以来,通过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构建了企业审计监察组织,逐步强化了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公司审计监察部成立于20xx年,隶属于董事长直管,管理总监协管,现有工作人员9人。自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审计监察部切实从企业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符合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及工作着力点,探索新的审计方法与手段,积极研究和应用信息化审计技术,使得内部审计监察职能得以充分履行和发挥,为xx公司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xx公司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历来是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审计工作也经历了从成立的初始阶段查错纠弊的价格审计,逐步向工作流程和操作环节等管理审计转变;并通过审计促使被审单位(部门)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相关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特别是20xx年,xx公司对审计监察职能进一步完善,审计监察工作主要围绕公司及各投资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遵循事后审计原则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在完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和促进内部管理水平提升、违纪违规和腐败问题防范与查处等方面的作用,并建立相应机制和流程,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注重财务收支审计,确保合作双方互利共赢。财务收支的双向审计对象是公司下设部门、全资子公司,重点是控股企业。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较多,有横跨几个行业的控股产业,通过多年来的深入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工作方式。即:每年审计监察部门联合企业投资主管部门,不定期地对控股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评估,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建议,然后与被审计单位协商下一步加强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形成工作闭环,落到实处。

  2、完善采购业务审计,实现采购良性竞争发展。xx公司每年采购金额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内部审计与控制的重点,针对采购业务审计,审计监察部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建立了定期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的采购业务审计,即对大宗物资采购实施必审,在采购业务洽谈与执行阶段对其开展的合理性进行监察,在采购业务完成后,实施事后审计,同时,每年对每类大宗物资均要实施一次专项审计,针对其采购价格、采购方法等进行全方位审计;通过建立供应商良性竞争机制(报价与业务量挂钩)等形式,将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而在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切实让利于消费者。针对零星采购,实施抽查审计,在审核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其采购申报的合理性。据了解,仅纸品包材类一项,每年因审计而带来的成本效益就有近百万元。

  3、开展广告业务审计,拓展审计监督领域。随着xx公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市场广告及各类投入费用也在逐年增加,约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12%。针对市场广告及投入等费用无标准可依,审计困难等问题,审计监察部将审计触角延伸到广告业务洽谈阶段,将原来的定向洽谈模式调整为多家报价谈判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公司广告业务成本;同时也规避了业务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腐败等问题。较为典型的案例是通过对某市场业务员违纪问题的审查发现:作为业务负责人某某不仅任由广告商抬高制作价格,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在负责数起店招制作等广告合同执行中变相收受回扣(要求广告商装修其房屋等方式)。在公安部门协助下,公司对其涉嫌违纪和职务侵占公司财产一案,作出了开除出营销队伍并永不录用的决定。此案件查处既起到较好警示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公司营销“环境”

  4、强化工程项目审计,降低公司投入成本及项目风险。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仅凭工程竣工的事后结算审计,缺乏对关键控制点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的损失浪费,也很难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因此,对工程项目审计必须前移审计关口,在加大对各类工程前期招投标监察力度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在建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的日常定期巡检机制,对工程项目的巡检时发现的一些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行为及时进行了查处,以提高工

  程施工质量。其次,严格审查工程项目中的转分包、挂靠与围标等不合规行为,避免公司遭受经济损失。如公司新办公楼玻璃幕墙工程审计案例,通过明察暗访,多方取证发现投标单位存在违法资质挂靠等问题,并及时将该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还有在山南酒厂绿化工程项目审计中,审计监察人员通过对参与该项工程投标的绿化单位的实际走访,以及市场行情的调查等,发现该工程存在转包行为,并及时终止了转包合同,为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也确保了该工程质量;另外在公司保健酒三期人行天桥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对前期招标文件分析及结算资料的审查,发现承接人员为取得该项工程承包权,存在围标抬高造价的嫌疑,该案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案人已被抓捕归案。第三,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工作,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如通过对保健酒三期及办公楼机电安装工程合同审查,发现该工程主材存在不合规的采供定价(即由施工方供应并按信息价执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为公司挽回了近400万元的经济损失。四年来,工程项目累计审减金额达7800万元,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投入成本和项目风险。

  5、加强经济业务合同审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如通过审计发现公司新办公楼智能化工程招评标存在不合规问题并及时“叫停”处理;及时制止枫林酒厂消防工程合同主材设备价格偏高和项目取费不合理等问题,为公司挽回了63万元直接经济损失;通过对公司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合同价格审查,为公司挽回了90万余元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工作的风险防范作用。

  6、实施教育防腐,完善腐败问题举报及审计查处工作机制。xx公司从20xx年开始,明确将防腐倡廉纳入审计监察职能范畴,构建了党委及审计监察为一体的、相辅相成的防腐教育体系,公司党委负责从思想上进行防腐倡廉的建设,组织以公司内部党员为主的领导干部进行防腐学习;审计监察部作为公司审计监察部门,不仅承担着腐败问题的调查处理职责,也承担着防腐的教育培训职责,审计监察部每年把审计案例进行汇总、精编,作为培训教育的主要教材,通过实施案例的分析与研讨,将公司曾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教育员工及各级领导干部,克己奉公,切实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腐败。通过制定和发布系列制度,确保腐败问题举报有渠道,查处有依据。三年来,结合审计监察部查处的一些问题,公司陆续出台并持续完善了《xx公司员工廉洁工作准则及管理制度》、《xx公司与合作商文明及廉洁合作条约》等,对出现的各类腐败问题,进行严查严纠;审计监察部监督各业务部门开展与合作商签订文明及廉洁合作条约签订工作,以促使合作商与公司共同防腐,打造阳光、廉洁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持续完善了《xx公司举报管理制度》,畅通举报与投诉的渠道,员工及外部合作单位等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信件等多种形式举报公司内部的各类腐败问题,审计监察部严格落实和执行公司举报问题100%调查与处理的要求,如,审计监察部对公司下属毛铺酒厂存在的顶班、管理人员克扣工资等出现的群体性“蚁贪”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确认“蚁贪”行为属实,对涉及到的7名各级管理人员分别作出了辞退、留用察看及警告等处理。公司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外出差期间接受合作单位的吃请等问题是预防腐败的查处重点,通过查处和处理相关领导干部,进一步净化了干部队伍,实现了与合作商的阳光合作。三年来,审计监察部累计查处涉嫌违纪违规的各类举报案件27起,处理43人次。

  xx公司内部审计监察部门职能随着公司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变化,现阶段,公司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经济审计,而是逐步在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及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转型。工作的转型,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减少经济损失方面,而更多的体现在发现企业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措施方面。四年来,公司内部审计共计提出管理改进建议324条,被采纳审计建议309条。

  1、完善审计监督模式,促进审计作用发挥。完善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事中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实行全过程审计监督。事后审计与过程监督并不矛盾,因为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事后审计可以更好促进相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创新与责任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失败来总结经验教训;而通过过程监督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风险。因而公司内部审计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既有事后审计又有过程监督,如“事前、事中”的过程监督,主要是针对xx公司投资数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建设项目。通过审计工作贯穿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尽可能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监管“关口”前移,增强审计的时效性,从而让整个工程的管理、财务、质量情况实时处于可控之中,以便及时纠正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资金投入真实可靠,合规合理。

  2、强化风险防控审计,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坚持“防范重于纠正、制度促进管理、监督寓于服务”的审计理念,注重风险管理,不断加强风险防控审计。在公司风险防控审计的执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各类合同、协议签订前的审核,以及项目招投标的实时监察来实现。通过对招投标方式的监察及建议,使得公司的招投标工作日趋规范、合理,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招投标成本。

  3、探索绩效审计方式,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特别是通过近4年来的自主摸索,已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绩效审计模型。针对企业内部不同组织部门,逐步形成了内部管理绩效审计内容与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定期实施管理绩效审计,对各业务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公司内部各业务单位工作的逐步规范,起到了加强内部管理的作用。四年来,公司内部审计共计出具67份管理绩效审计报告,涉及公司各业务单位。

  4、建立后续审计制度,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审计工作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是审计报告——这是内部审计增值的直观体现。而最终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产力,就要通过审计建议的跟进落实才能反映出来。四年来,公司通过开展内部审计,累计提出各类有效建议300多条。对于审计建议的后续落实情况,审计监察部定期检核,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审计制度。从跟踪调查和参与审计的部门反馈的整改情况来看,审计成果的运用,较好地促进了系统管理的逐步完善、财务开支的平衡以及风险的积极规避,从而实现了开源节流和固本清源的基本预期。同时通过后续审计,进一步评价审计成果,总结经验,促进了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效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审计调研报告8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会经审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指导全市经审工作的开展,结合开展“面·心·实”活动,我们采取座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对全市经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工会经审工作基本情况。

  (一)组织建设情况。

  全市现有工会组织3973个,工会经审组织3842个。其中:县(市)区所属工会经审组织3644个,局(委)所属工会经审组织181个,市总直属基层工会经审组织17个,组建率达到xx%。在组建工会或换届选举时,经审委员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都能按照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产生的“三同时”原则选举产生。

  目前,全市有经审委员11544人。6个县(市)区工会已有5个配备了专职经审主任,市、县(市)区有经审委员44人,经审委员占工会委员人数的26%。全市经审人员中具有内部审计资格证书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有328人。其中: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职称有208人、中级职称99人,高级职称21人。

  (二)制度建设情况。

  各级工会经审组织注重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工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相继制定和完善了经费审查议事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廉洁制度、档案制度等各项审查审计制度。市总及各县(市)区工会还分别建立了审计回访制度、审计意见整改书面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特邀审计员管理办法、工会经审主任述职报告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经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三)审查审计情况。

  按照自治区总工会提出的“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同级审计工作,确保了同级审查审计全覆盖工作目标的完成,同级工会审计意见整改率达到了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工会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资产的使用绩效。有基层工会的各级经审组织还开展了对下审计工作,审计中坚持对下抽查审计十项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书面意见,指导帮助下级工会经审组织健全经审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四)业务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工会经费和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各级工会特别是县(市)区工会越来越重视工会经审工作,基本做到了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工作上支持、经费上保障,为经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工会经审组织也顺势而上,注重搞好业务建设。一是加强经审人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经审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经审工作水平。二是加强理论研究。一些经审人员在做好经审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经审工作的理论研究。在如何加强业务审计,提高经审工作水平等方面撰写文章,为加强和改进经审工作出谋划策。

  二、工会经审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经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市总党组及各县(市)区工会高度重视经审工作,从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把经审工作纳入工会的整体工作之中。经常听取经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善经审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确保了经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工作,是经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每年三月底以前完成对本级工会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审计、当年经费预算的审查通过、接受上级工会经审组织的抽查审计和对本级审计质量的评估,每年七月底以前完成本级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工作。并普遍推行了基层工会年度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向职工公示,经审组织审查审计结果向职工公示的“三公开”制度,建立主动接受职工群众评价和监督机制,确保了审查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三)建立考核制度,是经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全面推行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和经审主任述职制度,通过开展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一方面不断提升工会经审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把审查审计工作内容纳入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督促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认真履行审查审计工作职责。通过建立经审主任述职制度,增强了工会经审会主任的履职意识,确保了审查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提高干部素质,是经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根据《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和《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审工作的决定》,一方面市总及5个县(市)区工会配备了专职经审主任,建立了特约审计员制度,加强了经审人员队伍建设,使经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审;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经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经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经审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确保了经审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工会经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经审组织以同级审计为抓手,以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工会经审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服务和促进工会全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够到位。我市基层工会中近九成是人数较少的企业,由于工会经费总量小,部分工会主席认为经费数额不大,重视、支持力度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经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2、工作基础薄弱。虽然按程序和要求建立了经审组织,但有些基层工会没有建账立户,独立管理经费,有些没有按要求建立预(决)算制度,致使审查审计无从入手。还有一些基层工会没有建立相应的经审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经审组织名不符实,形同虚设,经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3、同级审计难度较大。部分企业工会经费不能独立管理,受企业老板控制,有些企业不愿提供相关会计资料,致使审查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工会主席对经审会的审查意见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问题未能认真整改,致使审计实效大打折扣。

  4、经审人员素质不高。随着各级工会经济资源的增加和多元化,审查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对经审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市经审人员中具有会计和审计专业资格人员比例低,且多为兼职人员,流动频繁,岗位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经审人员对经审业务知识不熟,实际操作能力弱,难以承担起审查审计监督职能,审查审计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四、加强经审工作几点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国工会审计条例》,提高对经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工会经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进程。《条例》不仅对工会经审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同时明确了工会审计的职责范围和审计程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工会经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贯彻《条例》是各级工会以及经审组织的共同任务和执行主体,因此,一方面各级工会领导要把经审工作纳入工会工作之中统一部署,自觉地把工会经审工作放到工会全局工作中去部署、去把握、去安排,定期听取经审工作汇报,掌握和了解经审工作的整体情况,适时帮助和解决经审方面的疑难问题;支持工会经审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费落实和措施保障上为经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各级经审组织要积极争取各级工会领导对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工会经审工作,按照《条例》的.基本要求,围绕大局依法履行审查监督职责,确保工会经费正确使用方向,确保工会资产安全。要准确把握经审工作在工会全局中的定位,理顺工会经审工作与工会全局工作的关系,理顺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增强经审工作服务工会全局的意识,做到既监督又服务,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促进工会全局工作不断发展。

  (二)认真开展对下审计,加强上级组织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在目前一些基层经审组织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经审工作的开展还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上级经审组织的指导、服务、督查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事实表明,很多基层经审工作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上级经审组织的检查、指导、督促、过问下才得以顺利进行。通过对下审计,充分了解下情,努力使有关经审工作的制度和规定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既是上级经审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帮助下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会经审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下审计中,坚持“审、帮、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的办法。一是在对下审计前,下发通知书要求基层工会首先开展审同级工会经费,并出具审计报告。在此基础上,再派出审计组对下审计,以此来督促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开展同级审计工作。二是对下一级工会审计评估下级工会审计质量,促进下级工会加强预算管理,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三是针对下级工会经审工作的薄弱环节,对下级工会提出加强经审工作的意见,支持下级工会经审组织开展经审工作,协调解决下级工会经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以审代培,现场说教,提高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审计业务水平。五是在对下审计中注重工会经费计拨审计,真正做到“以审促收”、应收尽收,确保地税代收后工会经费收入稳步增长。六是注重审查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提高审查审计实效。七是总结推广下级工会经审组织的创新亮点工作。

  (三)加强组织建设,打造过得硬的经审干部队伍。

  经审组织建设和经审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经审工作、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只有切实加强经审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经审工作机构,夯实经审组织网络基础,配好配强经审干部,建设一支坚持原则、熟悉业务、事业心强、严守纪律的高素质的经审干部队伍,经审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一是建立健全工会经审组织,做到工会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同时发挥作用。对一些规模小、人数少的小企业,通过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的形式进行整合,把账户设在工会联合会,建立健全经审组织,配备好经审人员,为开展经审工作奠定组织基础。二是一方面建立工会特约审计员队伍,聘请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加入工会审计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经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组织经审人员参加各级工会和审计部门举办的经审业务培训班,专家辅导与个人自学,以及以会代训、以审代培、互审互查、学习考察、观摩交流、工作研讨、审计文书展评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大力加强对经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使经审人员掌握工会会计制度、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工会审计操作规程及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较高、战斗力较强、专兼职相结合的经审骨干队伍,为开展经审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

  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工会经审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进行,依法按章行使监督职责,用好的制度规范经审工作行为,以好的机制保证工会经审监督职能的正确履行,达到提升经审监督能力、强化经审监督效能的目的。要紧紧抓住贯彻《条例》这一有利时机,以深入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建章立制考核监督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会经审工作制度体系,用健全的制度明确干什么,以规范化标准指导怎么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会经审工作沿着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进。

审计调研报告9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__县审计局自20__年以来,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情况,经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和自评小组,制定落实了《__县审计局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实施方案》,规定了审计局依法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责,对即将迎来的教育督导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法及措施

  (一)加大教育工作审计力度,对20__年—20__年教育工作中涉及到的`教育经费核拨、使用及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教育专项经费的核拨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促落实核拨情况,对发现滞留、挪用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纠正;对教育附加费是否专款专用,基建款、房屋修缮款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校企业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福利所上交的管理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二)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审计作用,在教育工作审计中,全体审计人员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职责,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对涉及教育工作的审计项目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加大对教育局、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力度,加强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杜绝校办企业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漏洞,确保学校利益不受侵害。

  (三)加大政府性教育投资前置审计和结算审计力度,近年来,我县的教育投入经费与日俱增,建设项目较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我单位审计人员,深入建设工地,认真查阅工程建设相关材料,实地勘测工程量,对工程建材做详细检查,对所建工程全程进行跟踪审计,有效的确保了工程质量,做到了高质高效,使建设经费发挥了最大效益。

  (四)加大对教育工作审计中的资料收集,在审计中注重审计资料的管理使用,认真编写审计日记,做好审计报告的起草,项目完成后对审计档案进行归档装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存在问题

  (一)在教育口审计项目中,项目多、人员少,工作经费不足,矛盾相当突出,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规格质量不高。

  (二)舆论宣传不足,干部职工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

审计调研报告10

  一、调查目的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已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工作。但内部审计从目前的普遍成效来说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要求。

  二、公司基本情况

  保意建材城位于港城建材主战场核心板块,经营面积达8000平方米 ,品类齐全、品牌林立。商城内的品牌建材全部为保意自营,这一经营模式自成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业界当中属于最先进的经营模式。保意建材城超大规模、超强品牌、超群理念、超级服务,领军港城、领跑业界。保意企业十四年来以诚信为本,在港城业界有口皆碑。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管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调查的内容

  (一)该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二)审计处于低级阶段且专业知识不足。目前内部审计的职能应是查错防弊型与管理服务型紧密结合。但现状是由于基础管理的'缺陷,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每月度将大量精力用于复核纠正会计科目及经营管理数据的正确性上,然后才能将部分精力投入到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加上目前内审人员普遍是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匮乏,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本运作、投资、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方案评审与选择等重要领域,一般都无能力和条件开展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四)领导授权不明确、充分。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很大关系,但客观上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更大,而企业决策层基本上没有授予内审对查证违纪违规问题的直依靠揭示、审计建议等审计职权很难实现审计纠错的期望目标,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改进意见有相当部分被审计者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五)审计人员的考核激励不科学。缺乏安全感的审计人员思想趋向消沉,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显得“顾虑重重”,严重影响审计行为的有效性。而绝大部分企业对内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这种特定现象,多采用惩罚激励而少采用奖励激励,往往使得内审人员辛辛苦苦工作,换来“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四、调查的体会与措施

  (一)内部审计机构要合理定位。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及及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并具备股东大会或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明确授予适度的审计事项直接处置权,

  大型企业经典管理资料模板,WORD文档,欢迎下载交流

  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处置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选拔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实行公开竞聘、多级考试等选拔制度,采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机制全方位地开发事业性强、业务素质高、能主动尽职的优秀审计人才资源,并把他们配置到适合的管理或主管岗位上,不断提高审计人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审计人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审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其职责,以职责来决定人员,而不是确立人员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内容与其职责达到统一。

  (四)建立健全各项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实施审计质量考核。重点应推行“主审负责制”,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应建立有效约束、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机制,按照过错原则追究审计质量问题的有关人员责任及领导连带责任,即谁的过错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审计员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负责,主审对整个审计项目负责,并与奖金、荣誉挂钩。主管审计的领导主要对评价、定性、处理意见是否恰当审签,从而各司其职。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才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审计调研报告11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电子政务是近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所谓电子政务,是通过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政府行政业务而成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三个方面。从审计角度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审计机关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审计和管理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审计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充分利用审计的各种资源,实现审计信息与审计业务的共享与集成;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制约,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监督。

  一、我局电子政务的现状

  1、我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立了局域网并与省厅实现了联网,接入政府公众信息网或直接接入了因特网。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仍处于应用阶段,从目前局里实际情况看,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低,机关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实现这一目标还须进一步的努力。应该说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首先体现在网上办公上,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减少多余的环节,节约时间。我局虽然建立了办公系统,但具体应用范围还须逐步扩大。

  2、局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要求迫切。根据省审计厅要求尽快建立联接审计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提出了明年新上项目计划,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与政府联网和网站建设等方面。

  3、审计业务信息化系统全面启动。今年以来全市审计系统上下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主要学习审计业务软件的应用,这必将带动我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审计效率。

  二、我局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府电子政务将给审计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认识到不施行电子政务将面临落后和淘汰的险境,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对审计业务的推动作用。由于认识不到位,这项工作的推动力不强、动性不够,热情不高。

  2、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局信息化办公室是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由于是临时机构,未能发挥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职能。更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机构不健全、关系不顺、人才缺乏,难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发、推广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这也是阻碍我局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实施这项工作本身面临资金、技术、人员素质、外围环境等各方面的困难。资金问题是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首先面临的问题,电子政务的软硬件都需要较大的投入。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收入较低,一时很难拿出大笔资金用于电子政务的建设,我局虽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但仍难满足需要。技术方面来说是和资金联系的,我局这样的专业人员太少,难以完成这项大的工程,要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也要有资金的支持。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的素质问题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外围环境、市民观念、经济发展水平、被审计单位计算应用水平等因素也影响我局电子政务的发展。

  4、重硬件建设、轻开发使用,应用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建好了局域网,但未开发使用网上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只是用于简单的上网浏览,未实现初级的信息传递、公文处理等功能,有的甚至连这些基本功能也实现不了。有关网站只有静态功能,缺乏和用户交流沟通的手段,更谈不上开展网上审计的问题。审计需要的、有价值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是缺乏。应用网络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利用计算机监督水平的效果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5、不能结合审计部门业务选择出切实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切入点。

  三、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加强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发挥市审计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全市审计系统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本市审计系统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搞好分工协作。

  2、实行信息工程项目审核、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建议设立全市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完善项目审核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局信息办提出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报市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按照规划和建设进程列入预算,将这部分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我市审计系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所有电子政务和信息化项目,必须经过市审计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审核、招投标、监理、验收评估,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同时促进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政府资金的有效运用。

  3、加快我局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施。按照省审计厅电子政务规划要求,确定"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构建联接全市审计机关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审计机关之间互联互通、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共同开发推广网上审计业务应用系统,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大力推进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内部信息资源和审计公共服务数据库,实现审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审计网站,整合各级审计机关信息资源上网,逐步建成"一站式"的审计电子政务窗口。

  4、借用外界人才力量,对重大电子政务项目,采取工程外包、联合开发等多种灵活方式,以缓解我市审计系统人才需求矛盾,同时也使审计信息机构瘦身,缓解编制紧缺的矛盾。

  5、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电子政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培训,广泛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在我市各级审计机关的广泛应用。

审计调研报告12

  审计承诺制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就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和完整作出保证的制度,审计法第三十一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行审计承诺制可以约束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向审计机关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也便于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追究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责任时确定责任人。审计承诺其目的是减少“假账真审”情况的发生,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机关都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难以承诺—承诺制度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新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承诺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如审计进驻前要作出承诺,而这时根本没有向审计组提供有关的会计资料,怎么对资料的完整性作出承诺。有些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济活动(如食堂、工会等非财务部门核算的收支)而拒绝签字,法定代表人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另外现实中确实还存在: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一定能掌握本单位由其他财务人员主观故意作出的隐蔽性舞弊,以及对某些非主观性的偶然错误他们也未必全部觉察。要么肯定性或要么否定性的承诺要求确实难为于被审单位和财务负责人。

  2、不肯承诺—怕承担责任。根据审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由于承诺书是由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作出,这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提出了要求,不真实或乱承诺要追究责任。而一些存在违法乱纪的被审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更怕要求承诺。因此对审计承诺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时到审计结束时才提交承诺书。审计机关无法取得承诺回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无奈承诺—被审计单位并非真正心甘情愿地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往往是迫于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为了不给审计机关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无奈作出承诺。而更有个别被审计单位甚至认为他们配合完成这道审计程序是为了让审计人员有所交差,碍于审计人员的情面,他们作出承诺并不表明他们真的愿意或准备承担所承诺的责任。被审计单位这种无奈的心态和例行公事的做法使承诺制度的实施陷入了似乎强人所难的尴尬局面,这种承诺也失去了其真正意义。

  4、随意承诺—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审计承诺制要产生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根本不去考虑,只要是审计人员要求填写的都会填写,部分明知自己单位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机关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提出书面承诺要求时也是挥笔在承诺书上签字并盖章,空洞承诺。

  二、审计机关及人员对审计承诺存在的问题

  1、“承诺无用”。有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承诺书没有用,如果被审计单位都按审计承诺书上要求承诺,那还要审计干吗!认为即使被审计单位作出了承诺,也不能仅靠承诺书来认定他们提供的会计资料就是真实的、完整的。因此审计承诺归承诺,审计归审计,两者不联系。

  2、“不用承诺”。有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的作用不重视,对进点前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承诺书不作分析,认为这是作为审计程序必定要走的一步,或审计档案上要用,形式上要有,实际效果没有或不大。对被审单位是不是承诺,有没有认真承诺不关注,抛开了审计承诺书。审计人员对审计承诺书一诺了之,实施阶段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承诺书开展审计工作,把审计承诺书高高挂起。

  3、“承诺万能”。 有的审计人员认为有了审计承诺书就万事大吉。对审计承诺书产生过度依赖性,误认为被审计单位作出承诺后,即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与我审计人员无关,一旦有了问题责任也不在审计人员。从而对被审计单位放松警惕,对审计承诺书是否真实不过问,甚至不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这样一来,反而无形中使审计风险加大了。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账外账等违法乱纪行为,而审计机关未能审计出来,虚假的承诺并不能解除审计机关应负的责任。

  三、应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为顺利地推进审计承诺这一法定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加以重视和关注,使审计承诺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1、要“改变”——使审计承诺可以承诺。从审计承诺的时间、程序、格式、要求上进行适当的改变,提高审计承诺的可操作性,让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可以承诺,也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更能有效地利用承诺书。

  审计承诺时间不是单一的必须是审计组进驻前作出,允许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随时作出承诺或可补充审计承诺,只要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提出。国家审计准则中命令性规则——“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及“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作出承诺”和授权性规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可以根据情况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的要求”。二者灵活结合效果会更好。

  承诺程序也可以适当灵活,审计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一环紧扣一环,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审计承诺也是如此,虽然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就审前调查得到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承诺,但由于审计的相关重点内容,不仅仅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的账面上,有的内容需要座谈、走访、实地观察才能了解到,随着实施阶段审计的不断深入,也可能发现重大的审计线索与事实,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线索及时地要求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进行单项承诺,才有利于查深审透审计项目和分清责任,对于审计手段、力量有限等一时难以查实的情况,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特定事项单独承诺,有利于明确会计责任,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承诺书的格式上更可以作出一些改变,不必固定格式,可以用空白式底稿要求被审计单位或经办人员自行填写选用。

  2、要“顶真”——使审计承诺必须承诺。

  审计承诺制作为一项审计业务制度,已写入审计法和审计准则,就必须坚决执行,提高承诺书的刚性约束和效果,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充分发挥审计承诺书的作用,充分利用审计承诺书对实施阶段的帮助和辅助作用。

  一是要健全承诺制度,应从明确其法律效力为突破口,以法律强制力来保证该制度的实施。目前,承诺制虽然已作为法定程序,但相关的配套机制未建立。对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审计承诺书、提供虚假承诺或到审计结束时才提供审计承诺书的行为,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加以处罚,进行责任追究。

  二是要宣传承诺制度,应从转变审计人员观念为抓手,提高承诺的有用性。改变审计人员重审计问题的查找和取证工作,轻承诺书的利用分析工作。审计部门要通过宣传承诺书对审计实施阶段起帮助和辅助作用的审计案例介绍,来推动一线审计人员应用承诺书,提高审计人员督促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承诺的监督力度。

审计调研报告13

  一、当前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当前,审计工作正在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提升,审计监督工作面临的领域不断拓宽,直接导致审计人员身上担负的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还需要配合开展纪检、监察、检察、法院等机关开展专案审计和专项检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审计人员也容易出现人手不足和人少事多的现象。

  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审计的类型也在发生在一些明显地变化。我国的审计类型正在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了效益审计,随之而来审计的方法也在发生着一些明显的变化,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正在朝着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面予以转变,审计手段也在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发展转变为了电子信息化环境下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审计,这些变化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问题汇总:

  1、审计人员数量缺乏,实际工作事务繁多

  在当前的审计人员队伍之中,审计人员的配置情况比较严峻,面对工作量日益增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数量配置存在有较大的问题,审计人员普遍表示,现有的人员数量难以承担较大的审计工作任务,这也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压力较大。以随县审计局为例,一线审计人员不足二十人,每年开展大小各类审计项目达九十个左右,人员严重短缺使得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去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作用。在当前,由于审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单位的工作,这也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实际开展的工作事务也更加繁重。

  2、年龄结构整体偏老,梯队建设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审计岗位由于受到单位编制的限制以及整个大背景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现有的审计人员组成之中,整体的结构便于老化,年轻的审计人员普遍处于较为基层的工作,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审计作用,这也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在审计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审计人员都来自于行政、企事业单位以及军队的专业干部,这些人员在进入到审计工作之后,普遍年龄较大,很多人也已经逐渐步入了中年,这也是导致审计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审计队伍的发展过程中,在内部由于梯队建设存在问题,后备人员储备不足,这也导致审计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更加明显。

  3、专业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提升滞待欠缺

  在审计行业开展的这些年之中,审计人员专业结构的单一化问题一直非常明显,而且受到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影响,多数审计人员在都是从财会专业方面毕业,这也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中以会计、经济管理类专业居多,在审计经常涉及到的金融、工程、计算机、法律类专业方面,人才缺口较大。在现有的专业人群之中,也没有开展多元化的人才提升工作,这也使得专业的.狭窄性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开展综合系数较高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问题,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档次和整体水平,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而且也不利于去全面涉及到各个行业的审计需要,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4、专业能力比较匮乏,个人能力提升不足

  在当前,由于受到现代审计类型、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转变影响,这也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阶段的要求,很多审计人员由于缺乏综合性审计能力,也影响了在审计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能力。现阶段较高的工作要求,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年龄偏大,而且学习能力较弱,个人能力提升不足的人员而言,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制约,不仅不利于审计人员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去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受到专业能力的影响,在当前的审计队伍之中,很多审计人员已经成为了“财会专家”,而并没有成为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审计专家”。

  三、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1、建设审计队伍,合理配置人员

  在建设审计队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严格把控审计人员招录的过程中,及时补充审计人员,使更多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员能够尽快参与到审计工作之中,从而使现有的审计队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工作需要。审计队伍在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开阔审计人员的选拔渠道,从而可以为更多适合的人员提供参与审计工作的机会,这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弥补审计人员的不足,从而使审计队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

  2、做好梯队建设,培养年轻人员

  在做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使更多的年轻人士得到更多的提升和培养机会,从而弥补当前审计队伍在年龄结构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促使审计队伍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工作而做好梯队建设工作。完善梯队建设,还需要针对于年轻的审计人员做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工作,使其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的主要特征,明确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在未来改进个人的审计行为,达到现代化审计工作的要求。培养年轻审计人员,弥补队伍年龄结构问题,还需要在内部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使一些常年在审计岗位上开展工作并且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在审计队伍之中参与到培养年轻审计人员的职能。

  3、完善专业结构,做好岗位培训

  在引进审计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全面完善,在保证专业审计人员进入到队伍的同时,还需要优先录用财经、计算机、法律、金融、工程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员,使其可以在参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完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在实现队伍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审计队伍在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方面得到较好地完善,也能够使当前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有效地改善。在引进审计人员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在培训体系中融合多种课程内容,从而使审计人员可以在多重课程的培养下,去解决专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4、提升专业能力,加强队伍锻炼

  对于审计人员,在下一步应该主动在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在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查账能力,还需要加强在衍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涉及到计算机、金融、法律等领域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也非常关键,在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查出的问题开展从源头上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为审计工作提出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在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使其可以在工作中能够主动运用新知识,做到对新出现的审计理论、方法及时融会贯通,从而持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加速,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也更加繁重,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不仅可以使审计人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职场价值,而且也将依托于专业素养较高的审计人员构建起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钢铁长城”。

审计调研报告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审计在经济监督,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保护国有资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起步晚,高校在承担审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轨、师资不强等一序列问题。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探讨。

  (一)审计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

  目前我国高校盲目扩招,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追求下,教学目标不明确,界限不明晰,内容不丰富,仅限于传授财务会计知识,学生缺乏应该具备的会计、审计、管理、金融、法律、风险控制、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缺少拥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很多高校对于教学人才的陪养定位不准确,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对审计实务、政策把握不准。

  当前,我国高校师资人才的培养模式仅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一贯式的培养方式,缺乏社会阅历以及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审计专业教师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并非审计专业毕业,未全面系统学习过审计专业,对审计实务和审计政策缺乏实践经验,使审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上岗时对审计实践,从新开始。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停留于课堂上的教学,仅限学习书本上有限制知识,没有大胆地走出教室,到实践当中去教学,审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职业性要求高,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感受审计实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的发展。关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枯燥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兴趣,专业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审计教学内容

  有目标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养也是如此。我国财经高校对于审计人才培养上应当制定中期人才培养计划,把人才培养划分为应用型、研究性分阶段,有计划的培养具有特色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同时学校还应当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审计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审计实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师引进方面要打破传统模式,具要有学历又要有丰富的双人才教师队伍。聘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的人才作为学校教学顾问,鼓励教师开展审计实践交流活动,培养教学的创新思维。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支持教师参加社会审计实践,适当给予教师资金支持。

  (三)重视社会需求,促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审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高校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深入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认真了解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为学生设立审计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进行实习。同时聘请审计机构、事务所、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开展审计讲座,加深学生对审计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审计的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审计课程

  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互动,摈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在审计课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课程,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积极开拓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领域审计课程,努力走在审计发展前沿。

审计调研报告15

  内部审计人员对接受的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未能发现重大错弊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活动自始自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并且具有潜在性。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根据当前执法环境和法律背景的变化以及审计质量现状,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必须面对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但就实际而言,目前还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呢?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的产生,才能寻求措施有效去防范和控制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由于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一是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此也很难写出有力度的审计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二是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欠缺。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风险意识淡薄,常常因操作行为不当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产生。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对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甚至出现内部审计“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所有这些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2、内审方式和方法的滞后性。内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目前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而未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不公允等。这些显然会带来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在性质上属于企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的管理控制行为,审计人员工作范围局限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员工长期共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和感情联系。单位终考核评比及竞争上岗方面普遍实行民主测评,内审人员的“前途命运”往往又与被审计对象息息相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忌”,放不开手脚,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最终使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4、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健全性。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对审计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执行效果如何,都关系到内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如果审计单位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就不能对审计过程和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失去对审计人员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使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进而带来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针对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影响因素,应采取以下防范和控制措施:

  1、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后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审计新技能、新方法,提高查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审计协调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新形势的需要,从业务技能上防范审计风险。再次要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2、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一是使用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法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运用制度基础审计确定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减少失误和差错;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审计判断和结论。这样,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审计方法的缺点,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段。当前,要大力开发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迅速提高内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审计作业平台。以审计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三是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3、加快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建设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内部审计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制定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国家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内部审计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地同国际惯例接轨,以谋求长足的发展。

  4、增强内部审计的独力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增强内审工作的独力,强化内审工作的地位,就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增强内审工作的独力性,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力,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充分保证它的独力性,要使其具有超脱地位。或实行上级

  主管单位审计派驻制,加强内审工作的地位。其次,要打破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多开展交叉审计,回避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冲突,解除审计人员的各种束缚,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内部审计的结果才能客观公正,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5、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保证审计质量

  要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质量与风险成反比关系,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就越大。

  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而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要建立审计人员、项目主审人和项目组长分级负责制度,审计工作底稿、事实确认书以及审计报告复核制度,以及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位审计人员、每个审计岗位的职责及质量控制要求,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由此引发的审计风险要落实责任,严肃追究,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这样就能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最低水平。另外,还要建立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

  6、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被审计单位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